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PPT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十讲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十讲 劳动价值论](https://img.taocdn.com/s3/m/f33654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a.png)
马克思:
在私人劳动产品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比 例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烈的为自己 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 定律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因此,价值量 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 值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产生波动 的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本书的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
规律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价值的质、 量及其变化规律——价值的扩大及货币的 产生——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和分配,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无产阶级反对资产 阶级,揭示资产阶级剥削制度的锐利武器。
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即在现有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
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 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生产者的命运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常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盈利 个别劳动实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亏损
(二)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三)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欺骗性
(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1.在商品经济的生产中,既存在社会性质的社 会劳动,又存在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劳动的 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所决定的。
2.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的一部 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
3.每个商品生产者作为私有者,都独立地进行 商品活动,并自负盈亏,在私有制的条件下,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依据自己的利益和要求 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第2章劳动价值论
![第2章劳动价值论](https://img.taocdn.com/s3/m/fcb25cdc84254b35eefd34cc.png)
•
视频:台湾商品拜物教
• 就客观而言,商品拜物教或货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就主观而言,则 是人脑的产物,或人的观念的产物。
•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仍然存在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
• 自私人假说与商品拜物教有直接的联系,但是这一假说是片面的,在现实经 济社会里,人的经济行为不仅有利己性,也有利他性。
第2章 劳动价值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 了解和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 二重性及其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商品的价值量 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 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 式和作用。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 运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
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这个价值形式使得商品的价值本身第一次真正地被表现 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同时商品的价值量真正成为商 品交换比例的调节者,商品的价值表现得比简单价值形式更 充分。但这个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商品的相对价值 表现仍不充分,商品交换比较困难。
3.一般的价值形式。当一种商品从众多的商品中分离出 来,并与一切商品交换,因而成为其他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时,价值形式便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 等式: 80斤谷子= 50尺布= 2把斧子= 6分黄金= 其它各种商品=
(二)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 关系或比例。 不同商品之间可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这说明它们之间存 在某种共同的东西。这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客观效用论,一种是主 观效用论。 马克思认为“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 价值,商品只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 六、商品拜物教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劳动价值理论课件(PPT34页)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劳动价值理论课件(PPT34页)](https://img.taocdn.com/s3/m/e6b421e5a6c30c2258019e8b.png)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为研究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提供了可能性。
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空 前高涨,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已经 发展起来,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 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 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呼唤科 学理论的指导。这是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及价值关系
——两者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一方 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 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 二者又是相互排斥的。对于商品生产者来 说,为了实现价值,需要让渡使用价值; 对于消费者来说,为了占有使用价值,就 必须支付价值。可见,买卖双方不可能同 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对同一种商品而言,质量好的商品往往包含的价值量也较多,因此其售价也较高。
商品的交换价值即两种商品相交换 的量的比例。它是由商品的价值决 定的,它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在货币产生之后,交换价值是价值 的货币表现形式,即价格。
(3)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①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 和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和初步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
阶段。 第三阶段,修改、出版阶段。这一过程是
阅读、吸收前人优秀经济学文献的过程, 是关注资本主义发展,研究资本主义经济 的内在矛盾,参加社会革命和工人运动实 践的过程。 《资本论》第一卷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空 前高涨,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已经 发展起来,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 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 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呼唤科 学理论的指导。这是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及价值关系
——两者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一方 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 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 二者又是相互排斥的。对于商品生产者来 说,为了实现价值,需要让渡使用价值; 对于消费者来说,为了占有使用价值,就 必须支付价值。可见,买卖双方不可能同 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对同一种商品而言,质量好的商品往往包含的价值量也较多,因此其售价也较高。
商品的交换价值即两种商品相交换 的量的比例。它是由商品的价值决 定的,它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在货币产生之后,交换价值是价值 的货币表现形式,即价格。
(3)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①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 和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和初步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
阶段。 第三阶段,修改、出版阶段。这一过程是
阅读、吸收前人优秀经济学文献的过程, 是关注资本主义发展,研究资本主义经济 的内在矛盾,参加社会革命和工人运动实 践的过程。 《资本论》第一卷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高中政治选修2精品课件:2.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高中政治选修2精品课件:2.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df2a071b0717fd5360cdcd8.png)
答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归纳提升 正确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 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是“永恒的”不同,马克思认为 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 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3)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1)请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 答案 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 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答案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答案 劳动二重性学说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它阐明了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 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 础。马克思利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并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论。劳动二重 性学说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提示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 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 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 二、价值规律理论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 价值量 相等的原则进行。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达标检测
自主学习
一、商品、货币理论 1.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 劳动产品。 (2)使用价值和 价值 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 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温馨提醒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是,生产者和消 费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购买者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归纳提升 正确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 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是“永恒的”不同,马克思认为 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 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3)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1)请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 答案 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 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答案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答案 劳动二重性学说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它阐明了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 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 础。马克思利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并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论。劳动二重 性学说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提示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 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 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 二、价值规律理论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 价值量 相等的原则进行。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达标检测
自主学习
一、商品、货币理论 1.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 劳动产品。 (2)使用价值和 价值 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 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温馨提醒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是,生产者和消 费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购买者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强烈推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强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77975e8df111f18583d05aed.png)
热点透视
•
2010年9月12日新华社报道,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
统计局12日发布的调查结果,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
屋销售价格同比环比均上涨。同比上涨8.2%,涨幅比上
月高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0.2百分
点。
•
针对房价过高的实际,自2006年开始国家不断加
强对土地使用的整顿、加大对个人购房转让的整顿、提
对比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基本观点
评价
①明确“使用价值”和“交换 认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交换
斯 价值”
价值
忽视:没使用价值一定没有交换
密
价值
②商品价值由生产的劳动量决 正确揭示了价值来源 / 定/由交换中购买的劳动量决定 颠倒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
①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必要 肯定并纠正了斯密的论述
使用价值 与交换价 值的提出
认识到:交换价值不由使用价值决定
未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没有 交换价值
劳动价值 二元论
①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 动量决定
——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②商品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 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
——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大卫.李嘉图的 劳动价值理论——
相同点
都认为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 度,都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 耗费的劳动决定
两位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对比
基本观点
评价
①明确“使用价值”和“交换 认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交换
斯 价值”
价值
忽视:没使用价值一定没有交换
密
价值
②商品价值由生产的劳动量决 正确揭示了价值来源 / 定/ 由交换中购买的劳动量决 颠倒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 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5da4c6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0.png)
45
2、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 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 产品。 以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现实生产过程中的 经济关系,并表现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生产资料拥有者成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 费环节的支配者,而劳动力的拥有者则成为 被支配、被统治的对象。
4、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旦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 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资本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
39
4、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两种流通公式: 商品流通公式(作为货币的货币运动) W-G-W (商品—货币—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作为资本的货币运动) G-W-G’ (货币—商品—货币) ( G’=G+△G )
36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及其特点 劳动力价值: 指劳动力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 值。 劳动力价值构成的三部分: 包括劳动者本人和养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 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 指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物品、产品、商品中都具有 商品中特有的本质属性 的共同属性
14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马克思的独创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含义 劳动二重性的对立与统一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
15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比较
5、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量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与价值量的关系: 简单劳动-形成的价值量小 复杂劳动-形成的价值量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a667ccfaa00b52acfc7cab7.png)
第三讲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马克思经过长期的科学 研究,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李嘉图的劳 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建国以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一直是我国政 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传统的政治 经济学理论受到冲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遭到怀疑。于是,许多学者接受 了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论或生产要素价值论。至于剩余价值理论,则干脆 避而不谈。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研究一下经济学说史,就会发现,劳动价 值论是资本主义经济理论鼻祖斯密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鼻祖马克思共同的观 点。只不过由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存在缺陷、无法解释现实,导致西方 经济学理论在反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同时,顺手将劳动价值论也一起抛弃了。 自从马歇尔创立均衡价格论之后,许多经济学者基本不提价值,而只谈价格。 其实,单就劳动价值论是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共同基础这一点,我们就有 足够的理由坚持劳动价值论。 今天的现实似乎与劳动价值论背道而驰,需要我们弄清一些基本理论问 题: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建立过程 (一)、古典经济学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果说配第奠定的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中发现的
“新大陆”,那么,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则是这块新大陆的开拓者。
古典经济学价值论的主要功绩:一切生产部门劳动都创造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缺陷:二元论 斯密时而认为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尺度,时而认 为“劳动价值”是价值的尺度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1、否定:供求价值论 2、继承:劳动创造价值(吸取古典学派的价值理论营养) 3、创新:劳动二重性
第二章 交换过程 这一章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通过交换过程的分析,阐明货币的形 成和它的本质。 这一章是第一章的直接继续。在第一章分析了商品及其矛盾。不 过那是在孤立的、静止的状态上进行分析的。这一章则是在联系的运 动的状态中,分析诸商品的矛盾的展开和矛盾的解决。矛盾的解决是 通过货币的形成实现的。所以,交换发展的过程,同时就是货币形成 的过程。 注意,这一章研究的对象和第一章研究的对象,不是同一个东西。 第一章直接的分析对象是商品及其矛盾,虽然在那里分析的商品,也 是处于交换关系中的商品,但那是在静止状态上分析商品,任务是把 商品矛盾的各个侧面及其基本规定性揭露出来,而不是直接分析商品 矛盾的运动形态或交换过程。在这一章则不同,它是在运动状态中分 析商品及其矛盾的。所以,交换过程成了直接的分析对象。交换过程 就是商品矛盾的展开和解决的过程,就是货币形成的过程。阐明货币 的形成和它的本质就成了这一章的主要任务。 这一章的分析可分为三个问题:①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矛盾和货币 产生的必然性;②货币的形成过程和货币商品的特点;③对货币的起 源和本质方面的错误观点的批判。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马克思经过长期的科学 研究,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李嘉图的劳 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建国以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一直是我国政 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传统的政治 经济学理论受到冲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遭到怀疑。于是,许多学者接受 了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论或生产要素价值论。至于剩余价值理论,则干脆 避而不谈。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研究一下经济学说史,就会发现,劳动价 值论是资本主义经济理论鼻祖斯密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鼻祖马克思共同的观 点。只不过由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存在缺陷、无法解释现实,导致西方 经济学理论在反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同时,顺手将劳动价值论也一起抛弃了。 自从马歇尔创立均衡价格论之后,许多经济学者基本不提价值,而只谈价格。 其实,单就劳动价值论是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共同基础这一点,我们就有 足够的理由坚持劳动价值论。 今天的现实似乎与劳动价值论背道而驰,需要我们弄清一些基本理论问 题: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建立过程 (一)、古典经济学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果说配第奠定的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中发现的
“新大陆”,那么,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则是这块新大陆的开拓者。
古典经济学价值论的主要功绩:一切生产部门劳动都创造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缺陷:二元论 斯密时而认为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尺度,时而认 为“劳动价值”是价值的尺度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1、否定:供求价值论 2、继承:劳动创造价值(吸取古典学派的价值理论营养) 3、创新:劳动二重性
第二章 交换过程 这一章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通过交换过程的分析,阐明货币的形 成和它的本质。 这一章是第一章的直接继续。在第一章分析了商品及其矛盾。不 过那是在孤立的、静止的状态上进行分析的。这一章则是在联系的运 动的状态中,分析诸商品的矛盾的展开和矛盾的解决。矛盾的解决是 通过货币的形成实现的。所以,交换发展的过程,同时就是货币形成 的过程。 注意,这一章研究的对象和第一章研究的对象,不是同一个东西。 第一章直接的分析对象是商品及其矛盾,虽然在那里分析的商品,也 是处于交换关系中的商品,但那是在静止状态上分析商品,任务是把 商品矛盾的各个侧面及其基本规定性揭露出来,而不是直接分析商品 矛盾的运动形态或交换过程。在这一章则不同,它是在运动状态中分 析商品及其矛盾的。所以,交换过程成了直接的分析对象。交换过程 就是商品矛盾的展开和解决的过程,就是货币形成的过程。阐明货币 的形成和它的本质就成了这一章的主要任务。 这一章的分析可分为三个问题:①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矛盾和货币 产生的必然性;②货币的形成过程和货币商品的特点;③对货币的起 源和本质方面的错误观点的批判。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7eb44e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c.png)
(3)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并不否认,评价表达了人对客体的兴趣,态度和情感。但是它并不停留于此, 而是进一步指出,态度、情感、兴趣等等本身,是人本身的现实结构、需要、能力等等即人的客观存在的反映。 是反映自我存在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最终是由主体存在和实践方式所决定、所制约的,是受它们检验并最终要 服从于它们的。因此,人们对价值加以评价的精神形式及其标准的主观性,仍然有其客观的依据。
(2)人民是一切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享用者的统一。因此只有依靠人民自己来创造价值,由人民自己来占 有价值和掌握实现价值的条件,才能使人类的真正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和丰富发展;
(3)现实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达到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其原则的社 会历史阶段。真、善、美的充分发展及其高度统一一自由王国,是当代人类价值追求的理想境界;
(1)它首先是把价值现象置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中考察,指出价值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中的普遍内 容。而不是外在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的、某种先验的、神秘的现象。它对价值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的理解,坚 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不同于从某种客观理念或人的抽象本性中得出价值的唯心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立足于对人类对象性活动、主客体关系中的“两个尺度”的理解,用主客体 相互关系的客观过程和结果,来说明价值产生的秘密和价值的本质。它指出,价值的本质是客体属性同主体需要 和能力之间的一种统一,是世界的存在对人的意义;价值产生于人按照自己的尺度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之中。这样,它对价值的本质和来源的理解,就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实际过程相联系,同确认人在改造世界 方面的权利和责任相联系。而不是象主观主义和唯意志主义那样,把价值看作人的主观精神绝对自由的表现,也 不是象庸俗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那样,把价值看作是与主体的创造活动无关的自然本性。
(2)人民是一切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享用者的统一。因此只有依靠人民自己来创造价值,由人民自己来占 有价值和掌握实现价值的条件,才能使人类的真正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和丰富发展;
(3)现实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达到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其原则的社 会历史阶段。真、善、美的充分发展及其高度统一一自由王国,是当代人类价值追求的理想境界;
(1)它首先是把价值现象置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中考察,指出价值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中的普遍内 容。而不是外在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的、某种先验的、神秘的现象。它对价值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的理解,坚 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不同于从某种客观理念或人的抽象本性中得出价值的唯心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立足于对人类对象性活动、主客体关系中的“两个尺度”的理解,用主客体 相互关系的客观过程和结果,来说明价值产生的秘密和价值的本质。它指出,价值的本质是客体属性同主体需要 和能力之间的一种统一,是世界的存在对人的意义;价值产生于人按照自己的尺度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之中。这样,它对价值的本质和来源的理解,就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实际过程相联系,同确认人在改造世界 方面的权利和责任相联系。而不是象主观主义和唯意志主义那样,把价值看作人的主观精神绝对自由的表现,也 不是象庸俗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那样,把价值看作是与主体的创造活动无关的自然本性。
第二讲马克思关于劳动理论
![第二讲马克思关于劳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46fa0772f60ddccda38a096.png)
•
当然,我们应当明确,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各种形式的劳动都体现了社会分工,
有的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有的属于
不创造价值但对社会有益的非生产劳动(如
党政机关的工作、社会公共服务等)。不能
把生产劳动拓宽到一切社会需要的有益的
职业领域,如果把所有有益的劳动都说成
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或者把一切与国内生
产总值相关的活动都看作是生产劳动,这
• (2)在对商品价值形成过程的考察 中,他论证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存在 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私 人劳动只有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经 过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才能被承认为 社会劳动;
• (3)在对价值量的进一步考察中, 他揭示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指出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少 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理论
• 一、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理论 • 二、列宁和斯大林关于劳动的理论 • 三、劳动内涵的深化与外延的拓展 • 四、各种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一、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理论
• 1、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问题
•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中长 期争论不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
• (3)科技劳动对生产和经济生活 的作用日益突出
•
严格来说,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主
要指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侧重于探索未知世
界,属于认知领域的范畴,是潜在的生产力;而
技术是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际经验去开发新技能、
新工艺、新流程、创造新产品,它更强调改造世
界,侧重于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因此,技
• 4、当代劳动的新特点
• 人类社会的劳动与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 联,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都推进了社会分 工与劳动形式的发展。与马克思所处的时 代相比,当今世界的劳动出现了一系列的 新变化:
高中政治配套课件:2.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人教版选修2)
![高中政治配套课件:2.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934957dda58da0116c17496b.png)
全面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1)马克思认为,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 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2)马克思区分了具体 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 二因素的关系,回答了古典学派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
问题,使之成为科学的理论。
1.一种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首先必须(
提示:(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 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马克思认识 到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 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 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回 答了古典学派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使劳动价值 论成为科学的理论。
4.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B.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 D.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
)
【解析】选A。具体劳动创造各种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与自然
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形成价值,抽象劳动 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具
【解析】首先依据课本理论知识,准确阐述马克思劳动价值
论的基本观点,强调根据此理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 的比重,再从不同角度分析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 重的积极意义。
答案:(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 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劳动,坚持按劳分配的原 则。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1)人们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
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家电需求上升,格力从只有十万元小厂发展成为享誉全球 的空调巨头。1991—1999年,格力瞄准空调发展前景和其领先技术优势迅速发展壮大,单产空调规 模世界第一,1998年采用先进的ERP系统,使公司管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2001—2007年,瞄准国 际化经营,在巴西、越南等建立空调生产基地,实现空调产销量世界第一。2011年在美国设立分公 司,并积极布局生活电器、工业制品、模具、手机、自动化设备、新能源等产业。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自主学习展示
二 、自主学习展示(预习导学)
(一)商品、货币理论 1.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 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 劳动产品 。 ② 使用价 值和 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 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 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 社会属性。 ③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是 交换价值 ,是由商品的 价值 决定的。
生产和田间管理,属于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 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活动二 、微课学习,了解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四、探究活动——价值规律理论
活 动 一 : 忆 一 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活动二 、探究格力发展与转型之路
教材版本:人教2003课标版
节点:高中思想政治选修2 经济学常识专题二第2节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情景导入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目标导航
一、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价值规律的基 本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等知识,认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领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意义。 2.科学精神 通过学习马克思的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理论,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法治意识 通过学习,认识货币的本质,明确依法诚信劳动经营创造财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4.公共参与 通过学习,认知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价值,积极参加社会劳动,共筑中国梦。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自主学习展示
二 、自主学习展示
(一)商品、货币理论 2.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反比 。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在同样时间里, 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 简单 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4.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 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自主学习展示
二 、自主学习展示
(一)商品、货币理论 1.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①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 具体 劳动。该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 的 使用价值 。 ②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 抽象 劳动。该劳动 形成商品的 价值 ,是价值的 唯一 源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自主学习展示
二 、自主学习展示
(二)价值规律理论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交换要 按照 价值量相等 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 受 供求关系 的影响, 价格 围绕 价值 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 作用的表现。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自主学习展示
二 、自主学习展示
(二)价值规律理论 3.价值规律作用。 (1)自发地使 社会资源 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 劳动生产率 ,有利于 技术 进步 和 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3)实现 优胜劣汰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自主学习展示
二 、自主学习展示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马克思认为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 相互交换劳动 的生 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 2.马克思区分了 具体 劳动与 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 劳动的二重性 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3.马克思正是在其 劳动价值论 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二 家电行业的全面兴起,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美的、海尔等成为格力空调行业主要竞 争对手,近年来,格力面临营收下滑,2015年营收977.45亿元较2014年下降超过400亿元,同比下 滑29.04%,美的在这一年业绩超过了格力和海尔。格力过度依赖空调将面临发展瓶颈,正不断加快 多元化发展步伐,特别是在海尔、美的相继以平台化、科技化转型之后,格力未来的转型走势显得 更加紧迫和艰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三 、探究活动——商品、货币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活动一 、观看《跳蚤市场》视频,探究问题
观看视频1.,是跳商蚤品市,场这物些物物交品换是,劳物动尽产其品用并,用受于到交市换民,欢具迎有,使用 探究下列价问值题和。价值。
1.跳蚤市2.场通交过换交的换物市品民是可否以为用商自品己?闲为置什物么品?交换到自己需要的 2.市民为物什品么,要即把获自得己商闲品置的的使物用品价拿值到;市不场同交商换品?的不交同换商比品例是 的交换比由例其是凝由结什的么劳决动定决的定。的,即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3.商品的3.使具用体价劳值动和与价自值然形物成是的商源品泉使是用什价么值?的源泉;抽象劳动
1.一般来该说商,品不社同会生劳产动者生生产产率同成样反的比产。品企,业是生否产哪经个营生劳产动者生产 劳动生产率率越高低,,商耗品费生的产生个产别时劳间动越时长间,低他于的社产会品必价要值劳就动越时间, 大?这对企在业竞经争营中有出什于么有启利示地。位,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家2.袁他隆们平创和造一的名价普值通不农一民样员,工科都学在家某袁水隆稻平实从验事田水工稻作育,种 他俩工作一研天究创工造作的,价属值于一复样杂的劳吗动?,为普什通么农?民员工从事水稻一般
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活动一 、商品理论教师总结
商品二因素:
劳动二重性:
个性
共性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活动二 、微课学习,提出问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活动二 、微课学习,提出问题
通过微1.课他《们社产会品必的要价劳值动一时样间大》,学商习品,的同价学值们量提是出由疑生惑产,商品 大家一起交所流耗探费讨的,社解会决必问要题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与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自主学习展示
二 、自主学习展示(预习导学)
(一)商品、货币理论 1.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 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 劳动产品 。 ② 使用价 值和 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 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 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 社会属性。 ③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是 交换价值 ,是由商品的 价值 决定的。
生产和田间管理,属于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 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活动二 、微课学习,了解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四、探究活动——价值规律理论
活 动 一 : 忆 一 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活动二 、探究格力发展与转型之路
教材版本:人教2003课标版
节点:高中思想政治选修2 经济学常识专题二第2节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情景导入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目标导航
一、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价值规律的基 本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等知识,认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领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意义。 2.科学精神 通过学习马克思的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理论,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法治意识 通过学习,认识货币的本质,明确依法诚信劳动经营创造财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4.公共参与 通过学习,认知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价值,积极参加社会劳动,共筑中国梦。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自主学习展示
二 、自主学习展示
(一)商品、货币理论 2.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反比 。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在同样时间里, 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 简单 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4.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 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自主学习展示
二 、自主学习展示
(一)商品、货币理论 1.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①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 具体 劳动。该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 的 使用价值 。 ②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 抽象 劳动。该劳动 形成商品的 价值 ,是价值的 唯一 源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自主学习展示
二 、自主学习展示
(二)价值规律理论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交换要 按照 价值量相等 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 受 供求关系 的影响, 价格 围绕 价值 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 作用的表现。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自主学习展示
二 、自主学习展示
(二)价值规律理论 3.价值规律作用。 (1)自发地使 社会资源 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 劳动生产率 ,有利于 技术 进步 和 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3)实现 优胜劣汰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自主学习展示
二 、自主学习展示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马克思认为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 相互交换劳动 的生 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 2.马克思区分了 具体 劳动与 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 劳动的二重性 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3.马克思正是在其 劳动价值论 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二 家电行业的全面兴起,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美的、海尔等成为格力空调行业主要竞 争对手,近年来,格力面临营收下滑,2015年营收977.45亿元较2014年下降超过400亿元,同比下 滑29.04%,美的在这一年业绩超过了格力和海尔。格力过度依赖空调将面临发展瓶颈,正不断加快 多元化发展步伐,特别是在海尔、美的相继以平台化、科技化转型之后,格力未来的转型走势显得 更加紧迫和艰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三 、探究活动——商品、货币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活动一 、观看《跳蚤市场》视频,探究问题
观看视频1.,是跳商蚤品市,场这物些物物交品换是,劳物动尽产其品用并,用受于到交市换民,欢具迎有,使用 探究下列价问值题和。价值。
1.跳蚤市2.场通交过换交的换物市品民是可否以为用商自品己?闲为置什物么品?交换到自己需要的 2.市民为物什品么,要即把获自得己商闲品置的的使物用品价拿值到;市不场同交商换品?的不交同换商比品例是 的交换比由例其是凝由结什的么劳决动定决的定。的,即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3.商品的3.使具用体价劳值动和与价自值然形物成是的商源品泉使是用什价么值?的源泉;抽象劳动
1.一般来该说商,品不社同会生劳产动者生生产产率同成样反的比产。品企,业是生否产哪经个营生劳产动者生产 劳动生产率率越高低,,商耗品费生的产生个产别时劳间动越时长间,低他于的社产会品必价要值劳就动越时间, 大?这对企在业竞经争营中有出什于么有启利示地。位,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家2.袁他隆们平创和造一的名价普值通不农一民样员,工科都学在家某袁水隆稻平实从验事田水工稻作育,种 他俩工作一研天究创工造作的,价属值于一复样杂的劳吗动?,为普什通么农?民员工从事水稻一般
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活动一 、商品理论教师总结
商品二因素:
劳动二重性:
个性
共性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活动二 、微课学习,提出问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究活动
活动二 、微课学习,提出问题
通过微1.课他《们社产会品必的要价劳值动一时样间大》,学商习品,的同价学值们量提是出由疑生惑产,商品 大家一起交所流耗探费讨的,社解会决必问要题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