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材料力学课件之扭转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扭转1ppt课件
横截面上 —
max
T IP
max
IP
T
max
T WP
Ip—截面的极惯性矩,单位:m4 , mm 4
WP
Ip
max
WP —抗扭截面模量,单位:m3, mm3.
整个圆轴上——等直杆:
max
Tm a x WP
三、公式的使用条件: 1、等直的圆轴, 2、弹性范围内工作。
30
四、圆截面的极惯性矩 Ip 和抗扭截面系数Wp
d
dx
d / dx-扭转角变化率
二)物理关系:
弹性范围内 max P
G → G
G
d
dx
方向垂直于半径。
28
三)静力关系:
T A dA
T A dA
G d 2dA dx A
I p
2dA
A
Ip
横截面对形心的极惯性矩
T
GI p
d
dxp
29
二、圆轴中τmax的确定
结论:
横截面上 0, 0 0 0
根据对称性可知剪应力沿圆周均匀分布;
t D, 可认为剪应力沿壁厚均匀分布,
且方向垂直于其半径方向。
t
D
20
3、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T
AdA.r0
2 0
r0
2td
r02t2
d
T
2r0 2t
薄壁圆筒横截面上的剪应力计算式
21
二、关于剪应力的若干重要性质
例题: 1、一传动轴作200r/min的匀速转动,轴上装有五个轮子。 主动轮2输入的功率为60kW,从动轮1、3、4、5依次输出的 功率为18kW、12kW、22kW和8kW。试作出该轴的扭矩图。
材料力学-扭转课件
T3
材 料 力 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
绘制扭矩图。 最大扭矩产生
在CA段上,其值为
Tmax=7103 (N ·m)
MB 1 MC 2
MA 3
MD
1
2
T (N·m)
3.5103
7.0103
3
4.68103
x
材 料 力 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
扭转时的内力——扭矩和扭矩图
杆件在扭力矩的作用下产生扭转变形, 同时在轴内产生反抗扭转变形的内力偶 矩T,称为扭矩
扭矩T 的计算仍采用截面法
材 料 力 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
假想截面m-m将杆 件分为两部分,根据平 衡关系,有
Mechanics of Materials
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
在工程中,功率通用千瓦 PkW (kW) 给 出,角速度用转速 n(转/分钟)给出, 则外力偶矩的计算公式为
M9549PkW (Nm) n
1 P k W (千 瓦 ) 1 0 0 0 N m /s
材 料 力 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各段的扭矩为
MB 1 MC 2
MA 3
MD
T1=MB=3.5103 N·m
1
2
3
T2=MB+ MC =7103 N·m T3= -MD= -4.68103 N·m
MB
T1
若扭矩为正,表明
与所设方向相同(扭矩 MB MC
材料力学课件:扭转
B
D
C
12 3
A P
Page4
§3-6 热应力与预应力
扭转
§4-1 引言 §4-2 圆轴扭转应力
Page5
§3-6 热应力与预应力
lT=ll T
B
C
A A’
变形不受限制(静定结构),杆内未引起应力
Page6
B lT=ll T
CB
C
A’
A
A
变形受到限制(静不定结构),杆内引起应力
热应力:因温度的变化在杆件内部引起的应力 预应力:由于实际尺寸的误差在杆件内部引起的应力
各
截面的扭矩。
Page20
扭矩图:外扭力矩随杆轴线变化的情况。
M 3ml
m
x
A
B
C
D
l
l/2 l/2
T1 ( x)
x
T ml
x
2ml
例:(m:单位长度的扭力偶矩)
AB段: T1 x mx
BC段: T2 ml CD段: T3 2ml
Page21
思考:
M
M’
M’
M
(1)
M’
(2)
M’
(3)
FN3
FN1
FN2
Page9
3
1
2
3
1
2
协调方程:
l3+ l1/cos()=
l3
FN3
FN1
FN2
Page10
➢ 装配应力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1 23
P
在准确加工、装配的情况下,2杆 的应力最大。
如果能使3根杆同时达到许用应力, 将对结构更有利。
FN1 [1 ]A FN 2 [ 2 ]A FN 3 [ 3 ]A
材料力学(扭转) PPT课件
y
3、斜截面上的 应力分析
x
n
x
z
t
Fn 0 dA zdAcos sin dAsin cos 0
Ft 0 dA dAcos cos dAsin sin 0
sin 2
讨论:
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
功率、转速和外力偶矩之间的关系
ω = 2π n /60 ,1 kW = 1000 N•m/s
功率:P 角速度: 转速:n 外力偶矩:T 功率、转速和外力偶矩之间的关系:
T P P 2n
若功率P的单位为千瓦,转速n的单位为转/分:
T 9549 P ( N m) n
T
第三章 扭转
§3-2 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
例4-1 NA=19kW,NB=44kW,
TA
NC=25kW, n=150rpm
求:作图示传动轴的扭矩图
解:1. 求外力偶
TA
TA= 9549 19 =1210Nm
150
同样 TB=2800Nm, TC=1590Nm
TA
Mn
2.截面法求内力( 设正法)
Mn IPFra bibliotek变形
Mnl GI p
强度条件 max
Mn Wp
刚度条件 d Mn 180
dx G I p
第三章的基本要求
1.掌握根据轴的传递功率和转速计算外力偶矩;
2.掌握扭转时内力(即扭矩)的计算以及扭矩图的画 法;
3.掌握扭转切应力的计算方法;
45
第三章 扭转
《材料力学》课件——第三章 扭转
F
Me
F
M'e
汽车的转向操纵杆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Me
A'
A
B
B'
Me
扭转:在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作用面垂直于 直杆轴线的外力偶Me作用下,直杆的相邻横截面将 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杆件表面纵向线将成斜线, 而轴线仍维持直线。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Me
A'
g
A
B
j
B'
Me
外力偶作用平面和杆件横截面平行
M2
M3
M1
M4
解:①计算外力偶矩
M1
9.55
P1 n
9.55 500 300
A
15.9(kN m)
B
C
M2
M3
9.55
P2 n
9.55 150 300
4.78
(kN m)
M4
9.55
P4 n
9.55 200 300
6.37
(kN m)
n D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②求扭矩(扭矩按正方向设)
M 0 , C
T1 M 2 0
T1 M 2 4.78kN m
M2 1 M2
A1 M2
M3
M1
2
3M4
n B 2 C 3D
T2 M 2 M 3 0 ,
T2 M 2 M 3
A
(4.78 4.78)
9.56kN m
T3-M4=0
T3=M4=6.37KN·m
T1
T2
T3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代入上式得:
G g
材料力学扭转教学课件PPT
200 kW。试做轴力图。
(a)
P2
P3
P1
n
P4
B
C
D
A
例题3-2图
m P2 2
m P3 3
P1
m1
m n
4 P4
B
C
D
A
m2
m3
m1
m4
(b)
B
C
A
D
解:1.计算外力偶矩
m1
m2
9.55 P1 15.9kN .m
m3
n
9.55
P2
n
4.78kN
.m
m4
9.55 P4 n
6.37kN .m
2.由计算简图用截面法计算各段轴内的扭矩,然后画扭矩图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 扭转变形 ——作用在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平面内 的力偶矩,使得杆件的任意两个 横截面都发生了绕轴线的相对转 动。
➢ 扭转变形杆件的内力 ——扭矩(T )
➢ 轴 ——主要承受扭矩的构件
m A'
g
A
m B j B'
扭转的受力特征 :在杆件的两端作用两个大小相等、
转向相反、且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偶。
dA
O r
dA
dA
O
A
G 2
dj
dx
dA
G
dj
dx
A
2dA
T
GI p
dj
dx
令 Ip A 2dA
dj
dx
T GI p
代入物理关系式
G
dj
dx
得:
T
Ip
T
Ip
—横截面上距圆心为处任一点剪应力计算公式。
(a)
P2
P3
P1
n
P4
B
C
D
A
例题3-2图
m P2 2
m P3 3
P1
m1
m n
4 P4
B
C
D
A
m2
m3
m1
m4
(b)
B
C
A
D
解:1.计算外力偶矩
m1
m2
9.55 P1 15.9kN .m
m3
n
9.55
P2
n
4.78kN
.m
m4
9.55 P4 n
6.37kN .m
2.由计算简图用截面法计算各段轴内的扭矩,然后画扭矩图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 扭转变形 ——作用在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平面内 的力偶矩,使得杆件的任意两个 横截面都发生了绕轴线的相对转 动。
➢ 扭转变形杆件的内力 ——扭矩(T )
➢ 轴 ——主要承受扭矩的构件
m A'
g
A
m B j B'
扭转的受力特征 :在杆件的两端作用两个大小相等、
转向相反、且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偶。
dA
O r
dA
dA
O
A
G 2
dj
dx
dA
G
dj
dx
A
2dA
T
GI p
dj
dx
令 Ip A 2dA
dj
dx
T GI p
代入物理关系式
G
dj
dx
得:
T
Ip
T
Ip
—横截面上距圆心为处任一点剪应力计算公式。
材料力学课件 第四章扭转
4. 公式讨论: ① 仅适用于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在小变形时的等圆截面
直杆。
② 式中:T—横截面上的扭矩,由截面法通过外力偶矩求得。
—该点到圆心的距离。
Ip—截面极惯性矩,纯几何量,无物理意义。
17
Ip A 2dA 单位:mm4,m4。
③ 尽管由实心圆截面杆推出,但同样适用于空心圆截面杆,
只是Ip值不同。
一、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传递轴的传递功率、转数与外力偶矩的关系:
m
9.55
P n
(kN
m)
其中:P — 功率,千瓦(kW) n — 转速,转/分(rpm)
m
7.024
P n
(kN
m)
其中:P — 功率,马力(PS) n — 转速,转/分(rpm)
m
7.121
P n
(kN
m)
其中:P — 功率,马力(HP) n — 转速,转/分(rpm)
22
[例2]有一阶梯形圆轴,如图(a)所示轴的直径分别d为1 50mm,d2 80mm 。扭转力偶矩分别为 Me1 0.8kN m ,Me2 1.2kN m ,M e3 2kN m。若 材料的许用切应力 [ ] 40MPa ,试校核该轴的强度。
解: 方法一(理论计算法) 用截面法求出圆轴各段的扭矩,如图(b)所示。 由扭矩图可见,CD段和DB段的直径相同,但DB段的扭矩大 于CD段,故这两段只要校核DB段的强度即可。AC段的扭矩 虽然也小于DB段,但其直径也比DB段小,故AC段的强度也 需要校核。
2GI p
W
U ;
64PR3n Gd 4
P K
;
K
Gd 4 64R3n
为弹簧常数。
36
[例3] 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平均直径为:D=125mm,簧丝直 径为:d =18mm,受拉力 P=500N 的作用,试求最大剪应力 的近似值和精确值;若 G =82GPa,欲使弹簧变形等于 6mm, 问:弹簧至少应有几圈?
直杆。
② 式中:T—横截面上的扭矩,由截面法通过外力偶矩求得。
—该点到圆心的距离。
Ip—截面极惯性矩,纯几何量,无物理意义。
17
Ip A 2dA 单位:mm4,m4。
③ 尽管由实心圆截面杆推出,但同样适用于空心圆截面杆,
只是Ip值不同。
一、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传递轴的传递功率、转数与外力偶矩的关系:
m
9.55
P n
(kN
m)
其中:P — 功率,千瓦(kW) n — 转速,转/分(rpm)
m
7.024
P n
(kN
m)
其中:P — 功率,马力(PS) n — 转速,转/分(rpm)
m
7.121
P n
(kN
m)
其中:P — 功率,马力(HP) n — 转速,转/分(rpm)
22
[例2]有一阶梯形圆轴,如图(a)所示轴的直径分别d为1 50mm,d2 80mm 。扭转力偶矩分别为 Me1 0.8kN m ,Me2 1.2kN m ,M e3 2kN m。若 材料的许用切应力 [ ] 40MPa ,试校核该轴的强度。
解: 方法一(理论计算法) 用截面法求出圆轴各段的扭矩,如图(b)所示。 由扭矩图可见,CD段和DB段的直径相同,但DB段的扭矩大 于CD段,故这两段只要校核DB段的强度即可。AC段的扭矩 虽然也小于DB段,但其直径也比DB段小,故AC段的强度也 需要校核。
2GI p
W
U ;
64PR3n Gd 4
P K
;
K
Gd 4 64R3n
为弹簧常数。
36
[例3] 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平均直径为:D=125mm,簧丝直 径为:d =18mm,受拉力 P=500N 的作用,试求最大剪应力 的近似值和精确值;若 G =82GPa,欲使弹簧变形等于 6mm, 问:弹簧至少应有几圈?
材料力学第3章 扭转幻灯片PPT
对于承受几个外力偶矩作用的轴,其不同横截面上的扭 矩不尽一样。为了表示扭矩的大小和正负随截面位置的变化, 可用扭矩图来形象描述之。
第3章 扭 转 图3-4
第3章 扭 转 例3-1 传动轴〔见图3-5(a)〕的转速n=300r/min,主动轮 为A,输入功率PA=50kW,两个从动轮为B、C,其中B轮输 出功率PB=30kW。试作轴的扭矩图。 解 (1〕扭力偶矩计算。A轮为主动轮,故MA的方向与 轴的转向一致;而作用在从动轮B、C上的扭力偶矩MB、 MC的方向与轴的转向相反。MA、MB的大小分别为
第3章 扭 转
图3-6
第3章 扭 转
由于圆筒两横截面间的距离不变,故横截面上没有正应 力;圆筒的半径不变,故在通过轴线的纵向截面上亦无正应 力。在变形过程中,相邻横截面p-p与q-q发生相对错动,矩 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种变形称为剪切变形。纵向线倾斜 的角度γ是矩形方格变形前后直角的改变量,即为切应变 〔见图3-6(e)〕,故横截面上只有切应力,它组成与扭力偶 矩平衡的内力系。由于筒壁很薄,可认为切应力沿壁厚均匀 分布〔见图3-6(c)〕,q-q 截面上切应力组成的内力是横截 面的扭矩T,由q-q截面以左局部圆3
第3章 扭 转
3.2 扭力偶矩、扭矩与扭矩图
1.扭力偶矩的计算
在工程实际中,可以根据力偶与力矩的理论,计算轴承
受的扭力偶矩。对于传动轴等构件,往往只给出轴所传递的
功率和转速,可利用动力学知识,根据功率、转速和扭力偶
矩之间的关系
P=Meω
求出作用在轴上的扭力偶矩为
MeN?m9549nPr/kmwin
(3-1)
第3章 扭 转
2.扭矩与扭矩图 为了计算圆轴的应力和变形,首先要分析其横截面上 的内力。如图3-4(a)所示圆轴,承受外力偶矩Me作用,现用 截面法分析任意横截面n-n上的内力。在n-n截面处假想地将 圆轴截开,取其左段为研究对象,作用在轴左段上的外力 偶矩为Me,由平衡理论可知,作用在n-n截面上分布内力系 的合成结果必为一力偶,而且该力偶的作用面在横截面内。 将作用于横截面的内力偶矩称为该截面的扭矩,用T来表示 〔见图3-4(b)〕。由轴左段平衡条件
第3章 扭 转 图3-4
第3章 扭 转 例3-1 传动轴〔见图3-5(a)〕的转速n=300r/min,主动轮 为A,输入功率PA=50kW,两个从动轮为B、C,其中B轮输 出功率PB=30kW。试作轴的扭矩图。 解 (1〕扭力偶矩计算。A轮为主动轮,故MA的方向与 轴的转向一致;而作用在从动轮B、C上的扭力偶矩MB、 MC的方向与轴的转向相反。MA、MB的大小分别为
第3章 扭 转
图3-6
第3章 扭 转
由于圆筒两横截面间的距离不变,故横截面上没有正应 力;圆筒的半径不变,故在通过轴线的纵向截面上亦无正应 力。在变形过程中,相邻横截面p-p与q-q发生相对错动,矩 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种变形称为剪切变形。纵向线倾斜 的角度γ是矩形方格变形前后直角的改变量,即为切应变 〔见图3-6(e)〕,故横截面上只有切应力,它组成与扭力偶 矩平衡的内力系。由于筒壁很薄,可认为切应力沿壁厚均匀 分布〔见图3-6(c)〕,q-q 截面上切应力组成的内力是横截 面的扭矩T,由q-q截面以左局部圆3
第3章 扭 转
3.2 扭力偶矩、扭矩与扭矩图
1.扭力偶矩的计算
在工程实际中,可以根据力偶与力矩的理论,计算轴承
受的扭力偶矩。对于传动轴等构件,往往只给出轴所传递的
功率和转速,可利用动力学知识,根据功率、转速和扭力偶
矩之间的关系
P=Meω
求出作用在轴上的扭力偶矩为
MeN?m9549nPr/kmwin
(3-1)
第3章 扭 转
2.扭矩与扭矩图 为了计算圆轴的应力和变形,首先要分析其横截面上 的内力。如图3-4(a)所示圆轴,承受外力偶矩Me作用,现用 截面法分析任意横截面n-n上的内力。在n-n截面处假想地将 圆轴截开,取其左段为研究对象,作用在轴左段上的外力 偶矩为Me,由平衡理论可知,作用在n-n截面上分布内力系 的合成结果必为一力偶,而且该力偶的作用面在横截面内。 将作用于横截面的内力偶矩称为该截面的扭矩,用T来表示 〔见图3-4(b)〕。由轴左段平衡条件
材料力学课件-扭转
T
max
max
WP
即须使抗扭截面系数 Wp 相等
18
例 如图的轴的许用切应力为 60 MPa , 校核强度。若将实心 圆轴改为内外径之比为 0.7 的空心圆轴,在强度相等的条件下, 求空心圆轴外径,并求两者的重量比。
m1=1kNm
D = 60
m2 =3kNm
D1
2 kNm
T
1 kNm
[解] (1)内力扭矩图:
y
Fx x
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量为
T
x (r)sin
T r sin
IP
y
(r)cos
T r cos
IP
水平方向合力为
Fx
xdA
A
A
Tr sin
IP
rdr d
T IP
d2
π2
r 2dr sin d
0
0
Td 3 24 I P
27
竖直方向合力为
Fy
A
ydA
A
Tr IP
cos
TC tL
C max
TC WP C
tL [ ]
πd
3 2
16
d2
16 t L
π[ ]
13
22
t
C
例5.3 图中结构由两段等截面圆轴
d1 A
L1 B L2
d2 构成。圆轴总长度为 L ,全长上作 用着均布力偶矩 t 。材料许用切应
L
力为 [ ]。要使圆轴重量为最轻,确
tL1
tL
定两段轴的长度 L1 和 L2 ,以及直
A
T
GI P
d
dx
d T
dx GIP
材料力学扭转概要PPT课件
j AC
=
M x2lAC GIP
=
320 0.5
80109 0.054
= 0.0033rad
第30页/3共259页
T
2
T1
d
T3
Mx1=0.5kN·m Mx2 =0.32kN·m
lAB=300mm
B
A
lAB
T
T1
2
φAB
B
A
lAB
C
lAC
d
T3
φAC
C
lAC
G=80GPa
d=50mm
j AB
单位长度扭转角[θ]=0.20/m。试求轴所需的直径。
解:(1)轴的扭矩图
7
Mx (kN·m)
+
第43页/共59页
3.5
+
(2)求直径
max
=
M xmax Wp
[ ]
Mx (kN·m)
7
+
3.5
+
Wp
M xmax
[ ]
=
7103 N m 40106 Pa
=
0.175106 mm 3
d 3 16WP = 3 16 0.175106 mm 3 = 96mm
= 51.0MPa
第22页/共59页
(2)空心圆截面
T
由面积相等,且内、外直径比
α =0.5
1 d 2 = D2 (1 2 )
4
4
D
D/2
T
D =115mm
WP
=
πD3 16
(1 4 )
=
3.14 (115)3 16
109 m3
[1 (0.5)4 ]
材料力学第三章_扭转 PPT课件
§6-3 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
极惯性矩I p 2dA
A
实心圆轴
Ip
D 4
32
d
o
D
空心圆轴
Ip
(D4
32
d4)
D
4
(1
4)
32
dD
d
o
d D
§6-3 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
强度条件:
max
T WP
圆轴扭转强度条件:
max
例6-3 图示轮C为主动轮,
A、B、D轮为从动轮,转 速为n=300r/min,TA=351N•m, TB=351N•m, TC=1170N•m, TD=468N•m, G=80GPa,
[]=40MPa,[]=0.3°/m,
试设计传动轴的直径d。
解: 1.绘扭矩图 Mnmax=702 N•m
2. 按强度条件设计直径d
参考坐标系如图所示,矩形1和2的面
积及形心位置分别为:
120 1
A1=10120=1200 mm2
A2=1070=700 mm2
2
10 z yc1 =120/2=60 mm
80
zc1 =10/2=5 mm
yc2 =10/2=5 mm,zc2 =10+70/2=45 mm
zc
Sy A
S y1 S y2 A1 A2
§6-3 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
扭转平面假设:圆杆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直径变形后 仍为直径 推论:横截面上只有切应力,没有正应力
§6-3 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
(二)圆轴扭转应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一横截面上的扭矩等于其一侧杆段上作用的所有 外力对 杆轴线的力矩的代数和。
式中, M x (Fie ) 按右手螺旋法则,拇指离开杆端截面
者取正;反之取负。
例
已知:一传动轴, n =300r/min,主动轮输入 P1=500kW,从 动轮输出 P2=150kW,P3=150kW,P4=200kW,试绘制扭矩图。
Mt
2 r02
t
Mt 2A0
t
A0:平均半径所作圆的面积。
三、剪应力互等定理:
Mz 0
t dxdy t dxdy
故
剪应力互等定理:在单元体相互 垂直的两个平面上,垂直于公共 棱边的剪应力必然成对出现,且 数值相等,方向则共同指向或共 同背离该公共棱边。
a
dy
´
c
z
dx
´
b
d t
纯剪切应力状态:单元体上只有剪应力而无正应力 的情况。
二、工程实例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转图
一、外力偶矩的计算 1.由力系的简化求得 2.传动轴的传递功率、转速与外力偶矩间的关系
当传动轴稳定转动,且不计其它能量损耗时,其传递 功率P、转速n与外力偶矩 T 之间的关系为
T P P 30 30 P 9.55 P
n n
n
(kN m)
3.静力学关系:
M t A dA
A
G
2
d
dx
dA
G
d
dx
A
2dA
令 Ip A 2dA
Mt
GI p
d
dx
Mt
dA
O
故:
4.剪应力计算公式 1)公式适用于均匀连续、各向同性 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小变形条 件下的等圆截面(实或空)直秆。 2)Mt—所求横截面上的扭矩。
3) —欲求剪应力点到圆心的距离。
在三个弹性常数中,只要知道任意 两个,第三个量就可以推算出来。
3-4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圆轴横截面应力
①变形几何方面 ②物理关系方面 ③静力学方面
一、等直圆杆扭转实验观察: 1. 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 2. 轴向无伸缩; 3. 纵向线变形后仍为平行。
二、等直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1. 变形几何关系:
解决扭转超静定问题的方法步骤: 平衡方程; 几何方程——变形协调方程; 物理方程; 补充方程:由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得; 解由平衡方程和补充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例
[例5]长为 L=2m 的圆杆受均布力偶 m=20Nm/m 的作用,如图
T2
T3
T1
T4
解:①计算外力偶矩
n
A
B
C
D
3-3 薄壁圆筒的扭转
薄பைடு நூலகம்圆筒:壁厚
t
1 10
r0
(r0:为平均半径)
一、实验观察及推论:
1.实验前:
1)绘纵向线,圆周线; 2)施加一对外力偶 T。
2.实验现象
1)圆筒表面的各圆周线的形 状、大小和间距均未改变, 只是绕轴线作了相对转动。
2)各纵向线均倾斜了同一
铸铁试件: 沿与轴线约成45的 螺旋线断开。
二、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剪应力。
强度条件: max
(Mt Wt
)max
[ ]
[]—— 称为许用剪应力。
强度计算三方面:
① 校核强度:
max
(Mt Wt
)max
[ ]
②
设计截面尺寸: Wt
M tmax
第三章 扭 转
3–1 概 述
一、扭转的力学模型
受力特征 外力偶矩的作用面与杆件的轴线相垂直。 变形特征 受力后杆件表面的纵向线变形成螺旋线,即
杆件任意两横截面绕杆件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A
B O
A
BO
T
T
扭转角():任意两截面绕轴线转动而发生的相对转角
称为该两截面间杆段的扭转角。
剪应变():直角的改变量。
4)I p A 2dA —极惯性矩,纯几何量,无物理意义。
5.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 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发生在横截面周边各点处。
Wt — 抗扭截面系数(抗扭截面 模量),几何量,单位: mm3或m3。
3-5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一、扭转破坏试验
低碳钢试件: 沿横截面断开。
先发生屈服,试件表面 横向和纵向出现滑移。
tg
G1G dx
d
dx
距圆心为 任一点处的与 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
d
dx
—— 单位长度上的扭转角。
根据平面假设,同一截面上各点 d 为一常数。
dx
2.物理关系:
胡克定律: G
G
G
d
dx
G
d
dx
由于 发生在垂直于半径的平面内,所以 方向垂
直于半径方向。
应力分布图
Mt
Mt
四、剪切胡克定律:
实验表明:
p
当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
限时(τ ≤τp) ,剪应力与剪应变成正比
。
(τ ≤τp)
O
剪切弹性模量G——是材料的一个弹性常数,因 无量纲, 故G的量纲与 相同,不同材料的G值可通过实验确定,钢
材的G值约为80GPa。
剪切弹性模量、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是表明材料弹性性质的三 个常数。对各向同性材料,这三个弹性常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微小角度 。
3)所有矩形网格均歪斜成 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2.推论:
1)横截面上无正应力; 2)横截面上各点处,只产生垂直于半径且可认为均匀分布
的剪应 力 ,沿周向大小不变,方向与该截面的扭矩转向对
应一致。
二、薄壁圆筒扭转剪应力 大小:
A dA r0 M t
r0 AdA r0 2 r0 t M t
式中,传递功率 P 的单位为:千瓦(kW) 转速 n 的单位为:转每分钟(rpm或r/min)
二、扭矩及扭矩图
扭矩 受扭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其作用面即为与扦 轴垂直的横截面。习惯上用记号 Mt 表示,其值用 截面法求得。
扭矩图:表示沿杆件轴线各横截面上扭矩变化规律的图线。
三、用直接法求扭矩
Mt M x (Fie )
[ ]
Wt
实:D3 16 空:1D6(3 1 4)
③ 计算许可载荷:Mt Wt[ ] 由 Mt 计算外力偶矩
3-6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刚度条件 一、扭转时的变形
1.单位长度的扭转角
2.长为 l一段杆两截面间
相对扭转角
d l Mt dx
l
0 GI p
(rad)
Mt为常量的等截面圆轴
Mtl (rad)
GI p
GIp反映了截面抵抗扭转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截面的抗扭刚度。
二、圆轴扭转时的刚度计算 1.刚度条件 圆轴扭转时的单位长度扭转角不得超过规定的许可值。
或
[ ]称为许用单位扭转角。
2.刚度计算的三方面: ① 校核刚度: ② 设计截面尺寸: ③ 计算许可载荷:
例
3-7 圆轴的扭转超静定问题
式中, M x (Fie ) 按右手螺旋法则,拇指离开杆端截面
者取正;反之取负。
例
已知:一传动轴, n =300r/min,主动轮输入 P1=500kW,从 动轮输出 P2=150kW,P3=150kW,P4=200kW,试绘制扭矩图。
Mt
2 r02
t
Mt 2A0
t
A0:平均半径所作圆的面积。
三、剪应力互等定理:
Mz 0
t dxdy t dxdy
故
剪应力互等定理:在单元体相互 垂直的两个平面上,垂直于公共 棱边的剪应力必然成对出现,且 数值相等,方向则共同指向或共 同背离该公共棱边。
a
dy
´
c
z
dx
´
b
d t
纯剪切应力状态:单元体上只有剪应力而无正应力 的情况。
二、工程实例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转图
一、外力偶矩的计算 1.由力系的简化求得 2.传动轴的传递功率、转速与外力偶矩间的关系
当传动轴稳定转动,且不计其它能量损耗时,其传递 功率P、转速n与外力偶矩 T 之间的关系为
T P P 30 30 P 9.55 P
n n
n
(kN m)
3.静力学关系:
M t A dA
A
G
2
d
dx
dA
G
d
dx
A
2dA
令 Ip A 2dA
Mt
GI p
d
dx
Mt
dA
O
故:
4.剪应力计算公式 1)公式适用于均匀连续、各向同性 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小变形条 件下的等圆截面(实或空)直秆。 2)Mt—所求横截面上的扭矩。
3) —欲求剪应力点到圆心的距离。
在三个弹性常数中,只要知道任意 两个,第三个量就可以推算出来。
3-4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圆轴横截面应力
①变形几何方面 ②物理关系方面 ③静力学方面
一、等直圆杆扭转实验观察: 1. 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 2. 轴向无伸缩; 3. 纵向线变形后仍为平行。
二、等直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1. 变形几何关系:
解决扭转超静定问题的方法步骤: 平衡方程; 几何方程——变形协调方程; 物理方程; 补充方程:由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得; 解由平衡方程和补充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例
[例5]长为 L=2m 的圆杆受均布力偶 m=20Nm/m 的作用,如图
T2
T3
T1
T4
解:①计算外力偶矩
n
A
B
C
D
3-3 薄壁圆筒的扭转
薄பைடு நூலகம்圆筒:壁厚
t
1 10
r0
(r0:为平均半径)
一、实验观察及推论:
1.实验前:
1)绘纵向线,圆周线; 2)施加一对外力偶 T。
2.实验现象
1)圆筒表面的各圆周线的形 状、大小和间距均未改变, 只是绕轴线作了相对转动。
2)各纵向线均倾斜了同一
铸铁试件: 沿与轴线约成45的 螺旋线断开。
二、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剪应力。
强度条件: max
(Mt Wt
)max
[ ]
[]—— 称为许用剪应力。
强度计算三方面:
① 校核强度:
max
(Mt Wt
)max
[ ]
②
设计截面尺寸: Wt
M tmax
第三章 扭 转
3–1 概 述
一、扭转的力学模型
受力特征 外力偶矩的作用面与杆件的轴线相垂直。 变形特征 受力后杆件表面的纵向线变形成螺旋线,即
杆件任意两横截面绕杆件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A
B O
A
BO
T
T
扭转角():任意两截面绕轴线转动而发生的相对转角
称为该两截面间杆段的扭转角。
剪应变():直角的改变量。
4)I p A 2dA —极惯性矩,纯几何量,无物理意义。
5.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 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发生在横截面周边各点处。
Wt — 抗扭截面系数(抗扭截面 模量),几何量,单位: mm3或m3。
3-5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一、扭转破坏试验
低碳钢试件: 沿横截面断开。
先发生屈服,试件表面 横向和纵向出现滑移。
tg
G1G dx
d
dx
距圆心为 任一点处的与 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
d
dx
—— 单位长度上的扭转角。
根据平面假设,同一截面上各点 d 为一常数。
dx
2.物理关系:
胡克定律: G
G
G
d
dx
G
d
dx
由于 发生在垂直于半径的平面内,所以 方向垂
直于半径方向。
应力分布图
Mt
Mt
四、剪切胡克定律:
实验表明:
p
当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
限时(τ ≤τp) ,剪应力与剪应变成正比
。
(τ ≤τp)
O
剪切弹性模量G——是材料的一个弹性常数,因 无量纲, 故G的量纲与 相同,不同材料的G值可通过实验确定,钢
材的G值约为80GPa。
剪切弹性模量、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是表明材料弹性性质的三 个常数。对各向同性材料,这三个弹性常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微小角度 。
3)所有矩形网格均歪斜成 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2.推论:
1)横截面上无正应力; 2)横截面上各点处,只产生垂直于半径且可认为均匀分布
的剪应 力 ,沿周向大小不变,方向与该截面的扭矩转向对
应一致。
二、薄壁圆筒扭转剪应力 大小:
A dA r0 M t
r0 AdA r0 2 r0 t M t
式中,传递功率 P 的单位为:千瓦(kW) 转速 n 的单位为:转每分钟(rpm或r/min)
二、扭矩及扭矩图
扭矩 受扭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其作用面即为与扦 轴垂直的横截面。习惯上用记号 Mt 表示,其值用 截面法求得。
扭矩图:表示沿杆件轴线各横截面上扭矩变化规律的图线。
三、用直接法求扭矩
Mt M x (Fie )
[ ]
Wt
实:D3 16 空:1D6(3 1 4)
③ 计算许可载荷:Mt Wt[ ] 由 Mt 计算外力偶矩
3-6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刚度条件 一、扭转时的变形
1.单位长度的扭转角
2.长为 l一段杆两截面间
相对扭转角
d l Mt dx
l
0 GI p
(rad)
Mt为常量的等截面圆轴
Mtl (rad)
GI p
GIp反映了截面抵抗扭转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截面的抗扭刚度。
二、圆轴扭转时的刚度计算 1.刚度条件 圆轴扭转时的单位长度扭转角不得超过规定的许可值。
或
[ ]称为许用单位扭转角。
2.刚度计算的三方面: ① 校核刚度: ② 设计截面尺寸: ③ 计算许可载荷:
例
3-7 圆轴的扭转超静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