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实验专题总结.docx
粤教沪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
![粤教沪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47e4c6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0.png)
粤教沪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粤教沪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篇1一、教材分析: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选修3-1。
时间允许的话,选修3-2第一章教。
选修3-1分为三章,即第一章静电场,第二章恒流和第三章磁场。
静电场是高中的基本内容之一。
它的核心是电场的概念和描述其特性的物理量。
全章共9节,从电荷和电场的角度研究电学的基础知识。
恒流是第二章,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包括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并联电路等。
本章的知识要以静电场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静电场的相关内容。
最后一章是磁场。
磁场和电场密切相关,相似,比较可以很好的帮助这一章。
二、学生分析:今年的高三学生基础差,有必要对小部分学生提高要求。
除了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外,还要掌握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能力。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重点,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分析: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了以知识和观念为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准备,力求少说话,简洁,多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加强学生的实验教学,加强对综合物理知识的分析和讨论。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要求:1.认真研究大纲和调整意见,实现编写教材的意图。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特别强调知识和能力的阶段,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些是能力训练的基础。
课堂例题和习题要认真筛选,不求尽善尽美,不求难,不求丰富,要精、少、活,强调例题和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和应用。
3.加强教学和科研,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上。
(完整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附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附答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95017114028915f814dc23b.png)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附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的换算关系为: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
2、测量长度的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在读取测量值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4、对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应包括和。
5、值和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
6、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只可以,不可以。
7、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选用的测量工具;(2)改进;(3)多次测量求.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传播途径声音靠传播,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
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在中最慢。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m/s。
3、回声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被的现象叫回声.若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以上,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靠耳朵听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见声音。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听见声音.骨传导的传声性能比空气。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振动频率在Hz 到Hz 之间,b.要有传播声音的,c.有正常的。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的重要基础。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总结5篇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总结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2cd7d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b.png)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总结5篇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每一次具体实践,都有成绩与失误、经验与教训,及时总结教学计划就会及时取得经验教训,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总结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总结1一、实验教学中过程学生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1、基本工具使用得不正确,其主要表现为:(1)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的学生没有进行校零就直接使用;测拉力时没有作匀速直线运动就读数;校零时不在使用位置上。
(2) 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拿在手里读数,而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形水面相平,甚至量筒都没放平就读数。
(3) 在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时,没有试触就直接使用;不注意接合适的量程。
(4)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及判断阻值的变化情况。
2、操作不规范:(1) 学生操作不按实验要求,操作过程中对器材的使用不够规范。
(2)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不是移动光屏呈接像,而是移动透镜去找像。
(3) 连接电路的方法不正确;表的刻度盘没有正对观察者;没有排除电路故障的一般经验,有的甚至根本不会连接电路。
3、背实验和数据,违背实验事实。
很多学生一开始就马上在实验册上填写有关内容,根本没有看器材,甚至是先填出实验结论、数据,再做实验。
其实验数据与填写数据根本不符:(1)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根本没有呈接到清晰的像就在题单上填写了结论。
、(2)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部分学生先在记录中把数据、结论都填好后再动手做实验;有的学生把两边的力臂始终调得一样大。
(3) 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学生背数据、结论的现象尤为突出。
另外在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测电阻、测小灯泡的功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等实验中,背实验数据和结论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4、对自己的设计方案不去推敲其合理性,如探究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不是严格按要求把高度作为控制变量;在其他问题上也是不注意让“别的量保持不变”。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通用3篇)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5d7dd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0.png)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通用3篇)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质和能量、它们的相互作用以及规律性,从而解释物质运动和现象。
以下是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1.运动物体的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包括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并通过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力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力的大小用牛顿表示,包括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有关力的知识点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3.功、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力对物体做功,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物体具有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其中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之和。
机械能在一个物理系统内守恒,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4.电学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电子受力可以离开物体并移动到另一个物体,这就是电荷的转移,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具有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
电流指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电阻指阻碍电流的物理量。
欧姆定律是电学领域内的一个基本公式。
5.光学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轻量级和高能量。
光可以直线传播并通过反射和折射改变传播方向,通过干涉和衍射改变光的强度分布。
制造具有不同光学性质的透镜和光学仪器,从而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6.热学温度是描述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
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是热的传递方式。
物质热量可以用来改变物体的温度和相态,其中水的相变是一个重要的例子。
以上是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学好物理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物质、能量和科学,而且有助于培养我们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7.原子与核物理原子核是通过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们受到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来维持核的稳定性。
放射现象是由于核内部的不稳定性,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等,这些射线本质上是带电粒子和光子发出的。
《4. 探究滑动摩擦力》实验报告-八年级物理下册【粤沪版】
![《4. 探究滑动摩擦力》实验报告-八年级物理下册【粤沪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3f98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a.png)
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互为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弹簧测力计先校零,然后按图进行实验1231、将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在表格中2、在木块上放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在表格中3、将手巾平铺在木板上,将木块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在表格中由1、2可得:当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由1、3可得:当_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可见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表面积的关系:1、将木块平放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N。
2、将木块侧放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N。
3、比较两次实验,当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表面积________关。
如果还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你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滚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在木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车轮与木板间的滚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_N。
(精编)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精编)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2580aee58fb770bf78a55e5.png)
16.1怎样认识力1、力的 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 、形变指物体形状或体积的 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 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 改变、运动方向的 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
例如:匀速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状态就改变了(理由运动方向 改变了);苹果从树上下落,运动状态改变了(运动快慢改变了)。
注意:匀速直线运动 的 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力,是看该物体是否形变或运动动态改变或同时变化,而不是看 两个物体是否接触,两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力,不接触不一定没有力(如:两磁铁因排斥力 而悬起来,就是不接触也可以有力)4、什么是力( F ):力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前面物体施加力是施力物体和后面物体受到了 ○1关键弄清谁对谁,第力是受力物体)。
( 1)要会找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种方法: ○2找出主谓宾,主语是施力物体,宾语是受力物一个是施力物体,第二个谁是受力物体。
体。
(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 3)受力分析时,我们选取受力物 体作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力情况就行了, 不要找少或找多了施力物体。
( 3)○1接触力(一定要接触):弹力,压力,支持力(举力、托力),摩擦力,拉力,力分类: ○推力,浮力。
2非接触力(也可以接触):磁铁间排斥力、吸引力,重力,分子间的 引力、 斥力,天体间的 万有引力。
注意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必须两个物体。
例如 :踢出去的 足球不再受推力作用,而是足球具有惯性,此时运动状态改变,因为只受到重力作用(若不考虑空气阻力)。
5、力的 单位是:牛顿 (简称:牛 ),符号是 N 。
1N 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 力。
6、物体间力的 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 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 力 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施相互作用力的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实验探究知识总结归纳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实验探究知识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bee53ce3169a4517623a392.png)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 实验探究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探究液体压强和那些因素有关1. 探究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采用那些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 通过观察什么知道液体压强大小?u 型管左右两边的液位是否相平。
3. 检查气密性:用手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 型管中液面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明显,则气密性良好。
4. 实验时,u 型管中液面高度差没有变化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气密性不好,拆下来重新安装。
5. 使用的u 型管是不是连通器? 不是6. 此实验中u 型管液体为啥染成红色? 使实验效果明显,便于观察7. 比较甲乙对比实验结论: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比较乙丙实验得出结论:液体中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8.比较ABC 实验: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
二、验究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大小(F 浮)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G 排)的关系 1. 实验装置图:甲乙丙丁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或溢水杯、小桶、物体、细线、水等。
3. 测量浮力的原理:称重法(F 浮=G -F 拉); 测排开液体重力----差值法。
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竖直方向调零)和读数。
5. 实验步骤:a -先测量出空桶的重力G 1 b -测出物体的重力G 2C -再将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测拉力大小F d -最后测出桶与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5.称重法计算出 F 浮=G 2-F 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 排=G −G 16.分析F -h 图像(随着物体浸入液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后,继续下沉,弹簧测力计不变。
)6. 实验误差分析(1)先将物体放入水中测拉力,在测物体重力(物体沾水所测重力偏大,所测浮力偏大)(2)先测桶和排开液体的重力,再测桶的重力(所测桶沾水重力偏大,所测排开液体的重力偏小)7. 多次实验得到普遍结论(由浸没改为部分浸没;换用不同的液体和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8. 实验注意事项:(1)溢水杯应该装满水,保证物体排开的液体全部流入小桶。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初二下册实验专习题总结归纳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初二下册实验专习题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b5b34a42cc58bd63186bd96.png)
欢迎阅读
页脚内容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总结
(一)、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考查内容:?
13[示例]A B C D ? A 、检验?B 不管原C 、(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
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2)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接下来应如何操作:
(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
的又一个条件是
(4)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
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5)小华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此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该实验操作的目
的是
根据这个实验数据___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欢迎阅读
页脚内容
小明的实验更趋于合理,请说出一点
(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七)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八)探究大气压强的大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
?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
(3)(1)?
(2)。
粤沪版本初中八年级的物理下册的学习知识点总结.doc
![粤沪版本初中八年级的物理下册的学习知识点总结.doc](https://img.taocdn.com/s3/m/c21483da0b1c59eef8c7b4f6.png)
精品文档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八下)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第六章力和机械触面的粗糙程度6.1 怎样认识力1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1、力( 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力的作用效果: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摩擦力越大。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20、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更粗糙。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1、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使接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触面分离,加润滑油④用滚动代替滑动。
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5、力的单位是:牛顿 (简称:牛 ),符号是 N。
22、杠杆:能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1N 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23、支点( 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24、力臂( L ):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向力的作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用线画垂线)。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25、杠杆上有二个力,分别是动力( F )和阻力( F )1 2的拉力成正比。
二个力臂,分别是动力臂(L 1)和阻力臂( L 2)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26、杠杆平衡: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杠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转动叫杠杆的平衡。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1 1 2 2(公式中: F 的单27、杠杆的平衡条件: F · L = F · L第四步:读数位是 N ,L 的单位是 m)。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F1 就是阻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力 F2 的几分之一。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通用3篇)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ade4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2.png)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通用3篇)范文一:在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我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 镜中映像:凸透镜和凹透镜会分别形成实像和虚像。
实像位于透镜的同侧,而虚像位于透镜的异侧。
我们可以通过光线追迹法和镜公式来确定镜中映像的位置和大小。
2.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时速度是常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光通过空气到水或者从水到空气时,会发生折射。
光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斯涅尔定律来确定。
3. 电流电压: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现象,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
电压是电势差,表示单位正电荷沿电路的移动方向所做的功。
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描述。
4. 磁场力和电磁感应:当电荷或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受到磁场力的影响。
根据洛伦兹力定律,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与电荷的速度和磁场的强度有关。
电磁感应是指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与导体运动的速度和磁场的强度有关。
以上是我在学习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时学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这些知识点不仅帮助我理解物理世界的现象和规律,还培养了我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非常喜欢物理学科,并希望将来能在这个领域有所贡献。
范文二:在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学习中,我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 电磁感应: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与导体的运动速度、磁场的强度和导体与磁场的夹角都有关系。
电磁感应是电力发电、电磁铁等技术的基础。
2.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斯涅尔定律来描述。
斯涅尔定律指出,光线通过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中光的速度减小,而折射率较小的介质中光的速度增加。
3. 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现象,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通用3篇)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7408a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7.png)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通用3篇)【篇一】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在八年级下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物理这门科学。
下面就给大家总结一下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学习了电学知识。
学习了原子的结构,了解了原子的组成以及带电粒子的特性。
我们还学习了电的产生与传输,了解了电荷、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欧姆定律,并学会了计算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其次,我们学习了光的知识。
了解了光的传播方式,学习了光的反射和折射。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光的传播规律和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并应用这些知识解释了一些日常现象,比如彩虹的形成和水中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
再次,我们学习了声音的知识。
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性质。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而与声源的频率无关。
另外,我们学习了共鸣的概念,了解了共鸣如何产生和应用。
最后,我们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
学习了速度、加速度和力与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的条件,并应用了牛顿三定律解释了一些现象。
我们还学习了机械能和功率的概念,并学会了计算机械能和功率。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对物理的认识更加深入。
我们了解了许多自然界中的现象,并能够运用物理的知识解释和分析这些现象。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为自己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篇二】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包括了电学、光学、声学以及运动和力学。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总结:首先是电学知识点。
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了解了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与组成。
我们还学习了电荷的基本性质,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电荷计算电量,以及计算电荷守恒的法则。
我们还了解了静电场和静电力的概念,以及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力学实验汇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力学实验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304221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2.png)
力学实验常考点总结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实验方法:(1)转換法:通过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移动的距离,比较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2)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3)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カ,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即做匀遠直线运动)2.实验中不断改变水平面的材料的目的: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从而改变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3.小车下滑到水平面时,能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4.小车最终停下的原因:小车受到阻力作用5.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时间越长,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远。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研究对象的选择(小车、卡片):原因是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2.若实验过程中,将盘中一边的砝码换成质量较大的砝码木块还不动,原因是桌面和木块间的摩擦力太大,因此,要将实验的木块换成小车并将放置小车的水平桌面换成比较光滑的。
3.平衡状态的选择(选择静止而非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静止状态容易观察)4.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5.实验时,将物体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探究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否能平衡6.实验时,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是为了探究物体平衡时两个力大小是否相同7.实验时,将物体从中间剪断是为了探究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8.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9.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10.实验结论:二カ平衡的条件: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实验选用海绵的原因:海绵容易发生形变,便于观察实验现象2.放上重物,海绵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转换法的应用(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锦的凹陷程度来体现,海绵越凹说明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总结(粤沪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总结(粤沪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e9839541f121dd36a22d82a0.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总结(粤沪版)班级:姓名:学号:(-)测滑动磨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星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考查内家:1、实验原理(二力平衡);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实验步骤设计;3、结论表达;能力拓展:1、实验方案的优化。
[示例]:小明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他必须拉着木块作运动,这样才能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较两图说明粗糙程度相等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比较A、C两图说明oA B C(3)在此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会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器材验证小明的猜想。
写出你的做法,并写出判断的方法。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考查内家:1、探制变量法的运用;2、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论的表达。
[示例1]右图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所用的装置,下表是该同学实验时记录的部分数据(实验时,压强计的U形管内的液体的质量不发生变化,P煤油=0.8 X 103kg/m3)o(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显示出来的(1)比较表中第1、2、3次实验数据可知: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大小;(2)将表中第5次实验时的数据填写完整;并比较表中第1、4、5次实验数据,可知:(3)将表中第6次实验时的数据填写完整;并比较表中第5、6次实验数据,可知:[示例2]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总结(一)、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考查内容:
1、操作要领;
2、对力臂的理解;
3、表格设计与数据分析、结论表达;
[ 示例 ]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实验前没挂钩码时,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如果杠杆的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______(左或右)调节
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
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
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四)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同一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
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
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 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 , 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
维持运动的原因。
(五)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甲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
并挂上钩码.
( 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2)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接下来应如何操作:
(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
(4)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5)小华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此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该实验操作
的目的是
根据这个实验数据 ___ ( 选填“能”或“不能” ) 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__ ______________小明的实验更趋于合理,请说出一点
(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七)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八)探究大气压强的大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 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
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
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 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
(九)探究浮力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 F 浮 = G排 =ρ液 V 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