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民俗的变化的问卷调查

合集下载

春节习俗问卷调查

春节习俗问卷调查

春节习俗问卷调查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对春节习俗的认知、传承和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春节习俗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收集了X份有效问卷,涵盖了不同年龄段、地域和职业的人群。

以下是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年龄分布较为广泛。

其中,18 岁以下的占X%,18-30 岁的占X%,31-50 岁的占X%,50 岁以上的占X%。

从地域来看,来自城市的占X%,来自农村的占X%。

职业方面,涵盖了学生、上班族、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等。

二、春节习俗的认知情况1、传统春节习俗的知晓度对于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常见习俗,超过X%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

而对于一些较为古老或地域特色较强的习俗,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了解程度相对较低,约X%的人表示只是听说过,不太清楚具体的形式和内涵。

2、新兴春节习俗的认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兴的春节习俗逐渐出现,如线上拜年、抢红包等。

约X%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参与这些活动,并认为它们为春节增添了新的乐趣。

三、春节习俗的参与情况1、家庭团聚与年夜饭超过X%的受访者表示春节一定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并共同享用年夜饭。

年夜饭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家常菜,一些家庭还会选择外出就餐或订购半成品年夜饭。

2、拜年方式面对面拜年仍然是主流方式,约X%的人会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向长辈和亲友拜年。

但同时,线上拜年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发送祝福的占X%。

3、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是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之一,约X%的人会在除夕夜收看。

此外,逛庙会、看电影、旅游等活动也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

四、对春节习俗的态度和看法1、春节习俗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春节习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家庭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2、春节习俗的变化约X%的人认为春节习俗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既有积极的一面,如更加便捷、丰富,也有一些担忧,如传统习俗的淡化。

过年调查问卷模板

过年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春节期间的社会风俗、消费习惯和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看法,我们特举办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所在的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您的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春节期间习俗5. 您在春节期间有以下几个习俗,请选择您所具备的习俗数量:()1个()2-3个()4-5个()6个及以上6. 请列举您所具备的春节习俗(可多选):()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包饺子()拜年()吃年夜饭()走亲戚()其他__________7. 您认为以下哪些习俗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可多选)()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包饺子()拜年()吃年夜饭()走亲戚()其他__________8. 您认为以下哪些习俗在您所在地区已经逐渐消失?(可多选)()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走亲戚()其他__________三、春节期间消费9. 您在春节期间的消费水平:()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10. 您春节期间的主要消费项目有哪些?(可多选)()购买年货()购买新衣()购买礼物()旅游()其他__________11. 您春节期间在以下方面的消费占比如何?(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购买年货:_______%()购买新衣:_______%()购买礼物:_______%()旅游:_______%()其他__________%12. 您认为春节期间消费过高吗?()适中()偏低四、对传统节日的看法13. 您认为传统节日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您认为传统节日有哪些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传统节日的影响较大?(可多选)()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文化交流()其他__________16.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可多选)()加强节日教育()举办节日活动()保护节日文化()其他__________17. 您认为传统节日是否应该继续发扬光大?()是()否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祝您春节快乐!祝您和家人幸福安康!【问卷结束】。

新年习俗变迁调查问卷

新年习俗变迁调查问卷
7您认为现在过年的习惯于与过去相比怎么样?
A、缺少很多传统环节,变单调了B、更加简单,符合现代生活方式
C、没什么感觉
8你们一家人是否聚在一起看春晚?
A、是B、否
9对于一些地方过年禁止放鞭炮的规定你又什么看法?
A、赞成,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火灾发生率B、反对,这是千百年的习俗,不放缺少年味儿C、无所谓
A、打电话B、发短信C、E-mail D、上门拜年E、不拜年
4您喜欢以哪种形式过新年?
A、旅游B、在家呆着C、走亲访友
5您感觉春节里有一些不良的习俗吗?若有,请选择
A、赌博B、上网时间过长C、铺张浪费D、其他
6对于现在的那些新式的新年习俗(如:旅游,网上拜年)你持什么态度?
A、很支持B、不支持C、无所谓
10有人建议延长春节假期,您有什么看法?
A、赞成,让一家人有更长的时间相处,享受春节B、反对,很多职能部门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正常生活C、无所谓
11、你们家乡有什么特殊的春节习俗?
12、您认为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过4年马年,您最大的愿望和打算是什么呢?不妨说出来听听:
A、迎喜神、财神B、贴春联、年画C、顿白肉D、拜年E、炸豆腐F、蒸馒头G、守岁H、糖瓜儿粘I、放鞭炮J、猜灯谜K、逛庙会L、压岁钱M、包饺子N、祭灶、祭祖先O、吃年夜饭P、吃年糕Q、宰公鸡R、扫尘
2、您对于家乡过春节的祭祀风俗及礼节有足够的了解么?
A、相当清楚B、有一定了解C、完全不知道
3春节拜年你会选择哪种方式?
新年习俗变迁调查问卷
新年习俗变迁调查问卷
学校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希望您能够认真地填写此表以有助于我们进行研究!2014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在此我们向您和您的家人致以新年的祝福!祝您全家春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春节习俗问卷调查

春节习俗问卷调查

春节习俗问卷调查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

为了更好地了解春节习俗的传承与变迁,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探究人们对于春节习俗的认知、参与度以及对其发展的看法。

问卷的设计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春节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年夜饭、拜年等,也涉及到现代社会中新兴的春节庆祝方式。

我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了_____份有效问卷,受访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和不同职业背景。

一、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象征着吉祥与祝福。

调查结果显示,约_____%的受访者表示会亲自参与贴春联的活动。

在选择春联时,_____%的人更倾向于购买现成的春联,而_____%的人喜欢自己创作或请人书写。

对于春联的内容,多数人关注的是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家庭幸福的期许。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表示,由于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如高层住宅的增多,贴春联变得不太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习俗的传承。

二、年夜饭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具有特殊的意义。

超过_____%的受访者认为年夜饭是春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年夜饭的准备上,_____%的家庭仍然坚持在家自己动手烹饪,认为这样更有年味;而_____%的家庭会选择在餐厅订餐。

对于年夜饭的菜品,传统的鸡鸭鱼肉依然是主流,但也有不少家庭会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如海鲜、进口水果等。

此外,约_____%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年夜饭中加入家乡的特色菜肴,以传承地域饮食文化。

三、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增进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方式。

在调查中,_____%的人会选择亲自上门拜年,_____%的人会通过电话或短信拜年,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约_____%的人会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拜年。

在拜年的礼品选择上,传统的烟酒、水果、保健品仍然受欢迎,但也有不少人会选择送具有创意和个性化的礼物。

对于拜年的红包,_____%的受访者认为其金额在_____元左右较为合适,且多数人表示红包更多的是一种祝福,而非攀比的手段。

天津春节习俗调查问卷模板

天津春节习俗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参与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津地区春节习俗的现状和传承情况,我们特此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天津的传统文化。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是?A. 男B. 女2. 您的年龄范围是?A. 18岁以下B. 18-30岁C. 31-45岁D. 46-60岁E. 60岁以上3. 您的居住地是?A. 天津市区B. 天津郊区C. 其他地区二、春节习俗认知4. 您知道以下哪些天津春节习俗?(可多选)A. 腊八粥B. 腊八蒜C. 娘娘宫逛庙会D. 糖瓜祭灶E. 贴吊钱F. 破五G. 吃饺子H. 拜年I. 其他(请注明:______)5. 您认为以下哪些习俗在您所在的家庭中较为常见?(可多选)A. 腊八粥B. 腊八蒜C. 娘娘宫逛庙会D. 糖瓜祭灶E. 贴吊钱F. 破五G. 吃饺子H. 拜年I. 其他(请注明:______)6. 您认为以下哪些习俗在您所在的家庭中较为重要?(可多选)A. 腊八粥B. 腊八蒜C. 娘娘宫逛庙会D. 糖瓜祭灶E. 贴吊钱F. 破五G. 吃饺子H. 拜年I. 其他(请注明:______)三、春节习俗传承7. 您认为以下哪些天津春节习俗在您的家庭中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可多选)A. 腊八粥B. 腊八蒜C. 娘娘宫逛庙会D. 糖瓜祭灶E. 贴吊钱F. 破五G. 吃饺子H. 拜年I. 其他(请注明:______)8.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天津春节习俗的传承有重要影响?(可多选)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社会宣传D. 媒体传播E. 个人兴趣F. 其他(请注明:______)四、春节习俗态度9. 您对以下天津春节习俗的态度是?A. 非常喜欢B. 喜欢但不再参与C. 一般D. 不喜欢E. 完全不了解10.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天津春节习俗逐渐消失?(可多选)A.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B. 传统文化观念的淡化C.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降低D. 其他(请注明:______)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祝您新春快乐,万事如意![问卷结束]注:本问卷仅供参考,具体问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可编辑】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可编辑】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可编辑】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朱梦婷 1104011034 冯玉青 1104011008 前言:关于春节的传说有很多,这也使得民间基于此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

这些活动在岁月中逐渐消淡了本身的含义,演变成为了春节的民俗习惯,从辟邪之技幻化成对新一年的庆贺和美好希冀。

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大范围的农村步入城市化的进程当中。

春节的民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无声地变迁,一部分无法适应新时期而悄然消逝,一部分在找到了新的方向后焕发生机。

处在中国不同地方的民俗习惯在早有其特色的同时面对相同的挑战,本文综合不同地区的春节民俗习惯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找寻在 21 世纪的今天,春节民俗习惯新模样。

1、调查时间:2013年1月17日~2013年1月24日2、调查地点: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及其周边地区。

3、调查人:朱梦婷冯玉青4、调查方式:通过上网搜索资料、走访调查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研当今社会与过去的春节习俗的差异。

并且对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深入挖掘经济发展对春节风俗的影响。

5、调查目的: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各地不同人群传统春节习俗的变化。

2.通过深入各家走访调查,调研不同时期的春节习俗变化。

3.通过自身的生活体会,感悟时势变迁对传统春节的习俗的影响,分析研究春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访问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历史发展,明天社会的作用和内涵。

对于春节的介绍: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 多年的历史。

中国的春节源远流长,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

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大多得以继承与发展,但原本的面貌都发生不小的变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朱梦婷1104011034 冯玉青1104011008前言:关于春节的传说有很多,这也使得民间基于此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

这些活动在岁月中逐渐消淡了本身的含义,演变成为了春节的民俗习惯,从辟邪之技幻化成对新一年的庆贺和美好希冀。

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大范围的农村步入城市化的进程当中。

春节的民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无声地变迁,一部分无法适应新时期而悄然消逝,一部分在找到了新的方向后焕发生机。

处在中国不同地方的民俗习惯在早有其特色的同时面对相同的挑战,本文综合不同地区的春节民俗习惯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找寻在 21 世纪的今天,春节民俗习惯新模样。

1、调查时间:2013年1月17日~2013年1月24日2、调查地点: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及其周边地区。

3、调查人:朱梦婷冯玉青4、调查方式:通过上网搜索资料、走访调查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研当今社会与过去的春节习俗的差异。

并且对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深入挖掘经济发展对春节风俗的影响。

5、调查目的: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各地不同人群传统春节习俗的变化。

2.通过深入各家走访调查,调研不同时期的春节习俗变化。

3.通过自身的生活体会,感悟时势变迁对传统春节的习俗的影响,分析研究春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访问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历史发展,明天社会的作用和内涵。

对于春节的介绍: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 多年的历史。

中国的春节源远流长,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

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大多得以继承与发展,但原本的面貌都发生不小的变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春节民俗的变化-调查问卷

春节民俗的变化-调查问卷

春节民俗的变化问卷调查注:□中请打√,()内请填写1.如果不介意,请选择您出生的年代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00□关于吃喝2.您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为家中帮忙、准备、筹划年夜饭的?0-10岁□ 10-20岁□ 20-30岁□ 30-40岁□偶尔,但不确定□从未□3.请在每段时间后填写您家里除夕一起享用年夜饭的辈分和家庭数:0-20岁( )代( )家 20-40岁( )代( )家 40-60岁( )代( )家60-80岁( )代( )家 80-100岁( )代( )家4.请列举1-5项您最难忘或喜欢的春节零食或菜品:关于玩乐:5.在春节期间,您一般选择在几天时间里放下学习工作,与家人一同庆祝,娱乐?1-3天□ 3-5天□ 5-7天□ 7-10天□半个月左右□6.请在不同的时间段后列举1-3项您春节最常做的活动并给与评价:注: :-D 表示很喜欢 :-) 表示还可以 :-( 表示不喜欢关于情感:7.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年代的前进,您对春节的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喜欢□没感觉有什么变化,但还是盼望,喜欢过节□一年不如一年了,过年只是图个团圆□越来越无聊了,不过其实也无所谓□其他□( )8.您觉得以下哪些春节民俗有所变化,变得不时兴,或已经不存在了?(选项不限)扫尘□守岁□压岁钱□放爆竹烟花□拜年□贴春联福字□贴年画□看灯会,猜灯谜□春节禁忌□其他□( )9.您觉得现在家里或在社会上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前景乐观,稳步上升□古老习俗,千年不变□受到冲击,未来堪忧□10.您觉得造成目前春节如此境况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开放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对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支持,对完成作业重大使命的肯定!春节因我们的关注更加精彩! Designed by h3zers。

春节民俗变化情况调查

春节民俗变化情况调查

春节民俗变化情况调查摘要: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新的生活方式自然会产生新的民俗习惯。

生活方式改变了,一些旧民俗也自然会消亡。

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同时很多不适宜在当今社会下流行起来的民俗,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关键词:春节,民俗,年味正文:一、您的春节怎么过?1、八成被访者选择在家休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好不容易能放个年假,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

既能调节疲劳的神经,又有了难得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

调查数据表明,在本次调查中有80%的被采访者选择在家休息,而计划春节期间走亲戚的只有18.57%,选择旅游的更是少之又少,仅占被采访者的1.43%。

2、九成被访者选择在家自己做饭虽然大大小小的饭店早就开始推出各种年夜饭的订餐活动,甚至增添了各种优惠、特色服务和娱乐活动来吸引顾客。

不过从调查结果看,被访者中有90%的人还是选择在家做年夜饭,而只有10.00%的被访者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人们选择在家做饭主要是想和家人在一起共同完成这意义不同的“团圆饭”。

一位受访者这样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当中有大半的日子都在外面吃。

过年了,就有几天时间呆在家里,还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做饭吃有意思,热闹、有气氛。

到饭店吃是省事,但过年不就图个热闹吗?”3、三成多被访者选择短信拜年现代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拜年方式也从传统的“走亲串友”多元化成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方式。

本次调查发现,人们在拜年方式选择中,短信拜年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76%。

30.93%的被访者选择打电话拜年,23.14%的被访者选择登门拜年,还有6.19%的被访者选择发电子邮件拜年,另外,3.98%的被访者选择了其他方式。

现代通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力在过春节中也可见一斑,越来越简洁的拜年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4、近一半被访者过春节不会祭祀按照习俗,过年都要祭灶。

春节民俗的变化-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的变化-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的变化问卷调查研究报告◆第一部分—--—调查结果整理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45份问卷,收回42份,在其中选取了40份1950年至2000年出生的被调查者的问卷,被调查者大多为哈尔滨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中等。

以下按照题目次序,对每项内容进行整理:◆第二部分—-—-调查结果分析春节是我国民俗文化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一个传统节日,它存在的意义不容忽视。

但是近几年来,人们普遍感受到春节饮食因追求豪华美味而过于油腻、铺张;春节活动为达到娱乐效果而流于单调、俗套;人们对于春节的重视程度在降低,春节的短短几天假期也往往被工作占据.旧时的春节虽然没有这样丰富的物质条件,但是每到一岁将尽那股浓浓的“年味”却使很多人怀念感慨。

春节民俗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一点一滴的改变是否会影响今后春节的发展?下面我们就从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Ⅰ.饮食第二题:多数年代的被调查者都是从10—20岁起就开始帮家里准备年夜饭了,这一结果到“80后”仍没有变化,说明人们参加春节筹划不仅早,而且普遍;而90年代出生后的人更是在0-10岁就开始,且不论能帮上多少忙,但这种现象说明大多数人对于春节仍保有热情,每个人都盼望过一个热热闹闹、快乐难忘的春节。

但是在70—80年代后出现了“偶尔”和“从未”的选择,说明部分人群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对春节有所忽视。

第四题:随着时代的推进,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瓜子花生等零食在逐渐被干果、小食品取代;海鲜、鱼类、肉类食品逐渐成为过年的主菜。

人们饮食的改变与社会发展步调一致,但正是因为饮食种类、数量上的丰富使得人们感觉“过年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因而导致人们对春节的兴趣减少。

但令人振奋的是,许多春节特有的食物,比如说饺子、汤圆、春卷、年糕等并没有从人们的餐桌上消失,反而广受欢迎,说明春节民俗在饮食文化上的传承还是颇为深远广泛的。

Ⅱ.娱乐第五题:70-90年代出生的人们过年的时间最长,大概是7-10天,而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却呈两级递减趋势.本问题的最初目的是想探寻人们日渐忙碌焦虑的生活对于传统民俗的影响,由此看来,人们用来过年的时间最多不超过半个月,而这些时间多数用来消遣、娱乐,这样很多传统活动如祭天、祭祖都无法举行了.虽然如此,由于现代人信仰、习惯的改变,生活、外界的需求,许多传统活动也只能删繁就简,甚至被时代淘汰。

春节习俗变迁调查问卷

春节习俗变迁调查问卷

各地春节习俗变化调查您好!我们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9级毛概小组,想就每个人家乡的春节习俗变迁进行调查。

相信您对这个话题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感触,我们小组会将您填写的结果整理成一份具有普遍意义的调查报告。

1、您的所在地:A、城市B、乡镇C、农村2、您一般和谁一起过春节呢?A、目前家庭成员B、亲戚C、朋友D、其他3、您会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吗?A一直都看B、以前看,现在不看C、以前不看、现在看D、一直不看4、对于春晚,您有什么看法?A越来越好,时尚元素变多B越来越差,传统的精神木有了,主持人烦,演员差C木有改变,就那几种表演形式D和我木有关系5、您现在还在家吃年夜饭吗?A当然,团圆饭啊B不会,一般去饭店吃,还不用自己动手做饭,多好啊6、过年有固定的饮食习惯吗(如年糕、水饺等)?A、有,并且一直保持B、有、但现在没有坚持C、不喜欢啊D、没有7、春节期间,您主要的娱乐方式是:A、走亲访友B、在家胡吃海塞C、我不娱乐D、其他8、对于以前过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A、亲朋好友见面B、各种娱乐活动C、自己过年得到的东西D、其他9、对于春节走亲访友,你有什么看法?A、太必要了,促进感情,累也值得B、有现代通讯设备,没啥必要C、走访部分就可以了,面面俱到没必要D、没有这个习惯10、对于春节燃放鞭炮,你有什么看法?A、危险又污染空气,完全没必要B、是传统项目,应该保留C、虽然现在不完全禁止,但以后应该被逐步禁止D、我很喜欢,不应该被禁止11、对于一些新兴的过年方式,你有什么看法?A、挺好的,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可逐步代替旧的方式B、挺好的,但是旧的过年方式应该保留C、一般,大家的选择不同,应该尊重D、不好,春节本来就是传统节日,就应该用传统方式12、近些年来,你觉得你过年的方式改变了吗?A、没有啊,还是那样B、有所改变,但基本还是保持现状C、很大改变,但还是保留了传统项目D、已经完全不同了13、对于目前春节的气氛在部分人群中的淡化,您有什么看法?A、就是这样发展的,没有办法B、这是对传统节日的不尊重C、淡化是肯定的,大家选择不一样D、大家应该重视春节,没有理由不重视14、您近些年对过年的态度变化?A、小时候很感兴趣,现在没兴趣了B、一直都很感兴趣,感兴趣的东西也差不多C、一直都不怎么感兴趣D、一直都很感兴趣,不过感兴趣的东西有变化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填写!。

关于春节文化的调查问卷

关于春节文化的调查问卷

关于春节文化的调查问卷
你好。

为了了解春节的文化习俗,我们特意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

q1:你了解春节的起源与含义吗○完全不了解○略知一二○大部分了解○十分了解q2:您回老家过年吗○回○不回○有时回有时不回q3:您如何度过今年的春节。

○拜年○陪家人○出外旅游○逛街购物q4:您认为自己对新年习俗了解吗。

○十分了解○了解大部分○只了解一点基本常识○不了解q5:您觉得春节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模式繁琐吗○很繁琐○一般,可以接受○不烦琐○没所谓q6:您如果参加新年习俗实践(拜年,奉神等),最主要原因是○父母要求或亲友等所带动○觉得民族传统要维持○当做消遣○其它q7:部分新年习俗现已经被遗弃,您认为最主要原因是○自身吸引力缺乏或者意义不大○现代人民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的冲击○缺乏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继承途径○外国节日的冲击○其它q8:若要对新年习俗,您认为这些习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应该尽可能保留○根据现实生活,有所扬弃○已经不适应现实生活,应该尽可能剔除○其它q9:假如您自主过新年,您对新年习俗的态度是○所知道的会继续坚持○根据需要,剔除小部分繁琐或意义不大的○只会保持一些最基本的,尽量简化○不花太多心思管新年习俗q10:你觉得春节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给大家放松、娱乐的机会○让大家有促进感情的机会○保护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其它。

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问卷模板

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问卷模板

春节意味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

对于春节,每个人都有一种独特的感情。

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问卷旨在了解人们对春节习俗的认知。

调查对象:普通大众调查内容: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春节习俗调查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普通大众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具体可参考以下问卷范文:Q1:你的家乡?____________Q2:1、你最喜欢的春节活动?贴春联守岁拜年其他Q3:2、你家乡特有的春节习俗?“舞狮”“行花街”“祭祖”其他Q4:3、春节期间,你主要的娱乐方式是?走亲访友在家看电视或上网参加各种聚会其他Q5:4、相对于小时候,你更喜欢什么时候的春节?小时候,没有太多的顾虑现在,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都不喜欢没有感觉Q6:6、你觉得过年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吗?()肯定,有更多可以合家欢乐的机会比较重要,这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还是要有的可有可无,现在的春节跟平常的日子差不多没必要,团聚平时也可以,不用非得这几天,也不用浪费更多的资源Q7:7、对于过年,当地政府是否有举办一些活动来维系相应的文化习俗?有,而且活动非常丰富只有一两个节目,没什么意思的没有不清楚Q8:8、近年来,春节中出现了不少的陋习,你印象最深的是?()燃放烟花爆竹出现赌博或色情活动铺张浪费破坏公共环境卫生Q9:9、春节期间,你做过最难忘的一件事?____________Q10:10、新的一年,你有什么新的愿望?____________问卷网是一家专业易用的问卷调研、报名表单、考试测评平台,拥有25+万免费问卷模板,用户一分钟就能制作出一份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问卷。

更多调查问卷模板详情,请进入官网查看:。

春节传统习俗调查问卷

春节传统习俗调查问卷

春节传统习俗调查问卷作为中国最传统节日,春节意味着辞旧迎新,意味着阖家团圆,意味着忙碌与欢乐。

记得春晚开场童谣唱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二九对联贴门槛,除夕万家人团圆,欢天喜地过大年。

如此简洁生动的囊括了春节的传统习俗。

当然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要详细精确的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恐怕还得多花些功夫,以下是我对一些大家相对而言熟悉的习俗的罗列,并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调查,旨在揭露当代人是如何欢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以下问题只需在您的答案前打勾即可。

1.您的家乡是2.腊月二十三,A.祭灶B.吃灶糖其他习俗3. 腊月二十四,扫尘:A.有 B. 没有其他习俗4. 腊月二十五,A.做豆腐B.接玉皇C.赶乱岁D.照田蚕E.千灯节其他习俗5.腊月二十六,割年肉:A.有 B. 没有其他习俗6.腊月二十七,洗浴:A.有 B. 没有其他习俗7.腊月二十八,贴花花(年画、春联、窗花):A.有 B. 没有其他习俗8.腊月二十九(小除夕),祭祖:A.有 B. 没有其他习俗9.除夕,A.贴门神B.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C.守岁给压岁钱D.放爆竹E.吃年夜饭F.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他习俗10.正月初一,A.开门炮仗B.拜年C.占岁贴画鸡D.聚财(不扫地、不到垃圾、不外泼水)其他习俗11.正月初二,祭财神:A.有 B. 没有其他习俗12.正月初三(羊日),A.烧门神纸B.谷子生日禁食米饭其他习俗13.正月初五,A.祭财神B.送穷C.开市其他习俗14.正月初七(人日),A.吃七宝羹B.捞鱼生C.摊煎饼 D.出游、登高其他习俗15.正月十五(元宵节), A.灯会B.吃元宵C.演社火其他习俗感谢您的参与,新年快乐!。

春节习俗问卷调查

春节习俗问卷调查

有关春节习俗问卷调查您春节家中贴门神(春联)吗题目选项图例答卷数量答卷比例图表春联33364 %门神186 36 %红灯笼139 27 %福字234 45 %1.过年前你家会进行大扫除、把家的天花板门窗等每个角落打扫一番,把所有的用物和被帐都进行清洗吗?A、会的B、会,但不会很仔细打扫。

C、近年没有D、从不会2.大年三十会守岁吗?A、会的B、近年没有C、从不会3.你家的孩子大年三十会卖懒吗?A、会的B、近几年没有C、没听说过4.你家人过年前会自己做“油角”吗?A、是的B、都是出去买的C、近几年没有D、从来没有5.您家腊月廿三有祭灶的传统吗?A、有B、近几年没有C、没听说过6、年夜饭喜欢在外面吃还是在家做?A.在外面吃B.在家做7、年夜饭是大家聚会还是小家聚会?A.大家聚会B.小家聚会8、春节期间您更倾向于传统还是新型年货?A.传统年货B.新型年货9、所知道的春节传统食品有;A.年糕B.糯米C.饺子D.茶叶E.冬菇F.麻花G.其它一、调查目的:调查本地几十年来的春节习俗变化二、调查方法:调查问卷、现场采访三、调查过程:㈠调查问卷我和爸爸妈妈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在春节期间,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家邻居等八个家庭里,请他们认真填写,我作了总结。

调查问卷的内容如下:亲爱的朋友,欢迎参加调查问卷活动,您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在合适的选项下打√就可以了,谢谢您的合作!1.你们小时候过年穿什么衣服?()。

A新衣服 B旧衣服 C平时穿的衣服2.你们小时候过年的压岁钱大约是(?? )。

A没有 B一点点 C 很多3.小时候你们()帮爸爸妈妈做年夜饭。

A会 B不会 C偶尔会4.小时候过年你们(? )自己放鞭炮A会 B不会 C不敢5. 你们小时候过年,新年礼物一般是()A衣服类 B食品类C文具类6.年夜饭你们在哪里吃?()A自己家 B老家 C饭店7. 过春节最有意思的事情是()A压岁钱 B吃好饭 C放鞭炮9.过年期间您大部分时间在干什么?()A在家休息 B出门走亲戚 C外出旅游10. 今年的春节晚会您从头到尾看完了吗?()A除夕夜全看完了 B断续的看了几个节目 C早就睡了,后来看重播的。

关于春节习俗及年味变化情况的调查

关于春节习俗及年味变化情况的调查

关于春节习俗及年味变化情况的调查您好!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填写本问卷。

本问卷旨在调查春节习俗及年味变化情况,问卷采用匿名制,调查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不必有过多疑虑。

请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

新春将至,祝您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1、你所处的年龄阶段【单选题】○ 青少年○ 中年○ 老年2、你所处的地方【单选题】○ 城镇○ 乡村3、您现在主要的拜年方式是什么【单选题】○ 登门拜访○ 打电话○ 发短信,微信QQ等4、您家乡过年有哪些习俗(多选)【多选题】□ 贴春联□ 放鞭炮□ 走亲访友拜年□ 舞龙舞狮逛庙会□ 龙灯会□ 其他5、现在家乡举办的习俗活动,您还会参加吗【单选题】○ 都会参加○ 大部分会○ 基本会参加○ 不会参加6、对于过年,让您印象深刻,最期待的是(多选)【多选题】□ 亲朋好友团聚□ 各种娱乐活动□ 辞旧迎新的快乐□ 过年收获的东西□ 热热闹闹的节日氛围□ 充足的假期7、您所了解到的近几年兴起的春节新兴习俗有哪些(多选)【多选题】□ 手机抢红包□ 集五福□ 微信网络拜年□ 异乡旅游过年□ 其他8、对于近几年新兴的春节习俗,您有什么看法【单选题】○ 很好,符合时代发展,丰富春节活动○ 不好,这些活动的出现让人们淡忘传统习俗9、之前的年味与现在的年味相比,您觉得有什么区别【单选题】○ 之前的年味更浓,更具有中国特色○ 现在的年味更浓。

适合现在的生活方式10、与现在相比,之前的年味浓在哪些方面(多选)【多选题】□ 各种各样的春节习俗□ 热热闹闹的节日氛围□ 人们的感情真切融洽□ 其他11、与之前相比,现在的年味浓在哪里(多选)【多选题】□ “集五福”“抢红包”等新兴习俗使节日更热闹□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缩短空间距离□ 春节习俗与时俱进,节日氛围更为浓厚□ 其他12、您认为年味到底是什么(多选)【多选题】□ 与家人团聚的温暖□ 与朋友相拥的喜悦□ 年底长假爱的享受□ 鞭炮烟花的燃放□ 感受和体验家乡习俗的快乐□ 对于节日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13、你认为导致所谓年味变淡或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多选)【多选题】□ 社会心态浮躁,人们情感交流减少□ 空气污染严重,放烟花等庆祝活动受到限制,减弱了气氛□ 新冠疫情的原因,减少聚集□ 年轻人对民族传统节日不够重视□ 西方文化引入的影响□ 社会发展,旧的习俗不太适应现代社会□ 其他14、你觉得怎样才能让年味变得更浓(多选)【多选题】□ 从网络中抽身,多花时间陪伴父母,走亲访友等□ 积极参加到节日氛围中□ 相关部门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结合当下流行文化,推陈出新,增加春节庆祝活动的多样性趣味□ 各地多举办庙会舞龙舞狮等相关庆祝活动□ 理性对待外来节日,重视传统节日□ 其他。

春节生活调查问卷

春节生活调查问卷

春节生活调查问卷背景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人们往往会在这个时候举家团圆,感受浓浓的亲情和友情。

本调查旨在了解人们在春节期间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他们对这个节日的看法和期待。

调查问题1.你通常是在家乡还是在外地过年?2.你会选择与家人一起过春节吗?3.在春节期间,你最喜欢的传统食物是什么?4.你会参与春节期间的传统文化活动吗?5.你对春节祝福有什么特别的习惯吗?6.你认为春节最让你难忘的经历是什么?调查结果根据对100名受访者的调查结果,以下是他们的回答总结:1.75% 的受访者选择在家乡过年,而25% 的受访者选择在外地过年。

2.90% 的受访者会选择与家人一起过春节,只有10% 的受访者会选择与朋友或独自度过。

3.传统食物方面,55% 的受访者最喜欢吃饺子,25% 的受访者喜欢吃年糕,20% 的受访者喜欢吃汤圆。

4.关于传统文化活动,60% 的受访者表示会参与舞狮舞龙等活动,40%的受访者表示会参与拜年等传统礼仪。

5.春节祝福方面,30% 的受访者会写春联贴在家中,50% 的受访者会发红包给亲友,20% 的受访者会烧香拜神。

6.最难忘的经历方面,50% 的受访者回答是家庭团聚的场景,30% 的受访者提到和朋友欢聚的时刻,20% 的受访者则表示是在外地旅行过春节。

结论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见,春节对于人们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他们更倾向于在家乡与家人共度这个节日。

传统文化活动和食物仍然是春节期间的重要元素,而春节祝福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希望在未来的春节,人们可以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美好的习俗,共同品味传统节日的乐趣。

参考资料•《中国春节习俗大全》•《春节庆祝活动研究报告》•《百家争鸣:春节对家庭影响研究》。

春节习俗调查问卷

春节习俗调查问卷

春节习俗调查问卷感谢您能抽出几分钟时间来参加本次答题,此份问卷旨在于调查大众的春节习俗,我们保证此份问卷收集的信息仅用于调查分析,绝对不会将您的个人信息透露给第三方,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现在我们就马上开始吧!1、您的性别是?【单选题】○ 男○ 女2、您的年龄是?【单选题】○ 18岁以下○ 18~24岁○ 25~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1岁及以上3、您目前的职业是?【单选题】○ 在校学生○ 自由职业者○ 企业管理者(包括基层及中高层管理者)○ 准备就业或者求学中○ 企事业单位普通员工○ 企事业单位一般技术人员○ 企事业单位一般管理人员○ 私营单位或者企业员工○ 小店主或者自雇人员○ 退休员工○ 无业○ 其他职业人员(请注明)4、您目前所在地区是?【填空题】省份城市春节习惯调查5、您春节的时候和谁一起过年?【单选题】○ 朋友○ 家人○ 亲戚○ 其他6、您会参加春节习俗的相关活动吗?【单选题】○ 会○ 不会7、您会看春晚吗?【单选题】○ 会○ 不会8、春节期间您的主要娱乐方式?【多选题】□ 走亲访友□ 参加聚会□ 在家上网□ 在家看电视□ 和家人出去游玩□ 其他9、您们当地有哪些春节习俗?【多选题】□ 大扫除□ 贴春联□ 放鞭炮□ 吃年夜饭□ 和家人守岁□ 包饺子□ 穿新衣服□ 蒸馒头□ 其他10、您的年夜饭一般怎么安排?【单选题】○ 在家准备○ 在外边吃○ 视情况而定春节习俗意识调查11、您了解春节习俗的起源含义吗?【单选题】○ 一点也不了解○ 了解一点○ 非常了解12、您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春节习俗的?【多选题】□ 父母长辈告知□ 书本知识□ 网络媒体□ 朋友普及□ 其他13、春节传统习俗是否能增强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单选题】○ 是○ 否14、您怎样看待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单选题】○ 增加年味,传承习俗○ 代表着自己的美好祝愿○ 污染环境○ 制造噪音15、您认为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吗?【单选题】○ 应该○ 不应该16、与以往的春节来比您怎样看待现在的春节?【多选题】□ 缺少民俗文化支撑□ 年味比以往春节淡□ 过年过于科技化,缺乏人情味□ 与传统春节无较大差别□ 其他17、现如今部分春节习俗被遗弃,您认为原因是?【多选题】□ 这些习俗自身没有吸引力□ 如今人们生活习惯的冲击□ 缺乏科学的保护措施□ 受到外国节日文化的冲击□ 其他18、您认为春节对您而言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多选题】□ 获得春节假期□ 与家人父母团聚□ 辞旧迎新,开启新的一年□ 感受过年的热闹氛围□ 没什么特别的意义,与往常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春节民俗的变化》的问卷调查
一、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八九十
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不同时代过春节时人们的习俗?
2、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八九十
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不同时代过春节时人们的习惯?
3、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八九十
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不同时代过春节时人们的饮食?
4、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八九十
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不同时代过春节时人们对春节的态度?
5、现在人们对如何过节有甚么美好的愿望?
二、回答:
1、四五十年代人们喜欢贴年画,迎灶王爷、左邻右舍的秀才写的春联、自制的剪纸、三十晚上摆大供接列祖列宗回家过年、放鞭炮;六七十年代贴年画、写春联;八九十年代挂带有鱼、胖娃娃的挂历、贴春联;二十一世纪初贴春联、出现个性化挂历。

2、四五十年代人们习惯三十晚上穿印有踩小人图案的红袜子、全家人守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听新年钟声、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初一早上孩子们换上新衣服走亲访友;六七十年代给晚辈压岁钱、走亲访友、孩子们换上新衣服拜年;八九十年代给孩子压岁钱、孩子们换上期待已久的新衣服、亲戚间相互走动;二十一世纪一部分老人给孩子压岁钱,一部分给晚辈买健康、教育保险或给在银行设有教育资金账户的存折,也有买青少年成才立志、古典名著等益智知识性强的书籍作为礼物;青年人给父母买礼品;亲朋好友互相发短信
拜年。

3、四五十年代人们早早准备年货有冻梨、冻柿子、冻饺子、粘豆包、少许猪肉没有青菜;六七十年代三十晚上吃饺子,基本没有任何副食品和青菜;八九十年代青菜、海鲜、肉制品齐全,酒类、饮料齐全。

二十一世纪主副食品种繁多,年货丰富,并有部分家庭和亲戚朋友相聚酒店过年。

4、四五十年代人人盼望过年,穷人家的孩子更是天天数着指头盼着过年有好吃的、穿新衣服,家家都认真准备年货;六七十年代盼着过年合家团聚、盼着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八九十年代也盼着过年,酒席中谈论更多的是彼此这一年财运如何,单位效益如何,如何过上小康生活;二十一世纪初基本上对年逐渐淡漠,总体年的气氛不浓。

5、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家有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有了更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祝福、对新的一年的期望和憧憬。

大家都希望家庭和睦,父母健康,孩子身心健康聪明可爱,自己工作中人际关系和谐,事业有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三、关于《春节民俗的变化》的研究报告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相传它由虞舜兴起,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2007年,是春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的第一个春节。

于是,这一年的春节有了与以往单纯的传统节日不同的意义。

春节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它是现代中国人深层的心理需要、精神需要,还关涉着文化传统以及文化创新问题。

传统春节是中华民族一项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将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中使之得到发扬光大。

春节表达着人们的基本祈盼,如丰收、团聚、平安、兴旺、亲情与和谐等。

显然,这也是现代人的共同祈盼。

由于春节特殊的时间意义,它天生就带有除旧布新的含义。

从春节的众多习俗来看,其核心意义有两条:一是祈求吉祥、辟除灾祸,这其实是中国传统节日共生的意义,只是在春节时分显得尤其突出;二是增进人际感情,对于家人亲族而言,是团圆、和睦,重温血缘之间的伦理关系,对于邻里同事而言,是通过互相拜贺,消除隔阂,增进感情。

由此可见,春节在传承民族文化中起到了一种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以伦理为基本核心,需要在各种文化事项上有所表达,不断确认。

春节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场景,在此,许多伦理关系得到了重新确认,也增加了血缘、邻里、同事乃至家国、民族的凝聚力。

今天,人们对春节的传承,不仅是中国过年情结的传承,更是中国文化价值
观、生活方式的传递。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商业文化的冲击,以及中国社会快速转型,中国已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社会结构的变迁,也给社会的价值体系造成了多方冲击。

从传统农业社会多子多孙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孝顺”文化,到当今城市社会独生子女为核心家庭的“自我”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家庭结构、消费能力和消费行为出现了巨变,不同时代人群的社会境遇、价值观念和文化偏好,也随着社会的转型,正在家庭、社会、文化各领域呈现出差异与多元化趋势,特别是代际之间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突更是催生了节日情结异化因素。

比如,除夕之夜是全家团聚的日子,远在外地的人无论如何都要回家过年。

等到家人聚齐,各家各户都要把自己的祖先影像和从庙里请来的神仙版画摆上供桌,准备好丰富的供品,然后烧香磕头。

这是一种祈福迎祥的仪式。

全家人按照尊卑长幼的顺序给祖先和各路神仙磕头,并且把神仙请到家里来,希望先人和神仙保佑全家来年能够幸福安康,平安顺利。

接神完毕后,全家人坐在一起,由晚辈给长辈拜年,说吉祥话。

随着晚辈们一声声‘您新禧了’、‘您新年一顺百顺’的祝福,长辈们把红包递上,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共度新年。

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复杂的祭祖仪式由于难以操作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古时候人们可以通过祭祀的仪式来展示自己的家族兴旺,在现代大家同样需要寻找一种对外显示自己经济水平和家庭状况的方式。

所以压岁钱,燃放烟花爆竹,这两种习俗保留了下来。

现代化的条件扩展了春节文化的传播平台,成为推动传统文化进步和创新的无形之手。

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会对生活意义进行重新审视和确认。

古代的春节最初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功能,主要是驱鬼、祭祖、庆丰收,那是春天的主调。

而在今天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休闲型、娱乐性消费
成为人们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必然会转化为社会生活的时尚。

传统春节的意义虽然在目前来说还占主要地位,但并不等于说传统春节的习俗我们都要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

有些已经失去群众基础的喜好(比如厕神的习俗)就会逐渐被淘汰;有些形式新颖符合春节意义的过节方式,就有可能被民众接受并推广。

现代人过年,在履行团圆、拜年、走亲访友等传统风俗之外,还出现了种种新潮的形式,使得过年有了新的创意、新的情趣。

比如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电话贺年、手机短讯贺年等。

网络的普及,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流行网上过年,只要登录互联网,大红灯笼、鞭炮、鲜花、新春套餐、网上贺卡等等,一幕幕喜庆的场景映入人们的眼帘;还有网友将自己过年的情景拍成视频传给外地的亲朋,利用现代科技的发达来演绎新的拜年方式。

可以说,现代化的条件扩展了春节文化的传播平台,产生了春节文化新的表现形式。

民众对春节习俗的重视、选择和改进,成为推动传统文化进步和创新的无形之手。

春节习俗的变迁,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使中华民族的春节传统文化继续绵延不断地传承下去,需要对春节文化的内涵和形式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进行创新,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与时俱进地丰富传统春节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从未间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承续传载功不可没。

传统文化生态不仅要保护,更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其文化内涵。

要有弘扬知识、艺术的广泛载体和尽情娱乐的健康载体,为春节注入新的活力元素。

应突破近年来落套的“电视春节”形式,回归原生态春节精神——倡导充满欢愉情怀活力的快乐节目。

注重文化的代际传递。

使儿童、青少年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就能接受到社会提供的对春节文化内涵的
传递信息,形成对春节节日情结的社会价值认同。

是的,过年方式的变化是由社会的变化决定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精髓,而且必须在当时的文化土壤中才能生存。

对于民俗的传承和变化我们应给与肯定民俗、民风就是民意、民情,过年了大家就应该乐呵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