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骨的成分实验课
骨的煅烧和骨的脱钙实验
骨的煅烧和骨的脱钙实验骨骼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身体的支撑系统,还有储存钙质、造血等重要功能。
骨骼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成分,其中有机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无机成分主要是磷酸钙。
骨的煅烧和骨的脱钙实验是研究骨骼组成的常用方法。
一、骨的煅烧实验骨的煅烧实验是一种通过高温处理来研究骨骼组成的方法。
该实验的原理是将骨骼样品加热至高温,使有机物质被分解,从而得到无机物质的残留物。
该残留物主要由磷酸钙和少量的其他无机盐组成。
该实验的步骤如下:1. 取骨骼样品,去除软组织,洗净并晾干。
2. 将样品放入炉中,加热至800℃左右,保持一定时间。
3. 取出样品,冷却后得到煅烧后的骨骼样品。
4. 对样品进行质量分析和化学分析。
通过煅烧实验得到的残留物主要是磷酸钙,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残留物的重量和磷酸钙的含量来计算出煅烧前骨骼中磷酸钙的含量。
二、骨的脱钙实验骨的脱钙实验是一种通过化学方法去除骨骼中的钙质,从而研究骨骼有机成分的方法。
该实验的原理是将骨骼样品加入强酸中,使钙质溶解,从而得到有机物质的残留物。
该残留物主要由胶原蛋白等有机成分组成。
该实验的步骤如下:1. 取骨骼样品,去除软组织,洗净并晾干。
2. 将样品放入强酸中,如盐酸或硝酸,使钙质溶解。
3. 取出样品,冲洗干净,晾干。
4. 对样品进行质量分析和化学分析。
通过脱钙实验得到的残留物主要是胶原蛋白等有机成分,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残留物的重量和有机成分的含量来计算出脱钙前骨骼中有机成分的含量。
总结骨的煅烧和骨的脱钙实验是研究骨骼组成的重要方法。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得到骨骼中有机和无机成分的含量,从而更深入地了解骨骼的构成和作用。
这些实验不仅可以用于医学研究,也可以应用于材料科学、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案例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案例肥乡第三中学冯秋芳一、教学思路:《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这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教科书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以学过的骨的结构为知识基础,通过探究实验重点介绍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进一步阐述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动态变化。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
二、教学目标(1)学会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鉴定骨的成分,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四、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材料、资源,这部分内容我采用边观察实物边讲解的方式认识骨的结构,介绍骨的生长。
进而学习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这节课就是通过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景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应用讲解法、谈话法、比较法和指导法,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设计依据现在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也就是从“带领学生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
七、教学对象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大,学习进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
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好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教学过程(一)实验前的准备关于骨的成分,为做好鉴定骨成分的实验,在实验前先将骨处理好,煅烧的骨可以选用细长的小骨(鱼肋骨)。
这样效果较好,还可以节省时间。
在做实验前,必须指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如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骨等。
中班上学期健康教案《人体骨骼》
中班上学期健康教案《人体骨骼》课题:人体骨骼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骨骼(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 能够列举几个重要的骨头(如头骨、胸骨、脊椎骨等)及其功能。
4. 能够解释骨骼与运动以及身体保护的关系。
5. 能够通过课堂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1. 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骨骼。
3. 能够列举几个重要的骨头及其功能。
4. 能够解释骨骼与运动以及身体保护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解释骨骼与运动以及身体保护的关系。
教学准备:1. 人体骨骼的模型或图片。
2. 骨骼的实物样本。
3. 简单的实验器材,如玻璃杯和棉花等。
4. 课件和PPT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问候,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2. 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体的一部分——骨骼。
大家有没有听过骨骼的名字呢?”二、呈现(10分钟)1. 用人体骨骼模型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人体骨骼的基本构成。
2. 引导学生观察骨骼模型或图片,让他们尝试分辨不同类型的骨骼(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 让学生尝试触摸实物骨骼样本,感受不同骨骼的形状和结构。
三、讲解(15分钟)1. 分享课件和PPT,详细介绍人体骨骼的构成和功能。
2. 引导学生分组,让每组选择一个重要的骨头(如头骨、胸骨、脊椎骨等),并向全班分享该骨头的功能。
四、实验探究(10分钟)1. 将一只玻璃杯和一些棉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如果我们没有骨骼,你们觉得怎么样才能拿稳这个玻璃杯呢?”3. 让学生尝试用手将玻璃杯托住,观察和比较手的变化。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骨骼对于我们的运动和身体保护有什么作用?五、巩固(10分钟)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骨骼相关的练习题。
2. 批改练习册,与学生一起讨论和解答答案。
3. 结合实例,巩固学生对骨骼相关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生物教案-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
骨的这种特性与骨的成分有密切关系。
【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3.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材料器具】羊或鲤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从解剖盘中取一根羊或鲤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骨为什么有这种物理特性呢?本组同学讨论后,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是:()。
2.作出假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
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
依据这些事实你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成分中可能有:()。
3.制定计划(1)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2)取少许白色的碳酸钙粉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3)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4)将本组计划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和药品试剂列出清单,并按照清单检查实验台上是否有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4.执行计划(1)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
(2)参考下列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注意:(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
5.交流与评价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操作项目实验组对照组实验方法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用稀盐酸浸泡鱼骨不做处理结果鉴别方法用解剖针敲击处理材料将处理材料对折弯曲敲击和弯曲处理材料结果分析及结论【讨论】1.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2.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3.骨浸泡在稀盐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4.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思考】1.骨为什么既坚硬又有弹性?2.青少年为什么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应该有哪些正确姿势?3.老年人为什么易骨折?为防止老年人骨折,我们能够做什么?4.为什么说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青少年、老年人为什么需要补钙?。
骨的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一、实验背景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保护、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其生长发育、疾病和创伤修复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本实验通过对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探讨骨的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1. 骨的形态学原理骨的形态学研究骨的形态、大小、比例和生长规律。
本实验通过观察骨的横切面和纵切面,了解骨的内部结构,包括骨膜、骨皮质、骨松质等。
2. 骨的生化原理骨的生化研究骨的化学成分、代谢过程和功能。
本实验通过检测骨的钙、磷、镁等元素含量,了解骨的生化特性。
3. 骨的力学原理骨的力学研究骨的机械性能、强度和弹性。
本实验通过力学测试,了解骨的力学特性。
4. 骨的再生原理骨的再生研究骨在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过程。
本实验通过观察骨损伤后的修复情况,探讨骨的再生原理。
三、实验方法1. 骨的形态学观察(1)取新鲜动物骨组织,制成切片。
(2)采用显微镜观察骨的横切面和纵切面,观察骨膜、骨皮质、骨松质等结构。
2. 骨的生化检测(1)取新鲜动物骨组织,提取骨组织中的钙、磷、镁等元素。
(2)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骨组织中的元素含量。
3. 骨的力学测试(1)取新鲜动物骨组织,制成标准试样。
(2)采用万能试验机测试骨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
4. 骨的再生观察(1)取新鲜动物骨组织,制成损伤模型。
(2)观察骨损伤后的修复情况,包括骨痂形成、骨愈合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的形态学观察通过观察骨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发现骨由骨膜、骨皮质和骨松质组成。
骨膜位于骨表面,具有营养、修复和保护骨组织的作用;骨皮质位于骨的外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具有较好的弹性。
2. 骨的生化检测骨组织中的钙、磷、镁等元素含量较高,其中钙含量最高,约为骨总重量的65%。
这些元素是骨的主要成分,对维持骨的硬度和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3. 骨的力学测试骨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均较高,表明骨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
骨学实验报告思考
一、实验背景骨学是研究骨骼结构、生长发育、疾病及其防治的学科。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骨学在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骨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骨学实验。
本文将就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及收获进行总结。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的基本结构,掌握骨骼的组成成分。
2. 掌握骨骼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3. 了解骨骼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治疗方法。
三、实验内容1. 骨骼结构观察实验2. 骨骼生长发育实验3. 骨骼疾病模型构建及治疗实验四、实验过程及观察1. 骨骼结构观察实验(1)实验步骤:首先,将新鲜骨骼标本进行清洗,然后进行固定和切片处理。
接着,使用显微镜观察骨骼切片,记录骨骼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点。
(2)观察结果:观察发现,骨骼由骨组织、骨膜和骨髓三部分组成。
骨组织包括骨皮质和骨松质,骨皮质主要位于骨骼表层,具有抗压、抗弯等功能;骨松质位于骨皮质内部,具有承重和储存骨髓等功能。
骨膜是一层富含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作用。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主要储存脂肪。
2. 骨骼生长发育实验(1)实验步骤:首先,收集不同年龄段的骨骼标本,观察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
然后,对骨骼进行X光照射,观察骨骼的骨龄变化。
(2)观察结果:观察发现,骨骼生长发育具有阶段性,可分为胚胎期、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
不同阶段的骨骼生长速度、形态和功能有所不同。
骨龄是反映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X光片进行评估。
3. 骨骼疾病模型构建及治疗实验(1)实验步骤:首先,构建骨骼疾病模型,如骨质疏松、骨折等。
然后,对模型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干预措施,观察治疗效果。
(2)观察结果:观察发现,骨骼疾病模型的构建有助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可改善骨骼疾病,但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五、实验思考1. 骨骼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骨的力学性质实验:弯曲与压缩
三点弯曲实验示意图
压缩实验的骨试样较小,例如,长方体试样长为5mm,横截面为1mm x1.3mm。
若是新鲜或湿骨试样置于生理盐水中,进行拉伸或压缩实验。
压缩力在骨内产生压应力和压应变,骨受压缩后缩短,压应变为负值。
松质骨的拉压性能远差于密质骨。
骨的拉伸、压缩力学性质受到性别、年龄、取材、部位和方向、骨的状态(干或湿骨)、加载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一范围变化,且骨的抗拉强度低于抗压强度。
骨的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质随着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下图是男女股骨和肱骨强度极限随年龄的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女性15~19岁年龄组外,不同性别的骨骼的平均作用强度极限随年龄增大显著减小(10%),极限应变显著减小(35%)。
最大力 矩形试样抗弯强度σbb 矩形试样弯曲弹性模量Eb 矩形试样弯曲弹性模量Eb 单位 N
MPa
MPa MPa 试样1 439.526 32.582 1431.2173 1431.2173 平均值
439.526 32.582
1431.2173 1431.2173 标准偏差(n) 0.000
0.000
0.0000
0.0000
骨头压缩实验数据:试样高度h:13.04mm ,样品直径d :11.5mm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510152025
303540应力/δ
应变/ε
骨头应力—应变曲线图。
关于骨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解剖骨骼标本,加深对骨学知识的理解,掌握骨骼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操作,了解骨骼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以及骨骼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骨骼标本:包括颅骨、脊柱、肋骨、骨盆、上肢骨和下肢骨等。
2. 解剖器械:包括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镜等。
3. 实验记录本及笔。
五、实验步骤1. 观察颅骨标本- 观察颅骨的整体形态,了解颅骨的组成和结构。
- 识别颅骨的主要骨骼,如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等。
- 观察颅骨的骨缝,了解颅骨的生长和发育。
2. 观察脊柱标本- 观察脊柱的整体形态,了解脊柱的组成和结构。
- 识别脊柱的各个部分,如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
- 观察脊柱的生理弯曲,了解其对人体的保护作用。
3. 观察肋骨和胸骨标本- 观察肋骨和胸骨的整体形态,了解它们的连接方式。
- 识别肋骨的各个部分,如肋骨体、肋骨头、肋骨结节等。
- 观察肋骨与胸骨的连接方式,了解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
4. 观察骨盆标本- 观察骨盆的整体形态,了解骨盆的组成和结构。
- 识别骨盆的主要骨骼,如髂骨、耻骨、坐骨等。
- 观察骨盆的连接方式,了解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5. 观察上肢骨和下肢骨标本- 观察上肢骨和下肢骨的整体形态,了解它们的组成和结构。
- 识别上肢骨和下肢骨的主要骨骼,如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腓骨等。
- 观察上肢骨和下肢骨的连接方式,了解它们在运动中的功能。
6. 骨密度测量- 使用骨密度测量仪对实验者的骨骼进行测量。
- 分析测量结果,判断实验者的骨密度是否正常。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颅骨标本- 通过观察颅骨标本,我们了解到颅骨由多个骨骼组成,具有保护大脑、支持头部器官和参与呼吸等功能。
2. 脊柱标本- 观察脊柱标本,我们了解到脊柱具有支持身体、保护脊髓和参与呼吸等功能。
3. 肋骨和胸骨标本- 通过观察肋骨和胸骨标本,我们了解到它们在呼吸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节实验课《消失的骨架》
罪恶的化学家如何利用现场的物品, 使骨架完全消失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
有机物: 柔韧,使骨有弹性
1、回顾骨的成分 无机物: 脆硬,使骨有硬度
2、如何去除骨中的 有机物和无机物
煅烧: 去除骨中的有机物 稀盐酸浸泡:去除骨中的无机物
煅烧
同学们感受一下: 骨中的有机物: 柔软、有弹性
解密——消失的骨架
——实验:探究骨的成分
阅读故事:
珍惜动物博物馆丢失了一具珍贵的野生动物骨架 标本,该野生动物就要灭绝,骨架标本的丢失可谓损 失惨重,具初步调查,该骨架有可能被一位化学家盗 走,并进行销毁,探长去现场勘察后没有发现任何骨 架残留的痕迹,只是在现场发现了几桶稀盐酸、食盐 水、煅烧炉、蒸馏水、金属钳子、还有一些铁桶等空 置容器。
骨中的无机物: 硬、脆
再次思考:
罪恶的化学家如何利用胆的想法: 用稀盐酸浸泡煅烧后剩余的无机物
用酒精灯煅烧用稀盐酸浸泡后剩余的有机物
成功的侦破案件 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
15.2实验课消失的骨架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课题,进行合作探究。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小组汇报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它们对骨的物理特性的影响。
2.讲解酒精脱钙法的原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酒精能使骨变软。
3.引导学生关注骨的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解释为什么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
4.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骨的柔韧性是由有机物决定的。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敬仰。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通过对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他们的生命观念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讲述骨折修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对生活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使用酒精对骨进行脱钙处理,观察骨的弹性变化,进而探讨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此外,本节课还旨在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对骨的物理特性的影响。
认识骨的实验报告
1. 了解骨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功能。
2. 通过实验观察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加深对骨的认识。
3. 掌握骨的脱钙和煅烧实验方法,了解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分。
二、实验原理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有机物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使骨具有柔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具有硬度和强度。
通过脱钙和煅烧实验,可以观察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鱼肋骨一段2. 实验仪器:烧杯、镊子、酒精灯、试管、15%稀盐酸、蒸馏水、滤纸四、实验步骤1. 将鱼肋骨洗净,切成适当长度。
2. 将骨段放入烧杯中,加入15%稀盐酸,浸泡约15分钟。
3. 观察骨段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记录观察结果。
4. 用镊子取出骨段,用清水漂洗,去除盐酸残留。
5. 将骨段放入另一烧杯中,用酒精灯进行煅烧,观察骨段的变化。
6. 观察煅烧后的骨段是否变黑,燃烧,仅剩下灰烬。
7. 将煅烧后的灰烬收集,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段在15%稀盐酸中浸泡后,表面产生气泡,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蛋白质)。
2. 浸泡后的骨段变软,可以弯曲打结,进一步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
3. 煅烧后的骨段变黑,燃烧,仅剩下灰烬,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钙盐)。
4. 煅烧后的灰烬为白色,说明骨中的无机物在煅烧过程中分解。
1. 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有机物使骨具有柔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和强度。
2. 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比例约为1:2,有机物少于1/3,无机物多于2/3。
3. 骨的有机物在脱钙实验中被溶解,无机物在煅烧实验中被分解。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脱钙和煅烧实验,直观地观察了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分,加深了对骨的认识。
2. 骨的成分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了解骨的成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等疾病。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盐酸和酒精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骨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功能,掌握了骨的脱钙和煅烧实验方法。
骨成分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骨的成分及其特性,掌握鉴定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实验方法,加深对骨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组成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骨的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主要是胶原蛋白,赋予骨以弹性和韧性;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赋予骨以硬度和脆性。
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能溶于酸。
本实验采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鉴定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三、实验材料1. 鲫鱼肋骨2. 15%盐酸溶液3. 酒精灯4. 烧杯5. 解剖针6. 研钵7.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盐酸脱钙法- 将鲫鱼肋骨清洗干净,用解剖针挑去肌肉和血管。
- 将处理好的肋骨浸泡在15%盐酸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4小时。
- 取出肋骨,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盐酸。
- 将肋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玻璃棒搅拌,使肋骨中的有机物溶解。
- 取出肋骨,观察其外观和质地变化。
2. 煅烧法- 将处理好的肋骨放入研钵中,用玻璃棒捣碎成粉末。
- 取少量粉末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火焰加热至灰白色。
- 观察烧杯中剩余物质的外观和质地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盐酸脱钙法- 实验结果显示,浸泡后的肋骨变得柔软,可弯曲打结。
这表明骨中的有机物已被溶解,剩余的是无机物。
- 将肋骨放入水中搅拌后,发现肋骨中的有机物已溶解,水变得浑浊。
2. 煅烧法- 实验结果显示,煅烧后的肋骨粉末呈灰白色,变得脆硬。
这表明骨中的无机物不易燃烧,剩余的是无机物。
- 用解剖针敲击煅烧后的肋骨粉末,发现粉末很脆,一敲即碎。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盐酸脱钙法可用于鉴定骨中的有机物,煅烧法可用于鉴定骨中的无机物。
七、实验讨论1. 骨的成分与骨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有助于骨骼承受外力;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有助于骨骼支撑身体。
2. 骨的成分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所变化。
婴幼儿时期,骨中有机物比例较高,骨骼柔软;成年后,骨中无机物比例逐渐增加,骨骼变得坚硬。
骨的组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骨的组成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掌握骨的物理性质及其与组成成分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骨是人体的重要组织之一,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无机物主要包括磷酸钙、碳酸钙等,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有机物主要包括蛋白质、糖蛋白等,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
通过实验观察骨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变化,可以了解骨的组成成分。
三、实验材料1. 骨材:鱼肋骨、一段骨2. 实验试剂:15%稀盐酸、酒精、蒸馏水3. 实验仪器:烧杯、镊子、酒精灯、酒精灯、试管、试管架、滴管四、实验步骤1. 将鱼肋骨和一段骨分别用镊子夹住,放入装有15%稀盐酸的烧杯中,浸泡30分钟。
2. 将浸泡后的骨用镊子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盐酸残留。
3. 将清洗干净的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酒精,用酒精灯加热至酒精燃尽,使骨表面碳化。
4. 观察骨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记录骨的颜色、硬度、弹性等物理性质。
5. 将加热后的骨用镊子取出,放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浸泡一段时间。
6. 观察骨在浸泡过程中的变化,记录骨的颜色、硬度、弹性等物理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在15%稀盐酸浸泡过程中,表面逐渐变软,且有气泡产生,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无机物在盐酸的作用下溶解。
2. 骨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表面碳化,颜色变深,硬度增加,弹性降低,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在加热过程中碳化。
3. 骨在蒸馏水浸泡过程中,颜色逐渐变浅,硬度降低,弹性增加,说明骨中的有机物在水中溶解。
六、实验结论1. 骨的组成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2. 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
3. 骨的物理性质与其组成成分密切相关。
七、实验讨论1. 骨的硬度和脆性主要取决于无机物的含量,有机物含量的增加可以降低骨的脆性。
2. 骨的弹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有机物的含量,无机物含量的增加可以降低骨的弹性。
3. 骨的组成成分在不同环境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高温、酸碱等,影响骨的物理性质。
骨的成分
问题
至少需要几根骨?什么与什么对比?哪个是实 验组,哪个是对照组? 需要三根骨,一个根对照,两根实验,实验时 应注意为单一变量实验。
实验材料与用具
培养皿(装有15%的稀盐酸,带盖),筷子, 镊子,酒精灯,烧杯(内有清水)鱼肋骨(每 组三根)
实验观察内容
1.煅烧时骨的颜色有何变化? 骨变黑 2.骨放在盐酸中时有什么现象产生? 有气泡产生 3.煅烧的骨用镊子敲一敲怎样?与对照的骨作 对比。
烧过的骨显得硬脆
4.盐酸泡过的骨用手摸一摸质地与对照的骨有 何不同?试一试能否打结?
盐酸浸泡过的骨显得更加柔韧,可以打结
思考题
1.用盐酸浸泡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去除骨中的无机物
2.用火焰煅烧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去除骨中的有机物
怎么证明你实验后的物质是什么?
烧过的骨再浸泡或浸过的骨再煅烧。
4.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
实验结论
[骨的成分] 骨由脆硬的无机物和柔软的有机物组成。 [骨的物理特性] 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
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与年龄的关系
思考: 1.人一生中骨成分的变化及物理特性的变化 是怎样的? 2.为什么儿童少年时期要养成坐立行的姿势? 3.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
骨的成分与特性变化图表来自骨 的 成 分张中:蔡红梅
探究题目《骨的成分》
[问题]使骨坚硬的物质可能是什么?具有柔性 的物质可能是什么?
[假设]骨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设计并完成实验] 先把骨中的无机物去除,剩下有机物, 观察骨的特性,再将骨的有机物去除, 剩下无机物,观察骨的特性。 原理:无机物——不能燃烧,溶于酸 有机物——能燃烧,不溶于酸。 实验安全提示: 盐酸有腐蚀性,不能用手触摸。 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时要认真,边实验边思考。
实验报告认识骨头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3. 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骨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支持、保护、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骨的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
骨膜是骨的外层,具有营养和修复骨的功能;骨质是骨的主体,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等组成;骨髓位于骨的中心,具有造血和储存脂肪的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成人股骨、胫骨、腓骨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镊、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骨的解剖观察(1)将股骨、胫骨、腓骨等骨骼置于解剖盘上,观察骨骼的整体形态、大小和颜色。
(2)用解剖剪将骨骼剪成小块,观察骨膜、骨质和骨髓的结构。
(3)用解剖刀将骨膜剥离,观察骨膜的厚度、颜色和血管分布。
(4)用显微镜观察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等结构。
2. 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观察(1)观察骨骼的弹性、硬度和韧性。
(2)将骨骼浸泡在生理盐水中,观察骨骼的溶解情况。
(3)观察骨骼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如骨折、骨结核、骨肿瘤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的结构(1)骨膜:骨膜是骨的外层,厚度约为0.5-1mm,呈淡黄色。
骨膜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具有营养和修复骨的功能。
(2)骨质:骨质是骨的主体,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等组成。
骨细胞是骨的基本单位,分为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
胶原纤维是骨的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钙盐是骨的主要无机成分,使骨具有硬度。
2. 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1)骨骼的弹性、硬度和韧性:骨骼具有一定的弹性、硬度和韧性,有利于人体运动和承受压力。
(2)骨骼的溶解情况:将骨骼浸泡在生理盐水中,骨膜和骨髓逐渐溶解,骨质逐渐变得松软。
(3)骨骼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观察骨骼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如骨折、骨结核、骨肿瘤等。
六、实验结论1. 骨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支持、保护、运动和造血等功能;2. 骨的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3. 骨骼具有一定的弹性、硬度和韧性,有利于人体运动和承受压力;4. 骨骼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观察骨头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的基本结构;2. 观察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 掌握观察骨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材料1. 骨骼模型;2. 骨切片;3. 显微镜;4. 实验记录表。
三、实验方法1. 观察骨骼模型,了解骨的基本结构;2. 使用显微镜观察骨切片,观察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 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模型,了解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2. 将骨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焦距,观察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 观察骨膜,了解其组织结构和功能;4. 观察骨质,了解其结构、成分和功能;5. 观察骨髓,了解其类型、结构和功能;6. 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1. 骨膜: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一层薄膜,由纤维组织、血管和神经组成。
骨膜具有营养和修复骨组织的作用;2. 骨质:骨质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等组成。
骨质具有支撑和保护身体器官的功能;3. 骨髓: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具有储存脂肪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骨的基本结构、形态、结构和功能。
骨膜、骨质和骨髓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护显微镜和实验器材;2. 观察骨切片时,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和稳定;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归位,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八、实验拓展1. 研究骨的生理功能和疾病;2. 探讨骨的再生和修复机制;3. 了解骨的发育和生长过程。
九、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让我们对骨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关注骨骼健康,预防骨骼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们认识到实验过程中严谨的态度和规范的操作的重要性。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头的结构组成。
2. 学习观察骨头的显微镜技术。
3. 掌握骨头的生理功能。
骨的识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骨的基本结构和成分,掌握骨的识别方法,并学会利用化学和物理手段对骨进行鉴定。
二、实验原理骨是人体重要的组织之一,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无机物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具有硬度和弹性;有机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使骨具有柔韧性和生长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骨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变化,从而识别骨的成分。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骨(如鱼肋骨)2. 15%稀盐酸3. 火焰4. 滤纸5. 烧杯6. 镊子7. 移液管8. 研钵9. 研杵10.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动物骨清洗干净,用滤纸吸干水分。
2. 将骨样本分成两组,一组用于观察骨的物理特性,另一组用于化学鉴定。
3. 观察骨的物理特性:a. 观察骨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观特征。
b. 检查骨的硬度,用镊子轻轻敲击骨样本,观察其断裂情况。
c. 检查骨的弹性,用手轻轻弯曲骨样本,观察其弯曲程度。
4. 化学鉴定:a. 将骨样本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15%稀盐酸,观察骨的脱钙现象。
b. 将脱钙后的骨样本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
c. 将骨样本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其燃烧现象。
d. 将燃烧后的骨样本用研钵和研杵研磨成粉末。
5. 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骨的成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特性:a. 实验动物骨外观呈白色,质地坚硬,具有一定弹性。
b. 骨样本在敲击时,硬度较大,不易断裂。
c. 骨样本在弯曲时,具有一定弹性,但弯曲程度较小。
2. 化学鉴定:a. 将骨样本放入15%稀盐酸中,观察到骨表面产生气泡,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
b. 将脱钙后的骨样本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骨样本变软,可以弯曲打结,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
c. 将骨样本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到骨样本冒烟变黑,燃烧,仅剩下少量灰烬,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
d. 将燃烧后的骨样本研磨成粉末,观察到粉末呈白色,说明骨中的无机物主要成分是钙盐。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骨的基本结构和成分,掌握了骨的识别方法。
最新初一生物-骨的成分经典
骨的成分〔第二课时〕复习长骨的结构及结构特点:新课的引入可从观察用力折骨和敲打骨的现象分析开始.教师取一根长骨,先用力折, 再敲打几下,学生观察容不容易折断和敲碎?再取一根肋骨,用手轻轻弯,观察弯曲的程度. 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鱼肋骨的两端,体验有什么感觉?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得出:骨既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骨有这样的特性?骨里有哪些物质使它具有这样的特性?板书:二、骨的成分收书:[问题]骨是由育么物质组成的?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假设.提问:使骨坚硬的物质可能是什么?具有柔性的物质可能是什么?板书:[假设]骨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主书:[设计并完成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提示:先把骨中的无机物去除,剩下有机物,观察骨的特性,再将骨的有机物去除,剩下无机物,观察骨的特性.原理:无机物一一不能燃烧,溶于酸有机物一一能燃烧,不溶于酸.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实验步骤:提示:实验类型一一比照实验法.提问学生至少需要几根骨?什么与什么的比照?哪是实验组,哪是对照组?反响:至少需要三根骨, 煨烧骨与正常骨的比照, 脱钙骨与正常骨的比照,煨烧骨与脱钙骨均是实验组,正常骨是对照组.教师提供实验材料与用具:培养皿〔装15%的稀盐酸,盖上盖〕、筷子、酒精灯、银子、鱼肋骨〔每组三根〕清水〔装烧杯里〕.指导学生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两人一组〕1.取三根鱼肋骨,把第一根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筷子取出,用清水冲洗.2.第二根用银子夹牢,至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烧至灰白色,冷却.3.第三根作对照.观察内容:1.煨烧时骨的颜色有何变化?2.骨放在盐酸中时有什么现象产生?3.煨烧的骨用银子敲一敲怎样?与对照的骨作比照.4.酸泡过的骨用手摸一摸质地与对照的骨有何不同?试一试能否打结?教师出示下面表格让学生边观察实验现边填写:思考:1.用盐酸浸泡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2.用火焰煨烧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3.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学生动手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注意:用酒精灯的正确方法;盐酸不要弄到手上、别碰翻, 从酸中取出的骨要用清水冲洗;观察时要仔细,且边观察边思考.实验完毕,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骨在煨烧后,变得脆硬,用盐酸浸泡后,骨变得柔软有弹性,能弯曲打结.实验结果的分析:骨在煨烧时,烧掉的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骨变得脆硬.骨放在总结:无机物和有机物按一定比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骨既有一定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骨的物理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提问引入:那么骨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各占多少呢?人一生中骨成分是否都一样?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骨成分各个时期变化表.学生看完后,让学生总结出人一生骨成分的变化及物理特性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解释:1.为什么儿童少年时期要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2.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教师可进一步强调:儿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机物稍多于1/3 ,因此,骨的弹性大,硬度小, 不易骨折,但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特别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以使身体长得健康端正. 老年人骨中的无机物增多,因此,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所以,我们要特别照顾老年人行走、坐车的平安,预防他们跌倒骨折.这也是青少年文明礼貌的具体表达.讲述:骨的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其物理性质也随着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说明, 骨是生活器官.骨的生命活动还表现在能够生长.讲述骨的生长主要表现在长长和长粗两方面,出示挂图讲解:指出骨端软骨层在儿童少年时不断产生骨组织,使骨长长,骨膜中成骨细胞不断产生骨质使骨长粗.同时注意讲清随着长骨增粗,骨髓腔也增大,以保持轻便的特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演示骨生长的多媒体软件〕教师主要说明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使骨各局部增强了营养,改善骨的结构,使骨密质增厚,骨松质排列更加整洁、有规律,这样骨更加巩固.板书:四、骨折和骨折后的急救教师提醒同学,主要骨折部位多发生在四肢,不要活动骨折部位,可用夹板或其它材料把骨折部位两端关节固定,立即送往医院及时治疗.板书设计,骨膜」结缔组织膜,含血管、神经、成骨细胞, 对骨的生长、再生有重要作用.「骨密质:白色,致密坚硬, 〕骨的主要局部,抗压,承受/ [骨松质;红色疏松,呈蜂窝状J骨的结构骨质" 「重量等骨髓r黄骨髓;成年人骨髓腔中.VL红骨髓:主要在骨松质空隙中,有造血功能.A、骨密质;B、骨松质;C、骨膜;D、骨髓.【答案】Co【解析】该题是考察同学们对骨的各个结构的功能的熟悉.骨包括骨膜、骨质、骨髓, 骨髓又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膜里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骨折后断裂的地方需要新的骨组织来补充,这需要骨膜里的成骨细胞起作用.所以此题答案是Cc2.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结构是〔〕.A、骨膜;B、骨松质内的红骨髓;C、骨干;D、骨髓腔内的黄骨髓.【答案】B.【解析】该题是考察同学们对骨的各个结构的功能的熟悉,骨膜、骨干没有造血功能,骨髓腔内的黄骨髓失去了造血功能,只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所以此题答案是B3.儿童骨骼易变形的原因是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分别为〔〕0A、1/3 以下,超过2/3 ;B、1/3 以上,不到2/3 ;C、2/3,1/3 ;D、1/2,1/2 .【答案】Bo【解析】儿童骨中有机物超过1/3 ,无机物不到2/3 ,这样的骨硬度小,柔韧,弹性大, 但易变形.所以此题答案是Bo4.现有几块新鲜碎骨片,要想用肉眼观察识别出骨松质,判断依据是〔〕.①颜色深浅②是否为蜂窝状③有无红骨髓④碎骨片的长短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o【解析】骨松质的特点是:从颜色来看,是红色的,从形态来看,呈蜂窝状,有红骨髓分布.所以此题答案是Ao5.观察以下图,并答复以下问题:长野的结拘(1)长骨的结构是由图中的[]、[]和[]组成的;(2)[]使骨致密坚硬;(3)[]中的红骨髓终生保持着造血功能;(4)成年人骨髓腔中的红骨髓变为而失去造血功能;(5)对骨有营养的血管分布在(见骨的结构图)[]上;(6)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的成骨细胞存在于[]内;(7)长骨的管状结构又有利于完成运动的功能;(8)体育锻炼可以增强骨的,使增厚,排列更整洁,规律;因而使骨长得更加.【答案】(1) [2]骨膜、[7]骨质、[3]骨髓(2) [6]骨密质(3) [5]骨松质(4)黄骨髓(5) [2]骨膜(6) [2]骨膜(7)轻便、巩固(8)营养、骨密质、骨松质、粗壮巩固【解析】该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识图作做题,既考察学生对长骨的结构、各局部功能及长骨适于运动的结构特点掌握情况,又考察同学们对骨的生长、体育锻炼对骨的结构的影响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题思路】这道题的方法首先把骨的各个结构名称在图上标注出来.根据对骨的解剖和观察,我们知道图中各结构是:[1]血管,[2]骨膜,[3]骨髓,[4]骨髓腔,[5]骨松质,[6]骨密质,口骨质.而骨的根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即图中的[2]、[7]、[3].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骨膜里的成骨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对骨的生长(指骨的加粗)和再生(如骨折后骨的愈合)有重要作用.骨质有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大局部集中在骨干,使骨致密坚硬,骨松质主要在长骨两端的内部,它疏松呈蜂窝状,里面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骨的中央是骨髓腔,里面填充有骨髓, 人在幼年时,骨髓腔里的骨髓呈红色,有造血功能.到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色骨髓逐渐变成黄色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长骨的管状结构,加之它骨质的坚硬,使它既巩固又轻便,适于人体的运动.体育锻炼可以增强骨的营养、使骨密质增厚,骨松质排列更整洁,有规律,因而使骨长得更加粗壮巩固.自然界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生命体也是由这两类物质组成的.作为生命体一部分的骨非常的硬,物理特性与其他组织有很大的不同.它与其他组织的物质组成是不是一样呢?它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呢?我们用实验法来探究这个问题.[问题]骨含有哪些成分?这些成分表现什么物理特性?[假设]骨即含无机物也含有机物;无机物使骨的物理特性表现为硬、脆,有机物表现为柔韧.[实验设计]〔1〕材料用具:大鱼的肋骨或小动物的一段骨,银子、酒精灯,试管,15% 的稀盐酸,清水,火柴〔2〕实验方法:煨烧和脱钙的方法将无机物和有机物别离开.分别了解它们表现出什么样的物理特性.〔3〕预期:由于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用煨烧的方法就可以将它们别离.如果骨能燃烧,说明它含有机物;全部烧完,说明全部是有机物不含无机物,如果剩有灰分,说明骨也含无机物.那么锻烧的结果应该是骨即能燃烧又剩有灰分.剩下的灰分的物理特性就是骨的物理特性.用盐酸脱去骨中的钙,剩下的根本是有机物,有机物的物理特性就是骨的另一特性.〔4〕实验过程:①用银子夹住一段骨,放在酒精灯上锻烧,烧到不能再燃烧为止.②将大鱼的一根肋骨浸入试管里15 %的盐酸中,15万分钟后取出.〔5〕实验结果骨可以燃烧,最后能剩下灰分且保持骨的形状,将煨烧过的骨轻轻敲打, 很容易断碎.脱钙的骨已经变软容易变曲,甚至能打结.[结论]实验结果支持假设.骨既含有机物也含无机物;无机物使骨的物理特性表现为硬、脆,有机物使骨的物理特性表现为柔韧,有弹性.两者综合使骨即巩固又有弹性.一、选择题1.骨折后对骨的愈合起作用的是〔〕A.骨膜B.骨密质C.骨松质D.骨髓2.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仅位于〔〕A.骨膜B.骨密质C.骨松质D.骨髓腔3.成人身体停止长高的原因是〔〕A.骨髓腔中的红骨髓变成黄骨髓B.骨中无机物机相对增多C.软骨层骨化成骨,骨不再生长D.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停止活动4.长骨的的管状结构,既巩固有轻便,适于人体的〔〕A.生长B.运动C.造血D.发育5,以下各项中错误的的表达句是〔〕A.红骨髓一旦变成黄骨髓后便永远失去造血功能B.黄骨髓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细胞C.在某些情况下,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D,骨松质内的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6.骨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A.色泽和气味B,可燃性C,硬度和弹性 D.光滑度7.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中有机物所占的比例〔〕A.增多B.消失C.减少D.没变化8.关于骨的生长,下面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骨的长长是由于靠近两端的软骨层能够产生新的骨组织9.骨的长粗是由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能够产生新的骨质所致C.增强体育锻炼能够促进骨的生长D.骨髓的增多能够加速骨的生长10少年时期,假设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骨骼会发生变形,由于此时骨的特点是()A.有机物含量超过1/3 ,硬度小,柔韧,弹性大B.无机物含量超过2/3 ,硬脆,弹性小C.有机物约为1/3 ,无机物约为2/3 ,既巩固,又有弹性D,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等,柔韧10.将一根大鱼的肋骨浸入稀盐酸中24小时后,风干,骨将会 ()A.变重、变硬B .变重、变软C.变轻、变硬D .变轻、变软11.把骨浸泡在稀盐酸中,可证实骨内的钙盐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响的现象是A.有臭气散出B,冒出大量气泡C.骨变得脆硬 D.骨变成灰白色二、非选择题1.骨膜是骨外表的一层组织膜,内有丰富的,并通入骨内,对骨有营养作用.2.以下图是长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例如:[6]是血管和神经)(1)对骨有营养、生长和再生等重要作用的是[].(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骨结构得到增强,使[]增厚,使[]排列有序.(3)终生有造血功能的结构位于[]内.(4)长骨的状结构,既又,适于人体的各种运动.3.骨是由硬脆的和柔韧的组成,这样使骨既坚硬,又有.4.为鉴定骨的成分与物理性质,常用以下方法:甲:把骨放在石棉网上,在下面加热使其充分烯烧成灰白色.然后轻击此骨,骨粉碎.乙:把另一份骨浸泡在盐酸中,隔一段时间后,骨变得非常柔软.根据这些实验现象,我们可以获得的结论是:.一、选择题1.A 2,C 3.C 4.B 5.A 6.C 7.C 8.D 9.A 10.D 11.B二、非选择题2.结缔,血管和神经3. 〔1〕 [5]骨膜〔2〕 [4]骨密质[1]骨松质〔3〕 [1]骨松质〔4〕管轻便、巩固4.无机物有机物弹性5.骨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构成的.在“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中,课本安排通过骨的煨烧实验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能够燃烧〕和脆硬的无机物〔不能燃烧且经过敲打〕;通过脱钙实验说明有机物的物理特性是柔韧.实验结束后,不免有学生提出如下疑问:6〕骨煨烧后剩下的无机物还能在盐酸中溶解吗?7〕骨经脱钙之后剩下柔韧的有机物还能燃烧吗?针对以上疑问,本人作了如下补充实验:先进行骨的脱钙实验,由于这个实验所花费时间较长;让学生将鸭翅膀的肱骨或尺骨, 投入装盐酸的A试管中,观察骨的外表是否有气泡产生.在脱钙过程中可同时进行骨的煨烧实验.在骨充分做烧至灰白色后,将灰白色物质投入另一装有盐酸的B试管中,可观察到灰白色物质的外表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局部溶解,最终灰白色物质全部溶解,溶液呈无色透明状.对于第2个疑问,可收集2〜3条经脱钙处理的柔韧骨细条,用吸水纸将水分充分吸干, 用银子夹住骨细条放在酒精灯上燃烧,初时可观察到骨细条受热缩成团,并逐渐碳化,继而燃烧,由此证实柔韧的骨细条主要成分为有机物.——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临床实验获得成功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对骨移植术进行深入研究,尤其致力于修复创伤、月中瘤、感染造成的大范围的骨缺损,以恢复肢体功能.然而迄今为止,临床上对大范围骨缺损的医治仍是世界难题.目前采用自体骨移植难以满足大段骨移植的要求,异体骨移植产生的疾病传播和排斥反响令人担忧,骨延长术后灾难性并发症使其难以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也在广泛使用各种以金属、陶瓷或高分子制造的人工骨替代材料.但这些材料在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生物可降解性及与被植入者原有骨的力学匹配性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缺点.设计制造新型骨替代材料成为当前的关键.人们一直梦想着,有一天骨头能像身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受损后进行自我修复.如今这已经不再是梦想--由清华大学材料系崔福斋教授课题组研制的NB系列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获得国家药品监督治理局医疗器械司批文,在临床实验中获得成功,断骨再生终于成为现实.六年攻关终成正果听说不用取自己的骼骨〔腰部下面腹部两侧的骨〕来植骨,刘俊起,这位家住北京东四十三条的7 0岁老人选择了植入纳米人工骨.在接受采访时,老人说:“我的颈椎坏了有十几年了!以前走路不行啊,一走这根筋好像在抻着,疼!手术完了之后,这腿发松了,脑子也不那么涨得慌了,手术完三天我就能走几步了.〞6年前,当清华大学材料系李恒德院士、崔福斋教授、冯庆铃教授带着研究生们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类骨的生长过程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多年之后,他们研制出的这种纳米人工骨将会改变千千万万个由于骨缺损造成伤残的人的命运 --在我国,每年由于骨肿瘤切除手术后需要进行骨修复的病例就有2 5万例左右.这里所说的纳米人工骨,是国家“ 8 6 3 〞、“ 9 7 3 〞支持的攻关工程,是崔福斋教授课题组历时6年多研制成功的“NB系列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简称纳米人工骨.它与原有传统人工骨材料的最大区别在于修复后的骨头和人体骨完全一样,不会在体内留下植入物.从最初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研究骨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到完成对纳米骨的设计和制造,研究课题组与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等单位的骨科专家合作,完成了在兔子和狗身上进行的长骨、颅骨、颌骨、脊椎骨的大量修复实验,实验证实生物材料作为修复材料具有平安有效性,并到达大尺度〔4 0毫米〕的长骨缺损修复.纳米人工骨获得国家药品监督治理局医疗器械司用于临床人体实验的批文后,从今年初到3月1 7日,东直门医院已经为1 8位患者做了纳米人工骨植入手术.同时,北京军区总医院、江苏大学医学院也在进行纳米人工骨的临床实验.崔教授的博士后俞兴,是一位医学博士,在东直门医院参与临床实验.他说:“对于骨愈合我们需要观察半年时间,目前来看病人对纳米人工骨没有任何排斥反响.纳米人工骨已用于多种骨病的治疗,预期可以在全国各大医院应用.〞虽然刘俊起老人并不清楚自己植入的是什么材料的骨头,但他知道“用了这个骨头就不用割我身上的骨头,不用受两次罪了〞.六年的艰辛努力终于修成正果,广阔饱受折磨的骨科患者终于迎来了福音.神奇材料造福病患2003年1月15日,65岁的李凤云,一位患有腰椎管狭窄的妇女成为首位接受纳米人工骨临床治疗的患者.她患有严重的腰椎管狭窄和腰椎滑脱已经有2 1年了,接受手术之前一直瘫痪在床.“当时确实有些害怕,〞李凤云在里说,“反正是没方法了,我要站起来啊!〞东直门医院骨神经显微外科专家徐林教授说:“人的腰椎管里面是支配人的双下肢和大小便的神经,如果椎管由于骨质增生、外伤等问题出现‘腰椎管狭窄’,神经就会受压迫,出现双腿发沉、腰痛、腿痛、大小便失禁乃至瘫痪的病症.病人在腰椎管减压手术中需要大块的椎板切除,就需要植入钛合金板进行腰椎的内固定,但无论内固定多坚强也同样需要植骨来使骨创口愈合,如果取自体的骼骨进行植骨,往往会引起剧烈疼痛、血月中、感染等并发症,病人还不能在早期下地进行康复活动.用纳米人工骨取代自体骨和其他类型的人工骨进行植骨后,尚未见任何排斥反响,且愈合时间和植入自体骨的愈合时间是一样的.〞骨是最复杂的生物矿化组织,在微米尺度和纳米尺度的观察下,它的结构都是不同的. 纳米骨仿照人类骨的生成机理,采用自组装方法制备纳米品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的生物硬组织修复材料,使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具有天然骨分级结构,并且具有和天然骨类似的多孔结构,人体对它完全没有排异反响等副作用,无疑是修复大段骨缺损的理想材料.这种和骨头一样洁白的人工骨有一个形象的名字 --纳米晶胶原基骨,这种由纳米尺度级别材料构成的人工骨可以根据不同部位骨生长的需要制成不同的硬度,并且植入人体硬组织缺损处降解速率和新骨生成速率根本匹配,修复效果接近植入自体骨.第一个“吃螃蟹〞的李凤云术后走出了医院,她满怀喜悦地说:“现在能站起来和走路了.〞可以预见,像李凤云这样接受植入纳米人工骨,从而辞别常年顽疾的人将会越来越多.妙手仁心重获新生穿上手术衣,拿起照相机,笔者走入了手术室,亲历了一次腰椎管减压手术,看到了纳米人工骨是怎样植入人体的.李祥和〔化名〕,6 2岁,来自安徽.他由于腰椎管狭窄造成走路不稳,摔断了股骨头, 在3年前做过钛合金股骨头置换术.电刀在他的后背划开一个长约1 5厘米的刀口,由于采取了多种止血举措,病人整个手术过程中没有输一滴血.刀口切至7厘米深的时候,徐林教授用咬骨钳和椎板钳翻开椎板, 对主要造成椎管狭窄的骨质增生进行去除.用钉子在腰椎上固定好钛合金板之后,医生将他切下来的椎板骨也剪成颗粒状,和白色的直径1 -2毫米大小的纳米人工骨颗粒混合在一起,植在了三个腰椎横突〔和椎板一起构成腰椎的横向的骨头〕之间.过半年这些骨颗粒就会和腰椎横突长在一起〔这个方法叫“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和钛合金板一并起到固定腰椎的作用.新型纳米骨是怎样帮助人骨自行生长的呢?植入纳米骨后,就好似藤会沿着支架不断生长一样,人体的骨细胞就会慢慢爬进多孔的生物材料内部,破骨细胞一边“吃掉〞纳米骨, 成骨细胞一边稳固阵地,在纳米骨的内部生长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骨细胞在纳米骨的内部聚集得越来越多,纳米骨的材料逐渐被人体吸收,直到最后纳米骨完全被人体自身的骨细胞所代替.俞兴博士说:“纳米人工骨比拟轻,这次手术我们用了2克,算是比拟多的.如果纳米人工骨能正式投入临床使用,1 -2克纳米人工骨移植术需要收费一千到两千元钱,与其他种类的产品价格相近.〞崔福斋教授表示,根据不同的需要,现在的纳米人工骨可以加工成颗粒状、柱状、块状等多种形状,目前专门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可注射的纳米人工骨针剂正在研发中.崔教授还提到了几种复合在纳米人工骨中可以大大提升骨愈合速度的生长因子,他说:“生长因子非常适用于大块骨缺损的病人.目前我们正在和浙江一家生产生长因子的公司进行合作,以开展成系列产品.不过骨生长因子的价格很贵.〞日前,我们得悉,李祥和双腿已经能够活动,而且可以下地行走.除此之外,笔者还接触了许多接受植入纳米人造骨手术的患者,他们对于这一先进技术给予充分肯定和一致赞誉.4 6岁的王金花原先一咳嗽就小便,这种事情已经折磨她5年了,先前她还以为是更年期的病症,实际上是由于外伤造成的腰椎骨折碎片压迫了她的神经,使得她的小便失禁.1月份用了纳米人工骨后,她欣喜地说:“现在已经完全好了,咳嗽、打喷嚏都没有事儿了!〞但由于她还患有严重的腰椎管狭窄,需要在半年之后进行腰椎管减压手术,于是出院的时候对徐林大夫说:“给我留着纳米人工骨,半年之后我还要用.〞提出了为她保存纳米人工骨再次进行手术的要求.我们还在病房见到了一位1 5岁的女孩,来自山东,有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她刚刚在东直门医院切除了左臂上的一个骨巨细胞瘤,在骨缺损的地方植入了2克纳米人工骨.现在女孩的脸上已经挂满了笑容.每年,我国由于骨肿瘤切除手术后需要进行骨修复的病例就有2 5万例,随着纳米人造骨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他们将重新获得恢复健康生活的希望.除了用于腰椎管减压手术之后的腰椎固定和骨愈合,纳米人工骨的用途非常广泛:如由于外伤造成的骨折,由于创伤、感染造成的骨质缺损、骨质不连接或者是畸形愈合,还有骨月中瘤等骨的病变,乃至骨质疏松,都需要植入纳米人工骨帮助愈合和提升骨的硬度.“人的身上有2 1 6块骨头,我们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用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修复人的整段骨头,以实现人体整块骨头再生的梦想.〞崔教授说.我们相信,在众多满怀热忱去挑战难题,造福人类的科技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梦想的实现将不会太遥远.。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介绍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实验,实际上是由两个小实验组成的。
一是通过煅烧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二是通过酸解脱钙,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
目的要求通过实验加深理解骨含有的成分及其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骨的煅烧有机物能够燃烧变成碳;无机物不能燃烧,不变成碳无机物(如钙)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就会生成可以骨的脱钙溶于水的物质而被溶解分离出来。
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磷酸钙和碳酸钙),骨的硬度大、弹性小,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骨的硬度小、弹性大,使骨柔韧。
师:骨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特性,我们一起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这科学问题。
生甲:我们小组已经完成这一实验,现在我把我组的情况分三个方面介绍一下:( 1)提出问题: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弹性,与骨的成分有关吗?( 2)作出假设: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和提示,骨的成分主要是含钙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等( 3)制定计划与实验及结果分析,如下表:操作项目实验组对照组ⅠⅡ实验方法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用稀盐酸浸泡鱼骨不作处理结果骨变得灰白骨变得柔软保持原样鉴别方法用解剖针敲击对折弯曲敲击和弯曲结果硬、脆柔软硬而有弹性分析及结论燃烧后剩下的是无机物,它使骨有溶解后剩下的是有机物,它使骨有有机物与无机物使骨既有一定的硬硬度柔软性又有弹性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搭配,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弹性。
实际上骨的成分含量和骨的物理特性并不是稳定不变的。
骨的成分含量和骨的物理特性,是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其大致情况如下:时期骨成分的含量骨的物理特性要注意的问题无机物有机物儿童少年期不到 2/3 超过 1/3 弹性大,硬度小,易变性注意坐、立、行的姿势成年期约为 2/3 约为 1/3 即坚硬又有弹性防止受压过大老年期超过 2/3 不到 1/3 硬脆、弹性小易骨折关照行走与坐车安全分析讨论: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这种物质的特性是。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实验:探究骨的成分结构
•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 每小组的实验桌子上准备一些鱼刺,让
学生用手轻轻地将鱼刺折弯(不要用力过 大),看有什么感觉?(感觉骨既有一定 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那么骨为什么会 有这种物理特性呢?小组同学讨论后,提 出的问题。
不能溶解的物质是有机物使骨具有韧性实验组对照组实验方法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用稀盐酸浸泡鱼骨不做处理结果鉴别方法用解剖针敲击对折弯曲敲击和弯曲结果分析及结论先变黑后剩下灰白物质有气泡出现骨上浮骨硬脆易碎骨柔韧可弯曲打结骨坚硬有弹性骨含有脆硬的无机物骨含有柔韧的有机物骨既有有机物也有无机物无机物以钙盐为主有机物以骨胶蛋白为主
少于2/3
约2/3
弹性大,硬度小, 不易骨折,易变形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
少于1/3 多于2/3
注意老年人的行走 和坐车安全
弹性小,易骨折
“童叟躬身迷对弈,长此以往谁背驼?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启示。
如 果 我 遇 到 这 种 情 况 , 该 怎 样 做 ?
帮帮他:
小明吃鱼时,一不小心,就被刺卡 住喉咙了。根据这节课所学知识,想 想怎么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 二、 作出假设: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将动物 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的主要成分是钙盐, 骨也可以熬成骨胶(主要成分是骨胶蛋 白),它的黏合力很强。依据这些事实你 们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硬度与骨中的 ________有关;弹性与骨中______有关。
• 三 、制定计划
• (一)材料用具:酒精灯,镊子,培养 皿,小烧杯,清水 试管架和试管,火柴, 碳酸钙粉末,小药匙,稀盐酸,解剖针。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三里中学 张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人体的一块骨就是(C ) ❖ A、一个细胞 ❖ B、一种组织 ❖ C、一个器官 ❖ D、一个系统
❖ 5、右图1是关节的模式图,请回答:
填出关节的各部分名称: [1] __关_节__囊____ , [2] __关__节_腔____ , [3] __关_节__头____ , [4] _关__节_软__骨___ , [5] _关__节_窝_____ , [6]关__节_面______。
1、骨燃烧后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无机盐,主要是钙盐。具有脆硬性。
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 什么特性?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具有韧性。
交流与评价
1、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 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2、怎样检验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课前小测:
1、长骨的基本结构(C)。
A、无机物和有机物 B、骨膜、骨质和成骨细胞 C、骨膜、骨质和骨髓 D、骨松质、骨密质和骨髓腔
❖ 2、骨折后骨的愈合是( B )起重要作用; 骨的长粗是( B )起重要作用;人的长高是 因为长骨的(D )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的结 果。
❖ A、骨密质
❖ B、骨膜成骨细胞
❖ C、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既坚 固,又有弹性
❖ D、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等,柔韧
❖ 2、某同学刚入初中时脊背挺直,三年后发现 驼背,其他方面发育正常。造成驼背的原因 主要是( D )
❖ A.营养不良
❖ B.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C.经常做弯腰下俯动作❖ D.经常不注意坐姿
❖ 3、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在于(B )
❖ C、关节表面软骨层
❖ D、骨骺端软骨层
❖ 3、下面关于骨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 A、所有的骨髓都具有造血功能
❖ B、骨髓腔中的红色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变 成黄色骨髓;当身体失血过多时,黄色骨髓 能够转变成红色骨髓
❖ C 、骨松质内,始终存在着红色骨髓
❖ D、人在幼年时的骨髓都是红色骨髓
思考与练习
青少年骨中的有机物含量大于1/3,因而弹性大, 硬度小,更容易变形,不良的坐、立、行姿势能引起 骨骼的畸形发育。
❖ 1、少年时期,若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 姿势,骨骼会发生变形,因为此时骨骼的
特点是( A )
❖ A、有机物含量超过1/3,硬度小,柔韧, 弹性大
❖ B、无机物含量超过2/3,硬脆,弹性小
❖ A、骨密质的厚度 ❖ B、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 ❖ C、骨髓腔的大小 ❖ D、骨松质的排列是否有规律
❖ 4、在鉴定骨成分的实验中:将鲫鱼的 一根肋骨浸泡于15%的盐酸中,经一段
时间后,骨变得柔软。这是因为骨成分 中的无机物溶解于盐酸中,剩下的 是 有机物;将一段骨放到酒精灯上煅烧
至灰白色,轻敲这段骨便粉碎。这是因 为骨中的有机物 燃烧后,剩下的是脆而 硬的 无机物 。
实验现象 实验组
操作项目
Ⅰ
Ⅱ
方法 用酒精灯火焰烧鱼 用稀盐酸浸泡鱼
实
骨
验
结果
燃烧后变灰白
骨
骨变软
对照组
不做处 理
骨坚硬有弹性
方法
鉴 别 结果
分析及结论
用解剖针敲击
骨硬脆易碎 骨含有脆硬的无机物
对折弯曲
骨柔韧可弯曲打结
敲击和弯 曲
骨坚硬有弹性
骨含有柔韧的有机物 骨既含有有机物
又含有无机物
实验分析及结论
1、提出问题: 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2、作出假设: 骨的成分主要是无机盐(钙)和有机物(骨 胶蛋白)。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分析及结论 6、交流与评价
实验研究表明,骨质中有水分,有机物和 无机盐。无机盐主要是钙盐,因而骨质坚硬。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是骨具有韧性。
思考
为什么儿童和少年期的骨容易变形? 为什么老年期的骨容易骨折?
其中,[2]内有__滑__液_____, 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此外,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 还有__韧__带_____等, 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1.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 正确姿势。
活动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