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构造,能够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地轴、南北极点、赤道、纬线、经线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和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上的基本要素。

2.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样的?从而引出课题。

2. 讲授新课地球的形状讲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天圆地方→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和教材中的图片,总结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展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大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地球仪展示地球仪,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包括地轴、南北极点、赤道、纬线和经线等。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地轴、南北极点、赤道、纬线和经线,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讲解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及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一些重要的纬线和经线,如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并说出它们的度数和意义。

3.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基本构造以及纬线和经线的特点等。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评价。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掌握了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纬线、经线的特点。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课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课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

2.掌握地球仪的种类、构造和用途。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球仪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仪的种类、构造和用途。

2.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大小与地球仪的构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大小。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吗?地球在宇宙中有什么特殊的位置?2.学习地球的形状、大小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讲解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提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学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

展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提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什么影响?4.学习地球仪的种类、构造和用途展示不同种类的地球仪,如标准地球仪、地形地球仪、气候地球仪等。

讲解地球仪的构造:地球仪由球体、支架、底座等部分组成。

讲解地球仪的用途:地球仪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用于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有什么作用?5.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理现象,分析其形成原因。

提问:通过实践活动,你们对地球仪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学习地理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四、课后作业1.复习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

2.观察地球仪,了解不同种类的地球仪及其用途。

3.思考: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6.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根据月食照片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7. 请说出在地球仪上如何表示城市、陆地、海洋等地球事物。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_____ ______球体。
形状____________
平均半径_____ _______
地球和地球仪大小 最大周长__________
2.______向两极逐渐增大至______
二.经度
1.划分:以______为以东为东经,字母代号______
0°经线
以西为西经,字母代号______
4.最大数值:______
5.变化规律:从______向东向西逐渐增大至______
三.读图1.12和1.13回答:
表面积____________
地球仪:______的模型




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C.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D.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经线形状:______
指示方向:______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_____,东西半球分界线:______




1. 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
C.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D.沿同一条纬线方向向前走,能回到出发地点
2.本初子午线是()


1.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编整理了初⼀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第⼀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标:教学⽬标1.使学⽣了解地球的形状及⼤⼩;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午线和⾚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经纬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法。

2.通过学⽣了解⼈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的科学思维能⼒及培养勇于探索、深⼊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数据表⽰地球的⼤⼩;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节地球和地球仪第⼀课时创设情境,引⼊新课:创设情境,引⼊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家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法看到地球的整体⾯貌,在古代,⼈们对地球的形状和⼤⼩是⼀个难解之谜。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挂图按照顺序展⽰出来,学⽣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图⽚边讲述。

图1:“天圆地⽅”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讲述第⼀幅图:“天圆地⽅”请学⽣讲述第⼀补充⼩结:在古代,⼈们认为整个⼤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地上的⼀⼝巨⼤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回答)总结:同学们都⾮常聪明,不像古代⼈⼀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地是平的。

随着⼈们活动范围的扩⼤,⼈们逐渐发现⼤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热爱地理、探索未知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
-结合地球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激发他们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熟练操作地球仪,识别经纬网,查找地理位置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球仪解决实际问题,如查找指定地点、规划旅行路线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提问的习惯。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基础知识的掌握。
-绘制一张简易的地球仪,标注出主要的经纬线和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以提高学生对地球仪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紧接着,我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地图知识,为学生搭建起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地球和地球仪”,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首先介绍地球的基本概念,如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通过地球模型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示作业成果。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准备将学生分组,每组4人,每组一个地球仪。

讲台上摆放大地球仪和经纬仪。

自制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宫》和《步步惊心》电视剧的热播,使“穿越”成为最时尚和最流行的词语,也成为很多人的梦想,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吗?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多维互动,学习新课授课环节如下。

环节一:观看──记录【学生活动】观看:播放多媒体课件《穿越时空》,演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记录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古代人凭直觉认识世界──“天圆地方”②视野扩大,人们臆想中──天如斗笠,地如覆盘③麦哲伦环球航线──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④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拓展: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和现象有哪些?海边看船……【设计意图】播放多媒体课件《穿越时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简要记录经历的四个阶段,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地球是个球体,让学生了解、体验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来说明地球是球体,旨在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环节二:描述──计算【学生活动】描述1.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地球表面积:2.用示意图描述地球的大小3.用诗词描述大小坐地日行八万里……计算1.人的步幅约0.75米,绕赤道一周,需要走多少步?若按照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走,需要走多长时间?2.传说中的“土行孙”能够遁地飞逃,假设他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横穿地心,达到与出发地对应的地点,需要多长时间?【设计意图】三种描述方式中,一是用数据描述,直截了当;二是用示意图描述,实现文图转换;三是用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给抽象数据赋予感情色彩,增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

通过计算、对比,让学生对地球大小有更深入的、感性的认识。

环节三:观察──归纳【学生活动】观察1.观察经纬仪和地球仪,找出地轴、南极、北极、经线和纬线,说出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地球和地球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造;2.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3.熟悉地球与地球仪的关系;4.掌握地球的四个季节的形成原因和周期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态和构造;2.地球与地球仪的关系;3.地球的四季形成原因和周期变化。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态和构造;2.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3.地球与地球仪的关系;4.地球的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周期变化。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地球的形态和构造1.引入:课前准备一枚篮球和一个橙子,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态;2.讲解地球的构造、分层及地核、地幔、地壳和板块构造等内容;3.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上图例,对地球的构造进行理解;4.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地台等地球现象与地球构造的联系。

第二课时: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1.引入:展示一个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结构;2.讲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3.进行实操,让学生通过地球仪寻找各个国家和重要地理位置;4.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第三课时:地球与地球仪的关系1.引入:以地球仪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和地球仪的关系;2.讲解地球与地球仪的关系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3.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地球仪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位置和距离;4.引导学生对不同国家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以及对本国位置的认识。

第四课时:地球的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周期变化1.引入:回顾一年中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通过图片、文化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每个季节的特征;2.讲解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以及地球四季的形成原因;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并了解四季变化的周期;4.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地球四季变化与不同地区气候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实践操作法3.实验观察法4.讲授法五、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解决情况及小考成绩;2.学生上课时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情况;3.教师学生互动情况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七年级地理 《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 《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

《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地球与地球仪》一节是选自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的第二学时第4页地球仪部分,它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和地球仪,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份。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仪上南北极的位置、经线和纬线等知识。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故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学生自学自画、合作互助等环节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

本节课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

设计思想本课的设计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教师只是在帮助他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活动,而学生则紧紧围绕自制小地球仪在课堂上通过:发现问题—自学自画—互助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分享—集体评估六个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本课成功的改变了地理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活动中一步步体验成功,最后的评价表的设计更体现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一教学理念。

本课主要使用自学指导法和列表对比法两种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点,利用列表对比法帮助学生深刻的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地球仪、地轴的空间特征②知道地球仪上经线、纬线,南极点与北极点;③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

2、能力目标:①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小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②通过在自制地球仪上绘经纬线理解经纬线存在的意义,以及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3、德育目标:通过小组间的知识交流及互相学习,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geography "earth and globe" of PEP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篇前言: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篇章2: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通过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并会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经线和纬线特点、纬度和经度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会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难点】(1)东西半球划分。

(2)经纬网定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新课讲解,研讨展示](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板书:1、认识地球的形状展示地球卫星照片,使学生了解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2. 认识地球仪的作用和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地球仪、投影仪、图片资料等;2. 学生准备:小组分配、笔记本、铅笔等。

三、教学过程:导入:1. 观看地球的图片或视频,询问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地球:1. 分组讨论:学生按小组分组,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b. 地球的大小和重量如何?c. 地球的组成部分有哪些?2. 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对地球形状、大小、重量和组成部分的准确理解。

介绍地球仪:1. 展示地球仪,向学生解释地球仪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以及地球仪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使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的不同部分,并探索如何使用地球仪找到不同地方的位置。

应用练习:1. 设计练习任务:将世界地图贴在教室的墙上,要求学生使用地球仪找到指定的国家或城市,并用标签标记出来。

2.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练习任务,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并互相帮助。

3. 展示讨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比较。

拓展活动:1. 地球仪指南针:教师向学生介绍地球仪上的指南针,并解释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2. 模拟旅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旅行活动,让他们利用地球仪确定旅行目的地,并做旅行计划。

3. 学生表演:鼓励学生用地球仪展示自己设计的旅行路线,并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描述旅行过程。

四、课堂总结:1. 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提问检测:教师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检测他们对地球和地球仪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布置:1. 鼓励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进一步了解,要求他们完成与地球和地球仪相关的作业。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鼓励他们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进行拓展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的产生和组成。

2.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会使用地球仪,并掌握地球上地球仪的各项符号含义。

3.能够在使用地图和地球仪时,正确表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

【教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知识2.地球仪的组成和使用方法3.地球上地图和地球仪的运用【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课时:地球的基本知识1.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图片和想象地球的形状,引出地球的基本知识。

2.讲解(40分钟):(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构成。

(2)地球自转和公转。

(3)地球的四季变化与地球倾斜角。

(4)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练习与巩固(10分钟):(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请学生在课后用其他的方式表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第二课时:地球仪的组成和使用方法1.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举例子引出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讲解(40分钟):(1)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地球仪上常用的符号。

(3)地球仪的引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练习与巩固(10分钟):(1)请学生在课后用其他的方式表示地球仪上常用的符号。

(2)请学生用地球仪确定自己居住城市的经度和纬度。

第三课时:地球上地图和地球仪的运用1.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上的标志和符号,引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

2.讲解(40分钟):(1)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如山脉、河流、海洋等。

(2)地图上的符号和标志。

(3)如何使用地图和地球仪表示各种地理现象。

3.练习与巩固(10分钟):(1)以学生所在城市为中心,使用地图和地球仪确定周边地理现象。

(2)请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寻找其他城市的地图和地球仪,并进行比较和交流。

【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2.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3.掌握地球上地图和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地球上地图和地球仪的符号和标志含义,并能正确表示各种地理现象。

新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创新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创新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和表面积。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经纬线和赤道,经纬度的意义。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1.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纬线、两极和赤道,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东西半球。

2.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与难点】1.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与判读。

2.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的位置。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读图分析和谈话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步步惊心》电视剧的热播,使“穿越”成为最新时尚词语。

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吗?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二、新课讲解(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读图1.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导学):人类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讲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大体经过: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2.读图1.2 地球的大小(导学):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大小。

(讲解):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动画页:播放视频《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地球的表面积相当于7.2857×1010个足球场。

2.赤道周长约相当于 10万个400米跑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读图1.3 地球仪(导学):了解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仪的构成和作用。

2. 培养学生使用地球仪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了解地球是一个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运动:学生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仪的构成: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经纬网、大陆、海洋、国家边界等。

4. 地球仪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如查询地理位置、计算距离等。

5. 地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要爱护地球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构成和作用。

2. 难点:地球仪的操作方法,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构成。

2.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仪的作用。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地球仪,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地球仪、地球仪图片、相关视频资料。

2. 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3. 地球运动示意图、地球仪操作指南。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仪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构成。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的形状,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3.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4. 地球仪的构成:讲解地球仪的基本构成部分,如经纬网、大陆、海洋、国家边界等。

5. 地球仪的作用:讲解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如查询地理位置、计算距离等。

6. 地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讨论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要爱护地球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与地球仪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提出凭证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认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认识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区分;能够运用经纬网确立随意点的地点。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让学生认识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科学思想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量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育学生仔细学习的态度和探究科学神秘的志趣。

培育学生的察看力、想象力、空间思想能力,为培育学生的辩证唯心主义看法确立基础。

教材与学情剖析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向来是初中地理教课的要点。

本节课的学习,经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概过程,感觉古人勇于探究的精神,遇到相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经过对地球仪频频察看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建立地球上空间看法的“骨架”,能够说本节课不单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并且是终生学习地理的基础。

学生是刚才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固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

因为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及经纬度的地点确实认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教课要点1、依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对学生进行感情、态度、价值观教育。

2、用经纬网确立随意点的地点。

教课难点1、指引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要点点。

2、帮助学生成立空间看法。

次一级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 E、W), 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S、N)的判读和区分。

教课方法察看法、解说法、演示法、议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绝不踌躇地说:“是地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半球。
以下内容:
探究点拨二
1.经纬网定方位
PPT 展示 经纬网 的相关 应用。
先根据经纬度变化情况, 2.经纬网定距离
确定东西经、南北纬主要 应用在空间定位、方向判 断、距离推算等方面。
3.定位置 4.对趾点
第三 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抢答的方式与点将的方式相结 PPT 展示
运用。
1.1 地球和地球仪
理参考
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答案。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金太阳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
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 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
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 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
第二 层级
环节一 探究经纬线、 经纬网、经纬网的判读
与应用。
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 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 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 进行纪律的规范和探究内
导学 建议
难点 教学 建议
2.根据经度差或纬度差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本节教材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基本
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东西经,在地球仪的经纬网上 确定方向和任何一点的位置。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课前 2.准备一个地球仪、世界地图、经纬线板图。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 学生准备:
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 相 关 分
案上“课程达标训练”相关试题。 析 及 参
考答案。
第四 层级
思维 建模
总结 概括 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一、地球 1.形状 2.大小 板书 二、地球仪 设计 1.地轴 2.两极 3.经纬线 4.经纬度 5.经纬网
本节课关键词:地球的形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
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
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
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
合。
环节二 对学案探究内 容分析整合
探究点拔一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
1.经纬线在形状、指示方 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
向、长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评、质疑、补充、纠正等。本节
2.利用经纬度的递增、递
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 减规律判断南北半球和东
地球和地球仪
授课年级
课题
地球和地球仪
课程类型
新授
课时
上课日期
道、经纬线以及经纬度划分的方法。理解经纬线的特点、
教学目标
经纬度的实质及东西半球的划分。 2.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熟练判读经纬度及东、南、西、北半球;运用经纬网确
定方向、计算距离。
重点 1.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状和大小、地轴、两极、 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
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 互交流。
PPT 展示 思维导 图构建
过程。
【旁白】这节课我们主要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
了解了经纬线的特点,经 感体验。
纬度的划分及半球的划
分。这些知识都有利于我
们观察地图。请同学们课
后认真完成固学案习题,
并预习下节内容。
丽又特殊的星球上,她是
纬线板
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那
图。
你们对她又了解多少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
地球仪的转动来了解她。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 PPT 展示
第一 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 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 知 识 梳
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 考。
1.准备一个地球仪,认真观察地球仪,预习教材内容。
2.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讨论。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旁白】相信同学们都知 拿出地球仪观察 5—10 分钟, 多 媒 体
创设 情境 新课 导入
新课 导入
道,我们生活在一颗即美 通读教材,自主完成知识梳理。 展 示 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