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
2、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讲授法,合作探讨。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设计:
我想请问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吗当你陷入困难和挫折时,你是否感到沮丧、不知所措甚至痛苦呢老师跟同学们一样,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也会产生这种心理。有一个人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个人所经历的痛苦比我们更深,挫折比我们更多(多媒体展示:)
~
这个人就是——苏轼。上节课我们朗读了他的写景文《记承天寺夜游》,并疏通了文意。可是却还不知他历尽人生沧桑,看尽世态炎凉,为何如此快乐今天,我们再随着苏轼去承天寺同赏秋月,探寻快乐的真谛。3’请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二)课文朗诵。
1、老师范读 1.5’
2、同学齐读1.5’
(多媒体展示:)
过渡语设计:疏通文意的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现在我们温习一遍。
(三)文意疏通,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示)3’
过渡语设计: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你能快速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吗
( 多媒体展示:描写环境的句子)(学生找出后要求学生齐声朗诵)
&
(1)启发:这句话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怎么表现的
超级链接一: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暗喻:月如水(清明澄澈)
|
映衬:影衬光(清丽淡雅)
(2)超级连接二:
积水空明(此何时望日之前,朗朗晴空,明明皓月)月色之明
藻,荇交横(若真是水中所见,可见水——清)月色之清
盖竹柏影也
---(影子分明,则说明光——浓)月色之浓
(3)超级连接三: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点明时间,秋夜,地点,承天寺,再加上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渲染出清凉幽静、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意境,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而添加语增添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地点,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过渡语设计:《记承天寺夜游》里的月夜小景,确实美伦美奂。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像承天寺这样的美景每夜都有到处都有,为什么只有苏轼才能领略到
(五)探究苏轼的心境10’
(1)师:苏轼讲了原因吗(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师:那么怎么理解“闲人”这一词呢(课文有注释)
师:可见,苏轼在黄州的“闲”,是迫不得已的,“闲人”之说蕴含着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感慨,可是作者并没有悲叹,而是自嘲、自慰。
(2)师:那么,苏轼在黄州的“闲”,是不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呢老师查到了一点资料,请一位同
师:这样看来,苏轼一点都不“闲”,反而很“忙”。那么“闲”字还该这样理解
(学生讨论后明确:忙里偷闲——闲情雅致)
(3)师:在政治上受打击、生活困窘的时候还能有闲情雅致,这样的“闲人”又能有几位呢文中说“两人者耳”。“闲”——看来很难做到,怎样才能“闲”,苏轼有没有在文中告诉我们(难度较大,学生一般很难发现。)(多媒体展示:
,
师:让我们再次齐读写景的句子,由“景语”来体察“情语”
(描写环境的句子)要求学生齐声朗诵
师:“景语”流露出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学生讨论发言,教师从中点拨进而作出结论:
苏轼心如“积水空明”,空明澄澈的美景体现了内心的宁静旷达与明亮。
师:苏轼一生历贬八州,走过无数的穷山恶水,却能始终做到随缘自适,自得其乐:
你从这些诗词中看到苏轼怎样的心境 (学生自由回答)
师:是呀!有了豁达
的心境,在他的作品中就没有了沮丧、抑郁。
(六)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豁达心境。
师:苏轼之所以成为名垂千古的人物,不仅在于他的政绩和文章,更在于他的豁达而洒脱的人生观。也让你我用闲适的心情去发现生活的美,用洒脱去面对人生,用豁达去创造诗意的人生。
(多媒体展示:)
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悲凉感慨
景语:空明澄澈 情语:“闲” 闲情雅致
宁静旷达
:
(七)作业:拓展练习10’
请读李白《游泰山》(组诗)和杜甫《望岳》根据“景语”对比两位诗人不同的志趣、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