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第3章-电子效应
武汉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电子效应
3 共轭效应
4 邻位效应
共轭系统中的电子能够在分子中传递,影 响反应的进行。
反应发生在邻近位置的基团能够通过电子 效应影响反应过程。
常见的电子效应案例
1
取代反应
电子效应影响反应中的副产物选择和反应速率。
2
加成反应
电子效应调控加成反应中的立体选择性和产物构象。
3
消旋反应
电子效应决定了消旋反应中酶的立体选择性。
调整分子的性质
电子效应可以改变有机分子的化学性质,影响其溶解性、稳定性等特性。
电子效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电子效应是指电子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涉及到电子的转 移、共轭和邻位效应等基本概念。
电子效应的类型
1 电子给体效应
2 电子受体Leabharlann 应电子给体能够提供电子,使反应继续进行。
电子受体能够接受电子,参与反应的发生。
电子效应的应用
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电子效应指导药物合成中的反 应路径和产物设计。
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新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电子效应影响有机反应的速率、 产物选择性和反应条件选择。
电子效应辅助新材料的设计和 开发。
解答常见问题和解释疑点
1 电子效应在反应速率上的影响
2 电子效应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通过调整电子状态,电子效应可以影响反 应速率的快慢。
武汉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电子效应
欢迎来到本课件,我们将介绍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电子效应在化学反应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许多应用产生影响。
电子效应的意义和作用
提高反应速率
电子效应能够加速有机反应的进行,提供反应过程中所需的电子。
影响反应立体选择性
通过调控电子状态,电子效应可以控制有机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影响产物的构象。
(完整版)基础有机化学——电子效应
I i0 i i
i0
r
1 1 1 i ( r )i 2 ( r ) j 3 ( r )k
1 N 1 N 1 N
i
(
r'
)i 2
(
r'
)j
3 (
r'
)k
AB
EN B EN B
场效应的分析
O
H C C OH
C H
H
O C
O O
H
C
C
O-F电
C H
H
O C
O
F电 E
O-H键产生的空间电场, 使另一羧基上的带正电的氢受 到电场力的作用,作用力的方 向使氢推离分子,酸性上升, Pka1减小。
C-O-键产生的空间电场, 使另一羧基上的带正电的氢受 到电场力的作用,作用力的方 向使氢拉向分子,酸性下降, Pka2增大。
作用的结果,是使轨道发生重组,并使 能级发生分裂,重组后的部分轨道能量下降, 部分轨道升高,总能量不变。电子填充到了 低能量的重组轨道上,因而体系能量下降, 分子变得更稳定。
共轭效应的结果
电子运动范围扩大 电子云密度平均化
键长平均化 分子能量下降
共轭效应的类型
π-π共轭 CH2 CH C N
O
N+ O-
场效应 Field effect
电场沿分子链的传递
在诱导效应部分,我们已经知道极性共价键相 当于物理学中的电偶极子。偶极周围存在着偶极电 场。偶极电场沿分子链传递时,会引起共价键电子 的极化,也就是会产生诱导偶极。
Δμ=E*α
诱导偶极也会产生电场,方向与偶极电场相反, 会抵消部分偶极的电场,所以共价键相当于物理学 中的电介质。因此偶极的电场沿分子链传递时衰减 很快。
第三章 高等有机化学基础
的进行。在两者的作用方向不一致时,
Id往往起主导作用。
③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
对于静态诱导效应,其强度取决于原子或
基团的电负性。
( a )同周期的元素中,其电负性和 -Is 随族数的 增大而递增,但+Is则相反。如: -Is:—F>—OH>—NH2>—CH3
• (b)同族元素中,其电负性和-Is随周期 数增大而递减,但+Is则相反。如: -Is:—F>—Cl>—Br>—I • (c)同种中心原子上,带有正电荷的比不 带正电荷的-Is要强;带有负电荷的比同类 不带负电荷的+Is要强。例如: -Is:—+NR3>—NR2 +Is:—O->—OR
Cl 2.92
COOH CH3
3.83
COOH
Cl 3.97
COOH
CH3
3.91
4.27
CH3 4.38
空间效应与反应速度
H Nu H C H X Nu H3C CH 3 C X CH 3
H3C
H3C H3C
C CH 2
X
当 β-C原子上有取代基时,也影响SN2的反应速度。中心 C 原子上连有体积较大的叔丁基,严重阻碍了亲核试剂从背面 进攻,因此,反应速度显著降低。
与诱导效应不同的是:
共轭效应起因于电子的离域,而不仅是极性或极化
的效应;
共轭效应不像诱导效应那样可以存在于一切键上, 而只存在于共轭体系之中; 共轭效应的传递方式不靠诱导传递而愈远愈弱,而 是靠电子离域传递的,对距离的影响是不明显的;
共轭链愈长,电子离域就愈充分,体系的能量也就
愈低,系统也就愈稳定,键长的平均化趋势就愈大。
先是上X--,后水解为羟基.
水解反应的相对活性: RI>RBr>RCl>RF (烷基相同)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第三章
3、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中,电子云不是定域在成键原子之间,而
是围绕整个分子形成了整体的分子轨道,因而体系能 量降低了,形成离域。结果是体系能量降低。
离域能(共轭能、共振能) 共轭效应仅存在于共轭体系中,体系越大,能量越 低,键长平均化趋势越大,体系越稳定。 共轭效应沿共轭体系传递。
三、场效应
场效应:指不通过碳链传递的而是通过溶剂或空间传递 的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和场效应都是电子效应,只是传递方式不同。
C(CH3)3
C(CH3)3
COOH
C(CH3)3
C(CH3)3
4、选择性酰化反应 利用空间效应可进行选择性反应
OCH3
NH2
Cl
NHCOCH3
Cl NO2
OCH3 NO2
OCH3 NH2
OCH3 NH2
NO2
NO2
NH2
NHCOCH3
二、空间效应对酸碱性的影响
1、对酸性的影响
OH
OH
CH3
CH3
O
OH
C
Cl
四、烷基的电子效应
从电负性上看 C 2.3 H 2.1 而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烷基应是吸电子基,从NMR 也证明此点。
与不饱和碳原子相连,存在σ-π超共轭和诱导效应, 共轭大于诱导结果烷基是斥电子效应。
与碳自由基相连,存在σ-π超共轭和诱导效应,共轭 大于诱导结果烷基是斥电子效应。
与碳正离子相连,存在σ-π超共轭和诱导效应,共轭 大于诱导结果烷基是斥电子效应。
第三章 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第一节 电子效应
一、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使整个分 子的电子云沿着碳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现象。
诱导效应的产生与共价键极性有关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⑶场效应:诱导效应本质上是一种静电作用。如果静电作用
通过空间传递的效应称为场效应。
顺丁烯二酸 反丁烯二酸
pKa1 1.92 3.03
pKa2 6.59 4.54
如果仅从诱导效应考虑,顺式和反式是没有区别的。
H COOH C
H
COOH
C
-I C
HOOC H
pKa1 3.03
+I C
-OOC H
pKa2 4.54
Br Br- CH3CHCH2CH2CH3 主要
CH3CH2CHCH2CH3
σ-π超共轭
结果使C-C变短,C-H键的数目越多,超共轭效应越强, 相应的烯烃就越稳定。 •②自由基稳定性(烷烃取代取向): 叔C· > 仲C· > 伯C· > ·CH3
σ-p超共轭
•③加成反应的取向
CH3 CHCH2CH2CH3
δ+ δCH3 CH CHCH2CH3
H+
3α-H 2个α—H
CH3CH2CHCH2CH3
时减小其酸性。
O
O
Cl CH2 C O H ﹥ H3C CH2 C O H
-I, 酸性增加
+I, 酸性减低
2. 共轭效应
(1)共轭体系 :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体系中,包含二个或
二个以上π键体系叫共轭体系。或含有多个p轨道肩并肩重叠 的大π键的体系叫~。
π-π共轭
CH2 CH C N
偶数个p轨道
O
N+ O-
③.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化合物酸性大小的影响:
例:比较对硝基 苯酚、苯酚、对 甲基苯酚的酸性 大小?
(看质子离去后负离子的稳定性)
•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3.2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3.2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3.2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电子效应: 有机分子中某个基团的存在, 使某种结构中的电子云发生了偏移的现象。
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 )共轭效应(conjugation )超共轭效应(hypercongjugation )场效应(field effect )电子效应(详见“羧酸及其衍生物”)3.2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一、诱导效应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 I ):因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极性(电负性)不同而引起成键电子云沿着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
诱导效应特点:1)电子云沿原子链传递;2)诱导效应随着距离的增长迅速减弱,一般只考虑三根键的影响;3)诱导效应是一种永久效应。
一、诱导效应氯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导致α-C 带正电性,Cl 原子带负电性;同理, γ-碳原子带更少的部分正电性, 用“δδδ+”表示。
由于α-碳原子带部分正电性, 其电负性大于β-碳原子, 故α-碳原子与β-碳原子间的成键电子对略偏向α-碳原子, 以致β-碳原子带较少的部分正电性, 用“δδ+”表示;CH 3CH 2CH 2CH 2Cl δ+δ-δδ+δδδ+αβγ一、诱导效应诱导效应的方向:给电子的诱导效应+I electron-donating inductive effect吸电子的诱导效应-Ielectron-withdrawing inductive effect 标准诱导效应一般以乙酸的α 氢为比较标准。
H-CH2COOH取代基的电负性小于氢的, 叫给电子基, 用“+I ”表示; 反之叫吸电子基, 用“-I ”表示。
3.2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一、诱导效应诱导效应大小的一般规律:①与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若为同一族,吸电子诱导效应随原子序数增加而降低;若为同一周期,则从右到左吸电子效应降低。
-F > -Cl > -Br > -I-OR > -SR-F > -OR > -NR2> -CR33.2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一、诱导效应诱导效应大小的一般规律:②碳原子与不同杂化状态的同一元素相连, s成份越多, 吸电子能力越强。
高等有机化学电子效应
α-H数目越多,形成超共轭体系的概率越大, σ-π超共轭效应越强。
稳定性: CH3-CH=CH-CH3 > CH2=CHCH2CH3 CH2=CH-CH=CH-CH2 >CH2=CH-CH=CH2
2)σ-P超共轭体系
C-H的σ键轨道与P轨道形成的共轭体系称做σ-p超共轭 体系。如乙基碳正离子即为σ-P超共轭体系。
电负性: 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一种相 对标度 。元素的电负性愈大,吸引电子的倾向愈大。
电负性的规律: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电负性 值递增;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值递减。 键的极性程度可以用两个原子电负性之差来衡量。差值 在0.4到1.9之间的是典型的极性共价键。如果差值超过了 1.9,这两个原子之间就不会形成共价键,而是离子键。 键的极性决定于组成这个键的元素的电负性 , 而分子的极性与分子中各个键的偶极矩有关。
1.4静态动态诱导效应
静态诱导效应:由于分子内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所引 起的电子云沿键链按一定方向移动的效应,用Is表示。 Is 是分子本身的固有的性质,与键的极性(永久极性)有关。
动态诱导效应:在化学反应时当进攻的试剂接近反应物 分子时,因外界电场的影响使共价键的电子云分布发生改 变的效应叫动态诱导效应Id。它是一种暂时性极化效应。 但对反应方向影响极大。这种作用决定于分子中价键的极 化率和外界极化电场的强度。 Id对反应起致活作用。
诱导效应沿键链的传递是以静电诱导的方式进 行的,只涉及电子云分布状况改变和键的极性的 改变,一般不引起整个电荷的转移、价态的变化。
O C l C H 2 C O H
在键链中通过静诱导传递的诱导效应受屏蔽 效应的影响是明显的,诱导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 变化非常迅速。一般隔三个化学键影响就很小了。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二)引言概述:电子效应是有机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分子中电子的分布和运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本文是电子效应系列的第二篇,将继续深入探讨电子效应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正文内容:一、原子的电子亲和力1.原子电子亲和力的定义和意义2.电子亲和力与分子架构的关系3.电子亲和力在反应选择性中的应用4.电子亲和力在化学反应速率中的影响5.电子亲和力与溶剂极性的关系二、共轭体系的电子效应1.共轭体系的定义和特征2.共轭体系中的电子共享与电子结构3.共轭体系与分子的共轭效应4.共轭体系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5.共轭体系的应用举例三、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1.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定义和分类2.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在电子转移反应中的作用3.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之间的常见反应机制4.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5.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官能团效应四、杂原子的电子效应1.杂原子的定义和常见种类2.杂原子的电子亲和力和电负性3.杂原子在分子中的电子效应4.杂原子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5.杂原子对分子性质的影响五、电子对效应1.电子对的定义和电子对效应的原理2.电子对的共振效应3.电子对的笼罩效应4.电子对在分子中的空间排布规律5.电子对效应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总结:电子效应是有机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诸多方面的化学现象和反应机理。
本文通过讨论电子效应在不同层面的应用,从电子亲和力、共轭体系、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杂原子以及电子对效应等方面,深入阐述了电子效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电子效应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有机化学中的各种反应性质,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加深入的基础。
学习参考: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电子效应是影响有机化合物反应活性和反应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理解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可以对有机化学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方向发展。
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有时三种效应同时存在,表现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一、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 〕诱导效应是电子效应的一种,是由路易斯〔Lewis 〕首先提出。
路易斯认为,对于有机化合物,诱导效应是由一个电负性较强的原子X 取代了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后,在C -X 键上产生一个极性分布,这个极性分布通过电性诱导作用,在分子中其它键上引起一系列的极性变化,结果在整个分子中产生一个向着X 原子方向的较大范围的电子运动,这种电子运动称为诱导效应:δ-电负性比碳弱的元素原子也可以在分子中引起一系列的极性变化,只是所产生的诱导效应的方向刚好相反。
诱导效应是指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一个基团或原子后,由于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导致σ键电子的移动,使分子中的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不但发生在直接相连的部分,也可以影响到不直接相连的部分。
这种因某一原子或基团的极性而引起电子沿碳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如氯丙烷分子中,取代在碳上的氯原子的电负性较强, C -Cl 键产生偶极,使与氯原子连接的第一个碳原子〔α-碳原子〕产生部分正电荷〔δ+〕,也使第二个碳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第三个碳原子带有更少的正电荷,依次影响下去。
这种影响的特征是沿着碳链传递,并随着碳链的增长而迅速减弱或消失,一般传递到第三个碳原子就可忽略不计。
诱导效应是一种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并不能完全转移到另一原子,只是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亦即键的极性发生变化。
δ+ δ+ δ+ δ- CH 3—CH 2—CH 2→Cl1.静态诱导效应〔I s 〕诱导效应分为静态诱导效应和动态诱导效应。
静态诱导效应是由分子本身结构决定的,是分子本身所固有的极化效应,与由极性溶剂或反应试剂等产生的外电场无关。
有机化学 电子效应
电子效应电子效应分为: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 一、诱导效应1概念:有机物分子中,由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的影响沿着键链传递,使分子中电子云密度而偏移的效应,用I 表示。
2分类:吸电子诱导效应:电负性大的原子或原子团使分子其余部分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推电子诱导效应:电负性小的原子或原子团使分子其余部分的电子云密度升高3注意(1)与分子结构有关,永久性的(2)只能沿着σ键传递,随距离增加而迅速减小,一般超过3个σ键不再考虑 (3)只涉及电子云密度的改变,并不造成共用电子对单独属于某一原子的情况 (4)引起键极性的改变,键的极性改变一般是单一方向的,不会产生极性交替的现象 4相对强度(1)通过测定取代酸解离常数确定 (2)测定偶极矩确定 (3)NMR 化学位移确定(化学位移越大,电子云密度越低) ☆5影响取代基诱导效应相对强度的因素 (1)周期律→电负性①同一周期吸电子诱导效应从左向右增加 例 ―CR 3< ―NR 2< ―OR < ―F②同族吸电子诱导效应从上而下降低 例 ―F > ―Cl > ―Br > ―I (2)电荷带正电荷的基团比同类型的不带电荷的基团吸电子能力强得多X C δδδδδδYC C δδδδ带负电荷的基团比同类型的不带电荷的基团给电子能力强得多(3)价键饱和程度不饱和程度高的同种原子吸电子能力强(s 成分越多,碳的电负性越强) 吸电子诱导效应:二、共轭效应 1概念三个或三个以上相邻原子P 轨道相互平行重叠,形成一个大π键,称为共轭体系。
π电子围绕三个或更多的原子运动,称为离域。
电子通过共轭体系传递并引起体系性质改变的效应称为共轭效应,用C 表示。
2基本类型(1)π−π共轭体系 多个饱和键之间的共轭体系(单间与不饱和键相间)(2)p −π共轭体系 不饱和键与相邻原子p 轨道之间的共轭体系3注意(1)共轭效应起源于共轭体系中π电子的高度活动性 例 聚乙炔导电 (2)传到距离:从共轭体系的一端,沿共轭键传递到另一端(3)传递方式:沿着共轭键传递→共轭键电子云密度平均化(键长平均化) (4)极性交替 电子在共轭链中传递时,出现电荷密度高低不同的交替现象C CR CR CR CR CR >>222CH 2CH CH CH 2CH 2CH CHNH CH 2CHCHO CCCH CH 2CCCH CHCCH 2CHN CH 2CHCl 2CH CH 2CHCH 2CHCH 2COX O CO(R)(5)共轭体系中,电子的运动范围扩大,体系的能量降低;共轭体系越大,体系越稳定;共轭结构有利于分子整体结构的稳定。
电子效应与有机反应机理
电子效应与有机反应机理导语:有机化学作为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其反应机理。
电子效应作为有机反应机理的重要一环,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电子效应在有机反应机理中的应用及其背后的原理。
一、电子效应的基本概念在有机化学中,电子效应描述了电子在有机分子中的分布和运动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具体来说,电子效应可以分为两类:极化效应和共轭效应。
1. 极化效应极化效应是指由于化学键的极性引起的分子内电子密度的不均一分布。
常见的极化效应有电子给体效应和电子受体效应。
电子给体效应是指通过一个原子或官能团将电子提供给另一个原子或官能团,使得其电子密度增加。
例如,氨基官能团中的孤对电子可以提供给邻近的双键碳原子,增加其亲电性,促进亲电性反应的进行。
电子受体效应与电子给体效应相反,是指通过一个原子或官能团吸收周围的电子,使得其电子密度减少。
典型的例子是硝基官能团,它可以通过共轭效应吸引邻近双键碳原子附近的电子,增加其亲核性。
2. 共轭效应共轭效应是指通过共轭体系中的π键和非相邻原子或官能团之间的电荷分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电子效应。
通过共轭作用,π键附近的电子可以在共轭体系中自由传递,使得反应更容易进行。
共轭体系由相邻的多个双键或芳香环组成。
典型的共轭体系有共轭二烯、芳香环、烯醇体系等。
共轭效应可以显著影响分子的稳定性、反应速率以及反应产物的形成。
二、电子效应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电子效应作为有机反应机理中的基础理论,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和反应设计中。
1. 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为常见的反应之一,对于该类反应,电子给体效应和电子受体效应起着关键作用。
以亲电取代反应中的酯化反应为例,酯基中的羰基碳在反应过程中会受到来自亲电试剂的进攻,而电子给体效应将增加酯基碳的亲电性,促进反应的进行。
2. 共轭加成反应共轭加成反应是指在共轭体系中,双键或多键附近的π电子参与到反应中,从而引发新的键形成。
高等有机化学第三部分3-2.ppt
H
H
ρ=- 5.090 ,(EtOH,25℃)
8
Hammett常数还可以应用于IR、NMR等物理常数的预测。
注意: a. σp和σm数值有所不同但趋势一致,而邻位取代基的电
子效应无法在Hammett方程中反应,因为它有时所起的作用 不仅仅是电子效应。
b. 虽然Hammett常数得到广泛地应用,但有很多的例外, 即使在没有邻位效应的情况下,它有时也无法将诱导效应和 共轭效应综合考虑。为解决这问题,已经有许多的方法建立, 如H.C.Brown就定义了σ+(给电子)和σ-(吸电子),但都 只适用于很小的范围,没有一个能像Hammett常数应用得那 么广。
3
基团的σp和σm值举例:
GROUP σp
Br
0.26
N=NPh 0.34
CO2R CF3 CN
0.44 0.53 0.70
NO2 N2+
0.81 1.93
σm 0.37 0.28 0.35 0.46 0.62 0.71 1.65
GROUP
σp
I
0.28
CO2H 0.44 COMe 0.47
NH3+ 0.60 SO2Me 0.73 NMe3+ 0.82
KH = 6.5 KD
12
应用:
H C CH3 Br2 O
Br
C CH3 O
KH KD
= 6.1 ,说明决速步骤中有C-H键断裂。
H C CH3 的 O
OH
CH3 Br2 的
Br
CH3 O
13
(三) 二级同位素效应: 同位素取代不是在断裂的 键上(主要 是α、β位)
同样推导得二级同位素效应
例如取代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电子效应和溶剂效应
电子效应可以分为诱导效应、共轭效 应、超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等。这些效 应在有机分子中广泛存在,对分子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电子效应对分子性质影响
对分子极性和酸碱性的影响
电子效应可以改变分子的极性和酸碱性。例如,当分子中引入吸电子基团时, 分子的极性增强,酸性也增强;而引入给电子基团时,分子的极性减弱,碱性 增强。
随着计算化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计算 化学将在有机合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实验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分子反应活性的影响
电子效应还可以影响分子的反应活性。例如,在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中,富电 子的芳香烃比缺电子的芳香烃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电子效应在有机反应中应用
在合成中的应用
利用电子效应可以预测和控制有机反应的方向和速率,从而 实现有机化合物的定向合成。例如,在药物合成中,通过引 入特定的官能团来调整分子的电子性质,进而改变其生物活 性。
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电子效应也有助于揭示有机反应的机理。例如,在研究周环 反应时,通过分析反应物和产物中电子的流动情况,可以推 断出反应的可能机理。
02 溶剂效应基础知识
溶剂效应概念及产生原因
溶剂效应定义
溶剂效应是指溶剂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和机理的影响。溶剂不仅作为反应介 质,还可能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和产物分布。
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 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学员的综合素 质和应用能力。
提供针对有机反应中常见问题的解决 思路,如反应条件的选择、副产物的 处理等。
学员参与互动讨论环节
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 问题。
组织小组讨论或研讨会,让学员在交流中互相学 习、互相启发。
电子效应及其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电子效应及其对反应活性的影响【摘要】:介绍电子效应,通过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反应活性产生影响的代表性实例分析,阐述电子效应对物质反应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反应活性【正文】:一、电子效应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
电子效应是通过键的极性传递所表现的分子中原子或基团间的相互影响,取代基通过影响分子中电子云的分布而起作用。
1、诱导效应因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极性(电负性)不同而引起成键电子云沿着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的电子云是沿着原子链传递的,其作用随着距离的增长迅速下降,一般只考虑三根键的影响。
诱导效应一般以氢为比较标准,如果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比氢强,则称其具有吸电子诱导作用,用-I表示。
如果取代基的给电子能力比氢强,则称其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
2、共轭效应单双键交替出现的体系称为共轭体系。
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而使体系内的π电子(或P电子)分布发生变化的一种电子效应称为共轭效应。
凡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能降低体系的π电子密度,则这些基团有吸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表示。
凡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能增高共轭体系的π电子云密度,则这些基团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表示。
共轭效应只能在共轭体系中传递,但无论共轭体系有多大,共轭效应能贯穿于整个共轭体系中。
3、场效应取代基在空间可以产生一个电场,对另一头的反应中心有影响,这种空间的静电作用称为场效应。
4、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区别(1)共轭效应起因于电子的离域,而不仅是极性或极化的效应。
(2)共轭效应只存在于共轭体系中,不象诱导效应那样存在于一切键中。
(3)诱导效应是由于键的极性或极化性沿σ键传导,而共轭效应则是通过π电子的转移沿共轭链传递,是靠电子离域传递;共轭效应的传导可以一直沿着共轭键传递而不会明显削弱,不象诱导效应削弱得那么快,取代基相对距离的影响不明显,而且共轭链愈长,通常电子离域愈充分,体系能量愈低愈稳定,键长平均化的趋势也愈大。
有机化学中电子效应
2、sp2杂化
一个s轨道和二个p 轨道形成三个sp2 杂化轨道,如:乙 1s键 +1p键
3、sp杂化
一个s轨道和一个p轨道形成两个sp 杂化轨道,如:乙炔
H C C H HC CH
C≡C 键: 1s键 +2p键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
1、sp3杂化
为了使SP3轨道,彼此达到最大的距离及最小的干扰,以 碳原子为中心,四个轨道分别指向正四面体的每一个顶点, 所以碳原子的四个轨道都有一定的方向性,轨道彼此间保 持一定的角度,按照计算,这个角度应该是109.5度,这样 可以使每个轨道达到最低干扰的程度。 如:甲烷
H H H C C H H H CH3CH3
σ-π共轭(超共轭)。
π-π共轭
CH2=CH CH=CH2 CH2 CH2 CH CH Br CH2
P-π共轭 σ-π超共轭
二、常见共轭体系: 1. π- π共轭:常见的共轭烯炔烃,芳香烃;
2. p - π共轭:
(1). 孤对电子与π键共轭: H2C (2). 负电荷与π键共轭: H2C
C H
C H
诱导效应的特点:
1、短程的,一般不超过3个碳原子
2、是一种静电作用,是固有的永久性效应。
诱导效应可分为 : 吸电子诱导效应(-I) 如:乙酰氨基 斥电子诱导效应 (+I) 如:叔丁基 常见取代基的电负性大小次序:
-NO 2 ﹥-CN ﹥ -COOH ﹥ -F ﹥ -Cl ﹥ -Br ﹥ -I ﹥ -OCH3 ﹥ -NHCOCH3 ﹥ -C6H5 ﹥ -CH=CH2 ﹥ -H ﹥ -CH3 ﹥ -C2H5 ﹥ -CH(CH3)2 ﹥ -C(CH3)3
在H前面的是吸电子基团,在H后面的是斥电子基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单一方向的,即在键链中不产生极性的交替现象。
诱导效应的传递有一定的限度。一般来说,从产生诱 导效应的基团开始,其影响沿着键链由近而远依次传递,并 迅速减弱,传递超过五个原子后,影响便消失了。取代基的 诱导效应大致按公比1/2.7的等比级数急剧减弱,即若以α−C 的诱导效应为1,则β−C为1/2.7,γ−C为1/7.29,…等。
σ−p 超共轭
二.共轭效应的涵义和特征
在共轭体系中,电子不是定域在成键原子之间,而是围绕整
个分子轨道作整体的运动。每个成键电子都要受到分子中其它原 子核的作用。不管共轭体系有多大,其作用贯穿在整个共轭体系
中,这种电子通过共轭体系传递并引起体系性质改变的效应,叫
做共轭效应。 ① 起源 子
H C1 H
° 122
5Å 6Å C2 1.4 ° 116
共轭效应起源于共轭体系中电子的高度活动性,是由于
电子在整个分子轨道的离域作用所引起的。例如1,3−丁二烯分
H C3
1. 3 5Å
1.3
H C4 H
H
② 存在 共轭效应只存在于共轭体系中,它不象诱导效应存在于一
切键上。
③ 传导方式 共轭双键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在这些分子中存在着一 种传递原子相互影响的特殊方式,这个方式与沿ζ键传递的方式 具有质的区别。诱导效应是由于键的极性沿σ键而传导,共轭效 应则由于电子的转移,沿共轭键而传递,其结果是共轭键的电 子云密度或多或少的发生平均化(常反映为键长的平均化)。
第三章 电子效应和溶剂效应
3.1 诱导效应
3.2
3.3
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
3.4
溶剂效应
3.1 诱导效应
CH3 CH3 C CH3 OH
CH3 CF3 C CH3 OH
三甲基甲醇
三氟甲基二甲基甲醇
三甲基甲醇是一个中性化合物,但当一个甲基上三个氢原子被氟 原子取代后,氟原子的强吸电子性使OH中的氢极易电离而显酸性, 以至三氟甲基二甲基甲醇可以从碳酸盐中臵换出碳酸。这是因为 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了变化,或者说键的极性发生了变化, 即发生了诱导效应。
-CCl3
2.84 -CI3 2.51 -OH 3.51
-CHBr
2.40 -CH2F 2.61 -CH2OH 2.74
-CHBr2
2.50 -CHF2 3.00
-CBr3
2.59 -CF3 3.46
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
取代基对诱导效应的方向及其强弱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确 定,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法: (1) 通过测定取代酸、碱离解常数确定 例如:通过测定取代乙酸离解常数的大小来决定取代基诱导 效应的方向和强度。若取代乙酸比乙酸的酸性强,则该取代基是 吸电子诱导效应(-I),反之为给电子诱导效应(+I)。根据取代乙酸 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可以排出以下顺序: + -I 效应: ―NO2>―N(CH3)2>―CN>―F>―Cl>―Br>―I>―OH +I 效应:―C(CH3)3>―CH2CH3>―CH3
(2) 通过分析NMR化学位移确定 表3-2 CH3CH2Y化合物中CH2的化学位移
Y ―H ―CH3 ―CH ―C ―C6H5 CH2 CH δCH2 0.86 0.91 2.00 2.16 2.63 Y ―OH ―O― ―OC6H5 ―OCOCH3 ―CHO δCH2 3.59 3.37 3.98 4.05 2.46 Y ―CONH2 ―NH2 ―NHCOCH3 ―SH ―S― δCH2 2.23 2.74 3.21 2.44 2.49
CH3 CH3 0.154
CH2 CH2 0.134
CH2 CH CH 0.135 0.146
CH2
−共轭
CH3
Cl
CH2
CH
Cl
p−共轭
0.177
CH3 CH
0.138 0.164
HC N
CH3 C N
CH2
σ −共轭
0.148 0.135
0.115
0.140 0.116
我们以弧形箭头来表示电子云密度移动的趋向,这些弧形箭 头①起于重键,止于单键或原子;或者②起于具有未共用p电子对 的原子,止于单键。
-I 效应:
C
CR >CR来自CR2 >CR2
CR2
O>
N>
OR
NR> NR2
实验证明,丙酮酸CH3COCOOH的酸性(pKa 2.49)比甲氧基乙酸 CH3OCH2COOH(pKa 3.54)要强。
烷基的诱导效应:
从表3-1的有关基团电负性可以看出,甲基和其它烷基的电负性 都大于H,它们应该是吸电子基,表3-2中化学位移的数据也说明甲 基是吸电子基。但根据有关酸碱离解常数及氯代烷偶极矩的测定, 甲基及有关烷基却表现出给电子性。 当烷基连在sp3杂化的碳原子上或中性的氧原子上,表现为吸电 子基。当烷基连在sp2杂化的碳原子上或带正电荷的氮或氧原子上,
―OR > ―SR
(2)电荷 带正电荷的基团比同类型的不带电荷的基团吸电子能力强得 多,而带负电荷的基团比同类型的不带电荷的基团给电子能力强得 多。例如: -I 效应:―NR3 > ―NR2 +I 效应:―O > ― OR
+
(3)价键饱和程度 就价键饱和程度而言,与碳原子相连的原子,若是 同种原子但饱和程度不同,则不饱和程度高的吸电子能力强。例如:
在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的影响沿 着键链(单链或重键)传递,致使分子中电子云密度,按取代基相 对于氢的电负性所决定的方向而偏移的效应,叫做诱导效应。诱 导效应可以简单表示如下:
X C C C
Y C C C
其中X表示比氢的电负性大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吸电子基,
由此引起的诱导效应称为吸电子诱导效应,一般用-I表示。Y表示
比氢电负性小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给电子基,由此而引起的诱 导效应称为给电子诱导效应,一般用+I表示。δ表示微量电荷。直 线箭头表示电子对的偏移方向。
诱导效应是一种静电作用,在键链中传递只涉及到电子
云密度分布的改变,并不造成共用电子对单独属于某一原子
X COOH
C
C
COOH
Cl
(A)
(B)
邻氯代苯丙炔酸(A)分子中氯的诱导效应是吸电子的,能提高-COOH的
酸性强度,但带有部分负电荷的氯的场效应却是给电子的,能降低-COOH
的酸性强度。邻氯代苯丙炔酸比间或对氯代苯丙炔酸的酸性弱,正是证明 了场效应的存在。
对于化合物(B)来说,其中X=H,pKa=6.04; X=Cl, pKa=6.25;
表3-1 一些基团的电负性
基团 电负性 -MgCl 1.79 -MgBr 1.73 -H 2.20 -CH3 2.27 -CH(CH3)2 2.28 -C(CH3)3 2.29
基团
电负性 基团 电负性 基团 电负性
-CH2Cl
2.48 -CH2I 2.37 -OF 4.41
-CHCl2
2.66 -CHI2 2.44 -OCl 3.73
H H
C C
COOH COOH
吸电子的 场效应
H H
C C
COOH COO
给电子的 场效应
对反式的(B)来说,两个-COOH分在双键的异侧,空间距离远, 彼此影响很小,所以它的Ka1没有(A)那么大,Ka2没有(A)那么
小。在大多数分子中,场效应和诱导效应同时存在且常在同一
个方向起作用,因此它们的作用是很难区别开的。
CH2
O C X
CH
Cl
CH2
O C
CH
CH2
CH2
CH
CH2
O(R)
NH2
(三) 超共轭体系:由C−Hζ键与键或p轨道相连的体系。C−Hζ键与
键产生的超共轭作用称为ζ−超共轭,与相邻原子上的p轨道之 间发生的超共轭作用称为ζ−p超共轭。
CH2 CH CH3
CH3
CH3
CH
CH3
σ− 超共轭
..
ζ
ζζ
ζp
pp
(一) −共轭体系:多个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之间的共轭体系。
CH2
CH2
CH
CH
CH
C
CH
CH
CH
CH2
O
CH2
CH
CH
NH
CH2
CH2
C
CH
C
C
CH
N
C
CH2
CH
CH
CH
CH
CH2
O
O
CH
O
Ph C Ph O
(二) p−共轭体系:不饱和键与相邻原子p轨道之间的共轭体系。
CH2 CH CH O
R2N
CH
CH
CH
CH
O
CH
O
CH2
CH
Cl
CH2
CH
CH
CH
C
H
④ 传导距离
从传导距离来看,共轭效应也与诱导效应不同。诱
导效应随键链增长,其影响急剧减小,其作用是短程的。而在共
轭体系中,共轭效应却可以很容易将其影响从共轭体系的一端, 沿着共轭链传递到相当远的另一端,且随距离增大并不明显减弱。
―F
―Cl ―Br ―I
4.36
3.47 3.37 3.16
―COCH3
―COC6H5 ―COOH ―CO2CH3
2.47
2.92 2.36 2.28
―S―S―
―CN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