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对我国目前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初步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信用卡诈骗案例

信用卡诈骗案例

信用卡诈骗案例信用卡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迫使受害人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并盗用其信用卡进行非法交易或取现。

以下是一个典型案例:2019年,小李是一家大型电商公司的员工,他经常使用信用卡进行线上购物和支付。

一天,他收到一封看似来自银行的电子邮件,称他的信用卡账户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确认账户信息以避免账户被冻结。

邮件还包含一个链接,要求小李点击并登录以确认身份。

小李因为频繁在网上购物,接收到银行的信件别无异常,于是点击了链接,进入了一个与平常登录页面相似的虚假网站。

他按照常规操作,输入了信用卡号码、过期日期和安全码,并点击了提交。

然而,小李没有意识到,这个网站其实是骗子建立的,目的是收集信用卡信息以进行诈骗。

几天后,小李发现他的信用卡账单上出现了一笔金额较大的未知交易,而他也从未在该商家消费过。

他立即与银行联系,确认这笔交易不是他本人进行的,并请求银行冻结该信用卡。

经过调查,银行发现小李的信用卡信息被用于在互联网上购买奢侈品,并且进行了一些取现交易。

这些交易最终导致小李的信用卡额度超支,并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了一笔巨额债务。

银行立即采取行动关闭了虚假网站,并与警方合作进行追查。

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该诈骗团伙已经用小李的信用卡信息在多个不同的网站进行了数百笔交易,其中一些已转移到了海外账户。

尽管警方展开了逮捕行动,但该团伙已经设法逃脱并销毁了他们的电子证据。

小李最终只能通过银行的帮助追回一部分被盗金额,并申请了一张新的信用卡。

这个案例揭示了信用卡诈骗的手法以及其对受害者造成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警惕类似的网络钓鱼邮件和虚假网站,同时定期检查账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信用卡诈骗的危害。

诈骗案件调查报告

诈骗案件调查报告

诈骗案件调查报告??十以上,这反映出,中青年人群生活压力相对较大,往往容易滋生金融犯罪。

2、被告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初高中为主。

且很多被告人无业,职业多不稳定。

3、多数被告人法律意识淡薄。

从庭审反响的信息看,很多被告人都以为恶意透支信用卡等行为只是违法的,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刑法。

4、发案数量持续上升,危害日趋严重。

伴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开展,在人们更多地享受信用卡带来方便,快捷的业务的同时,利用信用卡进行犯罪的现象与日俱增,情况日趋严重,从统计的发案数量看,呈逐年上升趋势,涉案金额巨大,案件损失较大。

5、恶意透支行为居多。

主要表现形式有积少成多型的恶意透支,即指每次透支都在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内,但屡次透支,透支额累计到达立案标准的行为;一人多卡的恶意透支,即持卡人持有多张信用卡,每次透支都在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及法律的立案标准内,但多张卡累计透支超过信用卡诈骗罪立案标准的行为;骗领信用卡型的恶意透支,即指信用卡持卡人在申领信用卡的过程中,通过伪造身份证、提供虚假工作证明或其他证明文件等方式,向发卡行提供虚假的个人信息资料和信用资料,从发卡行骗领到信用卡,从而骗领透支款的行为。

三、犯罪成因(一)信用卡自身风险的原因信用卡自身存在透支功能,这就容易产生犯罪的风险。

持卡人只要办好信用卡就能在卡内余额缺乏的情况下继续透支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消费者,促进了商品流通,但是这也给存有不劳而获思想的犯罪分子提供了温床,透支消费的引诱性是信用卡犯罪居高不下的重要动因之一。

(二)金融机构的原因首先是审核程序不标准。

在办理信用卡入口审查不严。

按照《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方法》(简称《方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申请材料必须由申请人本人亲自签名,不得在客户不知情或违背客户意愿的情况下发卡〞。

银行普遍采用“绩效与发卡量挂钩〞的考核机制,导致在发卡行营业网点偏重发卡数量而疏忽信用卡质量,放松了信用卡申领的审核要求,造成许多收入不高甚至没有固定收入的人员得以拥有透支额度并不小的时尚信用卡,有时还不止一张两张。

敲诈现象调查报告

敲诈现象调查报告

敲诈现象调查报告敲诈现象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敲诈现象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敲诈现象指的是以威胁、恐吓、讹诈等手段,非法获取他人财物或者胁迫他人行为的行为。

为了更好地了解敲诈现象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了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的人群。

通过对5000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敲诈现象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曾经或者正在遭受敲诈。

这些敲诈行为包括以泄露个人隐私、发布恶意信息、诽谤、传播不实信息等方式进行。

其中,网络敲诈成为了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占比超过50%。

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敲诈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网络攻击和威胁。

其次,敲诈现象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因为敲诈而遭受经济损失。

他们不得不支付高额的赎金或者财物以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利益。

此外,敲诈还会给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冲击,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对于社会而言,敲诈现象的盛行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然而,调查也发现敲诈现象的背后存在一些原因。

首先是法律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力。

目前,我国对于敲诈行为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对于敲诈者的处罚力度也相对较轻。

这使得一些人敢于冒险从事敲诈行为。

其次是社会道德观念的缺失。

一些人缺乏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对社会公德的遵守,导致敲诈行为的盛行。

此外,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敲诈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针对敲诈现象的存在和原因,我们提出了一些对策。

首先,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对敲诈行为的处罚力度,以起到威慑作用。

其次,应该加强社会道德教育,提高人们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对社会公德的遵守意识。

同时,也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网络攻击和敲诈手段的辨识能力。

此外,加强网络监管,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也是必要的。

总结起来,敲诈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大学生网络诈骗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诈骗调查报告

目录一、网络诈骗概述 (2)(一)网络诈骗的界定 (2)(二)网络诈骗的类型 (3)二、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现状调查 (3)(一)大学生网络诈骗基本情况——以某校为例 (4)1.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基本情况 (4)2.大学生网络个人信息泄露情况 (4)3.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法律意识情况 (5)(二)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特点 (6)三、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法律原因 (6)(一)相关立法不健全 (6)(二)案件侦查及处理难 (7)(三)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薄弱 (8)(四)高校教育引导不力 (8)四、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法律建议 (9)(一)完善关于网络诈骗犯罪及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 (9)(二)提高公安机关侦查侦破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 (10)1.提高网络诈骗案件侦查能力 (10)2.从源头上精准预防网络诈骗发生 (10)(三)树立法治精神规范各类经济社会活动 (11)(四)加强高校对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教育引导 (12)1.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网络诈骗的正确认识 (12)2.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与教育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大数据下的大学生网络诈骗探究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信息通过互联网存储、记忆,并通过网络渠道实现共享、传播。

因数据技术进步,公民个人信息得以通过电子形式存在,再加上网络沟通交流的便利,使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随之增加。

高校大学生社会阅历浅,法律意识有待提高,对各类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再加上又是网络的主要用户,因此也成为极易遭受网络诈骗的群体。

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不仅会导致财产损失,而且会对其原本正常的学习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之所以会出现面向大学生的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现象,主要是因为相关立法不全,案件侦查困难,高校教育引导不足,以及大学生自身对网络诈骗的警惕性不够,法律意识薄弱等。

央视新闻播出的法律案例(3篇)

央视新闻播出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导语:信用卡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工具,在我国普及率越来越高。

然而,信用卡透支引发的犯罪案件也日益增多。

近日,央视新闻播出了一起男子恶意透支信用卡的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起案件。

一、案件背景被告人张某,男,32岁,无业。

2018年,张某在多家银行办理了信用卡,并频繁使用信用卡消费。

由于张某没有固定收入,无法按时还款,导致信用卡逾期。

在逾期期间,张某为了继续使用信用卡,采取恶意透支的方式,企图逃避还款。

二、案件经过1.恶意透支2019年3月,张某的信用卡逾期金额已达10万元。

为了继续使用信用卡,他开始恶意透支。

在短短一个月内,张某通过信用卡消费、取现等方式,累计透支金额达30万元。

2.银行催收银行发现张某恶意透支后,多次催收未果。

无奈之下,银行向公安机关报案。

3.公安机关调查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立即对张某进行立案调查。

经过调查,公安机关发现张某在多家银行恶意透支,累计透支金额达50万元。

4.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检察机关认为,张某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巨大,涉嫌信用卡诈骗罪,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5.法院审理法院审理认为,张某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5万元。

三、案件启示1.理性消费,合理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工具,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时,应理性消费,避免过度依赖信用卡,以免陷入债务困境。

2.按时还款,避免逾期信用卡逾期会产生高额的滞纳金和利息,严重时还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因此,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时,应按时还款,避免逾期。

3.依法维权,维护自身权益当信用卡透支引发的纠纷发生时,消费者应依法维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四、结语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案件频发,提醒我们在享受信用卡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要时刻保持警惕,遵守法律法规,合理使用信用卡。

关于网络诈骗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网络诈骗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网络诈骗调查报告范文一:网络诈骗的背景:我国知名的第三方IT研究机构易观国际发布了一份将令网民不安的“网络钓鱼研究报告”,称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钓鱼式诈骗,而且规模扩大、性质升级。

如今本已是木马横行,未来还会有“钓鱼”陷阱遍地。

虽然让人难以接受,然而,这很有可能就是未来互联网的真实写照。

调查基本结论根据网友调查数据(下文有详细数据)和综合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高达91.98%的网友都曾经遇到过网络诈骗;2、“中奖陷阱”仍是互联网上,最常见的诈骗形式;3、95.74%的网友表示网络生活被网络诈骗所影响;4、80.58%的网友没有上当受骗的经历;5、选择举报网络诈骗行为的网友只占26.87%。

报告核心内容1、网络诈骗释义:网络诈骗,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0xx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其中规定,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构成犯罪的,将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般诈骗案件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立为刑事案件;2000元以下的,立为治安案件。

所以,即便网络诈骗的金额再小,也是触犯法律的犯罪行为。

2、网络诈骗现状: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增长,网络交易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网络陷阱不断,20xx年全国互联网投诉60多万件,位居服务投诉增长幅度之首;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20xx年北京警方共接报网络诈骗案件2000多起,案值少则百余元,多则几千元。

受骗者半数以上是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以职员和学生居多。

据北京警方介绍,目前最普通的诈骗方式是“中奖”,骗子会提供一个银行账号,以中奖需要缴纳税费、保证金、邮寄费、手续费等多个名目,让事主汇钱。

此外,骗子还经常向游戏玩家兜售虚拟货币或游戏道具等虚拟用品,玩家汇钱后,骗子就消失了。

骗子也常常利用“网络购物”进行诈骗,并通过更换网络号码、银行账号、电话号码或使用铁通、网通的“一号通”虚拟捆绑电话,给警方破案造成难度。

两卡类犯罪案件调研报告

两卡类犯罪案件调研报告

两卡类犯罪案件调研报告犯罪调研报告:两卡类犯罪案件引言:两卡类犯罪案件是指使用他人的银行卡或信用卡进行盗刷、假冒等活动的违法行为。

这种犯罪形式在今天的社会中越来越普遍,造成了广泛的财产损失和社会不安。

本报告旨在对两卡类犯罪案件进行调研,分析其特点、影响和防范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有关侦破和打击此类犯罪的参考。

一、案件数量和发展趋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两卡类犯罪案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支付方式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银联单日内全国发生的卡片损失数额已经达到了500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31%。

二、犯罪手段与特点1. 假冒银行短信欺骗:犯罪分子冒充银行发送虚假短信,让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以便盗窃资金。

2. POS机盗刷:犯罪分子通过篡改POS机,窃取用户的信用卡信息并进行盗刷。

3. 虚假支付网站:犯罪分子建立虚假的支付网站,引诱受害人输入银行卡信息,以此盗取资金。

4. 非法获取ATM密码: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受害人的ATM密码,然后使用其银行卡进行转账或者盗刷。

三、案件影响与后果两卡类犯罪案件对个人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后果。

1. 个人经济损失:受害人的财产受到了直接的损失,可能会导致其财务状况恶化、生活困难等问题。

2. 社会不安定:犯罪案件的频发会造成社会不安定氛围的形成,削弱了社会的安全感。

3. 信用卡行业发展受损:犯罪案件的增加给信用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用户对于信用卡的信任程度下降,使得信用卡行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四、防范措施针对两卡类犯罪案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以防范为主的措施,包括: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两卡类犯罪案件的认识和警惕,增加防范意识。

2.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于两卡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并加大犯罪惩处力度。

3. 提高技术安全性:银行和支付机构应加强自身的技术安全性能,更新防范犯罪的技术手段,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诈骗案的分析报告范文

诈骗案的分析报告范文

诈骗案的分析报告范文诈骗是指以非法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

为了加强对诈骗案件的分析与研究,以下是一份诈骗案件的分析报告。

案情概述:2019年10月,某公司报案称,其员工小张在工作期间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机关人员,称小张涉嫌犯罪,需要配合调查,并要求其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小张被对方威胁恐吓,出于不对事情的判断,将个人信息告知对方。

随后,小张的银行卡内的资金被转账转走。

分析过程:1.案情分析: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机关人员,利用小张的信任心理和对公安机关的敬畏之情,以此来获取小张的个人信息。

这种手法属于典型的“冒充伪装型诈骗”。

2.潜在因素分析:从案情中可以看出,小张对诈骗手法缺乏了解,且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容易受到欺骗。

同时,公安机关在此类案件中缺少及时的警示和教育,导致民众对这类诈骗手法的认识不足。

3.预防措施分析:(1)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通过开展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使其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增强辨别诈骗手法的能力。

(2)加强警察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广告、宣传海报等形式,向民众传递警示信息,普及诈骗案件的经典案例和防范方法,从而提高民众的诈骗意识。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诈骗案件的打击力度,加大对诈骗分子的处罚力度,以此来起到震慑的作用,从而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

结论:通过对该诈骗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诈骗案件的发生不仅仅是诈骗分子的犯罪行为,也与民众的缺乏识别能力和警方的教育普及相关。

因此,要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需要从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和警方的宣传教育角度入手,加大对诈骗分子的打击力度,才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

冒名开卡案例法律分析(3篇)

冒名开卡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卡作为重要的支付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冒名开卡事件频发,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冒名开卡案例的法律分析,探讨冒名开卡的法律责任,以及防范措施。

二、案例简介某甲因急需用钱,向某银行申请办理一张信用卡。

某甲在申请过程中,向银行工作人员提供了虚假的身份证明材料,成功办理了一张信用卡。

某甲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通过恶意透支、套现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数十万元。

最终,某甲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三、法律分析(一)冒名开卡的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材料开立信用卡,骗取银行资金,数额较大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在本案中,某甲使用虚假身份证明材料开卡,骗取银行资金数十万元,其行为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在本案中,某甲以欺诈手段办理信用卡,导致银行与其签订的信用卡合同无效。

银行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并要求某甲返还骗取的款项。

(二)银行的法律责任1.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银行未能尽到审核义务,导致某甲成功办理信用卡,其行为构成违约。

银行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某甲因此遭受的损失。

2. 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银行因审核不严,导致某甲成功办理信用卡,侵害了某甲的合法权益。

银行应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某甲因此遭受的损失。

四、防范措施1. 严格审核制度银行应加强对申请开卡人的身份证明材料审核,确保其真实、合法。

“冒用型”信用卡诈骗罪研究

“冒用型”信用卡诈骗罪研究

“冒用型”信用卡诈骗罪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卡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时,由于信用卡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行为。

其中,冒用型信用卡诈骗罪是一种常见的信用卡诈骗手段。

本文将介绍冒用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几个实际案例。

一、法律规定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利用虚假情况冒用他人姓名、账号、信用卡等信息,以达到非法获取财物的目的,即构成冒用型信用卡诈骗罪。

对于此类犯罪行为,我国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最高可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案例分析1.江苏扬州冒用型信用卡诈骗案2019年11月,江苏扬州市公安局侦破了一起涉及13个省份的特大冒用型信用卡诈骗案。

犯罪嫌疑人使用冒用他人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通过特定的通道获取信用卡授权码,并用于在各地银行ATM机上提取现金。

该案涉及金额达1000余万元,涉及受害人300余人,其中包括境外受害人。

2.山东泰安冒用型信用卡诈骗案2020年3月,山东泰安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利用冒用银行电话诈骗的冒用型信用卡诈骗案。

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上的银行客服电话,以冒用银行客服的方式,向受害人要求提供个人信息,以便进行“卡升级”等操作。

在得到受害人的相关信息后,犯罪嫌疑人再使用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方式,进行转账等操作。

3.广州冒用型信用卡诈骗案2021年2月,广州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冒用型信用卡诈骗案。

犯罪嫌疑人通过编造虚假的住宅楼盘信息,骗取受害人购买假房产的方式,获取到了大量的受害人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卡、身份证等信息。

再利用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方式,进行网购等消费,损失金额高达10余万元。

总结:冒用型信用卡诈骗罪是一种经常出现的信用卡诈骗手段,我们应当警惕这种犯罪行为。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提高个人的信息保护意识,避免把个人信息泄漏给不法分子,以免受到经济损失的侵害。

三、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提高个人对于冒用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预防能力,包括以下几点:1. 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不将个人敏感信息留给陌生人或非正规机构。

精选最新关于电信诈骗调查报告3篇

精选最新关于电信诈骗调查报告3篇

近年来,借助电信技术手段进行诈骗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金额越来越大,社会影响越来越恶劣,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电信诈骗犯罪进行了重点防治和打击,但是电信诈骗现象并未得到有效抑制,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如何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已成为政法机关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课题。

一、电信诈骗的特点(一)诈骗手段多样化近期犯罪分子以电话为平台实施诈骗的形式多种多样,手段也日益翻新。

根据我们所办理的案件及媒体的相关报道来分析,犯罪分子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诈骗:一是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二是冒充电信等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以电信欠费、送话费、送奖品为由进行诈骗;三是冒充被害人的亲属、朋友:编造生急病、发生车祸等意外急需用钱,或称被害人家人被绑架索要赎金为名等事由骗取被害人财物;四是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假称被害人银联卡在某地刷卡消费为名,诱骗被害人转帐实施诈骗等。

(二)集团作案组织化该类案件单打独斗的少,组织化程度高,犯罪分子以诈骗为常业,有固定的诈骗窝点,作案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且大都使用假名,呈现明显的集团化、职业化特点。

(三)作案技术科技化犯罪分子首先通过有关手段套取到被害人家庭固定电话的开户资料后,再利用高科技手段使被害人的电话来电显示出拨打过来的电话确实是110或12315或电信10000或138********等常见的业务电话,或是被害人熟悉的亲友的电话,使被害人相信对方确实是公安、工商或是电信和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或是自己的亲友,从而放松警惕。

作案手段涉及计算机黑客、网络电话、U盾转帐等技术,并运用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控制了被害人的心理后,远程掌控其行为,致使其上当受骗。

(四)作案手段隐蔽化犯罪分子往往只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与被害人进行联系,从不直接和被害人见面,电信诈骗的组织者几乎从来不抛头露面,即使到银行提取或转移诈骗所得的款项也从不出面,而是指使手下的人或是以较高的报酬雇请不明真相的群众去进行转移赃款的活动,使侦查机关即使找到相关线索也很难准确的进行抓捕。

断卡行动案例及法律分析(3篇)

断卡行动案例及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卡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非法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等行为给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打击银行卡犯罪,我国公安机关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开展了“断卡”行动。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断卡”行动案例。

二、案例简介2019年,某地公安机关在开展“断卡”行动中,发现一团伙涉嫌非法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

该团伙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广告,吸引他人办理银行卡并出售。

警方通过侦查,抓获该团伙成员10余人,查获涉案银行卡100余张,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三、法律分析1. 非法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非法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本案中,该团伙涉嫌非法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其行为触犯了刑法相关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本案中,该团伙通过非法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获取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其行为触犯了刑法相关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涉及的罪名及处罚(1)非法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罪:团伙成员甲、乙、丙等6人涉嫌非法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2)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团伙成员丁、戊、己等4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四、案例启示1. 提高防范意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2. 强化法律意识,自觉抵制非法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等违法行为。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电信诈骗调研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信诈骗的现状和对策,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电信诈骗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犯罪。

据统计,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

在受访者中,超过60%的人表示曾收到过电信诈骗的骚扰电话或短信,其中不乏上当受骗者,甚至还有人因此损失了大量的资金。

针对电信诈骗的手法,调研发现,最常见的是冒充公安机关、银行、快递公司等机构,以各种借口骗取被害人的财产。

此外,一些电信诈骗犯罪分子还专门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诈骗活动。

他们通过虚假广告、网络游戏、投资理财等方式骗取被害人的信任,随后进行盗取账号、虚假交易等非法活动。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

例如,某位被害人收到一条自称是银行的短信,称其银行账户有异常情况需要验证。

被害人按照短信中的指示点击了一个链接,结果被骗取了账号和密码,损失了上万元的存款。

还有一位被骗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则广告,声称可以投资一家刚起步的公司获得高额回报。

被骗者经过沟通并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后发现这是一场投资骗局,无法追回损失。

为应对电信诈骗的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警惕性和防骗意识。

政府和社会媒体平台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传递电信诈骗的典型手法和预防方法,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加大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提高追赃追责的效率。

此外,也应加强与互联网公司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共同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防控机制,减少电信诈骗的发生。

总之,电信诈骗已成为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的一大隐患。

为了减少电信诈骗的损失,我们需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加强预防和打击,提高公众的防骗意识,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涉诈账户倒查报告范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涉诈账户倒查报告范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涉诈账户倒查报告范文-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在过去的几年里,涉诈账户越来越多地被揭露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和财务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涉诈账户,一些公司和组织也开始进行倒查工作,以确定涉诈账户的来源和可能的犯罪活动。

以下是一份涉诈账户倒查报告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涉诈账户倒查报告报告日期:2022年10月1日1. 倒查目的此次倒查的目的是确定公司账户中是否存在涉嫌欺诈、洗钱或其他违法活动的账户,并找出可能的犯罪嫌疑人。

2. 倒查程序- 收集账户信息:通过公司财务部门和银行系统,收集所有公司账户的相关信息。

- 分析账户交易记录:对所有账户的交易记录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交易金额、频率、收款方信息等。

- 确定异常账户: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可能存在问题的账户,包括大额不明来源款项、频繁来往的账户等。

- 调查账户背景:对异常账户的背景信息进行调查,包括账户持有人的身份、财务状况等。

- 联系警方:如发现涉嫌犯罪活动,立即联系警方并提供相关证据。

3. 倒查结果经过倒查,确定公司账户中存在2个涉嫌欺诈的账户。

这两个账户的交易频率异常高,金额较大,并且与多个不明来源的账户频繁往来。

经过调查,发现这两个账户的持有人为同一人,且其身份资料存在疑点。

4. 建议措施- 立即冻结涉嫌欺诈的账户,并向有关部门报案。

- 对公司账户的交易做更加严格的监控,确保不再发生类似情况。

- 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加强对公司账户监控的培训。

以上是一份涉诈账户倒查报告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面临涉诈账户问题时,及时倒查和采取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公司避免潜在的财务风险和损失。

愿您的企业能够避免涉诈账户的危害,保持良好的经营秩序。

示例2:近日,据报道,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涉及诈骗的案件,并成功倒查涉案账户。

这起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人们看到了打击诈骗犯罪的决心和执行力。

根据倒查报告显示,该案件涉及的诈骗账户共计XX个,其中包括XX 个支付宝账户、XX个银行账户和XX个虚拟货币账户。

2019-2020中国数字金融反欺诈分析报告

2019-2020中国数字金融反欺诈分析报告

内蒙古
10% 8% 6% 4% 2% 0%
9.4% 内蒙古
7.5% 广东
广东省
河南省
山东省
图:欺诈事件发生量全国占比排名TOP5省份
6.6%
4.7%
4.7%
4.6%
4.6%
4.4%
河南
山东
四川
黑龙江
陕西
湖南
图:欺诈事件发生量全国占比排名TOP10省份
四川省
4.1%
3.9%
山西
河北
欺诈损失:人均2000元左右
特征引擎 规则引擎 策略引擎
全信贷周期风险管理 多维度三方数据集成 多场景专家模型内置
场 景
资料虚假、隐瞒历史、虚假联系人、代办包装、履历虚假、组团骗贷

设备反欺诈、资料反欺诈、交易反欺诈、团伙反欺诈等不同的解决方案

数据的自动采集
模型自动发布、应用与监控
数据仓库 自动决策引擎 智能建模引擎
业务的自动审批决策
整个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与核心。通过前沿AI研究 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开发反欺诈应用,裁定是否存在 欺诈嫌疑。
根据最新的欺诈形势构建新的欺诈规则和 特征,为反欺诈演算提供支持。
AI反欺诈“黑科技”
复杂网络
收货地址聚类分析 用户行为风险分析
AI反欺诈“黑科 技”
舆情监控 LBS风险评估
多平台指数
AI反欺诈“黑科技”应用效果
图:欺诈发生时间段分布(2018.1-2019.6)
PART3
数字金融反欺诈的AI解决方案
金融反欺诈的攻防博弈
金融欺诈和反欺诈之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防战”,欺诈方和反欺诈方始终处于动态博弈的过程中。
线下欺诈:手段单一,电信诈骗为主

涉诈分析报告

涉诈分析报告

涉诈分析报告1. 引言涉诈分析报告是对涉及诈骗的案件进行详细分析和调查,并提供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本文档旨在通过对涉诈案件的实证研究,探讨涉诈骗的特征、手段和影响,以提高公众对此类犯罪行为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2. 案例分析在过去的一年中,发生了大量涉诈骗案件,造成了严重的财务损失和社会影响。

通过对其中的某些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涉诈骗的模式和手段。

2.1 案件A案件A发生在某银行某支行,涉及一名年轻女士成为了诈骗犯的受害者。

该女士接到一通来自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称其银行账户存在异常情况,需要对账户进行验证。

诈骗犯声称,需要受害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和其他个人信息。

由于该女士对此类骗局缺乏认知,她将信息如实提供给诈骗犯,导致银行账户被盗,并遭受经济损失。

通过案件A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诈骗犯通常利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或其他合法机构,以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

•受害者缺乏对此类骗局的认知和警惕性,容易被诈骗犯蒙蔽并泄露个人信息。

2.2 案件B案件B发生在某电商平台,涉及一名购买者遭遇虚假销售。

该购买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款名牌手提包,并在付款后未收到商品。

经调查发现,该商品链接是通过虚假的二维码进行诱导,购买者被骗购买了不存在的商品。

通过案件B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诈骗犯通过制作虚假商品链接,欺骗购买者付款。

•购买者在忽略核实链接真实性的前提下,轻信了虚假信息并受骗。

3. 涉诈骗的特征和手段基于对案例分析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涉诈骗的一些特征和常见手段:•冒充诈骗:诈骗犯冒充银行、政府机构等合法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等,以获取个人信息或财务损失。

•网络诈骗:通过虚假链接、假冒网站等手段,欺骗受害者购买虚假商品或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欺骗手段:诈骗犯常使用引诱、胁迫、恐吓等手段,使受害者相信其虚假陈述,并被诱导采取不利于自身的行动。

4. 影响与对策涉诈骗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受害者的个人经济损失,还涉及到社会信任和法律秩序的破坏。

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

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

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电信诈骗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这种犯罪形式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电信诈骗的现状、特点和防范措施,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一、网络电信诈骗的现状近年来,网络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且涉案金额巨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仅 2022 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464 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69 万余名,同比分别上升 5%和 766%。

诈骗手段也日益多样化,从最初的电话诈骗、短信诈骗,发展到如今的网络诈骗、社交软件诈骗等多种形式。

二、网络电信诈骗的常见类型1、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虚假的购物网站或社交平台,以低价、优惠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消费者先付款,收到款项后便消失无踪。

2、网络兼职诈骗以“轻松赚钱”“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求职者参与网络兼职,如刷单、打字等,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求职者缴纳押金、保证金等费用,最后失联。

3、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执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为由,要求其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核查,从而实施诈骗。

4、网络贷款诈骗通过发布虚假的贷款信息,以低息、无抵押等优惠条件吸引受害人申请贷款,然后以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转账,最终贷款无法到账。

5、网络交友诈骗在社交平台上冒充异性与受害人交友,建立感情后以各种理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或者诱导受害人参与投资、赌博等活动,从而实施诈骗。

三、网络电信诈骗的特点1、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和先进的通讯手段,精心设计骗局,使得诈骗手段更加隐蔽和难以察觉。

2、作案方式跨境化随着网络的全球化,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跨境作案的特点,犯罪分子往往在境外设立窝点,通过网络对境内受害人实施诈骗,给案件的侦破和打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犯罪团伙组织化网络电信诈骗犯罪通常是以团伙形式作案,分工明确,有负责收集信息的、有负责实施诈骗的、有负责转移资金的,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从法益扩张的角度看信用卡诈骗罪的完善

从法益扩张的角度看信用卡诈骗罪的完善

从法益扩张的角度看信用卡诈骗罪的完善信用卡诈骗罪是指利用虚假信息或欺骗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并利用其进行非法交易或套现行为的行为。

为了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我国对信用卡诈骗罪的处罚力度日益加强并不断完善。

下面从法益扩张的角度探讨信用卡诈骗罪的完善,并列举三个案例来更好地阐释。

一、利益的扩张信用卡诈骗罪是一种先谋划后实施的犯罪行为。

犯罪嫌疑人通过虚假信息或诈骗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进行非法交易或套现。

这种犯罪行为不仅涉及仅仅是单纯的金钱问题,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其影响已经超出经济方面,还涉及到了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等多个方面。

因此,完善信用卡诈骗罪的处罚力度,不仅是对正当社会利益的维护,还是对个人的隐私权、个人财产权等权利的保护。

二、面临的挑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犯罪嫌疑人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信用卡诈骗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目前,大多数银行使用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这也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极大方便。

因此,解决信用卡诈骗这一复杂问题,需要政府、银行等相关单位积极认真处理,同时采用综合措施,包括提升警方侦查技能等方面的措施,提高立法的切实可行性。

三、案例分析1、2019年,广东某市因信用卡诈骗案件屡见不鲜,当地警方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打击行动,逮捕了29名犯罪嫌疑人,查获了大量假证件和黑卡等处理信用卡的工具。

2、2018年,网络诈骗以化妆品购买为被害对象的案例屡见不鲜。

广西某市警方通过技术手段追破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8亿元的“化妆品信用卡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4名,并查获假证件、银行口令、多部手机、银行卡等大量作案工具。

3、近期,青岛市警方成功破案一起值得注意的信用卡诈骗案,一名在家中打着零工的男子竟然通过非法手段成功将他人的信用卡账户内的逾2万元资金套现。

经调查发现,这名犯罪嫌疑人主要通过在网上购买前辈卖家的注册账号名单,钓取他人的个人信息,以套现神器为手段,违法套现他人信用卡账户内资金。

信用卡调研报告

信用卡调研报告

信用卡调研报告信用卡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信用卡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用卡调研报告1按照3月9日晚部门紧急会议的通知要求,为提升支行对信用卡业务的重视程度,提高我们服务基层的质量和效率,扭转信用卡业务当前不力局面,我对本人包点的四个支行进行了走访,宣导信用卡开门红激励政策,广泛听取了他们意见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经调查,西门客户结构以对公机构客户和房贷客户为主,但与往年信用卡业务发展迅猛势头相比,近年来发展遇到瓶颈;东街因位于城乡结合部,客户结构以个人客户和个体户居多,对公客户较少,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强劲;立业路是这四个行中唯一的信贷功能行,客户结构以对公客户和房贷客户为主,信用卡业务发展中规中矩;红发类似东街,客户结构以个人客户为主,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也不错。

二、开展走访活动情况按要求,我走访的四个支行,均与行里主要领导、负责分期业务的客户经理和信用卡专管员一一进行了交流,除了把其他行好的做法介绍给他们以及针对他们在发卡、分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外,还对该网点周围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向他们介绍了我行最新信用卡营销商机的工具,同时重点宣导了信用卡开门红旺季营销方案中的激励政策,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普遍反映信用卡开门红旺季营销激励政策很得力,接下来会加大对信用卡业务营销拓展,同时也反映和提出了一些问题,发表了一些意见。

三、存在的问题一是主动营销、联动营销的少。

通过走访了解到,因网点指标多,而人手又有限,基本都是靠客户主动来网点办理的,结合自身特色分析和主动出击营销的少,同时在产品联动营销方面也缺乏意识,想法不多。

二是网点员工年龄偏大。

通过走访了解到,有几个行的领导反映网点员工大多都是老员工,年轻人少,因老员工对新事物、新业务的接受态度和消化能力都较年轻人慢,面对新时代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新要求,存在一些不适应,比如一些新的营销商机的工具不能很好的运用。

诈骗情况汇报材料范文模板

诈骗情况汇报材料范文模板

诈骗情况汇报材料范文模板近年来,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社会治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的诈骗情况,特向上级部门汇报如下材料:一、诈骗案件概况。

最近一段时间内,我市发生了多起涉及电话诈骗、网络诈骗、虚假投资等类型的诈骗案件。

其中,电话诈骗主要以冒充公检法、银行客服、快递公司等身份进行诈骗,网络诈骗则以虚假购物、虚假转账、虚假投资等手段进行诈骗,涉案金额较大,涉及人数较多,给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

二、诈骗手段分析。

针对电话诈骗,犯罪分子常常利用技术手段伪造电话号码,冒充公检法、银行客服等身份进行诈骗,诱导受害人汇款或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

而网络诈骗则多以虚假购物、虚假投资等为诱饵,引诱受害人点击恶意链接或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从而实施诈骗行为。

此外,虚假投资诈骗也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问题,犯罪分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使受害人进行投资,最终导致资金损失。

三、诈骗特点总结。

综合分析多起诈骗案件可以看出,犯罪分子往往以高额回报、低风险为诱饵,利用社会热点、金融投资等话题进行诈骗,其手法隐蔽、欺骗性强,容易让受害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也日益多样化,给打击诈骗犯罪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防范措施建议。

为了有效打击诈骗犯罪,建议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的诈骗防范意识,加强对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等犯罪的宣传教育,提醒公众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和诱导。

同时,建议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反诈骗的技术防范能力,及时发现和打击各类诈骗行为。

五、结语。

诈骗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加以打击和防范。

希望上级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当前的诈骗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以上为诈骗情况汇报材料,望上级部门审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目前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初步调查报

中国银行首先于一九八五年由珠海分行在广东发行了“中银卡”,随后全国其他各大银行纷纷仿效。

近年来,中国的信用卡市场突然热闹起来。

由于从去年底开始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信用卡,以至于有人戏称“今年银行就像卖白菜一样发信用卡”。

20**年甚至被业内人士和媒体称为“信用卡元年”。

到目前为止,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调查统计司的最新统计,我国各类信用卡的发行种类已达二十多个,发行总量约为两千万张,个人持卡数约为一千二百万张,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据《中国经济时报》估计,中国信用卡这块“大蛋糕”,在今后的十几年内,每年将以80%到100%的速度增长。

市场潜力表明,目前中国有5000万人未来可能成为贷记卡持有人,意味着市场规模将扩大50倍。

如此大的发展空间也难怪银行们为此广发信用卡。

但这其中的隐患也不可小觑。

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信用卡改变了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随着信用卡市场的不断扩大,围绕和利用信用卡犯罪的活动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猖獗。

为了了解此类案件的最新动态,我去本市某银行市分行信用卡部做了调研,该部经理向我介绍了一些总体的情况并且并提供了一些内部资料,应该经理要求,在此不便公开该银行名称。

经总结这些资料可概
括为:
一、偷窥卡号、密码,伪造借记卡,窃取客户资料
二、在ATM机上安装吞卡装置,同时窃取客户密码
在这种情况下,该行宁波分行还出现了在装吞卡装置的同时,将装有集成电路的假键盘粘在ATM机的真键盘上,一旦储户进行操作,密码就会被记录下来的新的更高技术的作案方式。

三、封堵吐钞口
四、在ATM机上粘贴“通知”,诈骗客户资金
五、持卡人泄漏密码、卡号,使得卡内存款在异地被取走
六、拼凑假币存入自动存款机
20**年7月24日,该行海曙支行某广场分理处对自助银行自动存款机进行轧款时,发现存款箱中12张新版100元人民币中有11张为拼造币。

每张人民币由六分之五的真币和六分之一的假币拼凑而成。

7月27日,在该行鄞县支行的自动存款机里又发现35400元拼造币,而市内另一家银行的取款机只要六分之一的真币就可以存入了。

所以案犯将真假币拼凑后分别存入这两家银行。

这也是一种比较新的犯罪手法,抓住了ATM机的识别缺陷。

七、在自助银行安装假门禁,获取储户信息
关于目前国内银行卡犯罪损失数额的询问,中国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国内尚无相关数字统计,初步估计经济损失在3000万元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经媒体公开报道的各类银行卡犯罪案件就达40余起,涉及金额约7000万元,还不包括大量未披露的案件。

根据粗略估算,我国目前每年银行卡案件涉及金额在1亿元左右,并呈上升趋势。

面对信用卡犯罪的持续升温,我国的立法部门及发卡机构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和修改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国内各发卡机构、联合会及相关政府部门纷纷采取措施,加大了打击力度,并已获得了一定效果。

20**年修订我国《刑法》时在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百八十七条对信用卡诈骗罪做出了规定,对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恶意透支的犯罪分子根据不同情节定罪,并且于20**年5月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四十六条对《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作了司法解释。

另外,就国内信用卡犯罪案件的几种新形式我前往本市广东发展银行进行调研,由该信用卡部李先生向我做了简单介绍。

一是利用网络诈骗案。

广州白云机场公安局成功破获了全国民航辖区内发生的第一起利用窃取的他人信用卡资料,通过网上电子邮局的虚拟汇款窗口,以电子汇款的形式盗窃他人钱财的案件,这是一起很有特点的高科技犯罪,是在持卡人、发卡机构未发现任何异常的情况下发生的,比起一般的案件,其危害性和隐蔽性更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另一种是通过电话银行作案,随着发达地区公务用卡计划的实施和推进,单位集中办理的公务卡和个人卡随之增多,不法分子也不会错过此处,利用电话银行转帐的新型作案方式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市检察院实习期间又向检察官**老师做了这方面的调研,他对我市信用卡诈骗案件情况做了简单介绍,我市该类案件报送市检察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