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合集下载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了解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发病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

其中,发病率是指在特定人群或特定区域内,特定时间内新发生的恶性肿瘤的数量。

而死亡率则是指由于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或特定人群的比例。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方法。

横断面研究通过在特定时间点对人群进行调查,了解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而队列研究则是对特定人群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评估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这些研究方法能够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数据,帮助人们了解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和预防措施。

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在某些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例如,肺癌在吸烟者中的发病率较高,这与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另外,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除了性别、年龄和遗传因素等基本特征外,一些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例如,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工作环境、暴露于致癌物质等都可能增加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此外,感染一些病毒和细菌,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也与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有关。

针对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吸烟与肺癌的关联被确定后,各国纷纷加强对吸烟的限制和禁止,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定期体检、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也有助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

尽管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但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也在提高。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相关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总之,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流行病学ppt

肿瘤流行病学ppt

失的失能调整生命年为185.1万人年,经济损失
高达1432.3亿元。2000年我国死亡140万,发病
180万,每年用于癌症病人医疗费约800亿元,占
卫生总费用20%,远高于其他慢性病的医疗药费。
§19.1.1基本概念
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1. 细胞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在于肿瘤 细胞分化功能降低或丧失。 2. 分子 分子病理学技术包括免疫组化和 DNA检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肿瘤临床治疗、 预防和病因学研究的发展。 3. 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对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对象纳入和结果判 断标准的设定,对肿瘤自然史的研究和对肿 瘤干预、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价等都有重要意 义。
101.39 112.57 1.70 1.78 16.32 15.24 22.55 20.94 5.14 6.04 22.25 26.06 14.29 19.11 1.51 2.11 2.31 1.91 0.89 1.11 3.31 3.18
2001年我国死因顺位 顺位 1 2 3 4 5 城市 肿瘤 脑血管病 心脏病 呼吸系病 损伤和中毒 农村 呼吸系病 脑血管病 肿瘤 心血管疾病 损伤和中毒



2)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a、病例对照研究:是肿瘤病因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之一。 如吸烟与肺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高 脂肪膳食与大肠癌等。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危险因素的复杂性和病例对 照研究方法学上的局限性,在解释病例对照研 究的结果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偏倚、混 杂和不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1. 基因表达缺陷 2. DNA复制缺陷 3. 癌变过程和影响因素
启动剂 促进剂 生长抑制剂 化学致癌剂 特异促进剂 生理性激素 病毒 炎症 激素替代疗法 辐射,紫外线 激素 正常生长抑制因素 复制错误 正常生长促进因素等 未知因素 原位癌 肿瘤侵入 临床肿瘤 上皮 间质 肌肉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肿瘤(癌症)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传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遗传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复杂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肿瘤流行病学的一些特点:1.高发性别差异:许多类型的肿瘤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乳腺癌、宫颈癌等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及肺癌、胃癌等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性别差异往往与不同性别的激素水平、生理特征、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2.年龄特征:肿瘤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率也存在显著差异。

一般来说,肿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老年人。

但也有一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在儿童或年轻人群中较为常见,如儿童白血病、淋巴瘤等。

3.地理分布差异:肿瘤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一点既可以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差异所致,如地理位置、气候、饮食习惯等;也可能与遗传因素、基因多态性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分布不均有关。

4.种族差异:不同种族之间的肿瘤发病率也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黑人群体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方面的发病率较高,而亚洲人群在肝癌、胃癌等方面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不同种族之间的遗传差异有关。

5.职业暴露:职业环境中接触到的一些致癌物质,如石棉、尼古丁、苯等,与一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发生相关。

职业性肿瘤是一种特殊的肿瘤流行病学类型,需要特别关注。

6.风险因素:许多因素与肿瘤发病率的增加相关,如吸烟、饮食、缺乏体力活动、肥胖、酗酒、阳光暴露等。

这些因素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多因素决定的,且可能相互作用。

7.遗传因素:个体患一些特定类型肿瘤的风险与其家族中有无同类型肿瘤病史密切相关。

遗传突变可能导致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从而增加患者罹患特定肿瘤的风险。

8.预防措施:基于对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制定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括减少暴露于致癌物质、改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进行定期筛查等等,以此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点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点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点(正文)肿瘤流行病学知识点一、概述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高发和高死亡率。

了解肿瘤流行病学知识,对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肿瘤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风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全球肿瘤发病和死亡趋势等知识点。

二、肿瘤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1.1 肿瘤定义肿瘤是机体组织细胞按照异常方式增殖而形成的异常组织。

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其中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可通过侵袭和转移损害周围组织和器官。

1.2 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发生率、病因、预后以及干预措施对其影响的科学。

肿瘤流行病学重点研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三、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2.1 横断面研究法横断面研究法是通过在特定时间点对不同人群进行疾病和因素的调查,以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在肿瘤研究中,可以通过横断面研究法推测某些因素与肿瘤的相关性,如寿命、年龄、性别、职业等。

2.2 队列研究法队列研究法是追踪观察某一人群的人口特征、暴露因素和发病情况,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在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队列研究法被广泛应用于确定与肿瘤发生有关的潜在危险因素。

四、肿瘤的风险因素3.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肿瘤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个体携带特定遗传变异会增加肿瘤的风险。

一些基因突变可以增加个体在遭受致癌物质或环境作用下发生肿瘤的敏感性。

3.2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吸烟、过量饮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体力活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增加肿瘤的风险。

3.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某些化学物质、放射线、病毒感染和污染物等环境因素都可导致某些肿瘤的发生。

五、肿瘤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肿瘤的发生率,人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肿瘤预防措施:4.1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显著降低肿瘤的发生风险。

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最新

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最新

不同地区流行趋势
东部地区发病率高于西部地区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地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 发病率高于西部地区。
城市与农村差异明显
城市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这与城市居民较高的生活压力、不良 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04
中国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吸烟
01 吸烟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肺癌、 食管癌、胃癌等。
描述恶性肿瘤在中国的流 行病学特征
01
03 02
研究背景
恶性肿瘤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是恶性肿瘤高发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恶性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了解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助于 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研究范围
01
本研究涵盖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近10年 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加强多学科合作,整合生物医学、流行病学 、医学统计等领域的资源,共同开展研究, 深入探讨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
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如开 发新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提高恶性 肿瘤的治疗效果。
加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研究
加大投入,加强研究力量,开展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的研究,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 发现率和诊断准确率。
02
研究对象包括了中国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重点关注 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有关的恶性肿瘤类型
03
研究团队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方法和标准,对数据进 行深入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02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概述
恶性肿瘤的定义
恶性肿瘤
是指细胞异常增生,且具有侵袭 性,可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的一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十九章 恶性肿瘤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十九章 恶性肿瘤

如乳腺癌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分别有两个高峰
第二节 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性别
第二节 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婚育状况
1. 宫颈癌与性行为过早、多性伴、多育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增加女性感染
HPV的风险 2. 行经时间长、无哺乳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
3. 生殖生育因素造成的生物学和内分泌变化可能与这些肿瘤的发生有关
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2.肺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的死因构成由第一次死因调查的7.4%和第二次死因调查
的16.2%提高至22.7%,居全部恶性肿瘤之首
3.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45岁之前缓 慢上升,45岁以后则快速增长。在任何年龄段,男性肺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流行病学
第十九章 恶性肿瘤(Cancer)
缪小平 华中科技大学
目录
01 02 03 05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第三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重点难点
※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全世界和我国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均呈 上升趋势,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恶性肿瘤的 病因,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并加以评价,最终达到降低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的目的 ※ 主要内容包括肿瘤监测、病因研究和干预研究三个主要部分
肿瘤控制项目,将肿瘤的预防、控制、治疗及效果评估纳入各国的健康服务系
统。政府主导体现在将防控措施以政策或法律的形式制度化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我国恶性肿瘤预防策略与目标
1. 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及“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2. 癌症防治与其他重大疾病防治相结合,提高疾病防治的综合效益 3. 重视农村和部分城镇肿瘤高发区,因地制宜开展癌症预防和早诊早治工作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05
案例分析
研究目的与设计
描述性研究
通过收集和分析恶性肿瘤登记数据,了解某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分析性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探讨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因素。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择某地区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者的临 床资料、病理资料和生存资料等进行分析。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向
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
深入研究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和危险因 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 素。
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恶性肿瘤进行比 较,找出病因和流行趋势。
运用大数据和精准医学方法,发现 和验证新的肿瘤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筛查与预防研究
研究有效的筛查方法和策略,提高早期发现率, 降低晚期发生率。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筛查方案,提高筛 查效果。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肿瘤预防意识和知识普 及。
恶性肿瘤治疗与康复研究
研究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 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
、免疫治疗等。
探讨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和 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生存质
量。
研究肿瘤耐药性和复发机制 ,提高肿瘤控制的长期效果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伦理问题
病因和环境因素研究
加强病因和环境因素研究,揭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筛查和早期发现研究
加大筛查和早期发现研究的投入,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
肿瘤登记和监测研究
加强肿瘤登记和监测工作,建立健全肿瘤登记制度,及时掌握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发展前景
要点一
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科研伦理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重视研究对象的权益和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 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避免利益冲突和偏见。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300
286人
250
22%
200
181人
150 13%
100
50
0 患癌
每10万人
整理ppt
患癌死亡
概率
23
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情况(按性别)
较女性而言,男性癌症发病率高,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3:1:
➢ 男性发病率为3.18‰;女性为2.53‰;一生中,男性患癌症概率为26%,女性19%
较女性而言,男性患癌死亡率高,死亡率男女之比为1.65:1:
大幅上升,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60岁以上癌症发病率超过1%;80-85岁最高,达1.6%。
2300 2200 2100 2000 1900 1800 1700 1600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男女性罹患肿瘤排名前十的病种:
➢ 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肝癌。排名前十病种的发病率占比84.14%。
整理ppt
6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启动剂
促进剂
生长抑制剂
化学致癌剂
特异促进剂
生理性激素
病毒
炎症
激素替代疗法
辐射,紫外线 激素
正常生长抑制因素
复制错误
正常生长促进因素等
未知因素
原位癌 肿瘤侵入 临床肿瘤
上皮 间质 肌肉
转移可能性
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Franks L整M 理apnpdt Teich NM, 1991)
+ 鼻咽癌在广东高发。
整理ppt
13
恶性肿瘤的分布
恶性肿瘤城乡分布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结直肠 15.87 11.99 18.73 13.76 17.63 11.04 7.18 5.33 20.10 14.38 3.06 2.06
2 同一恶性肿瘤在不同地区分布 各类肿瘤在各地区的分布是不同的,
常有明显的高发区和低发区 3 城乡分布
恶性肿瘤部位
食管 肝 鼻咽 肺、支气管 胃 子宫颈
常见恶性肿瘤地区间发病差异


207.0
139.1
305.5
167.7
合计
166.5 221.9
亚洲/太平洋
群岛人后裔
323.5
246.9
279.3
127.2
83.0
102.3
印第安人 西班牙裔人
175.9
137.3
152.8
124.6
90.0
104.5
323.2
240.9
272.9
130.6
85.6
104.0
二 恶性肿瘤的病因探讨
美国
英国
日本
中国 澳大利亚 印度
男女男女男

男 女 男 女 男女
肺癌 53.15 27.16 48.55 21.06 33.09 9.61
33.21 13.45 36.21 14.03 8.44 1.81
胃癌 4.53 2.33 10.09 4.76 31.24 13.83 27.04 13.02 6.14 3.05 5.26 2.63
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一)时间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升有降,以升主。 其主要原因为: 1. 人口老龄化 2. 行为方式的变化 3. 环境的改变
(二)地区分布特点
1世界家、不同地区 和不同种族各类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有很大差别

常见妇科三大恶性肿瘤的流行及疾病负担研究现状

常见妇科三大恶性肿瘤的流行及疾病负担研究现状

常见妇科三大恶性肿瘤的流行及疾病负担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妇科恶性肿瘤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其中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更是妇科领域最为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

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本文旨在综述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负担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为全球女性健康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本文首先将对三大妇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年龄分布、地理分布等方面的数据,以揭示这些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

接着,文章将探讨这些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心理负担以及对患者家庭的影响,全面分析妇科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

本文还将综述当前针对这三大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因学研究、诊断技术进步、治疗策略更新等方面,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妇科三大恶性肿瘤概述妇科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胁。

其中,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被誉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增病例约200万,死亡病例约60万。

乳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新增病例约50万,死亡病例约30万。

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通过早期筛查和HPV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医疗资源有限,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仍面临挑战。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中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但其死亡率却相对较高。

每年全球新增病例约20万,死亡病例约15万。

卵巢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难以发现,因此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治疗难度较大。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及预防控制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分析法。

观察法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主要是通过收集人群中肿瘤患者的信息,分析其发病与时间、地点、人群特征等因素的关系。

具体包括描述性观察和病例对照研究。

描述性观察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肿瘤登记、死亡登记等数据,了解肿瘤的分布情况;病例对照研究则是将患有肿瘤的人群与未患病的人群进行比较,探讨肿瘤发生的相关因素。

实验法是通过人为干预来研究肿瘤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社区干预实验。

随机对照试验是将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措施,如接种疫苗、改变饮食习惯等,比较两组人群肿瘤发生的差异;社区干预实验则是在整个社区范围内实施干预措施,观察其对肿瘤发生的影响。

分析法是通过数学模型对肿瘤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主要包括生态学研究和模型预测。

生态学研究是通过比较不同人群或地区的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等数据,探讨肿瘤发生与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模型预测则是利用数学模型预测肿瘤的未来发展趋势,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除了上述方法外,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样本量要足够大,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研究对象要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不同人群的特点和差异;
研究方法要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地反映肿瘤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研究结果要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推广性,能够为今后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恶性肿瘤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恶性肿瘤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 述
第 一 节 概 述
分类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癌(carcinoma) 肉瘤(sarcoma) 淋巴瘤(lymphoma)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流行概况 分布特征 危险因素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移民
全世界大约80%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其中绝大部 分集中在广东省 美国的广东移民,鼻咽癌的发病率比当地居民高 约20倍 美国白人鼻咽癌死亡率为0.57/10万;加利福尼亚 男性华侨鼻咽癌死亡率为15.4/10万 美国出生的华侨后代,鼻咽癌发病率仍显著高于 美国白人,提示鼻咽癌发生与遗传关系更密切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恶性肿瘤流行特征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 分类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 述
肿瘤(tumor)
定义:是一类疾病的总 称,它们的基本特征 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 控,扩张性增生形成 新生物(neoplasm)。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职业
职业分布与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布一致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1987年颁布了12种可能引起 人类恶性肿瘤的工业生产行业
1、接触多环芳烃、石棉、芥子气、砷、氡等的职业可
引起肺癌 2、接触苯的石油化学工业和制鞋业白血病高发,大剂
量X线照射可引起白血病 3、接触芳香胺类化合物可导致膀胱癌等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未来研究方向
跨学科合作研究
加强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共同探究肿瘤的本质和治疗方 法。
临床试验与转化研究
加强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 疗手段。
数据科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肿瘤相关的数据信息,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预测模型 ,提高肿瘤治疗的精准度和预后效果。
分类
根据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恶 性肿瘤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肺癌 、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 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导致细胞生长、 分化、凋亡等过程异常。
病因
恶性肿瘤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 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 。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负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肿瘤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近年来,免疫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肿瘤 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肿瘤早期筛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生物标志物的不断发展,肿瘤早期筛查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发现早期肿瘤,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和遗传背景有关。
年龄与性别特征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对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易感性不同,例如肺 癌多见于男性,乳腺癌多见于女性。
CHAPTER
02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
描述性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主要通过收集和分 析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等指标,了解恶性肿 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 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 生物标志流行病学的研究往往样本较小, 影响了研究的统计学效率,研究的重复 性也可能受到生物标志的长期变化和个 体差异的影响;在标本采集时,也会碰 到伦理学方面的问题。
19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 一、恶性肿瘤的分布
• • • • 时间趋势 地区分布特点 人群分布特点 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流行趋势
21
• 全球癌症发病顺位依次为肺癌、乳腺癌、 结直肠癌及胃癌。死亡顺次依次为肺癌、 胃癌、肝癌及结直肠癌。 • 胃癌在美国下降(蔬菜、冰箱),在中 国上升。 • 结、直肠癌在发达国家仍维持在一个较 高的水平,在加速工业化的东欧、拉美 和中国都有所增长。
22
WHO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80亿,恶 性肿瘤发病将达到 2000 万人,死亡将达到 1200 万人,恶性肿瘤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第 一杀手,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的威胁。
(二)生物标志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 1 、 生物标志由内剂量、生物学效应剂 量、临床前期生物学效果、易感性标志 等种类。 • 对生物标志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外部 致癌剂如何作用与人体,引发细胞水平 上的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恶性肿瘤的 发生;生物标志也是一种评价外部致癌 剂和机体遗传易感性关系的重要指标。
13
• 1.描述流行病学
• 恶性肿瘤的三间分布是肿瘤研究的基础,而建 立健全的健康信息系统则是完整描述肿瘤分布 和流行趋势的最科学、有效的途径。 • 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积累的资料, 代表性好,能全面反映当地的恶性肿瘤发病水 平。 •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这一项工作,我国也 于1990年成立了中国肿瘤登记协作组。
17
2. 生物标志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学问题
• 较为可行的生物标志流行病学研究方 法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队列中所有对象的 生物样本在研究初期就被收集和保存。当 队列中患所研究恶性肿瘤的人数累积到一 定例数时,可以以队列中的非癌症病人的 样本为对照,通过比较分析病例和对照的 相应生物标志,获得生物标志所对应的致 癌因素与该癌症发生的关系。
35
• 4、双峰型:如乳腺癌在青春期和更年期 高发,提示绝经前乳腺癌和绝经后乳腺 癌的致癌因素可能不同,可能与内分泌 等有关。 • 5、曲线上升缓慢型:如原发性肝癌,提 示致癌因素可能作用于幼年期。 • 6、平稳型:不随年龄变化,如慢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提示外因是不明显的。 • 7、曲线高峰降后缓慢上升型:如肉瘤, 青年期(高峰)
40
(四)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流行趋势
90 年代初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病例数约 130 万, 发病估计为 160 万,居死因第二位。癌症粗死 亡率70年代为83.65/105,90年代为108.26/105, 上升29.42%。调整死亡率70年代为84.58/105, 90年代为94.36/105,上升11.56%。 其中调整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肺癌,上 升111.85%。 其中调整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宫颈癌下 降达69%(见表2)
12
• 主要研究领域
• 1.阐明影响恶性肿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地区间差别 和时间趋势的因素 • 2.研究不同社区人群间恶性肿瘤发病率与人们生活 方式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 3.比较患恶性肿瘤和不患恶性肿瘤人群之间可疑危 险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暴露和未暴露于可疑危险 因素人群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 4.对恶性肿瘤危险因素实施干预并评价效果 • 5.对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和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阐明其发病机理。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Cancer
1
• 第一节 • • • •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肺癌 原发性肝癌 恶性肿瘤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2
• 恶性肿瘤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 生命的疾病,由100多种不同部位肿瘤 组成。 • 近年来,恶性肿瘤总体发病情况在世 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但其中个别癌 种在部分国家和人群中有所下降。在 许多发达国家,恶性肿瘤死亡仅次于 心脏病,位居死因顺次前列。在我国, 恶性肿瘤也列入第一、二位死因。
33
• 各年龄组有其特有的高发癌症 • 如儿童期发病最多的是白血病、脑 瘤和恶性淋巴瘤。青壮年最常见的 是肝癌、白血病和胃癌等,肝癌的 发病高峰在40岁左右,平均发病年 龄约为56岁。而肺癌、食管癌以及 胃癌、肝癌等从壮年至老年都很常 见。
34
• 恶性肿瘤的年龄别发病率变动类型有:
• 1、婴儿期高峰型:如:肾母细胞瘤 • 2、持续升高型:如胃癌、食管癌,提示 致癌因素在人生过程中持续存在。 • 3、上升后下降型:如肺癌(75岁后下 降)、宫颈癌(50岁后下降)。提示致 癌因素在不同时期作用强度不同。
8
• 3.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 有助于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肿瘤流行病学 研究中的对象纳入和结果判断标准的 设定,对肿瘤自然史的研究和对肿瘤 干预、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价等有重要 意义。
9
(二)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 基因表达缺陷,DNA复制缺陷等异常 的基因表达,影响了正常的DNA复制, 并启动了失控的细胞分裂周期。 原癌基因激活 •
6
(-)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 1. 细胞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 区别在于肿瘤细胞分化功能降低或 丧失。分化程度降低是恶性肿瘤的 一个特征,称为间变。间变在形态 学上往往表现为细胞核的形态和大 小的改变。
7
• 2. 分子 分子病理学技术包括 免疫组化和 DNA 检测技术,这些 技术促进了肿瘤临床治疗、预防 和病因学的研究。生物标志指的 是能代表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可识 别物质,对生物标志的测量可发 现机体在遗传、细胞核分子水平 发生的改变。
26
(二)地区分布特点
• 1.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

恶性肿瘤在世界各国分布广泛,但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中各类恶 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差别。
27
• 2000年世界恶性肿瘤发病1,006 万人,死亡621万人,现患2241 万人。发病与死亡比10年前增长 约22%。世界不同地区发病率明 显不同,北美、澳大利亚/新西 兰及西欧最高,西非最低。(见 表 1)
美国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变化引人注目, 据 1992 - 1998 年报告,美国从 90 年代开始, 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2001 年开始美国恶性肿瘤死亡总例数亦开 始下降。
23
• 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对我国20年恶性肿瘤死 亡率趋势研究,我国恶性肿瘤的调整死亡率 由20世纪70年代的84.58/10万上升为20世 纪90年代的94.36/10万,上升了11.56%。 • 上升的主要恶性肿瘤是肺癌、乳腺癌和白血 病,其中肺癌上升了111.85%。 • 下降的主要恶性肿瘤是宫颈癌、鼻咽癌、食 管癌,其中宫颈癌下降了69.00%。
DNA结构破坏肿瘤发生
• 二、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经典流行病学研究 • 生物标志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11
• (一)经典流行病学研究 • 以人群为对象,以描述、分析和实验 流行病学方法为基本手段,描述恶性肿瘤 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寻找可疑的致癌危 险因素和肿瘤病因,探索和评价人群中早 期发现、预防和干预恶性肿瘤的方法,并 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研究和评价恶性肿瘤 的治疗措施和效果,为恶性肿瘤防治策略 的制定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3
•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恶性 肿瘤在人群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探索病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 并对这些措施加以评价。
4
第一节
• 一 、基本概念
概述
• 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 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5
• 一 、基本概念 • 肿瘤是指生长于某种器官但却与该 靶器官不相协调的组织团块的异常 增生,其生长速度远超过正常组织, 且在细胞的传代过程中代代相传, 造成无法控制的肿瘤细胞增殖和组 织生长。
20
一、恶性肿瘤的分布
• (一)时间趋势 • 从世界范围来看,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 逐年上升,且除官颈癌和食管癌外,所有恶性肿 瘤都呈上升趋势。多数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都在增长,工业发达国家维持或上升在一个较 高水平,而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速度加快,肺 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幅显著。女性肺癌在世界 大多数国家都明显增长。肺癌已成为全球最主要 的癌症。
30
常见恶性肿瘤地区间发病差异
恶性肿瘤部位
食管 肝 鼻咽 肺、支气管 胃 子宫颈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高发病率区
伊朗东北部 莫桑比亚 新加坡华裔 英国 日本 哥伦比亚
低发病率区 高低发区比
尼日利亚 英国 英国 尼日利亚 乌干达 以色列犹太族 300 100 40 35 25
15
31
• 3. 恶性肿瘤城乡分布 • 恶性肿瘤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别。
38
• 4. 种族 • 不同种族间某些癌症的分布可能不同。 鼻咽癌多发于广东方言人群,原发性肝 癌多发于非洲班图人,白种人易患皮肤 癌,印度人易患口腔癌。 • 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39
• 5.职业 • 癌症的职业分布与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 布一致。职业性膀胱癌多发于染料、橡 胶、电缆制造业;职业性皮肤癌多见于 煤焦油和石油产品行业。 • 6.移民
14
• • • •
专项的恶性肿瘤横断面研究 肿瘤危险因素监测 肿瘤的筛检 肿瘤的生态学研究 对发现肿瘤的病因,探索其危险因素,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肿瘤患者,以 及有效防治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15
• 2.分析流行病学 • 病例对照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 队列研究:常用的为回顾性队列研究。
16
24
• 造成世界各地大部分恶性肿瘤发病率 和死亡率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人口老龄化。 • 生活模式、食物结构、饮食习惯和行为方 式的变化,促使部分恶性肿瘤发病的危险 性上升及少数恶性肿瘤危险性下降。另外, A型人易发肿瘤,应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