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唐代政治及宗教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唐朝朝廷对诗词的影响

唐朝朝廷对诗词的影响

唐朝朝廷对诗词的影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朝朝廷对诗词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促进了诗词的繁荣和发展,也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朝廷对诗词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富饶、最繁荣的一段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这种繁荣稳定的政治环境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和条件。

唐朝朝廷对文人的赏识也是诗词繁荣的重要因素。

唐代皇帝和宰相对文人十分重视,赏识他们的才华,经常邀请他们到宫中做客,甚至提出一些诗题来考验他们。

这种令文人感到尊敬和鼓舞的态度,也促使他们更加刻苦努力,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作。

唐朝朝廷对诗词的影响体现在文学理论方面。

唐代王勃、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倡导新体诗,提倡以自然写实为主,弃用平仄格律,讲求意境和素描,这些都体现了唐朝朝廷对诗词的理论指导。

唐代有名的文人韩愈和柳宗元提倡经世济民,主张文学要为人民服务,这种理论也受到了朝廷的支持和鼓励。

唐代的文学理论对后世的诗词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基础。

唐朝朝廷对诗词的影响还体现在文人的交流和合作上。

唐代文学盛产,在文坛上有许多诗人相互启迪,相互影响。

他们相互传诗,相互评论,相互学习,促进了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唐代文人还善于组织文学活动,如骈文、诗会等,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参与,推动了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唐朝朝廷对诗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政治环境、文学理论,也包括文人的交流和合作。

唐代诗词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朝廷的支持和指导,这也为后世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唐代的诗歌之美,也正是在这种政治文化环境的熏陶下才得以绽放,影响着后人对诗歌的创作与鉴赏。

【文章达到2000字】。

第二篇示例:在唐朝,诗词被誉为“盛唐之文化瑰宝”,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和赏识。

唐朝朝廷对诗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官方赏识与支持:唐朝朝廷重视文学艺术,鼓励文人才子创作诗词。

唐代诗歌中的政治与宗教

唐代诗歌中的政治与宗教

唐代诗歌中的政治与宗教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

它的高度艺术价值以及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深远影响都不容忽视。

唐代诗歌中既有伟大的政治颂歌,也有深刻的宗教探索。

政治和宗教是唐代诗歌中两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深入探讨。

一、唐代诗歌中的政治唐代诗歌中政治题材相当丰富,它们不仅记录了唐代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当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题材的唐诗主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宣扬君权神圣唐代帝王神话崇拜思想极度发达,皇帝被尊崇为降神仙世的化身,在唐代诗歌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比如缪令慈《破幽篇》中的“微臣躬耕陛下阶,衣马低回首可见。

东风不忆输赢日,草色醉和金谷韶”就赞扬了当时的唐玄宗。

第二类:嘲讽当朝暴政唐代诗人对社会上存在的贪污、剥削等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是唐代文化上一个重要的突破。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便是对当时朝野腐败状况的揭露与抨击。

第三类:感慨时代变迁唐诗中对于历史的追思与感慨也是很多的,这些诗歌大都叙述亲历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描写出了自然和人类的喜怒哀乐与变迁。

二、唐代诗歌中的宗教圣教所传之物,无时无刻不渗透在民间文化中,一脉相承。

唐代不同于其他时期的是,这里散布着多个宗教。

这些宗教多种多样:崇拜佛祖的佛教,信仰儒道之学的气学和道学,以及崇拜祖先的民间信仰等。

当然,更不缺少一些博采众长的新宗教。

第一类:佛教题材唐诗中佛教题材的作品最为多样,其中诵经词、颂德赞佛等材料尤为丰富,讴歌佛法的魅力。

比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惟愿逢时已老,死生长短合一。

得成比目何辞有?语罢秋波自倾。

”表达了佛教的宿命观念。

第二类:气学与道学唐代气学兴盛,道学在唐朝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思想,对唐诗影响非常深刻。

如李白《将进酒》中的“神瑞雾霏白气浮,降元灵普及神州。

唐代文学的宗教与文学探究

唐代文学的宗教与文学探究

唐代文学的宗教与文学探究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该时期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影响。

本文将从唐代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入手,探讨唐代文学的宗教与文学探究。

唐代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唐代时期,宗教占据了文学的重要位置,佛教、道教和儒教成为当时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

关于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曾有过深入的探究。

他认为:“文学以庙堂为陵园,以经史为基础,智慧为根脚,不得不取悦信仰”。

在唐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多以庙堂、神仙、修行等为主题,宗教的影响无所不在。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中,不乏以庙堂为背景,描写庙会、祭祀等文学形式。

特别是他所写的《长恨歌》,正是基于唐代女皇武则天的半个宫廷诗歌而成。

而唐代小说的宗教元素越发显得强烈,或以传说中的神仙、仙女为题材,或以佛教、道教的故事为主题。

唐代“三教”的影响唐代时期,佛教、道教、儒教三大宗教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文学创作中,它们互相影响、交融,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文学风格。

佛教的影响体现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上。

唐代的佛教诗人如白居易、杜甫、李白等,将佛教思想融入到诗歌表现中。

他们既弘扬佛教思想,又寻求与佛教的融合。

对于道教文化,唐代当中涌现出来的神仙小说,体现了道教思想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神仙小说中的神仙不仅是超凡脱俗的存在,也是道教中所讲的修炼成仙的人物。

儒教文化在唐代文学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于古经典的阐释和发扬上。

在唐代,儒教在文学中表现主要为对经典的诠释,以及崇高的人格修养。

杜甫的《三吏》中,正是道德经对儒家思想的赞誉,彰显出了佛、道、儒三教的融合。

宗教与马王堆汉墓帛书唐代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的玉简和帛书,这些文献的内容涉及神秘宗教,包括佛教、道教、阴阳五行等。

这些文献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掘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宗教和文学之间的关系的特别关注和研究。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献中,不仅有佛教、道教文献,还有许多涉及阴阳五行、方术幻术的传统神秘宗教文献,这对于研究唐代的文化和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唐诗盛况和唐诗繁荣的社会文化文学原因

唐诗盛况和唐诗繁荣的社会文化文学原因

唐朝宽松的政治环境对诗歌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事物要发展往往取决当时社会环境及其性质,而当时的唐朝历代雄主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以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诗兴盛繁荣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无论是古代还是在当代,君主集权、政治势力都给文学发展以重要影响。

从历朝历代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文学在大多数时候是掌握在官僚士大夫的手里,这些人都是奉承著君主的心理,以此来干禄得宠。

尤其是汉代的赋,建安时代的诗,梁陈时代的宫体文学,我们都可看出政治与文学交互的直接影响。

我们再回头来说说唐朝的诗,在唐代几个得力的皇帝,哪一个不爱好文艺音乐,不提倡风雅。

太宗皇帝先后开设了“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唱和吟咏。

而高宗武后,更喜好乐章,常自造新词,编为乐府。

到中宗时代,君臣赋诗宴乐,更是时有所闻。

再看玄宗,此种行诗作乐风气更盛,他自己本身就是诗人乐师。

其他帝后亦多爱好文学,并以此来提奖后进。

更因为唐代以诗取士,于是诗歌一门,造成文人想要得官进爵,走诗体歌赋之路才是最好捷径。

作为统治王朝,唐朝一代代雄主傲视群伦,胸襟宽广前所未有,更重要的,唐代的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

唐太宗李世民就具有外族血统,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唐朝的民族政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明。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政治背景,唐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外来文化”,一代代唐朝雄主的此等自信,明清两代也难望其项背。

而唐朝更奉行的国策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对待外族讲求一视同仁。

很多域外文化溶入唐文化之中,呈现一片天朝大国的风尚。

严羽的《沧浪诗话》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这就说明了唐朝的君主非常重视诗才。

高祖武德四年开科取士,第一场既考诗赋,考五言排律,每诗要求 12 句,前面提到太宗开“文学馆”“弘文馆”以征文人。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谈唐代政治及宗教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谈唐代政治及宗教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谈唐代政治及宗教对唐诗发展的影响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代。

这一时代里,统治阶段,一方面固守着剥削、压迫的本性,另一方面又不同于本阶级早期的残酷野蛮和晚期的腐朽昏昧,而具有相对的清醒和开明。

唐太宗明确提出文学必须有益于政教的思想。

1 唐政治对诗歌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A唐前期统治者“从谏如流,广开言路”。

李世民很赞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把善谏的魏征比做“一面镜子”。

B女皇武则天,虽任用酷吏肆行暴政,以刻毒残忍著名,但他一定程度上容忍进谏者。

C肃宗以下的皇帝都是昏君,但对大体上无伤王朝利益的文人学士及科场出身的官吏,还多以宽大为怀。

1.2唐沿隋制,在京师和地方设立学校,以科学取士,大量培养和擢拔士人。

进士科考试以诗赋为主。

武则天也曾多种方法延揽会儒士为五朝效力。

唐不象满清式的大规模的文字狱。

因此大批文人能自由地用诗歌陈述政见,抒情写意。

1.3A不少唐朝皇帝,诸王乃至后妃、公主等都能做诗,如太宗、高宗、玄宗、德宗、武后、上官婉儿等。

B武则天还有令群臣赋诗争雄斗胜的佳话。

故事说“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御赐锦袍,及读宋之问诗成时,更加称赏,夺东方虬锦袍转赐宋之问。

”C由于充者的一定程度的开明,诗人们不仅论到国家大事时可以免去一些后顾之忧,能畅所欲言,而且性情流于疏狂。

生活天地宽广,如杜甫《饮中八仙歌》所描写的八人是当时知识分子生活的真实图画,其中有新王宰相,有佛徒道士,有诗人画家,他们都心情舒畅、堪称时代的骄子,得意而忘行,不象魏晋名士,常怀斧鼎之忧,朝不虑夕,愤世疾俗。

张籍《华清宫》讽刺李扬荒淫误国的历史悲剧,李益《过马嵬二道》之一,杜牧《华清官绝名》。

卢伦《华清宫》,刘禹锡《马嵬行》,五建《华清宫感归》等。

从以上作品中都可以反映出唐代政治为唐诗的发展创造和提供了积极的影响和条件。

2 唐代佛教对唐诗发展的影响以皎然、王维诗歌为例说明,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方面的影响。

恢弘气象在盛唐——浅谈盛唐社会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恢弘气象在盛唐——浅谈盛唐社会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恢弘气象在盛唐——浅谈盛唐社会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摘要】一个时代,总有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

先秦的诸子诗经楚辞、两汉的赋、魏晋南北朝的骈文。

唐朝时,诗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本文旨在讨论盛唐恢弘的社会风貌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诗歌盛唐社会对创作的影响【正文】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代。

政治上,三省三部制建立。

经济上,出现了为工商业服务的柜坊飞钱邸店。

文化上更是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思想文化传播。

盛唐,更是这个时代的明珠,诗歌在这个时代大放光彩。

一、王孟:清淡闲逸唐玄宗开元年间,经历了太宗“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治理,社会较稳定,经济较繁荣,《新唐书》中说“太宗方锐于治,其凶荒则有社仓赈给,不足则徙民就食诸州。

至(贞观)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藩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

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此高祖、太宗致治大晚,及其成效如此。

”“贞观之治”奠定了盛唐繁荣的物质基础,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下,诗人的生活闲逸,诗风也就清淡闲逸了。

如试看这一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汉江临泛》)用了一个典故。

晋山为襄阳太守,游玩醉倒山水园林中才回家。

这“山翁”喻自己。

能醉倒在园林中才回家,是乱世能达到的吗?还有这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山别》)作者走到河流的尽头,坐石头上看山中云起。

如此衣食无忧以至于还能有这样的闲情。

盛唐之盛,见于其“闲逸”。

而孟浩然作为一介布衣,和王维身份大不同,却也不介意。

即使有求仕的想法,也不屑作不求手段的钻营。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临洞庭赠张丞相》)表达了他这样的心境,而他认为“耻圣明”就是“皇帝还不错,我对不起国家”,可看出盛唐的繁荣。

而“端居”也是这社会当中的作者对安宁生活的概括。

二、李白:“诗仙”浪漫如果没有李白和杜甫,盛唐和初唐的诗歌还没有区别。

唐诗为何如此繁盛?

唐诗为何如此繁盛?

唐诗为何如此繁盛?在日常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唐诗吧,唐诗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是无数古人智慧的结晶。

相信许多人会好奇为什么唐诗如此之多,发展如此繁盛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唐诗为何如此繁盛的原因,欢迎大家分享。

百度百科的一段资料认为:说到唐诗的兴盛的原因(当然学术界不断地在探讨中),较普遍的看法是:一、唐代社会在发展中解决了很多的束缚,一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取得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门阀仕族垄断政治”局面已基本结束,百姓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泉”。

二、由于经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三、前代文学积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因此也为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诗人们在前人的文化遗产上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并蓄,取人之长,推陈出新,把中华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四、唐代采取了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就有诗(诗歌概括性强)、赋(文彩韵章),而皇帝也热爱诗歌(这很重要!),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各种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

同时,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因而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所以文人胆子都比较大;(例如;李白遭谗,也就是赐金放还而已)。

文人及诗歌体裁宽广,而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并非是一片颂扬)。

六;唐朝同邻国与边境各族实行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政策;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接受西域及外来影响(印度、中亚国家),这些新鲜事物,同时也给诗人们以宽敞良好的艺术熏陶。

唐诗的发展传统分为初唐(618---712)、盛唐(713---770)中唐(771---835)晚唐 (836---907) 共四个时期。

盛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顶峰,诗人李白、杜甫等就生活经历过这个时期。

佛教思想对唐代诗词的深远影响

佛教思想对唐代诗词的深远影响

佛教思想对唐代诗词的深远影响唐代的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其内容的丰富、形式绚丽可谓空前绝后。

而这一时期宗教也极其盛行,主要以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为主。

唐代诗人在人格品质、精神状态上程度不同的受到宗教的影响,因而在他们的诗歌中体现的宗教哲学精神内在化、心灵化程度也就有了差别,并影响到了具体诗歌创作的优劣。

他们往往可以自由的从自己的性格、气质、爱好,甚至于实际需要出发去选择某种宗教哲学观念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价值支撑,通过他们的诗篇作为其思想价值观念的体现。

他们当中有的潜心于儒,有的游心于道,有的息心于佛,同时也有儒、释、道三家兼收并蓄。

而主要影响唐代诗词却以佛教为主,主要是与当时佛理的盛行有关。

这种繁盛之极的佛教理念使得当时诗歌弥漫着佛学气息。

虽然对儒、释、道三家同样表现出兼收并蓄的开阔胸怀。

但对佛教的景仰崇敬之情甚至超过了儒、道两家。

下面我们来列举几位唐代诗人的代表来概述他们的宗教理念。

唐代名儒世家出身的诗人王勃,他不仅继承了传统家学的馈赠即儒家思想,而且从自身的兴趣、爱好、气质出发又把道教和佛教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在《游山庙记》中说:“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常学仙经。

博涉道记。

” 从中体现了王勃通过游历道庙仙府,且与道士隐者充分交流,来获取道教思想。

这里就不难看出他浓重的道教思源。

而对于佛教,王勃则表现的更为执着,以至于有归一佛教的愿望:“我今回向菩提,一心归命圆寂。

”又如具有深厚佛学素养的“诗佛”王维,他被推崇为佛教史上的维摩诘居士,而取号为“摩诘”。

他深受禅宗的思想影响,所以创作的诗歌作品是直达佛教禅理。

如《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 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

既饱香积饭。

不醉声闻酒。

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既病即实相,趋空定狂走。

”此诗充斥着佛学概念、词语,表现了他对佛学的浓厚兴趣。

王维的另一首《送别》诗中“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谈唐代政治及宗教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谈唐代政治及宗教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B 女皇武则天,虽任用酷吏肆行暴政,以刻毒残忍著名,但他一定程 度上 容 忍进谏 者 。 C 肃 宗 以下 的皇 帝都 是 昏君 ,但对 大 体上 无伤 王朝 利 益 的文人 学士 及 科场出身的官吏,还多以宽大为怀。 1 . 2唐 沿 隋制 ,在 京师和 地 方设 立学 校 ,以科 学 取士 ,大 量 培养 和擢 拔 士 人 。进 士科 考试 以诗赋 为 主 。武 则天也 曾多种 方法 延 揽会 儒 士为 五朝 效 力 唐 不 象满 清 式 的大规 模 的文 字狱 因此 大批 文人 能 自由地用 诗 歌陈 述
— —
1 唐 政治 对诗 歌的 影 响主要 有 以下 几个 方面 : 1 . 1 A 唐前 期 统治者 “ 从谏 如流 ,广 开言 路 ” 。 李 世 民很 赞 赏 :“ 兼 听则 明 ,偏听则 暗 ” 。“ 水 能载 舟 ,亦 能覆 舟 ”的道 理 。把 善谏 的魏 征 比做 “ 一 面镜 子 ” 。
政教 的 பைடு நூலகம்想 。
第 三阶 段 :晚 年,“ 空寂 ”中加入 嗟 叹伤感 “ 情 调十分 消沉 。 ”《 秋 夜独 。 的腐 朽 昏昧 ,而具 有相 对 的清 醒和 开 明 。唐太 宗 明确 提 出文 学必须 有 益于 坐 》 独 坐悲双 鬓 ,空赏 欲二 更 。 雨 中 山果落 ,灯下 草 虫鸣 。 白发终难 变 ,黄金 不可 成 。 欲 知除 去病 ,唯有 学无 生 。 嗟 叹伤 感 、情调 消沉 ,万 念俱 无 ,一心 奉佛 。王 维 中期 以后诗 彩
的艺 术 风格 。“ 观摩 诘之 诗 ,诗 中有画 ,观 摩诰 之 画, 画 中有 诗 ” 。韵优 扬 和谐 ,色彩 清丽 谈雅 ,意 境空 灵秀 美 ,静谧 安然 ;语 言朴 素 自然 ,凝炼 含 蓄 ;结构 严谨 ,顺 理成 章 。总之 ,想 到 自然 而又 不失 精美深 细 。

唐宋时期的宗教思想与文学影响

唐宋时期的宗教思想与文学影响

唐宋时期的宗教思想与文学影响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宗教思想和文学影响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一、唐宋时期的宗教思想在唐宋时期,宗教思想非常流行,尤其是佛教和道教在当时非常受欢迎。

佛教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顶峰,也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如《华严经》、《法华经》等等。

在宋朝时期,相对于佛教,在道教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特别是《道德经》和《周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宗教思想方面,最大的贡献来自于僧人,如慧能、道信、空海等等。

这些僧人为佛教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也标志着佛教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对宗教有着不同见解的学者,如诸葛亮、文天祥等等。

这些学者虽然不是宗教人士,却对宗教思想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推动了宗教思想的发展。

二、唐宋时期的文学影响唐宋时期,文学繁荣,产生了很多杰出的文学作品。

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等,各种文学形式都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在这些作品中,有很多对宗教思想有着深刻理解和揭示的作品,如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琵琶行》、辛弃疾的《水调歌头》等等。

同时,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唐代诗歌风靡全国,并伴随着文化繁荣的发展走向鼎盛。

唐人诗歌的独特风格、诗意的深刻和巨大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宋代则是小说繁荣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作品至今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唐宋时期的宗教影响与文学联系唐宋时期的宗教影响与文学联系非常密切,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对宗教思想的理解和阐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唐代的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人生的理解,体现了人与自然、与社会、与神灵相互依存、相互感知,表现了一种宏大、包容的宗教思想。

另外,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听从神明命运的故事。

如故事《灯下闲话》中陈光蕊打算投水自尽时,被观音菩萨救助的情节,在文学和神话传说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中华道学百问|道教对盛唐诗歌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中华道学百问|道教对盛唐诗歌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中华道学百问|道教对盛唐诗歌起到了怎样的影响?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文化、经济最为稳定、繁荣的时期之一。

政府视民族文化为中华脊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故这一时期的“道”文化,非常兴盛。

《职贡图》记录了万国来朝的盛况(资料图)唐诗在我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华丽典雅,深受世人青睐。

诗歌作为道教文学的一大门类,从其诞生,就和经典、礼乐、教义紧密相连。

其上承黄老、下袭庄周,故其文笔体裁,隐意灵章颇具仙风神韵。

如果从文风上来探究诗歌这一历史现象的话,那么早在东汉行世的《太平经》中,就能找到许多有关修身养性、评判时事的“七言诗歌”。

到了三国时期,道教诗歌的种类随着道教活动的扩大和神仙圣迹的广泛流传而不断增加。

这一时期,不仅道门中人作游仙诗,许多著名的文人雅士也创作游仙诗,如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等等。

曹植所作《洛神赋》(资料图)而到了南北朝,梁陈时的《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中收录了《洞玄步虚吟》。

这一文体在经过隋唐“步虚词”的发展之后,逐渐成为一种文人雅士善用的独立诗体,流行广泛。

与“步虚”一脉相承的,还有唐宋以来的赞颂词。

在道教斋醮仪式盛行之际,道士、文人乃至皇帝官宦广制道乐、道曲,并有赞咏词的诞生。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金箓斋三洞赞咏仪》和《玉音法事》谱辑,就是以唐诗、宋词、散文等形式汇集而成,并留传下来的宝贵文化和瑰丽篇章。

科仪青词(资料图)道教崇尚的最高境界是“自然”,主张“清静无为”、“返朴归真”、“谦让”和“不争”。

“自然”是道教美学意蕴和教义的源泉。

道教认为“万物实有”、“万物本真”。

只有真实的,才是自然的,故在此后发展起来的诗词等文学艺术都追求自然天成,贵在抒发其真情真意。

而性情的抒发是需要其心境宁静而不受外物所扰,要实现对主体的超越,以虚静空明的胸怀去观照艺术形态之本真、本源,并使其与“道”融合为一。

由于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有关神仙信仰方面的诗作非常之多,如著名诗人李白。

李白,曾皈依玄门,正式成为一名道士,在他留传下来的近千首诗中就有一百多首是反映其信仰的。

浅谈唐诗繁荣的政治原因

浅谈唐诗繁荣的政治原因

浅谈唐诗繁荣的政治原因作者:刘杰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33期摘要:唐诗不仅在中国甚至世界的诗史上都是十分突出的,造成诗歌在唐代呈现最繁荣局面的政治原因是唐代统治者首开一代纳谏之风,其较为自由的政治气氛为唐诗繁荣创造了先决条件;唐统治者破格提拔人才,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组织基础。

关键词:唐代诗歌繁荣原因政治唐朝诗歌的繁荣在我国史诗上甚至在整个世界的史诗上,都是十分突出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诗歌这个特定的文学样式在唐代取得较大的成就,造成一个最繁荣的局面呢?为了更清楚的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一下什么是诗歌的“繁荣”。

一个朝代诗歌的繁荣有多方面的标志,例如:1.作品数量多;风格多(甚至形成众多的流派);作品质量高。

2.题材多样。

3.作者辈出,涌现出许多光彩夺目为后来所不能及的杰出人物。

唐朝的诗歌恰具备这三个标志,如: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就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也非常广泛,有揭露社会黑暗的,有抒发爱国思想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等等。

所以唐诗够得上说繁荣。

而一个朝代诗歌繁荣与当时的政治气氛是分不开的。

接下来我们从政治方面对其繁荣的原因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探讨。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专制的封建主义政治制度制约着它的思想文化,但是各朝各代中的不同皇帝所施行的具体政策却可以使思想文化的发展得到不同的结果,如果有较为开明的政治气氛,允许自由的发表一些议论,思想文化就会出现一个活跃繁荣的局面。

反之,政治黑暗,文网恢恢,以言废人,士人因为言论动辄得罪的时期,思想文化也就必然是萧条冷落的。

李唐王朝总结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奉行广开言路,让人提议建发议论的政策。

唐太宗就是一个首开一代纳谏之风的皇帝,他认识到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皇帝“不名而喜察;不明则照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中理!”⑴鉴于这种教训他鼓励群臣犯颜直谏:“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境;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张欣内容摘要唐代是这样一个朝代:它曾经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一百多年的开拓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盛世造就的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宏气度,极大地丰富了唐诗的创造力,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

同时,它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一场空前战祸,在士人面前展开了杀戳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生活。

大繁荣与大破坏都经历过了,然后是力图中兴而始终未能的振作。

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

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为唐代诗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给了他们激情,让他们不得不歌吟。

正当唐诗发展到它的高峰的时候,唐代社会也从它繁荣的顶峰走向动乱与衰败。

天宝后期,社会矛盾激化,部分诗人开始写生民疾苦。

长庆以后,中兴成梦,士人生活走向平庸,心态内敛,感情也趋向细腻。

诗歌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题材多狭窄,写法多苦吟。

诗人以其善感灵心、细腻丰富的感情,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结构的手法,表现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

关键词:大繁荣大破坏唐诗最后的辉煌写作提纲一、唐诗繁荣的盛况1、体裁齐备2、风格多样3、作者众多二、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1、初唐2、盛唐3、中唐4、晚唐三、唐诗繁荣的原因1、去华夷之防2、存入仕之心3、诗书画相长4、游学谪俱兴5、儒释道并存四、唐诗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与唐诗创作的关系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开始,到唐代登上了繁荣的高峰,创作盛况空前,仅目前留存的诗歌就有五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两千多人,散失的则更多。

唐代诗坛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唐诗的发达不仅是诗人和诗篇的众多,更重要的是有很多的大家和名家,除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这样千古宗仰、中外驰名的大师,其余在文学史上独自名家、开宗立派的诗人有数十位之多。

浅议外来文化在唐诗中的影响

浅议外来文化在唐诗中的影响

浅议外来文化在唐诗中的影响中国海洋大学2014级汉语言文学【摘要】在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统治阶级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为异域文化的输入提供了平等便利的条件。

而从社会到诗词的开放格局开拓了唐代诗人的胸襟视野,也为唐代诗人接受异域文化提供了广袤而开阔的文化背景。

异域文化也在此期间“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了唐诗中的意象和唐诗的发展。

【正文】(一)、异域器乐文化对唐诗的影响自古诗乐一家,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诗歌和音乐是水乳交融、相辅相成。

在唐朝时期,文化艺术在各个领域都达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高峰。

唐朝时期,唐诗入乐是非常广泛和普遍的。

而在这些音乐中,外来异域音乐占据了一席之地。

那时有大量歌咏乐器的诗歌,而歌咏外来乐器的也不少。

我们熟知的胡笳、琵琶、箜篌、胡鼓、胡琴等都源自异域。

胡笳曲调悲凉,与送别诗中这种悲悲切切、愁云惨淡的情感相辉映,更显送别诗中的哀婉凄清,如王维的《双黄鹄歌送别》: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抚翼和鸣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飞,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

几往返兮极浦,尚裴回兮落晖。

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

原诗后注“王维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凉州属于边境,本就荒凉,在同送别诗的感伤与胡笳之音相结合,更使人不舍,因此宾客才会在胡笳音中欲散而不散,往返于水边,直到黄昏仍不离去。

同时胡笳善于烘托严肃凝重的氛围,恰恰符合友人别离的沉重心情。

因此胡笳在唐诗中也多以“凝笳”出现,如《边上送友人归宁》中的“独树河声外,凝笳塞色中。

怜君到此处,却背老莱风。

”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的三首唐代诗歌中,有两首描写的就是异域乐器。

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琵琶行》中,对琵琶之音进行了极尽的描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以及在《李凭箜篌引》中,用瑰丽的词采、天上人间的想像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箜篌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代诗歌的宗教与信仰

唐代诗歌的宗教与信仰

唐代诗歌的宗教与信仰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便是诗歌。

唐代的诗人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刻的思想打动了后世。

在唐代诗歌中,宗教与信仰是诸多主题之一,穿透着诗人们对于宇宙万物、生死轮回以及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唐代诗歌中的宗教与信仰主题,并分析其影响。

一、儒家思想与佛教修行的融合唐代的诗人中,有不少受到儒家思想与佛教信仰的双重影响,他们将传统的儒家价值观与佛教的心性修行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融入了佛教关于轮回转世道理的思想,通过描述人生短暂与轮回永恒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这种融合使唐代诗歌在表达信仰与思考人生意义方面更加丰富而细腻。

二、佛教与道教的影响在唐代,佛教和道教都是深受追捧的宗教信仰。

佛教的教义强调解脱生死轮回,追求涅槃的境界;而道教主张修炼内丹外丹,以达到长生不死的目标。

这两种宗教信仰为唐代的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以佛教中的因果报应为主线,通过描述一个琵琶师傅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人生苦难的痛苦思考。

而杜牧的《秋夕》则展现了道教中神仙故事和神仙世界的意象,以表达人们对长生不老、追求永恒的向往和渴望。

三、对于自然的敬畏信仰和宗教还让唐代诗人们对于自然界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情。

他们视自然为神圣的存在,对大自然中的风、花、雪以及山水等进行了琢磨和赞颂。

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诗人们探索宇宙万物的奥妙,传达了他们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和追求。

杜甫的《登高》可以说是对自然的典型赞美。

他以雄浑壮美的笔触描绘了高山的壮丽与广漠,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王之涣的《望天门山》中也通过山的形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仰以及对人生短暂的领悟。

综上所述,唐代诗歌中的宗教与信仰主题是诗人们对人生、宇宙、自然等问题进行思考和表达的重要方式。

他们深受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将这些宗教信仰融入诗歌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唐朝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它的繁荣与唐代社会、文化、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
1. 地理环境的影响。

唐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政治中心长安处于华夏
平原中心位置,周围山川秀美、气候宜人,这些都为诗歌的产生和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2. 社会变革的推动。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开放和包容的时代之一,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这一切都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3. 都市文化的兴起。

唐朝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商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相互融合,都市文化开始兴起,为诗人提供
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4. 文化政策的支持。

唐朝皇帝倡导文化事业,提倡文化教育,大力扶
持文人学士,提高文化水平,将农村对诗词、音乐、节日等文化传统
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表现】
1. 诗歌数量的增多。

唐代共有约五万人写诗,创作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2. 诗歌体制的多样化。

唐代产生了律诗、绝句、七言歌行、五言律诗、五言绝句等一系列诗歌体制,丰富了诗歌世界。

3. 诗歌内容的广泛性。

唐代诗歌涵盖了历史、政治、文艺、哲学、自
然等各个领域,涉及面非常广泛。

4. 诗歌形式的创新。

唐代诗人创新了用“兴、感、咏、颂、怨、思、闲”七种情感来写诗,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形式。

5. 诗歌思想的开放性。

唐代诗歌思想开放,反映了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也反映了个别诗人的独特个性和特殊的生活体验。

历史小论文:唐代政治经济与唐诗繁荣的关系

历史小论文:唐代政治经济与唐诗繁荣的关系

唐代政治经济与唐诗繁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对存在即整个客观世界的反映,而社会意识则是对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基本内容的,作为人的现实生活过程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形象或感性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所以唐诗的繁荣必然决定于它所依托的唐代社会的丰富多彩及其政治的剧烈变动。

经过将近四百年的分裂动乱之后,隋唐时代终于实现了人民渴望的国家统一。

唐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政治经济上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一部分无地农民获得土地,一部分豪门之下的部曲成为自由农。

劳动人民的负担大大减轻,这一系列的生产关系的调整变化,使唐初经济迅速繁荣。

贞观年间,斗米值三四钱,成为历史佳话。

手工业方面,凌锦,陶瓷,纸张,金属制品,造船都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

商业上,兴起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繁华富庶的国际大都市,外商云集。

经济上的这种昌盛发达成为唐诗繁荣的深厚底蕴和强大依托。

政治上,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

而科举制最主要的考试内容就是诗赋,所谓“丹霄路在五言中”这直接剌激当时文人普遍重视诗歌技巧的训练及诗歌的掌握。

在宗教文化政策上,统治者对儒、道、佛三家思想都重视。

这种宽松的文化环境,令当时文人“遍观百家”“喜纵横任侠”。

政治上高谈“济苍生”“安社稷”“公天下”…思想相当活跃,这对诗歌的繁荣有相当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仁政思想,成为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诗人创作中的亮丽风彩。

道家蔑视礼法,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想,在李白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里焕发出异彩。

总之,唐代经济上繁荣昌盛,政治上的宽松博大是唐诗焕发异彩的强大根基。

但唐代,各个时期的具体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其诗歌的风彩特色也不尽相同,这也从理论上反映了政治经济与诗歌繁荣的密切关系,可以说,他们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下面分述唐代各个时期政治经济与诗歌繁荣之间的关系。

一、初唐时期,当政的文臣多半仍是深受齐梁影响的前朝遗老,唐太宗本人对齐梁浮艳诗风也很爱好和推崇,所以,虽然唐初政治趋于稳定,经济开始恢复发展,但由于以上政治原因,齐梁浮艳诗风仍借着帝王势力继续统治诗坛。

【唐诗研究】第七章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white

【唐诗研究】第七章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white

第七章
安徽-唐诗研究-09073
第七章
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
从给予创作的推动作用看诗歌高潮期的时代政治特征
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与李杜的理想
李白、杜甫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两人的创作历
程与唐代(特别是玄、肃、代三朝)政治有密切关系。

【填】
1
2
二、李白
入京在朝去朝
1、入京
(1)李白应诏入京前夕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南陵别儿童入京》【填】
即使自信如李白,也需要有社会承认。

否则,“自言管葛”的信心难免不在“风尘萧瑟”的环境下萎缩。

【拓展考点】
【简答】清代人注杜(甫),有哪些名著?
【答案】
(1)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钱注杜诗》);(2)仇兆鳌《杜诗详注》;
(3)浦起龙《读杜心解》;
(4)杨伦《杜诗镜铨》。

【口诀:详瞅龙心洋镜工钱】
详细的瞅完这龙心洋镜,没毛病的话,就给我工钱。

YOU!。

唐朝朝廷对诗词的影响

唐朝朝廷对诗词的影响

唐朝朝廷对诗词的影响
唐朝朝廷对诗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极为深远:
科举制度的推动:唐代实行了科举取士制度,并且在科举考试中高度重视诗赋。

士人要通过进士科考试以求仕途,就必须擅长诗文创作。

这促使大量的知识分子投入到诗词的学习与创作之中,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社会地位和普及程度。

皇室与贵族的推崇:唐代多位皇帝本人就是诗人或诗词爱好者,如唐太宗、唐玄宗等,他们的喜好直接带动了社会上层对诗词文化的崇尚,宫廷内外经常举行吟诗作赋的活动,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文化政策的宽松:唐朝时期政治相对开明,对文化艺术发展较为包容,这一环境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包括诗词在内的各种文体得以百花齐
放,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诗人和词人。

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唐朝时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发达,人民生活相对富足,这样的大环境为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素材和安定的生活基础,使得诗人们能够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表达和社会现实描绘。

外交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流频繁,西域及周边民族的文化大量涌入,丰富了诗词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主题,同时也将唐诗传播至海外,使之成为
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综上所述,唐朝朝廷不仅从制度层面确保了诗词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还通过自身的文化导向和对文人士子的支持,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从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诗词艺术的一段黄金时代。

谈谈唐代士人对唐诗繁荣的影响

谈谈唐代士人对唐诗繁荣的影响

谈谈唐代士人对唐诗繁荣的影响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局面,而唐代诗歌的发展,更加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成为艺术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唐代不到三百年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作品多达五万首,创造了诗歌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而且李白、杜甫等文学大家的出现,更为这艺术瑰宝嵌上了绚烂的光环。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这个繁荣文学背后隐藏的种种原因。

大致形成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文学本身不断发展的结果;另一种是由于文学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

唐代文学的繁荣显而易见地是由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们应该思考的两者在唐诗发展历程中哪一个更直接、更重要?较之两者考虑,我的观点更侧重于内部因素,毕竟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内部诸多要素中,唐代士人在其间处于主导的地位,推动文学走向完善和发展。

正如林庚在《唐诗综论》中提出的“诗赋的消长”、“绝句登上诗坛”、“边塞诗豪情”诗国高潮三标志说,更加明确地应验了唐代士人的“活水”作用。

唐代建立以后,统治者积极推行开明的政策,使唐代的经济盛极一时。

国力的强大,使唐代士人普遍持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抱负,他们强烈追求“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的理想,充满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热情地向往建功立业,形成一种“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的文学格调,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邑》)的豪迈情怀,表明了李白自视清高和不羁平凡的精神状态;杜甫的《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中“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表现出其少有的宏图大志。

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反映到文学上,促进了文学,尤其是诗歌的格调的提高----即“文学即人学”的真实体现。

一种“蓬勃的朝气的青春的旋律”在“盛唐气息”的氛围下激情地演奏着。

唐代统治者为扩大其统治基础,在用人方面取缔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实行新形式的科举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唐代政治及宗教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代。

这一时代里,统治阶段,一方面固守着剥削、压迫的本性,另一方面又不同于本阶级早期的残酷野蛮和晚期的腐朽昏昧,而具有相对的清醒和开明。

唐太宗明确提出文学必须有益于政教的思想。

1 唐政治对诗歌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a唐前期统治者“从谏如流,广开言路”。

李世民很赞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把善谏的魏征比做“一面镜子”。

b女皇武则天,虽任用酷吏肆行暴政,以刻毒残忍著名,但他一定程度上容忍进谏者。

c肃宗以下的皇帝都是昏君,但对大体上无伤王朝利益的文人学士及科场出身的官吏,还多以宽大为怀。

1.2唐沿隋制,在京师和地方设立学校,以科学取士,大量培养和擢拔士人。

进士科考试以诗赋为主。

武则天也曾多种方法延揽会儒士为五朝效力。

唐不象满清式的大规模的文字狱。

因此大批文人能自由地用诗歌陈述政见,抒情写意。

1.3a不少唐朝皇帝,诸王乃至后妃、公主等都能做诗,如太宗、高宗、玄宗、德宗、武后、上官婉儿等。

b武则天还有令群臣赋诗争雄斗胜的佳话。

故事说“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御赐锦袍,及读宋之问诗成时,更加称赏,夺东方虬锦袍转赐宋之问。


c由于充者的一定程度的开明,诗人们不仅论到国家大事时可以免去一些后顾之忧,能畅所欲言,而且性情流于疏狂。

生活天地宽广,如杜甫《饮中八仙歌》所描写的八人是当时知识分子生活的真实图画,其中有新王宰相,有佛徒道士,有诗人画家,他们都心情舒畅、堪称时代的骄子,得意而忘行,不象魏晋名士,常怀斧鼎之忧,朝不虑夕,愤世疾俗。

张籍《华清宫》讽刺李扬荒淫误国的历史悲剧,李益《过马嵬二道》之一,杜牧《华清官绝名》。

卢伦《华清宫》,刘禹锡《马嵬行》,五建《华清宫感归》等。

从以上作品中都可以反映出唐代政治为唐诗的发展创造和提供了积极的影响和条件。

2 唐代佛教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以皎然、王维诗歌为例说明,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方面的影响。

唐朝统治者,允许并鼓励各种宗教同时并存,互相竞争。

统治者自己由于愚枉无知对宗教笃信不疑。

佛、道对唐诗的影响是消极的。

有一点积极的因素,那就是信教自由可以使诗人借佛、道思想表示对社会政治的某些不满情绪。

此外与佛、道有关的诗歌在艺术上也有一些成就。

弹宗思想对唐诗创作影响最大。

佛家思想逐取代儒家思想(入世与出世)。

内容及情调的发展:a闲适疏狂,自遣自适。

b心平气和与艺无争。

c万念俱灰。

“斜光照圩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依杖候柴扉。

雉雅麦
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花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闲适疏狂,自遣自适。

如《山居秋宴》“空、虚、静、寂”流溢于字里行间,人生乐趣残存,意境未达到幽冷孤绝的程度。

(第二阶段)“心平气和与世无争”
第三阶段:晚年,“空寂”中加入嗟叹伤感“情调十分消沉。

”《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赏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去病,唯有学无生。

——嗟叹伤感、情调消沉,万念俱无,一心奉佛。

王维中期以后诗彩的艺术风格。

“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韵优扬和谐,色彩清丽谈雅,意境空灵秀美,静谧安然;语言朴素自然,凝炼含蓄;结构严谨,顺理成章。

总之,想到自然而又不失精美深细。

一是,意境空寂: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中南别业”空寂与人情并列,儒佛思想兼有之。

二是,结构上:不求奇特,讲平淡自然,紧密衔接,一贯到底。

超尘脱俗思想上升,艺术也变化,与之相应。

如《过香积寺》写人生的乐趣没了,只有佛家对人生的厌弃,通过意境和盘托出诗人的心理。

三是,语言的精绝。

四是,声韵上讲究。

总伦唐代佛教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1由于统治者提倡佛教,出现了大量僧诗及士大夫所作的近似僧诗的诗。

2.2佛学的消极思想,使一部分士大夫的隐逸、游赏、山水田园乃至抒情叙事、酬赠之作,有了不同程度的消极思想。

这些消极的内容,一般都披上了精美的艺术外衣;有别于南北朝时一半谈玄,一半写景的诗,体现了唐代的时代特点。

2.3为适合佛家思想的需要,唐代渗入禅理的诗歌,在题材、立意、结构、语言等许多方面都有新开拓,增加了诗歌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受佛学思想支配更多些。

3 唐代道教对唐诗发展的影响:(以李白的诗歌为例,说明包括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方面的影响)
3.1增加了诗中消极出世的思想,但道家的愤世嫉俗,使受其影响的诗歌表现出不满现实的倾向。

3.2亦儒亦道的诗人,其作品具有儒道杂揉的思想风格。

3.3受道家影响的诗歌,在艺术上高度浪漫,意境开阔,意象宏伟,忽此忽彼,变化多端。

道家思想对李白诗中表现为(1)贪求物欲,纵情享乐。

(2)充满幻想,极度浪漫。

a、道教胆大妄为的特点,到了李白诗中,主要变为积极浪漫的
思想风格和艺术风格。

道家的玄而又玄,更使他常以幻想代替现实如《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把满腔怒怨尽诉笔端,这和道家愤世嫉俗的积极思想相一致,与周庄的积极思想相一致。

如《五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b、李白诗中表现的对政治的幼稚,也与道家的不着边际,不切实际相一致。

如《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c、对于成神成仙,李白时信时疑,通常是秋怀难遣,放浪开骸的时候,道家思想就显得突出;自认为仕途顺利,又积极于予政治时,就把道家思想抛开。

有时在同一时期或同一作品里,表现出复杂的思想,这种思想多元化的特点,也体现了唐代某些道士的思想特点。

如《古风十五道》第七首:
客有鹤上仙,飞飞凌太清。

扬言碧云里,自道安其生。

两两白玉兔,双双紫鸾笙。

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3.4道家思想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影响。

道家人物想象空间的宽广无边,想象情节的奇幻莫测,在李白诗中随处可见。

境界恢宏,通天彻地;时间之长远,贯通古今未来,丝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李白奇思随想,是神出鬼没,变化无常的。

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王游洞庭五首”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何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收船买酒白云边。

李白诗不是一般的盛唐诗歌,所受影响,也不限于一般的时俗,这一点还可以从诗中的道家语看出。

除气势雄豪,境界宽广,内容多变以外,李白诗歌形式的自由也受到道家狂放思想的一定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