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1)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2)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3)写出H2提出问题: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讨论与归纳: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讨论交流: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
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
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
如:HCl、NH3、H2O.(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一般规律: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
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如:O2、H2、P4、C60.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2024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第1课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答案:因为N有一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导致键角缩小。
3. 请画出CH4和NH3的分子结构,并标注键角。
答案:CH4的键角为109.5°,NH3的键角约为107°。
4. 给出两个分子结构相同但分子性质不同的例子,并解释原因。
- 八面体:6个电子对
3. 电子对排布与分子形状
- 成键电子对:中心原子与周围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 孤电子对:中心原子上的未成键电子对
4. VSEPR模型应用
- 预测分子几何结构
- 解释分子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5. 实例分析
- BeCl2、CH4、NH3、H2O、SF6等分子的结构分析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分子结构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分子结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5. 能够通过分子模型和多媒体资源,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化,加深对分子结构空间排列的理解。
6. 在巩固练习中,能够自我检测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理解程度,通过错题订正,识别并纠正自己的知识盲点。
7. 拓展知识视野,了解分子结构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营造了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观点,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我也意识到,在课堂管理上,我需要更加精细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有所收获,避免个别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章末复习教案1)
分子结构与性质错误!1.(1)分类 共价键电子云的重叠方式σ键(头碰头、轴对称)sp σ键ss σ键pp σ键π键(肩并肩、镜面对称)ppπ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极性键(X —Y)非极性键(X —X)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双键单键三键――→一方提供电子对一方提供空轨道配位键(特殊共价键) (2)存在错误!)(3)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键长――→决定 分子的稳定性――→决定 分子的 性质键能――→决定 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 2.等电子原理(1)概念: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性,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2)常见的等电子体类型实例二原子10个价电子N2CO NO+CN-三原子16个价电子CO2CS2N2O NCO-NO+2N-3SCN-BeCl2(g)三原子18个价电子NO-2O3SO2(1)组成:一般包括配离子和其他离子(2)配离子的组成:中心原子或离子+配体及配位数如:说明:配离子一般为难电离的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时不能拆开。
(2013·广元高二质检)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已知: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 s n m p n;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1)R形成的单质分子式为________,含________个σ键________个π键。
(2)H2X2分子中含的键有________(填“极性键”、“非极性键”或“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3)Z离子与R的气态氢化物形成的配离子,其结构式为________,配位数是________,配体是________。
(4)Q、R、X、Y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分子式)。
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_分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1.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积极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讲座、交流或研讨会等,向专家与同行学习。认真参与每一次教研活动,多听课,多听好课,取长补短。在信息技术上多下工夫,能够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纠正学生上课习惯。抓好课堂40分钟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首要抓的就是上课习惯,利用各种形式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教会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4.做好教学反思:反思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在上完每一节课后要及时做好反思工作,想象这节课有哪些灵性迸发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认真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忽然产生的灵感和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5.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有的放矢。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所需要的学校支持
多给与外出学习机会
评议:
单位: 姓名: 日期:
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模板
姓名
陶鸿
性别
女
年龄
47
学历
大专
职称
小学高级教师
教龄
27
职务
所任学科
小学数学
课题名称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章末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化学教案
分子结构与性质章末整合热点专题突破REDIANZHUANTITUPO专题一共价键及其强弱的判断1.共价键的知识结构2.共价键强弱的判断影响共价键强弱的主要因素是键能、核间距和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判断共价键的强弱可依据下列几条:(1)由原子半径和共用电子对数判断:成键原子的半径越小,共用电子对数越多,则共价键越牢固,含有共价键的分子越稳定。
如原子半径:F<Cl<Br<I,则共价键的牢固程度:H—F>H—Cl>H—Br>H—I,稳定性:HF>HCl>HBr>HI。
(2)由键能判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表示破坏共价键消耗的能量越多,则共价键越牢固。
(3)由键长判断:共价键的键长越短,破坏共价键消耗的能量一般越多,则共价键越牢固。
3.共价键分子中8电子稳定结构的判断判断分子结构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是否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简捷方法如下:(1)分子中若含有氢元素,则氢原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2)某元素化合价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8,则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如:①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CO2中C为+4价,二者之和为8;O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CO2中O为-2价(绝对值是2),二者之和为8,则CO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②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NO2中,N为+4价,二者之和为9,故NO2中N原子不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③B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BF3中,B为+3价,二者之和为6,故BF3中B原子不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专题二分子的立体构型及判断方法1.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价层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对分子空间构型的影响,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不包括孤电子对。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分子的空间构型与VSEPR模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分子的空间构型与VSEPR模型不一致。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共5套66页】
本套资源目录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微型专题三分子离子立体构型与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微型专题四微粒间作用力的判断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范德华力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__氢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微型专题(三)分子(离子)立体构型与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和解释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2.能利用共价键类型及杂化轨道理论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
一、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例1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A.BeCl2与BF3B.CO2与SO2C.CCl4与NH3D.C2H2与C2H4【考点】杂化轨道理论的应用【题点】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答案 C解析BeCl2分子、BF3分子中杂化轨道数分别为2、3,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分别为sp、sp2;CO2分子中杂化轨道数为2,SO2分子中杂化轨道数为3,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分别为sp、sp2;C项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均为sp3;D项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分别为sp、sp2。
方法点拨含双键或三键的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还可以根据π键数目判断,如1个CO2、C2H2、C2H4分子中π键数目分别为2、2、1,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分别为sp、sp、sp2。
相关链接杂化轨道类型判断方法小结(1)由杂化轨道数目判断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即:(2)根据杂化轨道的空间分布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①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正四面体形或三角锥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②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平面三角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③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直线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采取sp杂化。
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_分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新部编本.doc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秒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0—61页。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春节)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新年的钟声吧!(放映春节晚会倒计时的课件,师生一起倒计时数数。
)师: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们一起倒数的10、9、8、……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距新年钟声还有多少秒。
)同学们都是用“秒”作单位,为什么不用“时”或者“分”作单位呢?(因为刚才倒数的这段时间太短了。
)我们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观察探究,建立概念1.认识钟表。
(1)认识电子钟表。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这些钟表来计量秒(课件出示各式钟表),这是电子钟表(课件出示一个电子钟),钟面显示的是什么时刻?(12时05分)“分”后面的这两个数表示秒,现在是12时05分30秒(课件出示一个电子表),钟面显示的是什么时刻?(6时53分03秒)(2)认识秒针。
师:电子表可以计量秒,机械钟表也能计量秒(课件出示一个机械钟面)。
钟面上计量秒的是什么针(秒针)? 哪根针是秒针?生1:最长的那根是秒针。
生2:最细的是秒针。
生3: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师:钟面上有1根针,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课件:秒针闪动并出示字幕“秒针”)。
2.认识时间单位“秒”。
(1)认识1秒。
在钟面上秒针走多少,时间就过去了1秒?生: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师:对1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2-1 形形色色的分子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课时形形色色的分子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学习目标:1. 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3.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知识回顾]1.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_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3.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的夹角。
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
4.等电子体是指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其电子总数不一定相同。
[要点梳理]1.形形色色的分子(1)三原子分子(AB2型)(2)四原子分子(AB3型)(3)五原子分子(AB4型)最常见的为正四面体形,如CH4、CCl4等,键角为109°28′。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内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分子的立体结构是“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
价层电子对是指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电子对,包括σ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
(2)价层电子对数的确定σ键电子对数可由分子式确定。
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确定方法如下: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a-xb);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3)VSEPR模型和分子的立体结构H2O的中心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对,与中心原子上的σ键电子对相加等于4,它们相互排斥形成四面体形VSEPR模型。
略去VSEPR模型中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因而H2O的立体结构为V形。
知识点一常见分子的立体构型1.分子的键角和空间结构[问题探究]1.四原子分子都为平面三角形或三角锥形吗?[答案]不是。
H2O2分子的构型类似于一本打开的书,两个氧原子在两页书的交接处,两个H原子分别在翻开的书的两页上,如图1所示:再如白磷(P4)分子为正四面体形,如图2所示。
2.五原子分子都是正四面体结构吗?[答案]不是,如CH3Cl、CH2Cl2、CHCl3等,虽为四面体结构,但由于碳原子所连的四个原子不相同,四个原子电子云的排斥力不同,使四个键的键角不全相等,所以并不是正四面体结构。
(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学设计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交流7】⑦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间可能存在共价键,如AlCl3等。
【典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B.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C.只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答案】D【解析】A项,如H2O2中含非极性键,错误;B项,如Na2O2中含非极性键,错误,C项,只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H4Cl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错误;D项,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不能含离子键,正确。
【典例2】CO2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酸的反应:NH3+CO2+H2O下列有关三聚氰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3H6N3O3B.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C.属于共价化合物D.生成该物质的上述反应为中和反应【答案】C【解析】依据碳原子4价键结构和氮原子3价键结构补上H原子后分别数出C、H、O、N的个数可知:它的分子式为C3H3N3O3,是仅有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故A项、B项错误,C项正确;该反应是非电解质之间的反应,不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不是中和反应,D项错误。
【板书】活动二、分子的极性【思考】阅读教材P45页内容,思考什么是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请举例说明。
【交流1】(1)极性分子:如果分子中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不重合,使分子的某一部分呈正电性(δ+),另一部分呈负电性(δ-),这样的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NH3等。
【交流2】(2)非极性分子:如果分子中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重合,这种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CO2等。
【交流3】思维程序:【讨论1】(1)结合教材P45页图2-26,思考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及分子立体构型有何关系?完成下表内容.【投影】分子类型键的极性分子立体构型分子极性代表分子双原子分子A2非极性键直线(不对称)非极性N2等AB极性键直线(对称)极性CO、HF等三原子分子AB2直线(对称)非极性CO2、CS2、BeCl2等V形(不对称)极性H2O、H2S、SO2等部分正电性,但整个分子仍显电中性。
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结构与性质电子教案
分子结构与性质一、共价键1.本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分类非极性共价键:两个相同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极性共价键:两个不相同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HCl的形成思考:用电子式表示H2共价键特征:①饱和性: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确定的②方向性:原子轨道沿一定方向重叠使成键的原子轨道最大程度地重叠2.σ键和π键①σ键--原子轨道沿着连线方向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特点:以形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旋转,σ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电子云描述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过程(s-s σ键)②π键--原子轨道沿着连线方向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特点:(1)电子云为镜像,即是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个原子核构成的平面的两侧(2)不稳定,容易断裂p-p π键的形成N2分子中的N≡N思考:分析CH3CH3、CH2=CH2、CH≡CH、CO2分子中键的类别和个数3.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即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越多,化学键越稳定应用--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是衡量共价稳定性的另一个参数规律:键长越短,一般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一般地,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化学性质越稳定③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许多性质与键角有关思考:N2、O2、F2跟H2的反应能力依次增强,从键能的角度如何理解4.等电子原理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最外层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如N2和CO是等电子体,但N2和C2H4不是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原理: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物理性质是相近的。
例如N2和CO的熔沸点、溶解性、分子解离能等都非常接近5.用质谱测定分子的结构原理:不同质核比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不同eg:1.下列物质中能证明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的是()A.可溶于水B.熔点较高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可以含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D.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间才能形成离子键3.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二、分子的立体结构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于ABn型分子,价电子对数 =σ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n,孤电子对数= (a-nb)a:中心原子价的价电子数n: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H为1,其他原子等于“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注意:①对于复杂离子,在计算价层电子对数时,还应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或减去正离子的电荷数②双键、叁键等多重键作为1对电子看待思考:分析CCl4、PO3-4、NH+4、SO3、SO2-4、NO2、H3O+的立体构型2.杂化轨道理论①CH4的正四面体构型sp3杂化:碳原子的2s轨道和3个2p轨道进行杂化,得到4个相同的sp3杂化轨道,夹角109°28′,分子的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思考:CCl4的杂化类型和结构②BF3的平面正三角形sp2杂化:硼原子的2s轨道与2个2p轨道进行杂化,得到3个相同的sp2杂化轨道,夹角是120°,分子的几何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思考CH2=CH2的杂化类型和结构③BeCl2的直线型sp杂化:铍原子的2s轨道与1个2p轨道进行杂化,得到2个相同的sp杂化轨道,夹角是180°,分子的几何构型为直线型思考CH≡CH的杂化类型和结构①看中心原子有没有形成双键或三键,如果有1个三键,则其中有2个π键,用去了2个p轨道,形成的是sp杂化;如果有1个双键则其中有1个π键,形成的是sp2杂化;如果全部是单键,则形成的是sp3杂化②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孤对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杂化的轨道形成的3.配合物理论①配位键--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形成条件:一个原子必须有孤对电子,另一原子必须有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表示方法A B电子对给予体电子对接受体含有配位键的离子或分子:H3O+、NH+4②配位化合物--由金属离子(或原子)与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复杂化合物中心原子:具有接受孤对电子的离子或原子配体:提供孤对电子的中性分子或者离子(如H2O、NH3、Cl-)配位原子:配体中直接与中心原子键合的原子③性质与应用a.配合物溶于水易电离为内界配离子和外界离子,而内界离子较稳定,不能电离[Cu(NH3)4]SO4= [Cu(NH3)4]2+ + SO2-4b.配合物的形成会对离子的溶解度产生的影响银氨溶液的配制:AgNO3 + NH3·H2O = AgOH↓+ NH4NO3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c.配合物的形成引起离子颜色的改变Fe3+ + SCN- = [Fe(SCN)]2+eg:1.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A.CO2与SO2B.CH4与NH3C.BeCl2与BF3D.CH≡CH与CH2=CH22.H2O、CH4、NH3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为什么水的键角为105°,氨气的为107°?3.写出下列分子的路易斯结构式并指出中心原子可能采用的杂化轨道类型,并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①PCl3②AlCl3③CS2④C12O4.对于HCN分子和HCHO分子①写出路易斯结构式②用VSEPR模型分析其立体结构③分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④分析分子中的π键5.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都存在着配位键的是()A.NH3、H2O B.NH+4、H3O+C.N2、HClO D.[Cu(NH3)4]2+、PCl36.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①H2O ②NH3③F-④CN-⑤CO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三、分子的性质1.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分子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构型共同决定分子的极性 极性分子的判断:①经验规律:对于AB n 型分子,若中心原子A 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则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 ②分子结构呈几何空间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 思考:H 2O 2是否为极性分子?2.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特点:①范德华力很弱,不属于化学键,比化学键小的多(约l- 2个数量级) ②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③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理性质(熔、沸点,溶解性等);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气体降温、加压会液化,壁虎在天花板爬行自如3.氢键--除范德华力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NH 3、H 2O 、HF (最强) 氢键的表示 A —H…B①氢键的影响--熔、沸点、密度、溶解性a.NH 3、H 2O 、HF 的熔、沸点反常,比VA 、VIA 、VIIA 族其他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高出许多b.水凝固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c.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羧酸的沸点远高于烷烃d.接近水的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值比用化学式H 2O 计算的值大 ②氢键的类型4.溶解性相似相溶: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①如果存在氢键,溶解性更好如NH3在H2O中溶解度很大②分子结构相似的溶解性更好如CH3CH20H与H2O混溶③溶质与溶剂发生反应的溶解性更好如SO2能与H2O反应可增加SO2溶解度思考:低碳醇与水互溶,而高碳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却很小5.手性手性异构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即分子式相同),结构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手性分子--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手性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原子(原子团)的碳原子,记为*C判断:当分子中只有一个*C,则此分子为手性分子6.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R-O-H规则:无机含氧酸可以写成(HO)m 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n值越大(即非羟基氧的个数越多),R的正电性越高,导致R-O-H中的O的电子向R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越容易电离出H+,即酸性越强应用--解释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思考:HCl0、HClO2、HClO3、HCl04的酸性强弱顺序eg:1.以下物质CO2、O3、P4、NH4Cl、PH3、HCN、H2O、BF3、CH3Cl含离子键的物质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是由非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是2.下列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C.非极性分子一定含有非极性键D.由极性键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3.下列有关性质判断正确且可以由范德华力来解释的是()A.沸点:HBr > HClB.沸点:CH3CH2Br < C2H5OHC.稳定性:HF > HClD.-OH上氢原子的活泼性:H-O-H > C2H5-O-H4.下列现象的原因与氢键的存在无关的是()A.邻羟基苯甲酸的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低B.HCl的熔沸点比HF低C.NH3极易溶于水D.CH4的沸点比SiH4低习题精选1.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不一定存在化学键B.分子中若有共价键,则一定存在σ键C.p和p轨道既能形成σ键又能形成π键D.含π键的物质不如含σ键的物质稳定2.关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B.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和成键数目有关C.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共价化合物越稳定D.键角的大小与键长、键能的大小无关3.下图为元素周期表前4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 5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W、R元素单质分子内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B.X、Z元素都能够形成双原子分子C.键能W-H>Y-H,键的极性Y-H>W-HD.键长X-H<W-H,键能X-H<W-H4.下列不互不等电子体的是()A.N2O和 CO2B.O3和NO-2C.CH4和NH+4D.OH-和NH-25.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B.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C.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近的新轨道D.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6.对SO2与CO2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直线形结构B.中心原子都采取sp杂化轨道C.S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D.SO2为V形结构, CO2为直线形结构7.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B.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C.H2SO4硫酸分子中三种原子均以杂化轨道成键D.N2分子中N原子没有杂化,分子中有一个σ键、2个π键8.配合物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以Mg2+为中心的大环配合物叶绿素能催化光合作用B.Fe2+的卟啉配合物是输送O2的血红素C.[Ag(NH3)2]+是化学镀银的有效成分D.向溶液中逐滴加入NH3·H2O,可除去ZnSO4溶液中的Cu2+9.PCl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下列关于PCl3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B.PCl3分子中的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C.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D.PCl3是非极性分子10.下列推论正确的()A.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B.NH+4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出PH+4也为正四面体结构C.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D.C2H6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11.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12.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D.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机含氧酸分子中的氧原子数越多,则其酸性也越强B.氯化银能溶于过量的氨水,是因为它与氨水反应生成了一种可溶的配位化合物C.分子是否具有极性决定分子中是否存在极性共价键D.氢键就是一种存在于某些特殊含氢元素的分子中的一种化学键14.下列操作利用了相似相溶原理的是()A.用稀硝酸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B.用稀盐酸清洗做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C.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盛过硅酸的试管D.用四氯化碳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15.有机物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标有“*”的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分子性质含解析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在宏观世界中,花朵、蝴蝶、冰晶等诸多物质展现出规则与和谐的美。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感叹:“在宇宙的秩序与和谐面前,人类不能不在内心里发出由衷的赞叹,激起无限的好奇。
”实际上,宏观的秩序与和谐源于微观的规则与对称。
通常,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
例如,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形、氨分子呈三角锥形、苯环呈正六边形。
那么,这些分子为什么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呢?
二、复习预习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共价键概念,分类,特征
(2)键参数的概念,意义,以及常见分子构型
三、知识讲解
考点1: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
1.轨道杂化和杂化轨道
2.甲烷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
3.杂化轨道的类型
4.杂化轨道的特点
(1)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和轨道重叠等过程。
(2)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孤立的原子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
(3)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
(4)杂化后轨道伸展方向、形状发生改变。
(5)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n s、n p)。
5.分子空间构型的确定
(1)对于AB m型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数可以这样计算。
杂化轨道数n=中心原子价电子数+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
2。
其中配位原子中,卤素原子、氢原子提供1个价电子,硫原子、氧原子不提供价电子,即提供价电子数为0。
例如:
(2)离子的杂化轨道计算:
n=1
2(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配位原子的成键电子数±电荷数)。
考点2:苯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大π键1.苯的空间构型。
化学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
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
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
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
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
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
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人教新课标 选修三 分子结构与性质 整章教案
峨边中学高中化学 选修III 教案 §2—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 1 页2-1 共价键【教学目标】之知识与技能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和σ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3、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4、能举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含***义及应用【教学目标】之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原子轨道模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σ键和π键的特征2、运用类比、归纳、判断、推理的方法理清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熟悉掌握各知识点的共性和差异性【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分子的某些性质,并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体验科学的魅力,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性质2、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教学难点】⎩⎨⎧1、σ键和π键的特征2、键角、等电子原理【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讨论归纳法、讲练结合法、类比、制作模型等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提问】⎩⎨⎧1、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是靠什么作用而结合在一起?这个作用叫什么?2、什么是离子键?什么又是共价键?共价键的成键本质什么?一、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学与问】请用电子式表示H2、HCl 、Cl 2分子的形成过程【思考与交流】为什么不可能有H 3、H 2Cl 、Cl 3分子的形成?【讲解】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H 原子、Cl 原子都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因而只能形成H 2、HCl 、Cl 2分子,不能形成H 3、H 2Cl 、Cl 3分子【思考与交流】我们学过电子云,如何用电子云的概念来进一步理解共价键?2、价键理论 【讲解】我们以H 2分子为例来说明共价键是如何形成的【讲解】电子云在两个原子核间重叠,意味着电子出现在核间的概率增大,电子带负电,因而可以形象的说,核间电子好比在核间架起一座带负电的桥梁,把带正电的两个原子核“黏结”在一起了价键理论要点:⎩⎪⎨⎪⎧⑴电子配对原理:两原子各自提供1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彼此配对⑵最大重叠原理:两个原子轨道重叠部分越大,两核间电子的概率 密度越大,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第 2 页 §2—分子结构与性质 选修III 教案 峨边中学高中化学3、σ键⑴σ键的形成过程①s-s σ键的形成:成键原子的s 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②s-p σ键的形成:成键原子的s 电子与p 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未成对电子的原子轨道相互靠拢 原子轨道相互重叠 形成共价键③p-p σ键的形成:成键原子的p 电子与p 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p x p x未成对电子的原子轨道相互靠拢 原子轨道相互重叠 形成共价键【问题探究】从σ键的三种形成方式来看,σ键是如何形成的?⑵σ键的形成方式:σ键是由成键原子的s 电子或p 电子沿轴方向“头碰头”重叠形成 【问题探究】仔细观察σ键的电子云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讲解】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的电子云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 ⑶σ键的特征:⎩⎨⎧①轴对称②稳定性较强(原子轨道重叠程度较大)⑷σ键的分类:⎩⎪⎨⎪⎧①s -s σ键②s -p σ键③p -p σ键【思考与交流】两个原子的p 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而成的是σ键,那么,两个原子的p 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重叠方式?如果有,那又是什么键?4、π键⑴π键的形成:两个原子的p 轨道以“肩并肩”重叠【问题探究】仔细观察π键的电子云图,与σ键比较,它有什么特点?【讲解】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为镜像对称【思考与交流】在我们已知的物质中,你知道哪些物质含有σ键?哪些物质含有π键?它们的活泼性如何?s 轨道 p x 轨道峨边中学高中化学 选修III 教案 §2—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 3 页【讲解】在我们已知的物质中,含有典型的σ键如烷烃(比如乙烷),通常烯烃、炔烃等的双键或三键中就含有π键。
高二化学选修3第2章第2节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共3课时
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3、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1、阅读课本P37-40内容;2、展示CO2、H2O、NH3、CH2O、CH4分子的球辊模型(或比例模型);3、提出问题:⑴什么是分子的空间结构?⑵同样三原子分子CO2和H2O,四原子分子NH3和CH2O,为什么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讨论交流]1、写出CO2、H2O、NH3、CH2O、CH4的电子式和结构式;2、讨论H、C、N、O原子分别可以形成几个共价键;3、根据电子式、结构式描述CO2、H2O、NH3、CH2O、CH4的分子结构。
[模型探究]由CO2、H2O、NH3、CH2O、CH4的球辊模型,对照其电子式云哟内分类对比的方法,分析结构不同的原因。
[引导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由于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其他成键电子对存在排斥力,影响其分子的空间结构。
——引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 models)[讲解分析]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把分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
如CO2、CH2O、CH4等分子中的C原子。
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来预测,概括如下:H2O和NH3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
因而H2O分子呈V型,NH3分子呈三角锥型。
(如图)课本P40。
[应用反馈]应用VSEPR理论判断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进一步认识多原子分子的立补充练习:1、下列物质中,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A、CO2B、H2SC、PCl3D、SiCl42、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其中属于直线型分子的是()A、H2OB、CO2C、C2H2D、P43、写出你所知道的分子具有以下形状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分子中的键角分别是多少?(1)直线形(2)平面三角形(3)三角锥形(4)正四面体4、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A、NH3B、CCl4C、H2OD、CH2O5、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CO2B、PCl3C、CCl4D、NO26、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带有一对孤对电子的是()A、XeO4B、BeCl2C、CH4D、PCl37、为了解释和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科学家在归纳了许多已知的分子空间构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十分简单的理论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高中化学选修三_第2章
乙烷分子中由7个σ键组成;乙烯分子中由5个 σ键和1个π键组成;乙烯分子中由3个σ键和2 个π键组成。
第一节 共价键 一、共价键 1、σ键: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 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如H-H键。 类型:s—sσ、s—pσ、p—pσ等。 2、π键:由两个原子的p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特点: 特点:肩并肩、两块组成、镜像对称、容易断裂。 3、由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形成的σ键和π键总称价键轨道。 4、判断共价键类型规律: 共价单键是σ键;而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另一个是π键; 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组成
原子
H C N O
电子式
可形成 共用电子对数
H·
· C · · ·
· ·: N ·
· ·: O · ·
1
4
3
2
2)写出CO2、H2O、NH3、CH2O、CH4等分子的电 子式、结构式及分子的空间构型:表格三
分子 CO2 H2O NH3 CH2O CH4
电子式
H .. H : O : H H : N :H H . . O :O::C::O: C .. H
: : : : .. .. . . O=C=O H-O-H H-N-H H
结构式
O
H-C-H
H H : C :H H H H-C-H H : :
分子的空间 构型
直线形 倒V 形
三角 锥 形
对ABn型分子,B围绕A成键,则A为中心原子,n 值为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 :
- -
=
-
平面 正 三角形 四面体
3)分析CO2 , H2O,NH3 ,CH2O,CH4电子式的中心原子价电子层电 子对成键情况。 分成键电子对和 孤对电子对 结论: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章末复习 教案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课题分子结构与性质章末复习【复习目标】1.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4.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复习重点】1.共价键类型的判断及强弱比较。
2.共价键、范德华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及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对分子、离子立体构型的判断和解释。
【复习难点】1.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2.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复习过程】知识点一共价键1.本质原子之间形成__________。
2.特征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分类分类依据类型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σ键电子云“头碰头”重叠π键电子云“肩并肩”重叠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是否偏移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1)键能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______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②单位:_________,用E A-B表示,如H—H键能为436.0 kJ·mol-1,N≡N的键能为946 kJ·mol-1。
③应为气态基态原子:保证释放能量最低。
④键能为衡量共价键稳定性的参数:键能越大,即形成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越____,形成的化学键越________。
⑤结构相似的分子中,化学键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2)键长①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________为键长。
因成键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键长小于成键原子的原子半径之和。
②键长是衡量共价键稳定性的另一个参数。
键长越短,键能越____,共价键越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 第一节 共价键(第2课时)
三、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体: 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
等电子体原理:
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 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练习】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D.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H2O 105°
NH3 107°
CO2 180°
CH4 109°28’
【观察】P32页中表2-3的数据 表2-3 CO分子和N2分子的某些性质
分子 熔点/℃ 沸点/℃ 水中溶解度 (室温) 分子解离能 (kJ/mol)
分子的 价电子 总数 10
10
CO
N2
-205.05
-210.00
-190.49
【思考与交流】
⑴ N2、O2、F2跟H2的反应能力依次增强,从键能的角 度应如何理解这一化学事实? ⑵ 通过上例子,你认为键长、键能对分子的化学性质 有什么影响?
一般地,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键 越稳定,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化学性质越稳定。
3、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462.8
390.8 568 431.8 366 298.7 436
【练习】 由下表的数据判断,下列分子的稳定性: A.Cl2, Br2, I2 B.NH3 , H2O
键 Cl-Cl
键能 242.7
键 N=O
键能 607
Br-Br I-I O-H
193.7 152.7 462.8
O-O O=O N-H
Δ H=436.0kJ·mol-1 + 242.7kJ·mol-1 —2×431.8kJ·mol-1 = —184.9kJ H2 + Br2 = 2HBr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分子性质 教案
【解析】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若空间构型均匀对称,则分子是非极性分子,A 项 说法错误;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也可能含有极性键,分子也可能是极性分子,如
NO 等 CO2、CS2(键角
180°)等 H2O(键角 104.5°) 等
2018-2019 学年
四原 子分 子
五原 子分 子
AB3
极性键
AB3
极性键
A4
非极性键
AB4
极性键
ABnC4-n(0 <n<4 且 为整数)
极性键
平面三角 形(对称) 三角锥形 (不对称) 正四面体 形(对称) 正四面体 形(对称)
代表物 杂化轨道数(n) 杂化轨道类型
NO-3
1(5+1)=3 2
sp2
NH+4
1(5-1+4)=4 2
sp3
考点 2:苯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大π键 1.苯的空间构型
2018-2019 学年
2.苯分子空间构型的解释 每个 C 原子的两个 sp2 杂化轨道上的电子分别与邻近的两个 C 原子的 sp2 杂 化轨道上的电子配对形成σ键,六个碳原子组成一个正六边形的碳环;另外一个 sp2 杂化轨道上的电子与 H 原子的 1s 电子配对形成σ键。同时,六个 C 原子上剩 余的 2p 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形成多原子、多电子的大π键。 故: 1.苯分子中 C 原子均以 sp2 杂化方式成键,形成夹角为 120°的三个 sp2 杂化 轨道,故为正六边形的碳环。 2.苯分子中苯环上的六个碳碳键的键长、键能均相同,不是单、双键交替 形成。 3.由分子结构决定分子性质可知,苯分子不具有烯烃分子的某些特征性质, 如能使溴水、酸性 KMnO4 溶液退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一、共价键1.本质: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2.特征: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注意:s-s σ键即H-H 键没有方向性) 3.分类(1)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 σ键:原子轨道“头碰头”重叠π键:原子轨道“肩碰肩”重叠(2)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是否偏移: 极 性 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即A-B 等)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即A-A 等)(3)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单键、双键、三键。
说 明:①两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中,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共价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二个π键。
②并不是所有的分子中都含有共价键,如单原子的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共价键。
③化学反应的本质 。
4.键参数 (1)概念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参数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间的核间距。
键角: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2)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的关系:反应热= 所有反应物键能总和-所有生成物键能总和. 5.等电子体原理:是指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具有许多相近的性质。
应用:⑴判断微粒成键方式、空间构型;⑵推测性质。
如CO与N2 。
二、分子的空间构型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有关概念①价电子:原子在参与化学反应时能够用于成键的电子,是原子核外跟元素化合价有关的电子。
在主族元素中,价电子数就是最外层电子数。
②价层:就是显现化合价的电子层,通常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
③价层电子对:指的是形成σ键的电子对和孤对电子。
孤对电子的存在,增加了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影响了分子中的键角,会改变分子构型的基本类型。
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基本观点: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成键电子对(即σ键)和孤对电子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以减小排斥力而采取对称的空间结构。
[一般电子对间的排斥大小:孤电子对间的排斥(孤-孤排斥)>孤对电子和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孤-成排斥)>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成-成排斥)]说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主要是用来分析主族元素形成的分子或离子的结构的,不用来分析以过渡元素为中心的化合物。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分子的构型Ⅰ、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含孤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电子对。
①当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一致;②当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Ⅱ、对AB m型分子或离子,其价层电子对数(亦即为杂化轨道数)的判断方法为:规定:①作为配位原子,卤素F、Cl、Br、I和H:价电子1个,氧族:O、S:0个;但作为中心原子,卤素原子按7个价电子计算,氧族元素的原子按6个价电子计算;②对于复杂离子,应加或减离子的电荷数;例如PO43-应加上3个价电子。
③计算电子对数时,若剩余1个电子,亦当作1对电子处理。
Ⅲ、分子空间构型价层电子对数杂化类型价电子对排布或VSEPR模型及杂化轨道夹角成键电子对数(即σ键)孤对电子对数电子对空间构型分子空间构型实例2 sp 直线形2 0直线形CO2/BeCl23 sp2三角形3 0平面三角形CO32-/SO3/BF3/BCl3/CH2O2 1 V形O3/SO2/PbCl2/SnBr24四面体 4 0四面体形CCl4/SO42-/NH4+/CH4sp33 1三角锥形H3O+/NF3/NH32 2 V形H2O/H2S/SCl25 三角双锥(了解)5 0三角双锥PCl54 1变形四面体SF4sp3d 3 2 T形ClF32 3 直线形I3-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比较分子类型分子形状键角键的极性分子极性代表物A 球形非极性He、NeA2直线形非极性非极性H2、O2AB 直线形极性极性HCl、NOABA 直线形180°极性非极性CO2、CS2ABA V形≠180°极性极性H2O、SO2A4正四面体形60°非极性非极性P4AB3平面三角形120°极性非极性BF3、SO3AB3三角锥形≠120°极性极性NH3、NCl3AB4正四面体形109°28′极性非极性CH4、CCl4AB3C 四面体形≠109°28′极性极性CH3Cl、CHCl3AB2C2四面体形≠109°28′极性极性CH2Cl2直线三角形V形四面体三角锥V形H2O2、杂化轨道理论(1)理论: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若干类型不同而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相互混杂,重新组合成一组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新轨道,这一过程称为杂化。
杂化所形成的新轨道称为杂化轨道。
组合所得的杂化轨道一般均和其他原子形成较强的σ键或安排孤对电子,而不会以空的杂化轨道的形式存在。
在某个原子的几个杂化轨道中,全部由成单电子的轨道参与的杂化,称为等性杂化轨道;有孤对电子参与的杂化,称为不等性杂化轨道。
注意:①原子只有在形成分子时才发生杂化,孤立原子不发生杂化;②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发生杂化;ns、(n-2)f、(n-1)d、np③杂化前后的轨道总数不变,所有杂化轨道的能量相等;④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σ键,或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对电子;一般:杂化轨道数目(或类型)=价层电子对数=成键数(即σ键)+孤电子对数目⑤有机物一般:a.连有4个单键-sp3 ;b.连有1个双键-sp2;c.连有1个三键-sp。
说明:把一个三键、双键等多重键当作一条键(或1对电子亦即σ键)处理;把一个孤对电子当作一条键处理。
3、配位化合物(1)配合物: 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形成条件:一方有供孤电子对,另一方有可以容纳孤电子对的空轨道。
注意:氯化铵不是配合物,它是离子化合物,一般:配合物的配位数必须≥2。
(2)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从溶液中析出配合物时,配离子经常与带有相反电荷的其他离子结合成盐,这类盐称为配盐。
配盐的组成可以划分为内界和外界。
配离子属于内界,配离子以外的其他离子属于外界。
内、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结合。
外界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配离子的电荷数。
中心原子:能够接受孤电子对(亦即能提供空轨道)的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离子和原子),少数是非金属元素,例如:Cu2+,Ag+,Fe3+,Fe,Ni,BⅢ,PⅤ……配位体: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其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叫配位原子,常见的配位原子有卤素原子X、O、S、N、P、C。
配位数:常见金属离子的配位数。
注意:①配位体不是同一种分子或离子时,配位数要两者相加。
如:[Co(NH3)5Cl]Cl2这种配合物,其配位体有两种:NH3、Cl-,配位数为5+1=6。
K[PtCl3(NH3)] 其配位数为__4_。
②明矾KAl(SO4)2·12H2O、铬钾矾KCr(SO4)2·12H2O的晶体和水溶液都不含复杂离子,是复盐。
(3)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三、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极性(1)概念: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举例说明:(2)判断ABn型分子的极性与几何构型经验规律:若化合物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元素化合价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主族序数时,则为非极性分子;反之,为极性分子。
①AB2或A2B型直线形(非极性分子):V形或角形(极性分子):②AB3型平面三角形(非极性分子):三角锥形(极性分子):③AB4型:一般为正四面体(非极性分子):2.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3.溶解性(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若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2)某些有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存在着另一种“相似相溶”现象,如S易溶于CS2,I2易溶于KI溶液,Al2O3在Na3AlF6中形成熔融体等。
4.手性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的现象.(1)手性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常用﹡C表示。
(2)手性异构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的现象。
5.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无机含氧酸可写成(HO)m RO 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高,使R—O—H中O的电子向R偏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易电离出H+,酸性越强,如HClO<HClO2<HClO3<HCl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