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介入基础知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管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基础知识ppt课件

血管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基础知识ppt课件

;.
63
介入治疗并发症
;.
64
AVF
Pseudoaneurysm
;.
Mycotic Aneurysm
66
手术治疗基础知识
;.
68
;.
69
血管外科器械
;.
70
血管外科特殊器械
;.
71
无创血管镊、阻断钳
;.
72
血管缝合
;.
73
缝线粗细 7-0美制单位 0.5 Ph.欧制单位
聚丙烯 蓝色单丝
导引子(Introducer)
Y阀
;.
Torquer
25
;.
26
导丝操作的原则
;.
27
导管的分类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例:SIM导管的使用
;.
34
第三步: 在体外与病变部位之间建立“生命线”
• 交换导丝、导引导管 • 交换导丝头端位置要跨越病变,到达病变的远端正常动脉
• 自膨支架
• 螺旋型支架
;.
9
• 覆膜支架
血管介入治疗的组成
;.
10
第一步: 建立和维持血管通路
• 穿刺针、导管鞘、导引导管、Y阀
;.
11
动脉穿刺
;.
12
髂前上棘 股骨头 小转子
股深、浅动脉
股动脉穿刺部位
腹壁下动脉 旋髂浅动脉
耻骨结节
;.
13
Seldinger穿刺法
;.
14
穿刺针
;.
15
造影术,并获得1956年诺贝尔奖。 • 1941年,Farinas采用股动脉切开插管做腹主动脉造影。

外周介入基础知识 ppt课件

外周介入基础知识  ppt课件

ppt课件
2
介入诊疗∕介入放射学发展史
• 1929年Fotsmann从上臂静脉将导尿管插入自己的 右心房首创了心导管造影术,并因此荣膺诺贝尔 奖。
• 1953年Seldinger首创了经皮股动脉穿刺、钢丝引 导插管的动、静脉造影法,由于此法操作简便, 容易掌握,对病人损伤小,不需结扎修补血管, 因而很快被广泛应用。他本人也因此获得诺贝尔 奖。
• 1964年,Dotter利用同轴导管开创了经皮血管成 形技术
ppt课件
3
介入诊疗∕介入放射学发展史
• 1968:Nusbaum,动脉导管灌注止血 • 1971:Rosch,选择性血管造影发现消化道出血
并栓塞 • 1982:Colapinto,经皮经颈静脉门腔静脉分流。
ppt课件
4
介入诊疗∕介入放射学发展史
ppt课件
10
外周血管、外周综合介入诊疗范围
• 1.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狭窄、肺动静脉漏、肺动静 脉畸形、肺癌、支气管动脉畸形、大咳血等介入 治疗。
• 2.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狭窄、食管支气管漏、肠道 狭窄、肝硬化大呕血、脾功能亢进、消化道血管 畸形导致的便血、布加氏综合症、梗阻性黄疸、 胃癌、食道癌、肝癌、肠癌、肝血管瘤等介入治 疗。
ppt课件
8
• 2.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 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 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 总称
ppt课件
9
介入诊疗方法与目的
方法:1、医学影像设备(X线、B 超、CT
、MRI)引导 2、通过特殊器材(如导丝、导管、支
架、滤器等)
目的:1、诊断:造影、取样
2、治疗:栓塞、疗范围
3.骨科疾病:骨及关节软组织恶性肿瘤、血管畸形 、外伤出血、脉管炎缺血等介入治疗。

周围血管疾病的综合介入治疗ppt课件

周围血管疾病的综合介入治疗ppt课件

球 囊 扩 张 后 造 影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介入球囊扩张
houhuazhang
腘动脉闭塞
.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 并发症及处理: 1.扩张血管破裂:植入覆膜支架或外科修补 2.动脉穿孔:小者可自行闭合,大者覆膜支架或外科处理 3.远端动脉分支栓塞:溶栓 4.支架移位、断裂:必要时外科手术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 成功清除血栓后,拔出导管装置,血管穿刺处加压包扎。 ➢ 部分病例还需根据病情行辅助溶栓、血管成形术及内支
架置入术。 ➢ 术后肝素抗凝1周后改用口服潘生丁、阿司匹林6个月。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深静脉血栓 ➢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尤其是髂
股静脉血栓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全球性常见病, 自然预后极差,发病率逐年上升。 ➢ 22%~29%患者可并发致命性肺栓塞;50%以上患者可导 致长期遗留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术改善血流。 3.严重钙化狭窄<5cm。 4.单处腘动脉处狭窄。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 禁忌症:除一般禁忌证外,还有以下情况 1.多处狭窄或闭塞,长度>15cm,和(或)伴严重钙化。 2.已经两次血管腔内治疗,而后需要治疗的再次狭窄或闭
塞。 3.股总动脉或股动脉(>20cm,累积腘动脉)的慢性完全闭
“5P”: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 (pulselessness)、麻痹(paralysis)、感觉异常 (paresthesia)。
版权所有,请勿翻录
➢ 1、非手术治疗:纤维蛋白溶解制剂(尿激酶、链接酶)静脉滴 注或微量泵泵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解除 血管痉挛。
复查如股静脉血流恢复,腔内充盈缺损消失,管壁较光滑,则 拔去导管,回病房后继续经患侧足背静脉抗凝、溶栓7~10d;

外周血管介入诊疗规范与质控PPT课件

外周血管介入诊疗规范与质控PPT课件
15
TACE前应分析造影表现,明确肿瘤部位、大小、数目及供血动脉后, 超选择插管至肝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分别给予灌注化疗。导管头端应越 过胆囊、胃右动脉与胃网膜动脉等血管。化疗药物应适当稀释,缓慢 注入靶血管,灌注时间不应<20 min。大多数HCC的95%以上血供来 自肝动脉,表现为供血动脉增粗、肿瘤血管丰富和肿瘤染色浓密。灌 注化疗后应进行栓塞。提倡将超液化乙碘油与化疗药物充分混合成乳 剂,用微导管超选择插入肿瘤的供血动脉支,经导管将混合物缓慢注 入靶血管。栓塞时应尽量避免栓塞剂栓塞正常肝组织或进入非靶器官 。在透视监视下依据肿瘤区碘油沉积是否浓密、瘤周是否已出现门静 脉小分支影为界限,碘油用量通常为5-20 ml,一般不>30 ml。对于 供血动脉明显增粗的肝癌患者,通常主张在碘油乳剂栓塞后加用颗粒 性栓塞剂(如明胶海绵或微球)。栓塞时应尽量栓塞肿瘤的所有供养 血管,以使肿瘤去血管化。注意勿将肝固有动脉完全闭塞,以利于再 次TACE治疗。
17
近几年国外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状况
1998年有关子宫肌瘤的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生命体症评估和临床应用等研究。认为UAE是治 疗子宫肌瘤有效方法。
1999年对6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UAE治疗,认 为89%的患者月经量减少,96%骨盆压迫症状得 到缓解。
2000年对286例行UAE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观察, 245例临床症状消失,17例失败。
2013年底,李光春,原发性肝癌患者,先后做2次
TACE,目前患者仍健在,一般情况尚可。
13
14
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 同时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 (TAI)和肝动脉栓塞(TAE)治疗,以提高疗效。TACE作为一 线非根治性治疗,国内临床上最常用。TACE治疗HCC主要 是基于肝癌和正常肝组织血供的差异,即95%-99%的肝癌 血供来自肝动脉,而正常肝组织血供的70%-75%来自门静 脉,肝动脉血供仅占20%-25TACE能有效阻断肝癌的动脉 供血,同时持续释放高浓度的化疗药物打击肿瘤,使其缺血 坏死并缩小,而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循证医学证据业 已表明TACE能有效控制肝癌生长,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使肝癌患者获益,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首 选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介入手术宣教课件

介入手术宣教课件

器械消毒与摆放
手术器械需经过严格消毒 处理,摆放位置需符合无 菌原则,方便医生取用。
器械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熟悉器械设备性能
01
医护人员需熟练掌握手术器械设备的使用方法、性能和保养维
护知识。
正确操作器械设备
02
按照器械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正确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器械
损坏或手术失败。
器械设备保养与维护
03
康复锻炼计划制定和执行
康复锻炼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括肢体活动、 呼吸锻炼、步行训练等。
康复锻炼计划执行
在医生或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锻 炼,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调整锻炼计划。
PART 05
随访管理与效果评价
随访时间安排和方式选择
异常情况处理预案制定
预见潜在风险
针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处 理预案和应对措施。
及时报告与处理
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手术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一 旦发现需及时报告并处理,确保手术安全。
总结经验与教训
对手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吸取 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处理预案和应对措施。
PART 04
PART 02
术前准备与评估
术前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常规检查
包括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 等,用于评估患者的基础健康
状况。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X线、CT等,用于明 确病变部位、性质和范围。
生化检查
了解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为手术提供必要的生化指标。
凝血功能检查
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确保手 术安全。
术前评估内容及方法
皮肤准备
清洁手术区域皮肤,必要时进行备皮 。

介入科查房ppt课件

介入科查房ppt课件
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 介入封堵治疗。
肿瘤介入诊疗
01
02
03
04
肝肿瘤介入诊疗
通过栓塞化疗、射频消融等技 术治疗肝癌。
肺肿瘤介入诊疗
对肺癌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 疗或栓塞治疗。
盆腔肿瘤介入诊疗
对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等 进行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

其他肿瘤介入诊疗
如骨肿瘤、软组织肿瘤等的介 入治疗。
介入诊疗技术的挑战与问题
尽管介入诊疗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和问题,如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等。
介入诊疗技Hale Waihona Puke 未来展望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方向
未来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精准化和智 能化,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介入诊疗技术将不断涌现,如 纳米技术、基因治疗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为患者带来更 好的治疗选择。
科研工作
自主学习
参与科研项目,进行临床研究,提高科研 能力和学术水平。
利用网络资源、专业书籍等途径,自主学 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介入科医生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适应医学发展
医学技术和诊疗理念不断更新,继续教 育能够帮助介入科医生跟上医学发展的
步伐。
增强竞争力
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继续教育 能够帮助介入科医生保持竞争优势。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查房结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 最佳治疗。
03
介入科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法
心血管介入诊疗
冠心病介入诊疗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 术治疗冠心病。
先心病介入诊疗
利用导管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 进行封堵或修补。

介入的相关知识PPT课件

介入的相关知识PPT课件
可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因此术后积极防止患者出现的恶 心呕吐症状。遵医嘱给予药物,同时嘱患者深呼吸,呕吐 时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呛咳或窒息,还应注意观察 呕吐物、排泄物的性质、颜色、量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 出血现象,争取早期处理。
▪ 3 肝肾功能受损的护理 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可能
因肝脏缺血缺氧、化疗药物影响等因素导致肝功 能不同程度损害,部分患者可出现胆红素升高, 表现为黄疸加重、腹水,严重者出现嗜睡、肝昏 迷等。对肝功能有损害的患者,嘱多卧床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血象变化、保暖,观察患者 的意识变化进行保肝护肝治疗。除对肝功能损害 外,又因大量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和大量癌细胞坏 死由肾脏排出所致肾功能受损,术后应给水化治 疗,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毒物排泄。同时观察 24h尿量及颜色,利于及时处理。
介入治疗的优点
▪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明
显缩短。
▪ 一、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 ▪ 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
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 二、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 ▪ 1、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
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
▪ 2、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 3、损失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器官的影响小。 ▪ 4、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
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 相当于外科切除除。
组织缺血坏死,机体吸收毒素,短期内肝组织水肿、炎症 对栓塞剂的反应。持续高热达38℃~39.5℃。监测体温每 4h一次,发热持续期可先给予物理降温,若体温未降可给 予药物降温,但需注意因退热大量出汗而发生虚脱,采取 降温措施半小时后应复测体温。

外周血管之介入治疗PPT课件

外周血管之介入治疗PPT课件

比较CEA和CAS的临床试验
临床研究 入选例数
CAVATAS 504 Kentucky 104 SAPPHIRE 334 SPACE 1200 EVA-3S 527
CAS 10.9 0 4.8 7.6 9.6
卒中/死亡率
vs
CEA

9.9

1例

5.4

6.5
>
3.9
介入手术中极易发生栓子脱落
血栓碎片包含多种成分
– Mathias: 4%→2%以下 (2002)
– Henry:5%→2%以下 (2002)
比较CEA和CAS的临床试验
• 目前还没有的证据表明CAS可以取代CEA,成为颈动
脉狭窄的标准治疗方法。
• 未来几年是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的关键时期。如
CREST、ICSS、ACT1及ACST2等正在进行。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历史
➢ 1977年,Gruenzig 经皮穿刺腔内球囊扩张血管
成形术 ➢ 1980年,Kerbert 第一例经皮颈动脉成 形术
➢ 八十年代 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
Complication Learning Curve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1年脑卒中发生率为 10%, 5年为 40%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80%)
每年脑卒中发生率为 6% ➢ 严重颈动脉狭窄, CABG围术期脑卒中发生率为
20%
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风险
狭窄 <70% --- 第 1 年 1.3% 狭窄 70-79% --- 第 1 年 11% 狭窄≥90% --- 第 1 年 35%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PPT课件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PPT课件

.
8
常规手术术例
冠脉类: n 冠造 n PTCA n PTCA+STENT n 血管内超声 n 血管内旋切
.
9
常规手术术例
心脏的其它疾病: n 射频消融术(RFCA) n 心脏电生理检查 n 起搏器安装、ICD植入 n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n 房、室缺的修补 n 动脉导管未闭(PDA)
.
10
常规手术术例
穿刺入路途经
.
14
介入相关图谱
.
15
.
16
Angiograms showing (left) stenotic branch pulmonary arteries (BPA) and (right) angioplasty balloon inflated across stenosis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周边血管类: n 肿瘤的栓塞/化疗 n 溶栓 n PTA n PTA+STENT n 腔静脉滤器 n 动脉瘤/血管瘤/子宫肌瘤的栓塞
.
11
常规手术术例
非血管类: n 食道/气道狭窄支架术 n 梗阻性黄疸引流术 n 胆道支架术 n ERCP n 尿道/前列腺支架术
.
12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基
本区别
介入治疗特征
外科手术特征
所用器械:导管 借助于影像设备 通道:利用人体已有的管 道系统
优点:不开刀、损伤小、恢 复快、效果好;适宜于外科 不适的患者。 缺点:价格较高,适应症较窄
所用器械:手术刀 直视下 通道:手术刀切口

外周血管介入幻灯主题

外周血管介入幻灯主题

周围血管疾病主要指除心脑血管病变以外的外周动脉、静脉狭窄-梗阻性病变及真性或假性动脉等扩张性病变。

此类疾病不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而且一直是内外科临床治疗的难题。

就其危险因素来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年龄所关联的血管粥状动脉硬化扮演至为重要的角色,而这些也与心脏血管疾病相同.有研究显示,在周围血管疾病的族群中,约有30-50%的患者也同时具有心脏冠脉的疾病(查文献出处).同理,也可以发生在颈动脉,肾动脉等全身动脉系统.恰如明代大儒方孝如指喻所言:“虽其病在指,然一身病也”。

其临床表现,可以从无症状,间歇性跛行,到慢性溃疡不愈或者炭疽型行成,临床上常以Fontain 或Rutherford 分类来区分严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引起全身动脉血管损伤的缓慢进展的疾病,累及供应不同脏器的动脉血管。

在每个人的血管系统里,动脉粥样硬化都或隐匿或明显、或广泛或局限地发生并进展。

病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就已经存在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发特点与高风险性,更容易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

而周围动脉硬化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起病相对隐匿,早期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合并出现了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影响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整体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许多以周围动脉粥样硬化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往往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潜在的心血管风险而疏于预防,失去了治疗冠心病的最好时机。

周围动脉疾病患者是冠心病患者的高发人群。

1/3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患者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查文献出处)。

在最近的一项前瞻性调查中,390例择期颈动脉支架术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两支,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狭窄患者的发病率分别为17%,15%,22%,和7%(查文献出处)。

而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中,只有39 %出现心脏症状(查文献出处)。

这意味着大多数颈动脉狭窄合并严重冠心病的患者都没有表现出冠心病的症状。

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第五章第一节
第二节 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术
定义 经动脉内插管至局部血栓部位灌注溶栓药
物,使血管内已形成的血栓溶解,恢复血管的 通畅性,从而达到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目的 。
第五章第二节
适应证
1.凡是急性血栓闭塞(时间少于l0天)并且 能耐受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
2.肢体动脉等大血管急性血栓形成。 3.栓子脱落性栓塞造成继发血栓形成者,
第五章第四节
覆膜支架释放前
覆膜支架释放后
左髂动脉支架释放后
术后DSA复查
术后CTA复查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药物,防止 血栓形成。
第五章第四节
并发症及处理
1.支架-移植物植入综合征,不必特别处理。 2.内支架-移植物移位:多需手术治疗。 3.内漏:未栓塞的侧支动脉参与动脉瘤腔内的 血液循环是引起目前内漏的最主要原因,关键 是栓塞参与动脉瘤腔内血液循环的侧支动脉。
第五章第三节
术前准备
1.常规检查: 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凝血 酶原时间等血管成形术前常规检查。
2.器材准备: 除一般的血管造影器材准备外, 还需准备猪尾标尺导管、超硬交换导丝、覆 膜支架等介入器材,股动脉切开器械包。
第五章第三节
操作方法
1.主动脉造影 2.解剖暴露股动脉 3.支架植入 4.再次造影
第五章第一节
器材准备
穿刺针、导管鞘或翻山长鞘、导丝、 导管、根据病变血管的直径与长度选择不 同的球囊导管与支架,球囊加压泵。
球 囊 加 压
球 囊 导 管

球囊导管扩张前
球囊导管扩张后
操作步骤
1.选择入路:原则为尽可能选择路径短 的入路以便于操作和控制。
2.血管通路建立后,用造影导管进行造 影,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程度。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PPT共63页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PPT共63页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外周血管介入护理PPT课件

外周血管介入护理PPT课件
外周血管病变介入治疗
常见外周病变血管
颈动脉 锁骨下动脉 肾动脉 髂股动脉 主动脉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肝静脉 下肢深静脉

外周血管再通技术
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扩张术 支架成形术 溶栓、取栓术

外周血管成形器械-球囊
球囊扩张式支架
外周血管成形器械
高压脉冲溶栓 水冲负压式血 导管 栓抽吸导管
肾动脉
男65岁,右下肢跛行5年
男61岁,左下肢跛行1年
女52岁,急性右下肢缺血PTA
男69岁,右下肢缺血PTA
常见静脉病变
上腔静脉阻塞病变
男73岁,肺癌上腔静脉外压阻塞
男64岁,纵膈肿瘤上腔静脉外压阻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腔静脉、肝静脉阻塞病变
男24岁,IVC膜性阻塞PTA
肺栓塞、深静脉血栓与下腔静脉滤 器
右侧肺 动脉血 栓
滤器植入
置入滤器后造影
男65岁,左下肢 DVT(PTA+stent)
男65岁,左下肢DVT
左股骨骨折,术后出现下肢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苍白,动脉 造影示股动脉血栓形成,经ATD及溶栓治疗后,血管通畅。
女,42岁,右下肢肿胀一月,下肢静脉造影提示右髂股深静脉闭 塞,经血管扩张及内支架植入术后下肢肿胀消退。
男60岁,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PTA
男58岁,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PTA+支架
女64岁,左侧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
主动脉
女31岁,上肢高血压,PTA术后好转 腹主动脉狭窄
女34岁,上肢高血压,PTA+支架术后上下 肢血压恢复正常
女,60岁,腹主动脉瘤
释放成功后造影肾动脉及髂内动脉血流通畅
机械叶片血栓 粉碎导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子宫肌瘤栓塞技术
19
外周介入常用器械
20
髂前上棘 股骨头 小转子
股深、浅动脉
股动脉穿刺部位
腹壁下动脉 旋髂浅动脉
耻骨结节
21
Seldinger穿刺法
22
14
病例
拟行腰椎内固定术,术前行 中心静脉置管
15
病例
外伤致坐骨骨 折、尿道出血
术前
术后
16
病例
• 患者WZF,女,78岁,主因“右足 发凉、麻木、胀痛4天”入院
17
病例
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就是把导管超选择插入肝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 疗药物,并使用栓塞剂(主要是碘化油)+化疗药物 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以达到高浓度化疗和阻 断肿瘤供血动脉请在使此输肿入瘤您的缺副血标题坏死的目的。
• 1973:上海中山医院,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冠脉造影 • 1978:华山医院,肾动脉造影 • 1982:华山医院,经皮血管成形术 • 1980-1985年:肾动脉、恶性肿瘤和中药栓塞 • 1983:宣武医院,肾动脉狭窄PTA • 1984:神经介入放射 • 1984:心脏PTCA • 1994:TIPPS
5
1
2 介入诊疗
3
4
心血管 介入
卫医发[2007]222号《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 术管理规范》
外周
血管 介入
卫办医政发〔2012〕88号«外 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
综合 介入
神经
血管 介入
卫办医政发〔2012〕89号«神 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
卫办医政发〔2012〕87号«综 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6
• 介入的分类: 1.心脏介入 2.神经介入 3.外周介入 (外周血管、外周
综合)
7
外周介入概况
• 1.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 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穿 刺途径对除颅内血管和心脏冠状 血管以外的其他血管进行诊断或 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经血管途 径对肿瘤性疾病进行诊断或者治 疗的技术。
8
12
外周血管、外周综合介入诊疗范围
• 6.头颈部疾病:颈部动脉狭窄、甲状腺功能亢进
、头颈部的良恶性肿瘤、动静脉畸形、局部大出 血等介入治疗。
• 7.泌尿系疾病:肾肿瘤、肾出血、肾动静脉畸形 、精索静脉曲张的介入治疗。
13
外周介入诊疗技术
• 血管造影 • 药物灌注 • 血管栓塞 • 血管扩张成形(PTA) • 支架置入 • 取标本 • 异物∕血栓取出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2
介入诊疗∕介入放射学发展史
• 1929年Fotsmann从上臂静脉将导尿管插入自己的 右心房首创了心导管造影术,并因此荣膺诺贝尔 奖。
• 1953年Seldinger首创了经皮股动脉穿刺、钢丝引 导插管的动、静脉造影法,由于此法操作简便, 容பைடு நூலகம்掌握,对病人损伤小,不需结扎修补血管, 因而很快被广泛应用。他本人也因此获得诺贝尔 奖。
3.骨科疾病:骨及关节软组织恶性肿瘤、血管畸形 、外伤出血、脉管炎缺血等介入治疗。 • 4.妇产科疾病:宫外孕、产后大出血、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输卵管不通、凶险性前置胎盘等介 入治疗。 • 5.血管疾病:胸腹主动脉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动脉 粥样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肾动脉狭窄导致的 肾性高血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脉管炎等 介入治疗。
• 1.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狭窄、肺动静脉漏、肺动静 脉畸形、肺癌、支气管动脉畸形、大咳血等介入 治疗。
• 2.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狭窄、食管支气管漏、肠道 狭窄、肝硬化大呕血、脾功能亢进、消化道血管 畸形导致的便血、布加氏综合症、梗阻性黄疸、 胃癌、食道癌、肝癌、肠癌、肝血管瘤等介入治 疗。
11
外周血管、外周综合介入诊疗范围
• 2.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 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 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 总称
9
介入诊疗方法与目的
方法:1、医学影像设备(X线、B 超、CT、
MRI)引导 2、通过特殊器材(如导丝、导管、支
架、滤器等)
目的:1、诊断:造影、取样
2、治疗:栓塞、隔绝、止血
10
外周血管、外周综合介入诊疗范围
• 1964年,Dotter利用同轴导管开创了经皮血管成 形技术
3
介入诊疗∕介入放射学发展史
• 1968:Nusbaum,动脉导管灌注止血 • 1971:Rosch,选择性血管造影发现消化道出血
并栓塞 • 1982:Colapinto,经皮经颈静脉门腔静脉分流。
4
介入诊疗∕介入放射学发展史
• 国内
外周介入基础知识
1
介入诊疗∕介入放射学发展史
• 国际:
• 1895年Haschek和Lindenthal首次在截肢手的动脉 内作动脉内注入造影剂造影。
• 1904年Dawbam将凡士林和蜡制成的栓子注入颈 外动脉,进行肿瘤手术切除前栓塞。
• 1923年血管造影始用于人类。德国的Berberich经 皮穿刺将溴化锶水溶液注入人体血管内造影成功 。法国的Sicard和Forestier用含碘罂子油作静脉注 射造影也获得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