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上《4.5 水循环与水资源》word教案
4.5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沪粤版(安徽)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沪粤版(安徽)我设计的这节课的初衷是想让学生们了解水循环和水资源的重要性。
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水循环的原理,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水循环的原理,了解水资源的状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水循环的过程,以及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
为了上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视频,以及一些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的资料。
我还准备了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活动重难点是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课后反思是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节课,真正理解水循环和水资源的重要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节约用水。
同时,我也希望这节课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回家后,跟家人分享这节课学到的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的知识,让家人也一起加入到节约用水的行动中来。
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个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部分。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水循环,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视频,以及一些小实验。
通过这些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水循环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原理。
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是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这个问题涉及到学生们日常生活的实际操作,需要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我准备了一些关于节约用水的资料,并且在课堂上会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做法。
我还准备了一些关于水资源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了解水资源的状况。
这个部分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产生共鸣的部分,希望通过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从而更加节约用水。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水资源与水循环教学设计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观察、实验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与水资源、水循环相关的资料,提高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
3.设计实验、制作模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过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4.通过问题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讲解:详细介绍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环节,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如观察水的蒸发、模拟降雨过程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过程。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水资源管理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案例分析:选取与水循环相关的案例,如干旱、洪涝等,让学生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讲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水污染问题等,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6.多元评价,促进发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并分析家中或学校周边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提出具体的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建议,形成调查报告。
3.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设计一份水循环知识测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4.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可以是科学小品、故事等形式,要求富有创意,体现水循环的重要性。
2.教师通过实例解释水循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案

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感受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让学生认识水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了解水资源的现状,意识到水资源的危机,从而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学情分析】
前几节介绍了六种物态变化,本节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云、雨、雹、雪、雾、露、霜的成因,学生已经有了知识准备。
水循环的过程,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2、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现状,知道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对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水资源危机,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
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形成,涉及多种物态变化,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它们的成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4.5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粤教沪版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教材了解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及意义。
2.能用“物态变化”知识分析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相关现象。
3.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增强学生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教具准备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情境1: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当他醒来开口说话时,第一个字一般会说什么呢?情境2: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学生阅读课本、分析插图、进行讨论:(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什么进入大气?进入大气的水基本是纯净的水。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什么回到陆地和海洋?学生根据课本回答:蒸发、降水。
2.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探究点二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在循环时出现的一些景象。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1).云是怎样形成的?2.雨是怎样形成的?3.冰雹是怎样形成的?4.雪是怎样形成的?5.雾是怎样形成的?6.露水是怎样形成的?7.霜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讨论后回答:1.当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2).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4.5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在设计这节沪粤版八年级物理4.5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时,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以及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我希望通过这个教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包括:1. 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2. 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水资源。
3.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是:1. 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2.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用于展示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2. 实验器材,如烧杯、水、镜子等,用于进行水循环实验。
3. 相关文章和视频,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
一、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图片,如洪水、干旱等,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水循环有什么关系呢?”二、讲解:我利用PPT课件,简要介绍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循环的概念。
三、实验: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烧杯、一些水和一面镜子。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过程,亲身体验水循环。
四、讨论:学生通过实验,对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五、拓展:我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文章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活动重难点是:1. 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2. 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水资源。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需要在课后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我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沪粤版八年级物理4.5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时,我注意到了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案

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感受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让学生认识水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了解水资源的现状,意识到水资源的危机,从而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学情分析】
前几节介绍了六种物态变化,本节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云、雨、雹、雪、雾、露、霜的成因,学生已经有了知识准备。
水循环的过程,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2、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现状,知道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对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水资源危机,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
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形成,涉及多种物态变化,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它们的成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课后反思】。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5水循环与水资源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5 水循环与水资源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水循环与水资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 掌握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3. 认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 能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提出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难点: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的制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水循环示意图、水资源分布图。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水资源保护宣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分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水循环与水资源1. 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定义:……过程:……意义:……2.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特点:……分布:……3.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利用:……保护:……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答案:……2. 请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提出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水循环与水资源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水循环与水资源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水循环与水资源的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了互动式教学,通过让孩子们亲身参与,观察和体验,让他们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水资源的珍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2. 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
3.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
难点:水资源的珍贵和如何节约用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水循环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什么东西越用越少,越少越要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引入本次活动主题——水循环与水资源。
2. 讲解:通过PPT展示水循环的图片和视频,讲解水循环的过程,让孩子们了解水从哪里来,流向哪里,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性。
3. 实践:分组进行水循环模型的实验,让孩子们亲身参与,观察和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4. 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如何保护水资源,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节约用水的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在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
难点:水资源的珍贵和如何节约用水。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活动拓展: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水库、河流等水源地,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同时,也可以开展一次关于水资源的绘画比赛,让孩子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用水的理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关于水循环与水资源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引入环节的谜语设计二、讲解环节的PPT展示在讲解环节,我使用了PPT来展示水循环的图片和视频。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水资源与水循环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水资源与水循环”。
本节主要讲述水资源的分布、水循环的途径和意义以及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以及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增强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
2. 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资源的分布、水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水循环过程的原理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水循环模型。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水循环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水资源问题的严重性。
2. 知识点讲解:(1)介绍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3)阐述水循环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调节气候、形成地貌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水循环流程图,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爱护水资源,提出具体措施。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水资源分布2. 水循环过程3. 水循环的意义4. 爱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2)简述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提出两条爱护水资源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 答案:(1)地球上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水循环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调节气候、形成地貌等。
(3)爱护水资源的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地、减少污水排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点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水资源分布和水循环的重要性,认识到爱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5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5水循环与水资源一、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对地表形态、气候、水资源等的影响。
3. 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法: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治水污染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
3. 学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
2.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1)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2)讲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包括对地表形态、气候、水资源等的影响。
(3)讲解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强调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
(4)讲解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法,如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治水污染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道关于水循环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的知识填空题、选择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____、____、____等。
(2)选择题: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
(3)论述题:谈谈你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看法。
2. 答案:(1)蒸发、降水、地表径流。
4.5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安徽)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安徽)我设计的这节物理课《水循环与水资源》,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增强他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让学生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物理现象和原理;2. 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地球仪、水循环模型;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地图。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原理;3. 实践:分组进行水循环模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4. 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原理;5. 讲解:讲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让学生了解全球水资源的现状;6. 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物理现象和原理;2. 活动重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他们对水资源的认识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深刻理解水循环和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水循环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原理:水循环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动态的图像和动画,展示了水循环的全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新)粤沪版物理八上《4.5水循环与水资源》公开课(教案)

4.5水循环与水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教材了解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及意义。
2.能用“物态变化〞知识分析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相关现象。
3.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经验以及观看录像资料,了解水循环与水资源。
2.组织小组讨论,尝试用的科学知识解释具体的合理用水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大自然中的美妙与和谐,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勇于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理学道理;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增强学生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情境1: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当他醒来开口说话时,第一个字一般会说什么呢?。
情境2: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学生阅读课本、分析插图、进行讨论:〔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二、新课教学〔一〕水循环: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外表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人大气的水是纯洁的水。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2.水循环的意义: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的得到补充。
3.自然界中的水在循环时出现的一些景象〔1〕云、雨、雹、雪、雾、露、霜。
〔2〕用所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练习:据报载2001年5月10日,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10cm厚的积雪。
阴天,气温约为–15℃。
中午大约过了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
沪粤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5水循环与水资源

感悟新知
知3-讲
水是生命之源!面对水资源危机,我们要从珍惜 每一滴水做起。如图所示是“国家节水标志”。
圆形代表地球,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 水,手是拼音字母J 和S 的变形,寓意节水,鼓励人 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 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感悟新知
知3-讲
知识拓展 为了能提高节水意识,1993 年1 月18 日,第47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93 号决议,决定自1993 年起, 将每年的3 月 22 日定为世界水日。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 3 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 世纪面临的最为严 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 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B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③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污水处理,达标排放;⑥推广节水器具。 A. 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感悟新知
赤潮的形成与危害
知2-讲
含氮、含磷的污水,高密度养殖区、农田化肥、农药径流,
大量排入江河,造成淡水、海水的富营养化,水中浮游小生物
如红藻、褐藻的爆发性生长,形成赤潮。藻类掩盖了水面,导
致水中缺氧,使鱼虾、贝类死亡;有些藻类能产生毒素,使鱼
类、贝类等死亡,加上死亡的藻类被细菌等分解,进一步造成
感悟新知
漫话物理
知1-讲
感悟新知
例 1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知1-讲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70% 是水,而且
空气中总是有大量的水蒸气,它们无色无味,是不透明的看
不见的气体。当看不见的水蒸气逐渐上升时,水蒸气的温度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上《4.5 水循环与水资源》word教案 (1)

第二十六课时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学目标:1、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2、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3、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4、通过对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了解,感受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5、通过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等活动,增强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增强学生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难点:本节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形成,涉及到多种物态变化,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它们的成因,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先给大家表演一个“空中生水”的魔术。
请看我这是一个没有开封的健力宝饮料罐,我先用干燥的毛巾将外壁擦干。
变、变。
同学们,罐的外壁出现了什么?学生:水。
教师:我用毛巾擦一下,咦,怎么擦也擦不干?是不是罐子破了?来xx同学你帮我看看。
学生翻转观察健力宝饮料罐后回答:没有破。
哎呀,好冰人。
教师:请问,这外壁的水是那里来的?学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水珠。
教师:空气中的水蒸气那里来的?学生a: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空中。
学生b:人口不断向空中呼出水蒸气。
教师:原来,这罐子上水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水循环的过程。
教师:冰、冰晶是固态的水,小水珠和水是液态的水,水蒸汽是气态的水。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入大气的水基本是纯净的水。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如云、雨、雪、雾、露、霜、雹等形式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固、液、气三态的水之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二、水循环教师:刚才大家观察到的是生活中和一组水循环的例子,自然界中的水又是如何进行循环的呢?(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云、雨、霜、雪等形成画面,并配音):陆地和海洋的水不断蒸发,空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放热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形成了云。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5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一、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定义和过程: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
2.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水资源丰富,有的地方水资源短缺。
3. 水资源的利用:人类如何利用水资源,包括灌溉、发电、饮用等。
4. 水资源的保护: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资源的保护。
2.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课外阅读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问题的严重性。
2. 知识讲解:讲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地理意义,以及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3. 例题讲解:分析水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利用和保护实例,如南水北调、海水淡化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如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途径等。
5. 课外阅读:布置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全球水资源状况,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以关键词和图示的形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3. 列举两种水资源利用的实例,并简述其意义。
4. 提出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精品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word版

第四章5水循环与水资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
(2)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再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通过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的渗透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
(3)通过设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引发学生认识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
(2)使学生自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对水的使用有自己的见解,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用水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教学策略: 通过知识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运用时要紧紧抓住物态变化的特征。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难点:科学推断出物质的三态变化所遵循的规律。
突破策略:通过对水的三态发生变化时总要伴随着吸热或放热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从而推断出一般规律。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设备、放像设备、水循环的示意图(学生准备)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水循环与水资源一.认识水的循环二.水资源物质的三态变化遵循的规律: 1水资源的作用物态发生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 2.珍贵的水资源即物态发生变化时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1) 水资源的现状(2)水资源的破坏与污染3. 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
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5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案.doc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学设计]本节内容教学中以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为线索,让学生充分体会“认识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教学过程中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内容,了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组织学生收集、查询有关水资源的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分组调研身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情况,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节水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过程2.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特点3.认识水循环对水资源的重要意义4.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查研究,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分布,造成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收集淡水缺乏的原因及水质污染和危害。
[教具]易拉罐(装冰)毛巾滤纸漏斗玻璃棒石灰水烧杯铁架台试管烧瓶(带导管)石棉网酒精灯投影胶片[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教学法[教学过程].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实验:“空中生水”学生讨论:外壁的水是那里来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哪里来的?引入:罐子上水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水循环的过程,实际上的水循环要比你们所认识的要复杂的多。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情况。
.新课教学(一)、水循环1.水循环过程刚才大家观察到的是生活中和一组水循环的例子,自然界中的水是如进行循环的呢?[学生自学]阅读讨论''水循环”。
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
注意水循环过程中有那些物态变化。
[出示“水循环”挂图]归纳:地球上主要是海洋水,海洋水蒸发进入大气中。
其中有部分水汽被风吹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雨水汇集成河、湖,形成河水、湖泊水,有的渗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
由于陆地比海洋高,水往低处流,这些水都将流向海洋。
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变化,更主要的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上《4.5 水循环与水资源》word教案 (4)

精品【初中试题课件】精品【初中试题课件】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4.教学评价●课堂测评1.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 .雨B .露C .霜D .冰2.曾经“其水澄澈,冬夏不减”的罗布泊,现已干涸无水,附近曾繁华一时的楼兰古国早已被茫茫沙漠所吞没。
造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 )A .自然蒸发B .无节制的引流灌溉C .土地沙化D .过度放牧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到处都是水,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 .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上水的0.03%,所以要保护水资源C .保护水资源,只要减少污染就行了D .只要节约用水,就能保护好水资源4.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成小水滴,有的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白态的云。
5.春秋季节,夜间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较冷的地面 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6.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如图4.5-4所示。
a .请根据水循环示意图,简单描述水循环过程。
b .我国是严重缺水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请你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要求写出两条)。
【参考答案】1.C2.A3.B4.液化 凝华5.液化6.a .太阳照射使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成水蒸气上升,水蒸气在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
b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有:采用滴灌或喷灌,节约用水,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等。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有: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防止水土流失等。
●“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1.可以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水资源的科普小论文,并在班里组织交流。
2.云、雨、露、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霜、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图4.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和水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4.5水循环和水资源》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第4章第五节【教材分析】:这节教材是本章知识的综合,也是教材的一个亮点,向学生介绍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以及水资源的珍贵,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掌握物态变化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认识物理知识以及科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自然和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启迪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介绍了水循环和水资源的有关知识,叙述了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去探究物理规律,让学生对自然现象有了从现象到本质的系统认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意义:知道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2)初步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经验以及观看录像资料,了解水循环与水资源。
(2)组织小组讨论,尝试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释具体的合理用水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大自然中的美妙与和谐,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勇于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理学道理;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理念】:通过阅读教科书、上网浏览、到图书馆阅览室查询有关资料,以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培养学生自学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通过阅读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环境等有关报道,认识其危害性。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讨论法、阅读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情境: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录像和图片后,进行讨论:(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二、新课教学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人大气的水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如图6—6—1(a)(b)所示.2.水循环与自然现象陆地和海洋的水不断蒸发,空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云中的小冰品和小水珠,如果凝聚,会越聚越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如果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如果水珠在下降过程中,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于是水珠便快速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熔化,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夜晚或早晨,当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雾.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露.气温低于O℃时,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霜.3.水是珍贵的资源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水有97.2%以上是海洋咸水,人类无法直接利用.淡水只有2.8%,且2.2%以上的淡水被固定在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盖中,人类难以利用,人类实际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不到0.03%,所以水是十分珍贵的资源.4.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危机缺水已是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源头则是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是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赤潮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因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引起的.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里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赤潮.(2)珍惜每一滴水水是生命之源: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缺水、污染问题,请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人类现在面临水资源危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很多,如污水处理,循环使用;农业喷灌,节约用水;科技处理,海水淡化等.5.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并对学校如何节约用水提出可行性建议.阅读材料保护水资源全社会参与“阳光、绿堤、沙滩;青山、碧水、人家.为了这幅美好的亲水图景,让我们每个人都加入到护水的行列吧!”一群儿童站在污染严重的太湖边向社会呼唤.今天,以“饮水思源,保护太湖”为主题的水资源保护活动在太湖中的西山举行.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刘春生说,要保护水资源、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必须建立起社会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机制,从自我做起,从娃娃抓起.“现在,是迫切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行动的时候了!”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可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本来就少的我国,目前水资源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矛盾日趋突出,这在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尤其如此.太湖流域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62亿立方米,而近年这一流域年用水总量在280亿到290亿立方米,是本地水资源总量的近两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内工业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已达50亿立方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网,致使全流域河网湖泊水污染严重.流域骨干河道中低于三类水质的河段已达75%以上.大部分河网湖泊已经不符合地袁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有水饮不得”的水质型缺水的矛盾日趋突出.有着几十年治水经历的刘春生说,要改变水质型水荒,要实现水资源的保质保量,在实行职能部门管理保水、机制保水、科技保水和工程保水之外,必须强调社会保水,动员全社会力量自觉加入到保护水资源的队伍中来.他说,举办“饮水思源,保护太湖”水资源保护专项活动的目的.就是立足于探索建立社会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机制.从向少年儿童宣传水资源保护抓起.通过组织流域水利部门与青少年开展珍惜爱护水资源的活动,促进和带动全社会积极投入水资源保护.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找出作用点;3.找出受力方向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5.标出数值和单位;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五、力的相互作用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