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锚杆抗拔试验方案

合集下载

ASTM D4435 岩石锚杆拉拔试验

ASTM D4435 岩石锚杆拉拔试验

Designation: D 4435 – 84 (Reapproved 1998)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Rock Bolt Anchor Pull Test1D 4435-84 (1998重新修订版)1. Scope1.范围1.1 The objective of this test method is to measure the working and ultimate capacities of a rock bolt anchor. This method does not measure the entire roof support system. This method also does not include tests for pretension bolts or mine roof support system evaluation.1.1 此测试方法的目的是测定岩石锚杆的工作和极限接受力。

此测试方法不测定整个顶部支护系统。

此测试方法同样不包括要求对锚杆或矿井顶部支护系统进行估计的要求。

1.2 This test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mechanical, cement grout, resin, (epoxy, polyester, and the like), or other similar anchor systems.1.2 此测试方法适用于机械学,水泥灌浆,树脂(环氧的,聚酯的和类似的),或其他相似的锚系统。

1.3 The values stated in inch-pound units are to be regarded as the standard.1.3 英寸-英镑单位被看作是标准单位。

1.4 This standard does not purport to address all of the safety concerns, if any, associated with its use.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user of this standard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safety and health practices and determine the applicabilityof regulatory limitations prior to use.1.4本规范没有涉及到所有的安全性,如果有,联合使用。

锚杆抗拉拔试验检

锚杆抗拉拔试验检

锚杆锚固力的计算方法随锚固体形式不同而异,圆柱型锚杆的锚固力由锚 固体表面与周围地层的摩擦力提供;而端头扩大型锚杆的锚固力则由扩座 端的面承力及与周围地层的摩擦力提供。
注:(1)表中qs系一次常压灌浆工艺确定,适用于注浆标号M25~M30;当采 用高压灌浆时,可适当提高。
(2)极软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fp≤5MPa;软质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 度5MPa≤fp≤30MPa硬质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fp≥30MPa。 (3)表中数据用作初步设计时计算,施工时宜通过试验检验。 (4)岩体结构面发育时,取表中下限值。
非预应力锚杆长度一般不要超过l6m,单锚设计吨位一般为l00~400kN,最 大设计荷载一般不超过450 kN。预应力锚杆(索)长度一般不要超过50m,单 束锚索设计吨位一般为500~2500kN,最大设计荷载一般不超过3000kN,预 应力锚索的间距一般为4~10m。
进行锚杆设计时,选择的材料必须进行材性试验,锚杆施工完毕后必须对锚 杆进行抗拔试验,验证锚杆是否达到设计承载力的要求;同时对于遇到的大 型滑坡在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后必须进行至少一年的位移监测。
(1)锚杆总长度为锚固段长、自由段长和外锚段之和。锚杆自由段长度按 外锚头到潜在滑裂面的长度计算,但予应力锚杆自由段长度不小于5.0m; 锚杆锚固段长度按计算确定,同时土层锚杆锚固段长度宜大于4.0m、小于 14.0m,岩石锚杆锚固段长度宜大于3.0m、小于10.0m;如果岩石锚杆承载 力设计值≤250kN,且锚固区段为结构完整无明显裂隙的硬质硬质岩石时, 锚固段长度可用2.0~3.0m。 (2)在无特殊要求的条件下,锚杆浆体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其强度设计值 不宜低于M20。
4锚杆的施工
锚杆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锚杆的承载能力和边坡稳定安全,一般在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施工条件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认真组织施 工。在施工过程中如遇与设计不符的地层,应及时报告设计人员,以作变 更处理。锚杆施工包括施工准备、造孔、锚杆制作与安装、注浆、锚杆锁 定与张拉等五个环节。

岩石锚杆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

岩石锚杆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

附录D 岩石锚杆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D. 1 一般规定D.1.1岩石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极限承载力的0.8倍。

D.1.2试验用的计量仪表(压力表、测力计、位移计)应满足测试要求的精度。

D.1.3 试验用的加荷装置(千斤顶、油泵)的额定压力必须大于试验压力。

D.1.4荷载分散型锚杆的试验宜采用等荷载法;也可以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制定相应的试验规则和验收标准。

可参考《岩土(索)技术规程》(CECS:22)。

D. 2 试样选取D.2.1锚杆抗拔承载力基本试验按试验要求执行,验收试验可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取样。

D.2.2 基本试验时,岩石锚杆极限抗拔试验采用的地层条件、杆体材料、锚杆参数和施工工艺必须与工程锚杆相同,且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

D.2.3 验收试验时,同规格、同型号、基本相同部位的锚杆组成一个检验批。

每个检验批抽取数量不得少于一组,每组不少于3根。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按设计要求增加验收锚杆的数量。

D. 3 仪器设备要求D.3.1 现场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如拉拔仪、x-y记录仪、电子荷载位移测量仪等,应在标定有效期内。

D.3.2加荷设备应能按规定的速度加荷,测力系统整机误差不应超过全量程的±2%。

D.3.3加荷设备应能保证所施加的拉伸荷载始终与锚杆的轴线一致。

D.3.4位移测量记录仪宜能连续记录。

当不能连续记录荷载位移曲线时,可分阶段记录,在到达荷载峰值前,记录点应在10点以上。

位移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5mm。

D.3.5位移仪应保证能够测量出锚杆相对于岩石表面的垂直位移,直至锚固破坏。

D. 4 基本试验D.4.1岩石锚杆施工前应进行抗拔承载力的基本试验。

岩石锚杆极限抗拔试验应采用分级循环加载,加荷等级和位移观测时间应符合表D.4.1的规定。

表D.4.1岩石锚杆极限抗拔试验的加荷等级和观测时间注:1 第五循环前加载速率为100kN/min,第六循环的加载速率为50kN/min;2 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位移不应少于3次;3 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增量小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应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在2h内小于2.0mm,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第附录M.0.1条在同一场地同一岩层中的锚杆,试验数不得少于总锚杆的5%,且不应少于6根。

第附录M.0.2条试验采用分级加载,荷载分级不得少于8级。

试验的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锚杆设计荷载的2倍。

第附录M.0.3条每级荷载施加完毕后,应立即测读位移量。

以后每间隔5min测读一次。

连续4次测读出的锚杆拔升值均小于0.01mm时,认为在该级荷载下的位移已达到稳定状态,可继续施加下一级上拔荷载。

第附录M.0.4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锚杆的上拔试验:1.锚杆拔升量持续增长,且在1小时时间范围内未出现稳定的迹象;2.新增加的上拔力无法施加,或者施加后无法使上拔力保持稳定;3.锚杆的钢筋已被拔断,或者锚杆锚筋被拔出。

第附录M.0.5条符合上述终止条件的前一级拔升荷载,即为该锚杆的极限抗拔力。

第附录M.0.6条参加统计的试验锚杆,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锚杆极限承载力。

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宜增加试验量并分析离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情况确定极限承载力。

将锚杆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为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t。

第附录M.0.7条锚杆钻孔时,应利用钻孔取出的岩芯加工成标准试件,在天然湿度条件下进行岩石单轴抗压试验,每根试验锚杆的试样数,不得少于3个。

第附录M.0.8条试验结束后,必须对锚杆试验现场的破坏情况进行详尽的描述和拍摄照片。

摘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土层锚杆试验要点1.试验锚杆不应少于3根,用作试验的锚杆参数、材料及施工工艺应与工程锚杆相同;2.最大试验荷载Q max所产生的应力不应超过钢丝、钢绞线、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8倍;3.粘性土层锚杆试验加载等级与测读锚头位移应遵守下列规定:(1)采用循环加载,初始荷载宜取A·f ptk的0.1倍,每级加载增量宜取A·f ptk 的1/10~1/15;(2)砂土、粘性土层锚杆加载等级与观测时间应符合表3-33的规定;砂土、粘性土层锚杆试验加载等级与锚头位移测读时间表3-33(3)在每级加载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4)在每级加载观测时间内,当锚头位移增量不大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不满足时应在锚头位移增量2h以内小于2mm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锚杆抗拔试验作业指导书

锚杆抗拔试验作业指导书

锚杆(索)抗拔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日期:2017年10月30日锚杆(索)抗拔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检测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设计及建设单位相关文件二、检测目的锚杆试验包括锚杆的基本试验、验收试验。

基本试验的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极限标准值、锚固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验收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三、工作程序四、检测仪器设备及要求加载装置:穿心千斤顶、油泵;计量仪表:压力表、测力计、百分表或位移计、秒表等。

仪器设备测试精度、量程应满足要求,且必须在计量周期的有效期限内,其额定压力必须大于试验压力。

五、一般规定1、锚杆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后方可进行试验;2、检测现场环境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要求,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应进行复测或重新检测。

4、锚杆试验记录表按下表填写:六、检测仪器设备安装1、检测加载设备宜采用油压穿心千斤顶(穿孔千斤顶)。

千斤顶的中心应与锚杆轴线重合,其额定压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2、荷载量测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测力计、力传感器直接测定;也可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力,根据千斤顶及其示值仪表的校准方程换算荷载。

测力计、力传感器、油压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合理选择其量程,使最大检测荷载不大于其量程的80%,且不小于其量程的50%。

压力表精度应优于0.4级,最大检测荷载不大于其量程的80%,且不小于其量程的50%。

3、位移测量位移测量仪表宜采用大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大于3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率高于或等于0.01mm;②固定和支承位移测量仪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基准桩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

锚杆(索)抗拔承载力检测方案

锚杆(索)抗拔承载力检测方案

锚杆(索)抗拔承载力检测方案1 目的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

2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锚杆(索)抗拔承载力检测。

3 依据3.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2 桩基设计文件3.3 岩土勘察报告4 工作流程4.1 接受委托正式接手检测工作时,检测机构应获得委托方书面形式的委托函,了解工程概况,明确委托方意图即检测目的,同时也使即将开展的检测工作进入合法轨道。

4.2 调查、资料收集为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和现场实施的可行性,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尽可能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必要时检测技术人员到现场踏勘,使地基检测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检测质量。

主要收集内容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地基设计施工资料、基坑平面图、现场辅助条件情况(如道路情况、水、电等)及施工工艺等等。

其中地基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地基土类别、设计标高、检测时标高、设计锚杆承载力特征值等等。

4.3 制定检测方案在明确了检测目的并获得相关的技术资料后,相关技术人员着手制定地基检测方案,以向委托方书面陈述检测工作的形式、方法、依据标准和技术保证。

检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抽样方案、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试验周期等等。

检测方案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4.4 前期准备4.4.1 检测的仪器设备1 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组织配套、合理的检测设备,如根据最大试验荷载合理选择千斤顶和不同量程的压力表或压力(荷载)传感器(满足在量程的20%——80%范围内)。

检测前应对仪器进行系统调试,所有计量仪器必须在计量检定的有效期内。

加载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最大试验荷载要求,加载时千斤顶与锚杆同轴。

2 另外,现场检测环境有可能受到温湿度、电压波动、电磁干扰和振动冲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不能满足仪器的使用要求,此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1.采取有效遮挡措施,以减少温度变化和刮风下雨的影响,尤其在昼夜温差较大且白天有阳光照射时更应注意;2. 使用时应远离强磁场,传感器通信电缆采用屏蔽电缆线等),以确保仪器处于正常状态。

锚杆抗拔力试验方案

锚杆抗拔力试验方案

锚杆抗拔试验作业方案编制:审批:市铁科岩土工程2012年11月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业主方要求,本工程锚杆抗拔检测由我单位负责进展,并在业主及监理方的见证、监视下进展。

特编制本方案。

一、工程概况施工单位:市铁科岩土工程监理单位:康迪建立监理咨询建立单位:王家峪煤业本工程场地位于武乡县东南部王家峪村北侧,行政区划属武乡县北乡管辖。

场地系王家峪煤业的120万吨矿井开采场区。

根据施工图设计将本场地边坡采用锚杆加坡面挂网喷砼进展防护,场地主要为第四系黄土。

锚杆采用Φ25钢筋制作,锚杆成孔直径为80mm,采用干法成孔。

锚杆注浆材料为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净浆。

设计抗拔力为60KN。

二、适用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的锚杆抗拔检测现场抽检,在业主及监理方共同见证下进展拉拔,检测锚杆抗拔力是否到达设计要求。

三、目的编制拉作业方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现场作业,使现场作业人员能够规的进展拉作业。

四、编制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02"王家峪新井工业广场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2012-06〕五、拉机具设备1.1千斤顶1.1.1 千斤顶的技术参数选用雷姆预应力机械生产的YCW60B200型穿心式千斤顶,千斤1.1.2 千斤顶的数值计算公式p=F/S〔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其中:p—压强(单位:帕斯卡,符号:Pa)F—压力(单位:牛顿,符号:N)S—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符号:㎡〕根据施工图设计可知锚杆设计抗拔力为:60KN,按设计值的1.1倍计算,荷载力为60*1.1=66KN。

即:F=66*1000=66000N;从上表的千斤顶参数可知:S为拉活塞面积。

即:S=1.15×10-2=0.0115m2由以上可知:p=66000N/0.0115m2=5739130.434Pa因1Mpa=1000000pa即:p=5739130.434Pa/1000000pa=5.7Mpa综上所述本次拉66KN,油压表读数应为:5.7Mpa。

岩层锚杆抗拔试验实施细则

岩层锚杆抗拔试验实施细则

地基专业作业指导书岩层锚杆抗拔试验实施细则文件编号:版本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岩层锚杆抗拔试验实施细则1. 目的为了规范岩层锚杆抗拔试验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岩层锚杆抗拔试验的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内业分析计算。

3. 引用文件对于湖北省境内的检测项目,以《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为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当该规范不明确时,参照下述规范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对于湖北省境外的检测项目,依据后三种国标或行标执行。

对于每次发出的检测报告中,必须明确该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并严格按其标准执行。

4. 工作程序4.1 检测数量及预期最大加载量的确定岩层锚杆试验的检测数量按规范的要求执行。

最大试验荷载及按锚杆芯材强度标准值计算的芯材抗拉强度均应大于设计或预估的抗拔极限承载力。

试验前,一定要告知委托方拟测锚杆的预期最大加载值并得到委托方的认可。

4.2 现场准备4.2.1 安排组成试验小组,该小组由项目经理、现场检测工程师和测试工人组成。

4.2.2 由项目经理或现场检测工程师前往现场踏勘,了解下述现场及试验基本情况:拟测锚杆周围场地情况。

拟测锚杆的成型工艺及施工情况。

施工时间,锚固体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如果委托方要求提前检测,应明确我公司不承担相应责任。

4.3试验装置、设备、材料、工具的准备4.3.1 反力装置试验前须详细咨询设备提供单位,确认钢梁的最大承受力;设备进场前应确认现场(委托方或施工单位)是否有相应的电焊设备,如无,进场应携带能焊直径为16-25mm螺纹钢筋的电焊机、电焊条、面罩、焊枪,应聘请有电焊资质和经验的工人进场施焊。

4.3.2 加载装置,必须带齐下述设备及其配件、耗材:穿心千斤顶、压力表、液压油、油泵、油管、堵头、百分表、磁性表座、基准梁;观测人员临时住所用品;千斤顶率定曲线及百分表压力表检定证书复印件、静载试验记录表、材料纸。

锚杆(索)抗拔试验作业指导书2011

锚杆(索)抗拔试验作业指导书2011

锚杆(索)抗拔试验作业指导书2011 文件编号:SCHL/ZY201-2011共4页锚杆(索)抗拔试验检测细则第 A 版第1次修改发布日期:2011-07-01 一、检测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二、检测目的通过抗拔试验,确定锚杆(索)、土钉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三、检测方法本试验采用模拟锚杆(索)、土钉抗拔实际工作状态的试验方法,通过经系统标定过的空心千斤顶(型号100T—20b)进行加载,0.4级压力表测度试验荷载,百分表测读在各级荷载下的位移量。

最大试验荷载取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5倍。

四、仪器设备1(空心千斤顶:(型号100T—20b)2(百分表:3(秒表:4.测力计:4(夹具五、检测前准备1. 收集工程相关资料、填写委托单、确定抽样比例、编写检测方案等。

2. 检查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

设备必须在计量检定周期内。

3. 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和计量规定按规程要求执行。

六、现场检测技术1、采用空心千斤顶置于检测对象上,千斤顶与检测对象同轴心,并用夹具锁定检测对象。

并在其上部安装位移计,百分表固定在磁性表架上,表架吸附在基准梁上。

试验反力由钢性压板传递至地基土(或基岩)并让地基土(或基岩)能满足试验反力的要求。

2、验收试验加荷取抗拔承载力设计值的0.1倍作为初始荷载,以后按0.25、0.50、0.75、1.0、1.2、及1.5倍进行逐级加载,达到最大试验荷载后,稳定10min,卸载到0.1Nt,然后加荷至抗拔承载力设计值。

并测读在各级试验荷载下锚头位移情况。

在每加荷时间内测计锚头位移不少于三次,连续二次测度变形量小于0.1mm,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验收试验加、卸载等级观测时间见下表1。

表1加、卸荷分0.1Nt 0.25 Nt 0.5 Nt 0.75 Nt 1.0 Nt 1.2 Nt 1.5 Nt 0.1 Nt 1.0 Nt 级观测时间5 5 5 5 5 5 10 5 5 (min)3、终止试验条件a)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固件从锚固体中拔出; b)满足设计要求的试验荷载值;c)对锚固件在试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固件端部位移增量超过上一级试验荷载增量的2倍。

抗拔锚杆施工方案

抗拔锚杆施工方案

抗拔锚杆施工方案抗拔锚杆施工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特别适用于土质松散、岩石裂隙较多的地区。

在建筑工程中,抗拔锚杆施工方案起到了确保建筑物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抗拔锚杆施工方案进行论述,通过介绍其原理、材料选用、施工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示。

1. 抗拔锚杆的原理与作用抗拔锚杆是将深埋在地下的建筑物与稳定土体连接起来的一种工程支护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借助锚杆在土体中的抗拉能力,将土体与建筑物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拔能力。

抗拔锚杆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保证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风力、水力或地下水位下降等外力的作用,确保建筑物不会发生倾覆或位移。

2. 材料选用抗拔锚杆施工所需的材料主要包括钢绞线、预应力锚具、地锚锚杆、胶浆、绞刀等。

其中,钢绞线是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它具有高抗拉强度和良好的延展性。

预应力锚具是连接钢绞线和建筑物之间的关键部件,需要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地锚锚杆主要是用来在土体中形成抗拉的支护体,需要具备足够的抗拉能力和与土体良好的粘结性。

胶浆用于填充地锚锚杆孔隙和焊接处的细微裂缝,起到加固和防锈的作用。

3. 施工方法抗拔锚杆施工的一般步骤包括预埋定位、孔钻、地锚锚杆安装、加固及后处理。

首先,根据设计需求,确定地锚锚杆的预埋位置。

其次,使用孔钻设备在预埋位置进行孔钻作业,将地锚锚杆牢固地安装在孔穴中,并进行必要的固结加固措施。

最后,对地锚锚杆进行加固及后处理,包括焊接、胶浆填充、锚杆处的防腐处理等。

整个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 注意事项在抗拔锚杆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设计,以充分了解地下情况和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其次,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再次,需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和岗前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质。

锚杆抗拔试验报告

锚杆抗拔试验报告

锚杆抗拔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锚杆在校直载荷作用下的抗拔性能;2.衡量锚杆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3.确定锚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实验设备:拉力试验机、杠杆;2.材料:锚杆、耐压装置。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检查实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和校准;b.清洁并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材料。

2.组装试件:a.将锚杆插入土壤,并通过耐压装置固定在地下;b.确保锚杆垂直且稳定。

3.施加荷载:a.使用拉力试验机施加垂直向上的荷载;b.逐渐增加荷载,直到锚杆开始变形或承受不住荷载为止。

4.记录数据:a.在每次施加荷载后,记录拉力试验机示数;b.每次增加荷载后,等待片刻,观察锚杆的变形情况并做相关记录;c.当锚杆发生断裂或无法承受进一步的荷载时,停止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得到以下数据:实验编号施加荷载(N)锚杆变形(mm)110000.5220001.0330001.5440002.1550002.6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画出荷载-变形曲线,以评估锚杆的抗拔性能。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随着施加荷载的增加,锚杆的变形也随之增加。

这说明锚杆在受荷状态下会发生变形,但变形的幅度相对较小。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锚杆的抗拔强度和刚度等指标,以评估锚杆的性能。

六、实验结论根据锚杆抗拔试验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锚杆在校直载荷作用下具有抗拔性能,可以抵抗一定的荷载;2.锚杆的变形随着施加荷载的增加而增加,但变形幅度相对较小;3.锚杆具有较好的抗拔强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实际工程中的锚固。

七、实验总结本次锚杆抗拔试验通过施加垂直荷载来评估锚杆的抗拔性能,得出了锚杆在受荷状态下的变形情况以及相关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锚杆具有良好的抗拔强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实际工程中的锚固。

然而,该实验只是一次单点试验,结果仅具有局部代表性,对于更全面的评估和设计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隧道工程研究所)锚杆抗拉拔力试验

(隧道工程研究所)锚杆抗拉拔力试验

(隧道工程研究所)锚杆抗拉拔力试验主要检测项目:锚杆拉拔力目录1 适用范围 (1)2 遵循的标准文件及技术要求 (1)3 试验目的 (2)4 试验原理 (2)5 仪器设备 (2)6 试验准备 (2)7 现场测试 (3)8 资料整理分析 (4)9 报告内容 (4)1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铁路、水力、电力、港口等基坑、边坡、井巷、隧道、隧洞和各类洞室等工程。

用于岩石、岩土层及土层锚杆(索)抗拔试验。

2 遵循的标准文件及技术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2);(5)行业标准《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6)行业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GT F60-2009);(7)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 试验目的通过对锚杆(管、索)抗拔试验。

确定锚杆(管、索)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作为设计和工程验收的依据,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4 试验原理用锚杆拉力机(穿心油压千斤顶)加载,锚杆锚头采用百分表测量。

根据试验所得的荷载——位移的曲线确定抗拔极限承载力。

5 仪器设备根据设计预估的最大抗拔力选择、配备锚杆拉力计,锚杆锚头用百分表测量,记录采用人工读数,所用的锚杆拉力计、百分表在标定期内。

6 试验准备6.1 收集资料(1)仔细了解合同内容或任务书的要求,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2)收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资料、施工记录。

(3)了解掌握试验地点、场地状况、最大试验荷载、测试内容等。

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合同、任务书作好事先策划或编写实施方案。

锚杆抗拔试验作业指导书

锚杆抗拔试验作业指导书

锚杆抗拔试验作业指导书
隧道锚杆抗拔力检测
作业指导书
编写:
审核:
批准: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隧道锚杆抗拔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隧道锚杆抗拔力拉拔试验,主要用来检验锚杆的安装质量。

抗拔力试验的预留锚杆应加套PVC管,且不得与喷射混凝土黏连,更不得与拱架焊接。

2 执行标准
(1)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2)CECS 22:200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3)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4)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5)JTG/T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3仪器设备
锚杆拉拔仪、百分表、秒表、压力表、夹具
4检测目的
锚杆抗拔力拉拔试验主要用来检验锚杆的安装质量,评估锚杆的锚固能力。

5资料收集及检测准备
1、收集工程相关资料,填写委托单:
(1)工程名称、结构及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
(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
(3)检测部位锚杆品种、牌号、公称直径、设计抗拔力等;
(4)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
(5)检测原因及目的。

2.检查所用的仪器设备,设备必须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
6现场检测
6.1抽样原则及要求
抽检频率为不低于1%,且不低于3根,每300根抽检3根作为1组,进行抗拔力试验。

具体抽检部位及对象由现场监理、业主、试验检测中心共同选定。

抗拔力试验的预留锚杆应加套PVC管,且不得与喷射混凝土黏连,更不得与拱架焊接。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第附录M.0.1条在同一场地同一岩层中的锚杆,试验数不得少于总锚杆的5%,且不应少于6根。

第附录M.0.2条试验采用分级加载,荷载分级不得少于8级。

试验的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锚杆设计荷载的2倍。

第附录M.0.3条每级荷载施加完毕后,应立即测读位移量。

以后每间隔5min测读一次。

连续4次测读出的锚杆拔升值均小于0.01mm时,认为在该级荷载下的位移已达到稳定状态,可继续施加下一级上拔荷载。

第附录M.0.4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锚杆的上拔试验:1.锚杆拔升量持续增长,且在1小时时间范围内未出现稳定的迹象;2.新增加的上拔力无法施加,或者施加后无法使上拔力保持稳定;3.锚杆的钢筋已被拔断,或者锚杆锚筋被拔出。

第附录M.0.5条符合上述终止条件的前一级拔升荷载,即为该锚杆的极限抗拔力。

第附录M.0.6条参加统计的试验锚杆,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锚杆极限承载力。

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宜增加试验量并分析离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情况确定极限承载力。

将锚杆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为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t。

第附录M.0.7条锚杆钻孔时,应利用钻孔取出的岩芯加工成标准试件,在天然湿度条件下进行岩石单轴抗压试验,每根试验锚杆的试样数,不得少于3个。

第附录M.0.8条试验结束后,必须对锚杆试验现场的破坏情况进行详尽的描述和拍摄照片。

摘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土层锚杆试验要点1.试验锚杆不应少于3根,用作试验的锚杆参数、材料及施工工艺应与工程锚杆相同;2.最大试验荷载Q max所产生的应力不应超过钢丝、钢绞线、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8倍;3.粘性土层锚杆试验加载等级与测读锚头位移应遵守下列规定:(1)采用循环加载,初始荷载宜取A·f ptk的0.1倍,每级加载增量宜取A·f ptk 的1/10~1/15;(2)砂土、粘性土层锚杆加载等级与观测时间应符合表3-33的规定;砂土、粘性土层锚杆试验加载等级与锚头位移测读时间表3-33(3)在每级加载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4)在每级加载观测时间内,当锚头位移增量不大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不满足时应在锚头位移增量2h以内小于2mm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锚杆拉拔试验技术措施

锚杆拉拔试验技术措施

锚杆拉拔试验技术措施概述锚杆拉拔试验是评价锚杆在岩体中的承载能力和连接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能够直接评估锚杆固结力的大小,为锚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参考和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锚杆拉拔试验的基本原理,以及涉及到的实验室设备,实验方法和技术措施。

基本原理锚杆拉拔试验通过对锚杆施加拉拔荷载的方式,评估其在地质体中的承载能力和连接质量。

当锚杆在地质体中承受荷载时,将引起岩土体的变形,导致岩土体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

根据弹性力学理论,荷载的大小和岩土体变形的大小是成正比的。

因此,通过对锚杆施加不同大小的拉拔荷载,可以评估锚杆在地质体中的承载能力和连接质量。

实验设备锚杆拉拔试验需要使用专用实验设备来进行。

一般情况下,实验设备由下列部分组成:•拉拔机:用于施加拉拔荷载;•岩土体模拟装置:用于模拟岩土体;•引伸计:用于测量拉拔荷载下的变形量;•荷载传感器:用于测量荷载大小。

实验方法实验准备在进行锚杆拉拔试验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试验的设计荷载值和试验次数。

然后,需要选择适合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样品。

试验装置和样品应当符合规范规定,并尽量与实际工程情况相符合。

另外,还需要对试验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设置试验参数:根据试验设计要求设置试验参数,包括荷载大小、应变速率和试验时间等参数。

•安装试验样品:将锚杆样品安装在岩土模拟装置中,然后连接引伸计和荷载传感器。

•施加拉拔荷载:启动拉拔机,施加预定荷载,同时实时记录引伸计的读数和荷载传感器的荷载读数。

直至达到预定荷载值或样品发生破坏。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锚杆的承载能力和连接质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技术措施锚杆拉拔试验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实验工作,要求严谨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措施。

下面介绍几项必要的技术措施:1.样品准备:锚杆拉拔试验的关键在于样品的制备,需要根据规范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制备。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选取和处理,以及试样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等问题。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方案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方案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方案1、试验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设计图纸中抗浮锚杆的设计检测要求。

2、试验目的成桩后试验确定单桩极限抗浮力,同时确定桩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3、试验方法1)采用穿心千斤顶或手压千斤顶加载,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为了试验的需要,在试验锚杆的二边设置混凝土承台(约2.5m2/边),承台上搁置枕木及钢承压板,并将钢梁两端置于承压板上,钢梁中间悬置于试验锚杆上方,再将50T(f)油压千斤顶置于钢梁中心,在试验锚杆的2Φ28锚筋上连接一连接体,将连接体与千斤顶上的承压钢板相连,利用千斤顶上承压钢板、钢梁及承台做反力,用千斤顶进行加(卸)载,压力表控制加(卸)载量,同时在试验锚杆顶部设置两只百分表,用以量测各级抗拔荷载作用下锚杆的上拔量,固定百分表用的基准杆(φ48钢管)直接固定在邻近的锚杆上,以保证位移量测的精度。

试验参照有关规定进行。

4、锚杆承载力试验要点:1)在同一场地同一岩层中的锚杆,试验数不得少于总锚杆的5%,且不应少于6根。

2)试验采用分级加载,荷载分级不得少于8级。

试验的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锚杆设计荷载的2倍。

3)每级荷载施加完毕后,应立即测读位移量。

以后每间隔5min测读一次。

连续4次测读出的锚杆拔升值均小于 0.01mm 时,认为在该级荷载下的位移已达到稳定状态,可继续施加下一级上拔荷载。

5、试验的终止加载条件当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锚杆拔升量持续增长,且在1小时时间范围内未出现稳定的迹象;2)新增加的上拔力无法施加,或者施加后无法使上拔力保持稳定;3)锚杆的钢筋已被拔断,或者锚杆锚筋被拔出。

4)验收试验,累计加载量等于或超过设计荷载的2倍。

6、试验成果1).确定各试点极限承载力及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变形情况。

2).各试点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数据表,以及U-δ曲线图,δ-lgt曲线图等。

7、试验前准备工作(1)成桩龄期应确保达到休止期(28天)。

锚杆抗拔试验方法

锚杆抗拔试验方法

锚杆抗拔实验措施一)施工准备1.材料(1) 预应力杆体材料宜选用钢绞线、高强度钢丝或高强螺纹钢筋。

当ﻫ用预应力值较小或锚杆长度不不小于20m时,预应力筋也可采ﻫII 级或III 级钢筋。

(2)水泥浆体材料:水泥应一般硅酸盐水泥,必要时可采用抗硫酸盐水泥,不得使用高铝水泥。

细骨料应选用粒径不不小于2mm旳ﻫﻫ中细砂。

采用符合规定旳水质,不得使用污水,不得使用PH值不不小于4旳酸性水。

ﻫ(3)塑料套管材料:应具有足够旳强度,保证其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不致损坏,具有抗水性和化学稳定性,与水泥砂浆和防腐ﻫ剂接触无不良反映。

(4) 隔离架应由钢、塑料或其他杆体无害旳材料制作,不得使用木质隔离架。

ﻫ(5)防腐材料:在锚杆服务年限内,应保持其耐久性,在规定旳工作温度内或张拉过程中不开裂、变脆或成为流体,不得于相邻材料发生不良反映,应保持其化学稳定性和防水性,不得对锚杆自由段旳变形产生任何限制。

2.作业条件(1)在锚杆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规定、土层条件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器具和工艺措施。

ﻫ(2)根据设计规定和机器设备旳规格、型号,平整出保证安全和足够施工旳场地。

(3)施工前,要认真检查原材料型号、品种、规格及锚杆各部件旳质量,并检查原材料和重要技术性能与否符合设计规定。

(4)工程锚杆施工前,宜取两根锚杆进行钻孔、注浆、张拉与锁定旳实验性作业,考核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旳适应性。

(二)操作工艺1.钻孔ﻫ(1) 钻孔前,根据设计规定和土层条件,定出孔位,做出标记。

(2) 作业面场地要平坦、坚实、有排水沟,场地宽度不小于4m。

ﻫ(3)钻机就位后,应保持平稳,导杆或立轴与钻杆倾角一致,并在同一轴线上。

ﻫ(4) 钻进用旳钻具,可采用地质部门使用旳一般岩芯钻探旳钻头和管材系列。

钻孔设备可根据土层条件选择专门锚杆钻机或地质钻机。

ﻫ(5) 根据土层条件可选择岩芯钻进,也可选择无岩芯钻进;为了配合跟管钻进,应配备足够数量旳长度为0.5-1.0m旳短套管。

锚杆抗拔试验作业指导书

锚杆抗拔试验作业指导书

锚杆抗拔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分发号: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2011年12月1日锚杆抗拔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检测依据:SL377-2007《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程》 GB 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二、检测目的:锚杆抗拔力三、检测方法:本试验加载装置采用立式带孔千斤顶进行加载。

由压力表读出所加荷载值。

使用百分表(百分表的测量误差为0.1%FS,分辨力等于0.01mm读出锚杆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量。

最大的试验荷载取锚杆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u。

四:仪器设备:1.千斤顶2.百分表3.秒表4.压力表5.夹具五、检测前准备:1、收集工程相关资料,填写委托单;2.检查所用的仪器设备,设备必须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六、加载方式:1、试验加载装置采用立式穿心千斤顶,穿过锚杆钢筋放置于试验锚杆顶部,用夹具将锚杆固并用定,锚杆钢筋也用夹具固定。

在千斤顶加压的时候,所加荷载由油压表读出,锚杆一侧安置1只百分表(百分表的测量误差为0.1%FS,分辨力等于0.01mm)测读出在某级荷载下锚杆体的上升位移量。

2、最大的试验荷载取锚杆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u;加荷等级与锚杆位移测读间隔时间按下表确定:3、观测方法:每级荷载施加完毕后,应立即测度位移量。

以后每间隔5min测读一次。

连续不少于3次测读出的锚杆拔升值均小于0.01mm时,认为在该级荷载下的位移已达到稳定状态,可继续施加下一级上拔荷载。

4、终止加载条件①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杆从锚固体中拔出。

②上层锚杆试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超过上一级荷载位移增量的2 倍。

③锚杆的钢筋已经拔断,或者锚杆的锚筋被拔出④锚杆抗拔力达到设计值;锚杆拉拔检测原始记录管理编号:第页共页工程名称:委托单编号:委托单位:测试日期:年月日检测部位:锚杆规格:设计荷载:检测: 校核:记录:。

锚杆抗拔试验的设备和方法

锚杆抗拔试验的设备和方法

锚杆抗拔试验的设备和方法一. 试验设备一般可使用单千斤顶加载法或双千斤顶加载法施加荷载。

单千斤顶加载法使用一个张拉千斤顶和油泵在锚杆外端施加拉力。

双千斤顶加载法采用两个液压千斤顶作为支点,其上架设钢梁,锚杆通过螺帽和钢板固定在钢梁上构成加载系统施加拉力。

当试验锚杆位于斜坡上或坑壁上时,加载系统下一般应搭设支架。

露出钻孔外端的锚杆至少用两个百分表(左右各一个)或挠度计量测在各个不同拉力下的锚杆位移量。

双千斤顶加载装置的布置如图8-2。

二. 试验方法灌浆锚杆的现场试验须等砂浆达到80%以上的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

试验前应平整场地,做好支座及千斤顶的安装工作并架好基准系统。

试验方法一般有两种:循环加载法和分级加载法,可根据设计意图和规范的规定选择。

《地基规范》将锚杆抗拔试验分为基本试验和验收试验,分别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同时对岩层中的锚杆抗拔试验又专门作了规定。

a)正面b)侧面图8-2 双千斤顶加载装置的布置三. 《地基规范》对于锚杆抗拔试验的规定1.基本试验要点(1)任何一种新型锚杆或已有锚杆用于未曾应用过的土层时,必须进行基本试验;(2)基本试验锚杆不应少于3根,用作基本试验的锚杆参数、材料及施工工艺必须和工程锚杆相同;(3)最大试验荷载(Q max)不应超过钢丝、钢绞线、钢筋强度标准值(A·f plk)的0.8倍;(4)锚杆基本试验加荷等级与测读锚头位移应遵守下列规定:1)采用循环加荷,初始荷载宜取A·f plk的0.1倍,每级加荷增量宜取A·f plk的1/10~1/15;2)岩层、砂质土、硬粘土中锚杆加荷等级与观测时间见表7-1;3)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4)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增量不大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要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2.0h小于2.0mm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表8-1 岩层、砂质土、硬粘土中锚杆基本试验加荷等级与观测时间(5)软土中锚杆基本试验加荷等级与测定锚头位移应遵守下列规定:1)初始荷载宜取A·f plk的0.1倍,每级加荷增量宜取A·f plk的1/10~1/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方案
1、试验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设计图纸中抗浮锚杆的设计检测要求。

2、试验目的
成桩后试验确定单桩极限抗浮力,同时确定桩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3、试验方法
1)采用穿心千斤顶或手压千斤顶加载,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为了试验的需要,在试验锚杆的二边设置混凝土承台(约
2.5m2/边),承台上搁置枕木及钢承压板,并将钢梁两端置于承压板上,钢梁中间悬置于试验锚杆上方,再将50T(f)油压千斤顶置于钢梁中心,在试验锚杆的2Φ28锚筋上连接一连接体,将连接体与千斤顶上的承压钢板相连,利用千斤顶上承压钢板、钢梁及承台做反力,用千斤顶进行加(卸)载,压力表控制加(卸)载量,同时在试验锚杆顶部设置两只百分表,用以量测各级抗拔荷载作用下锚杆的上拔量,固定百分表用的基准杆(φ48钢管)直接固定在邻近的锚杆上,以保证位移量测的精度。

试验参照有关规定进行。

4、锚杆承载力试验要点:
1)在同一场地同一岩层中的锚杆,试验数不得少于总锚杆的5%,且不应少于6根。

2)试验采用分级加载,荷载分级不得少于8级。

试验的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锚杆设计荷载的2倍。

3)每级荷载施加完毕后,应立即测读位移量。

以后每间隔5min测读一次。

连续4次测读出的锚杆拔升值均小于 0.01mm 时,认为在该级荷载下的位移已达到稳定状态,可继续施加下一级上拔荷载。

5、试验的终止加载条件
当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锚杆拔升量持续增长,且在1小时时间范围内未出现稳定的迹象;
2)新增加的上拔力无法施加,或者施加后无法使上拔力保持稳定;
3)锚杆的钢筋已被拔断,或者锚杆锚筋被拔出。

4)验收试验,累计加载量等于或超过设计荷载的2倍。

6、试验成果
1).确定各试点极限承载力及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变形情况。

2).各试点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数据表,以及U-δ曲线图,δ-lgt曲线图等。

7、试验前准备工作
(1)成桩龄期应确保达到休止期(28天)。

(2)将锚筋为2Φ28并接成一根Φ40锚筋接长600~800mm 。

(3)在试桩周围平整地面15平方米。

(4)提供1间工作房做为试验办公及设备堆放用。

(5)试验场地应提供照明和焊接工作。

(6) 提供工程地质报告及桩位图及锚杆桩施工记录等资料。

2011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