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甲烷化催化剂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甲烷化是指将一氧化碳和氢气催化反应生成甲烷的一种反应。
由于甲烷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和燃料,因此寻找高效的催化剂和研究反应机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在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对甲烷化催化剂的种类和催化机理进行综述。
一、甲烷化催化剂1、铜基催化剂铜是一种优秀的甲烷化催化剂,其在高温和高压下能够促进CO和H2生成甲烷。
铜催化剂通常由氧化铜和还原剂还原所得。
在铜催化剂中,钠或钾通常是常见的还原剂。
由于其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铜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上的甲烷化反应中。
钴是另一种常见的甲烷化催化剂元素。
与铜催化剂不同的是,钴催化剂需要在低温和中压下使用。
其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对于甲烷化反应的催化效果也很好。
钴催化剂通常由镁和钴盐还原所制得。
二、甲烷化反应机理甲烷化反应机理是指在甲烷化反应中,CO和H2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烷分子的过程。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清楚地了解了甲烷化反应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机理。
以下是甲烷化反应的一般机理:1、CO的吸附甲烷化反应首先需要吸附CO分子到催化剂上,这个过程是通过甲烷化催化剂表面上的铜催化位点实现的。
在这个步骤中,CO分子与催化剂表面的催化位点形成吸附式。
2、氢分子的吸附甲烷化反应的另一个关键步骤是氢分子的吸附。
在催化剂上的氢催化位点中,氢分子吸附并形成吸附式。
3、CO的加氢在甲烷化反应的下一个步骤中,CO分子受到氢分子的加氢作用,生成CH3OH(甲醇)和CO2。
4、CH3OH的解离最后,甲醇分子经过催化剂表面的解离,生成甲烷分子。
这一步骤释放了活性汇集的甲烷分子。
综上所述,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甲烷化催化剂的种类和反应机理,进一步促进了甲烷化反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未来,科学家们还将继续研究新型的甲烷化催化剂和改进现有的催化剂,以进一步提高甲烷化反应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甲烷化催化剂是一种用于将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烷的催化剂。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具有高的热值和低的温室气体排放。
甲烷化的反应机理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步反应才能完成。
近年来,对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下面将从催化剂形态、催化剂组成、反应机理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催化剂形态甲烷化催化剂的形态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有重要影响。
目前主要有三种形态的催化剂:固定床催化剂、流化床催化剂和烷基化剂。
固定床催化剂一般采用氧化铝或硅灰石为载体,负载有镍或铜和其它金属作为催化剂,其结构形式多样,包括球形颗粒、棒形颗粒、波纹状催化剂和纤维状催化剂等。
其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较稳定,但是传质限制较大。
流化床催化剂通过流体化床反应器实现催化剂的循环,采用多孔载体复合催化剂,如金属氧化物和Zeolite等,其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较高,传质限制较小。
烷基化催化剂是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形态,可以实现高效的催化转化,其结构具有多级孔道,可以提高反应活性和传质效率。
二、催化剂组成催化剂的组成对反应机理和活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载体:催化剂的载体是促进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氧化铝是最常用的载体材料之一,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硅灰石和MgO等材料具有更高的表面面积和更好的活性。
活性组分:常用的活性组分有镍、铜、铁等。
镍是最常用的活性组分之一,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铜一般用于改善反应选择性。
助剂:助剂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结构特性,如活性相的分散性和均匀性。
常用的助剂有镁、锆、钕、铋等。
改性剂:由于甲烷化反应的特殊性质,需要进行特殊的改性,常用的改性剂有Pd、Pt、Rh等贵重金属,可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选择性。
三、反应机理甲烷化反应的机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反应的第一步是CO和H2的吸附。
吸附后,CO和H2与催化剂的活性相发生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蒸气。
甲烷的生成通常经过均相反应和异相反应两种途径。
甲烷制一氧化碳催化剂
甲烷制一氧化碳催化剂
甲烷制一氧化碳的催化剂通常是指用于将甲烷氧化成一氧化碳
的催化剂。
甲烷氧化成一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通常在工
业中用于生产一氧化碳和氢气。
催化剂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它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并且选择性地
产生所需的产物。
常见的甲烷制一氧化碳催化剂包括金属催化剂和氧化物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如镍、钴、铑等通常在高温下能够催化甲烷氧化反应,
而氧化物催化剂如氧化铜、氧化锌等则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表现出
良好的催化活性。
此外,还有一些复合催化剂,如氧化铜和锌的复
合物,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从催化机理的角度来看,甲烷制一氧化碳的催化剂通常涉及到
氧化还原反应和表面吸附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烷分子被氧
气氧化成一氧化碳和水,而在表面吸附反应中,甲烷和氧气分子被
吸附到催化剂表面并发生反应。
此外,催化剂的选择对于甲烷制一氧化碳的反应条件也有很大
影响。
例如,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大小等都会影响
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同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气体的组成等也会对催化剂的性能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甲烷制一氧化碳的催化剂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催化剂的种类、催化机理、反应条件等多个方面。
科学家们在不断地探索新的催化剂材料和改进反应条件,以提高甲烷氧化成一氧化碳的效率和选择性,这对于清洁能源和化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甲烷化催化剂
甲烷化催化剂的综述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关于甲烷化催化剂的一些探讨概念:1、甲烷化:2、甲烷化工艺的发展目的:这次任务我主要找关于甲烷化的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查看来研究关于甲烷化催化剂的发展,研究方向的重点以及它对人类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这次自己找了十几篇文章来谈论一下。
主题:1、低温甲烷化催化剂的工业应用低温催化剂较高温催化剂性能, 反应空速大、床层温度低、开车时间短、蒸汽消耗量大幅降低,并且安全性能更好。
该催化剂的使用提高了乙烯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由原用的高温催化剂改为低温催化剂时, 只需更换催化剂即可, 无需改动反应器和管线。
2、第二金属组分对CO2 甲烷化沉淀型镍基催化剂的影响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镍基双金属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上进行了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烷的催化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第二金属组分Fe、Co 、Cr 、Mn、Cu、Zn 等对镍基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 TPR) 、X 射线衍射(XRD) 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第二组分的添加会改变镍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以及活性组分的分散度,有些会产生电子效应。
其中,锰的添加使催化剂活性大大提高,原因是Mn ( Ⅳ) Ni2O4 的生成不仅有利于催化剂还原,而且有利于产生电子效应。
3、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采用浸渍法和并流共沉淀法制备含Ni 量不同的Ni/ ZrO2 催化剂, 研究了它们在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共沉淀法制备的高Ni 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在较温和的条件( T = 573 K, P = 0. 1 MPa, GHSV =12000 h- 1) 下, CO2 的转化率达99. 7%, CH4 的选择性达100% . Ni 与ZrO2 的相互作用对催化活性有很强的影响. Ni 的含量和CO2 吸附程度决定了甲烷化反应活性.催化剂作用下活化能的大小与活性变化规律相符.与浸渍法相比, 共沉淀法制备出的催化剂具有如下特点:( 1) 产率高;( 2) 性能稳定;( 3) 抗积碳性好;( 4) 反应温度及活化能更低;( 5) 产物成分单一.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具有很高的研究、应用和开发价值. 4、反应条件对焦炉气甲烷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近年来, 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急剧增加, 制取合成天然气的工业投资项目增多, 对于合成甲烷反应过程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甲烷化催化剂与工艺技术总结报告
甲烷化催化剂与工艺技术总结报告甲烷化催化剂与工艺技术总结报告大唐国际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08月大唐国际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档案审批单报告名称:甲烷化催化剂与工艺技术总结报告报告编号:化工院技术服务(2010)/阜新第05号出报告日期:2010年08月保管年限:长期密级:一般试验负责人:试验地点:北京、辽宁阜新参加试验人员:等参加试验单位:大唐国际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气有限公司筹备处试验日期:2010年06月至08月打印份数: 5拟稿:校阅:审核:生产技术部:审核:目录1 甲烷化反应机理 (8)2 甲烷化催化剂 (9)2.1 不耐硫型甲烷化催化剂的初步介绍 (10)2.2 催化剂制备方法 (10)2.3各种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11)2.4甲烷化过程所用的催化剂型号 (13)2.5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4)2.6催化剂动力学研究 (17)3 甲烷化工艺介绍 (19)3.1美国大平原甲烷化工艺(德国鲁奇公司工艺技术) (20)3.2英国煤气公司和鲁奇公司合作开发甲烷化催化剂及HICOM工艺 (21)3.3丹麦托普索甲烷化催化剂及TREMP技术 (22)3.4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部分甲烷化催化剂及工艺技术 (24)4 参考文献 (24)所谓甲烷化,是指合成气中CO和H2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及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化学反应生成CH4的过程。
甲烷化反应是强放热、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并且在反应过程中可能析碳。
CO每转化1%,温升为70-72℃。
甲烷化反应必须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进行,而CO和H2之间的催化反应,属于典型的选择性催化反应,在不同的催化剂和工艺条件作用下,可以选择生成甲烷、甲醇、酚和醛或者液态烃等不同物质。
CO和H2反应生成甲烷的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如下:1.CO+3H2=CH4+H2O △H°298=-206.15 kJ·mol-12.CO+H2O=CO2+H2△H°298=-41.16kJ·mol-13.2CO+2H2=CH4+CO2△H°298=-136.73 kJ·mol-14.CO2+4H2=CH4+2H2O △H°298=-164.95 kJ·mol-15.C+2H2=CH4△H°298=-73.7 kJ·mol-1甲烷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析碳反应,主要由下面三个反应产生:1.CO歧化反应:2CO=CO2+C △H°298=-171.7 kJ·mol-1,CO歧化反应发生温度大于275℃1,是低于627℃析碳的主要原因;2.CO还原反应:CO+H2=H2O+C △H°298=-173 kJ·mol-1;3.CH4裂解反应:CH4=2H2+C △H°298=74.9 kJ·mol-1,(无催化时裂解温度高于1500℃)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裂解温度会降低至900℃。
J105型甲烷化催化剂
J105型甲烷化催化剂
一、用途
J105型甲烷化催化剂主要用于合成氨或制氢工业中少量碳氧化物(一般CO+CO2<1.2%)的脱除工序,以保护氨合成催化剂和防止系统结晶堵塞,出口气指标一般CO+CO2<10ppm。
二、物化性能
外观:灰黑色圆柱体堆密度: 1.0~1.25g/ml
规格:φ5×4~5mm 比表面积(m2/g):≥120
压碎强度(N/cm)≥180
三、质量指标(HG2509-2004)
初活性(出口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10-6≤30.0
耐热后活性(出口气体中CO2含量)×10-6≤40
还原前颗粒抗压碎强度N/cm ≥180
低强度百分率%(低于118N/cm )% ≤10
磨耗率% ≥10.0
成品镍(Ni)含量% ≥21.0
四、适用工况
使用温度(℃)270~450
使用压力(MPa)常压~32.0
使用空速(h-1)6~10×103(随压力提高而增加)入口CO+CO2<1.2%
入口S总(ppm)<0.1。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3-15T06:59:55.85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37卷10月20期作者:韩生龙[导读] 甲烷化反应的主要原理是将CO和CO2在特定反应环境和催化剂作用下转换为CH4。
韩生龙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伊犁 835000摘要:甲烷化反应的主要原理是将CO和CO2在特定反应环境和催化剂作用下转换为CH4。
在该化学反应中,催化剂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用于甲烷化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有Ni基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以及非晶态催化剂,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劣,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甲烷生产作业的具体环境条件和生产效率要求来选择催化剂的种类,提高甲烷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甲烷化反应;催化剂;反应机理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以石油资源为例,其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生态环境有污染性的气体,同时其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储存量有限,因此甲烷等新型能源逐渐取代了传统能源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而甲烷化反应作为制作甲烷的主要依据,工作人员需要对该反应的催化剂和反应机理进行熟练的掌握,为我国甲烷资源生产领域的未来发展添加助力。
1.催化剂分析1.1 Ni基催化剂Ni基催化剂主要是以某一氧化物作为载体在化学反应中发挥出较强的催化作用,常见载体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Al2O3载体,该催化载体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其表面积相对来说较大,且孔隙率高。
工作人员在使用Al2O3载体进行Ni基的催化反应时,常常会在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的稀土元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催化剂在高温环境中的稳定性;第二,SiO2载体,该催化载体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其缺点在于机械性较弱,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在该类型催化剂中加入其它活性较强的载体,从而进一步加强该催化剂的活性,提高催化效率;第三,ZrO2载体,从化学性质上来划分,该类型的载体属于过渡型氧化物,其内部组分之间在特定的条件下会产生电子作用力,根据相关试验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知,以ZrO2为载体的催化剂在甲烷化反应中所体现出的催化效率非常高,但是其制作成本也较高,因此还未得到进一步地推广。
甲烷化反应原理合特点
甲烷化反应原理合特点甲烷化反应是在催化剂存在下,用氢气还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生成甲烷和水的反应。
甲烷化反应特点体积缩小、强放热过程生成甲烷和水影响因素甲烷化催化剂反应原理甲烷化反应原理CO和CO2,在一定的温度和甲烷化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反应,生成CH4和水蒸气,通过后部冷却,使水蒸气冷凝分离,最后得到只含CH4杂质的合格氢。
甲烷化反应是体积缩小、强放热过程。
[1]影响因素(1)催化剂活性催化剂的活性好,则甲烷化反应速度快,CO和CO2去除较为彻底,一旦催化剂使用不当,造成活性衰退,就很难保持装置满负荷生产,使生产能力受到制约。
甲烷化工艺流原则程图(2)温度因甲烷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反应进行。
但温度过低,反应活性分子数量大大减少,反应速度反而因此减慢。
装置生产在负荷大的情况下是不能降低温度操作的,这样很容易出现反应物穿透。
如果温度过高,化学平衡观点认为,不能把CO和CO2降到更低的水平。
因此,实际生产中所控制的温度应兼顾到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两个方面。
(3)压力CO和CO2的甲烷化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压力升高有利于反应彻底。
相反,降低反应压力,残余的CO和CO2就会有所上升。
实际生产中,甲烷化反应器的压力变化非常小。
(4)空速空速对反应的影响较大。
空速过大,反应不完全。
(5)CO浓度转化气中的CO,由于经过两次低温两次变换后,在其粗氢中的残留量已不构成对甲烷化反应器超温威胁。
但由于CO的甲烷化反应放热量比CO2甲烷化的放热量大,在正常空速下,每增加1%的CO量,会使甲烷化反应器床层温度升高72℃。
所以在正常生产中,一定要控制好变换反应,监控好CO残留量,才能保证甲烷化反应器不发生超温事故。
(6)CO2浓度C02含量是造成甲烷化反应器超温的最大潜在危害。
因为正常生产中,一旦吸收塔操作不正常,会使大量的CO2进入到甲烷化反应器内,每增加1%的CO2,会使反应器床层温度升高60℃。
[1] 甲烷化催化剂甲烷化催化剂的主要物化性质如图1。
甲烷化技术综合篇
甲烷化甲烷化技术技术技术综合篇综合篇甲烷化就是利用催化剂使CO 和CO2加氢转化为CH4的方法,此法可以将碳氧化物降低到10ppm 以下,但需要消耗氢气。
一、 加氢反应CO+3H 2=CH 4+H 2O+206.16KJCO 2+4H 2=CH 4+2H 2O+165.08KJ此反应为强放热反应,有氧气存在时,氧气和氢气反应会生成水,在温度低于200℃,甲烷化催化剂中的镍会和CO 反应生成羰基镍:Ni+4CO=Ni(CO)4因此要避免低温下,CO 和镍催化剂的接触,以免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甲烷化的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增加而下降,作为净化脱除CO 和CO2作用的甲烷化技术,反应温度一般在280~420℃之间,平衡常数值都很大,在400℃、2.53Mpa 压力下,计算CO 和CO 2的平衡含量都在10-4ppm 级。
湖南安淳公司开发的甲烷化催化剂起活温度210℃,使用温度为220~430℃之间。
进口温度增加,催化剂用量减少,压降和功耗有较大的降低。
这部分技术在国内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应用多年。
目前,甲烷化技术已经用在大规模的合成气制天然气上,因此最大的问题是催化剂的耐温及强放热反应器的设计制作上。
二、 甲烷化催化剂甲烷化是甲烷蒸汽转化的逆反应,因此甲烷化反应的催化剂和蒸汽转化催化剂一样,都是以镍作为活性组分,但是甲烷化反应在温度更低的情况下进行,催化剂需要更高的活性。
为满足上述需要,甲烷化催化剂的镍含量更高,通常为15~35%(镍),有时还需要加入稀土元素作为促进剂,为了使催化剂能承受更高的温升,镍通常使用耐火材料作为载体,且都是以氧化镍的形态存在,催化剂可压片或做成球形,粒度在4~6mm 之间。
催化剂的载体一般选用AI 2O 3、MgO、TiO、SiO 2等,一般通过浸渍或共沉淀等方法负载在氧化物表面,再经焙烧、还原制得。
其活性顺序为:Ni/MgO<Ni/AI 2O 3<Ni/SiO 2<Ni/TiO 2<Ni/ZrO 2稀土在甲烷化催化剂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抗积炭性能好、提高了催化剂耐硫性能。
co催化剂的应用领域
co催化剂的应用领域
CO催化剂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1. 燃料电池:CO催化剂用于燃料电池中氢气清除,可以有效
地将CO气体转化为CO2,避免CO对燃料电池产生毒性影响。
2. 汽车尾气净化系统:CO催化剂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系统中,
将发动机排放的CO转化为无害的CO2。
这有助于减少尾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 化工工业:CO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工业中的合成反应,
如合成甲醇、合成氨等。
它能够促进反应速率,提高产率和选择性。
4. 石油炼制和化学加工:CO催化剂用于石油炼制和化学加工
过程中的催化反应,例如催化裂化、加氢反应等。
它可以提高产率和产品质量,减少能源消耗。
5. 废气处理:CO催化剂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废气处理设备,如焚烧炉、烟囱等,将废气中的CO转化为CO2,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
总的来说,CO催化剂在能源、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重
要应用,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甲烷化反应是一种将CO和H2转化为甲烷和水的重要化学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制备高
品质的合成气和处理含有CO的废气。
甲烷化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效率,因此在化学工业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
甲烷化反应的催化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综述甲烷化催
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1.催化剂种类及特点
目前,常用的甲烷化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氧化物基催化剂、硅铝酸盐催化剂等。
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高,但成本较高,因此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氧化物基催
化剂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因此在废气处理等工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硅
铝酸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较高,是最受欢迎的甲烷化催化剂之一。
2.反应机理
甲烷化反应的基本反应式为:
CO + 3H2 → CH4 + H2O
在甲烷化反应中,CO和H2首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形成吸附中间体。
随后,吸附
中间体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步骤,得到产物CH4和H2O。
目前,甲烷化反应的机理主要包括
沉积机理和活性氧机理两种。
沉积机理认为,CO和H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后直接发生反应,生成甲烷和水。
这种机
理适用于高温高压下的反应条件,并且催化剂必须具有较高的金属表面积和较小的晶粒尺寸。
3.结论
综上所述,甲烷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在化学工业生产和废气处理等领域具
有广泛应用。
随着催化剂研究的深入,各种新型甲烷化催化剂也正在不断涌现。
未来,甲
烷化反应的研究将会更加注重催化剂的稳定性、寿命和环保性,以适应工业应用的要求。
甲烷化催化剂
甲烷化催化剂的综述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关于甲烷化催化剂的一些探讨概念:1、甲烷化:2、甲烷化工艺的发展目的:这次任务我主要找关于甲烷化的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查看来研究关于甲烷化催化剂的发展,研究方向的重点以及它对人类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这次自己找了十几篇文章来谈论一下。
主题:1、低温甲烷化催化剂的工业应用低温催化剂较高温催化剂性能, 反应空速大、床层温度低、开车时间短、蒸汽消耗量大幅降低,并且安全性能更好。
该催化剂的使用提高了乙烯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由原用的高温催化剂改为低温催化剂时, 只需更换催化剂即可, 无需改动反应器和管线。
2、第二金属组分对CO2 甲烷化沉淀型镍基催化剂的影响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镍基双金属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上进行了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烷的催化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第二金属组分Fe、Co 、Cr 、Mn、Cu、Zn 等对镍基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 TPR) 、X 射线衍射(XRD) 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第二组分的添加会改变镍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以及活性组分的分散度,有些会产生电子效应。
其中,锰的添加使催化剂活性大大提高,原因是Mn ( Ⅳ) Ni2O4 的生成不仅有利于催化剂还原,而且有利于产生电子效应。
3、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采用浸渍法和并流共沉淀法制备含Ni 量不同的Ni/ ZrO2 催化剂, 研究了它们在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共沉淀法制备的高Ni 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在较温和的条件( T = 573 K, P = 0. 1 MPa, GHSV =12000 h- 1) 下, CO2 的转化率达99. 7%, CH4 的选择性达100% . Ni 与ZrO2 的相互作用对催化活性有很强的影响. Ni 的含量和CO2 吸附程度决定了甲烷化反应活性.催化剂作用下活化能的大小与活性变化规律相符.与浸渍法相比, 共沉淀法制备出的催化剂具有如下特点:( 1) 产率高;( 2) 性能稳定;( 3) 抗积碳性好;( 4) 反应温度及活化能更低;( 5) 产物成分单一.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具有很高的研究、应用和开发价值. 4、反应条件对焦炉气甲烷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近年来, 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急剧增加, 制取合成天然气的工业投资项目增多, 对于合成甲烷反应过程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一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研究
一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研究
一氧化碳甲烷化反应是一种利用一氧化碳(CO)与甲烷(CH4)进行反应而产生二甲醇(CH3OH)的反应。
此反应体现出化学元素氧与碳之间可以发生微妙的关联改变,代表一种能源转化的典范。
一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的发生是在狭义的催化反应温度(200至360度)下进行的,由含有硫的金属质催化剂如钯或金属合金促使反应进行,也有采用含氮杂原子的有机修饰的碳催化剂的催化剂。
催化剂的表面能低于一氧化碳及甲烷的表面能。
反应式为:CO + 2 CH4 --> CH3OH + H2。
这表明一氧化碳与两个甲烷比例反应,形成一个二甲醇化合物,同时也产生了氢气。
由于反应温度较高,可避免在副反应中发生甲烷催化剂官能团的活化,从而保证反应的稳定。
在一氧化碳甲烷化反应中,一氧化碳通过催化剂表面上空位的形成与甲烷发生化学键,形成一种含有碳氧键的中间产物,后来通过改变原子配位环境,最终形成了二甲醇液态分子,同时释放了氢气以及温度,而且具有热力学上的收益,反应实现 202085 CO 2 转化贡献绿色能源发展。
从上述可以看出,一氧化碳甲烷化反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转化反应,它可以有效地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液态燃料,从而为绿色能源的发展提供优越的实践基础。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7-10-23T11:15:14.9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作者:静超[导读] 因此最近几年低温甲烷化催化剂在氢气工业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得到重视,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阜新市 123000摘要:近年来,甲烷化反应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主要体现在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反应机理等方面。
在催化反应机理方面,大多数的研究认为有 CO 中间体生成,在不同组分的催化剂上形成的反应中间物种主要有碳酸盐、甲酸盐或羰基化合物。
从环境保护和能源化学两个方面上考虑,甲烷化反应过程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甲烷化;催化剂;反应机理1.用于甲烷化反应的催化剂负载于氧化物上的 Ni、Rh、Ru 和 Pd 等过渡金属是最为常见的一类 CO、CO 2 加氢甲烷化催化剂,普遍采用的氧化物载体有Al 2 O 3 、SiO 2 、TiO 2 、MgO等。
该类催化剂体系通常由过渡金属的盐类通过浸渍或共沉淀法负载于氧化物表面,再经焙烧、还原制得。
此外用于甲烷化过程的还有一些由金属簇合物衍生的负载型催化剂、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等。
在所有的催化剂中,贵金属 Ru 催化剂低温活性最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不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Fe价格便宜,容易制备,50 年代前曾在工业上应用,但 Fe 催化剂活性低,需在高温高压下操作,并且选择性差、易积炭、易生成液态烃,因此逐渐被其它催化剂所替代。
1.1 Ni 基催化剂目前用于 CO 和 CO 2 甲烷化的催化剂主要是镍基催化剂,其中有的 Katalco-11 系列催化剂、CCI 公司的 C13-4 催化剂、法国的MT15 催化剂和日本 Nikki 公司的 N111/B、N112/B、N113/B、N118 催化剂等。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主要有南京化工研究院的0804-2 催化剂和辽河化肥厂生产的 J103H 催化剂。
甲烷化催化剂硫中毒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甲烷化催化剂硫中毒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摘要:甲烷化催化剂是目前甲烷化反应的重要催化剂,也是工业上应用的主要催化剂。
当前甲烷化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一般为2~4年,但有个别因各种原因甲烷化催化剂使用寿命较短。
本文介绍了甲烷化催化剂,对硫中毒因素进行分析,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甲烷化催化剂。
关键词:甲烷化催化;硫中毒;预防措施甲烷化催化剂的最大劣势是对硫等毒物非常敏感,原料气体中含有微量硫便会在催化剂表面产生吸附,使催化剂硫中毒,影响生产负荷。
提高催化剂抗硫性能的方法是添加Mo、Co等助剂,改变外层电子结构。
另外,在工艺上添加脱硫装置,提高操作稳定性,尽可能降低原料硫含量是防止催化剂中毒的有效方法。
一、甲烷化催化剂甲烷化催化剂与烃类蒸汽转化反应的催化剂相同。
活性成分为镍,但活性成分含量不同。
甲烷化催化剂中的镍是以镍为活性中心,甲烷化催化剂通常以氧化铝为载体,以氧化铬或氧化镁作为稳定剂。
1、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看,CO2甲烷化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因此,除了寻找合适的技术条件外,具有较高选择性和产量的甲烷化催化剂的开发是甲烷化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
275℃下不同金属上游离CO吸附测量及其活动的能力,得到了不同金属表面甲烷化速率Ru>Co>Rh>Ni>Fe>Pt>Pd。
Ru作为一种贵金属,价格昂贵,在低温下具有很高的甲烷化活性,但还原后的Ru 以Ru (CO)x 存在,在高温反应的过程中,Ru(CO)x 易升华,导致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损失,因此不适合工业应用。
Co也具有较高的低温甲烷化活性,对恶劣环境有相对较强的耐受性,但在反应过程中容易增加烃类的加氢,降低了CH4的选择性。
由于原材料成本低,资源丰富,甲烷化催化剂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利用TiO2 作为甲烷催化剂载体,CO2的转化率可以达到88.1%。
但 Fe 基催化剂容易积炭,液态烃在压力下容易生成,降低了CH4的选择性。
镍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反应条件相对容易控制,价格便宜,因此成为最广泛的甲烷化催化剂,但镍催化剂在低温易于与CO 生成羰基镍,导致活性下降,且 Ni 基催化剂容易积炭,对硫、砷十分敏感,易引起中毒。
甲烷化技术及催化剂
甲烷化技术及催化剂甲烷化就是利用催化剂使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甲烷的方法,此法可以将碳氧化物降低到10ppm以下,但需要消耗氢气。
一、加氢反应CO+3H2=CH4+H2O+206.16KJCO2+4H2=CH4+2H2O+165.08KJ此反应为强放热反应,有氧气存在时,氧气和氢气反应会生成水,在温度低于200℃,甲烷化催化剂中的镍会和CO反应生成羰基镍:Ni+4CO=Ni(CO)4因此要避免低温下,CO和镍催化剂的接触,以免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甲烷化的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增加而下降,作为净化脱除CO和CO2作用的甲烷化技术,反应温度一般在280~420℃之间,平衡常数值都很大,在400℃、2.53Mpa压力下,计算CO和CO2的平衡含量都在10-4ppm级。
湖南安淳公司开发的甲烷化催化剂起活温度210℃,使用温度为220~430℃之间。
进口温度增加,催化剂用量减少,压降和功耗有较大的降低。
这部分技术在国内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应用多年。
目前,甲烷化技术已经用在大规模的合成气制天然气上,因此最大的问题是催化剂的耐温及强放热反应器的设计制作上。
二、甲烷化催化剂甲烷化是甲烷蒸汽转化的逆反应,因此甲烷化反应的催化剂和蒸汽转化催化剂一样,都是以镍作为活性组分,但是甲烷化反应在温度更低的情况下进行,催化剂需要更高的活性。
为满足上述需要,甲烷化催化剂的镍含量更高,通常为15~35%(镍),有时还需要加入稀土元素作为促进剂,为了使催化剂能承受更高的温升,镍通常使用耐火材料作为载体,且都是以氧化镍的形态存在,催化剂可压片或做成球形,粒度在4~6mm之间。
催化剂的载体一般选用AI2O3、MgO、TiO、SiO2等,一般通过浸渍或共沉淀等方法负载在氧化物表面,再经焙烧、还原制得。
其活性顺序为:Ni/MgO<Ni/AI2O3<Ni/SiO2<Ni/TiO2<Ni/ZrO2稀土在甲烷化催化剂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抗积炭性能好、提高了催化剂耐硫性能。
低温CO甲烷化催化剂应用情况
低温CO甲烷化催化剂应用情况一、应用领域,通过选择性甲烷化可将富氢气体中含碳原料在制氢过程中会产生CO和CO2的微量CO去除,对电极和环境无毒害作用。
这种方法的挑战是在进行CO甲烷化反应时,要求CO甲烷化催化剂必须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高选择性,并避免CO2消耗量。
目前国内的CO甲烷化技术主要应发生共甲烷化反应,减少反应物中H2用于富氢体系中微量CO的去除以及城市煤气的部分甲烷化。
早期主要用于合成氨工业甲烷化作为净化合成气的末尾手段,通过甲烷化反的浓度降至10ppm以下,满足合成氨反应的要求。
目前燃应炉,可使CO和CO2。
在这两个工艺中,CO 料电池领域,也利用该反应去除富氢中少量的CO和CO2含量都很低,氢碳比高,为微量甲烷化反应。
目前,世界上所需氢气的大和CO2部分是由化学法制得,如在炼油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大量用氢一般由天然气或轻油蒸汽转化法、重油或煤的部分氧化法等方法值得。
采用这些制,会给氢方法的共同缺陷是制备的氢气产品中不可避免的含有一定量的CO、CO2后续过程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于粗氢的提纯处理十分必要。
二、催化剂情况目前,以Ru和Ni为活性组分制备的催化剂在富氢气体中CO选择性甲烷化研究居多,两种催化剂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但Ru为贵金属成本过高,而Ni催化剂价格低廉,制备的双金属催化剂表现出较佳的选择性甲烷化性能。
目甲烷化的催化剂主要是镍基催化剂,其中有Synetix 公司的前用于CO和CO2Katalco-11 系列催化剂、CCI 公司的C13-4 催化剂、法国Procatalyse公司的MT15 催化剂和日本Nikki 公司的N111/B、N112/B、N113/B、N118 催化剂等。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主要有南京化工研究院的0804-2 催化剂和辽河化肥厂生产的J103H 催化剂、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BC-H-10低温甲烷化催化剂,下表为国内主要乙烯装置的甲烷化催化剂应用情况:三、已建的装置情况1、石油烃裂解制取乙烯、丙烯过程中,粗氢馏分中CO的脱除1.1 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200 kt/a乙烯装置催化剂: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BC-H-10低温甲烷化催化剂装置情况:催化剂的侧线评价装置建在北京东方化工厂,以该厂乙烯装置的粗氢为原料。
氧化铈构型对CO甲烷化催化性能的影响
氧化铈构型对CO甲烷化催化性能的影响苗彩梅;黄斌;李明;王红;刘进荣【摘要】采用液相沉积法,通过控制陈化温度合成六边形氧化铈和方铈矿型氧化铈,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Ni/CeO2催化剂,将其应用于CO甲烷化反应,考察氧化铈载体形貌、催化剂结构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RD、H2-TPR、SEM和TEM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陈化温度对晶体的粒径大小和形貌有直接影响,四边型结构的方铈矿型氧化铈载体结构规整,粒径分布均匀,具有更强的储释氧能力,以其为载体制备的20%Ni/CeO2-IM2催化剂具有适宜大小的氧化镍颗粒和更低的还原温度,表现出更高的CO转化率和更优的产物分布,在反应温度350℃时,CO转化率为100%,甲烷产率大于85%.%Hexagonal CeO2 and cerianite type CeO2 were synthesized by liquid-phase deposition through controlling of ageing temperature. Ni/CeO2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isovolumetric impregnation method and tested in CO methanation. Effects of CeO2 support morphology and catalyst structure on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supports and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H2-TPR, SEM and TEM. Results showed that aging temperature influenced size and morphology of crystal. Tetrahedral cerianite type CeO2 carrier had well-defined structure and narrow distribution of pore size. So it had better oxygen storage and release ability. Ni/CeO2-IM2 catalyst had suitable size of Ni O particles and lower reduction temperature. It showed higher CO conversion and better product distribution. Under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350 ℃, CO conversion was 100% and methane yield was more than 85%over 20% Ni/CeO2-IM2 catalyst prepared by using tetragonal cerianite type CeO2 as support.【期刊名称】《工业催化》【年(卷),期】2018(026)011【总页数】6页(P71-76)【关键词】催化化学;氧化铈;镍基催化剂;CO甲烷化;晶型效应【作者】苗彩梅;黄斌;李明;王红;刘进荣【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00;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36;TQ013.2合成气甲烷化技术中常用催化剂包括Ni基、Fe基、Co基、Ru基和Pd基催化剂[1-3],其中Ni基催化剂具有使用压力高、低温活性好、强度高、空速适应范围大以及高CO转化率和甲烷选择性等特点,已被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化剂
对引入Mg、La 等助剂 后的 催 化 剂, 催 化剂 显示出良好的活性和稳 定性。 在整个试验过程 中,CO 平 均 转 化 率 为99.53%,H2转 化 率 为90.29%,而 在 CH4 选 择 性 方 面 ,平 均 值 为95.24%,在整个反 应过程中 选择性非常稳 定。
结论
(1)通过分步浸渍法制备的以Al2O3 为 载 体,NiO为主要活 性组分的甲烷化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低的 CO2选择性。 (2)NiO负载量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显著 ,特别是在较高的 原料气空速条件下。 (3)助 剂(主 要 为MgO 和La2O3 )的 加 入 对 于 提高催 化剂的稳定性具有明显作用。 (4)制 备 担 载 型NiOLa2O3MgO/Al2O3 催 化 剂,装填两 段反应器,经过两段反应后 ,CO平均转化率为99.97%,H2 平 均 转 化 率99.83%,CH4 平 均 选 择 性 为98.44%左右 。 催化剂运行 性能稳定。
甲烷化反应及其作用
甲烷化是由煤气中氢与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经催化反应以获得甲烷的过程以达到净化氢气、 提升产品气热值、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甲烷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O 的甲烷化反应机理 • CO2 的甲烷化反应机理
CO 的甲烷化反应机理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对Ni/Al2O3 催化剂上CO 加氢的反 应机理,CO 甲烷化反应按照Langmuir-Hinshelwood 机 理(即两种 吸附物种间发生反应)进行;对于Ni 催化剂, CO 是直接解离,还是氢助解离取决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 实际上,催化剂中Ni(111)面与Ni(100)面均存在,故 CO 的直接解离和氢助解离均有可能发生;无论在Ni (111)面,还是Ni(100)面上,CO 加氢反应的各基元 步骤中,C(s)+H(s)→CH(s)的能垒(176 kJ/mol)都是最 高的,说明该步骤最有可能是反应的速控步骤。
对高担载型NiO/Al2O3 (wNiO=24%) 催化 剂在整个试验 过 程 中 ,CO平 均 转 化 率 为 98.05%,H2转 化 率 为94.47%,反 应初期活性很好。随 着反应的进行以及 CO 转化率的降低,CH4 选择性也随之呈现出 明显的下降趋势.
催化剂
对入碱金属 Mg后的催 化剂,CO 平 均 转化 率 为 99.01%,H2转 化 率 为 96.39%,显 示 了 良 好 的催化活性,且活性较稳 定. 在甲烷选择性方面 ,反 应初期甲烷选择性很高 几乎全部 CO都转化为甲 烷 ,在反应后期随着 CO 转化率的降低 CH4选择 性也随之有所下降.
由于催化剂成本的原因,目前国内大多数的乙烯装 置甲烷化过程都使用高温Ni 基甲烷化催化剂,仅有茂 名石化乙烯装置采用的是低温Ni 基甲烷化催化剂。使 用高温催化剂催化的甲烷化反应存在反应条件要求高 (高温、高压)、能耗大(先用蒸汽等对粗氢进行升 温,再用丙烯等对氢气产品进行降温)、安全性低 (易燃易爆)等缺陷。由于使用低温催化剂催化的甲 烷化反应温度条件要求较缓和、操作成本低、能耗小、 反应安全性较高,因此最近几年低温甲烷化催化剂在 氢气工业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得到重视,具有极好的发 展前景。另外,CO2甲烷化机理以及CO 与CO2 共存 时的甲烷化反应机理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与CO 相比,对CO2 甲烷化机理的研究有待深入。
CO2 的甲烷化反应机理
研究者一般认为 CO2并未在催化剂表面吸附, 而是经气相还原生成CO,然后再进一步加氢而得 到甲烷。Prairie 等[17]根据Ru/SiO2催化CO2加氢甲烷化 反应中的IR 结果,提出了CO2 加氢甲烷化的反应机理。 认为CO2 在加氢过程中的反应行为与研究较 多的CO 加氢有着较大的差别。在CO2 的加氢反应中CO2 则通过与氢的作用转变为含氧酸根类物种吸附于催化剂表 面,并因此得到活化,再通过氢的进一步反应生成产物。
在所有的催化剂中,贵金属Ru 催化剂低温活 性最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不具有工业应 用价值。 初步检查显示 ,5% Ru–Al2O3 Cl催化剂表现出最 好的整体性能。在工作条件工业的利益,提出T◦宽度 相当适合反应堆控制,此外,与温度本流出来的变换 器,所以没有需要进一步的热交换器调整co-smet反 应堆入口温度。
CO 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发生歧化反应, 生成表面碳Cs, 表面碳再与H2作用生 成CH4, 催化反应过程由下列基元反 应构成
Sehested[ 43] 认为, 在单一负载型N i催化剂表面存在2种活性中心, 分别以 %* &和% # &表示, 这2种活性中心的 作用是不同的: 在活性位% * &上CO 与H 原子竞争吸附, 在活性位%# &上 被吸附的CO 发生分解反应生成表面碳, 并与氢结合生成CH4, 其催化反应过程 机理如下反应式: CO+ * →CO* ������ ������ ������ K CO 0. 5H2 + * →H KH CO* + #→ O* + C# 速率决定步骤 C# + 2H2→ CH 4 + # 快速 O* + H2→ H2O 快速
催化剂
对煤制 SNG工业催化剂的要求 主 要 是 : 低 温、高效(即反 应 温 度 低 原 料 气 的 氢 碳 比 范 围 宽 ,CO和CO2的转化率高 , CH4的选择性高 ,SNG中 的 含量>=95%), 稳 定 性 好 (即:耐 磨、耐 温、抗 结 碳 , 抗 中毒), 使用寿命长,成 本 低。原 则 上,低 温 高 压 有 利 于 合成气甲烷化的正 向 反 应 还应尽可能防止逆反应和副反应的 发生。
催化剂
• 采用的助剂后载体有ZrO2、TiO2、CaO、 La2O2、CeO2、Al2O3、SiO2、MgO、 MoS2、ZnO、海泡石、MgAl2O4等; • 负载型催化剂类型有钙钛矿型、水滑石型、 非晶态合金型等。
金属对甲烷化催化剂活性的高低顺序: Ru>Fe>Ni>Co>Rh>Pd>Pt>Ir>
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催化剂研究
• 制备Ni 金属活性组份的合成气完全甲烷化 催化 剂,考察了不同的制备工艺 ,添加不 同助剂对甲烷化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 响。
实验原料 拟薄水铝石 (Al(OH)3,工业级 )、硝酸 镍(Ni(NO3)2 · 6H2O,工 业 级 ),田 箐 粉 工 业 级, 硝 酸 镁(Mg(NO3)2· 6H2O ,工 业 级 ,硝 酸 镧 (La(NO3)3· 6H2O,工 业 级), 去离子水等。 催化剂的制备 活性载体Al2O3的制备;活性组分Ni采用浸渍 法制备。
富氢重整气中微量一氧化碳的选 择性催化甲烷化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因具有高效率、低污染、 工作温度低、启动快、功率密度高等优点, 当前已成为取 代汽油内燃机汽车动力的最有竞争力的动力源之一, 成为 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PEMFC燃料采用的是氢气, 但氢气 作为汽车燃料存在储存、输运和安全问题, 通过碳氢化合 物车载在线制氢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碳氢燃料转化制氢气 的有效方法有蒸汽重整法和部分氧化法, 这两种方法制得 的重整气中均含少量的CO, 由于PEMFC 的阳极Pt电极催 化剂对CO 敏感, 少量CO 就很容易使其中毒, 严重降低电 池性能, 因此必须将重整气中的少量CO除去。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图像的3%–氧化铝制备氯化钌(一)和 (二)前体硝酸盐。钌/铝原子比从能谱分析表明。
Ni 基催化剂
目前用于CO 和CO2 甲烷化的催化剂主 要是镍基催化剂,其中有Synetix 公司的 Katalco-11 系列催化剂、CCI 公司的C13-4 催化剂、法国Procatalyse公司的MT15 催 化剂和日本Nikki 公司的N111/B、N112/B、 N113/B、N118 催化剂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CO 选择性甲烷化技术,该 法生成产物仅为CH4和H2O,对电极和环境无毒 害作用,这种方法的挑战是现行烃类、醇类的制 氢方法制得的氢气中同时存在CO 和CO2,在CO 甲烷化的同时, 大量的CO2也将甲烷化并消耗大 量的H2。因此,要求CO 甲烷化催化剂必须具有 良好的活性和高选择性以避免CO2被共同甲烷化。 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利用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 对催化剂的改性上,对反应行为和工艺条件研究 相对较少。
去除CO 纯化H2的方法
• • • • • 金属合金膜分离法 水煤气变换反应(WGS)法 吸附电催化氧化法 选择性氧化反应( PROX)法 选择性甲烷化反应( SMET)法
采用选择性催化甲烷化法去除富氢气体中的CO, 生成物甲烷和水均对电 极以及环境无毒害作用, 用于高效去除燃料电池富氢重整气中的微量CO具有 较好的应用前景。
按活性组分分类: • Ni 基 催 化 剂(高 Ni含量 20%~70%)为 主流催化剂 ; • Fe基 催 化 剂 易 积 炭 失活 ; • Co基催化剂 耐 受 性 强, 但 选 择 性 差; • Ru基 催 化 剂活性高于 Ni基 催 化 剂 ,但 成本高; • Ru、Rh、Pd基 催 化剂低温性能较 好;
选择性甲烷化的研究背景
目前,世界上所需氢气的大部分是由化学法制 得,如在炼油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化工等行业的 大量用氢一般由天然气或轻油蒸汽转化法、重油或 煤的部分氧化法等方法制得。采用这些制氢方法的 共同缺陷是制备的H2 产品中不可避免地含有一定 量的CO、CO2,会给后续过程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对于粗氢的提纯处理十分必要。
催化剂
催化剂是煤制SNG工艺的两大核心技术(催 化剂、反应器)之一。 国外研发的催化剂有:CRG、CRG-H、 CEG-H、MCR-2、MCR-2X、MCR-4等型 号,主要是高温性能和稳定性好的高镍基 催化剂; 国内也研发出KD-306、SG-100的型号的镍 基催化剂。
甲烷化催化剂类型及特点:
催化剂的评价方法
实验装置流程图如图 所示。整个反应体系由4部分组 成 :(1)原料气计量 ;(2)固定床积分反应器;(3) 产物收集及各相产物取样 ;(4)尾气计量和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