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与一个时代的跳动
浅谈刑法的大趋同在当代中国的效应
![浅谈刑法的大趋同在当代中国的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e5f756fb9e31433239689396.png)
【 关键词 】 刑法;大趋同;正效应;负效应
刑法的大趋 同在 当代 中国总体发展策 略的形成必须具有 实践依据 ,这应该 通过分析刑法 的大趋 同在 当代 中国的效应 来挖掘 。效应是某种事 物的发生发展在社会上所引起 的反应 和效果 ,刑法 的大趋 同在当代 中国的效应是刑法 的大趋 同之 形成和发展在 当代 中国社会 所引起 的反应和效果 ,包括 正效 应和负效应 两个 方面 ,正效应是积极地反应和效果 ,负效应 则是消极 的反应和效果 。 刑法的大趋同在 当代 中国的正效应
( 二 )刑 法的大趋 同增强 了刑 事立法的开放 性 1 、刑 事实体法 的大趋 同完善 了当代 中国刑法典 ,促进 了当代 中国刑法与 国际条约 的全 面接轨 2 、刑 事程序法 ,刑事执行 法的大趋 同为我 国批准 《 公 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国际盟约 》奠定 了 良好基础 。 ( 三 )刑 法的大趋 同推动 了刑 事司法的稳健 改革 1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推进有利于刑罚改造功能的发挥 和刑 罚轻缓化改革 ,一方 面社 区矫 正的试点工作将刑罚 的社 会 内处提上改革 的议事 日程 ,有利 于抑制轻型犯在机构 内行 刑时极易发生的交叉感染现象 ,更好 的发挥刑罚 的改造功能 ; 另一方面社区矫 正有利于改革非监禁刑假释被弱化的情况。 2 、少年 司法制度 的建 立健全 有利于未成 年人预 防机制
一
的完善 ,少年 司法制度在预 防少年犯罪 ,保护少年合法权益 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 、刑 法 的大 趋 同在 当代 中 国 的负 效 应
、
( 一 )刑 法 的 大趋 同促 进 了刑 法 文化 的 与 时俱 进
2 0世纪 8 O年代 以来 ,中国刑法文化有其 是刑法精英 文 化逐步表 现出与西方刑法文化 的趋 同性 ,刑法学研究 空前繁 荣 ,对 当前 中国社 会的发展问题形成 了有理有据 的的理论格 局 ,促进 了刑法观念 的更新和刑法价值 的转换 。 1 、刑 法观念 的大趋 同密 切联系 了当代 中国刑 事法制建 设 的实 际 ,刑 法观念的大趋同主要表征为市 民刑法 观和刑事 政策关 的形成 ,这是密切联系 当代 中国刑事法 制建设 实际的 成果 ,与 当代 中国的依 法治 国方略一脉相承 。第一 ,市 民刑 法观促进 了刑 事法 制建设 中对人权保 障的 日益关 注,市 民刑 法观 的精神实质是 罪行 法定 ,市 民刑法观 的最大贡献是论证
刑法的演变与未来发展挑战与机遇
![刑法的演变与未来发展挑战与机遇](https://img.taocdn.com/s3/m/173602e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4.png)
刑法的演变与未来发展挑战与机遇刑法的演变与未来发展:挑战与机遇一、简介在现代社会中,刑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工具,起着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刑法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刑法的演变与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二、刑法的演变刑法的演变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生的。
最早的刑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部族法,随后逐渐发展为国家法。
在刑法演变的过程中,普遍出现了刑罚种类的增多、刑法明确性的提高以及刑法适用范围的扩大等现象。
此外,随着刑罚的实施和对罪犯人权的尊重意识的不断提高,刑法演变也趋向于更加注重人道主义和公正性。
三、刑法未来发展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刑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刑法的适用和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跨国犯罪等领域,刑法需要更好地跨越国界,并与国际刑法规则相协调。
其次,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犯罪的增多对刑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如何在刑法中确立对网络犯罪的明确规定,并对其实施合理、有效的打击,是刑法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此外,新兴犯罪和复杂犯罪是刑法未来发展的另一个挑战。
恐怖主义、金融犯罪等新兴犯罪形式,以及合同诈骗、洗钱等复杂犯罪行为,给刑法的法律定义、证据收集和审判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刑法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相对应,刑法未来发展也有机遇可以借助。
首先,国际合作和合法互助机制的建立为刑法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应对跨国犯罪和网络犯罪等挑战,并形成共同的法律标准和刑事司法体系。
其次,科技的发展也为刑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建立起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法律监管机制,如人工智能在刑法中的应用以及电子证据的认可等,有助于提高刑法的适用和实施效率。
此外,加强法律教育和普法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也为刑法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应对犯罪问题,推动刑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中国刑法的百年变革
![中国刑法的百年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f31d85767fd5360cba1adbc1.png)
中国刑法的百年变革——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赵秉志一、前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
五千年来,秉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历经数十个朝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其间有起有落、有兴有衰,波澜壮阔、扣人心弦。
一个民族的法律是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眸过去,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既是一部文明史,也是一部法制史、刑法史。
从“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到现代法治文明,从“德主刑辅”到“依法治国”,中华民族“立刑以明威,防患于未然”( 《旧唐书·刑法》) ,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华法制文明。
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1911年的辛亥革命因其推翻了没落的清王朝暨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因此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从此,中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磨难,逐渐走上了民族解放、人民独立、国家富强的康庄大道。
也正是由此开始,中国刑法经历了由清末民初、民国政府到新中国的变革,实现了从传统刑法、近代刑法到现代刑法的历史性转变,完成了从理念到体系、从内容到技术的重大变革,建立起了理念先进、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内容科学的现代刑法体系。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回顾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刑法变革发展的百年历程并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深入把握中国刑法的历史命运和现实机遇,并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刑法立法的发展与进步,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二、清末民初中国近代刑法之初创近现代中国刑法的百年变革始于清末民初。
这期间的主要刑法立法有清王朝1911 年颁布的《大清新刑律》、北洋政府1912 年颁行的《暂行新刑律》及之后的两次刑法修正草案。
其中,1911 年《大清新刑律》的颁布成为中国刑法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标志,并成为中国法制从传统刑法向近现代刑法过渡的分水岭。
( 一) 大清新刑律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的入侵引发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内忧外患交织,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为了继续维护其专制统治,清朝政府甚至“考虑在另外的基础上组织政体的可能性”。
新时代背景下刑法特征的变化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刑法特征的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7bb36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c.png)
新时代背景下刑法特征的变化研究导语: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给刑法特征带来了重大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刑法特征的变化。
一、社会背景下刑法特征的变化1. 刑事立法的变革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刑法立法的目标、原则和适用范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原有的刑法体系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因此刑法立法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2. 技术和科技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犯罪形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型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出现给刑法特征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变化。
3. 社会发展和多元文化社会的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也对刑法特征带来了新的考验。
在新时代,如何融合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构建新的刑法特征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刑法特征的变化对刑事司法的影响1. 司法实践中的探讨在刑法特征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刑事司法实践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
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应对刑法特征的变化,成为法官和律师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2. 刑法适用的变化随着刑法特征的变化,刑法的适用范围和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司法实践中的刑法适用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三、对新时代刑法特征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新时代背景下刑法特征的变化是必然的,也是全面而深刻的。
我们需要对刑法特征的变化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结和回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刑法特征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变化既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刑法特征的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新时代的发展。
结语:新时代背景下刑法特征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课题,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愿我们能够不断完善刑法特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为您撰写的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刑法特征的变化研究的文章,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近代中国刑法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近代中国刑法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74f5662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4.png)
近代中国刑法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近代中国刑法的发展可以追溯至清朝晚期,但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关注自中华民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刑法的演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阶段:清末民国初期的继承与借鉴自清朝晚期至民国初期,中国刑法主要继承和借鉴了欧洲法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制度。
1904年《刑律》的颁布,奠定了近代中国刑法的基础。
此后,中国相继颁布了《中国民法通则》和《刑事诉讼法》,进一步规范了刑法的适用程序和民事刑事法律关系。
第二阶段:新中国的刑法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刑法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刑法法典,如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基本原则》等。
这些法典对犯罪类型的规定逐渐完善,对刑罚种类和量刑标准也进行了系统的调整。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的刑法适应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刑法进一步适应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的刑法理论和实践经验。
1980年代,中国刑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点是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1997年,《刑法修正案》颁布,进一步完善了刑法的体系架构和刑事政策,确保了刑法的适应性和发展性。
展望未来:刑法科技的融合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快速发展,刑法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刑法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与法律的融合。
例如,在犯罪预防和打击领域,人脸识别、视频监控、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将帮助司法机关更高效地收集证据、追踪犯罪嫌疑人。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刑法也将更加注重人权保护和个体尊重。
国际人权标准的提高将对中国刑法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在死刑制度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废除死刑,这也为中国逐步减少和规范死刑的适用创造了条件。
此外,应该重视刑法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刑法教育的普及,提高社会公众对刑法的认知度,在社会层面上增强对刑法的尊重和信任,进一步维护刑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最新-刑法体系的发展和趋势 精品
![最新-刑法体系的发展和趋势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de07950bdd36a32d737581e7.png)
刑法体系的发展和趋势本文作者范贤聪顾晓明马克思主义刑法观认为,刑法就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统治,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如何惩罚犯罪的法律。
据此,我国刑法是指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根据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由立法机关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及如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从我国的刑事立法形式看,这个总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刑法典,即1979年7月1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0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通常简称刑法二是特别刑法,即指除刑法典以外的、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适用特定范围的形法规范。
三是附属刑法,也就是非刑事法律中的刑法规范,即由立法机关颁布的经济法、民事法、行政法中所附加规定的有关犯罪与刑罚的条款。
因此,我国刑法体系是以刑法典为主体,以特别刑法和附属刑法为补充的法律规范体系。
我国刑法作为国家基本法律之一,需要保持较高程度的成熟性和稳定性,但法律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稳定性要求刑法不能轻易地进行全面系统的修改补充,这就需要创制特别刑法规范来及时完善刑事立法体系;稳定的相对性又决定了刑法不能一成不变,因为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是由产生它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它不仅随着经济基础的更替而更替,就是在同一社会形态里,当经济基础出现某些局部的变化时,法律也会相应地发生一定的变化。
我国刑法从1980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已经十几年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领域、社会管理等方面不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间题,产生了一些新的犯罪形态、为了有效打击在新形势下产生的新的犯罪行为,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客观上要求刑法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增补新的内容,废除不适时的法律条文。
中国刑法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刑法历史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2ccf307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2.png)
中国刑法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刑法历史演变过程可以追溯至古代社会。
在古代社会,犯罪
行为主要以不履行义务和犯罪侵财为主,治罪方式多为流放、罚款等。
唐代建立了官署进行刑事调查和审判,设置了死刑、赎罪和杖刑等刑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刑事制度。
但是,这个时期的刑罚还是过于残
酷和不公。
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的刑法也不断发生变化。
清朝时期,建立
了官办刑罚机构,加强了犯罪调查和审判,设置了许多刑种。
但是这
个时期的刑罚依然过于残酷和不人道。
1912年辛亥革命后,逐步建立了新的刑法制度,规定了法定刑和量刑原则。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刑事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建立了以人为本、从严惩治犯罪、保护人权的理念,同时加强了
对侦查、审判和执行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和监督。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
类犯罪行为也随之增多,刑法制度也不断完善和更新。
当前,中国的刑法制度已经正式进入“全民防范、严惩犯罪”的
新时代,公安、司法和监狱等各个部门协同作战,严厉打击各类犯罪
活动,保障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
行刑法的起源与演变从古代刑罚到现代司法体系的发展
![行刑法的起源与演变从古代刑罚到现代司法体系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529aa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d.png)
行刑法的起源与演变从古代刑罚到现代司法体系的发展行刑法的起源与演变:从古代刑罚到现代司法体系的发展一、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人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刑法来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
行刑法的起源和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本文将从古代刑罚的形式和原理出发,探讨行刑法的发展轨迹,以及现代司法体系对刑罚的规范和制度。
二、古代刑罚的形式和原理1. 道德衡量的刑罚在古代社会,人们的行为往往受道德标准的制约。
因此,古代的刑罚往往与道德观念紧密相关。
比如,在中国古代,江湖称为“霸王之道”,对于背离正道的江湖人士,往往会受到社会的非议和道德制裁。
2. 极刑的运用古代社会对于严重犯罪者采取了极刑的方式,即死刑。
在古代中国,死刑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方式,被认为可以对恶犯进行最大限度的惩罚和震慑。
除了死刑,流刑和鞭刑也是古代刑罚的常见形式。
三、刑法的演变与司法体系的发展1. 罗马法的影响古代罗马法对于行刑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罗马帝国时期,行刑法更加系统地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刑罚,以及司法程序的要求。
这对后来欧洲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启蒙运动的影响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倡了人权和法治的理念,对于刑法的演变和司法体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启蒙运动主张对犯罪分子进行人道主义的处罚,并注重对犯罪行为的证据和审判程序的规范。
3. 现代司法体系的建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观念的普及,现代司法体系逐渐形成并对刑罚进行规范管理。
现代司法体系注重公正、公平和透明的审判程序,对于刑罚的执行和判决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程序。
四、刑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1. 从复仇到改造现代刑罚的目标逐渐从简单的惩罚和复仇转向了犯罪人员的改造和社会回归。
在很多国家,刑罚执行机构注重对罪犯的教育、职业培训和心理辅导,帮助其重新适应社会。
2. 重视挽救和预防现代司法体系越来越注重刑罚的预防性和挽救性。
通过提供法律援助、社会福利和心理支持等措施,帮助有潜在犯罪倾向的人走出犯罪的道路,减少犯罪率。
刑法改革与社会发展
![刑法改革与社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9eaf7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b.png)
刑法改革与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刑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刑法改革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不仅体现在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和预防上,更在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和促进。
本文将从刑法改革的必要性、目标以及与社会发展的关联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刑法改革的必要性首先,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犯罪形态和手段,传统的刑法规定已无法完全适应新情况。
例如,网络犯罪、经济犯罪等新型犯罪的出现,要求刑法能够及时更新,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其次,公众对法治意识的提升也要求刑法更加公正、透明。
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和依赖程度增强,对法律的完善性和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深也促使刑法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以便更好地处理跨国犯罪等问题。
刑法改革的目标刑法改革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法律的适应性和前瞻性,确保法律能够有效应对新出现的犯罪类型;加强法律的公正性,确保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提升法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使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刑法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刑法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刑法改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人权、公平、正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刑法的改革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更高道德标准的追求。
其次,刑法改革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通过有效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刑法改革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再次,刑法改革促进了法治国家的建设。
一个完善的刑法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基础,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可以推动整个社会法治观念的提升和法治实践的深入。
总之,刑法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通过改革,可以使刑法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行刑法的发展与变革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行刑法的发展与变革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8f0bb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1.png)
行刑法的发展与变革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行刑法的发展与变革: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始终伴随着行刑法的演变。
行刑法作为一种制裁犯罪行为的手段,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和意义。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的角度探讨行刑法的发展与变革,分析其历史背景、影响因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1. 古代行刑法的特点与演变1.1 古代行刑法的起源与目的古代社会的行刑法制度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部落社会,目的是解决部落内部产生的纠纷与限制人们的不正常行为。
行刑法通常通过对罪犯实施体罚、剥夺自由、甚至死刑等方式来惩罚犯罪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集体利益。
1.2 古代行刑法的种类与执行方式在古代社会,行刑法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与方法。
其中包括鞭打、刑辟、剐刑、斩首等残忍的体罚方式,以及放逐、贬谪等剥夺自由的行刑方式。
这些行刑方式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和地区有所差异,但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惩罚。
1.3 古代行刑法的影响因素古代行刑法的制定与执行主要受到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统治者个人权威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各个宗教体系中,行刑法往往与信仰、道德准则相联系,体现着神圣与公正。
同时,各个社会制度下的行刑法也会因不同的统治者政策、法治观念和社会需求发生变化。
2. 近代行刑法的变革与进步2.1 近代行刑法的形成与发展近代社会的行刑法经历了从残酷刑罚向人道主义的转变。
此转变源于启蒙思想的影响、对人权和人文关怀的提倡以及法治观念的兴起。
近代行刑法注重实现“罪刑相当”的原则,强调合理的惩罚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影响。
2.2 近代行刑法的改革与创新近代社会的行刑法改革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废除酷刑、推行个别化刑罚、建立审判制度和构建现代监狱等。
其中,个别化刑罚的推行,使得刑罚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进行差异化处罚,更加符合正义和公平。
2.3 近代行刑法的影响与争议近代行刑法的改革与变革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刑法的人道化与法治化不仅使得刑罚具有制约犯罪的功能,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
我国古代刑法体系的演变
![我国古代刑法体系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e15e5e1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6.png)
我国古代刑法体系的演变古代中国的刑法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简单的私法到完备的刑法体系,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刑法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古代中国的刑法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极为艰苦,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部落首领或长老会根据部落的习惯和法则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
这种刑罚主要采用的是私刑制度,由受害人或其家族直接对犯罪者进行惩罚,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演变为奴隶社会。
在奴隶社会中,国家开始崛起,法律逐渐取代了私刑制度。
当时的刑法主要分为律法和习惯法两大类。
律法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而习惯法是由社会习俗形成的法律规则。
律法主要适用于贵族和官吏,而习惯法主要适用于平民百姓。
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制度的改革。
秦朝的刑法体系以严厉和苛刻著称,采取以往诸侯国的法律制度,将其统一为一部法典——《秦律》。
《秦律》规定了严苛的刑法,对犯罪行为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并实施了严格的监察制度。
然而,由于刑法过于严酷,导致社会不稳定,秦朝的统治也因此走向了衰落。
随着秦朝的灭亡,中国进入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
在封建社会中,刑法体系逐渐完善和发展。
唐朝时期,颁布了《唐律疏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律法典籍,对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划分。
宋朝时期,又制定了《大宋律例》,进一步规范了刑法体系。
这些律法的制定和完善,为后来的明清时期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刑法体系发展的巅峰时期。
明朝时期,颁布了《大明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刑法典籍,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罪名和刑罚。
明朝的刑法相对较为人道,注重的是犯罪人的改造和教育。
清朝时期,颁布了《大清律例》,对明朝的刑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加强了对犯罪行为的打击。
古代中国刑法体系的演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刑法的完善和规范提高了司法公正和法治程度,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刑法的发展历程
![刑法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ed3c0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a.png)
刑法的发展历程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从古代到现代,刑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不断丰富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一、刑法的历史背景刑法起源于古代社会,当时的社会秩序主要由习惯法维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逐渐形成,统治者开始制定成文法,以便更好地管理国家。
最早的成文刑法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刑法》,以及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二、刑法的演变过程1.古代刑法在古代,刑法主要以惩罚为主,重视肉体折磨和死刑。
这一时期的刑法,如古中国的《秦律》和古罗马的《查士丁尼法典》,都体现了严格惩罚的观念。
2.中世纪刑法中世纪时期,刑法受到宗教和法律思想的影响,开始关注罪与罚的对应关系。
这一时期的刑法代表有基督教的《圣经》法和欧洲封建社会的习惯法。
3.近现代刑法近现代刑法逐渐摒弃了严苛的惩罚手段,转向注重犯罪预防、矫治和社会康复。
代表性成果有荷兰法学家胡果·格老秀斯的《论战争与和平的法律》和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的《犯罪心理学》。
三、我国刑法的发展我国刑法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封建社会刑法、民国时期刑法和新中国刑法。
从《唐律疏议》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我国刑法在继承传统优秀法制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借鉴世界先进立法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体系。
四、刑法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挑战在现代社会,刑法发挥着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变革,刑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网络犯罪、恐怖主义等新型犯罪形态。
这要求刑法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和完善。
五、未来刑法的发展趋势未来刑法将更加注重人权保障、犯罪预防和社会矫治。
发展趋势包括:强化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加大对侵犯人权犯罪的打击力度;积极应对新型犯罪挑战,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深入研究犯罪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提高刑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六、总结刑法的发展历程是人类社会法治文明的体现。
刑法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创新
![刑法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6edb588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1.png)
刑法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创新刑法学是研究刑罚、刑事诉讼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的学科,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刑法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已有严格的刑法,如《太公六韬》就提到了规范刑罚的重要性。
但直到20世纪初,中国才开始正式研究刑事法律,刑法学才开始成为独立学科。
当时,中国法律借鉴欧美法律制度,刑法学也开始研究外国刑法。
在新中国成立后,刑法学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改革。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这也是中国刑法学的成果之一。
1980年代,由于经济改革的影响,中国刑法制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刑法学逐渐从理论论证转向现实问题研究,了解国内外刑事法律制度改革的情况,创新刑事法律制度。
此后,为了切实推进依法治国,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法律制度建设的投入,刑法学更是逐渐地成为了国内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此外,新时期犯罪类型的多样化和刑罚形式的变化,也促进了刑法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刑法学的创新实践司法实践是刑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刑法学的创新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中国修改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对现代刑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很多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刑法的创新和实践。
例如,网络犯罪是新时代的犯罪形式,但网上抄袭、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非常普遍。
为解决网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中国政府建立了知识产权法庭,在司法实践中大力打击网络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
此外,监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刑罚形式的多种化,也为中国刑法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契机。
在中国,缓刑制度已经成为减轻刑罚执行负担的重要手段。
2015年,中国对缓刑制度做出了重大改革和创新,即从单一的判刑前缓刑扩大到分为判刑后缓刑和判刑前缓刑,并实行条件缓刑、保外就医、假释等多种缓刑方式。
三、刑法学的未来发展现代社会,犯罪种类和形式丰富多样,刑法学应继续发挥其创新理论的作用,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
未来,中国刑法学发展的方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立法建立和完善刑法法规、制定刑法标准、防范犯罪、促进司法公正将是刑法研究领域的重点。
刑法的发展历程
![刑法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09817e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5.png)
刑法的发展历程【实用版】目录一、古代刑法的发展历程1.古罗马刑法的发展历程2.古代中国刑法的发展历程二、近代刑法的发展历程1.刑法总则的发展历史2.刑法分则的发展历史三、现代刑法的发展历程1.现代刑法的特点2.现代刑法的发展趋势正文一、古代刑法的发展历程古代刑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罗马和中国。
1.古罗马刑法的发展历程:古罗马刑法是在罗马城市国家建立之前形成的,主要是民间的惯例法和宗教法。
早期的罗马刑法主要由复仇原则和财产赔偿原则组成,这些原则是通过口头传统和仪式进行传承的。
随着罗马城市的扩张和繁荣,罗马刑法逐渐形成了成文法,如公元前 449 年的“十二铜表法”,这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此后,罗马刑法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了古代世界最为完善的刑法体系之一。
2.古代中国刑法的发展历程:古代中国刑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夏、商、西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刑法主要以习惯法和宗教法为基础,同时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了“秦律”,这标志着古代中国刑法的正式形成。
此后,刑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如汉朝的“汉律”、唐朝的“唐律”等,这些刑法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近代刑法的发展历程近代刑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两个方面。
1.刑法总则的发展历史:刑法总则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般性原则和普遍性原理,以及刑法适用的一般规定。
刑法总则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欧洲启蒙时代,如 1791 年的法国刑法典和 1810 年的德国刑法典等,这些刑法典都对刑法总则进行了系统的规定。
此后,刑法总则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刑法分则的发展历史:刑法分则是规定具体的犯罪及其法定刑的部分。
刑法分则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如 12 世纪的英国普通法和 15 世纪的大陆法系等。
在这个时期,刑法分则主要是对犯罪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规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刑法理论的完善,刑法分则逐渐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如 19 世纪初的法国刑法典和 20 世纪初的德国刑法典等。
中国刑法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刑法的发展与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10b7547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c.png)
中国刑法的发展与变革中国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变革。
随着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刑法逐渐从传统的惩罚重心转向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方向。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现行刑法的特点以及未来刑法改革的展望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刑法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的刑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封建社会,刑法主要以“以刑治刑”为主要特点,即以刑罚为手段,通过惩罚来达到威慑和震慑之效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刑法逐渐实现了从自由主义向社会主义法治转型。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而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刑法受到了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明显地发生了变革。
在中国刑法的现行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该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并强调犯罪与刑罚的适度关系。
这一法律体系最具特点的是,明确了各类犯罪的法定量刑原则,划定了刑事责任的界限,保证了人民权益和社会稳定。
此外,《刑事诉讼法》、《刑法执行法》等相关法律也在不断完善中,与此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刑法体系。
然而,中国刑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法律适用的一致性仍然需要加强。
由于中国地域的广阔和不同地区法律执行水平的差异,同样的刑事案件可能会有不同的判决结果,导致对法律公正的怀疑。
其次,某些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还需要进一步界定和细化。
例如,在网络犯罪领域,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法律规定往往滞后于现实,给打击犯罪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此外,刑罚的执行过程也需要加强监督和改进,确保刑罚的公正和人权的保障。
在未来的刑法改革中,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刑法改判制度、疏导犯罪的社会根源,加强国际刑事合作等。
其中,刑法改判制度的完善对于确保司法公正和维护人权至关重要。
此外,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中国也应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相互借鉴经验,加强对国际犯罪的打击力度。
综上所述,中国刑法的发展与变革历经了多年的演变。
刑罚的演变历史论文
![刑罚的演变历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44270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2.png)
刑罚的演变历史论文刑罚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的手段,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早在古代社会,刑罚就已经出现,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古代至今,对刑罚的演变历史进行探讨。
在古代社会,刑罚主要以酷刑和死刑为主,而且刑罚的执行方式往往十分残酷和无情。
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刑罚逐渐加重,对于一些严重的犯罪行为,往往采取肢解、火烧等残酷手段加以惩罚。
随着人权意识的觉醒,现代社会开始逐渐废除酷刑和死刑,对刑罚进行了改革。
刑罚的目的也逐渐从简单的惩罚转向了更多的是教育和改造犯罪分子。
同时,刑罚的种类也逐渐多样化,不仅有监禁、罚款等传统刑罚,还出现了缓刑、社区服务等新的刑罚方式。
在当代社会,人权和公正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刑罚也更加注重人道主义和法治精神。
对于刑罚的执行也更加注重程序的公正和法律的适用。
总而言之,刑罚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的手段,经历了从残酷到人道,从简单到多样的演变历程。
在未来,我们希望刑罚能够更加符合人权精神和社会公正,成为社会治理和犯罪惩治的有效工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刑罚的演变历史也在不断更新。
现代社会对刑罚的要求主要包括:有效、公正和人道。
首先,刑罚要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也要能够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对犯罪分子进行教育和改造,促使其重新投入社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其次,刑罚的执行需要符合法律程序,并且要能够保障被判刑人的权益,确保刑罚的公正性。
最后,刑罚的执行也需要注重人道主义,避免残酷和不人道的行为。
因此,现代社会在制定刑罚政策时,更多地倾向于采用多样化的刑罚形式,如监禁、缓刑、社区服务等,以及开展矫正和改造工作,为犯罪分子提供再次社会融入的机会。
此外,也在推进司法体系的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刑罚执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然而在现代社会,刑罚的演变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特别是在一些国家,仍存在着对刑罚的滥用和不合理执行,以及对犯罪分子的人权侵犯等问题。
同时,随着犯罪形式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对刑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刑法与社会变革
![刑法与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145f588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c.png)
刑法与社会变革在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刑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工具,扮演着维护社会秩序与公正的角色。
它规定了一系列违法行为的罪与刑,并通过制定刑法,限制犯罪的发生,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刑法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适应。
本文将探讨刑法在社会变革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的方法。
首先,社会的变革使得刑法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新型犯罪行为层出不穷。
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等新型犯罪模式不断涌现,传统的刑法体系对于这些犯罪往往束手无策。
此外,社会的多元化和法律环境的复杂性也使得刑法的适用面临困难。
特别是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价值观与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如何制定一套适用的刑法标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刑法在应对社会变革时需要注重保护人权与司法公正。
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人权意识的崛起使得刑法在立法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
刑法应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司法待遇,并且符合国际人权标准。
这就意味着刑法需要采取一些新的措施,比如增加法庭的透明度,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等。
另外,刑法应该更加注重预防犯罪,而不仅仅是制裁犯罪。
社会变革带来的新型犯罪出现频率的增加以及犯罪手段的复杂化,使得单纯依靠刑法的制裁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刑法应该引入更多的预防机制,比如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教育水平,加强社区矫正等。
通过加强预防犯罪的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犯罪的发生率,并减少社会不安全感。
除此之外,刑法与社会变革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工具。
刑法的制定不应该只依赖于立法机关,而应该借助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
例如,可以组织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开展广泛的研讨和征求意见,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新需求。
此外,可以在刑法的执行过程中加强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协作,比如与教育、医疗等部门合作,提供犯罪预防和社会救助等服务。
综上所述,刑法作为维持社会秩序与公正的重要法律工具,在社会变革中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刑法体系的发展和趋势
![刑法体系的发展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c8ed2d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3.png)
刑法体系的发展和趋势刑法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规定了在国内范围内进行犯罪活动的人应该如何被惩罚和处罚。
随着历史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刑法也不断地被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不同社会环境下的需要。
本文将探讨刑法体系的发展和趋势。
一、刑法体系的演变刑法的历史悠久,最早的刑罚规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00年的古巴比伦,而现代刑法则源于欧洲的法制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刑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1. 早期刑法体系早期的刑法主要是采用复仇为主要手段,当一个人犯罪时,相应的受害者或其家人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力量来报复犯罪者。
这些报复行为往往是基于私人利益和主观想法,过多的复仇行为使社会秩序难以维持。
2. 经典刑法体系随着公共权力的出现,刑法逐渐取代了复仇。
经典刑法体系强调对恶意行为的罚款和监禁等措施,以保护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
这种刑法体系在欧洲广泛使用,成为现代刑法发展的基础。
3. 现代刑法体系在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现代刑法体系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代刑法强调保护社会利益,以刑罚为手段对犯罪行为进行打击。
现代刑法体系注重公正和合理性,实现了犯罪活动受到公共监督和审判的原则,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
二、现代刑法体系的趋势现代刑法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它在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现代刑法体系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
1. 强调犯罪预防犯罪的预防是现代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性质。
传统的惩罚手段只是对已经犯罪的人进行的打击和惩罚,而不能有效地预防犯罪的发生。
因此,现代刑法需要更多地借助惩罚与预防相结合,从而创造更优秀的社会秩序。
2. 适应社会的变化现代社会变化极快,不断涌现新型犯罪。
比如,网络犯罪和虚拟犯罪已经成为了新的犯罪领域,对现代刑法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处理这些新型犯罪时,现代刑法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以保证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3. 加强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刑事案件越来越复杂。
中国刑法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问题
![中国刑法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b18e26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d.png)
中国刑法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问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刑法在中国的历史演变也日渐丰富多样。
刑法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罪行的定义、证明、制裁以及刑罚执行等方面都需要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中国刑法的历史背景、演变以及现实问题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的刑法系统也是非常完备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严刑峻法”的现象。
在秦朝时期,推行了法家的法律思想,规定了“三公九卿”的刑罚制度,并对罪犯进行了定罪、判刑以及执行的规定。
随着汉代的到来,基于道家的法律思想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先后出现了五律、十恶等法条。
明清时期则更加完善了刑法制度,特别是清朝时期实施了“钦差大臣”、“都察院”等机构,增强了对司法行政的监督。
二、演变过程中国刑法的演变历程非常丰富多彩,从古代到现代,可以明显地看到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1、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刑法体制也不例外。
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与完善,接纳了西方刑法制度中的一些成熟的理念,并逐步取消了大规模的革命斗争与思想教育的刑罚。
这标志着我国刑法走上了逐渐完善、科学化、人性化的路线。
2、21世纪初期21世纪初期,我国社会的稳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再次对刑法进行了深入的改革。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反腐败法条,特别是新条款明确指出:“职务犯罪,必须从重处罚”,对腐败行为进行了尖锐地批判和打击。
2011年又颁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修正案(八)》的决定,打出了“法治向上、信仰回归”的口号,强化了对罪犯的法制教育和身心健康保障。
三、现实问题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刑法取得了很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法律适用的公正性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罪犯因为地区、身份等原因,在判刑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公,尤其是在涉及重大案件或特定群体时,更容易受到对方利益团体的干预和影响。
刑法立法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演变
![刑法立法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894d3e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2.png)
刑法立法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演变刑法是一门法律学科,研究的是规范犯罪行为并给予惩罚的一种法律制度。
刑法立法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需要的反映。
在每个国家,刑法都是由国家立法机构通过立法程序来制定和修订的。
而这些刑法立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演变,不仅仅是法律学的研究范围,更是一个国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背景方面,刑法立法是在社会问题的推动下逐渐形成的。
法律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工具,而刑法的制定是对社会犯罪行为的应对和打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行为也在不断演变,社会对犯罪行为的认识和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比如,在早期社会,财产犯罪居多,刑法立法主要以保护私有财产为目的;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身伤害和公共危害犯罪逐渐增多,刑法制度也相应地做出了调整。
刑法立法的历史演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古代社会,刑法往往以严酷的刑罚和惩罚为主,以示威慑作用。
中国古代的“多刑”制度便是一个例子,通过残酷的刑罚来达到震慑犯罪的目的。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开始思考刑罚的目的和效果,并逐渐对刑罚的人权保护问题提出质疑。
这导致了刑法立法的变化,刑法逐渐强调从罚罪向保护人权和社会和谐转变。
近代以来,刑法立法也受到了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比如,经济发展对刑法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犯罪行为也相应增多,特别是一些新型犯罪(如电信诈骗、网络犯罪)的涌现,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保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刑法需要同时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犯罪行为。
社会的法律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对刑法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人权意识的觉醒和人道主义价值的普及,刑法立法开始强调对犯罪人权的保护,注重罚罪与善治的结合。
这也导致了刑法制裁措施的多元化,不再仅仅依靠监禁和死刑等传统手段,而是更加注重社区处罚、缓刑、罚款等方式的运用。
这样的改变既是对犯罪人权的尊重,也是对刑法立法演变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刑法立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演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与一个时代的跳动
前言:
也许在别人的眼光里,这个题目很大,大得不断挖掘就是一个无底的洞,愈加深挖愈有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看起来这似乎不是一个作为刑法初学者所能阐释得清楚的问题。
虽然我并不能阻挡别人对我观点的评价,对我一些浅显见解的不屑一顾甚至嘲弄,但是无妨,我还是想谈一谈,即使语言很卑微,即使内涵缺乏真实的力量。
陈兴良教授的《刑法哲学》一书中以一段文字来作为题记,让我很受启发,由此有了写下这篇读后感的冲动和念想。
文字内容如是所述: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反思的时代,崇尚思辨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
刑法学如欲无愧这个时代的重托与厚望,必须提高自身的伦理层次,引入哲学思维,使刑法的理论思辨成为时代本质的思维,与时代变革的脉搏跳动合拍。
刑法学是一门使人变得睿智与理性,变得充满公平正义的学科。
以至于学习刑法的我们能够不再以单一的视角,不再以狭隘的思维去看待那些纷繁复杂的事件。
记得小的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以检察官如何如何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让社会正义得到伸张,或者讲述警察追赶逃犯,把犯罪团伙一网打尽等等题材的电视剧,那时候真的是一种非常简单而又稚嫩的想法,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很珍惜那份最真挚的冲动情感。
越加深入地学习刑法学,我就逐渐发现,我们以前的那种带有个人非常强烈情感色彩的想法实在是有的偏激和片面。
关于被定死刑的犯罪分子,我们常常嗤之以鼻,认为此人就是罪大恶极,
十恶不赦。
但是,学习刑法学之后我们才开始认真地思考以下的一系列问题:死刑是否完全有必要?是否应该废除还是保留?死刑是否正义?中国自古以来便有“杀人偿命,天经地义”的浓厚思想观念,并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正当的行径。
还处于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便有了血亲复仇的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式,但凡伤害个人,伤害整个氏族的其他个人或者群体,都将以会以血的代价偿还所犯下的罪孽。
时至今日虽然还存在诸如此类野蛮行为的残余,但是在现今大多数的观念里恐怕都是难以想象的,是非常残忍的杀戮。
正因为如此,这种观念才影响了后世的刑法。
并且,死刑在中国古代社会曾经泛滥成灾,以极其严厉苛刻的刑罚千方百计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和传统的伦理道德。
但是历史文明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死刑也有它没落的时代,有关于死刑存废的激烈讨论和争议。
不可否认,其一,死刑有其强大的威慑力和震慑力,能够以剥夺人生命的代价来预防犯罪的发生,使犯罪分子不敢触碰因犯罪而判处死刑的底线,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二,虽然死刑的执行给犯罪分子家属带来了身心的悲痛,但对于社会的大多数尤其是受害方的亲属来讲,罪犯的处死能够大快人心,能够让社会的正义得到彰显,让受伤害的一方得到些许心灵上的慰藉。
但是,还有一些细微之处同样值得我们思考,死刑是野蛮的沿袭,是基于非理性地做法,违反了自然法思想,天赋人权,生命是神圣不可侵犯,更不能以非自然力来加以剥夺的观念。
而且,死刑的执行虽然是依法杀人,但也助长了人内心恶的成分,违反了人道主义的原则。
记得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讲过这样一个事例,
让我印象深刻,并且把这样一些现实性的东西真正融入自己的思考。
大致的内容如下:当抢劫犯抢劫运钞车时,本事就可能构成死刑的犯罪,所以犯罪团伙横竖都是死,再杀一些人也是死,所以可能做出更加残忍的行为,但如果抢劫运钞车的行为不构成死刑,很有可能犯罪分子只是抢了钱就不再杀害人命。
这真的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陈兴良教授《刑法的价值构造》一书中有关刑法机能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就是人权保障。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从此开启了人权保障的新篇章。
保障人权一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近些年来频繁爆料出的对于人权践踏的事例就是公安机关的刑讯逼供和法院冤假错案的发生。
公安机关的确有权力采取一些手段去对嫌疑犯进行必要的侦查,以确定案件发生的事实和真相,但是这一切行为都应该合理合法,按照法定程序来办。
被告人即使在被指控为有罪的情况下,但其仍然是一个公民,被告人的其它一些权利并未被剥夺,人权依然应该受到法律的保障,而不能由公安机关随意践踏人权,以致被告人遭受非人的待遇,这是现代社会制度里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同时,法院对于案件的裁定,也应该严格按照无罪推定的原则,不能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草率定案,对人权的尊重应该放到一个非常突出而重要的位臵。
法律理论中,国家对于公民人身及财产的保护,以使不受犯罪的侵害,让社会生活中的人们过上一种安宁、平和的生活,这种出于社会的一种需求被称为“公共安全”。
与此相对应,公民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人们总是处于不利的地
位,易受到国家公权力的任意侵犯,因此也就产生了另外一种需求,被命名为“法律安全”。
(以上是从《看得见的正义》一书中看到的这样一种说法)刑法在保护社会免遭犯罪侵害方面担当着重担,是刑法存在的重要价值,但是在如何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个人的权利,尤其是个人的法定权利,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探讨的问题。
《刑法的价值构造》一书中以“刑法是一种不得已的恶。
用之得当,个人与社会两受其益;用之不当,个人与社会两受其害。
因此,对于刑法之可能的扩张和滥用,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不得已的恶只能不得已而用之,此乃用刑之道也”作为题记,刑法产生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惩治犯罪,而是为了减少犯罪的发生,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
刑法的出现代替了原有的那种以个人独裁的专制形式,是一种目前看来较为良好的稳定社会治理社会的方式,但是刑法不能光靠重典治理,适当时机,刑法应当谦抑。
刑法谦抑性的含义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惩罚措施代替,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抗制犯罪。
(此句摘自《刑法哲学》Page6)的确,刑法是一种惩罚性较强的手段,它所剥夺的人的权利更多且更严重,尽管对社会犯罪的震慑力较大,但是能不动用刑法的就尽量少用为好,其付出的成本太高,常人难以承受。
对于某些危害社会的行为,国家只要能用民事行政手段的就应该将其作为优先权来考虑,这些措施不足以达到惩治犯罪的目的,不足以抵抗时,才能运用刑法来处理问题。
除此之外,非犯罪化与非刑罚化已经成为如今不
可阻挡的一种趋势。
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化经济越来越活跃,很多市场经济行为由原来的违法犯罪变得危害性降低,甚至没有社会危害性,这个时候如果不适当减少刑法对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经济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尤其是经济类的轻微犯罪处以死刑更是有些说不通。
所以,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减少了13个死刑罪名。
这是刑法谦抑性的一种明显表现。
刑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良好手段和方式,是时代进步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刑法不仅要使正义得到实现和彰显,更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唯有此,刑法才能当之无愧的承担这个时代的历史重担,与时代脉搏跳动合拍。
13级法学正大学子班吴兵
学号:13030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