新人教版第十三章_内能_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教案一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教案一 新人教版

内能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能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用在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热量的计算【教学难点】能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例题、练习题、试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4课时(复习小结2课时检测讲评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点一:扩散现象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注意: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A “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

B 向一杯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板和金板长久的压在一起,金板中铅,铅板中有金。

D 酏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知识点二:分子间的作用力思考:物体内部分子不停地运动,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中分子不会飞散开,总是聚合在一起?被分成两半的圆柱体铅,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得到如图所示。

分子间存在引力思考:分子间存在间隙,为什么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呢?分子间同时也存在斥力.小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对内能及其变化产生兴趣,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索答案。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能够认真记录数据,尊重实验事实。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够严谨求实,遵循逻辑推理,避免主观臆断。
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2.学生总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情感升华:教师强调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能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知道内能是物体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形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物体内能的变化导致温度升高或降低。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影响因素,能进行简单的内能计算。
1.完成课本第十三章第2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关注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要求运用控制变量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3.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取暖等,分析其属于哪种热传递方式,并简要说明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内能的本质,并将内能的概念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际物体现象相结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1.通过观看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大体观点,并能用其说明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了解热量的概念。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本章在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另一种要紧形式的能量——内能重点研究。

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能够把本章内容分成两部份: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

其中要紧内容包括:通过宏观的扩散实验验证物质微观结构从而给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探讨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从研究内能的改变进程中了解物质的吸热特性——比热容的不同,并能利用其进行热量计算。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现象等。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和比热容的知识说明有关物理现象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状态,为学习分子的热运动奠定了基础;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为研究内能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式。

比热容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比较切近,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爱好。

由于本章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给学生的学习会带来必然的困难,尤其是比热容、热量的综合计算,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1.用分子动理论说明某些现象时,引导学生牢牢抓住转换法,将微观问题转换为宏观的外在表现来研究,是突出这一重点的关键。

2.尝试用比热容说明某些自然现象时,加深学生对照热容的明白得,应该在探讨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类比法将“比热容”与“密度”进行类比,让学生明白得和体会比热容与密度一样,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第1节分子热运动本节要紧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的彼此作使劲。

分子热运动和彼此作使劲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明白得内能的概念。

本节课主若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观点,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着彼此作使劲,这两部份内容是下一节学习物体内能的基础。

这一节课要紧以实验探讨为主,引导学生观看扩散现象去间接感知分子的热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课程教学设计

《内能和内能的利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理解比热容的含义;4.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5.了解热量的概念,进行热量、热效率的计算。

【复习重点】1.了解内能的概念,热机的工作原理;2.会进行热量、热效率的计算。

【复习难点】理解比热容的含义,了解温度、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

【复习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以“神舟六号升空”图片质疑:火箭升空涉及到哪些形式能量的转化?(引入机械能和内能,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二、基础回顾,知识点复习学生活动:“基础知识大比拼”把全班同学按照自然组分为机械能和内能两组,根据课件指示抢答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本章知识网络三、突破重点,解析难点以近三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为载体,师生共同讨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解析本节知识的难点。

例题选择如下:1、(机械能复习)2016陕西中考.25.(3分)我国著名羽毛球运动员傅海峰扣球时不仅改变了羽毛球的_____方向,而且使羽毛球的速度高达383 km/h,从而使羽毛球具有较大的_____能。

2、(突破重点)2015.陕西中考 6.(2分)如图所示是某老师的自制教具。

他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

关于此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酒精不完全燃烧时热值不变B.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在永不信息的做无规则运动C.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D.纸筒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通过此题重点解读热机的工作过程和内能利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解析难点)2014陕西.4(2分)对热学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0C),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0C吸收(放出)4.2×103J的热量;B.热量是指物体具有能量的多少;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1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三章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4.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5.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掌握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3. 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4.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学会计算比热容;5. 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能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热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应用;4. 比热容的计算;5.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季室内取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2. 知识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3. 例题讲解:分析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4. 课堂互动:讨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5. 知识拓展:介绍比热容的概念,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6. 例题讲解:分析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7.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应用;4. 比热容的计算方法;5.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2.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3. 举例说明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应用;4. 根据给定条件,计算比热容;5.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热机,计算其效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内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热力学、能源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学科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三章内能全章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学科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三章内能全章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4.让学生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并能应用于分析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
5.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内能变化的能力,如比热容、热膨胀等,并能准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内能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内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能举例说明吗?
2.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内能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总结:内能是物体内部的一种能量形式,它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从而实现能量的转化。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内能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将内能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设计多样化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能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1.内能的概念及特性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内能是物体内部的能量,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速度等外界因素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与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如物体做功和热传递。
3.内能的种形式及转化规律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并举例说明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人教版)

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人教版)
-设计综合性评价任务,如实验报告、小论文或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内能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如调查生活中的节能措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节能意识。
-组织科学讲座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内能相关的现代科技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定义,理解内能与机械能、化学能等能量的区别与联系,能准确描述内能在物体中的表现形式。
2.使学生掌握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热传递和做功,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帮助学生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原理在热力学中的体现,并能运用该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摩擦生热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摩擦会让物体变热?”、“这种热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从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实验操作: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摩擦生热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3.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他们分析摩擦生热现象背后的内能变化,为后续内能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利用图示和模型,直观展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守恒原理,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该定律进行问题分析。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内能变化,从而理解相变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导入:
-利用生活实例或简短的视频,引入内能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物体内部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我们如何感知到这些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相关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第十三章内能复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能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3、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XXX。

4、了解比热容概念、符号及单位,会根据比热容能进行热量的计算。

【教学重点】内能与什么有关?比热容的含义及相关的热量计算。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含义及相关的热量计算。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练法教具】多媒体及课件,练题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梳理1.物体的内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而具有的,以及分子之间的总和。

2)物体的内能与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

(3)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是。

2.热量及热传递1)热量:物体经由进程的方式所改变的。

(2)热通报的前提是物体之间有,内能由向通报。

二.科学探究:物资的比热容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所吸收的。

(2)单位。

符号。

2.水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需吸收的热量。

3.热量的计算1)物体吸收热量公式。

(2)物体放出热量公式。

三.例题1、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棉花燃烧起来了。

为什么?2、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被弯折处发热。

分析其原因。

3、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热容大B.吸热多的物体比热容大C.比热容大的物体吸热多,比热容小的物体吸热少D.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4、在城市建筑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情况,而且能有效调治气温,这是由于水的﹍﹍﹍﹍﹍较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的缘故。

5、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锅炉将200kg的水从25℃加热到100℃,【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试求:锅炉内200kg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几何焦耳?四、练1、摩擦生热的实质是利用______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内能与质量的关系: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4.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即做功和热传递。

3.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如烧水过程中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水温升高的原因,从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4. 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对内能的影响。

5.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内能知识目标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联系大量的科技资料,“利用内能来加热”比较直观,可以让学生从提供的资料中分析,并从某个方面上叙述内能利用的发展情况,例如分析课本上提到的“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本内容的教学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学习生产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内能的方法,对于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议.“利用内能来做功”要注意实验教学,从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实验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料,学生从中分析和学习如何利用内能做功的,并从材料中体验到科技的发展.--方案【课题】内能的利用【重难点】内能的两个应用: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利用内能来做功.从实验中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联系实际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一.课程引入方法1、联系上一节的内容,知道了人类利用燃料燃烧获得大量的内能,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内能的呢?可以提供资料,学生阅读,知道内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用来加热.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分析社区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内能,这说明内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来加热.二.利用内能来加热方法1、教师提供关于取暖的资料,学生分析取暖的发展过程,说明从火炉取暖到锅炉集体供暖再到热电站供暖的优点: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环境卫生.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做调查和利用信息学习,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再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做评估和实验,得出一些结论.教师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调查社区供暖;查阅世界上先进的供暖方法.三.利用内能来做功方法1、实验教学,做好水蒸气推开活塞的实验,学生从实验中学习如下问题: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活塞退出的原因;思考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从实验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在此基础上介绍利用内能做功制造了热机,说明工业化社会的出现有赖于热机的发明和改进.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用上面的方法1进行实验,然后可以提供资料或学生查找资料,从利用内能来做功开始,到应用,到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板书设计】第二节内能的利用一.利用内能来加热本质:能量(内能)的转移.二.利用内能来做功1.实验:水蒸气推开活塞.2.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3.能量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热机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热量的计算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

具体章节如下: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内能的单位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改变:讲解内能的增加和减少,包括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3. 热量的计算:介绍热量公式Q=cmΔt,并讲解如何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 热机的工作原理:讲解热机的基本原理,包括四个冲程以及能量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2. 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能够运用做功和热传递的知识解决问题。

3. 掌握热量公式Q=cmΔt,能够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量公式的运用,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存在和转化。

2. 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定义,强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讲解内能的改变: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4. 讲解热量的计算:引入热量公式Q=cmΔt,讲解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5. 讲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介绍热机的基本原理,包括四个冲程和能量的转化。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的概念单位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的改变做功热传递热量的计算Q=cmΔt热机的工作原理四个冲程能量的转化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个100g的水体温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

答案:Q=cmΔt=4.2×10³ J/(kg·℃)×0.1 kg×10℃=4.2×10³J2. 题目二:一辆汽车的热机效率为20%,燃烧20L汽油完全,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答案:假设汽油的热值为4×10⁷ J/L,放出的热量Q=Vq=20L×4×10⁷ J/L=8×10⁸ J,热机效率η=20%,所以实际利用的热量Q'=Q×η=8×10⁸ J×20%=1.6×10⁸ 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清晰地讲解了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改变方式?学生是否掌握了热量公式的运用?热机工作原理是否讲解得易懂?2. 拓展延伸:研究热机的效率提高方法,探讨热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优秀教案设计(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优秀教案设计(物理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主备人:袁玉妙(薛城奚仲中学)【复习目标】1. 认识分子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2. 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学会辨别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知道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学会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有关热现象。

5、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能辨别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6、经历探究物体吸热能力的过程,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养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内能的改变;②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③热量的计算。

难点:①分子热运动;②内能的理解。

③比热容的理解。

【学具准备】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集气瓶、打气筒、水和食用油等,以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知识构建】【复习过程】[创设情境] (播放“海陆风”flash动画,同时提出问题)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总会感到习习的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你能否运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呢?(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切入主题,更好的体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形象的flash动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形成复习课的枯燥感。

)[专题复习]专题一:分子动理论✧知识聚焦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扩散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运动跟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___________越剧烈。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如何利用烧杯、冷水、热水、红墨水、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探究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子间作用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学科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十三章内能全章中考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学科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十三章内能全章中考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在复习课中,我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首先,我引导学生回顾内能的概念,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的本质。接着,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内能的转化和转移现象,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传递过程。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内能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组织课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辅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教育学生关爱生活,关注环境保护,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的责任感。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学科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十三章内能全章中考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围绕“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学科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十三章内能全章中考复习课”展开,旨在通过复习课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第十三章“内能”的相关知识,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的转化和转移、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热量的计算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讲解冬季保暖衣物材料的内能传递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实际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复习检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能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用在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热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例题、练习题、试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复习小结1课时检测讲评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知识点一:扩散现象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注意: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
A “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

B 向一杯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板和金板长久的压在一起,金板中铅,铅板中有金。

D 酏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知识点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思考:物体内部分子不停地运动,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中分子不会飞散开,总是聚合在一起?被分成两半的圆柱体铅,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得到如图所示。

分子间存在引力
思考:分子间存在间隙,为什么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呢?
分子间同时也存在斥力.
小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隙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例:细棉线一拉就断,细铁丝不易拉断,这是因为( D )
A棉线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分子间有引力. B棉线分子间有斥力,铁丝分子间没有斥力. C棉线比铁丝软的缘故.
D棉线、铁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和斥力,但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
例: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例:下列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理论解释的是( B )
A 空气流动形成风
B 冰糖放入水中使水变甜
C 扫地时,灰尘飞扬
D 春天,细雨绵绵例:小明在卧室里,闻到了妈妈在厨房炒菜的香味,这个现象说明了( A )
A 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C气体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D气体分子是非常小的
知识点3: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1)质量:它决定分子的数目
(2)温度:它决定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3)体积和状态:影响分子的间距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弱,即分子的势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1)定义:内能是物体的内部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影响因素不同: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体积。

(3)物体总具有内能,但不一定具有机械能积有关机械能由物体的质量整体运动状态和相对位置决定的。

知识点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低温物体温度
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大,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减少。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无内能 B空中尺行的飞机比地面上静止的火车的内能多
C动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自然界中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2、一个物体的温度不变,那么( D )
A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B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C它的内能一定减小 D它的内能可能增大3、下列事件属于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C )
A用暖水袋取暖 B冬天室内用暖气供暖 C内燃机使汽车行驶 D用电热水器加热水
4、冬天,双手反复磨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方式增加了手内能,后者是利用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知识点5: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0C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说说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单位:J/kg.0C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练习: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一块铁的比热容比一个铁钉的比热容大 B吸收热量越多的物体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跟物体的质量吸热的多少温度的高低都无关
D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相同
知识点6:热量的计算:
物体温度升高时的计算公式: Q吸=Cm△t升
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Q吸=Cm△t降
热平衡关系式:Q吸=Q放
注意:
(1)正确理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2)同一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务必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来
(3)如果发生了物态变化,则不能使用此公式。

练习:
冬天,为了使房间里保持一定的温度,每小时需要供给4.2X106J的热量,若进入散热器的水的温度是800C,从散热器流出的水的温度是720C,问每小时要供给散热器多少千克的水?
答案:125KG
质量为2Kg、温度为150C的水,吸收1.68X105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答案:35摄氏度
热量的计算例题解析
例1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恰好等于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吸收的热量,则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容之比为()
、 A.1∶2 B.2∶1 C.1∶4 D.4∶1
例2 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吸收了相等的热量,那么()A.铁块的温度升高得多 B.铁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
C.铜块的温度升高得多 D.由于初温未知,所以不能判断
例3 质量是500克的铝壶里装有5Kg的水,把这壶水从15℃加热到100℃,铝壶吸收的热量占铝壶和水总共吸收热量的百分之几?(铝的比热容c1=8.88×102J/(Kg·℃)
解答由题目可知,铝的比热容c1=8.88×102 J/(Kg·℃),铝壶的质量m1=500g=0.5Kg,水的比热容为c2=4.2×103 J/(Kg·℃),水的质量为m2=5Kg,铝壶和水的初温为t0=15℃,末温为t=100℃,根据公式Q吸=cm(t-t0)得铝壶吸热为:
Q1=c1m1(t-t0)
=8.88×102 J/(Kg·℃)×0.5kg×(100-15)℃
=3.77×104J
水吸收的热量为:Q2=c2m2(t-t0)
=4.2×103 J/(Kg·℃)×5Kg×(100-15)℃
=1.79×106J
铝壶吸热占铝壶和水总共吸热的百分比为:
Q1/(Q2+Q2)×100%=3.77×104焦/(3.77×104+1.79×106)焦×100%=2.1%
答:铅壶吸收的热量占铝壶和水总共吸收热量的2.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检测评讲试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