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单元《过秦论》人教版必修含答案
高中语文 第10课过秦论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10课过秦论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一、双基夯实1.下列各句中对“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属,铜)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黄金)C.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剑等)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比喻坚固)【答案】B(这里指金属)2.下列哪一项中的“以为”与其它三项不相同(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答案】D(D当“认为”讲,是一个词,其它的都是“以(之)为”,是两个词)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陈涉瓮.牖绳.枢之子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答案】D(名状/使动/名动/形动)4.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铸以为金人十二B.委命下吏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D.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D(都是被动句)5.本文是《过秦论》上中下三篇中的上篇,着重叙述______________,揭露______________,指出“______________”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作者总结秦王朝的历史教训,意在______________,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答案】秦王朝的兴亡过程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借古讽今6.下列对本文运用的夸张、渲染手法列举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夸大了六国联合攻秦的史实,“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目的是夸张渲染秦之强大,使攻守、强弱的对比更加鲜明。
B.“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021-2022学年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人教版检测:第三单元 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
秦王扫六合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①。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②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芾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注】①崔嵬:高大貌。
②鬈鬣(quán liè):鱼脊和鱼颌上的羽状部分。
鉴赏:此诗从篇首至“骋望琅琊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赞扬之意溢于言表。
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
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实行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
一是收集天下民间兵器,熔铸为十二金人,消退抵制力气。
二是于琅邪台、会稽山等处刻石颂秦功德,为维护统一作舆论宣扬。
秦之统一措施甚多,择其要者,则纲举目张,叙得简劲豪迈。
对秦王的歌颂至此臻极,然而物极必反,这犹如贾谊《过秦论》的开篇,真是轰轰烈烈,使后来的反跌之笔更见有力。
后十二句,依据历史事实进行生动艺术描写,讽刺了秦王骄奢淫侈及妄想长生的荒唐行为。
先揭发其骊山修阿房宫和骊山墓的铺张之事。
再揭发其海上求仙的愚妄之举。
据史载徐芾诈称求药不得,是因海中有大鱼阻碍之故,于是始皇派人运着连续放射的强弩沿海射鱼,在今山东烟台四周海面射死一条鲸。
此节文字运用浪漫想象与高度夸张手法,把猎鲸场面写得光怪陆离,有声有色,惊险奇幻:赫然消灭海面上的长鲸,突然看来好像一尊山岳,它喷射水柱时水波激扬,云雾布满,声如雷霆,它鬈鬣张开时竟遮挡了青天。
诗人这样写,不但使诗篇增加了一种惊险奇幻的奇特颜色,也是制造期望的假象,为篇终致命的一跌作势。
长鲸制服了,不死之药总可求到了吧。
结果不然,此后不久,始皇就在巡行途中病死。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这是最终的反跌之笔,使九霄云上的秦王跌到地底,真是惊心动魄,以此二句收束筑陵、求仙事,笔力陡健,而口吻冷峻。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10过秦论同步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10过秦论同步训练(含解析)一、语基落实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膏腴.(yú)雍.州(yōnɡ)藩.篱(pān) 亡矢遗镞.(zú)B.锋镝.(dí) 辅佐.(zuǒ)氓.隶(ménɡ) 一夫作难.(nàn)C.囊.括(láng) 连衡.(héng)谪戍.(shù) 度长絜.大(qiè)D.盟.约(méng) 肥饶.(ráo)猗.顿(qí) 俯首系颈.(ɡěnɡ)思绪解析A项,〝藩〞应读〝fān〞;C项,〝囊〞应读〝náng〞,〝絜〞应读〝xié〞;D项,〝猗〞应读〝yī〞,〝颈〞应读〝jǐng〞。
答案B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从事。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蒙:遭受。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费:消耗。
D.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思绪解析B项,〝蒙〞,承袭。
答案B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B.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假定...也C.氓隶之人,而迁移..之徒也D.但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思绪解析A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B项,〝自假定〞,古义,像原来一样;今义,镇静自若,毫不拘束。
C项,〝迁移〞,古义,被征发;今义,迁移。
答案D4以下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②北收关键之.郡③有宁越……之属为之.谋④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⑤焚百家之.言⑥沛公引兵之.薛⑦当是时也,商君佐之.A.①②③/⑤⑦/④⑥B.①③④/⑤⑦/②⑥C.①②⑤/③⑦/④/⑥D.①②④/③⑥/⑤⑦思绪解析①②⑤为结构助词,译为〝的〞;③⑦为代词;④为指示代词,译为〝这些〞;⑥为动词,到,去。
11.1《过秦论》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1《过秦论》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贾谊《过秦论》)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伦:辈,类。
B.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务必。
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尝:曾经。
D.因利乘.便,宰割天。
乘:趁着。
2.下列对文中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海”,是天下的意思,《论语·颜渊)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四海”与此不相同。
B.“崤函”,即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这是秦和中原之间的重要地理屏障。
相同,都为“天下”C.“连衡”,是秦国采取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D.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和信陵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魏公子无忌即“信陵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习题 11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过秦论(中)贾谊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四海养。
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
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
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
此言劳民之易为政也。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循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
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
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
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此二世之过也。
(选自《贾谊集校注·贾子新书》,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此二世之过也B.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此二世之过也C.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此二世之过也D.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此二世之过也答案:C解析:“安民可与为义”与“危民易与为非”对举;“此之谓也”是固定结构;“此二世之过也”是判断句式。
《过秦论》练习及答案
《过秦论》练习及答案《过秦论》练习命题制卷郑孝红高一()班学生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隶(méng)万乘(shèng)锄耰(yōu)棘矜(qín)B.鞭笞()瓮牖绳枢(yǒu)从散约败(zòng)C.隳名城(huī)蹑足行伍(háng)度(dù)长絜大(xié)D.以窥周室(kuī)亡矢遗镞(shǐ)逡巡(qūn)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A.蒙(méng承接)故业膏腴(gāo yú肥沃)之地銛于钩戟长铩(shā长矛)B.履(lǚ实行)至尊振长策(cè马鞭子)销锋镝(dí箭头)C.瓮牖(yǒu窗户)绳枢鞭(chī抽打)天下括四海(náng用口袋装)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bì弊病,弊害)逡巡(qūn xún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良将劲弩(nǔ弩箭)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于是)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余威)C.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溃败的军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D.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率领)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池)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词义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遗策,南取汉中(沿袭)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损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廷)C.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瓦罐)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险固的地势)D.序八州而朝同列(排列)以致天下之士(招纳)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B.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C.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过秦论》同步练习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过秦论》同步练习111.过秦论・同步练习【课文阅读指导】能力升级一、字词训练1.下列加黑字注音不全对的一组是() A.召滑(shào)鞭笞(chī)藩篱(fán) B.墨翟(dí)谪戍(zhé)絮(xié) C.��(xiān)隳(huī)逡巡(quān) D.牖(yǒu)棘矜(qín)锋镝(dí) 2.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A.度长契大赢粮景从云集响应 B.瓮牖绳枢同日而语价值连城 C.�I�i棘矜摄足行伍��袍敝衣 D.足肤皲裂崛起阡阳门廷若市3.选出“因”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A.……蒙故业,因遗策 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E.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二、语言运用1.对下列名词状语的分类、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席卷天下②云集响应③船载以入④西举巴蜀⑤内立法度⑥斗折蛇行⑦日积月累⑧吾得兄事之⑨良庖岁更刀⑩相如廷叱之舟行适临汝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A.①②⑥⑧句表比喻,译为“像……那样” B.④⑤⑩句表处所,译为“在……”C.⑦⑨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日日”、“月月”、“每年” D.③ 表工具,译为“用……”,也表工具,译为“乘船”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属于以下哪种词类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C.使动用法 D.意动用法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履至尊而制六合()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④赢粮而景从()⑤外连衡而斗诸侯()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选出下面译文正确的一项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A.不吝惜珍奇的祭器、贵重的宝物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士人。
B.不爱惜珍贵的器具、贵重的财宝及肥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士人。
C.不爱惜珍贵的祭器、贵重的宝物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因而招纳了天下有才之士。
【全效学习】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10课 过秦论(含答案)
第10课 过秦论——西汉鸿文一、语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膏腴.(yú) 雍.州(Yōn ɡ) 藩.篱(pān ) 亡矢遗镞.(zú) B .锋镝.(dí)辅佐.(zuǒ) 氓.隶(mén ɡ) 一夫作难.(nàn) C .囊.括(lán ɡ) 连衡.(hén ɡ) 谪戍.(shù)度长絜.大(qiè) D .盟.约(mén ɡ) 肥饶.(ráo) 猗.顿(qí)俯首系颈.(jīn ɡ)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B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报:报复 C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宠信 D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并:一同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振长策而.御宇内②赢粮而.景从 B.⎩⎪⎨⎪⎧①百越之.君,俯首系颈②聚之.咸阳 C.⎩⎪⎨⎪⎧①余威震于.殊俗②非尊于.齐、楚、燕…… D.⎩⎪⎨⎪⎧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②临不测之渊,以.为固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出郭相扶将. B.⎩⎪⎨⎪⎧西举.巴、蜀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秦人开关延.敌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D.⎩⎪⎨⎪⎧九国之师.十年春,齐师.伐我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 .①⑤/②⑦/③⑥/④ B .①③⑤/②④/⑥⑦ C .①③⑤⑥/②⑦/④ D .①⑤⑥/②⑦/③④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B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C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二、一法一练——使动用法7.下列加点的词中,属于使动用法的有________(只填序号)①不期.而遇②土.崩瓦解③扬长.避短④披坚执锐.⑤打草惊.蛇⑥不翼.而飞⑦衣.锦还乡⑧丰衣足.食8.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②秦伯说,与郑人盟.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④赢粮而景.从⑤范增数目.项王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⑧去今之墓.而葬焉⑨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A.①⑦/②③⑥/④⑤⑧⑨B.①/②⑤⑧/③④⑥⑦⑨C.①⑨/②③⑤⑧/④⑥⑦D.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三、走近高考(2011·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高中语文《过秦论》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3
过秦论巧学精练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于是从散约败B.而倔起阡陌之中C. 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2.选出与“吞二周而亡.诸侯”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南.取汉中,西举巴、蜀C.外连衡而斗.诸侯D.天下云.集响应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护)C.信.臣精率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D.序.八州而朝同列(统治)4.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兵”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B.赵奢之伦制其兵C.行军用兵之道D.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5.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过.秦论②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
B.①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C.①商君佐之,内立法度.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D.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铸以为金.人十二6.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②北收要害之.郡③有宁越……之属为之.谋④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⑤焚百家之.言⑥沛公引兵之.薛⑦当是时也,商君佐之.⑧而迁徙之.徒也A.①②③/⑤⑦⑧/④⑥B.①③④/⑤⑦/②⑥⑧C.①②⑤⑧/③⑦/④/⑥D.①②④/③⑥⑧/⑤⑦二、阅读部分(32分)(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20分,7~11题每小题3分,12题5分)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10过秦论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10*过秦论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膏腴.(yú)雍.州(yōnɡ)藩.篱(pān)亡矢遗镞.(zú)B.锋镝.(dí)辅佐.(zuǒ)氓.隶(ménɡ)一夫作难.(nàn)C.囊.括(láng)连衡.(héng)谪戍.(shù)度长絜.大(qiè)D.盟.约(méng)肥饶.(ráo)猗.顿(qí)俯首系颈.(ɡěnɡ)思路解析:A项,“藩”应读“fān”;C项,“囊”应读“náng”,“絜”应读“xié”;D项,“猗”应读“yī”,“颈”应读“jǐng”。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从事。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蒙:遭受。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费:耗费。
D.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思路解析:B项,“蒙”,继承。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B.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C.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思路解析:A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B项,“自若”,古义,像原来一样;今义,镇静自如,毫不拘束。
C项,“迁徙”,古义,被征发;今义,迁移。
答案:D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②北收要害之.郡③有宁越……之属为之.谋④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⑤焚百家之.言⑥沛公引兵之.薛⑦当是时也,商君佐之.A.①②③/⑤⑦/④⑥B.①③④/⑤⑦/②⑥C.①②⑤/③⑦/④/⑥D.①②④/③⑥/⑤⑦思路解析:①②⑤为结构助词,译为“的”;③⑦为代词;④为指示代词,译为“这些”;⑥为动词,到,去。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 3《过秦论》教学资料基础巩固( A 层同学完成) 一、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甿隶(m e g )B 鞭笞(ch i )C 隳名城 (hu i ) D.以窥周室(ku i) 万乘(sh eng ) 锄耰棘矜(y ①q in )从散约败(zcng ) 瓮牖绳枢(yfiu ) 蹑足行伍(h eng ) 度长絜大(d u ji e ) ) 亡矢遗镞(sh I i u ) 逡巡(q U n ) 二、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音、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A.蒙故业( B 履至尊(C 瓮牖绳枢 D.制其弊( m 缶g 承接) l &实行)(y 型窗户)b i 疲惫)三、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 A. 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 B.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C 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D.将数百之众(率领) 膏腴之地(g oo y u 肥沃) 振长策(c e 马鞭子)鞭笞天下(ch 1打) 逡巡( j u n x u n 徘徊) 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因利乘便(因为) 奋六世之余烈(余威)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C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D. 秦人开关延敌。
E. 收天下之兵。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内立流度,务耕织。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斩木为兵。
因遗策。
履至尊而制六合。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F. 振长策而御宇内。
G. 赵奢之伦制其兵。
H 序八州而朝同列。
五、 以下各项中加横线的词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因遗策(由于) B.亡矢遗镞(损失)C 瓮牖绳枢(窗户)D.履至尊(登上) 六、 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两项是( A.赢粮而景从。
C 振长策而御宇内。
E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高中语文】《过秦论》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1.1《过秦论》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之B.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C.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D.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黔首,是秦朝对百姓的称呼。
黔为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
B.山东,指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而现在则指山东省。
C.博士,古代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D.“不中呈不得休息”的“中”意思和《劝学》中的“木直中绳”的“中”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
他奋力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吞并二周,消灭诸侯,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
B.秦始皇钳制百姓思想。
统一天下后,他废除先王的治国之道,焚烧各学派的著作,目的就是为了愚化百姓,控制百姓。
C.秦始皇为人残暴。
始皇听说侯生、卢生逃走后非常生气,不经查问就把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在咸阳。
D.秦始皇独断专行。
丞相等各位大臣都必须按照皇帝的意志做事,甚至连公子扶苏也因进谏而被调派到北方。
4.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2)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5.侯生、卢生为何不愿为秦始皇求取仙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栝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A.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B.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C.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D.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州”,借指居于雍州外的六国,“九州”则代称古代中国大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3.10过秦论附答案新739
《过秦论》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粗词从意义上看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A.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2.下面句子中加粗词从用法上考虑,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C.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3.下边加粗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4.下边各词的含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因:蒙故业,因遗策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致:以致天下之士致万乘之势C.守:而守藩篱杀臣,宋不能守D.延:秦人开关延敌延及孝文王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E.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6.下边含有相同词类活用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尊贤而重士。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7.下列句中属省略句的是[ ]A.南取百越之郡,以为桂林象郡B.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8.关于本文的几组判断,有误的是[ ]A.本文借古喻今,过秦的目的是劝唐玄宗施行仁政,以防重蹈秦始皇因施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
B.文章前四段是叙述历史事实:第一段写孝公任用商秧,使秦由弱变强;第二段写孝公之后的五位君主“蒙故业,因遗策”,使诸侯“争割地而赂秦”;第三段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国势和暴虐都到了极点;第四段写陈涉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迅速灭亡;第五段则转入议论,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得出结论。
C.本文先叙史实,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除运用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之外,还运用了丰富的词藻,使文章酣畅流利,极有文采。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习题:过秦论(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11 过秦论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 “衡”同“ ”, 2.非及乡.时之士也 “乡”同“ ”, 3.赢粮而景.从 “景”同“ ”, 4.百有.余年矣 “有”同“ ”, 5.锄櫌.棘矜 “櫌”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固{①据崤函之固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2.因{①因遗策 ②因河为池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追亡逐北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④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5.兵{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收天下之兵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 ②致万乘之势8.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②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③商君佐之9.及{①非及乡时之士 ②及至始皇10.北{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②追亡逐北11.度{①内立法度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12.遗{①因遗策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1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②宽厚而爱人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是..六国之士 古义: 。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
今义:山东省。
3.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 。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4.宽厚而爱人..古义:。
今义: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5.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古义:。
今义: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用人摇。
6.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古义:。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5.南.取百越之地6.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8.履.至尊而制六合9.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1.过.秦论12.将.数百之众1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4.会盟而谋弱.秦15.以弱.天下之民16.尊贤而重.士17.据崤函之固.18.临不测之渊,以为固.19.尊贤.而重士20.因利.乘便.21.追亡.逐北22.外连衡而斗.诸侯23.伏尸百万,流血漂.橹24.却.匈奴七百余里25.序八州而朝.同列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高中语文《过秦论》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过秦论》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通假1约从离衡(通)(通)2孝公既没(通,义:)3倔起阡陌之中(通)4赢粮而景从(通,义:)2.一词多义1固:据崤函之固君臣固守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根深蒂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己见2因:因遗策陈陈相因因河为池因利乘便3遗:亡矢遗镟路不拾遗因遗策不遗余力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制:制其兵制六合鸿篇巨制5亡:亡矢遗镞亡羊补牢亡秦族矣国破家亡追亡逐北智叟亡以应6弱:弱国入朝弱天下之民天下非小弱也恃强凌弱7利:因利乘便兴利除弊陈利兵而谁何金就砺则利8延:延至孝文王延年益寿开关延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9朝:弱国入朝序八州朝同列10度:内立法度度长絜大关山度若飞春风不度玉门关3.古今异义(解释加线词)1以致天下之士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3秦以区区之地4.词类活用(归类,释义)1过秦论2天下非小弱也3据崤函之固4追亡逐北5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6内立法度,外连衡7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8弱天下之民9约从离横10朝同列11连衡而斗诸候12却匈奴13以愚黔首5.解释句中加线词1孝公既没.,惠文蒙.故业,因遗..策, 西举.巴蜀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3秦人开关延.敌,无亡.矢遗.镞之费4奋.六世之余烈.5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6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8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0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11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1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13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回顾一年多来众多文艺作品创作,无论是影视剧、歌曲,还是小说及其它作品,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如《大圣归来》、《三体》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高中试卷-11.1《过秦论》(同步习题)(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过秦论》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过秦论》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章的语言独具特色,如辞赋一般华丽而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句子长短相间,读来朗朗上口。
B.文章先叙述史实,说明秦由兴到衰的过程,再列举大量的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C.文章最后一段从领袖的地位和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装备和素质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实际上力量不如九国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D.全文在叙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阐明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行仁义的主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0课 过秦论——西汉鸿文一、语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膏腴.(yú) 雍.州(Yōnɡ)藩.篱(pān) 亡矢遗镞.(zú)B .锋镝.(dí) 辅佐.(zuǒ)氓.隶(ménɡ) 一夫作难.(nàn)C .囊.括(lánɡ) 连衡.(hénɡ)谪戍.(shù) 度长絜.大(qiè)D .盟.约(ménɡ) 肥饶.(ráo)猗.顿(qí) 俯首系颈.(jīnɡ)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B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报:报复C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宠信D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并:一同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②赢粮而.景从B.⎩⎪⎨⎪⎧ ①百越之.君,俯首系颈②聚之.咸阳C.⎩⎪⎨⎪⎧ ①余威震于.殊俗②非尊于.齐、楚、燕……D.⎩⎪⎨⎪⎧ 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②临不测之渊,以.为固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出郭相扶将.B.⎩⎪⎨⎪⎧ 西举.巴、蜀是以众议举.宠为督C.⎩⎪⎨⎪⎧ 秦人开关延.敌延.及孝文王、庄襄王D.⎩⎪⎨⎪⎧ 九国之师.十年春,齐师.伐我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A .①⑤/②⑦/③⑥/④B .①③⑤/②④/⑥⑦C .①③⑤⑥/②⑦/④D .①⑤⑥/②⑦/③④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B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C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二、一法一练——使动用法7.下列加点的词中,属于使动用法的有________(只填序号)①不期.而遇②土.崩瓦解③扬长.避短④披坚执锐.⑤打草惊.蛇⑥不翼.而飞⑦衣.锦还乡⑧丰衣足.食8.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②秦伯说,与郑人盟.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④赢粮而景.从⑤范增数目.项王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⑧去今之墓.而葬焉⑨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A.①⑦/②③⑥/④⑤⑧⑨B.①/②⑤⑧/③④⑥⑦⑨C.①⑨/②③⑤⑧/④⑥⑦D.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三、走近高考(2018·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过秦论》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过秦论》同步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过秦论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逡巡(qūn)锋镝(dí)孝公既没(mò)瓮牖绳枢(yǒu)B.鞭笞(chī)藩篱(fān)蹑足行伍(xíng)比权量力(liàng)C.召滑(shào)锄耰(yōu)度长絜大(dú)一夫作难(nàn)D.劲弩(jìng)非銛(tiān)万乘之势(shang)俯首系颈(xì)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秦国本来是一个西域小国,夹在西戎和中原各国之间,生存环境要比中原各国恶劣得多。
直到周平王东迁洛邑时,秦国才被封为诸侯国。
B.朝鲜牡丹峰乐团首次来华演出,将演唱多首中文歌曲,这次演出定会成为推进朝中关系发展、增进两国有关领域友好交流合作。
C.读书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更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D.贾谊写《过秦论》的目的是为了用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
3、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致力,专力从事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蒙:遭受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费:耗费D.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韩愈的《师说》就是阐明从师的道理的。
②“论”这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贾谊的《过秦论》即是如此。
③从秦汉开始,论说文体裁趋于多样化,‘论”“说”是其中常见的两种。
④贾谊借古喻今.以提醒汉文帝要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始皇因施暴行而迅速灭亡之辙。
⑤在论证过程中,有的放矢,有破有立,有褒有贬,有虚有实,有综合有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极有说服力。
⑥“说”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阐述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义理。
A.③⑥①⑤②④B.③②④⑥①⑤C.⑥②④③①⑤D.⑥①⑤③②④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过秦论1.归纳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纵横捭阖、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以及对比论证的手法。
3.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培养“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识。
4.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重点段落。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并疏通文意。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入木三分的说理,力争熟读成诵。
3.仿照文章运用的对比论证的方法,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写一篇文章。
4.积极参与同学探讨,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1.积累文言知识。
2.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和写作意图。
3.学习对比等论证方法。
1.本文是一篇史论,但大半篇幅用于叙述秦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实际上是以史实作论据,论证秦的迅速灭亡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因此,教学重点应是最后一段。
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秦二世灭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
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如《东周列国志》)。
3.文言文翻译是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在研习新课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必要的讨论题,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文言文的语言规律。
1.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2.论:一种文体,古文中所谓的“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
3.《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
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1.一时谋议略施行。
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
贾谊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
少年时,师从荀况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张苍,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
2.贾生才调更无伦。
其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
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春秋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
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能耕作;有些人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
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
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
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虚空,财政困难。
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人民非常需要休养生息。
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戒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新书》是贾谊文著汇集,为西汉后期刘向整理编辑而成,最初称《贾子新书》,当时刘向整理过的其他一些书也称某某新书,以别于未经整理过的“旧书”。
后来,别的书逐渐去掉了“新书”二字,《新书》就成了贾谊文集的专名。
现存最早《新书》版本是明代的,为仿宋本所刻。
有些学者认为《新书》为后人伪作。
《四库提要》认为“其书不全真,亦不全伪”。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新书》基本保持了刘向编辑的原貌,其中可能有后人改动之处,这也是古书一般都存在的问题,不能因此否定《新书》为贾谊所作。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译文:[自我核对](1)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
(2)然而秦凭借它很小的土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2.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按表达方式可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一)记叙部分(第段):写第一层(第段):写第二层(第段):写(二)议论部分(第段):写[自我核对](一)1~4秦王朝的兴亡过程1~3兴起的过程4灭亡的过程(二)5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3.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文中哪一句话?答:[自我核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导致亡国。
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
[自我核对]吞二周而亡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囊.括( ) ②墨翟.( )③翟.景( )④雍.州( )⑤逡.巡( )⑥陈轸.( )⑦膏腴.( )⑧乐.毅( )⑨鞭笞.( )⑩藩.篱( )( )猗.顿( )瓮牖..隳.名城( )合从.缔交( )百有.余年( )销锋镝.( )[自我核对]①nánɡ②dí③zhái④yōng⑤qūn⑥zhěn⑦yú⑧yuè⑨chī⑩fān wèng yǒu yīhuīzònɡyòu dí2.重点词(1)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而取西河之外( )(2)于是秦人拱手..之地( )(3)东割膏腴..(4)蒙.故业,因遗策( )(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而不敢进( )(6)逡巡..[自我核对](1)窥伺,指暗中观察动静,等待机会。
(2)两手相抱,形容毫不费力。
(3)肥沃。
(4)因袭,继承。
(5)吝惜。
(6)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3.多义词(1)制①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④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2)亡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3)利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③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4)遗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蒙故业,因遗.策( )③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5)因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②蒙故业,因.遗策( )③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自我核对](1)统领、统率/控制/规模/制作,制造。
(2)逃跑,代指逃跑的兵士/丢失/使……灭亡/通“无”,没有。
(3)有利,代指有利的形势/锋利的/好处。
(4)丢、丢失/遗留下来的/遗失之物。
(5)介词,趁着/动词,沿袭/介词,凭借,依仗。
4.通假字(1)孝公既没( )(2)约从离衡( )(3)威振四海( )(4)而倔起阡陌之中( )(5)赢粮而景从( )(6)百有余年矣( )[自我核对](1)“没”通“殁”,死,去世。
(2)“从”通“纵”,指合纵的策略。
“衡”通“横”,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六国分别跟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3)“振”通“震”,震慑。
(4)“倔”通“崛”,崛起,突起。
(5)“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5.古今异义词桂林、象郡。
(1)以为..古义:今义: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2)山东..古义:今义:[自我核对](1)古义:即“以之为”,其义为“把……划为”,“以”后面省略宾语“之”,即“百越之地”。
今义:常用义为“认为”。
(2)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义:指山东省。
6.词类活用(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内立法度( )(3)尊贤而重士( )(4)外连衡而斗诸侯( )(5)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自我核对](1)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2)内,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对内,在内。
(3)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尊重。
(4)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5)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
7.特殊句式(1)铸以为金人十二( )(2)身死人手( )(3)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4)为天下笑者,何也?( )(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自我核对](1)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代锋镝。
同时也是定语后置句。
(2)省略句,“人手”前省略介词“于”,在。
(3)无标志的被动句。
困,被困住,被围住。
(4)被动句,用“为”表示被动。
(5)宾语前置句,“不施仁义”。
(6)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1.文章第1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思路点拨】阅读第1段,提取关键信息。
【与你交流】主要写秦国势力的崛起。
先写秦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然后写秦孝公的对内对外政策,最后写实施上述内外政策取得的成果。
2.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
那么,我们把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思路点拨】语言是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这样处理有助于表达他的观点。
【与你交流】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
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
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3.在第2段第1大层中,3个小层是否都是写秦的?有人说,第1小层写秦攻各国,第二自然小层写各国攻秦,第3小层写双方战争结果。
这种说法对不对?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思路点拨】结合文章整体,概括第2段第1层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与你交流】这样说有道理,也可以理解为3个小层都是写秦的。
第1小层,写秦对诸侯各个击破的“攻”。
“南取”“西举”“东割”“北收”,既说明了这种各个击破的“攻”,又说明这种进“攻”所向披靡,任何一个诸侯都难以单独与之抗衡,从而也说明了诸侯之所以“会盟而谋弱秦”的原因。
第2小层,还是写秦“攻”诸侯,“攻”联合起来的九国诸侯。
九国之师的“叩关攻秦”不过是以攻为守,其实质还是守。
面对九国联军的“攻”,秦不再是孝公时的“君臣固守”,而是“开关延敌”,以“攻”对“攻”。
第3小层写秦击溃九国之师后的影响,说明其席卷天下之势已完全形成。
若非孝文、庄襄“享国之日浅”,那么一统天下的宏图就可能在始皇之前得以实现。
4.阅读第3段,回答下列问题:(1)首句写秦始皇统一全国,只有一个意思,却连用四句来表达,为什么?【思路点拨】思考采用这种句式能收到的常规效果,以及本部分内容对文章整体情感观点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与你交流】这是中国空前的统一,是很了不起的,值得加以铺排;极言秦王朝的无比强大,为下文写强大的秦王朝迅速灭亡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