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教案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一青藏地区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答)老师也喜欢旅游,这个暑假老师准备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下面有一段视频是介绍这个地方的,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师:那同学们请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你都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生:回答略师:这些地理景观都来自哪里?生:青藏高原师:青藏高原属于四大地区的哪一地区?生:青藏地区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以及其特殊的生态保护意义。
3.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等。
4.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2.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3.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4.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二、学习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20分钟)1.通过地图、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解释其独特之处。
2.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点,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三、学习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30分钟)1.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并进行解释。
2.进行气象知识小测,检查学生对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30分钟)1.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包括地貌、植被、水域等。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高原的生态保护问题。
2.通过展示青藏高原的动植物资源,让学生了解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并鼓励学生关注保护高原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五、学习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3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青藏地区的传统文化、建筑风格等,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
2.以小组形式进行文化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了解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特色。
六、总结与拓展(20分钟)1.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鼓励学生自主拓展青藏地区的知识:查找相关书籍、网站,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表达能力。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深度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深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熟知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特征。
2.了解青藏地区的真实面貌,包括人类生活,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
3.掌握一些地图技巧,了解垂直和水平交通线路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青藏地区气候、地貌、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征。
2.垂直和水平交通线路的相关知识。
3.地图技巧和绘制地图。
三、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本课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包括PPT讲解、图片展示、实地参观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2.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丰富的图片素材,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青藏地区的特点。
2)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分析青藏地区的特点,分享自己对于高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理解。
3)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体验高原环境,感受气候环境和群山环绕的景色。
3.课堂评估为了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课堂评估:1)谈话记录和课堂笔记,评估学生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通过课堂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对于地图绘制、交通线路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评估学生对于青藏地区生态和自然环境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保证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书籍:教师将会准备相关的书籍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借阅。
2.PPT:教师将会制作相关的PPT,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3.视频:教师将会收集和筛选相关的课程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具体的展示方式。
4.实地考察: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青藏地区的真实面貌。
五、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知识,通过讲解、展示和实地参观等手段,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能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2.了解青藏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情况;3.了解青藏高原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4.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3.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植被;4.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5.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30分钟)1.通过地图展示青藏地区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介绍青藏地区的面积和海拔情况;2.讲解青藏地区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高原,讲解原因和特点。
第二课时: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30分钟)1.展示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地图,讲解青藏地区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等;2.引导学生思考青藏地区资源分布的原因,并分析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课时: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植被(30分钟)1.介绍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干燥、寒冷和多风等;2.介绍青藏地区的植被,如高山草甸、高山针叶林等;3.分析青藏地区气候和植被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课时: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30分钟)1.介绍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如野生动物和牦牛等;2.介绍青藏地区的植物资源,如高山植物和草原植物等;3.引导学生讨论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第五课时: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30分钟)1.了解青藏高原对环境的影响,如水源涵养、全球气候调节等;2.介绍青藏高原的保护措施,如禁牧、植树造林等;3.讲解学生个人在保护青藏地区环境中的责任和行动。
四、教学方法1.信息传输法:通过讲解和展示,传递有关青藏地区的知识;2.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责任意识;3.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加深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了解。
五、教学资源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图;2.青藏地区资源分布图、气候图和植被图;3.青藏地区动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4.青藏地区环保和保护资料。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详细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资源等。
2.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包括民族、文化、人口和经济发展等。
3.掌握青藏高原地区在中国国家安全、生态保护、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2.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
三、教学内容:一、青藏地区概况1.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包括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省区。
2.地形地貌:青藏高原是我国的最大高原,高原平均高度4000米以上,主要由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贡嘎山等山脉及其附属的高原地带组成,地形起伏较大。
3.气候: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0℃,降水不足,在大部分高原区域,寒冬和盛夏交替。
4.水资源: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长江、黄河、澜沧江、金沙江等河流的发源地均在青藏高原。
二、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1.民族和文化:青藏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主要有藏族、羌族、回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2.人口和经济: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基础薄弱,但是随着近年来的发展,青藏地区的旅游、矿业、农业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状况逐渐好转。
3.生态环保:青藏地区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草原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大力保护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
三、青藏地区的国家安全和作用1.边疆安全:青藏地区是我国西南部边疆地区,对保障我国边疆安全至关重要。
2.国家和民族团结:青藏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保持和谐稳定的与各民族和谐相处,是保障国家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
3.生态保护:青藏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本教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实践操作、展示等。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吗?2.学习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1)展示青藏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它与哪些地区相邻?3.学习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1)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地貌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4.学习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1)展示青藏地区气候特点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5.学习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1)展示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什么特点?6.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7.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我们要认识到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要性,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8.课后作业(1)熟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思考:如何为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合理建议?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在课后作业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1)地理位置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要给远方的朋友介绍青藏地区,你们会怎么说?学生甲:我会说青藏地区在中国的西南部。
教师:很好,那你能告诉你的朋友,它还和哪些地区接壤吗?学生乙:青藏地区北接新疆,东邻四川和云南。
八下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八下地理青藏地区教案【篇一: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灌溉农业、畜牧业、坎儿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法指导】1.重要知识点在书上、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仔细分析,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
学生: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 2.查找坎儿井的资料。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大家学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吧,谁还记得?学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诗人在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边疆壮美景色的画卷。
画卷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呢?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广袤、苍凉的西北地区。
【设计意图】《凉州词》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了,很熟悉。
用这首诗导入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增加对地理的亲近感。
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二)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学生:西北地区。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第一篇: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当教师已经8年了,平时想的最多的就是读书对于学生来时,确实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
有时甚至想,学生读书十几年,学了那么多的知识,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有多少?究竟是知识点本身重要还是学习过程所形成的能力重要?湖南版教材我教过几年了,我觉得这本教材对于我来说,最有用之处在于让我改变了原来的固有观念。
明白了,对于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点总体是简单的,探究过程可能知识本省更重要。
为了更真实的反映情况,我们这次专门采用单台摄像机摄像,全过程不剪辑,对学生不排练,真正把探究性学习、启发性学习的观念用于实践。
我们就是想看看,探究性学习究竟在初中地理中能否实现,怎么实现?青藏地区这节课内容简单,除个别知识点需要老师讲解外,多属于展示型内容。
主要内容有青藏地区的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青藏地区的交通情况。
除了要记住地理知识外,更要让学生明白国家在科技、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让学生树立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最后通过对青藏铁路的优缺点树立事物都有两面性,事物的好坏关键是看弊和利的比较。
为了让学生清晰的了解青藏地区,同时加强逻辑上的引导,增强学习兴趣,故创设一个情景,用老师沿青藏铁路旅行为线索,开始整堂课的学习。
一、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展示西宁市与重庆市楼房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两者的不同。
师:西宁市楼房夏季少有空调?生:西宁市夏季凉爽师:为什么凉爽呢?生:西宁市在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
2.展示藏族老大娘用太阳能烧水和太阳能发电站的图片。
师:藏族老大娘在干什么?生:用太阳灶烧水。
师:我们重庆能这样做吗?(同时展示太阳能发电站图片)生:不能。
因为重庆太阳辐射少。
老师引导学生:发过来说明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怎么样?生:青藏太阳辐射多。
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为什么多呢? 生:海拔高,太阳辐射丰富。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第一章: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1 地理位置与范围1.2 高原地形与气候特点1.3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1.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地图观察与讨论第二章:青藏地区的生物多样性2.1 动植物资源2.2 高原生态系统2.3 生物多样性保护2.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动植物标本展示与分析第三章:青藏地区的河流与湖泊3.1 主要河流及其特点3.2 湖泊分布与类型3.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河流湖泊地图绘制与讨论第四章: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4.1 藏族文化概述4.2 宗教信仰与习俗4.3 其他少数民族文化4.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民族文化图片展览与讨论第五章: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5.1 农业与牧业5.2 资源开发与工业5.3 旅游业发展5.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经济发展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六章:青藏地区的交通与通信6.1 交通网络与发展6.2 公路、铁路与航空运输6.3 通信技术的进步6.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交通与通信发展案例分析第七章:青藏地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1 环境问题与挑战7.2 生态保护措施7.3 可持续发展战略7.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辩论第八章:青藏地区的科研教育与卫生事业8.1 科研机构与科研成果8.2 教育资源与发展8.3 卫生事业与健康保障8.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科研教育与卫生事业现状分析第九章:青藏地区的旅游景点与习俗活动9.1 著名旅游景点介绍9.2 传统习俗与节日活动9.3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9.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旅游路线规划与讨论第十章:青藏地区的未来展望10.1 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10.2 机遇与挑战10.3 我们的责任与使命10.4 教学活动:青藏地区未来展望主题作文或小组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补充说明:详细解析高原的形成、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环节二:青藏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补充说明:介绍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当前面临的威胁。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人教版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 掌握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畜种以及自然资源。
3. 了解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以及旅游业发展。
教学重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2. 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畜种以及自然资源。
3. 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以及旅游业发展。
教学难点:1. 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青藏地区的民族团结、宗教信仰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青藏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
2. 提问:你们对青藏地区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青藏地区的相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翻到教材P75,阅读“板块一壮丽的青藏高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探究1. 探究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畜种以及自然资源。
问题: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畜种有哪些?有哪些自然资源?分组讨论,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 探究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
问题: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有哪些特点?宗教信仰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点评,强调青藏地区的特殊性,鼓励学生关注青藏地区的发展。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青藏地区地形分布图,标注主要农作物、畜种和自然资源的分布。
2. 调查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课后作业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掌握了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畜种以及自然资源。
同时,学生对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青藏地区的特殊性、生态脆弱性等方面的内容未能充分涉及,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补充。
初中地理 青藏地区 教案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1. 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使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植被、动物等自然资源。
3. 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风土人情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和山脉3.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4. 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植被5. 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6. 青藏地区的人文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和山脉3.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4. 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植被5. 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6. 青藏地区的人文特点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3.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 采用提问和解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地图和图片,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在我国的位置和周边环境。
3. 讲解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和山脉利用地图和图片,介绍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和山脉,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使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4. 讲解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讲解青藏地区的高原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特征,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5. 讲解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植被介绍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如长江、黄河、青海湖等)和植被(如高寒草甸、高山植被等),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
6. 讲解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介绍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如藏羚羊、雪豹、金丝猴等,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7. 讲解青藏地区的人文特点介绍青藏地区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人文特点,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历史文化。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
《青藏地区》教案

第五节青藏地区复习目标: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复习过程与分析:一、位置和范围:1、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2、西藏和青海;还包括四川西部。
(云南,新疆很小一部分)3、重要区域与经纬线:(图中指标)30°N,柴达木盆地,青海湖,湟水谷地95°E,100°E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拉萨。
二、人口与民族1、面积占全国25%,人口不足全国1%。
(全国西藏人口密度最小,不足2人/km2)2、藏族(喇嘛教)三、“高寒”的自然景观。
(海拔高、空气稀、气温低、冻土广、阳光强、风力大)1、雪峰连绵,冰川纵横,大河源地。
2、藏北高原波状起伏,高原东部山高谷深。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3、湖泊星罗棋布(有外流湖,但大多为内流湖)4、农田,村镇,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雅鲁藏布江谷地——拉萨,林芝;湟水谷地——西宁。
四、高原农牧业:1、青藏牧区:我国高寒牧区,耐寒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适应高寒,缺氧,低压)2、喜温凉的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思考:①高产、高质的原因: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②但其热量不足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原农业的优劣势)3、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河谷农业)因为:地势相对较低,热量相对较高,土壤相对较好,灌溉便利。
4、藏药——高寒植物五、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1、降水丰富,(地形雨,西南季风),湿润,亚热带。
2、雅鲁藏布江:印度洋水系,水力丰富。
3、森林资源丰富:山地垂直自然带显著。
六、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1、丰富的能源:①水能:黄河上游:龙羊峡,李家峡(青海);雅鲁藏布江:不利于大力开发。
(地势陡峻生态脆弱,交通不便)②太阳能丰富(拉萨——“日光城”)原因:海拔高,云层薄,天气晴朗。
③地热资源丰富: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青藏地区的教案初中地理

青藏地区的教案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使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1. 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2. 青藏地区的发展现状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2. 青藏地区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青藏地区地图,引起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青藏地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青藏地区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教材和地图,自主学习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学生通过自学,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引导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基本情况。
2. 讲解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共同探讨青藏地区的发展前景。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青藏地区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青藏地区的认识。
2. 开展青藏地区主题的课外活动,如绘画、写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 掌握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3. 了解青藏地区的文化和民族特色。
教学重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2.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3. 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4. 青藏地区的文化和民族特色。
教学难点:1. 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2. 青藏地区的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有关青藏地区的章节。
2. 青藏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青藏地区的地图,让学生对青藏地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你们对青藏地区有什么了解?青藏地区有哪些特点?二、地理位置和地形(10分钟)1. 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掌握青藏地区在我国的方位和周边地区。
2. 介绍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如青藏高原、昆仑山、祁连山等。
3. 分析青藏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三、气候特点(10分钟)1. 讲解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高寒、缺氧、干燥等。
2. 分析气候特点对青藏地区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10分钟)1. 介绍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如草原、矿产、水能等。
2. 讲解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如畜牧业、旅游业等。
3. 分析青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五、文化和民族特色(10分钟)1. 介绍青藏地区的文化特色,如藏医药、唐卡、藏传佛教等。
2. 讲解青藏地区的民族特色,如藏族、回族、汉族等。
3. 分析青藏地区文化和民族融合的情况。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青藏地区的特点。
2. 提问:你们认为青藏地区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青藏地区实地考察或开展相关主题的研究。
2. 邀请青藏地区的专家或居民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青藏地区。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让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基本情况。
初中青藏地区教案

初中青藏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掌握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牧业生产和人口分布情况。
3. 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重点:1.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2. 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牧业生产和人口分布情况。
3. 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难点:1. 青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2. 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牧业生产和人口分布情况。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分布图等教学图片。
3. 青藏地区的视频资料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青藏地区有什么了解?青藏地区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让学生结合地形图、气候图等教学图片,分析青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讲解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牧业生产和人口分布情况。
3. 讲解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教学图片,分组讨论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牧业生产和人口分布等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疑问。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总结青藏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教学图片,绘制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教学图片、讨论互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牧业生产和人口分布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地形图、气候图等教学图片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模板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模板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模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歌曲《青藏高原》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1、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情况、能源矿产、交通等知识点,要求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技能与能力要求: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①结合课本第87页图4-21“青藏地区”图,完成第87页活动题1-6,了解本区的基本情况。
②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情况,为下一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
人教版初中青藏地区教案

人教版初中青藏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
2. 掌握青藏高原的世界之最及其地理意义。
3. 理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4. 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2. 青藏高原的世界之最及其地理意义。
3. 青藏地区的主体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
2. 青藏高原的世界之最及其地理意义。
3. 学生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青藏地区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青藏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的美丽风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青藏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2.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自主学习任务。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
2. 教师讲解青藏高原的世界之最及其地理意义。
3. 教师讲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制作青藏地区的宣传海报。
2. 各组展示宣传海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感受。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绘制青藏地区的位置示意图。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青藏地区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和资料的展示,使学生对青藏地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课堂讲解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 教学目标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2. 教学重点/难点1、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教学过程【导入】我国分为哪四个区域?(轻声问,轻声答)第一阶梯是哪个区域?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个区域?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哪个区域?(大声问,大声答)(由轻声到高声,调动学生积极性)【讲授】第一部分微课呈现下面我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了解青藏地区内部差异,重点关注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先看一段视频资料,详细解读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然后针对视频内容开始计分抢答。
【活动】第一部分问题设计第1题:青藏高原为什被称为世界屋脊?答案: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第2题:青藏高原北部边界是什么山脉?答案:昆仑山脉第3题:青藏高原东部边界是什么山脉?答案:横断山脉第4题:从青藏高原上方看,最常见的景观是什么?答案:雪山、冰川第5题: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答案: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第6题:青藏高原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至少说出3个答案: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第7题: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是什么?用2个字概括答案:高、寒;(因高而寒)第8题:影响气候的因素是什么?答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第9题:影响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案:地形(因高而寒)第10题:拉萨和成都两地都位于北纬30°附近,为什么两地1月和7月气温的差异还是挺大的?答案:主要是海拔差异。
拉萨是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成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温差较大,冬冷夏热;第11题:青藏地区最适合当地居民穿的衣服是什么?并口述理由。
答案:藏袍第12题:说出你最想看的青藏地区的美景,并解释向往的适当理由。
【活动】讨论去青藏高原旅游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做好什么防护措施。
【讲授】第二部分微课呈现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也吸引了众多的旅游爱好者。
去青藏高原旅游的时候有一些注意事项,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点,这种环境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再看一段视频,然后针对视频内容开始第二阶段计分抢答。
【活动】第二部分问题设计第13题:列举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牧品种,并口述解释该品种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
答案: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第14题: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哪2个区域?答案: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第15题: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答案: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第16题: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中分布最广的2种农作物是什么?答案:小麦、青稞第17题: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是什么?答案:糌粑第18题:青藏地区牧民的住所是什么?答案:牛毛毡达成的帐篷第19题:青藏地区城镇居民的住所是什么?答案:平顶碉房【活动】讨论青藏地区种植业分布的地区自然条件有什么共同点?并从光、热、水、土方面,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河谷地带、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气温较高;最后强调河谷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热量。
)课堂小结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是因为高寒气候决定的,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发展思想,劣势也可以变优势,这也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模式。
课后习题设计一条旅游西藏的路线,包括预计时间、交通工具、需要准备的物品、人数和详细路线。
要求:旅游路线上有哪些地方是需要停留欣赏的并说明理由。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1. 教学目标1.能够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够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2.能够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2.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保护措施。
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视频导入,观看三江源野生动物的视频【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
三江源野生动物视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讲授新课一.江河的源地【设计意图】以观看视频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对三江源地区有较为形象的直观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兴趣。
活动1:定位置师:展示“青海省地图”,并在地图中描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生: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
活动2:析命名多媒体展示发源于三江源的三条重要河流。
生:读图说出三江──黄河、长江、澜沧江。
活动3:说地位师:为什么这儿被誉为“中华水塔”呢?生: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
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活动4:探原因师: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三江源地区降水不丰富,为什么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结果。
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另外还有大气降水,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 ,最终流入大海。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展示搜集的资料和探究成果,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探黄河源头师:“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三江源地区如果不探三江之源,那就太遗憾了。
下面我们就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
“四川飞人”今日要飞越黄河源头困难重重留悬念应用类比的方法说明科考的艰巨性。
模拟科考师: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的地区状况。
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
生:黄河源头区有这么多源流,哪一条是黄河的正源呢?师: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
师追问:科学考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我们的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生甲:因为支流众多,寻找长度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
生乙:在源头区,沼泽广布,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也很困难。
生丙: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比较困难。
生丁:该区高山峡谷众多、高寒缺氧、灾害频繁……师:根据考察的结果,综合分析,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生:黄河源头为卡日曲。
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唯大的原则,卡日曲流量大于约古宗列曲;并且卡日曲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更多大河的源头在等着我们去探寻。
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探寻其他大河的源地,如长江、澜沧江等……【设计意图】开展模拟考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也能感受科学家科学考察的艰辛,培养积极探索、永不言弃的科学精神。
课堂留白,给学生更多创新的空间。
二,保护三江源之地活动1:明特点生: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活动2:看变化师:看图片,说一说三江源地区近几年所发生的变化。
生:冰川逐年萎缩,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使得“中华水塔”──三江源告急。
活动3:说影响师追问:这样的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小组合作探究一:三江源地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生: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如果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游湖泊会萎缩,河流的含沙量将增大,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师: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活动4:明问题、析原因、找措施小组合作探究二: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生甲: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同时,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中,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
生乙: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师归纳整理:师:由于国家的大力保护,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这也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中华水塔”,义不容辞。
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共饮一江水,就是一家人。
爱护环境,共建我们的和谐家园。
板书设计【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再现本节所学内容,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并能突出学习重点。
课堂小结导入环节的设计较为新颖,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强,能在课堂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制作视频资源,把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影像信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合作探究,化难为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学生能够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及时小结,学生能够形成整体的认识。
课件的设计仍有诸多的不足,例如,课程内容做得还不够精细,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部分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的合作探究时间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探究内容也还应进一步细化,力争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在这方面的处理上,没有很好地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设计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较为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