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分析
在中国加入WTO 和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情况下,历经24年的中国企业市场化改革已达到什么程度,正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不管是对促进企业的深化改革,依旧使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市场运行有正确认识,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企业市场化的内涵及衡量指标选择标准
企业市场化是指企业的资源配置按市场规则进行,企业的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和企业家)和产品的猎取、交易都由市场提供和决定。一个普遍共识是企业市场化能为企业带来利润最大化,降低政府配置资源的高昂成本,因此,各国都在积极推进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
企业市场化应包括各种类型的企业。就转轨国家而言,非国有企业
的行为本身有专门强的市场化倾向,但也需要强调提高治理水平和素养;而国有企业行为从行政化转向市场化,则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改革多年来,国有企业从总体上讲已成为真正的市场企业,政府差不多不再对国有企业实施行政操纵。事实上,国有企业在任何国家差不多上客观存在的,如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制造的增加值占GDP 比重的非加权平均值为9%,法国则达17%,即使自由化程度特不高的美国,这一比重仍在1%以上(注:E.S.Savas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Seven Bridges Press,LLC ,2000.)。这类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一般都具有专门强的外部性,其资源配置行为可不能是单一的市场交易行为。
依照企业市场化的内涵,企业市场化进程衡量指标的选择必须反映企业的市场运作及其绩效状况。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评估和认定原“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时,差不多上着重于这一差不多标准。衡量中国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必须参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标准(注:关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标准,请参阅本文作者参著的《中国市场经济进展报告
200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实际。
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衡量指标的选择必须考虑3种企业情况:一是非国有企业;二是国有企业;三是重点企业(注:重点企业包括:国家重点企业;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治理的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企业;国务院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原百户试点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原试点企业;国家试点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即核心企业)。上述6类重点企业存在交叉。)。之因此单独考虑重点企业,是因为重点企业在中国举足轻重,其中既含有国有企业,也含有非国有企业,而以大型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它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反映了中国政府放松管制,使其按市场规范运作的情况。但必须指出,重点企业在中国企业数量中只占专门小的比例,仅仅以其改制情况作为标准,无疑会低估中国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因此重点企业指标属于补充指标。
指标选择无疑要充分考虑到其准确性和全面性,但这是相对的。因
此,所选指标的衡量结果只能差不多反映中国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但这并不能否认衡量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非国有经济的进展
衡量非国有经济的进展,大体包括3个方面:一是非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二是非国有经济的市场准入;三是非国有经济市场运行的规范化。其中第一方面具有综合的意义。
(一)非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尤其是1992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总量中来自非国有经济的贡献份额呈逐步上升趋势。以下几个指标能够反映这一趋势。
1.非国有经济制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该指标能够从总体上反映非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以及在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大小。1992~2001年,非国有经济制造的增
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53.6%提高到62.32%,年均增长1.69%。
2.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该指标能够反映非国有经济主体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贡献率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市场化程度。1992~2001年,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31.95%提高到52.69%,年均增长5.72%。
3.城镇非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该指标能够反映非国有经济单位在提供就业职位方面的贡献率以及城镇劳动力的市场化。1992~2001年,城镇从业人员中非国有部门所占比重从39.03%提高到68.09%,年均增长6.38%。
4.非国有经济制造的税收占全社会税收的比重。该指标能够反映因市场化而引致非国有经济的进展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1992~2001年,非国有经济制造的税收占全社会税收的比重由33%提高到
64.42%,年均增长7.72%。
5.非国有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进出口额是国际贸易的衡量指标,而非国有经济对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在不断扩大,这种扩大又是市场化带来的。1992~2001年,非国有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7.45%提高到55.04%,年均增长8.04%。
6.工业中非国有经济所有者权益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而所有者权益体现了经济主体的投资贡献。但考虑到规模以下非国有经济和国有控股企业中的非国有主体所有者权益没有计算在内,因此,该指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非国有经济对工业那个核心产业市场化进程的作用大小。1992~2001年,工业中非国有经济所有者权益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由34.1%提高到45.13%,年均增长
3.16%。
将以上指标归结为表1.从中能够得出一个差不多的推断,非国有经济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差不多超过国有经济,而且这一趋势仍在接着。
二)非国有经济的市场进入
1992年以来,政府通过政策法律,在市场准入方面对非国有经济采取了更为积极、开放的政策,在许多重要方面取消或进一步降低了行政壁垒,纠正了在市场准入上的卑视待遇。目前,国家法规除对必须垄断的少数行业(如武器制造、黄金生产等)明令禁止非国有经济进入和对部分行业有一些前置审批的限制规定外,没有对非国有经济有专门的限制性规定。
1.集体企业。以乡镇企业为例。在乡镇企业增加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1999年的1.36∶77.64∶21.00转变为2001年的O.98∶76.67∶2
2.35,第三产业2001年比1999年上升了
3.16%,而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则趋于下降。从细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增长较快,2001年增加值分不比上年同期增长12.6%、10%和8%(见表2)。而且,乡镇企业还进入了一些原属于国家专营的行业,如烟草加工、医药加工等。另外,至2001年底,全国已有50多家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