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主导产业选择
说明西宁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说明西宁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西宁,位于中国青海省东部,是一座充满自然风光和资源的城市。
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气候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西宁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一个非常适合发展非农产业的地方。
在西宁这样一个被称为“高原明珠”的城市,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青海湖作为西宁最大的淡水湖,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这些水资源不仅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还可以用于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加工业。
西宁可以发展淡水鱼养殖业,通过科学的水产养殖技术和管理,提高养殖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西宁也可以发展水产加工业,将养殖的淡水鱼加工成各种鱼制品,如冻鱼、鱼干、鱼丸等,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还可以刺激城市经济的发展。
西宁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西宁冬长夏短,日照充足,气候适宜,这为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西宁可以利用这些气候优势,发展各种蔬菜、水果和谷物等农作物的加工业。
西宁可以发展蔬菜加工业,将当地生产的蔬菜加工成各种蔬菜制品,如蔬菜干、蔬菜罐头、蔬菜饼干等,不仅可以延长农产品的销售期,还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西宁还可以利用丰富的草原资源发展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牧区,西宁作为青藏高原东部的门户城市,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
西宁可以发展牛羊养殖业,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餐,提高畜牧品质和产量。
西宁可以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将牛羊等畜产品加工成各种畜产品制品,如肉制品、奶制品、皮革制品等,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西宁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有很多,只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当地丰富的水资源、气候优势和草原资源,结合现代的科技和管理,就可以实现非农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希望未来的西宁能够在非农产业发展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宁市简介及经济指标应用
西宁市简介及经济指标分析一、1西宁市概述下辖地区:城东区、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城西区、城北区、海湖新区、国家经济开发区,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
建立时间:1944年市区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
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
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壮、回、满、瑶、侗、撒拉、黎、白、羌、藏、土家、俄罗斯、独龙、瑶、维吾尔、鄂伦春、锡伯、哈尼、蒙古等3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36万人,占总人口25.55%。
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
各民族团结奋斗,相濡以沫,谱写了灿烂的发展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赋予了串富的人文精神,使西宁显现出包容,勤劳、开放。
创新的城市文化特点,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
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
西宁机场以每年客运吞吐量以45%的速度递增,已通航全国各主要城市。
“兰一西一拉”(兰州——西宁——拉萨)通讯光缆工程,使电话通讯联接全国各地及世界数十个国家。
西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说明西宁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说明西宁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西宁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生态农业:西宁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如有机蔬菜、水果、中草药等。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打造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品牌。
2. 旅游业:西宁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可以发展旅游业。
例如,可以利用当地的山水、草原等自然资源,开发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
同时,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体验、民俗风情等旅游产品。
3. 清洁能源:西宁市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可以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例如,可以利用当地的风能资源,建设风力发电站;利用太阳能资源,建设太阳能发电站。
这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4. 环保产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保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西宁市可以依托当地的环保技术和服务资源,发展环保产业。
例如,可以提供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服务。
5. 特色手工艺:西宁市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特色手工艺产业。
例如,藏族刺绣、唐卡、黑陶等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和销售。
通过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总之,西宁市依托自然资源发展非农产业的潜力巨大,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品牌。
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主导产业优势部门选择研究——以西宁市为例
U l2 A = , , … ) u 12 .) : , , n
() 】 () 2
D 3
,
0
育、 科教 、 交通 和通 讯 中心 。 宁市有着 丰富 的 自然资源 , 西
i 斫且依 托全省 的资源优 势 .有着得 天独厚 的开发和发 展
以所在大 区产业部 门所 占的份 额按下式 ,将 【域 各 x 二 产业部 门规模 标准化得 到 :
的选择方 法进行 了研究 , 出了多种选择基 准 。 口 提 [女古典 ]
经 济学家 大卫 ・ 李嘉 图以及赫克希 尔和俄林 的“ 区域 比较
u。
2 数 学模型 . 假 定 区域 经历 时间t 年之后 , 济总量 和结构 均 已发 经
优 势基 准” 发展经 济学家艾 尔伯特 ・ ; 赫希曼 (9 8 在 《 15 ) 经 济发展 战 略》 , 出的“ 中 提 关联 效应 理论 ” 产业关 联度 和“ 基准” 以及 日本经 济学家筱 原三代平 ( 9 7 以需 求收入 ; 15 ) 弹性和 生产率上 升率为基 准的“ 原两基 准”3 筱 [。在国 内, l 许多学 者结合 国情 进行研究 。 出 了多种选 择基 准。 中 提 其 有 : 再 兴 (9 6 的“ 向基 准 综 合 法 ” 关 爱 萍 、 刘 19 ) 双 ; 王瑜 (0 2 的“ 断 和选择六 项基准 ” _。上述 这些 主导 产 20 ) 判 等4 ]
生变 化。设初 始期 区域i 经济 总规模 为b 末期经 济总 规 , 模 为b 。同时 , 照一定 的规 则 , 区域经 济划 分为 n 依 把 个
产业部门, 分别以6 。 = ,, ) , b 12 …n 表示区域钧 个产
业 部门在初始期 与末期 的规 模 。并 以 , 表示 区域所 在
西宁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可行性分析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⑤通信设备、计算机及 非金属矿 物制品业⑤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其电子设备制造业⑥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 工业⑥ 有色金属冶炼及 压延加工业⑦ 金属制 制⑦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品业⑧通用 设各制造业⑨ 电力、热力的生产 和供应业
长 率 ( 现价计 算,相对 应产 品的市场 增长率 ),纵坐 标表示 各工 按
务或退出经营。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 输设各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 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 设备 制 造 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 办公用机械 制造业 工艺 品及其他制造业 电力 、热力 的生产和供应业 水 的生产和供应业
7 7 1 1.l 2 9 5 1 4 2
2 6
.
02 .5 07 .4 14 .1
0 1 .8
7 1
l 3 1 0 6 9 .7 3.1 08 l.l 31
0
.
1 5
O 3 .1 1. 1 16 0 2 2
可以将波士顿矩阵图所示西宁市各行业标示成表2 。
表2 西宁市工业行业结构波士顿矩阵图解析 一
I 问题类 : I明星类 : I
其 生产经营 活动 ;另一方面 ,其相对 份额地 位低 ,能够生 成 的资 金 很小 。因此 ,企业 在对于 “ 问题业 务” 的进 一步投 资上需 要进行 分 析 ,判断使 其转移 到 “明星业 务 ”所 需要 的投 资量 ,分析其 未来 盈
数据来源 : 《 青海 省统计年鉴 2 1 》 《 00 西宁统 计年鉴》 ( 0 1 2 l )中数据整理 计算而 2 0— 00
得。
①食品制造业②塑料制品业③饮料制造业④ ① 农副食品加工业② 纺织业③医药制造业④
然后采用 波士顿矩 阵对 西宁市2 个主要 工业行业 进行分析 。如 5 图2 ,图中的横坐标 表示各 行业产值近 十年 ( 0 0 2 0 2 0 — 0 9)的年 均增
西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农业方面,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60.1万吨,比上年增加12.1%。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08元,比上年增加14.6%。
全市农田面积达到
272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13.3万亩,灌溉面积158.2万亩,均超过了
省定标准。
在文化教育方面,全市教育事业继续发展。
全市共有中小学校262所、幼儿园248所,学生总数为78.2万人。
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2%。
全市大中专院校有20所,学生总数为83.4万人。
全市图书馆、博物馆、
文化馆等文化设施日益完善。
在卫生保健方面,全市提供了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
全市有各类医疗
机构876家,床位总数为2.93万张。
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全市卫生行业生产总值为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总的来说,2024年,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经济增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农业、工业、交通、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
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
不断的发展,西宁市将继续为全市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青海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青海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在经济发展方面立足实际,经过不断的探索发展,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构筑了电力、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
特别是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随着青海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势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2年,四大支柱产业的资产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57%,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占60%、56%和64%。
对青海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1、电力工业。
青海水能资源丰富,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2537万千瓦,列全国第五位。
其中黄河龙羊峡至寺沟峡段可修建大中型水电站13座,装机1302万千瓦,年发电量368亿千瓦时。
装机128万千瓦的龙羊峡水电站和装机200万千瓦的李家峡水电站已建成发电;还有尼那等水电站都将相继开始发电。
在电源结构上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水火电比为84:16。
截止2000年底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95.37万千瓦;变电容量434.48万千伏安,35千伏安及以上输(配)电线路6628.76公里。
2000年全省发电量138.80亿千瓦时,供电量104.73亿千瓦时,用电量98.67亿千瓦时。
2002年全省水电发电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2719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0012万元,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915532万元,实现利税总额9298万元。
目前青海形成的电力格局有力的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石油天然气工业。
青海石油天然气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到目前已发现地面构造140个,潜伏构造94个,探明油气田24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备1574.96亿立方米,建成了年加工原油生产能力100万吨的格尔木炼油厂;涩北至格尔木、涩北至敦煌、涩北西宁兰州天然气输气管道已投入使用。
青海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路径选择及产业布局优化
青海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路径选择及产业布局优化丁翠英【摘要】本文基于对青海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对工业经济运行形成下行压力,以及自身结构性矛盾影响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全省工业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工业转型升级阵痛持续.进一步提出青海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工业在发展中升级,准确定位发展路径选择;另一方面,要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通过传统产业升级、化解过剩产能和培育新兴产业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和多元支柱产业格局.【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8(034)024【总页数】5页(P97-100,72)【关键词】青海工业;路径选择;产业布局【作者】丁翠英【作者单位】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 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4“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青海省工业保持了稳步发展,但也面临着全国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低速,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结构调整进入攻坚期的大环境,在这一特殊阶段,经济发展新动力虽加快孕育,但由于经济总量还比较小,在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消退带来的影响,加之全省长期形成的资源型、原材料型、重化工产业结构特征,在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疲弱、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全省工业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工业转型升级阵痛持续[1]。
1 青海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2009-2011年,青海省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经历了下降过程后逐年上升[2],2015年该比例达到16.4%,2017年该比例为12.73%。
然而,即便如此,轻工业的增加值也仅为重工业增加值的19.6%,特别是以原材料、资源类为主的传统七大行业增加值占比在70%左右(见表1),工业结构中的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如图1所示)。
当然,也应该注意到,这种轻重工业结构是基于矿产资源开发和历史上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青海省的资源禀赋状况和比较优势原则,推动了青海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西宁可行性研究报告样本
西宁可行性研究报告样本一、研究目的和背景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也是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西宁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城市,其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西宁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找出目前的发展瓶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以实现西宁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报告采用了问卷调查、文献综述以及实地考察的方法,收集了西宁市的经济数据、社会环境数据以及市民生活情况等相关信息。
同时,还联合了西宁市的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讨论。
三、西宁市的发展现状1.经济发展:西宁市是青海省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主要产业包括畜牧业、旅游业、农业等。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宁市的传统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2.社会环境:西宁市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市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城市的空气质量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3.文化教育:西宁市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为薄弱,缺乏一流的文化机构和教育资源,制约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人才培养。
四、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1.经济问题:针对西宁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建议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2.社会环境问题:提出了加强环境治理和交通规划,实施城市绿化和道路畅通等举措,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
3.文化教育问题:建议增加对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投入,加快建设一流的文化机构和教育资源,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五、发展前景与政策建议1.经济发展前景:西宁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望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
建议发展旅游业、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环境改善:提出了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推动城市绿化和交通规划等政策建议,以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3.文化教育发展:建议加大对文化机构和教育资源的投入,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企业和高素质人才,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青海西宁_高原冷凉夏菜种火富民产业
432023.16炎炎夏日,烈烈阳光,青海省西宁市还是一片清爽。
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让这座“世界凉爽城市”,成了广大游客夏日避暑的绝佳选择。
然而,选择夏天到这里“扎根”的不止游人,还有一类被称为“冷凉蔬菜”的农作物。
“冷凉蔬菜”是指适宜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产的蔬菜,在青海、甘肃等地又被称为“高原夏菜”。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发挥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原冷凉蔬菜产业”,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市建设为抓手,发挥“河湟田源”等农产品品牌引领作用,补齐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短板,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支持引导,企业投资经营,农民参与收益”的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
绿色发展带来高质高效在西宁市大通县景阳镇的甘树湾村,一大片绿油油的甘蓝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7-10月是甘蓝集中上市的时间,它们正紧凑地排好“队形”,等待着不久之后那一张张丰收的笑脸。
“我们这里海拔高,光照足,气候冷凉,特别适合种植甘蓝等作物。
甘蓝是我们这儿的特色,非常受欢迎。
”大通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广生自豪地说。
大通景阳千亩甘蓝基地是由大通景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运营的。
据介绍,去年甘蓝种植面积达1000亩,产量达到4100吨,种植收入总额达到了450万元。
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环境不仅仅带来了种植冷凉蔬菜的可能,更为绿色有机种植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由于独特的高原气候,我们这里病虫害很少。
”张广生告诉记者,大通县在全县蔬菜生产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
通过增施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张挂粘虫色板等农业增效措施,预计今年蔬菜产量达5400吨,比2022年亩单产增加0.6吨。
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竞争力。
正因为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高原冷凉蔬菜绿色有机的品质,大通县的甘蓝受到省内外市场客户的青睐。
据了解,优质高品质的甘蓝不仅丰富了西宁人的“菜篮子”,而且逐渐依托高品质、绿色有机、错季节供应等特点,走上了全国餐桌。
未来西宁的发展趋势
未来西宁的发展趋势
未来西宁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西宁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城市,将继续发挥城市经济中心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加,西宁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流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旅游业:西宁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
未来西宁将进一步开发旅游业,建设更多的景点和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
3.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省会城市,西宁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的投资。
特别是交通建设,将进一步完善西宁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交通便利度。
4. 环境保护: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未来西宁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将加强污染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 人文教育:西宁将进一步加强人文教育事业的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也将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更多的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总之,未来西宁的发展将以经济发展、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人文教育为重点,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农牧业重点招商项目概述
青海省农牧业重点招商项目概述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农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农牧业是青海省的支柱产业,占据了青海省经济的重要地位。
为了促进青海省农牧业的发展,青海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招商项目,旨在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推动农牧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畜牧业项目1. 羊肉深加工项目:该项目主要以羊肉为原料,开发生产出一系列羊肉深加工产品,如羊肉火锅底料、羊肉制品、羊脂等。
项目可利用青海省丰富的羊资源,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2. 高山草地牛养殖项目:青海省拥有丰富的高原草地资源,适宜发展牛养殖业。
该项目将引进高品质优良肉牛种源和养殖技术,利用青海独特的高海拔草地优势,打造高品质牛肉产业链,提升青海牛肉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业项目1. 高效节水农业示范项目:青海省是中国重要的农田灌溉区之一,因此开展高效节水农业是非常重要的。
该项目将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设备,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模式,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成本,有效保护青海省水资源。
2. 青稞种植加工项目:青稞是青海省的传统农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适应性。
该项目将发展青稞的种植、加工和市场销售,提高青稞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
三、农牧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为了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青海省政府决定打造农牧业现代化示范区。
项目将建设现代化的农田、牧场、农产品加工园区等,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培育一批现代化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推动青海省的农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四、农业旅游项目青海省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势。
青海省政府将通过引进项目投资,打造一批农业旅游景区和特色农产品体验基地,推动农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以上是青海省农牧业重点招商项目的一些概述。
青海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牧业的支持力度,优化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青海省的农牧业发展中,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富裕的目标。
西宁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宁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西宁市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沿,是青海省的省会城市。
西宁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一个适宜发展花卉产业的地区。
近年来,西宁市的花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市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但与此花卉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西宁市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西宁市花卉产业的发展。
1. 发展基础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适宜,土地资源丰富,是发展花卉产业的理想地区。
近年来,西宁市政府加大了对花卉产业的扶持力度,为花卉种植企业提供了财政补贴、土地托管等支持政策,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产业规模西宁市花卉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目前,西宁市的花卉产业已经涵盖了花卉种植、鲜花销售、花卉配送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3. 品种丰富西宁市的花卉品种丰富多样,包括玫瑰、郁金香、康乃馨、茉莉花等,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西宁市的花卉产业以优质、绿色、有机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4.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花卉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西宁市的花卉产品主要销往本地市场和周边地区,市场潜力较大。
5. 问题和挑战尽管西宁市花卉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花卉产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存在一定的生产质量和经营管理问题;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花卉种植企业面临着销售渠道不畅、产品陈旧滞销的困境;气候变化对花卉产业的影响较大,部分季节性花卉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行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花卉产业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花卉产业标准化、生产流程化、服务标准化。
制定花卉产业规范标准,提升行业统一管理水平。
2. 培训技术人才加强对花卉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讲座等形式,提升从业人员对花卉产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意识。
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及其区位研究
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及其区位研究青海藏区地处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部边疆地区,也是一个以藏族为主要民族的地区。
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主要有农牧业、能源产业、旅游业和环保产业等。
以下是对这些基本行业及其区位的研究。
农牧业是青海藏区的传统产业,也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农牧业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并且兼有渔业和林业。
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原和气候寒冷,适宜的农业种植条件有限,因此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青海的畜牧业主要以牧场养殖为主,主要畜禽有牦牛、草原牛、绵羊、疏泽蓝鹅和高原白法鸭等。
这些畜禽产品具有优良品质和高经济价值,适合在市场上销售。
农牧业也是青海特色农产品的重要产地,如青海湖大米、藏羊肉和藏蔵?枸杞等。
能源产业也是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行业之一。
青海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
青海的煤炭储量丰富,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铅锌矿产区之一。
青海还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资源,是国内较早开展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开发利用的地区之一。
青海的能源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加强能源保障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保产业是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政策的重要举措。
青海藏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珍稀植物资源。
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是青海藏区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前,青海藏区在环保产业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如水处理、固废处理和生态修复等。
青海的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主要有农牧业、能源产业、旅游业和环保产业等。
这些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发挥和优化这些基本行业的作用,推动青海藏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宁城市介绍
西宁城市介绍
西宁市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是青海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宁市总面积 约为7,665平方公里,辖区内包括4个市辖区和3个县,总人口约为300多万人。
西宁市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西藏经济区的门户城市。作为青海省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宁市拥有发达的制造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西宁市以食品加 工、石化、机械制造等行业为主导,同时也是青海省的交通枢纽,拥有铁路、公路和航空等 多种交通方式。
西宁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湖泊和草原。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位于西宁市郊区的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
西宁城市介绍
内陆湖泊,被誉为“中国之海”。此外,西宁市还有塔尔寺、南山草原、茶卡盐湖等自然 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西宁市的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西宁市的 农业以畜牧业和农作物种植为主,如牦牛、羊、小麦、马铃薯等。
西宁市工业发展重点及投资环境介绍
西宁市工业发展重点及投资环境介绍一、西宁市工业概况西宁市工业发展门类齐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已初步形成了依托高原丰富的电能、矿产、畜牧资源的冶金、建材、化工、中藏药、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主要产品铝锭、特钢、铁合金、数控机床、明胶、藏药、三绒制品、藏毯、牛羊肉制品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一定声誉。
全省大多数加工企业集中在西宁,其中,亚洲最大的电解铝厂——中铝青海分公司、西北最大的特钢企业——西宁特钢集团、全国制胶行业的排头兵——青海明胶股份公司、全国最大的麻醉药定点生产企业——青海制药厂均在西宁。
随着西宁工业的迅猛发展,现已形成“一区多园”的工业格局,即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甘河工业园、生物产业园等工业聚集区。
三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到 26.82平方公里。
注册各类企业446户,其中工业企业161户。
东川工业园的产业发展定位为:依托全省优势资源,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方向,重点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产业。
现已形成 50亿粒硬胶囊、6亿粒软胶囊、1000桶绵羊肠衣、50吨虫草菌粉、75万件量具、1400万只刃具、5mw太阳能电池组件、 3万吨矿物质水等生产能力。
生物产业园的产业发展定位为: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动植物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保健食品等产业。
现已形成 5万吨液态奶、10万吨啤酒、沙棘系列产品、中藏药、 5000吨菊芋粉、2万吨马铃薯淀粉、1亿件民族服饰等生产能力。
甘河工业园的产业发展定位为:依托我省丰富的电能和矿产资源,重点发展铅、锌、铜、铝等高载能、多金属冶炼和下游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现已形成 11.2万吨电解铝、9万吨电解锌、5万吨粗铅、5万吨电解铅、8万吨碳素、20万吨水泥、12万吨磷酸铵、1万吨硼酸等生产能力。
二、工业发展总体目标——到“ 十一五” 末,工业增加值达到 23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
青海产业四地建设内容
青海产业四地建设内容
青海省在产业四地建设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西宁现代服务业产业城: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高端商务、金融、信息和文化创意领域。
2. 海东生态农业产业城:以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花卉、果蔬等产业。
3. 玉树现代特色产业园区:以藏医药、特色文化和旅游为支柱,建设高端藏药、特色食品、文化创意等行业。
4. 果洛现代畜牧业产业园区:以畜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草原畜牧和草原生态旅游等产业。
以上四个产业四地各有侧重,旨在推动青海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西宁油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西宁油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是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西宁市地处高原,气候凉爽,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油菜是西宁市的重要农产品之一,其产业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一、产业发展现状。
西宁市油菜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目前,西宁市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技术不断提升,产量稳步增长。
油菜产业链条完善,涵盖了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同时,西宁市政府也加大了对油菜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油菜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产业发展优势。
西宁市油菜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西宁市气候适宜,土地资源丰富,为油菜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西宁市政府高度重视油菜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油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西宁市拥有丰富的农业人才和丰富的农业科研资源,为油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产业发展问题。
虽然西宁市油菜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油菜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其次,油菜产业链条上下游环节存在不平衡,加工环节相对薄弱。
此外,油菜种植中存在的病虫害问题也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四、产业发展对策。
为了进一步推动西宁市油菜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帮助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降低市场风险。
二是加强产业链条的衔接,推动油菜加工产业的发展,提高附加值。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
五、产业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西宁市油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油菜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油菜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西宁市油菜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结语。
西宁市油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到此结束。
通过本次汇报,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西宁市油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共同探讨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展望,推动西宁市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青海西宁十大特产
青海西宁十大特产青海西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西宁有着许多独特的特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以下是西宁的十大特产。
第一:青稞酒。
青稞是西宁的传统特产,也是西宁人民的日常饮品之一。
青稞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度的营养价值而闻名于世。
它被认为具有很多保健作用,如提高免疫力和帮助消化。
青稞酒也是青海人民的重要饮酒节日“西宁国际青稞节”的代表性特产之一。
第二:手工毛织品。
西宁是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毛织品生产基地之一。
当地的手工毛织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
它们通常由当地牦牛的羊毛制成,具有柔软、保暖、透气等特点。
手工毛织品的制作过程繁琐,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因此其价格也比较高昂。
第三:羊肉。
青海西宁的羊肉以其新鲜、嫩滑的口感和浓郁的风味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当地的牧民以草原上的牦牛和羊群为原料,采用传统的烹饪方法,制作出各种美味的羊肉菜肴,如羊肉泡馍、羊肉串等。
在西宁,品尝正宗的青海羊肉是必不可少的经历。
第四:凉皮。
凉皮是西宁的传统小吃,也是青海省的特色食物之一。
凉皮的主要原料是面粉和面筋,制作过程复杂且耗时,但口感却非常好。
凉皮有多种口味,如辣椒油、酸菜、花椒等,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凉皮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美食。
第五:特色茶叶。
西宁是茶叶的重要生产地之一,有许多独特的茶叶品种。
当地的茶叶以其清香、醇厚、口感好而著称。
其中最有名的茶叶品种是“碧螺春”,它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每年春天,当碧螺春上市时,吸引了大量的茶叶爱好者前来购买。
第六:糕点。
西宁有许多独特的糕点,如青海糕、西宁糕等。
这些糕点以其精细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
青海糕是一种由发酵的稀米糊制成的糕点,色泽金黄,口感软糯,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西宁糕是一种由面粉和鸡蛋制成的糕点,外层酥脆,内部松软,味道极其美味。
第七:特色手工艺品。
西宁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闻名,当地的手工艺品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西宁市工业发展重点.pptx
资源优势
农畜资源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和重要的畜牧业 生产基地,拥有3160多万公顷的可利用草场。 全省牛、羊存栏2400万头(只),其中羊1600 万只。农作物主要品种有小麦、青稞、蚕豆、 马铃薯、油菜、胡麻、燕麦。
资源优势
太阳能资源
青海阳光灿烂,日照充足,蕴藏着极为丰 富的光能资源。全省日光辐射量在160-175大 卡∕平方厘米,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西宁市工业概况
随着西宁工业的迅猛发展,现已形成 “一区多园”的工业格局,即西宁经济技术 开发区、东川工业园、甘河工业园、生物产 业园等工业聚集区。以工业园区建设带动产 业集群的发展,实现资本、人才、技术等要 素在园区的集中和集聚,成为全省资源转换 的重要载体,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西宁市工业概况
东川工业园
西宁市工业概况
生物产业园
西宁市工业概况
甘河工业园
西宁市工业概况
二、工业发展总体目标
工业发展总体目标
到“十一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 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比重达到50%。
到“十一五”末,冶金、化工、建材、中 藏药、农畜产品加工、机械等资源加工产业 链初具规模,资源加工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 到60%以上。
资源优势
盐湖资源
柴达木盆地有33个盐湖,已初步探明储量 氯化钠3317亿吨、氯化钾7.06亿吨、镁盐59亿 吨、氯化锂1809万吨、锶矿1928万吨、芒硝89 亿吨,储量均居全国首位。其中氯化镁、氯化 钾、氯化锂等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 上。溴储量29万吨、硼矿1573万吨,居全国第 二位。
到“十一五”末,全市工业投资完成350亿 元以上。
三、工业发展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宁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可行性分析曾亮 1王小梅 1(1.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青海西宁 810008)摘要:文章结合西宁市经济发展现状,采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法筛选出西宁市未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运用产值比重﹑区位商﹑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贡献率﹑就业吸纳率等指标对产业结构进行综合分析选择,为确立西宁市的主导产业提出意见。
关键字:西宁市;波斯顿矩阵;主导产业;可行性分析1、前言自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宁市经济快速、稳步、持续增长,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方面,农牧业结构已由过去的以粮油为主向多元结构转变,特色农牧业产业初具优势和规模,非农产品比重明显提高,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
工业方面,西宁市“十一五”年规划要提出大力发展基础原材料行业、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发展高原生物资源及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发展具有特色的轻工产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工业经过改革和调整,以园区工业为代表的一批支柱产业正在兴起和壮大,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西宁市已形成以机械、轻纺、化工、建材、冶金、皮革皮毛、食品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在服务业方面、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常抓不懈,倾力推广“中国夏都”旅游城市品牌。
经济发展状况虽日趋好转,但仍面临着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
始终没有一个产业部门能够具备主导产业的特征,严重制约西宁市经济快速合理的发展。
09年西宁市人均GDP为22865元,发展水平落后全国平均水平,消费以追求生活质量为目的的耐用品行业成为经济的主导需求,耐用品大多都以工业产品为主,因此可以在工业领域比较选择,然后确定西宁市的主导产业的目标市场。
文章立足西宁工业经济发展,围绕主导产业的选择,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的提出可以承担主导产业功能的部门,为西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西宁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可行性分析2、1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与指标长期以来,在理论与实践上关于市主导产业与国家主导产业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市应以国家主导产业作为其地方主导产业,不如此将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使该地区经济落伍。
然这必将造成又一次大量的重复建设,盲目竟争、资源浪费。
尤其作为欠发达地区来说,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会受到特定的经济规律和众多因素制约。
选择确立主导产业时除考虑到一般因素外,还充分考虑到其他的约束条件。
西宁市主导产业的选择,大体上从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及区域发展等三个大的方面考虑(见图1)。
需遵循以下原则:暨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和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应选择创新能力强的产业,注意可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图1-西宁市主导产业选择确定的主要指标依据2.2西宁市主导产业选择确定2.2.1 西宁市工业行业的波斯顿矩阵分析。
西宁市25个主要工业行业在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长率及09年工业总产值比重。
如表1。
表1西宁工业行业比重及年平均增长率工业行业2000-2009年平均增长率(%) 09年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5.19 0.47农副食品加工业32.24 2.16 食品制造业43.56 1.56饮料制造业37.31 0.93纺织业27.72 2.21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1.01 0.85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0.54 0.04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37.45 0.7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17 1.21 医药制造业29.52 2.77橡胶制品业14.52 0.01塑料制品业27.46 0.1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1.24 3.5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3.19 15.7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7.19 37.65 金属制品业30.03 2.33 通用设备制造业22.77 3.51专用设备制造业7.71 0.2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91 0.7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4.21 1.41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26.71 0.1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1.03 0.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6.97 0.31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0.81 11.61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11 0.22 数据来源:《青海省统计年鉴2010》《西宁统计年鉴》(2001-2010)中数据整理计算而得.然后采用波士顿矩阵对西宁市25个主要工业的行业进行分析。
如图2,图中的横坐标表示各行业产值近十年(2000-2009)的年均增长率(按现价计算,相对应产品的市场增长率),纵坐标表示各工业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相对应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代表支柱产业的临界比重标准(2%),与纵坐标平行的直线表示西宁市工业总产值近十年来平均增长速度(22%)。
由这两条线将各工业行业分成以下四种类型:图2 -西宁市工业行业波士顿矩阵图(2000-2009)Ⅰ类行业属于高增长/低竞争地位的“问题业务”。
所占比重低于2%,增长率高于平均速度(22%),通常处于现金流量最差的状态。
一方面,新创业的市场增长率高,企业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持其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其相对份额地位低,能够生成的资金很小。
因此,企业在对于“问题业务”的进一步投资上需要进行分析,判断使其转移到“明星业务”所需要的投资量分析其未来盈利,研究是否值得投资等问题。
Ⅱ类行业属高增长/强竞争地位的“明星业务”。
产值比重超过2%,增速高于平均速度(22%)的行业,这类业务处于迅速增长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在企业的全部业务当中,“明星业务”在增长和获利上有着极好的长期机会,但它们是企业资源的主要消费者,需要大量的投资,为保护或扩展“明星业务”在增长的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企业应在短期内优先供给它们所需的资源,支持它们继续发展。
Ⅲ类行业属低增长/强竞争地位的“金牛业务”,产值比重高于2%,是目前的支柱产业,但增长速度已低于平均速度(22%),这类业务处于成熟的低速增长的市场之中,市场地位有利,盈利率高,本身不需要投资,反而能为企业提供大量资金,用以支持其他业务的发展。
Ⅳ类行业属低增长/弱竞争地位的“瘦狗业务”。
比重低于2%,且增长速度低于平均速度(22%)的部门,这类业务处于饱和的市场当中,竞争激烈,可获利润很低,不能成为企业资金的来源。
如果这类经营业务还能自我维持,则应该缩小经营范围,加强内部管理。
如果这类业务已经彻底失败,企业应及早采取措施,清理业务或退出经营。
可以将波士顿矩阵图所示西宁市各行业标示成表2。
表2-西宁市工业行业结构波士顿矩阵图解析通过采用波士顿矩阵法对西宁市工业结构进行分析,依据上面结合西宁市产业综合特点所确立的指标。
可以得出西宁市工业行业中的优势产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
2.2.2.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指标分析主导产业的选择需要通过一定的指标进行测度,而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量化直接决定着评价结果的优劣。
根据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和西宁市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建立了如下指标:产值比重﹑区位商﹑需求收入弹性﹑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贡献率﹑就业吸纳率。
根据以上指标对西宁市工业行业中的优势产业进行计算得出表3中的数据。
表-3 西宁市主导产业选择指标排序表工业行业产值比重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贡献率就业吸纳率区位商基数法综合农副食品加工业0.021601848(1)2.137932509(9)1.103138337(7)0.02962061(2)0.019582175(1)1.054527(5)25(6)纺织业0.022177969 1.797585976 0.37565179 0.02942829 0.059038634 1.13693 19(9)(2) (4) (1) (1) (4) (7)医药制造业0.027739583(4)1.934382266(5)0.61947268(4)0.03734931(3)0.044779349(3)1.257456(8)2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035485992(6)2.062974053(8)0.402899611(2)0.04835424(6)0.088076511(7)0.763525(1)30(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57970604(8)1.443414012(2)0.958221611(5)0.19959532(8)0.16485811(8)1.076573(6)37(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37651615(9)1.756605371(3)1.616206053(8)0.49721734(9)0.232961967(9)1.976758(9)47(1)金属制品业0.023391746(3)1.972757091(6)1.059410853(6)0.03159968(4)0.022070517(2)1.05039(4)25(6)通用设备制造业0.035119538(5)1.410200901(1)0.490797395(3)0.04412641(5)0.07155608(6)1.022898(3)23(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11616474(7)2.03083527(7)1.681369107(9)0.15784013(7)0.069089735(5)0.929769(2)35(3)数据来源:《西宁市统计年鉴》(2001-2010)﹑《青海统计年鉴2009》中数据整理计算而得.通过上述指标分析,结合基数法排名,我们可以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医药制造业等排名靠前的产业作为目前西宁市主导产业的重点考虑对象。
3.未来西宁市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导向调整西宁市产业结构、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要符合国家及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产业政策、遵循西宁市地域分工与优势、符合动态变化趋势以及西宁现实基础与发展前景相结合的原则,要实现跨越式、绿色、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大调整,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主导产业选择并进行培育,扶持其壮大发展。
还需充分考虑到国内外、省内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被誉为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
而当前,青海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了生态立省战略,提出“当前青海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发展,最重要的要求是又好又快发展,最关键的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