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高中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嫦娥五号何以稳稳落月》含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嫦娥五号何以稳稳落月》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实施了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一二级分离以及器箭分离等动作。
嫦娥五号任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嫦娥五号任务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具体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
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立项并正式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实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和嫦娥四号等五次任务。
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3次飞行。
(摘编自《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人民网”,有删改)材料二:在经历了一周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日23时11分降落在月面预选着陆区。
与嫦娥三号、四号相比,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有何不同?用到了哪些“神器”?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经历了主动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看似轻松的平稳降落背后,蕴藏着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积淀。
为了实现“选址正确,落得准确”,专家介绍,嫦娥五号采用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已在嫦娥三号和四号上应用的“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即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的指挥下,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先大推力反向制动快速减速,然后快速调整姿态并对预定落区地形进行拍照识别,避开大障碍,实现“粗避障”。
之后,组合体在飞到距离月面100米时悬停,并再次对选定区域精确拍照,实现“精避障”,再斜向下飘向选定的着陆点,在移动到着陆点正上方后开始竖直下降,到距离月面较近时关闭发动机,利用着陆腿的缓冲实现软着陆。
【高中说明文阅读】《“嫦娥“撞月》阅读答案

【高中说明文阅读】《“嫦娥“撞月》阅读答案阅读用以下文字完成问题1416。
20223年1月1日16时13分10分,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以下简称嫦娥)在科技人员的控制下成功登月。
到目前为止,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14-16后,阅读了以下文字题。
“嫦娥“登月20213第一个月日十六时1310分秒,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下简称““嫦娥”)在科技人员的控制下整星成功撞月。
至此,我国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
“嫦娥”为什么要撞上月球?首先是为了深入了解月面物质的构成。
这不但能发现其潜在的利用价值,更能从中获得太阳系天体早期演化过程的线索。
这样的线索在地球、金星、火星等有大气和火山活动的行星上已难觅踪迹。
在解释月球演化的学说中,最成功的一个是“岩浆海假说。
它认为月球形成早期曾有一个深达数百千米的熔融表层,轻的物质上升,重的物质下降。
此说主要依据阿波罗登月宇航员带回的380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以及遥感数据。
经过阿波罗探月的喧闹,直到2090世纪人,探月热潮才又兴起。
先后有日本““飞行”探月器的子卫星““羽毛号”、美国的“月球探险家、欧洲的“smart—1”、印度的““月球船撞击探测器”等多台探测器受控撞月。
它们多半坠落于以往探月器未曾光顾的区域,采取获取图像和光谱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搜集以前未曾得到的数据,其中就包括曾轰动一时的极地水冰的发现。
目前,通过撞击月球获取月球上和月球下物质的光谱已成为主流做法。
今天5月美国将发射名为“lro”释放其子卫星“LCROSS”来撞击月球极地,激起尘埃云;母卫星将在飞跃尘埃云时收集数据并传回地球。
而““嫦娥一号”的落月点在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度度的丰富海区域。
这里距上世纪70“代表前苏联发射月球探测卫星”月球16“数字”及“月亮20号”两个探测器都将月球土壤样本带回了地球。
““嫦娥”撞月还为将来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二阶段““月球软着陆探测和自动巡测”进行了技术积累,即进行着陆轨道控制试验。
嫦娥五号卫星阅读答案

嫦娥五号卫星阅读答案(五)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21—25题。
(12分)嫦娥五号卫星①嫦娥五号,是负责嫦娥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卫星。
②从嫦娥五号的复杂设计方案看,嫦娥五号完全就是无人版的阿波罗登月,嫦娥五号取样返回的复杂性和先进性在已有和正在研制中的深空探测器里是空前的。
嫦娥五号可以携带约2千克样本返回地球,这是使用复杂的月球轨道对接设计的结果之前的苏联Luna 16探测器整体落月,最终取回样品仅有100克。
③2009年,中国在探月二期工程实施的同时,为衔接探月工程一、二期,兼顾中国未来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发展,中国正式启动了探月三期工程的方案论证和预先研究。
三期工程于2011年立项,任务目标是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
工程规划了2次正式任务和1次飞行试验任务。
分别命名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和高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用长征5系列运载火箭搭载常娥5号升空;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颗流星划破天际以百米冲刺的姿态迫不及待回到地球。
嫦娥五号探测器是我国首个实施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
④嫦娥五号的第一个科学目标是开展着陆点区的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
主要包括: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探测:采样点周围形貌与结构构造特征;撞击坑的形貌、大小与分布等。
物质成分探测:采样点的物质成分特征;月壤物理特性与结构;月壳浅层的温度梯度探测等。
21、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病毒,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2、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目前已知的病毒核酸类型的分类。
23、不能去掉,“很大一部分”表示范围,起到限制作用,意思是说人类的疾病大部分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也有少数情况不是的,如果去掉,就变成都是病毒引起的,这与事实不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高中语文 阅读理解训练题之实用类文本阅读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争辩院负责研制,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总重量2350千克,设计寿命一年。
该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资源一号、二号等地球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
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例如,三维定向技术,即卫星的太阳能电池翼、遥感器和传输信息的天线分别要时刻对准太阳、月亮、地球。
它接受三轴稳定方式,对月定向工作,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为了实现探月的四大科学目标,嫦娥一号上载有6套24件130千克月球探测仪器,其中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r/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等。
其中中科院高能所研制的X射线成像光谱仪是嫦娥1号卫星的重要有效载荷之一。
它是一个宽谱段、高灵敏度、高牢靠性的荧光X射线探测系统,综合了新型的X射线成像技术、磁场屏蔽技术、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等,用于探测月表元素受太阳X射线或宇宙射线激发产生的和自然放射元素辐射的X射线,通过数据处理获得月表主要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从而确定月球表面位置类型和资源分布;实现对1-60 keV能区全月面的成象观测,得到X射线月貌图和辐射能谱分布。
其中在10-60 keV能段,将是人类首次在环月轨道上对月面的观测,很有可能会有想象不到的新发觉。
嫦娥一号奔月要转几次路,才能到达月球四周的轨道。
整个飞行过程要经受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和环月工作轨道几个阶段。
中国放射过各种轨道的地球航天器,迄今为止飞行最远的航天器是“双星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要飞行到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的奔月轨道,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距离的10倍,是“双星探测”飞行距离的5倍。
进行月球探测不仅要跨过这样的距离,而且由于月球与地球、太阳的相对关系具有其固有的特点,所面对的环境也和地球卫星有明显的不同,更加简单和严酷,这些因素给放射嫦娥一号及其对月球开展环绕探测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3年陕西】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中小学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摘自2022年6月23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二】“双减”政策落地后,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需求增大,学校覆盖率和学生参与率大幅度提高。
“双减”政策赋予学校课后服务新的政策价值。
课后服务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民心工程。
课后服务能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的后顾之忧,降低家庭教育开支,支持家长就业,是“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
课后服务是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的现实途径。
“双减”深化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夯实学校育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
课后服务是促进教育公平普惠的重要举措。
让教育回归学校,回归公益,由学校提供普惠性、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是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生态的关键举措。
当前,课后服务已成为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将“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列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重要维度。
为此,义务教育学校必须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为学生提供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形式多样的课后育人活动,实现学生课后发展中的教育过程公平,并进一步向纵深的质量公平发展。
(摘编自《理性认识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价值》,2022年5月25日《中国教育报》)【材料三】中小学“基础托管+素质拓展”的课后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
可是,受到服务资金的制约,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课后服务内容窄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农村中小学显得更加突出。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受规模、师资、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只能提供课后服务基础托管工作,特色课程的开设遭遇一定困境。
有的小规模学校很少开展兴趣特长、体育锻炼、劳动体验等活动,出现“特色活动无特色”的尴尬局面。
不少农村中小学由于本校师资力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高质量、多元化的要求。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1. 阅读回答问题。
亲爱的同学们:扬州是一座因水而兴.的美丽古城。
为了让扬州走向更远的世界,现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做生活环境的保护者。
绿杨城郭,生态宜居。
“草树知春不久归,①”(韩愈《晚春》),是烟花三月园林巷陌的流韵;“起舞弄清影,②”(苏轼《水调歌头》),是八月中秋五亭桥上的浪漫。
【甲】。
文化遗产,享誉世界。
漆器玉器,刺绣剪纸,名匠倍出。
“③,④”(诸葛亮《诫子书》),先人们安清贫、守寂寞,传统工艺才得以延续至今,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下去。
做先贤精神的践行者。
苏中古域,人杰地灵。
五次东渡空折返,鉴真坚信“⑤,⑥”(李白《行路难》),宏旨精义终得远播;梅花岭上花似雪,“⑦,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可法精神流芳百世。
扬州城的命运与长江、大运河【乙】,“⑧,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今天,长江、大运河上百舸争流,“潮平两岸阔,⑨”(王湾《次北固山下》),幸福扬州正成为世界向往的诗和远方。
(1) 结合语境,完成题目。
①给加点字注音:因水而兴.______②指出画波浪线短语中的错别字并修改:“______ ”应改为“______ ”③联系上下文,在【甲】处补写一句:______(2) 在①—⑨处填写相应的名句。
(3) 填入【乙】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唇齿相依B.息息相关C.骨肉相连D.一脉相承2. 语言综合实践。
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学习实践活动,老师要求同学们实地采访,撰写新闻通讯稿。
(1) 你约扬扬周末去漆器厂采访,可扬扬说何必那么辛苦,不如在家上网搜点资料,轻松又省时。
你劝说道:“______ ”(2) 扬扬同意前往。
请你针对他采访提纲中的“采访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采访提纲①交代时间、地点和受访人。
②参观车间,观看工人操作,厂长介绍产品和制作过程。
③中午到食堂吃饭,伙食真不错,尤其是红烧狮子头令人回味无穷。
④厂长介绍漆器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嫦娥一号的阅读答案

嫦娥一号的阅读答案嫦娥一号的阅读答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的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从而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区提供参考依据;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即对月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开展月面的微波辐射探测,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嫦娥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在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采用了远距离测控以及控制系统的系统叛冗余等技术,进行了质量可靠性升级。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3次飞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了发射场系统建设,对发射设施设备和技术系统进行了25项适应性改造;测控系统在我国原有航天测控网基础上,首次引入了天文测量手段,并进行了国际联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调度多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对卫星进行持续跟踪与测控。
北京一六一中学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三语文2023.12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大题5小题,共18分)材料一历史如潮,大道如砥。
十年砥砺前行,化作惊艳跨步。
2020年,嫦娥五号顺利从月球带回约2公斤月壤。
自立项以来,中国探月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龙”攻关攻坚,“一盘棋”协同推进,“一体化”迭代提升。
诗歌中的婵娟从书页来到现实,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千年梦想得以实现。
2021年,“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随后,“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实现了“绕、着、巡”三个目标。
同年,随着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中国迈入“探日”时代。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沿着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的脚步,中国人的宇宙探索终于拓展到这颗始终照耀着华夏儿女的璀璨星球。
“问鼎苍穹”承载着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雄心与浪漫;“跨山越海”则改写了神州大地的时空格局,挺起了泱泱大国的发展骨架。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港珠澳大桥、伶仃洋大桥、泉州湾大桥……一座座跨海大桥,让“天堑变通途”,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
“原来去澳门一天只能跑一趟,现在一天可以跑四趟;通过香港机场走的航空货,原来要提前两天到达香港仓库,现在通过大桥仅需提前半天。
”对于在珠海从事跨境电商工作的郑太龙来说,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让他运货花的时间更少了,收益更高了。
2022年9月5日,在建世界高速公路第一长隧——全长22.035公里的乌尉天山胜利隧道进口端三洞顺利穿越全线最大断层,为隧道顺利贯通和乌尉高速公路顺利通车创造了良好条件。
乌尉高速全线共设置隧道20座、桥梁117座,桥隧比达到40.37%,其通车将意味着南北疆交通屏障完全被打破。
走天山,独库公路、巴里坤至哈密公路、乌尉高速公路分卧西、东、中三线,物畅其流的通衢大道让丝绸古道焕新颜;越沙漠,和若铁路自2018年底正式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车仅用时三年多,建设跑出加速度,铁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画”了一个圈。
嫦娥工程阅读参考答案

嫦娥工程阅读参考答案嫦娥工程阅读参考答案嫦娥工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04年启动的一项重大工程,旨在实现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
该工程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嫦娥命名,象征着中国人民对于太空探索的憧憬和追求。
嫦娥工程的目标是实现月球探测的多个阶段,包括环绕、着陆和返回。
其中,嫦娥一号于2007年成功发射,成为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器,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绕月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任务是进行月球环绕探测,收集月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并为后续的月球探测做准备。
嫦娥二号于2010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着陆和巡视任务。
嫦娥二号携带了月球车“玉兔号”,成功在月球表面着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勘测工作。
嫦娥二号的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着陆的国家。
嫦娥三号于2013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返回任务。
嫦娥三号携带了月球车“玉兔号”,成功在月球表面着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勘测工作。
嫦娥三号的成功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的国家。
嫦娥四号于2018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任务。
嫦娥四号携带了月球车“玉兔二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勘测工作。
嫦娥四号的成功背面着陆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背面着陆的国家。
嫦娥工程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也为人类对于月球和太空的探索贡献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通过嫦娥工程,科学家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矿产资源以及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等重要问题。
此外,嫦娥工程还为未来人类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嫦娥工程的成功离不开中国航天人的辛勤努力和专业素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航天人以顽强的毅力和创新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不断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向前发展。
嫦娥工程的成功也彰显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实力,为全球航天领域树立了中国的声誉。
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高中阅读)

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材料一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将与玉兔二号合作完成任务。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
(摘自《百度百科•探月工程》)材料二中国因成为第一个将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国家而进一步赢得自豪感和威望。
通过取得的经验、开展的试验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这将惠及全人类。
探月行动可以测试新方法和新材料。
月球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以及像钛和铀这样的稀土元素。
探月行动的高昂成本和专业知识意味着中国无法独自开展工作。
嫦娥四号的合作伙伴包括德国、荷兰、沙特和瑞典。
中国人可以自豪,不过所有人都将受益。
(摘编自香港《南华早报》,2019年1月3日)材料三1月3日,一张清晰的月背影像图“刷屏”各大外媒。
这是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由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拍摄,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
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称,“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国家只有中国。
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美国《天文学》杂志指出,“这次登陆是中国太空计划的重大成就,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现代文阅读一试题分析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现代文阅读一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今年新课标I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材料围绕“探月”主题展开。
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选取了三则材料:材料一摘编自科普绘图作品《登月》,介绍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材料二摘译自英国知名科普网站2015年9月22日的新闻通讯稿《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以纪实性语言传递了中国登上月球背面的计划、“玉兔一号”探测取得的全新成果以及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等信息;材料三摘编自院士吴伟仁为《月背征途:中国探月国家队记录人类首次登陆月背全过程》一书所作的推荐序言,以平实而饱含深情的话语介绍了嫦娥四号在探月史上取得的里程碑式成就。
三则材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不仅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更体现出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总书记号召下“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卓越实践成就。
三篇文章在能力素养的考查上,既注重考查学生信息获取、筛选、理解和推断的能力,同时又注重考查学生选用文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的现代文阅读设题上还是采用“3+2”的模式,但是在内容考查形式上也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稳中有变,变中有新。
变化一,在文体的选择上,由原来的议论文变成了科普类的说明文;变化二,选择题第一题考查的是“火箭与飞行器对接过程的看图排序题”,这道题既是对文本内容的考查,更是对学生知识面广度的考查,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科普常识,通过这道题我们能够看出国家鼓励青少年立鸿鹄志,练真本事,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知识基础,提高思维品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两道主观题考查更多的是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第5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在中国航天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考查学生从不同材料中筛选信息并进行综合处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报国热情,鼓励他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本次新课标II卷现代文充分体现了高考试题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选题内容,选择体现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文本作为阅读材料,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发展、把自己的前途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2025届湖北省高中名校高三语文8月第一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湖北省高中名校高三语文8月第一次联考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嫦娥六号的任务是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实施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介绍,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嫦娥六号的生产时间比较长,执行任务之前,科研人员对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了深入梳理,使整个系统能够更健全、可靠。
嫦娥六号任务顺利完成之后,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按计划推进。
嫦娥七号任务主要是对月球南极部分资.源做勘察,嫦娥八号将对月球资源的原位利用开展技术验证。
20年来,在工程领导小组各单位的大力协同下,参与探月工程研制建设的全体同志强化使命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实现连战连捷。
中国探月工程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形成重大科技工程实施的成功模式,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
务实高效的国际合作也是嫦娥六号任务的一大特色。
本次任务搭载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4个国际载荷,“国际范”满满。
(摘编自喻思南《嫦娥六号实现三大技术突破》)材料二:2020年底,嫦娥五号已经从月球取得1731克月壤样本,那么这次嫦娥六号再次取样1935.3克,又会刷新哪些认知呢?从地质结构来说,嫦娥五号在吕姆克山附近着陆。
吕姆克山是月球正面西北部的一座火山,着陆位置是火山活动形成的一片玄武岩漫溢区,地质年代非常年轻。
当然,虽然说年轻,但也已经20亿岁了。
而嫦娥六号的着陆地点是南极—艾特肯盆地,这可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盆地,撞击力度可能穿透月壳直抵月幔。
我们可以期待嫦娥六号取得与嫦娥五号迥然不同的结果。
比如说,从嫦娥五号取得的月壤样本中,通过铀一铅同位素测年法,中国科学家确实发现了20.3亿年前才从熔岩中结晶而成的矿物晶体,将月球冷却、岩浆活动停止时间延后了8亿年左右。
“反映了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有怎样的特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
材料一:备受各方关注的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月球探测自此踏上新征程。
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个重大专项之一,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将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嫦娥工程规划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
嫦娥工程的一期工程-绕月飞行,即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目前一期工程的目标已经在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后全部实现。
嫦娥工程的二期工程-落月探测,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嫦娥工程的三期工程-采样返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
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
(中新网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工程发展规划:“绕、落、回”三步走》)材料二: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3月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7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卫星成功发射,12月14日嫦娥三号着陆月面,着陆器和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随后,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标志着嫦娥三号软着陆成功。
“中国太空探索的又一里程碑”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1月24日,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
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我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立项并正式启动以来,已连续咸功实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和嫦娥四号等五次任务。
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
本次任务的目标主要是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据专家介绍,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月壤的经济价值远高于下伏的基岩。
通过对月壤的精细研究,可提供月球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的重要信息,并为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所谓的月球资源,对地球上的人类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还不具备商业开发的价值。
(摘编自姜天骄《探月工程收官之战》,《经济日报》2020年11月24日)材料二:多国媒体高度关注嫦娥五号这一重大航天工程,认为其成功实施对于航天领域各项研究与国际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巴西《圣保罗州报》写道,40多年来酋次从月球表面带走物质,中国发起的这项任务可以增进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起源的认识,“是中国太空探索的又一里程碑”。
欧洲航夭局表示:嫦娥五号以中国月亮之神嫦娥的名字命名,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4个部分组成;本次任务计划采集约2公斤月球样本并带回地球,这将是1975年以来人类首次开展此类月球探测采样活动。
欧洲新闻台报道说,如果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取得成功,中国将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具备从月球采集样本能力的国家。
英国伦敦大学迭戈博士表示:此次任务计划在23天内带回月球样本,最大亮点是探测器将对月球表面火山地带深达2米的土壤进行采样,这将帮助人类更好探究月球、太阳和宇宙起源;对宇宙的探索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期待中方此次探测任务推动更多国际合作。
【高中现代文阅读】《“嫦娥”奔向月宫》阅读答案

【高中现代文阅读】《“嫦娥”奔向月宫》阅读答案“嫦娥”奔向月宫新闻资料:嫦娥工程我国的月球观测工程做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整个工程规划贯彻落实“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挑选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获得突破下,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观测活动打下稳固的基础。
嫦娥工程将实施三步战略。
第一步是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二步是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在人类进行的月球与深空探测活动中,环绕探测、软着陆探测和巡视勘察是最主要的探测手段,软着陆更是踏上另一个星球进行实地科学探测的第一步,从获取探测数据的直接性和丰富性的角度来看,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是其他探测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在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步是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
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完成月球表面采样,以实施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和演化的深度认识,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提供数据支持。
新闻链接一:__________嫦娥的传说来自古代中原地带。
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给月亮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上面有月宫,琼楼玉宇;有仙子,美丽的广寒宫主嫦娥;有伐桂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那里是一个天上人间。
这反映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美丽的幻想。
“嫦娥不是一个真实存有的人物。
”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剑国教授说道。
古代的月神叫作“常仪(音娥)”,后来这两个字转变为“嫦娥”。
嫦娥最早的名字就是“?娥”,而“?”这个字在古代和“嫦”同音,至了汉代为了忌讳汉文帝刘恒,遂改成“嫦娥”。
公元14世纪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在一把椅子上绑了47支火箭,椅子两侧安装了两个自制大风筝。
高考真题语文试卷电子版

第一部分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24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9分)202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月球样本返回。
这一壮举不仅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也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下面是关于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
(1)下列对新闻报道语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新闻报道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突出了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
B. 新闻报道中使用了“彰显”一词,强调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C. 新闻报道强调了月球样本返回对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
D. 新闻报道的结尾部分对事件进行了总结,突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2)下列对新闻报道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次重大突破。
B. 月球样本返回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C. 新闻报道中未提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D. 新闻报道强调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3)下列对新闻报道语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新闻报道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B. 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客观、严谨。
C. 新闻报道的结尾部分对事件进行了总结,突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D. 新闻报道中未提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15分)【材料一】(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2)题。
①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应试教育、教育不公平等。
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②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考试制度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问题,但仍需进一步努力。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问题,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下列对材料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材料一通过列举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引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1离开拉郎日点L2点后,向深空进发现今仍在前进,意在对深空通信系统进行测试。
2013年9月19日,探月工程进行了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探月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2014年12月2日表示,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返回器安全着陆在预定着陆点,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6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6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材料一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将与玉兔二号合作完成任务。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
(摘自《百度百科•探月工程》)
材料二
中国因成为第一个将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国家而进一步赢得自豪感和威望。
通过取得的经验、开展的试验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
作,这将惠及全人类。
探月行动可以测试新方法和新材料。
月球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以及像钛和铀这样的稀土元素。
探月行动的高昂成本和专业知识意味着中国无法独自开展工作。
嫦娥四号的合作伙伴包括德国、荷兰、沙特和瑞典。
中国人可以自豪,不过所有人都将受益。
(摘编自香港《南华早报》,2019年1月3日)
材料三
1月3日,一张清晰的月背影像图“刷屏”各大外媒。
这
是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由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拍摄,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
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称,“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国家只有中国。
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
美国《天文学》杂志指出,“这次登陆是中国太空计划的
重大成就,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
同时,这项任务将收集独特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早期的
太阳系,甚至可能是早期的宇宙。
”英国《独立报》也认为,“这次任务将是对月球遥远的另一面的开拓性观察。
”
英国《卫报》称,“此次任务的目的是详细测量月球的地形和矿物成分。
鉴于着陆地——艾特肯盆地被认为形成于月球历史早期的一次巨大碰撞中,嫦娥四号可能会为月球的形成提供新的线索。
”
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国防战略与能力高级分析师马尔科姆·戴维斯看来,“嫦娥四号的成功是值得中国骄傲的,这不仅仅是一项科学使命。
中国人对太空探索计划充满热情,并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关键部分。
”
(摘编自《中国正开辟太空新时代》,人民网2019年01月7日)
材料四
近年来,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参与主体不断增多、创新模式大量涌现等态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日趋显著。
(摘编自《全球太空探索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前瞻网2019年01月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
05分成功发射升空。
B.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中国将在月球开发领
域领先世界一步。
C.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合作完成月面勘测任务,并在“鹊桥”
中继星支持下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
的月背影像图。
D.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等态势,对经济
社会的影响日趋显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已经发射的“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探测器,还有
即将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都属于
无人月球探测阶段。
B. 由材料四图表可知,2012年至2017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由3022亿美元增长至3835亿美元,5年
平均增长率26.9%。
C.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为中国赢得自豪感和威望,可
中国探月行动仍受成本和专业知识的影响
无法独自开展工作。
D.国外媒体对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大突破,开
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3.四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嫦娥四号的成功又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
(6分)
答案解析
1.B.(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2.D.(国外媒体报道的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后的意义)
3. 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介绍中国探月工程(历程),材料二侧重介绍中国探月行动需要多方合作,材料三侧重介绍国外媒体对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的肯定。
材料四侧重介绍全球太空探索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4分)
意义:①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
②可能会为月球的形成提供新的线索。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