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3 练习测量》教案 翼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练习测量导学案 冀教版
1.3 练习测量课题第三节练习测量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尝试测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周长教学难点测量叶子的面积实验器材教师:实验材料用具:几片植物的叶(为防止个别小组忘带)、细线、量筒、山楂、冷水、热水、大烧杯、水银温度计、画有均匀方格的纸。
学生:(两人一组)每人准备一片叶、一段细线、刻度尺。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交流展示-专项训练—质疑研讨-课堂小结-综合检测前置作业:1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叶片的周长和面积呢?2. 你怎样测量一个山楂的体积呢?3.利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热水的温度,观察温度计在水中显示的温度以及从水中拿出来后的温度。
想一想,怎样利用水银温度计正确地测量出水温?4.你知道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吗?利用体温计,测量你的腋下体温。
交流展示:专项训练:1.用直尺和线测量叶的周长时,某同学连续测量3次,数值分别为12cm、11.6cm、12.2cm,这位同学的记录应为 .2.一个量筒中存有30mL的水,放进一个山楂后,量筒中水的读数为35mL,则该山楂的体积为 mL。
3.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和三处。
正常人同时测量这三处的温度,处值最高,处值最低。
质疑研讨1.请同学们谈谈你在完成这个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说一说为了减少误差,应该怎么办?3.如何测出一个苹果的体积?课堂小结(2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测量方法,你还有哪些方法要告诉大家吗?(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提高他们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综合检测(8分钟)1.如图2,某同学在用量筒量水的体积时,液面为中间低四周高的凹形。
液面最低刻度为32ml,和量筒壁接触刻度为33ml。
那么水的体积应为 ( )A.32ml B.33ml C.32.5ml D.32.67ml2.用体温计测量一个人的体温,分别测得口腔温度为37℃,腋下温度为36.7℃,用肛肠温度计测得此人直肠温度为37.4℃。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3 练习测量导学案 (新版)冀教版
1.1.3练习测量【学习目标】1、尝试测量生物体的长度,质量,温度,面积,体积。
2、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掌握科学的测量方法二.【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测量时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_______值的方法,尽量少出差错。
2、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处。
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不能取出来读数,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如何测量一片叶子的周长?2、请设计实验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周长和体积,说明怎么进行。
3、参照课本第10页测量葡萄体积的实验,测一测你的橡皮体积多大并记录数据。
4、用体温计测量你的体温,比较你和其他同学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三)交流展示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三、【抽测达标】1、用直尺和线测量叶的周长时,某同学连续测量3次,数值分别为12cm、11.6cm、12.2cm,这位同学的记录应为 ( )A.12.1cm B.11.93cm C.12.2cm D.12.07cm2、测量同一个苹果体积时,两个同学测出的结果有很小的差异,则( )A.这是正常的 B.肯定有一个同学测量有错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标准造成的B、误差与错误同样不可避免C、改进实验方法和仪器可以消除误差D、选用精密仪器可以减小误差4、观察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若仰视量筒内液面,则读数比实际()A、相同B、偏大C、偏小D、无法确定5、如图,有一透明玻璃瓶,在只有一把刻度尺和水的情况下,请你测量出玻璃瓶的容积(玻璃瓶壁较薄,容积近似于体积)。
写出测量方法。
四、拓展延伸练习测量操场上大树的高度。
五、反思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参考答案】预习检测1、测量工具测量人平均2、口腔腋窝直肠3、全部容器底和容器壁被测液体下表面抽标检测1、B2、A3、D4、C5、首先测量规则部分的长、宽、高(或半径、高),计算出体积。
1.3 练习测量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三节:练习测量一、学习目标知识性目标举例说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技能性目标尝试测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性目标认同“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难点分析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另外应让学生理解“误差”与测量时出现“错误”的不同。
三、学习过程(一)新知预习1.练习测量(注意: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 )测物体周长时的方法-----细线和刻度尺(2)测物体面积时的方法-----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叶片面积)(3)测量物体体积时的方法-----量筒和水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4)测量温度-----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37. 4C)2. 采集与制作标本1、植物标本分类: (1)腊叶标本(2) 浸制标本2、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采集工具:采集筒、铁锨、枝剪、绳子、标本夹、标本号牌、标签、吸水纸....采集植物:草本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全植物;木本植物: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制作:整形→压平→干燥→装贴。
3.昆虫标本的制作:采集工具:捕虫网、毒瓶、三角纸包、展翅版....采集昆虫:标本身体完整。
针插部位:不同昆虫针插部位不同。
制作过程:针插→展翅→干燥+保存。
3.测量人的体温部位有口腔、腋窝、直肠,其中直肠温度最高,并且最接近人体内部体温。
4.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可以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措施减少误差。
5.采集植物标本要株形端正,尽可能采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齐全的植株。
植物标本分为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
腊叶标本制作包括整形、压平、干燥、装贴处理等过程。
6.制作昆虫标本的步骤是插针、展翅、干燥、保存等过程。
四、自我测评1.如图2,某同学在用量筒量水的体积时,液面为中间低四周高的凹形。
冀教版生物七上《练习测量》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3)
第三节练习测量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利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让学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一些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启迪. 所以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另外应让学生理解“误差”与测量时出现“错误”的不同.学生分析学生在小学接触过测定体温、水的温度及空气的温度,所以他们对测量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但没有接触过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因而在测量方法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另外不太理解什么是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他们也许会把“误差”与测量时出现的“错误”混为一谈.设计理念通过亲自测量生物体的周长、面积、体积及温度等,对学生进行测量方法的训练,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测量方法和技巧,为以后的生物学研究和生活、生产实践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举例说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方法.技能性目标尝试测量的基本方法.情感性目标认同“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1、实验材料用具:几片植物的叶(为防止个别小组忘带)、细线、量筒、山楂、冷水、热水、四个大烧杯、水银温度计(两只).2、课件《曹冲称象》学生:(两人一组)每人准备一片叶、一段细线、刻度尺、画有均匀方格的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一、引言1.从学生身边事入手,询问学生的身高、体重,从而引出测量问题. 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提出的问题上,说出身高、体重.提出问题,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用时间不宜过长.2.学生说出接触过的测量问题. 回答出生活中接触过的测量问题. 如水温、体温的测量;土壤酸碱性的测量;力的大小的测量等.联系生活实际,可多举几例.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引入新课:我们在研究生物时,常常需要测量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而生物本身又具有形状不规则的特点,因而需要特殊的测量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测量方法中的奥秘. 倾听,引起注意,激发出强烈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二、讲授新课1.测量周长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叶片,我们如何测量它的周长呢?分小组讨论测量叶片周长的方法,先测量自己手中的叶片,然后小组成员间再交换测量. 小组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测量方法.在测量时注意记录结果.学生可能忘记记录,教师要提醒.交换测量为后边讲“误差”埋下伏笔.2.测量面积为避免连续测量学生感到厌烦,教师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同学们手中拿的是新培育的某种食叶类蔬菜的叶,现在要大面积推广叶片最大的品种,每片叶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现在大家做法官,想办法证明谁是最优秀的品种,方法可参照书上技能卡. 小组讨论方法.测量、记录结果.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注意及时发现问题(有的小组可能不知怎么办).小组成员间不再交换测量,因为耗时较长,可留到课下交换测量,以验证“误差”的存在.3.测量体积研究生物时,经常需要测量生物的体积,比如要测量一个山楂的体积,你会怎样测量呢?小组讨论,发表见解,确定出方案.在未实施方案前,引导学生看书第9页的图片资料,提问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看书中图片,找到所获得的信息,举手发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从图片资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比较自己的方案与书上方案的异同,寻找出最佳方案. 各小组讨论,最后确定测量方案,找出此方案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学生未说全的注意事项,教师及时补充.教师演示实验:测量山楂的体积三名学生到前面读出未放入山楂时水的读数和放入后水的读数. 其他同学观察、记录结果.根据前面学生的记录结果有所不同,提问是什么原因?学生讨论,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⑴眼睛与液面最低处不平齐⑵没看凹液面⑶不同人之间有偏差等教师要予以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开放性讨论.鼓励学生对彼此的见解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更合理的解释. 教师及时总结出“误差”,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如何减小“误差”的问题.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⑴方法正确,⑵多测几次求平均值4.在研究生物时,我们需要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如水温就是人工养殖虾蟹的一个重要条件.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水温是否适宜呢?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⑵用手摸一摸就可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个活动,验证一下手的感觉是否准确.教师准备四个大烧杯,分别盛有热水、冷水、同样温度的温水(两杯),要求学生把左手放入热水中,右手放入冷水中,然后拿出两手同时分别放入两杯温水中,凭手的感觉判断两杯温水温度的高低. 几名同学到前边来试,会有同样的感觉,放入左手的水温低,放入右手的水温高.激发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用此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进一步质疑,是这样吗?如何验证?两名同学拿温度计分别测量两个烧杯内温水的温度.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讲台上同学的操作.指出测量过程中的不正确操作并加以纠正.基础差的同学在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上有可能出现问题,教师要予以鼓励,给其自信.给大家布置一个实践活动,连续三天测量早、中、晚的体温,并绘表记录,计算一下腋下体温的平均温度. 记录课下实践活动内容. “非典”时期,同学们做的最多的就是量体温. 也可以用“非典”时期填的体温表上的数据计算平均体温.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测量方法,你还有哪些方法要告诉大家吗?(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提高他们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其他学生互相补充.此策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加工处理,使之结构化、条理化. 对有创新的见解及时鼓励表扬,不全面的要及时补充.四、放《曹冲称象》课件兴趣极浓,谈感受. 如无课件,可采取让学生讲故事的形式.五、课后实践如何测量操场上杨树的高度(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各小组讨论热烈,纷纷写出方案,准备课下实施.虽是课外实践活动,但是因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测量》学案冀教版新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测量》学案冀教版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测量》学案冀教版新版练习测量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能力目标尝试测量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认同“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难点:测量叶子的面积。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用具:几片植物的叶(为防止个别小组忘带)、细线、量筒、葡萄、山楂等、冷水、热水、四个大烧杯、水银温度计(两只)。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由《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二)新授教师:我们在研究生物时,常常需要测量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而生物本身又具有形状不规则的特点,因而需要特殊的测量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测量方法中的奥秘。
教师: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叶片,我们如何测量它的周长呢?学生:分小组讨论测量叶片周长的方法,先测量自己手中的叶片,然后小组成员间再交换测量。
教师:假如同学们手中拿的是新培育的某种食叶类蔬菜的叶,现在要大面积推广叶片最大的品种,每片叶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现在大家做法官,想办法证明谁是最优秀的品种,方法可参照书上技能卡。
学生:小组讨论方法。
测量、记录结果。
一、精确描述物体,离不开测量。
二、实验(一)测量叶子的周长。
(二)测量叶子的面积。
(三)测量葡萄的体积。
(四)测量热水的温度。
三、总结(一)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采用特殊的方式和工具。
(二)由于测量工具和人为因素导致误差的存在。
(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七、课下作业连续测量自己及家长的体温。
八:教学反思首先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根据课本的四个实验展开探究,让学生思考怎样测量不规则生物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物理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到的方法进行测量。
然后,让学生们进行交流,比较一下谁的方法最简单,结果最准确。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七年级生物上册《1.3练习测量》教案3翼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1.3练习测量》教案3翼教版第一篇:七年级生物上册《1.3 练习测量》教案3 翼教版第三节练习测量教学设计(二)一、教学设计思路在研究生物时,经常需要测量生物体的面积和体积,而生物体又是不规则的,本节通过四个实验,简单的介绍了测量不规则生物体面积和体积等时采用的一些特殊的方法,由于测量时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本节介绍了一种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法。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四个实验展开探究,让学生思考怎样测量不规则生物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物理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到的方法进行测量。
然后,让学生们进行交流,比较一下谁的方法最简单,结果最准确。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说出测量不规则生物体形状面积、体积等物理量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能够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能够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与同学交流测量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重点难点重点: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周长难点:测量叶子的面积四、教学媒体大屏幕、量筒、树叶、细线、刻度尺、划有均匀方格的纸、葡萄(或其他大小类似的物体)、热水、体温计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研究生物时,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生物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物理量,而生物体一般又是不规则的,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这些形状不规则的生物体呢?新课教学:实验一教师:一会呢,我将给每位同学一根细线和一把刻度尺,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利用它们来测量课本图1-7叶片的周长。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测量的方法,比较一下谁的方法最简便、结果最准确。
教师:给同学们发细线和刻度尺。
学生:尝试用细线和刻度尺来测量叶子的周长。
并和同学交流测量方法。
教师:现在我公布一下测量结果,请同学们看一下谁的测量结果与正确测量结果最接近,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出来的?没能正确测量出结果的同学,请你分析一下,你的测量方法有什么缺点,为什么会出现结果错误?学生:核对测量结果,分析测量方法。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练习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在课堂最后,我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我要求学生选择身边的生物体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和心得写在作业中。通过作业小结,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合作学习,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和讨论中掌握测量生物体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通过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安排,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生物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多个环节的检测和评价,如课堂提问、小组汇报、实践操作等。这些评价环节不仅有助于我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在评价中,我注重鼓励学生,认可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体,学生能够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和美丽,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沟通、协作,培养了团队精神和责任感。此外,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多个环节的检测和评价,如课堂提问、小组汇报、实践操作等。这些评价环节不仅有助于我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测量生物体的基本方法,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合作等综合素质,为今后的生物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学习效果。
冀少版七上生物 1.3练习测量 课件 (共17张PPT)
• 如何减少误差呢?
zxxkw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在哪些方面需要用到测量呢?
测量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 zxxkw
1、在农业生产上要测量水果的体积、重量; 2、养鱼时要测量鱼池的水温; 3、人生病时需测量体温; 4、为了了解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需要测量
身高、体重等。
小练习
1、测量一片树叶的表面积时,可以将 这片叶放在( B)进行测量质量,温度, 面积,体积。
• 2、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 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测周长
探究竟
细线 刻度尺
2、测面积
方格纸
不满一格的采 取四舍五入的 方法
3、测体积
视线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比真实值大,仰视读数比真实值小。 简记为:俯大仰小。谐音为:虎大羊小。
4、测温度 想想我们测量气温和体温都是靠什么工 具?
温度计应该怎么样使用呢?
1、看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
2、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全部 浸在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容器底和容器壁
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 不要 从液体中拿出温度计, 视线要与液柱下表面相平。
5.体温的测定 部位:口腔、腋窝和直肠 工具:体温计
A、装有液体的烧杯中,浸没液体中 B、有均匀方格子的纸上 C、秤盘上称 D、前三种方法均可
小练习
2、用量筒测量一些物体的体积,能够 作为被测物的是( B ) A、馒头 B、葡萄 C、糖块 D、棉花
口腔:370C 直肠:约高0.3~0.50C 腋窝:约低0.50C
怎样测量体温?
大家谈
• 比较你和其他同学对同一物体的测量结 果,它们的结果完全一样吗?为什么?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练习测量》PPT教学课件
01 情境导入
你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研究生物时,我们经常需要测 量生物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物理量,而生物体一般又是不规则的, 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这些形状不规则的生物体呢?
02 学习目标
• 尝试测量生物体的长度,质量,温度,面积,体积。 • 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退 出
探究竟·实验
1、测树叶周长: 工具:细线格纸,测算一个叶片的面积。 工具:方格纸
不满一格的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
课后实践 试着测量一片银杏叶的周长和面
积
3、利用量筒和水,测一粒葡萄体积
量水方法:先倒后滴、量筒放平、视线要跟量筒 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为什么?)
A
B
C
上海黄浦江烟囱改建成的温度计,长达165米世界最大,同时也是全球最高的气象信号塔。
5、测体温
部位:口腔、腋窝和直肠
口腔:37℃ 直肠:约高0.3-0.5℃ 腋窝:约低0.5℃
想一想
同一个物体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都不相同,甚至同一 个人前后测量的结果都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测量值都与准确数据存在一点差距,这就是“误 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采取测量多次取 平均值等方法,尽可能减少误差。
03 随堂检测
1、将一粒葡萄浸没在量筒里的液体中,可以测量出葡萄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颜色
D、前三项都可以
A
2、测量一片树叶的表面积时,可以将这片叶放在( )进行测量。 A、装有液体的烧杯中,浸没液体中 B、有均匀方格子的纸上
B C、秤盘上称
生物:1.3《练习测量》教学设计(冀教版七年级上).doc.docx
生物:1.3《练习测量》教学设计(冀教版七年级上).doc.docx第三节练习测量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利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让学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一些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启迪。
所以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另外应让学生理解“误差”与测量时出现“错误”的不同。
学生分析学生在小学接触过测定体温、水的温度及空气的温度,所以他们对测量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但没有接触过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因而在测量方法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另外不太理解什么是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他们也许会把“误差”与测量时出现的“错误”混为一谈。
设计理念通过亲自测量生物体的周长、面积、体积及温度等,对学生进行测量方法的训练,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测量方法和技巧,为以后的生物学研究和生活、生产实践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举例说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技能性目标尝试测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性目标认同“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1、实验材料用具:几片植物的叶(为防止个别小组忘带)、细线、量筒、山楂、冷水、热水、四个大烧杯、水银温度计(两只)。
2、课件《曹冲称象》学生:(两人一组)每人准备一片叶、一段细线、刻度尺、画有均匀方格的纸。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一、引言1.从学生身边事入手,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提出的问提出问题,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询问学生的身高、体重,从题上,说出身高、体重。
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而引出测量问题。
中,用时间不宜过长。
2.学生说出接触过回答出生活中接触过的测量联系生活实际,可多举几例。
的测量问题。
问题。
如水温、体温的测量;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土壤酸碱性的测量;力的大小社会的关系。
的测量等。
引入新课:我们在研究生物倾听,引起注意,激发出强烈时,常常需要测量它们的面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练习测量》教学设计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生物学测量任务,如测量树叶的长度、宽度,计算其面积等。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设计测量方案,明确分工,准备实验材料。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500字
1.学生按照小组设计的测量方案,进行实际操作,收集测量数据。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生物学测量方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对生物体进行实际测量和数据收集。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练习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长度、质量、体积的测量,以及温度、时间等物理量的读取。
2.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仪器,如直尺、卷尺、天平、量筒、温度计、钟表等,并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会通过观察、估算和实际测量,对生物体的外部形态、生长变化等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3.教师简要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练习测量。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长度、质量、体积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及温度、时间等物理量的读取方法。
2.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直尺、卷尺、天平、量筒、温度计、钟表等测量工具,强调使用注意事项。
3.教师结合课本实例,讲解测量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测量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1.3《练习测量》课件1(冀教版七年级上)
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学案1.1.3《练习测量》1(冀教版)
第三节练习测量【课堂导入】在研究生物时,经常需要测量生物体的面积和体积,而生物体又是不规则的,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呢?这堂课带大家去解决这个难题。
【学习目标】1、尝试测量生物体的长度,质量,温度,面积,体积。
2、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前回顾】1、取放显微镜时右手握住________,左手托住________,放在试验台距离边缘________厘米左右处,略偏________侧。
2、在视野内看到的图像是_______像,目镜与物像放大倍数的_______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3、观察要有明确的_______,要按照一定的_______进行;观察时要_______,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观察。
对观察结果反复审查,以确保其_______性。
【课前热身】1、测量时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_______值的方法,尽量少出差错。
2、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处。
3、利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在________读数比较准确。
【合作探究】1、讨论:如何测量一片叶子的周长?2、请设计实验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周长和体积,说明怎么进行。
3、参照课本第10页测量葡萄体积的实验,测一测你的橡皮体积多大并记录数据。
4、用体温计测量你的体温,比较你和其他同学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关于测量物体你还有问题和疑惑吗?【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用寒暑表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是38℃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时,读数时要将玻璃泡留在液体中D、可以用体温计测量20℃水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标准造成的B、误差与错误同样不可避免C、改进实验方法和仪器可以消除误差D、选用精密仪器可以减小误差3、观察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若仰视量筒内液面,则读数比实际()A、相同B、偏大C、偏小D、无法确定。
1.3 练习测量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三节:练习测量一、学习目标知识性目标举例说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技能性目标尝试测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性目标认同“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难点分析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另外应让学生理解“误差”与测量时出现“错误”的不同。
三、学习过程(一)新知预习1.练习测量(注意: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 )测物体周长时的方法-----细线和刻度尺(2)测物体面积时的方法-----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叶片面积)(3)测量物体体积时的方法-----量筒和水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4)测量温度-----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37. 4C)2. 采集与制作标本1、植物标本分类: (1)腊叶标本(2) 浸制标本2、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采集工具:采集筒、铁锨、枝剪、绳子、标本夹、标本号牌、标签、吸水纸....采集植物:草本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全植物;木本植物: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制作:整形→压平→干燥→装贴。
3.昆虫标本的制作:采集工具:捕虫网、毒瓶、三角纸包、展翅版....采集昆虫:标本身体完整。
针插部位:不同昆虫针插部位不同。
制作过程:针插→展翅→干燥+保存。
3.测量人的体温部位有口腔、腋窝、直肠,其中直肠温度最高,并且最接近人体内部体温。
4.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可以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措施减少误差。
5.采集植物标本要株形端正,尽可能采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齐全的植株。
植物标本分为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
腊叶标本制作包括整形、压平、干燥、装贴处理等过程。
6.制作昆虫标本的步骤是插针、展翅、干燥、保存等过程。
四、自我测评1.如图2,某同学在用量筒量水的体积时,液面为中间低四周高的凹形。
生物:1.3《练习测量》课件1(冀教版七年级上)
生物:1.3《练习测量》课件1(冀教版七年级上)
泰勒等人所倡导的的理论,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劳动组织的科学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方法,开创了现代劳动定额学以及工业工程学的先河。A.动作与时间研究B.时间与成本研究C.动作与收益研究D.成本与收益研究 唐代诗人岑参、骆宾王、洪亮吉等撰写的雄浑的大漠、壮丽的山川、奇特的气象、悲壮的征战奇观等奇妙绝伦的诗篇,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 下列关于己糖激酶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反应生成6-磷酸果糖B.使葡萄糖活化以便参加反应C.己糖激酶又称为葡萄糖激酶D.是酵解途径的唯一的关键酶E.它催化的反应基本上是可逆的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现状调查应首先采用的方法是。A.收集资料法B.现场调查监测法C.遥感遥测法D.专家征询法 资金管理是对商业银行全部资金来源与运用的统一管理,是优化资金配置,引导资金合理流动,促进资金营运协调统一的重要手段。A.真实性B.合法性C.流动性D.安全性E.效益型 下列哪项是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因A.慢性贫血B.低蛋白血症C.电解质平衡紊乱D.低血容量休克E.酸碱平衡紊乱 用二氧化碳灭火时,从灭火器喷射出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并夹有少量的干冰,干冰进入空气后即会迅速吸热升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A.正确B.错误 重症肌无力眼外肌麻痹与其他疾病引起的眼外肌麻痹区别主要在A.有复视B.有眼球震颤C.症状有波动,疲劳后加重,休息后缓解D.视力改变E.视野改变 甲公司共有股权10000万股,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将80%的股权让乙公司收购,然后成为乙公司的子公司。假定收购日甲公司每股资产的计税基础为5元,每股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元。在收购对价中乙企业以股权形式支付4320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4800万元。并且该股权收购满足特殊性税务处 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由一位责任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指的是A.专人护理B.责任制护理C.综合护理D.功能制护理E.个案护理 实行土地登记资料可公开查询,实现了土地登记信息的。A.人文化服务B.自主化服务C.社会化服务D.程序化服务 一周前,某患者以食物嵌塞痛为主诉,就诊,当时诊断为深龋,并行垫底,银汞合金充填,术后患者出现冷热刺激敏感,无自发痛及咬合痛,请问:如确定术前诊断正常,垫底及充填完好,最适宜的处理方法是()A.暂避免刺激,观察1~2周B.脱敏治疗C.超短波理疗D.去除充填体,更换金属材 按照目前的授权管理规定,单笔盘亏固定资产原值在万元以上的由总行审批。A、1B、10C、20D、50 合营企业应予终止的情形包括。A.合营期限届满B.企业发生严重亏损,无力继续经营C.合营企业未达到其经营目的,同时又无发展前途D.合营者之间对生产经营产生争议 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口服乳果糖是为了A.预防消化道出血B.防止腹泻C.预防肠道真菌感染D.加速黄疸消退E.降低肠道pH值,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 是第二代挖掘机的标志。A.电气化B.液压化C.电子化D.机械化 “阳脉之海”指A.督脉B.阴维脉C.冲脉D.任脉E.带脉 人幼年时缺乏哪种激素可导致侏儒症A.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C.胰岛素D.催乳素E.维生素D3 乌梅丸主治。A.蛔厥B.痰厥C.气厥D.寒厥E.热厥 关于颞下颌关节脱位的诊断哪一项是错误的()A.开闭口在关节窝内均能扪及髁突B.大张口运动后不能自行闭合C.双侧脱位可能出现疼痛D.关系紊乱E.关节X线片示髁突位于关节结节前方 某行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上注明设备买价为50000元,增值税额为8500元,支付的运输费为2500元,设备安装使用工程用材料价值2000元,该固定资产成本为元。A、50000B、58500C、61000D、63000 结节病不宜用下列哪一种药物()A.泼尼松B.硫唑嘌呤C.甲氨蝶呤D.维生素BE.维生素D 诊断乳腺癌骨转移最灵敏的检查方法是下列哪一项。A.X-CT检查B.碱性磷酸酶检查C.核素全身骨显像D.酸性磷酸酶检测E.以上都不是 被测要素为各种轮廓线、面时,指引线箭头要指向其轮廓线或上,不可标到虚线上,并与其尺寸线明显错开。A、中心线B、中心面C、轮廓线的延长线D、交叉线 下列哪种病原体一般是条件致病菌。A.金黄色葡萄球菌B.克雷白杆菌C.铜绿假单胞菌D.白色念珠菌E.大肠杆菌 下列现象与哪种非生物因素有关:沙丁鱼在水温降到8度时,就会向岸边聚集? 关于败血症的病原学检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尽量在应用抗菌药物前及寒战、高热时进行血培养B.宜反复多次送检C.采血量不宜多,成人2-3ml,婴儿1E.有条件时同时进行真菌和厌氧菌的培养 监理工程师根据承包单位和业主双方关于工程开工的准备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际发布工程开工令,并参加由主持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包括。A.业主应按照合同规定做好征地拆迁,及时提供施工用地B.业主应当完成法律及财务方面手续C.准备开工所需人力、材料及设备D.其他工程师 血细胞增殖 最常见熄灭电弧的方法是。A、栅片灭弧B、拉长电弧法C、纵缝灭弧D、采用油吹、气吹灭弧 公共关系的“四步工作法”是什么? 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哪项错误A.增加组织耗氧量,促进产热B.促进婴幼儿脑和骨的发育C.引起黏液水肿D.增加糖原分解和糖异生E.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月份平均温度的0℃、3℃和8℃等温线分别通过我国的、和等地区。 对高处作业场所有何要求? 土壤水分类型有、、和。 沟通通道障碍包括A.表达模糊,导致信息传递错误B.目的不明,导致信息内容的不确定性C.选择失误,导致信息误解的可能性增大D.不合理的组织结构E.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导致对信息的误解 管直流放大器由工作电源、基极分压电路、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和组成。A.隔直B.稳压电源C.二极管D.三极管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当发现汽轮机某瓦回油温度升高时,应参照其它各瓦温度,并参考冷油器油温,充分分析,采取措施。 单阀施行制动时,单独作用管的压力空气推动右移而进入作用阀鞲鞴下方。
生物:1.3《练习测量》课件1(冀教版七年级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练习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举例说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技能性目标
尝试测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性目标
认同“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材料用具:几片植物的叶(为防止个别小组忘带)、细线、量筒、葡萄、冷水、热水、四个大烧杯、水银温度计(两只)。
学生:树叶,细线,直尺
组织教学:
(引)在研究生物时,经常需要测量生物体的面积和体积,而生物体又是不规则的,那么用手那么方法测量这些形状不规则的生物体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种测量的工具和方法。
(板书)
1.测量周长
(1)介绍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测量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眼睛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
(2)测量不规则生物体周长的方法:如何用一根细线和一把刻度尺测量图1-7叶片的周长。
学生回答、学生动手测量课本中叶片的周长,之后表达交流测量结果。
(引)对于同一物体的测量,不同的同学测量结果不同,为什么?
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会产生误差。
误差不等同于错误。
因为错误是由于操作不正确等原因造成的,错误可以避免。
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少。
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等。
练习:书中叶片的周长应记录为各同学测量的平均值。
2.利用技能卡测量叶片的面积
学生阅读技能卡,了解测算面积的方法。
教师补充:对于不满一格的可以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
学生测算自己带的叶片的面积。
3.利用量筒和水测量一粒葡萄的体积。
⑴介绍工具:量筒。
量筒是用于度量液体体积的计量仪器。
不能用它配置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以保证其准确性。
⑵测量方法:将被测葡萄用细线拴住,放入盛有一定体积水的量筒中,两次体积差就是葡萄的体积。
⑶测量的注意事项:
①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
②量筒中的水不能过少,既要使葡萄完全浸没在水中,又不能超出量筒的量程。
③读数时量筒不能离开桌面,眼睛与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练习:如何测量一株小草的体积?
答:①将被测小草连根拔起。
②用水冲洗掉根上附着的泥土,并用吸水纸吸去草上的水。
③将小草放入一个称有一定量水的量筒中,使之完全浸没于水中。
④放入小草后量筒的体积与放入小草前水的体积之差就是小草的体积。
4.利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
⑴介绍工具: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根据不能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测量范围的温度计。
不能用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以免损坏温度计。
⑵测量时的注意事项:水银球完全浸入水中;水银球不能碰烧杯底和壁。
读数时水银球不能拿出水面,眼睛与数值相平。
5.利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⑴体温计的范围:35℃-42℃
⑵没有体温计不能用温度计代替。
⑶测量体温的部位有口腔、腋窝和直肠。
腋窝的体温最低,直肠的体温最准确。
小结:在描述生物的形状时,往往需要用一些数据来表示,这就要求对生物体进行测量。
生物体的形状大多数是不规则的,测量时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比如古时候的曹冲称象等。
只要我们肯开动脑筋,就可以解决一个个的难题。
板书:
第三节练习测量
1.测量周长:
刻度尺: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测量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面积:
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3.测量体积:
量筒是用于度量液体体积的计量仪器。
不能用它配置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以保证其准确性。
4.测量温度
5.测量体温:
①体温计的范围:35℃-42℃
②测量体温的部位有口腔、腋窝和直肠。
腋窝的体温最低,直肠的体温最准确。
误差:
①产生原因: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会产生误差。
②不能消除或避免
③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等。
作业:能力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