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道教祈福与香火文化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河南郑州香道培训

河南郑州香道培训

中国香道香艺文化香道/香艺的概念所谓香道,通过表演性的程序对名贵香料醺然,再由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其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的过程。

香的历史起源香道,通俗地讲,是以天然芳香原料作为载体和核心,融汇自然科学、中医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实现人身体、心灵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凝气安神、养身健体、净化心灵的。

关于香的选料、熏烧、药理、品鉴、感悟等一系列香文化体系的理论总结。

纵观中国香道的发展历程,其肇始于远古,经历了萌芽、初始、成形、成熟、鼎盛、稳定、萎缩七个阶段,对传统文化的诸多部类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是中华历史文化舞台上抹不去的华丽篇章。

一、以新石器时代庆阳先民熏香驱虫为始的萌芽期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最早源于甘肃庆阳。

庆阳历史悠久,标志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肇始的华夏第一块旧石器就是在这里出土,目前从发现的旧石器地点可以证实,远在20万年前后就有人类在这一带繁衍生息。

远在五至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庆阳先民就从事渔猎和原始农业经济生活,并遗留了许多珍贵实物,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原始文化。

这一时期当地就有了用于熏烧、蒸煮的器具出现,庆阳宁县阳洼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4500多年)出土文物中就发现了大量陶鬲、陶甑等。

人类对香的喜爱是形而上的,是与生俱来的本性需求,最初先民对植物中挥发出的香气有所感觉,闻到不同香料的芳香时,即能感受到美感和香气快感,并逐步发现不同香味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作用。

远古庆阳人野外或是洞穴聚居,夏夜便燃烧艾叶散发独特香味以驱逐蚊虫,这种方法甚至直到现在庆阳的农村还在广泛使用。

由此,对自然界尚知之甚少的先民对自然香料的神奇用途便崇拜不已,便将花、果实、树脂等芳香物质奉献给神,芬芳四溢而达到完美的宗教境界。

因此,上古时代还把这些有香物质作为敬神明、清净身心和丧葬之用。

此时,人们对香的使用仍处于懵懂之中,使用的香料是单纯的自然香料,除个别直接熏烧取香外,大多并不经过切割、研磨等加工程序,而是原始的动、植物自然散发香味。

香与道教的不解之缘

香与道教的不解之缘

香与道教的不解之缘香在道教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香在道教斋醮法坛的祭祀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

道教认为,香闻可至十方,是通真达灵的信物。

道教《三官真经》中的“祝香咒”即云:“道由心学,心假香传。

香爇玉炉,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仙旆临轩。

令臣关告,迳达九天。

”实际上,这“祝香咒”就蕴含十分深刻的道教修行理念。

首句的意思是,道是由心去修的,而心的样貌则通过香来呈现。

修道目的在修心,但心是无形无相、无可捉摸的,这又如何“修”法呢?通过香之为物的假借,则可有所映像于外了,因此是“香爇玉炉,心存帝前。

”在焚香、拜香等香事活动的过程中,对自己心态、心念的样貌浓淡都明察秋毫,不受其羁绊而专注于眼前之香,这也即是一种修行。

与此同时,一款如法的香品本身在原料、气味和形状上也都合于人体生理,有助于调理身心、凝神静意。

因此,焚一炷香,借此摒弃妄想情虑的干扰,清心宁神,心存于帝前,这大概也就是道教“祝香”的一大本意。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其教也旷绝清通,穷究人天,给中国文化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特色,就在于一个“道”字。

中国道教,由道而通于医,由道而通于术,也由道而通于香。

《太丹隐书洞真玄经》说:“烧青木、熏陆、安息胶于寝室头首之际者,以开通五浊之臭,绝止魔邪之炁,直上冲天四十里。

此香之烟也,破浊臭之炁,开邪秽之雾。

故天人玉女,太一帝皇,随香炁而来,下憩子之面目间焉。

”《登真隐诀》则说:“香者,天真用兹以通感,地祗缘斯以达言。

是以祈念存注,必烧之于左右,特以此烟能照玄达意,亦有侍卫之者宣词诚故也。

”《真诰》中也说:“凡人人靖,烧香皆当对席,心拜叩齿阴祝,随意所陈,唯使精专,必获灵感,正心平气,故使人陈启通达上闻也。

”总而言之,香在道教中举足轻重。

它的作用不仅是在香的药性物理,也在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不仅在典籍的文字语言中,更在教规教义中体现。

文字为慧通香学研究院原创,图片源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节的寺庙祈福与道教传统

春节的寺庙祈福与道教传统

春节的寺庙祈福与道教传统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国范围内人们最为热衷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拜访亲朋好友,共庆佳节,寺庙也成为众多人们寻求祝福和祈福的场所之一。

在中国的寺庙中,道教寺庙不仅是庆祝春节的场所,更是道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重要承载地。

本文将探讨春节的寺庙祈福与道教传统。

一、春节期间的寺庙祈福习俗春节寺庙祈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宗教仪式之一。

在春节期间,很多人会前往寺庙,希望获得神明的保佑和福运。

寺庙内的祈福活动通常包括烧香、上香、磕头、祈祷等环节。

人们会选择一个吉祥日,如正月初一或初二,前往寺庙拜祭,向神佛祈求新年的福祉和平安。

在进行祈福仪式时,人们会点燃香烛,烧香祷告,并向神佛敬献供品,如水果、酒、糕点等。

此外,人们还会准备纸钱等物品,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祈福。

在庙堂前,人们会顺时针绕寺庙转数圈,这被认为有助于消除不祥之气,带来好运。

二、道教寺庙与春节习俗道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对于中国春节的庆祝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道教寺庙在春节期间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道教信徒会选择春节期间到寺庙中祈福、参拜,以求得神明的保佑和平安。

道教的寺庙通常会摆放着不同的神像,供信徒膜拜。

在春节期间,寺庙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和祭祀仪式。

道士们会为信徒们祈福,引导他们进行各种仪式,包括沐浴、磕头、吉祥物扔骰子等。

这些仪式和活动各有寓意,如沐浴可以带走旧年的晦气,吉祥物扔骰子则寓意新年好运连连。

此外,道教寺庙还会举办道教经文的朗诵和歌舞表演,为信徒和游客献上一场文化盛宴。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快乐,也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三、寺庙祈福的意义与价值寺庙祈福是一种传统的信仰行为,它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寺庙作为信仰的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神明沟通的平台。

通过祈福活动,人们可以传递自己的祈愿,寄托自己的希望,并表达对家庭、健康、财富等方面的祈求。

与此同时,寺庙祈福的活动也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春节期间的传统道教仪式了解中国的传统道教文化

春节期间的传统道教仪式了解中国的传统道教文化

春节期间的传统道教仪式了解中国的传统道教文化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春节既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也有寓意深远的宗教仪式。

在中国的道教传统中,春节期间举行的仪式至关重要,承载着对神灵的敬仰以及对美好祝愿的表达。

本文将深入探讨春节期间的传统道教仪式,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道教文化。

一、道教的起源和发展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宗教思想流派,起源于公元前2-5世纪战国末期和秦汉时期。

它以道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信仰体系。

道教强调顺应自然,追求与宇宙大道的合一,通过修炼和奉祀神灵以达到长生不老、超脱生死的境界。

二、春节期间的道教仪式1. 探灵祭祀在中国的道教传统中,春节是人们向神灵祈福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时候,许多道教寺庙会举行探灵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祈愿。

这些仪式通常包括祭拜道教神祇,烧香、敬神、祷告以及供奉神灵喜爱的食品和饮品等。

2. 祈福仪式春节期间的道教仪式中,祈福仪式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

人们走进寺庙,点燃香火,虔诚地向神灵祈愿。

他们祈求福寿安康、年年丰收,也希望能够迎来吉祥的新年。

祈福仪式中,道士会带领信众诵读经文,并进行各种供奉和祷告的活动,以期获得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3. 示威仪式在一些地区,春节期间还会举行示威仪式。

这些仪式通常是为了驱除邪祟、清洗邪气,保护家庭免受邪灵和恶魔的侵扰。

在这些仪式中,道士会制作符咒和护身符,并进行驱鬼驱邪的仪式,以确保新年的幸福和平安。

三、传统道教仪式的意义春节期间的传统道教仪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宗教意义。

首先,它们是对神灵敬仰的表达,是道教教义的实践。

通过仪式的举行,人们希望能够与神灵取得联系,得到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其次,仪式还对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起着积极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是一个团圆和亲情的时刻。

传统道教仪式的举行不仅能够增强家庭的凝聚力,还能够促进社区的和谐和团结。

道教与香

道教与香

道教与香林翔云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在宗教轨仪中供奉神灵时,要求有香、花、灯、火、果五种供奉。

五种供物表示天地造化、万物相生相克之理,以合神明之道。

五行:金:用铜铁成锭,贴金箔代替;木:即香,用香刻成假山;水:即净水,用净盂盛之;火:即灯;土:黄土取方一块。

道教称香有太真天香八种:道香、德香、无为香、自然香、清净香、妙洞香、灵宝慧香、超三界香。

宁全真在《上清灵宝》卷五十四言:“道香者,心香清香也。

德香者,神也。

无为者,意也。

清净者,身也。

兆以心神意身,一志不散,俯仰上存,必达上清也。

洗身无尘,他虑澄清。

曰自然者,神不散乱,以意役神。

心专精事,穹苍如近君,凡身不犯讳。

四香和合,以归圆象,何虑祈福不应。

妙洞者,运神朝奏三天金阙也。

灵宝慧者,心定神全,存念感格三界,万灵临轩,即是超三界外,存神玉京,运神会道,不可阙一,即招八方正真生气,灵宝慧光,即此道也。

以应前四福应于一身,以香焚火者,道德无为之纯诚也。

以火焚香者,诚发于心也。

”道教在斋醮仪式中,将烧香行为都规定了名相,其意义是十分深刻的。

佛道经典及中国史书上出现过的香料种类相当繁多,这些香料主要的功能有四项:一是作为洁净宗教修行者的工具,包括外在形式的清净与内在层次的神圣化;二是作为医疗之用,广义地说,透过在宗教仪式中焚烧各种香,可以医疗人身上的不同病痛,甚至可以赦除人的罪过;三是被视为供养神佛的对象,藉由焚香的动作,以香的芬芳气息来取悦神佛,使其降福,甚至有香可以作为神佛的食物等观念的存在;四是作为神圣与人的中介物质,或是可以让人更接近神圣的物质:透过香,人可以接触到“神圣”,不论直接或间接。

道观烧香香是道教斋醮法坛的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香闻达十方无极世界,灵通三界,是通真达灵的信物,道经中多有记载。

道教斋醮用香非常讲究,道门香一定要用好的香料,清净至要。

醮坛焚降真香、詹唐香、白茅香、沉香、青木香等。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信灵香可以达天帝之灵所”,汉明帝时真人燕济逢三位异士道者投宿,至夜谈及邪魔干犯而改居此处时,其中一道者云“吾有奇香能救世人苦难,焚之道得自然玄妙,可升天界。

道教礼仪暨道教文化知识培训

道教礼仪暨道教文化知识培训
道教禮儀暨道教文化知识培训
主要内容
一 道教礼仪常识
二 道教常用术语 三 道教常用法器
一 道教礼仪常识
1、进庙门的讲究:
衣冠整洁
须走两边
左入迈左脚
右入迈右脚
门槛中间不可走
一 道教礼仪常识
2、跪拜礼圣的规范动作:
游人,香客先要将身上背的,手里提的包放在 拜垫旁边,然后在神像前左、右两边的蒲团后端立, 默祷所祈之事意,然后行三禮九叩。
三 道教常用法器
6、幢(chuáng)幡:
法坛仪仗常用法器。幢、幡 的区分在于:幢顶有盖,并有执 杆,可以手持;幡顶无盖,有手 持者,亦有悬挂于神像两侧。法 坛设置幢幡主要用于盟天告地、
昭真召灵。也用于供养、严饰 道场。
拱手还礼。 一礼三叩 三礼九叩 经坛法器、香案蜡烛、供奉物品(食品)不
可随意乱动。
一 道教礼仪常识
6、供品的讲究:



供品


二 道教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术语
1、法事:
就是道教的斋醮(jiao)科仪,俗称 “道场”,谓之“依科演教”。
二 道教常用术语
2、早晚课:
二 道教常用术语
3、开光: 道教仪式之一。开光就是把宇宙中无形的、
三 道教常用法器
5、法剑:
又名“宝剑”、“令剑”、“七星 剑”。在钢铁锻制的剑身两面,各镶有 青铜制的北斗七星图样,靠近剑柄处有 龙、符的图案。道教认为宝剑是斩妖诛 魔的强力法器。也有一种是在剑身上刻 有符咒的木剑,多半使用可以避邪的桃 木雕制,又称“桃剑”。道士在行法时, 也有拿菜刀代替法剑者。
具有无边法力的真灵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 具有无边法力的灵性。故而开光是神像被供奉后, 必不可少的仪式。

香道培训 0420

香道培训 0420

香道所谓香道,就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寂静之中。

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

一、香道朔源香道讲究静观不语,需要人们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

宋代陈去非的诗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香的态度: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

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

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受。

熏香还可以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

香道以前的香,是以香味为主要目的的。

五代的罗隐有一首诗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用香的记载。

如苏轼的《和鲁直》、朱熹的《香界》:《和鲁直》四句烧香偈子,随风遍满东南;不是文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香界》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其中,黄庭坚总结的香之十德,至今仍被日本香道界奉为圭皋。

我们看到,作为香道文化的学习者,日本早已将香道与茶道和花道并称为三雅道,是一种以“乐香”为道艺的高雅艺术。

唐代鉴真和尚东渡,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品香文化。

香道培训内容

香道培训内容

香道培训内容香道是一门古老的文化艺术,它是一种通过燃烧香料来达到精神和身体健康的方法。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内心平静的追求,香道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因此,香道培训也成为了一个备受欢迎的课程。

一、香道培训的背景1. 香道的起源与发展香道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历史长河中,香文化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精神文化和审美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现代社会对香道的需求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人们对内心平静和身体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而香道作为一种传统养生方法,在现代社会中被重新发掘并得到广泛应用。

二、香道培训内容1. 香料知识在进行香道培训时,首先需要学习各种不同类型的香料知识。

这包括了香料的种类、香味的特点、产地、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香道。

2. 香道文化除了学习香料知识之外,还需要了解香道文化。

这包括了香道的起源、发展历程、传统仪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领会和理解香道的精髓。

3. 香道技巧在进行香道培训时,还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技巧。

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燃烧器具,如何点燃和调节火焰,如何搭配不同类型的香料等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更好地实践和运用香道。

4. 香道实践在学习完基础知识和技巧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实践了。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环境气氛的营造、时间选择、使用方法等等。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尝试,才能真正掌握香道技艺。

5. 香道应用除了学习和实践香道技艺之外,还需要了解香道的应用。

比如在家庭中如何运用香道来调节身心健康,如何在商业场合中运用香道来营造氛围等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应用技巧,才能更好地将香道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

三、香道培训的形式1. 线下培训线下培训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会在一些专门的学校或机构中进行,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员全面掌握香道知识和技艺。

云起香道关于香开展培训课

云起香道关于香开展培训课

香道的定义是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有关「香气的艺术」。 如果要进一步说明,就是从香料的熏点、涂抹、喷洒所 产生的香气、烟形,令人愉快、舒适、安详、兴奋、感 伤„„等等的气氛之中,配合富于艺术性的香道具、香 道生活环境的布置、香道知识的充实,再加上典雅清丽 的点香、闻香手法,经由以上种种引发回忆或联想, 创造出相关的文学、哲学、艺术的作品,使人们的生活 更丰富、更有情趣的一种修行法门,就叫做香道。
上一个世纪60年代初,法国政府在进行肺结核 病普查时,发现蔻蒂(Coty)香水厂的女工们没有一 个患有肺病。这个现象促使人们对各种香料、特别 是天然精油的杀菌抑菌作用重视起来并深入加以研 究。

塔吉克共和国有一个疾病防治所,专门对病人采取芳香疗法:在 环境如画的森林公园中,让病人舒适地坐在安乐椅上,一面聆听悦耳 悠扬的音乐,一面嗅闻各种芳香植物溢出的阵阵幽香,使病人沉静轻 松,处于无忧无虑的状态,以调节人体机能,尽快恢复健康。
• 日本长谷川直义介绍过用以治疗心身症的嗅香疗法,利用麝 香的嗅香疗法可达到治疗眩晕症的目的,而桧树对平衡失调 症有疗效。
• 大茴香油、春黄菊油、桉树油、云杉籽油等可治疗咳嗽、支气管炎等 症; • 薰衣草香气具有镇静药类的镇静效果; • 芳樟叶油的香气抗抑郁效果良好; • 茉莉、康乃馨、桂花的香气能够净化空气,抑制结核菌,使用丁香和 檀香也可辅助治疗结核病; • 薄荷和紫苏的香气能抑制感冒,减轻鼻塞、流鼻涕; • 欧薄荷油、蔷薇油、桉树油、薄荷醇等可治疗口臭; • 棕榈油、酒花油、玫瑰油等可用按摩、淋浴或制成药枕等方法治疗神 经系统病。
云起香堂香文化系列专题培训
文化的定义
• 广义:文化即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又是发展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 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 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 称为大文化。 •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 、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 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香文化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香文化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详细描述
香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提神醒脑、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在宗教仪式中,香 被用作沟通神灵、净化心灵的媒介。在医疗保健方面,某些香料具有药用价值,能够舒缓身心、缓解病痛。此外 ,高品质的香也是一种经济价值的体现,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
香的原料与制作
02
香的原料种类
04 香文化与传统文化
香在宗教文化中的地位
01
02
03
佛教用香
在佛教中,香是重要的修 行工具,用于表达对佛陀 的敬意和净化心灵。
道教用香
道教中,香是沟通神灵的 媒介,常用于祭拜和祈福 仪式。
伊斯兰教用香
在伊斯兰教中,香是必不 可少的,用于净化环境和 表达对真主的敬仰。
香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诗词歌赋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香为题材,创 作出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
绘画雕塑
香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绘画和雕 塑作品中,作为美好和优雅的象 征。
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家居熏香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香来净化空气、驱蚊虫、提升家居 氛围。
礼仪用香
在一些重要场合,如婚礼、葬礼等,香是必不可少的礼仪用 品。
05 香文化的发展与展望
作的产品。这些产品将香文化与其他文化元素相结合,为消费者带来全
新的体验。
03
全球视野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香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更加频繁。各种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香料、制香工艺和香品相互传播,丰富了全球的香文化。
未来香文化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科技创新
未来香文化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进制香工艺和香品的品质。同时 ,科技也将为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可持续发展

道教文化常识PPT课件

道教文化常识PPT课件
道教
基本内容
• 道教的创立和发展 • 道教的基本教义 • 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 道教供奉的主要对象 • 道教常用的称谓、仪式 • 道教宫观与道教名山 •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一)渊源
1.巫术 道教继承了古代的巫术,因此道教中的念咒、祈祷、 符箓和镇鬼等法术都与巫术有关。
2.神仙思想 神仙方士之说后来成为道教的直 接来源,道教基本思想就是长生 不死。 3.黄老思想 道教把老子的道加以宗教化, 因此老子便成为道教的尊神。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 术,可助己长生成仙,亦可济世人。他所撰 《肘後备急方》《肘後救卒方》《金匮药方》 《玉函方》等医学著作中,保存了不少我国 早期医学典籍,记载了许多民间治病的常用 方剂,其中有治天花等病的医学史上现存最 早的高载,对结核性传染病的认识,也比国 外早一千多年。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 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特性及治病作用等作了 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後世医药学的发 展有很大影响。
寇谦之飞升图
(3)陆修静(406-477年) 南朝道士,把天师道与金丹道
教结合。广集道经,整理成 1200多卷的《三洞经书》,为 后世道教经典《道藏》的分类 编目奠定基础。陆修静在道教 史上是南天师道的创立者,南 北天师道形成,标志道教同封 建统治者结合。
陆修静的生平: 南朝刘宋时著名道士。吴兴东
迁人,字元德,号简寂,三国东 吴丞相陆凯的後裔。自少修习儒 学,博览强识。又性喜道术,精 研玉书。长大後,好方外游,遗 弃妻子,入山修道。初隐居云梦, 为搜求道学,寻访仙踪,乃遍游 名山,声名远播。
虎溪三笑(陆修静、陶渊明、慧远)
(4)陶弘景
陶弘景,炼丹家、医药家、

文学家和学者,生於公元456 , 居

香文化培训课件

香文化培训课件

汉代熏香文化的盛行
熏香的主要用途由祭祀转向日常生活
汉武帝收复岭南地区“崖香” 第一次进入中原顶层社交圈
• 汉代调配香药的发展 • 道教的早起用香
六朝
• 魏晋南北朝时近四百年,岁然社会动荡不 安但哲学思想与文化艺术异常活跃,对中 国香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同时也是香 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 国家设专门机构管理香药:市舶司、香药 库、御香局
• 文人玩香、斗香,香谱出现 • 香印、线香
清明上河图
合香 香方 听香
苏东坡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 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 诗文书画皆精。
沉香山子赋
• 古者以芸为香,以兰为芬,以郁鬯为祼,以脂 萧为焚,以椒为涂,以蕙为薰。杜衡带屈,菖蒲 荐文。麝多忌而本羶,苏合若芗而实荤。嗟吾知 之几何,为六入之所分。方根尘之起灭,常颠倒 其天君。每求似于仿佛,或鼻劳而妄闻。独沉水 为近正,可以配薝卜而并云。矧儋崖之异产,实 超然而不群。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
CETTIC香道师培训课程
香文化史
香:最熟悉的陌生人
香,护佑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香与中华民族最精深的思想相生相 伴 香是一种时尚
香与个人
萌发于先秦 初成于秦汉 成长于六朝 完备于隋唐 鼎盛于宋元 广行于明清
祭祀用香
• 巫文化与香 • 六千年前燎祭 • 春秋战国时期祭祀方法 • 商朝燎祭、香酒 • 西周、春秋燔柴、燃萧祭礼
1.注重香的造型,建筑、家具用香 2.注重香对人身体的作用
• 香药空前充足 • 香之礼制、香薰朝堂 • 法门寺 • 香药制品与功用的发展 • 香文化的交流 • 奢华的宫廷用香

香文化基本知识培训PPT模板课件

香文化基本知识培训PPT模板课件
虽然现在的香与香文化还都逊于古代,但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 有更多爱香、懂香的人开始致力于对传统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伴随社会经济文化 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中国香文化也必将焕发蓬勃的生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展 露出美妙夺人的千年神韵。
香的种类
·美化环境 ·礼佛祭祀 ·养生祛病 ·茶楼用香
香具介绍
香具:使用香品时所需要的一些器皿用具,也称为香器(严格说来,制香时使用的工具称为 “香器”,用香时的工具称为“香具”)。
除了最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手炉、香斗、香筒(即香笼)、卧炉、薰球(即香球)、香插、 香盘、香盒、 香夹、香箸、香铲、香匙、香囊等。造型丰富的香具,既是为了便于使用不同类型 的香品,同时也是一些美观的饰物。
4、香 筒
香筒是竖直熏烧线香的香具,又称“香笼” (以区别于插香用的小筒 )。造型多为长而直的圆筒,上有平顶盖,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镂空成 各种花样,筒内设有小插管,以便于安插线香。其质材多为竹、木或玉石, 也有高档的象牙制品。
5、薰 球
薰球又称香球,呈圆球状,带有长链,球体镂空并分成上下两半,两半 球之间以卡榫连接。内套数层小球,皆以承轴悬挂于外层,最内层设有焚香的 小“杯”,无论薰球如何转动,小杯始终能保持水平,杯内香品也不会倾倒出 来。其设计精巧,即使把薰球放到被子里也不会倾覆熄灭,故也称“被中香炉 ”。
在元明清时期,开始流行香炉、香盒、香瓶、烛台等搭配在一起的组合香具。
香文化史
晚清以来,连绵不断的战争和政局的长期不安,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传入,使中国 的传统社会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香文化也进入了一个较为艰难的发展时期。
品香用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奢侈品”,所以香文化的发展特别需要一个安定繁 荣的“盛世”环境,而近现代社会的持续动荡,不仅极大的影响了香料贸易和制香行业 的发展;也使人们失去了熏香怡情的闲情逸致。

春节的庙庙拜拜与香火文化

春节的庙庙拜拜与香火文化

春节的庙庙拜拜与香火文化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除了团圆饭和红包,春节期间的庙庙拜拜与香火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庙庙拜拜与香火文化承载着人们的信仰和祈福之情,既是一种宗教仪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庙庙拜拜是指在春节期间前往庙宇祈福,祭拜神明。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人们认为神明具有保佑家庭平安和繁荣的力量。

因此,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庙宇,向神明祈求祝福。

他们会烧香、献花、燃放鞭炮等,以示对神明的敬意和诚心。

同时,人们也会在庙宇中烧香祈福,希望神明能听到他们的祈愿并给予保佑。

这种庙庙拜拜的习俗代表了人们对神灵的虔诚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与庙庙拜拜密切相关的是香火文化。

香火文化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之一。

香火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既是一种宗教仪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庙宇中,人们烧香祈福,代表着对神明的敬意和诚心。

烧香可以使人们心情平静,也可以使人们心灵得到慰藉。

此外,香火还有消灾祈福的作用。

人们相信烧香可以祛除厄运和灾祸,带来好运和吉祥。

因此,庙宇中的香火一直被认为是神明的化身,也是人们与神明沟通的桥梁。

庙庙拜拜与香火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这种文化传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是对价值观念的传承。

庙庙拜拜和香火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春节期间,人们通过参与庙庙拜拜和烧香祈福来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将这种文化传统传递给下一代。

此外,庙庙拜拜与香火文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尊敬神灵、敬畏自然一直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

而庙庙拜拜与香火文化正是这种价值观念的体现,它教导人们要敬畏自然、尊重他人、感恩和谐。

总的来说,春节的庙庙拜拜与香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代表了人们对神明的敬意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是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道家香童的特征(一)

道家香童的特征(一)

道家香童的特征(一)道家香童的特征什么是道家香童道家香童是指在道教寺庙中执香、供奉神像、执行仪式等工作的信众。

他们通常年龄较小,具备一定的道教修行基础,受到道教教派的特殊培训。

道家香童的特征道家香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年龄特征:香童一般年龄较小,通常在10岁至20岁之间。

年轻的香童身体健康,有更好的耐力和灵活性,能够胜任各种寺庙仪式的工作。

•学识特征:香童需要接受道教教派的培训,学习道教经典、礼仪规范以及其他相关知识。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懂得尊重和照顾神明,遵守道教信仰的原则。

•责任特征:作为寺庙的信众,香童负有重要的责任。

他们要保持身心清净,执香供奉神明,维护寺庙的秩序和宁静。

在寺庙仪式中,香童要协助道士和其他工作人员,完成各项任务。

•美德特征:作为道家信众的代表,香童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他们要示范道德模范,严守道德准则,助人为乐,尊敬他人,以善良的行为影响他人。

•敬畏特征:香童与道教神明的联系密切,他们对道教神明具有敬畏之心。

他们要虔诚供奉神明,维护寺庙神圣的氛围,保持与神明之间的信仰关系。

•团队特征:香童常常作为团队一员,与其他道士、信众一同参与寺庙的日常工作和仪式。

他们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他人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总结道家香童作为道教寺庙中重要的一员,具备一系列特征。

年龄特征、学识特征、责任特征、美德特征、敬畏特征和团队特征是香童的主要特点。

香童通过修行和培训,以香童的身份,在寺庙中尽职尽责,为神明和其他信众提供服务。

他们的存在和工作,促进了道教信仰的传承和发展。

香童的修行与培训道家香童在成为信众之前,通常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修行和培训。

修行香童的修行是指他们在道教信仰中的实践和修炼。

在修行的过程中,香童需要遵守道教的戒律和规范,保持身心的洁净和平静。

他们要细心观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修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同时,香童还需学习和默诵道教经典,通过对经典的理解和领悟,逐渐提高自己的修行境界。

香文化No67:香用篇

香文化No67:香用篇

香文化No67:香用篇香文化 No 67:香用篇-供养与通神香使·2016-01-08 22:06随着道教的发展,香之通感功能的论述也纷纷见于道教文献,道家大德陶弘景《真诰》中有:“上清真人冯延寿诀曰:凡人入靖烧香,皆当对席心拜,叩齿阴祝,随意所陈,唯使精专,必获灵感。

正心平气,故使人陈启通达上闻也。

”在他的另一著作《登真隐诀》中也提到:“香者,天真用兹以通感,地祗缘斯以达信,非论斋洁、祈念、存思、必烧香。

“朱熹著《周易本义·筮仪》中提到占卜之前必焚香:“置一于格南,香合一于炉南,日炷香致敬。

将筮,则洒扫拂拭,涤砚一注水,及笔一、墨一、黄漆板一,于炉东,东上。

筮者齐洁衣冠北面,盥手焚香致敬。

”道士的早晚课中有《香赞》和《祝香咒》。

《香赞》称:“烟祥馥郁,瑞气氤氲。

罗天海岳遍遥闻,列圣尽来临,赐福乾坤,大地获清宁。

”《祝香咒》称:“道由心学,心假香传。

香焚玉炉,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仙旆临轩。

令臣关告,径达九天。

”这两段被广泛使用的赞祝之词,都体现了道教认为焚香可感通神降、传达心意的理念。

道教科仪甚至将烟香的飘向和神降联系起来,唐代朱法满的《要修科仪戒律钞》引《五符序》云:“烧香醮五帝,看流芳所归。

气正上中央,黄帝先降;气东流者,青帝先降;气南流者,赤帝先降;气西流者,白帝先降;气北流者,黑帝先降”。

这里气流的方向,和五方之帝的方位各相配一致。

道教宫观醮坛经常用香作为供品,并且设立「侍香」职事,专门管理烧香事务。

在我国道教的民间信仰中,还广泛流传着一种观音灵感香图谱或神传香谱,有24图、48图、72图的。

名为观音香谱,但并非出自佛教,香谱中的香是线香或竹签香。

道教中吸收了佛教的菩萨作为道教的供奉对象,如观音菩萨称慈航真人,普贤菩萨为普贤真人等等。

这种香谱的占卜法就是佛神前诚意供香三支,恭请临坛。

三炷香一定要粗细长短一样,插在香炉中也要一般高。

香燃过一定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三支香的燃烧速度不一样,长短也发生了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十二生肖,又 称十二兽、十二禽、十二 物、十二虫、十二神或十 二属,是一套纪年符号, 一个生肖历法和属相方法, 一种中华民俗传统文化。 十二生肖就是以十二种动 物来表示人的生年之用的 中国特色文化。
十二生肖之究源: 考古和研究表明,十二生肖的产生与我国先民的动物崇拜、图腾崇拜、
宗教信仰、哲学理念、天文星象等有着不解之缘,它们是我国十二生肖得 以生成的源泉和土壤。
1、供养诸神
2、传诚达信
3、召亡返魂
4、清静身心
5、辟秽除邪
6、与人祈福
道教称香为灵香、宝香、真香、信香、名香。香能闻达十方无极世界, 灵通三界,是通真达灵的信物,赋予香道、德、无为、自然等灵性,作为奉 道者心专虔诚的象征。
香自诚心起,
烟从信里来。
一诚通天界,
诸真下瑶阶。
二 香火文化
香,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可净心明志、 修身养性。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 间调息、通鼻、开窍、启慧,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正 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竞皆惜 香如金、爱香成癖。
征着福气,大钱象征财气; 挂在赐福殿西百寿图旁:蕴育着长命百岁、寿比南山。
二 香火文化
(一)香火文化简史 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
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 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 法、习惯、制度与观念的一种文化。
一 道教祈福文化
(三)祈福牌与祈福带 1、祈福牌的类型和象征意义 祈福牌不同的颜色、形状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红色、心形:象征着爱情、姻缘甜蜜美满;
原色、方形:象征着长寿、平安、健康;
原色、圆形:象征着福如东海、五福临门; 原色、异形:象征着财源广进、福运亨通。
一 道教祈福文化
2、十二生肖文化
十二生肖是十二种 动物的表象,是与人类 息息相关的动物生命体, 也是人类灿烂文化中的 一朵瑰丽奇葩。我国古 人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具 有自己独特的理念,赋 予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寓 意。
“十二天象”:晴、阴、雨、雪、冰、 雾、露、霜、风、沙、雷、电。 “十二经脉”为中医对人体经络的名称。 “十二因缘(十二缘起)”为佛教三世 轮回最基本的理论。

十二生肖之寓意:
道教祈福文化
智 慧
机 巧
聪 敏
锦绣 光明 吉利
谨慎 温雅 美丽
成 功 发 财 平 安
一 道教祈福文化
3、祈福带的类型和象征意义 祈福带的颜色不同,代表的意义不同,祈福带的颜色目前有两种。 第一种:黄色祈福带(分别有十二生肖的图案): 第二种:红色祈福带:寓意着姻缘、喜庆、长寿、福气、平安、财运。 祈福牌、祈福带系挂位置: 挂在正殿两侧楼梯和正殿前四颗古树:蕴育财运; 挂在赐福殿东百福图旁:蕴育福星高照; 挂在护国殿长廊处:蕴育着财运长久 祈福带加风铃,风铃蕴育着福气,祈福带加大钱,大钱蕴育着财气, 挂在关帝殿回廊处,蕴育着姻缘,百年好合,永不分离,同样,风铃象
一 道教祈福文化
十二生肖之取数: 我国的十二生肖之所以取数十二,是因为十二这个数字蕴含着我国古代
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华文化中一个根深蒂固的成数。
“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 ——《左传》
先人们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是产生历法的 根基和依据。取数十二,是为照应一年十二个月份和十二个方位,以求月月 平安,驱除四方疫鬼,故此“十二”之数被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
一 道教祈福文化
(二)祈福的功能与步骤: 祈福的功能: 心诚自然灵,恭敬礼神明。 1、通过接触与感应吉祥的信息与磁场,
调理自身磁场,趋吉避凶。 2、礼神供奉,久之可以让您与诸位神仙
结下仙缘。 3、祈福求愿:祈求神仙保佑扶持,获得
福份,满足心愿,诸愿达成。 4、开运旺运:开出泰运,大旺运气,旺
丁旺财旺运势。 5、平安吉祥:身体健康,趋吉避凶,吉
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可概括为: 始于春秋 成长于汉 完备于唐 鼎盛于宋
二 香火文化
(二)为什么要烧香? 1、烧香的由来: 烧香是中国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三个特点极为引人注目: 一是普遍性。汉人烧香,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也烧香,从南到北,从东到
西,几乎无处不烧。 二是历史悠久。在《诗经》、《尚书》已有记载,则其起源必早于诗书
祥如意。 6、通神炼道:修身养性,安神静心,与
天地合一。
一 道教祈福文化
祈福的步骤: 1、心平气和,装束整齐,仪态得体,想好内容。 2、澄心存神,敬对神明,排除杂念,报出信息。 3、低声说出祈福、忏悔的内容。 4、恭对神明诚心许愿。 5、庙内每天有道长为信士诵经祈福,让信士有求必应,心想事成,吉
祥如意。 6、两手结太极印,依道教礼仪行礼。礼毕,恭敬退出。
时代即西周。 三是普及性。几乎做什么都要烧香:对祖宗要烧,对天地神佛各路仙家
要烧,对动物要烧,对山川树木石头要烧;在庙里烧,在厕所也烧;平常作 为一种生活情调要烧,过年过节更要烧,可谓无时不烧、无处不烧。
恩格斯指出:火的使用是人类社会“有决定意义的进步”之一。
二 香火文化
2、烧香的含义: 道教认为,他们所供奉的神像是神的分灵身,所以应该经常予以供养。 所谓“供”者,即献、享也;“养”者以饮食供奉也。那么,作为道教五供 之一,烧香具有哪些意义呢?
、 祈 福 带 的 类 型 和 寓
、 十 二 生 肖 文 化
、 祈 福 牌 的 类 型 和 寓
三 ) 祈 福 牌 与 祈 福 带
意意
二 ) 祈 福 的 功 能 与 步 骤
一 )道 祈教 福祈 的福 意文 义化
一 道教祈福文化
(一)祈福的意义: 思考: 什么是祈福? 为什么要祈福? 怎样祈福?
“祈福”是指祈求 神明降福或设醮还愿之 事,是人类社会中一个 较为传统的民俗。
(优选)道教祈福与香火文化 知识培训.
道教祈福与香火文化知识培训
主要内容

((
( (二
( ( (一
销 售 技 巧 分 享
寓四 意) 解香 读火
售 价 差 异 之 文 化
三 ) 如 何 上、 烧 香 的 含 义
、 烧 香 的 由 来
二 ) 为 什 么 要 烧


一 )香 香火 火文 文化 化 简 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