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高中必修二 人口与城市 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知识点

【学习目标】

知识点: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分布地区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学科思想和方法: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

能力要求:掌握人口与城市中的基本地理概念,能够迅速、全面、准确地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

2、3

4、人口增长模式(记忆)

5、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记忆)

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文化观念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6、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记忆)

1.2人口迁移

1、

2 3、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理解记忆)

(记忆)二战后,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地区: 拉丁美洲、亚洲 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的地区: 欧洲

二战前后一直为迁入地的地区: 大洋洲、北美洲 4、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理解记忆)

5、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6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地区具体说:按照气候应布局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区;按照地形应布局在海拔较低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按照距海远近应布局在临海的边缘地区。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海拔较低的中低纬度地带和临海的边缘地区。

(记忆)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记忆)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

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政治文化因素:政治、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

及历史因素等。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记忆)

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此外,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

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

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也是我国人口分

布的特点。

4、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理解)

环境人口容量又称环境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一定地区所能抚养的最多人口

数,也称为最大的抚养能力或最大负荷能,是一个警戒值。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

世界环境人口容量为100亿。

人口合理容量又称人口适度容量,主要讨论的是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人

口保持多少才最适宜。

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那些?哪些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记忆)

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此外,环境人口容量还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

6、如何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理解)环境人口容量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境相对于不同的生活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确定的。

7、我国谋求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理解记忆)

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我们必须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知识点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出现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剩余农产品,这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②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离及商业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2、城市的发展

3、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共同特点? 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美洲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耕业得到极大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知识点二 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的概念:一般指 农业人口 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 农村地区 转化为 城市地区 , 农业活动 转化为 非农业活动 的过程。

2

、城市化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4、城市化的形成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5、城市化的特点

(1)

(2)大城市数量迅速 迅速增加 , 大城市带 出现。 (3)知识点三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的优点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以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 耕地 面积减少。 (2)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

(3)有些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 下沉 ,或 海水 入侵而导致地下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4)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知识点一 城市的区位远择

1、城市区位的概念: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

2、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区位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1)自然因素

①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水运功能;另外军事防卫功能对古代城市的选址也有很大影响。 ②气候:城市大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 ③地形、地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④矿产资源:资源丰富地区,工矿业发展迅速,人口集聚进一步加强,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矿城市。

(2)社会经济因素

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以及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 军事 、 宗教 等因素的影响减弱, 科技 、 旅游 等影响增大,而 经济 、 政治 、 交通 等因素始终影响巨大。

知识点二 城市体系

1、城市的作用: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它既是区域的 服务 中心、 管理 中心,又是区域经济的 增长 中心。

2、城市活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主要是为 城市自身 服务(如居住、幼儿园、小学等);另一部分主要是为 城市以外的地区 服务(如大学、大型工业基地、国家级研究所等),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