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精修订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造一艘小船》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章节课名第一单元第四课造一艘小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了解船的历史文化;感受选择怎样的材料造船,体验小船载重大小和船舱大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协作、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教师上课教学环节页码内容1.情境导入 1.1船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创造,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
很多以水为生的民族还在使用着这类简单而实用的船,随着时间和技术的推进,船在动力和外形上发生了很大的进步。
2.探索新知 1.2最早出现的是以浮具为水上工具和人力划桨为推动力的木船。
1.3后来出现了以人力和风力等为动力的帆船。
1.4这是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每小时8公里。
1.5这是19世纪出现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钢铁船。
1.6当今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又为船舶开辟了新的动力来源。
图为美国“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和以空气为动力的气垫船。
1.7纵观船的发展史,同学们感受到船只的变化了吗?你发现了哪些变化?(学生讨论3分钟)其实,上节课我们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知道铁块在水中是沉的,用钢铁制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还能装载很多货物,是因为体积越大的船,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水的浮力也就越大,装载的货物也就越多。
这节课我们也来造一艘小船,材料是橡皮泥。
大家准备用橡皮泥造一艘什么形状的船呢?你有增加小船载重量的好方法吗?是的,我们要把小船做成空心的,而且要尽量做得体积大一些,这样排开的水量也会大一些,装载量也就1.12我们先观看一段实验视频,探究一下同重量不同体积与形状的小船,装载量是否存在差异。
教科版科学五下4《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4《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教学目标1.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教科版科学五下4第7单元《造一艘小船》中的一部分。
该单元涵盖了孩子们小学阶段必须了解的关于浮力、物体的密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1.2 教学目标•能够了解物体的浮力原理•能够构建简易的小船•能够在实践中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浮力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小船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2 教学难点•如何确保小船的稳定性和漂浮性•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3.1 教学内容1.浮力原理2.小船的构建3.实践操作:造一艘小船3.2 教学步骤步骤一:带领学生了解浮力原理•描述物体的密度和因此浮力导致它漂浮的原理•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的浮力实验步骤二:带领学生构建小船•介绍小船制作的材料和工具•指导学生制作小船模型并加入自己的设计元素•引导学生思考小船如何能够漂浮步骤三:实践操作,造一艘小船•学生使用自己制作的小船进行测试和实践•描述学生制造和测试小船的流程,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物体密度的概念和实践操作的理解四、教学评价与作业4.1 教学评价学生能否理解物体密度和浮力原理,能否使用材料和工具制作小船,并能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物体密度概念的理解。
4.2 作业学生完成针对小船制作与测试的小组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小组成员、小船制作过程、小船设计思路、在测试过程中的发现和结果分析,然后分析报告,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该节课采取了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法,学生利用自己的实践操作来更加深入地理解浮力原理和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
教师在课堂上要严格把控学生的安全问题,要确保学生制作的小船牢固可靠并优雅漂浮,加强学生练习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思考小船制作的细节和可能的改进。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鼓励他们多分享对于物理和浮力方面的体会,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小学科学14造一艘小船(教案)
小学科学14造一艘小船(教案)编写教案:小学科学14 造一艘小船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浮力的概念和作用;2. 学习如何设计和制作一艘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3. 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活动所需材料:塑料瓶、纸板、胶带、剪刀、颜料等;2.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关于船的不同种类和形状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船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船的不同形状和设计。
2. 引导学生思考:船如何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船让它不下沉?探究物体浮力:1. 引导学生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浮力现象,例如泡沫、气球、游泳圈等。
2.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并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浮力是水(或其他液体)向上的推力,当一个物体的浮力大于其重力时,它就能够浮在水或液体中。
4. 进一步探究:教师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浮力的作用。
教师填充塑料瓶水,让学生观察水从瓶口流出时的情况。
设计一艘小船:1. 在学生中间分享一幅小船的图片或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该小船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设计制作一艘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你们有哪些想法或建议?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设计并制作一艘小船。
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以及制作小船的步骤指导。
4. 学生制作小船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学生完成小船制作后,进行展示和测试。
将小船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漂浮在水面上并能承载一定重量的物体。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小船制作的过程,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2. 引导学生总结小船设计和制作中浮力的作用,并提醒他们注意小船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教师提问学生:如果要改进你们的小船,你们会做哪些调整?并请学生陈述他们的改进方案。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形状和设计的船会有不同的浮力和稳定性?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制作其他形状和设计的船,并测试它们的浮力和稳定性。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一. 教材分析《造一艘小船》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制作小船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木工技能,如使用锯、锤等工具。
但他们对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
2.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小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分组制作小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制作小船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木板、锯、锤等。
2.提前为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3.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各种船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船的用途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让学生对船的制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船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后,各组进行展示,让大家了解不同组制作的小船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小船的设计。
5.拓展(10分钟)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对小船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或外观。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如增加稳定性、提高速度、美观大方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以及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造一艘小船》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造一艘小船》公开课教学设计2.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沉和浮的概念,以及排水量和排开的水量的区别。
同时,让学生了解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用橡皮泥制作小船,并在水槽中测试它的浮力和装载量。
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4.比赛评选:根据小船的浮力和装载量,评选出最优秀的小船,并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过程和改进思路。
二、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1.情景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船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人类造船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船只模型。
2.知识讲解:讲解各种船只的特点和用途,以及船的载重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3.展览交流:让学生分组,自由参观展览会,观察各种船只模型,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同时,让学生自己制作个性化的小船模型,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船只的图片和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船只的知识。
2.在家制作个性化的小船模型,并写出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3.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小船设计,提高船的浮力和装载量。
科学课的活动材料应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所有材料都适合作为科学课的活动材料。
在材料准备方面,应尽量选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材料,但也要充分考虑这些材料的使用效益,以便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实践体验。
例如,“薄铅片、卡纸、回形针、胶带纸、胶水、剪刀、玻璃球、吸管”等都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材料。
在设计实验活动前,教师应先进行实验,以便对如何使实验成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有具体的活动安排。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科学课的核心和目标是以科学探究为导向的。
在本节课中,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初次体验探究----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问题的延伸和拓展”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探究结果,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本节课中,学生进行了两次实验。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设计制作一艘小船,比较哪个船装运的玻璃球更多。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造一艘小船》教科版
《造一艘小船》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船的基本结构,认识浮力与船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船的基本结构,学会制作小船。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并运用到小船的制作中。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类型的船模型、泡沫板、塑料瓶、竹签、细线等。
2.学具:每组泡沫板、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各种类型的船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船有哪些部分组成吗?2.学习浮力知识(1)讲解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举例说明浮力的作用:如轮船、木筏等。
(3)讨论:如何让小船浮在水面上?3.制作小船(1)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艘小船,并说明设计理念。
(2)发放材料:每组泡沫板、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3)指导学生制作小船:a.画出船体轮廓,用剪刀剪出船体。
b.用胶水将船体与船舱连接。
c.添加船帆,用细线固定。
d.调整小船的重量,使其能浮在水面上。
4.测试小船(2)讨论:如何改进小船的设计,使其浮力更好?(1)引导学生分享制作小船的过程和感受。
(2)讨论:通过制作小船,我们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五、作业布置1.画出一艘自己设计的船,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2.家长监督下,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小船,并记录制作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小船,让学生了解了船的基本结构和浮力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浮力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吗?”学生:“因为它很轻。
教科版《造一艘小船》教案精美版1
《造一艘小船》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上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了解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多越容易上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教学难点】船的创造历史;更好地造一艘排开水量大,装载量多的小船。
【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课前准备】水槽、橡皮泥、垫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让我们轻松一下,猜一个小谜语:金属铁皮身,讲话呜呜声。
谁叫也不理只帮人渡河。
(打一交通工具)谜底是:船。
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和创造。
自从有了船,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人类的物资运输和对外交流也随之增加。
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我们对船都比较熟悉了,许多学生都有乘船的经验,也有折小纸船的经验。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造一艘小船吧!二、探究实验(一)用橡皮泥造船在用橡皮泥造船之前,我们先探讨一个问题: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一艘小船,怎样才能造出一艘装载量比较大的船呢?让我们一起动手来制作,制作好之后会发现:橡皮泥在重量、数量相等的情况下,它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装载量就越大。
(二)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在造完橡皮泥的小船后,我们要检验一下,橡皮泥小船能够装载多少货物。
检验要求:1.建议用适当大小的垫圈作为货物,来检验小船的装载量。
2.放入垫圈的时候,动作要轻,分布要均匀。
3.边放垫圈边记录数量,重复检验。
4.比较各小组的小船装载量。
图示展示。
(三)设计制造其他的船在制造小船之前,我们要有一个造船计划,如下设计。
图片展示准备的材料。
设计图,图示。
船的展览会:在制造好之后,对我们制造的小船来一个成果展示,展示同学们的成果。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教案名称:造一艘小船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船的构造和功能。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卡纸、剪刀、胶水、牙签、彩纸等。
2.实验器材:水盆、蓄水瓶、小玩具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2.学习制作小船(30分钟)(1)学生集体观看教师展示制作小船的步骤和技巧。
(2)教师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优化设计的重要性。
(3)学生自行制作小船,教师在一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实验验证(20分钟)(1)学生分组将制作好的小船放入水盆中,观察小船的浮沉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小船能够浮在水上?是什么原因使小船浮起来?(3)让学生自由发挥,使用不同的材料和设计进行小船的改进,观察改进后的小船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4.分享和总结(20分钟)(1)学生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小船和改进后的效果。
(3)教师适时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实践、观察和推理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将小船放在蓄水瓶中,观察小船在不同水位下的浮沉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2.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不同材料制作小船,比较它们在水中的不同表现,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差异。
3.学生可以进行小船比赛,利用扇风或吹风机产生气流,观察和比较不同小船在气流中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通过制作小船这一教学活动,学生既可以巩固小船的构造和功能知识,又可以培养动手实践、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实验验证和思考,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小船浮起来的原理,并进行创新设计和改进。
通过合作学习和分享展示,学生提高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指导学生优化设计的重要性。
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
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第一篇: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做一艘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了解船的历史文化;感受选择怎样的材料造船,体验小船载重大小和船舱大小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协作、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协作、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了解船文化,体验船的承重和船舱的大小是和船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若干,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一、船的发展史1.船一直以来是水上交通工具,古往今来,人们制造了形态各异的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欣赏完这些图片后,有没有同学来说一说船的发展史?3.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下船的发展史。
(教师边出示课件图片,边讲解)4.我们可以通过“古观落叶以为舟”就知道祖先早期对一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的认识,也许正是由于这种自然现象,引起人们航行的念头。
人骑坐在圆木上,顺水漂浮,如果他还握着一块木片,就可以向前划,如果把圆木掏空,人就可以舒适在里面,并随身携带自已的物品,这就是人们最早的船---独木舟。
从这以后,人们又逐步学会了做面积大的筏,这是原始社会出现的。
大约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出现了木板船,随后人们又在长期经验中,创造了利用风力行驶的帆船,刚开始帆不能动,只有顺风时才可以用。
风不顺就只有落帆划浆。
后来人们明白只要使用帆与风向成一定角度,帆就可以推动船前进,于是发明了转动帆。
经过几千年发展,18世纪欧洲出现了明轮,后又出现蒸汽机,船开始向更现代化,更完善的发展。
《造一艘小船》教案2
《造一艘小船》教案教材分析通过前面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已经知道: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但对于相同重量的同一类物体,如何增加它的排开水量已达到增强装载量这一问题,却缺乏深入研究和实践,因此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学情分析本课时教学,将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继续感知物体排开水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它的沉浮状态,并且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评比活动,均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每组学生: 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圈若干。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集中展示引入新课1.上一节课,老师让每个小组在课外设计一艘小船,下面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一下自己造的小船吧!(展示时请当众用垫圈验证一下它的载重能力。
)2.大家所展示的小船造型都很精美,但在载重能力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3.引导学生猜测小船载重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
4.今天,老师就让大家公平比试一下:如何用重量、材料都相同的物体造一艘载重量最大的小船。
1.展示并验证船的载重能力。
2.小组交流3.猜测原因4.明确研究主题从各组小船载重量的差异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控制变量对于研究物体沉浮能力的重要性。
(二)控制变量深入探究1.比赛规则:①以承载垫圈数量作为评判载重量的标准。
《造一艘小船》优秀教案
造一艘小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用相同重量的橡皮泥造的小船,船排开的水量越大,它的装载量也越大。
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的载重量。
2.选择材料,设计方案改进船的其他方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协作、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STEM目标 S(科学):学生知道用相同重量的橡皮泥造船,船排开的水量越大,它的装载量也越大。
T(技术):学生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装载量。
设计方案改进船的其他方面。
E(工程):改进小船装载量并不断完善小船。
M(数学):船排开的水量越大,装载量也越大。
【教学重点】学生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排开的水量,进而增大装载量。
体会原理:用相同重量的橡皮泥造的小船,船排开的水量越大,它的装载量也越大。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体会船排开的水量越大,装载量也越大,并能根据原理改进小船的装载量。
学生能设计改进方案,使小船更实用、更完善。
【教学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棋子若干,课件……【教学流程】一、做一只橡皮泥小船1、老师这里有一块橡皮泥,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教师演示)你有什么办法改变它让它浮在水面上呢?2、现在请小朋友们就按照你们自己的想法捏出一艘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小船。
出示活动1方案a.用一整块橡皮泥制作;b.先思考,后由组长动手操作;c.只要能浮在水面上就算成功。
d、成功后把你的小船交至讲台。
限时5分钟(没有做完也交上来)3、我们来比赛哪一组做得最快,最快的得10分,第二名得9分,最后一名得1分,老师来给你们做裁判,现在开始。
4、学生做船,教师按照先后来给学生记录。
5、我们来看看这些成功的小船有什么共同的地方?6、T:那我们来帮没有成功的小组找找原因,他们为什么没有成功?小结:是的,看来,要捏出一艘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小船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成功的小组一会可以按照我们刚刚总结的方向改进你们的小船。
制作小船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小船的基本结构,包括船体、船桨、船舵等部分。
- 学生能够掌握制作小船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如裁剪、粘合、上色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制作小船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 小船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2. 教学难点:- 如何使小船在水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 如何合理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或图片,展示小船的结构和制作过程。
- 制作小船所需的材料,如废旧纸盒、塑料瓶、木棒、胶水、颜料等。
- 安全工具,如剪刀、胶枪等。
2. 学生准备:- 收集废旧物品,如纸盒、塑料瓶等。
- 准备制作小船所需的工具,如剪刀、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各种类型的小船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小船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作用?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制作一个小船。
(二)新课讲授1. 小船结构介绍:- 讲解小船的基本结构,包括船体、船桨、船舵等部分。
- 展示每个部分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制作步骤讲解:- 裁剪材料:根据小船的结构,指导学生如何裁剪废旧物品。
- 粘合: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胶水将裁剪好的材料粘合在一起。
- 上色: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颜料为小船上色。
3. 实践操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制作小船的材料和工具。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制作步骤,开始制作小船。
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
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分享经验。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完成小船制作后,进行展示。
小学科学_《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 、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1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 、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学生准备:【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不着地,不腾空。
高高一座楼造在水当中。
————打一水上交通工具。
指生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船?生回答,顺势引入第二环节。
二、船的发展史1 、阅读教材 11 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2 、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
3 、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
三、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1、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
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
2 、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
时间限制在 10分钟内。
3 、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
并控制时间。
4 、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5、总结:船侵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装载量就大。
四、其他材料造船展览会(为了节约上课时间,学生课下用其他材料自制小船)学生上台演示并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船,介绍它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五、改进和完成1. 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交流:我的或同学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六、活动总结科学存在于人类的方方面面,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就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科版科学五下1.4《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1.4《造一艘小船》教案一. 教材分析《造一艘小船》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第一章第四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浮力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教材中,已经给出了制作小船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如何测试小船的浮力。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按照教材的步骤进行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使小船更稳定等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浮力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动手操作方面有较强的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但同时,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浮力原理,知道如何制作一艘稳定的小船。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小船的制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浮力原理。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小船的制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师用书。
2.制作小船所需的材料:如塑料瓶、木棍、绳子等。
3.测试浮力的工具:如称、水等。
4.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浮力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作好的小船,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船的结构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材的步骤,开始制作小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使小船更稳定等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小船的制作后,教师学生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如何使小船更稳定?让学生思考和探究。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造一艘小船》-教案-王红妮
《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授课班级:水车园小学五二班授课教师: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王红妮一、教学分析《造一艘小船》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相同重量的可塑橡皮,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载重量也随之增大。
2.过程与方法使用可塑橡皮造船,通过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增大船的装载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可塑橡皮、垫圈、投影、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1.谜语导入谜语出示:钢铁身子重万斤,搁在水里它不沉。
不怕风浪大,就怕水不深。
请学生猜出谜底。
设计意图:借助谜语的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船有哪些基本特点,引出并板书课题:造一艘小船。
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并且为后面的新课做好铺垫。
2.引出问题(1)抛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可塑橡皮在水中会下沉,那么,能用一定量的可塑橡皮来造一艘小船吗?并引导学生将此问题分解为两个小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怎么做能使可塑橡皮浮在水面上?◆如果用可塑橡皮来造船,什么样的小船能装更多的货物呢?(2)引导学生进行认真思考与讨论,并初步得出结论:小船的空间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装载量就越大。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分解为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为复习旧知,第二个问题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重难点。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进行思考,利用已学知识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为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埋下伏笔。
3.造一艘小船(1)造船行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开始造船行动吧!要求四人一组,进行造船,PPT呈现造船要求并进行解释。
造船要求包含三点:◆将两块橡皮泥融为一体,造一艘小船;◆船的形状不限;◆船的装载量尽可能大。
此外,提醒学生:小组先讨论确定小船形状,再开始造船。
个别指导(2)讨论交流提问:哪个小组认为自己所造小船载重量最大,请用一句话简明扼要地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小组合作造一艘小船。
《造一艘小船》教案
《造一艘小船》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船的构造和设计原理;2.掌握制作小船的步骤和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木棍、小木板、塑料布、胶水、剪刀、绳子等;2.工具:锤子、钳子、锯子、刀等;3.图片或视频:介绍船的构造和设计原理。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课题(10分钟)1.展示一张船的照片或播放关于船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船的兴趣;2.引导学生讨论船的构造和设计原理,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
Step 2:讲解船的构造原理(20分钟)1.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船的各部分,如船体、舵、航行装置等;2.解释船的浮力原理,并说明船体形状和重心的重要性;3.介绍船的推进原理,如桨、螺旋桨等。
Step 3:学生实践(4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木棍和小木板;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设计并制作一艘小船,尽量遵循船的构造原理;3.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但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4.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的工具。
Step 4:小组展示和分享(20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小船,并解释船的设计思路;2.学生可以在展示过程中提问和交流意见;3.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
Step 5:总结和评价(10分钟)1.与学生一起总结制作小船的过程和经验;2.评价每个小组的小船设计和制作的质量以及合作的表现;3.鼓励学生对小船的功能和性能提出改进意见。
Step 6:延伸活动(自习时间)1.鼓励学生在家继续制作小船,尝试不同的设计和材料;2.学生可以在下一堂课上带来他们制作的小船进行展示和比赛。
教学辅助材料:船的构造和设计原理图片或视频制作小船的材料和工具清单评价小组作品和合作的评价表格教学反馈方式:通过学生的小组展示和分享,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进行评价。
此外,可以收集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品照片,以及他们对课程的反馈和体会。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造一艘小船
一、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造船活动,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力、耐心和自主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4.感受制作船的乐趣,学会珍惜资源。
二、教学准备:1.每组学生准备一张大纸板、一段细木条、胶水、剪刀等材料;2.教师准备一些小木棍、木头等材料作为辅助;3.课堂准备一个大盆装满水(代表海洋)。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教师将一艘小船模型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对船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船的特点和用途。
2.学生动手制作小船(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5-6人。
给每个小组发放相同数量的材料。
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用纸板制作简易小船的步骤,然后让学生自主制作小船。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3.学生展示并改进自己的小船(20分钟):每个小组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小船放入大盆中,并观察其浮力和稳定性。
然后,学生可以进行改进,试验不同的材料和设计。
鼓励学生思考,并记录下改进前后的情况。
4.小结(10分钟):请几个学生上前展示改进后的小船,并与全班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激发学生间的交流和思考。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将他们制作的小船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并进行进一步改进;2.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场小船比赛,观察不同小船的浮力和速度,并让学生分析原因;3.学生可以用手绘或书面记录整个制作过程,制作小册子或图片展示。
六、教学评价:1.对学生制作的小船进行评价,从浮力和稳定性等方面评判;2.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亲自动手制作一艘小船,体会到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次活动,对于小船的制作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珍视资源的意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造一艘小船》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造一艘小船》教科版
教学目标:
1.了解造船的基本步骤和材料。
2.掌握自己动手制作小船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造船的基本步骤和材料。
教学难点:
学会自己动手制作小船。
教学准备:
瓶盖、蜡烛、烛心线、薄木片、胶水等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船只,引导学生们讨论船只的构造和用途。
Step 2:呈现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要制作一艘小船,你们会选择什么材料和工具呢?
Step 3:制作小船的材料和工具介绍
引导学生们讨论和列举制作小船可能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如瓶盖、薄木片、胶水等。
Step 4:制作小船的步骤
1. 将一个瓶盖固定在一块薄木片上,用胶水粘贴。
2. 将烛心线固定在另一块薄木片上,用胶水粘贴。
3. 将两块木片胶合在一起,确保瓶盖朝上,烛心线朝下。
4. 等胶水干透后,小船就制作完成了。
Step 5:制作小船实践
让学生们按照上面的步骤,动手制作自己的小船。
Step 6:展示和分享
让学生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船,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Step 7:学科拓展
通过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小船能够浮在水面上,进一步了解液体压力的原理。
Step 8: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或调查任务,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Step 9: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小船的制作过程进行总结。
Step 10:课后反思
思考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对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教案一. 教材分析《造一艘小船》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各种船的结构特点,学习设计船的图纸,并动手制作一艘小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船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船的设计和制作方面,学生的经验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船的结构特点,知道船的设计原理。
2.学会设计船的图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动手制作一艘小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船的结构特点,学会设计船的图纸,制作一艘小船。
2.难点:船的设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船的图片和视频、制作小船的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小船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船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船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船的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船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船的图纸,并动手制作一艘小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了解我国古代的船舶文化,分享自己的收获。
6.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船的结构特点和设计原理。
7.家庭作业(2分钟)学生课后完成一幅关于船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对船舶文化的了解。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4《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4《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造一艘小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船的结构和功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可能对船的结构和浮力原理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加深对船的构造和浮力原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制作小船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制作小船的基本技能。
2.难点:浮力原理在船制作过程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船的结构和功能,浮力原理。
2.示范法:展示制作小船的步骤和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小船,培养动手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例、制作小船的材料和工具。
2.学具:制作小船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船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浮力原理。
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小船的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示范制作小船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制作。
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浮力原理在制作过程中的应用。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制作小船,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如何改进小船的设计,提高其性能。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船的结构、浮力原理以及制作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善自己的小船制作,观察其在水中的浮力表现,并撰写观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二、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
1、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2、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
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教学过程】
二、制作
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
2.动手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
我的小船有哪些特点
我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4、交流:我的或同学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拓展活动:
进行一次个性船展示会,举行各类奖项的评比。
3、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
三、造个性船:
1、学生说说了解了船的发展、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
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
3、出示《我的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
一、准备
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
2.准备需要的材料。
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
造一艘小船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1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过程与方法: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
1、谈话导入:
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
2、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
教学难点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方法
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制作多媒体。
教学准备
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内容:4、造一艘小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