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图2.1 R. 克里尔广场形态构成图解
图2.2 R. 克里尔列举 的四边形广场的多种形 态
图2.3 夏洛腾广场 和斯洛斯广场(R. 克 里尔设计)
2. Hamid Shirvanv的城市设计设计观
《都市城市设计程序》中,提出了城市设计组织结 构中8种主要构成要素:
a. 土地使用 b. 建筑形式与体量 c. 交通与停车 d. 开放空间 e. 人行步道 f. 支撑活动 g. 标志 h. 保存与维修 认为城市设计主要取决于城市各个局部地段物质元素的空间 组织与处理。
3. 城市设计的“质”和“量” “质”功能(function) “量”强度(intensity) 4.城市构图理论 城市构图理论是以城市整体形式为出发点,探讨 城市设计各组成要素间的艺术处理原则与城市设 计形式美的规律。 • 发展脉络 古典城市构图理论(对称法则)现代城市构图理 论(均衡法则)多元探索(加法法则、等级指数)。 • 趋势及其认识
• 物质——形体分析探讨Urban space外在形式美 的分析及创造方法。 • 共同特点:研究对象是城市物质空间中实体环境 这一客体,基本上不考虑人的行为、心理及社会 文化背景的影响。 • 意义:对当代城市设计设计仍有巨大影响。
图2.40 18世纪初的慕尼黑市局部景观
图2.41 京都市城市轴及城市形象结构
• “存在空间”——就是比较稳定的知觉图式 体系,亦即环境的“意象”。 • 存在空间的3要素:中心(centre)、路线 (pach)、领域(area or domain) • 人对周围环境(包括城市设计)的认识都遵从 中心——路线——领域模式,场所的人文 意义。
(4)城市形态
良好城市形态取决于: ——整体形象性要求的设计 ——体现出形态的特性 ——整体感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整个城市应是一种激奋人心的、充 满情感的艺术作品,城市设计者就是表 达社会抱负、激情洋溢的艺术家。 ----卡米罗. 西特
(2) 在西方,至少在文艺复兴时期, 追求和崇尚视觉秩序已经成为城市建设 和城市设计师的一种自觉意识和实践力 量。
A、 西克斯特斯的罗马更新改造设计:以城市 作为尺度的、系统的和意向性的改造……在形 状和规划上明显表达出一种对意向性美学形态 和理论假设的价值取向。 B、 朗方的华盛顿规划:以城市的整体作为一 个艺术品加以设计。
2、城市设计方法的个性层面 偏重感性的设计方法 城市设计手法、技巧(艺术的、 创造学的) -----个性的、具体的
3、无论从哪个层次上说,城市设计涉及的客观 环境都是十分复杂的。 但从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中我 们依然可以以一种历时性的组织方式进行展开,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的次序,从城市 形态分析到城市结构分析,再到城市空间分析 直到最后具体设计决策的原则,寻求城市设计 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性。
(3) 空间注记分析方法:全景式的、 带有强烈行为主义色彩的空间分析途径。 A、 无控制注记观察 B、 有控制注记观察 (4) 小结:开放式的城市设计过程中 有效的群众参与途径之一。
6、 心智地图分析 (1) 从认知心理学领域中吸取的城 市空间分析方法,还具体借鉴了社会学 调查方法,是城市景观和场所意象的有 效分析方法。
(3) 空间节点影响分析对城市中具 有历史文化特征的空间环境的保护与改 造具有重要意义。 A、 空间主题的保护 B、 空间主题的强化 C、 空间主体的弱化
(4) 小结:偏重局部空间环境的分析 方法。
4、 基地环境分析 (1) 城市设计地段相关各种外部条件 的综合分析。 (2) 基地环境分析涉及到社会、文化、 自然、地理、形体、心理等广泛的要素。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METHODOLOGIES D’ANALYSE DE CONCEPTION URBAINE
主要内容 sommaire
一、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THEORIES FONDAMENTALES DE CONCEPTION URBAINE
二、不同类型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
PRINCIPES ESSENTIELLES DE METHODES DIFFERENTES
例如:圣彼得教堂广场柱廊、 香榭丽舍大街沿街建筑、上 海外滩建筑群。。。
C、 面——整体形态、肌理关系
例如:佛罗伦萨传统街区、巴黎传统街区、北京四合院传统街区
(3) 对于虚性和空间序列等。
包括重要建筑入口前庭、街廓内虚 体、街道及广场网格、公园、庭园 以及线性开放空间系统等。
(2)取向:视觉的唯美主义,精神
象征的体现,对轴线、轮廓、对景 等视觉效果的追求、崇拜,“城市 可作为一个艺术品来加工”。
例:东方:元代以后的北京城 西方:朗方设计的华盛顿规划
1. 视觉秩序分析 (3)古典城市美学派人物西特(Sitte)的观点
整个城市应是一种激奋人心的、充满情感的艺术作 品,城市设计者就是表达社会抱负、激情洋溢的艺术家。
(2)观点之二:
实与空间互异构成了城市不同的 空间结构,建立了场所之间不同的形 体序列和视觉方位,城市中“空”的本 质取决于其四周实体的配置。
同时,这种“图底分析”还鲜明地 反映出特定城市空间格局在时间跨度 中所形成的“肌理”和结构组织的交叠 特征。
(3)观点之三: 空间印象转变
A.传统城市空间---连续性的街道、 围合性的广场、 标志性的建筑 以及整体性的街廓;
一、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1 图底理论
(Figure---Ground Theory)

第3讲-建筑场地分析-2

第3讲-建筑场地分析-2
上述这些规定既是建筑物布局必须符合的要求,其实也是场地设计中建筑 物布置的基本原则,按照这些原则即可完成建筑物的基本布置。当然这些 只是最为基本的。为求得更好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的设计工作。
建 筑 场 地 设 计 site planning 25
第二章:建筑场地分析(前提条件)
▪ 2.1、对建筑布局的规定
软件计算法:运用众智日照、ECOTECT等软件计算高层建筑之间 的日照控制。
22
23
第二章:建筑场地分析(前提条件)
▪ 2、相关规范的要求
城市规划比较偏重与对基地利用方式和场地总体形态的控制,设计 规范则比较偏重与对一些具体的功能和技术问题的要求。
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场地内建筑的布置;建筑物与相邻场地的边 界线关系;建筑突出物与红线的关系;基地内的通路设置;通路对 外出入口的位置;绿化;管线的布置;场地竖向设计;对场地内的 消防车道要求;对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要求等等。
第一章:建筑场地设计概述
场地分析(规范及规划要求、设计任务书、基地条件) 场地布局(场地分区、实体布局、交通组织、景观配置) 布局实例(居住建筑、办公建筑、教育建筑、体育建筑、
博览建筑、纪念建筑、医疗建筑、剧院建筑、 商业建筑、旅馆酒店) 详细设计(交通道路、竖向定位、工程管线、绿化景观)
1
之 场地设计的前提条件
这些规划和规范,对于场地设计是硬性的标准,在设计中要予以满 足和遵守。在设计之初就对它们所能允许的可能性作出分析,在这 些可能性之中选择设计的发展方向,将法规规范的规定与设计的构 思结合在一起,这样设计的进行就会很顺利。
建 筑 场 地 设 计 site planning 3
第二章:建筑场地分析(前提条件)
建筑气候区划分 I,II,III气候区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城市设计是指针对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它包括了城市的交通、建筑、环境、社区等各个层面,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

在城市设计中,有许多方法和工具可用于进行分析,以帮助设计师了解城市的现状和需求,从而制定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1.SWOT分析法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策略性分析方法,它通过研究城市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来评估城市设计的潜力和可行性。

在分析中,可以通过收集相关的数据和研究报告,了解城市的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并分析城市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设计重点,制定出最佳的城市设计方案。

2.需求调查与分析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居民对于城市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城市设计更贴近实际需求。

调查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面访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获取居民的意见和反馈。

分析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

通过需求调查与分析,可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环境评估城市设计中的环境评估是为了评估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评估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估等。

通过环境评估,可以了解城市的生态状况、环境质量、环境承载能力等,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评估过程中,可以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监测数据、遥感技术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4.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城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分析工具,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现状和分析,确定城市的规划和布局。

空间分析包括对城市的土地利用、道路网络、建筑物分布、绿地空间等进行研究和评估。

在空间分析中,可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以提供城市设计的空间布局方案。

5.可持续性评估可持续性评估是评估城市设计方案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一词是由Urban Design/City Design翻译而来。顾名思义,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的设计。
城市设计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说法。城市设计的概念具有不明确性,学术界对其的认识和 理论及研究多种多样。
一般的共识是:以城市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环境三维的空间设计,来贯彻城市规划思 想,指导城市环境元素的进一步设计。
弗洛伦萨
威尼斯
1 历史发展:
5、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欧洲到了中世纪,城市开始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兴建起来。中世纪城市是以一种“渐 进主义”的方式自发成长起来的。欧洲到了中世纪,城市开始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建 立起来。有关学者研究,中世纪的城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要塞型:由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发展而来
1 历史发展:
3、古罗马时期城市设计
古罗马的广场也是这一时期 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功能 除了希腊时期的集会、市场 职能外,还包括审判、庆祝、 竞技等。其中罗马城中的广 场群最壮丽辉煌,其四周一 般多为庙宇、政府、商场。
1 历史发展:
伊斯坦布尔中心区及索非亚大教堂
4、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早期伊斯兰文化几乎没有城市平面的规划准则,惟一可 以识别的空间规则和秩序就是清真寺及其周围的教民住 区,这是当时伊斯兰城市社会生活的唯一核心。到相对 成熟的城市平面。
市场 卫城
奥林匹翁神殿
1 历史发展:
2、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卫城内各个建筑都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既 考虑到置身其中的美,同时也考虑到从卫城 周围仰望她的景观效果。
1 历史发展:
2、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希波战争前,希腊的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城 市空间、街道系统均不规则。公元5世纪, 希波丹姆所作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 首次系统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 网,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城市中心有分 区,广场那个呈规整形状。十字格网这一系 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 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标准的诞生。

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PPT-33张)

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PPT-33张)

根据不同的建筑形态、建筑群体组合及空间布局关系,将街区的空间肌理特征归纳为5大类、7小类。其中里弄、规整院落、自生院落、沿街商住这四种肌理类型是最能体现历史风貌特色的城市肌理类型。
(二)肌理类型的还原与转换
肌理和建筑的类型在街区中是复杂多样的,看似无序,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步需要在这些类型中抽象出原型,然后针对原型进行类型转换的研究,分析新的可能,即类型变体,以此引导性的空间构建。
类型学设计方法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辨别提取——类型还原——形态重组
(一)肌理类型的辨别和提取
里弄、院落、沿街商住楼等建筑类型构成了街区中各种形态的街坊以及街巷,各个类型中又含有不同的形态变体——“亚类型”。 可借助图底分析的方法,它能简化并抽象地表达出城市空间的结构秩序,是选择提取空间类型和建筑类型的有效工具。
(1)肌理保护原则 地块边界对城市肌理和空间特征的影响不能忽视,这些边界的形成有自然条件所制约,或是当时的经济、政治或文化因素所致使,正是这些历史文化传统,才塑造了历史地区风貌的骨架。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地块边界的确定是以最小的肌理类型单元为依据的。
(2)原型修补原则 需要拆除建筑的地块,它原来的空间类型仍具有典型性,则对该地块的肌理采用原型修补的原则。新建筑的布局与体量以原来的空间肌理类型为依据,恢复由保留历史建筑原先构筑的肌理类型。
(5)整合创新原则 城市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原有肌理类型的分析后,重复这些类型,但会削弱了城市的多样性,使空间流于模仿。类型学思路的运用是一个整合创新的过程,最终目的乃是将归纳分类的建筑和空间类型转化为新的形式,并应用与城市设计。
应用实例:地块D 地块内有两处保留历史建筑,其余均可拆除,是一种无序组合的肌理类型。依规划用地功能的调整—将引入旅馆和办公功能,以及周边空间形态的变化—东侧已建高层居住小区,整合后形成一种围合感较强的院落型空间肌理,满足旅馆和办公功能的需要。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场所结构分析理论的贡献主要有四方面:
(1)明确了单凭创造美的环境并不能直接带来一个改 善了的社会,向“ 美导致善”的传统概念提出了挑 战;
(2)强调城市设计的文化多元论;
(3)主张城市设计是一个连续动态的渐进决定过程, 而不是传统的、静态的激进改造过程,城市是生成的, 而不是造成的;
(4)强调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个时间连续统,提倡 设计者“ 为社会服务”,面对现实的职业使命感, 在尊重人的精神沉淀和深层结构的相对稳定性的前提 下,积极解决处理好城市环境中必然存在的时空梯度 问题。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1、空间-形体分析法
视觉秩序分析 图形一背景分析 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
视觉秩序分析
(1) 由来已 久、深受传 统美学思想 影响、视城 市环境为艺 术作品,是 现代城市设 计学科重要 基础之一;
视觉秩序分析
整个城市应 是一种激奋人 心的、充满情 感的艺术作品, 城市设计者就 是表达社会抱 负、激情洋溢 的艺术家。
视觉秩序分析
(4)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影响:自上而下成为特定 政体寻求物质表现的载体。
A、 莫斯科、平壤 千里马大街:政治 制度的表现。
B、 罗马EUR新城 规划:独裁思想的 表现。
视பைடு நூலகம்秩序分析
(5)特点:传统的学 院派思想,注重城市空 间体验的艺术质量,是 城市设计思想的重要基 础;对视觉艺术和形体 秩序的片面追求也容易 导致对城市空间结构形 成的丰富内涵的,以及 对社会、历史、文化等 因素影响的忽视。
人的各种活动及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的种种要求, 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场所-文 脉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在处理城市空间与人的需要、 文化、历史、社会和自然等外部条件的联系方面, 比空间一形体分析前进了一大步。它主张强化城市 设计与现存条件之间的匹配,并将社会文化价值、 生态价值和人们驾驭城市环境的体验与物质空间分 析中的视觉艺术,耦合性和实空比例等原则等量齐 观。

城市设计空间分析

城市设计空间分析

城市设计空间分析
一、视觉景观秩序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影响:自上而下成为特定整体寻求物质表现的载体(政治制度)
视觉艺术、形体秩序
二、认知意向分析
建立在居民对城市空间形态认识和认知图式综合的基础上
两个基本:易识别性---基础;可意向性----目标
城市设计意象五要素:道路、边缘、区域、节点、标志
三、基地环境分析
设计地段相关各种外部条件(社会、文化、自然、地理、形体、心理等)
日照、通风、防风因素考虑建筑设计及布置
地形因素
旧城保护价值
四、心智地图分析——询问、书面调查、画图
通过心智地图可以识别出对于体验者来说重要的和明显的空间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从而为城市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出发点。

基本特征——“外形”、居民对城市设计和空间环境的理解
五、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偏重局部空间环境分析
标志性建筑物对周边影响(视觉影响范围、空间视觉、空间视角、归纳总结)历史文化特征(保护、强化、弱化)
六、空间序列视景分析
有意识地利用一组运动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点,选择适当的路线对空间视觉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并进行图纸标注,对空间艺术特点和构成方式进行分析拍摄序列照片---草图透视分析----电脑模拟分析
城市景观——空间意识的连续系统
七、空间注记分析
综合基地、序列景观、环境行为等环境分析优点
将各种感受要素(视觉景观、建筑细部、人的活动等)用多种手段记录下来,进行系统表达与分析
方法:全景式的、带有强烈行为主义色彩的空间分析途径。

简述城市设计的方法

简述城市设计的方法

简述城市设计的方法城市设计是指通过规划、布局和建设,创造一个可持续、高效、宜居和美观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的方法有许多种,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城市设计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空间和功能规划。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出合理的城市空间和功能规划。

在进行空间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布局、交通系统、绿地和公共空间的分布等因素。

而在进行功能规划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发展要求,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

第二种方法是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指将城市设计的决策权交给居民和利益相关者,通过他们的参与来实现城市设计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社区参与可以通过举办公众听证会、开展社区讨论、征集居民意见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社区参与,居民可以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意见,而设计师和决策者也能够了解到居民的真实需求,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居民意愿的城市设计方案。

第三种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能力。

在城市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例如,通过设计更好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减少汽车使用量,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城市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可以保证城市的发展不仅满足当前需求,也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能力。

第四种方法是人文环境的关注。

城市设计不仅仅是解决交通、居住等功能性问题,也应该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

人文环境的关注包括建筑设计、公共空间的设计、艺术装饰等方面。

例如,在城市设计中,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来营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和风格,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可以通过设计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通过在城市中设置雕塑、壁画等艺术装饰来增加城市的艺术氛围。

人文环境的关注可以让城市更加宜居和有吸引力,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第五种方法是适应性规划。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概念——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评价标准1.定性标准:特色、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

2.定量标准:容积率、覆盖率、日照、通风、视觉艺术、功能组织单元要求·我国城市设计的发展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规模乃至质量上的更高要求。

城市设计在中国城市建设实践和管理中日益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相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设计发展和主流趋势,中国城市设计整体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章·城市设计发展的由来现代的城市设计是在传统的设计上发展的。

1.传统城市设计发展城市设计由来已久,有城市就有设计,civic design 。

早期的有工匠,以古代开始,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复兴(公元前8世纪——本世纪初)。

2.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二次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伴随城市运动产生城市设计,60年代以来到现在,城市设计变成了重要学科,重要事件,40年代中,沙里宁提出:“要恢复城市设计,开始培养人才。

”·古代城市设计特点1.把自然引进城市2.重视城市视觉形象和视觉感受3.以有机秩序原则追求城市的整体统一协调4.重视人的尺度卡米络·西特:他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是现代城市设计学科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

他的设计思想主要反映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

卡米络·西特的城市设计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广场与建筑和纪念物之间的整体性、广场中心的开敞性、边界的围合性、尺度的适宜性、形态的不规则性事古代城市公共广场设计所遵循的共同规则;古代公共广场与建筑物、纪念物之间有着整体性的关联关系;喷泉一般位于广场的边缘,大型建筑物一般后退布置,以保持广场的开敞性;古代广场采用大量巧妙的设计手法减少开口,从而达到边界封闭的艺术效果;古代广场的尺度与周边建筑之间有着内在和谐的比例关系,并且广场与广场之间有着巧妙的组合关系。

(推荐)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推荐)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视觉秩序分析
(2) 在西方,至少在文艺复兴时期,追求和崇 尚视觉秩序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设计师的 一种自觉意识和实践力量。
B、 朗方的华盛顿规划:以城市的整体作为一个艺术 品加以设计。
视觉秩序分析
(3) 在中国,元大都以后的北京城市建设,追 求完整和谐的整体空间视觉景观秩序,体现封 建都城营造的型制要求。
2.1 “ TEAM 10” 与场所结构分析
场所结构理论认为,城市设计思想首先应强调一种 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和聚落生态学的必要性。设 计必须以人的行动方式为基础,城市形态必须从生 活本身结构发展而来。与功能派大师注重建筑与环 境关系不同,“ TEAM 10”关心的是人与环境的 关系,他们的公式是“ 人十 自然 十 人对自然的观 念”,并建立起“ 住宅-街道-地区-城市”的纵 向场所层次结构,以替代原有雅典宪章的横向功能 结构。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1、空间-形体分析法
视觉秩序分析 图形一背景分析 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
视觉秩序分析
(1) 由来已 久、深受传 统美学思想 影响、视城 市环境为艺 术作品,是 现代城市设 计学科重要 基础之一;
视觉秩序分析
整个城市应 是一种激奋人 心的、充满情 感的艺术作品, 城市设计者就 是表达社会抱 负、激情洋溢 的艺术家。
人的各种活动及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的种种要求, 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场所文脉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在处理城市空间与人的需 要、文化、历史、社会和自然等外部条件的联系方 面,比空间一形体分析前进了一大步。它主张强化 城市设计与现存条件之间的匹配,并将社会文化价 值、生态价值和人们驾驭城市环境的体验与物质空 间分析中的视觉艺术,耦合性和实空比例等原则等 量齐观。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场所结构分析理论的贡献主要有四方面:
(1)明确了单凭创造美的环境并不能直接带来一个改 善了的社会,向“ 美导致善”的传统概念提出了挑 战;
(2)强调城市设计的文化多元论;
(3)主张城市设计是一个连续动态的渐进决定过程, 而不是传统的、静态的激进改造过程,城市是生成的, 而不是造成的;
(4)强调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个时间连续统,提倡 设计者“ 为社会服务”,面对现实的职业使命感, 在尊重人的精神沉淀和深层结构的相对稳定性的前提 下,积极解决处理好城市环境中必然存在的时空梯度 问题。
在雅氏看来,柯布西埃和霍华德是现代城市设计的 两大罪人,因为他们都是城市的破坏者,都主张以 建筑为本体的城市设计,她认为城市多元化是城市 生命力、活泼和安全之源。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 的活动。人的活动总是沿着线进行的,城市中街道 担负着特别重要的任务,是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 “ 器官”,也是最主要的公共场所。路在宏观上是 线,但在微观上却是很宽的面,可分出步行道和车 行道,而且也是城市中主要的视觉感受的“ 发生 器”。因此,街道特别是步行街区和广场构成的开 敞空间体系,是雅各市分析评判城市空间和环境的 主要基点和规模单元。
场所结构分析理论在城市设计应用领域中亦有重大 影响。它主张从外向里设计,从外部空间向建筑物 内部过渡,这里的“外”包涵的内容决不止于形体 层面。其代表人物有克莱尔兄弟、罗西、霍莱因等。 美国学者索兹沃斯曾收集了1972年以后70项城市设 计案例资料,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场所 分析是规划人员最常用的分析方法,1972年以后的 实例城市中,大约40%运用了这种方法。不过除少 数城市在分析之前就已建立起分析的理论构架和方 法,通常完成得并不令人满意,分析结果显得比较 零散、模糊。
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外部空间的形成外部空间的形成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外部空间的要素外部空间的要素尺度尺度质感质感外部空间爱女的设计手法外部空间爱女的设计手法外部空间的布局外部空间的布局空间的封闭空间的封闭外部空间的层次外部空间的层次外部外部空间的序列空间的序列其他手法其他手法空间秩序的建立空间秩序的建立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后记后记外部空间的构成与建筑空间论的动向外部空间的构成与建筑空间论的动向2场所文脉分析法人的各种活动及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的种种要求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讲解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讲解

• 5.5空间标记分析
• 这是现代城市设计空间分析中最有效的途径,它综合吸取了基地分析、序列 视景、心理学、行为建筑学等环境分析技术的优点,适用于设计者加深对设 计任务的理解,并有助于改善城市空间关系的视察效果。
• 所谓注记,指在体验城市空间时,把各种感受使用纪录的手段诉诸图面、照 片和文字,因而这是一种关于空间诸特点的系统表达。
• 他认为,改善环境不仅仅是指纠正由于技术与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污染及其在 害,它还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演进的创造过程。
4.相关线—域面分析方法
• 城市结构“线”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 1)物质线,是城市域面上各种实存的、可以清楚辨认的“线”。 • 2)心理线,是人们对城市域面上物质形体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形成的
会空间便交织在一起,构成名副其实的场所。 • 3)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城市设计者就可以做出设计和建设的对策研
究,同时结合了对若干规划设计辅助线、控制红线等“人为线”的分 析探讨。 •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将上述诸“线”叠加,便形成城市的各种网络,如道路结构网络、 开敞空间体系及其分布结构、空间控制分区网络等,对该网络进行综 合分析和研究,设计者便可最终理解给定的城市分析域面的种种特质 和内涵,并为下一步微观层次的空间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限制条件。
• 他的生态设计方法是: • 1)自然过程规划:视自然过程为资源。 • 2)生态因子调查:土地信息。 • 3)生态因子的分析综合:先对各种因素进行分类分级,构成单因素图。 • 4)规划结果表达:生态规划的结果是土地适宜性分区。
• 3.2西蒙兹和“大地景观”
• 西蒙兹是当代美国“受到最广泛尊敬的景观建筑师”。他的学术思想集中反 映在《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中。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

第3讲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第3讲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第三讲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1
教学重点
城市设计空间分析的三种研究方法: 图底理论 联系理论 场所理论
2
罗杰·特兰西克在《Finding Lost Space》(1986 )一书中提出图底关系理论(figure-ground)和联系 理论(linkage).
作为城市设计研究理论,都是经过对传统 城市空间以及近现代城市空间发展变迁的研究 分析之后,提出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视角不 同,思想各异,但综合归纳之后,有助于我们 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城市设计方法。
18
城市轴线的表现形态 A、有的呈显形状态 B、有的呈隐形状态
城市轴线的空间范围 城市轴线可分为城市整体轴线和城市局部轴线。 城市整体轴线(又可称为城市主轴)贯穿城市
的大部分地域,连接城市中的主要公共活动节点 和景观节点,往往既是发展轴线又是景观轴线, 由一条或以上的交通走廊来确保轴线的可达性。
19
城市局部轴线(又可称为城市次轴) 只贯穿 城市局部地段,往往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轴线。 常见的如市政中心的纪念轴线,集中了市政建 筑(政府机构)、公共建筑(如博物馆、美术 馆和大剧院),以及与城市的特定历史背景有 关的纪念建筑(如华盛顿的林肯纪念馆和巴黎的 凯旋门等),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
20
城市轴线的组织方式
28
北京的城市中轴线及延续
29
华盛顿中心区的城市中轴线
30
31
32
33
34
35
36
3、 场所理论 (Place Theory)
————是把文化、社会、自然和人的 需求等方面加入到城市空间研究中的理 论。
37
38
39
40
41
4、三种理论比较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_第19章_城市设计_归纳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_第19章_城市设计_归纳总结

第3节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城市设计理论图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的空间——都市设计理论》中归纳出三种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城市设计理论,分别为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场所理论。

同时对应地将这三种理论又归纳为三种关系,即形态关系、拓扑关系和类型关系。

1.1图底理论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城市因图底关系的变化,从而分析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传统城市的三种实体形态分别为:①公共纪念物或机构②主要城市街坊外廊及场地③界定边缘的建筑物。

主要城市虚体形态:①私密空间和公共通道上的入口前庭②街坊内廊虚体则为半私密性过渡空间③与街坊内廊相对的容纳城市公共生活的街道和广场网络④与城市建筑形态相反的公园及庭院⑤与河流、河岸、湿地等主要水域特色有关的线形开放空间系统。

1.2 连接理论连接理论注重以“线”连接各个城市空间要素。

这些线包括街道、人行步道、线形开放空间或其他实际连接城市各单元的连接要素,从而组织起一个连接系统和网络,进而建立有秩序的空间结构。

连接关系建立可分为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和内在动因。

1.3场所理论是根据实质空间的文化及人文特色进行城市设计的。

“空间”之所以能成为“场所”的主要原因,是由空间的文化属性所赋予及决定的。

2城市设计的方法城市设计的方法大致可分为:①调查的方法。

包括基础资料收集、视觉调查、问卷调查、硬地区和软地区的识别②评价的方法。

包括加权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辨别法、列表法③空间设计的方法。

包括典范思维设计方法、程序思维设计方法、叙事思维设计方法④反馈的方法。

政府部门评估、专家顾问方式、社会评论方式、群众反映。

第4节城市公共空间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与类型概念狭义: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

广义: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商业区、滨水区、城市绿地城市空间具有“物质”和“社会”的双重性。

1 公共空间的物质性,强调的是公共空间“质的成分”。

城市空间理论分析方法——城市意象、空间形态、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理论分析方法——城市意象、空间形态、空间结构

二、诺伯格· 舒尔兹的存 在空间论
诺伯格· 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论
2.1概述 诺伯格· 舒尔兹的的“存在空间”是林奇的“城市意象”与G.Cullen空 间观的延续与整合。G.Cullen注重具体可见的空间,从建筑、街道、中心等 元素来看待整个市镇地景;林奇属认知空间。诺伯格· 舒尔兹从任何空间知 觉均有其意义作用,因此必须与更稳定的图式体系相对应这一认识出发,论 述了人在世界上为自身定位所必需的基本空间概念,从而导出了“存在空间” 这一概念。所谓“存在空间”,就是比较稳定的知觉图式体系,亦即环境的 “意象()image”。 诺伯格· 舒尔兹对于存在空间的结构进行了更具形态化的分析,称为存在 空间的垂直/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表示存在空间具有层级性,依范围大小可分为: 1、地理区域或国家范围 2、地景或区域范围 3、城市范围 4、街道 5、住家 水平结构(存在于每一垂直结构中)主要由三个元素组成: 1、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领域) 2、连接各类型中心与地区的路线(路径) 3、具有特殊重要性与意义的各类型中心(场所)
凯文· 林奇的城市意象
1.4 城市形态 城市环境的意象性有利于它视觉的识别和本身的构成,前面所提到的各 类构成因素——道路、边缘、区域、结点、地标都是建造一个明确的有特点 的全城结构的砌块,对于如何设计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呢?林奇认为,它取 决于: (1)应从整体形象性要求,对各个要素进行精心的设计 (2)体现出形态的特性。包括单一性、形式的简明性、连续性、统治性、 结合的明确性、方向性、视野、运动知觉、时间序列等。 (3)要有整体感(各种形象要素组织成一个整体,有序的为人所感知)
小组成员:
汇报日期:
基于环境知觉与人类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 一、凯文· 林奇的城市意象 二、诺伯格· 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论 三、朱一文的符号空间论 四、阿尔多· 罗西的形态—类型学城市空间分析理论 五、空间意义分析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分析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分析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分析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而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探讨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性、方法和挑战,并以一些案例来说明。

一、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性城市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优化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可达性和可持续性。

1. 提高城市的效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例如,将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合理分布,可以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缓解交通压力。

此外,优化的空间布局还可以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 提高城市的可达性优化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内部和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

例如,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和交通枢纽,可以方便居民出行,提高城市的可达性。

此外,优化的空间布局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服务配套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覆盖率,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3. 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优化的空间布局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园,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此外,优化的空间布局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二、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空间布局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土地利用情况和居民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1. 多中心城市布局多中心城市布局是指在城市内部设置多个中心区域,以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和交通压力。

例如,将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分布在不同的中心区域,可以使人们更便利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和资源。

2. 混合用地开发混合用地开发是指在同一区域内同时开发不同类型的用地,例如将商业、居住和办公等用地混合在一起。

这样可以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提高用地利用效率。

3. 绿地和公园规划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园是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手段。

绿地和公园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空间分析与及平面规划

空间分析与及平面规划

空间分析与及平面规划空间分析与平面规划是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领域。

它通过对城市或景观空间的分析,旨在寻求最佳的空间解决方案,并为实施规划和设计提供指导。

在本文中,将介绍空间分析和平面规划的概念和方法,并探讨它们的应用和意义。

一、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评估和理解城市和景观空间的各种特征和潜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空间要素识别:通过对城市和景观空间中的要素进行识别,例如建筑物、道路、绿地等,从而了解空间的组成和结构。

2.空间功能评估:评估城市和景观空间的各种功能,例如居住、商业、交通等。

这有助于确定各个功能的分布和比例关系。

3.空间质量评价:评估空间的质量,例如景观美感、社区凝聚力等。

这有助于优化和改进城市和景观空间。

4.空间关系分析:分析城市和景观空间之间的关系,例如连通性、可达性等。

这有助于确定城市和景观的整体结构和布局。

二、平面规划平面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或景观等空间进行系统的组织和设计,以达到特定的目标和要求。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空间组织设计:通过对城市和景观空间进行布局和组织,实现各种功能要求和空间之间的协调。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和景观的整体效果和可用性。

2.建筑和设施设计:设计适应需求的建筑物和设施,考虑它们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和相互关系。

这有助于提高建筑和设施的使用效果和品质。

3.绿地和景观设计:通过设计合理的绿地和景观,提供人们休息、娱乐和美化环境的场所。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和景观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

4.可持续发展设计:通过考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需求等因素,实现城市和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这有助于促进城市和景观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利益。

三、应用和意义空间分析和平面规划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1.提供决策支持:空间分析和平面规划提供了评估城市和景观空间的各种特征和潜力的手段,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2.优化空间配置:通过空间分析和平面规划,可以优化城市和景观空间的布局和配置,提高空间的效果和利用率。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以大宁山庄为例分析
指导老师:陈闻喆 组员:曲莎白 宋名扬 张达 梁晓东
城市设计概论
空间----形体分析方法
视觉秩序分析

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 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他的 城市设计思想反映了古希腊奴隶制基础上的民 主政治和人本主义。他所规划的米利都城 (Miletus)和普南城(Priene)都是方格形道 路网,城市的中心广场(Agora)是市民活动 的中心,在空间设计上追求几何形体的和谐、 秩序、不对称的均衡。这和中国封建都城的轴 线对称是完全不同的手法。人称这种处理手法 为“希波丹姆斯城市模式” (HippodamusPattern)。
(1)自由灵活的设计 (2)建筑之间的相互协调; (3)广场和街道应组成有机的围护空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空间序列视景分析 (1) 城市空间体验是城市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 A、 心理学上的意义:城市空间体验的整体是由 于运动和速度相联系的多视点景观印象复合而成, 但不是简单的叠加。 B、 生理学上的意义:视觉是最主要的感觉信息 的渠道,约占人们全部感觉的60%。 (2) 具体过程:在待分析的城市空间中,有意识 地利用一组运动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点,选择适 当的路线对空间视觉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并进行 图纸标注,对空间艺术特点和构成方式进行分析。 A、 拍摄序列照片 B、 草图透视分析 C、 电脑模拟分析

卡米罗西特(Camillo Sitte)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 初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他 在1889年出版的 《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 书中批评了当时 在城市设计中盛行的形式主义刻板 模式,认真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 特 点,努力探索城镇建设的内在规律。他非常强调 城市空间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城市 空间艺术创 造中他又强调以下3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华盛顿中心区的城市中轴线
.
.
.
.
.
.
.
3、 场所理论 (Place Theory)
————是把文化、社会、自然和人的 需求等方面加入到城市空间研究中的理 论。
.
.
.
.
.
4、三种理论比较
.
.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卡米诺·西特《城市建设艺术》(1889) 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芦原信义《外部空间设计》 林奇《城市的意象》(1959)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
• 设计者要有目的地在轴线的两边布置一些大小建筑, 从而产生空间上的关联和后退的感觉,或者在场景中 加入跨越轴线的建筑要素,从而建立起空间尺度的序 列感。
.
案例分析
• 罗马城市轴线
.
巴黎轴线
巴 黎 轴 线 群
.
巴黎中轴线:卢浮宫-凯旋门
.
巴黎中轴线鸟瞰图
.
巴黎埃菲尔铁塔附近局部轴线
.
北京的城市中轴线及延续
.
城市轴线的表现形态 A、有的呈显形状态 B、有的呈隐形状态
城市轴线的空间范围 城市轴线可分为城市整体轴线和城市局部轴线。 城市整体轴线(又可称为城市主轴)贯穿城市
的大部分地域,连接城市中的主要公共活动节点和 景观节点,往往既是发展轴线又是景观轴线,由一 条或以上的交通走廊来确保轴线的可达性。
.
城市局部轴线(又可称为城市次轴) 只贯穿 城市局部地段,往往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轴线。 常见的如市政中心的纪念轴线,集中了市政建 筑(政府机构)、公共建筑(如博物馆、美术 馆和大剧院),以及与城市的特定历史背景有 关的纪念建筑(如华盛顿的林肯纪念馆和巴黎的 凯旋门等),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
.
.
城市轴线的组织方式
• 空间连接发展 • 建筑实体连续的发展 • 连锁空间发展 • 轴线联系发展 • 建立张拉力的方式发展 • 延伸的方式发展
.
城市空间轴线的设计要点
城市轴线既可以根据城市本身的建设和发 展需求而设计,也可以结合城市所在的特定地 形地貌来确定建设。即便是采取几何轴线的城 市结构控制方式,城市及其周边的地形地貌依 然能够成为规划建设可利用的重要素材,并使 城市具有地域特色。
.
1、 图---底理论 (Figure---Ground Theory) ————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间存在
规律的理论。
.
4、三种理论比较
.
.
.
.
.
城市空间“图底”组合方式
.
2、 连接理论 (Linkage Theory)
————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 素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理论(关 联耦合分析)
.
• 适度运用城市轴线的空间设计方法,有助于在一定规 模层次上整合或建立城市的空间结构,体现一个时期 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意图。
• 城市轴线的魅力和完美主要体现在轴向空间系统与周 边建筑规划建设的时空维度上的成长有序性、形态整 体性和场所意义。
• 就具体的城市设计手法而言,城市轴线所特有的空间 连续性及序列场景的考虑和创造是至关重要的。
.
.
城市轴线设计
城市轴线的概念 城市轴线通常指一种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
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 城市轴线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要素和结构组织
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城市轴线是通过城市的 外部空间体系及其与建筑的关系表现出来,并且 是人们认知体验城市环境和空间形态关系的一种 基本途径。
.
城市结构“线”的类型
.
城市结构“线”的类型
• “人为线” ——城市建设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控制 线,如描述空间结构、形体开发、容积率、高度控 制而形成的各种区域规划辅助线、规划设计红线、 视廊、空间控制线等。
.
城市结构“线”的类型
• “线” 的作用: (1)将上述诸“线”叠加,或者类与类之间复合,便形成城市的
各种网络,如道路结构网络、开敞空间体系及其分布结构、 空间控制分区网络等,对该网络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设计 者便可最终理解给定的城市分析域面的种种特质和内涵,并 为下一步微观层次的空间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2)经由这些相关辅助线“由线到面”,我们便可澄清对该域面 的一些本质认识,并绘制域面高度分区图、容积率分区图、 机动车系统及容量分区图、步行系统分布图、域面空间标志 及景观影响范围图等,这样就为建设实施提供切实的帮助。
• “物质线” ——城市域面上 各种实存的、可以清楚辨 认的“线” ,即道路线,建 筑线、工程线等。
.
城市结构“线”的类型
• “心理线” ——人 们对城市域面物 质形体的心理体 验和感受形成的 虚观的“力线” 即 景观、高大建筑 物的空间影像线 等。
.
城市结构“线”的类型
• “行为线”——由 人们周期性的节 律运动及其所占 据的相对稳定的 城市空间所构成 。
第三讲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
教学重点
城市设计空间分析的三种研究方法: 图底理论 联系理论 场所理论
.
罗杰·特兰西克在《Finding Lost Space》(1986 )一书中提出图底关系理论(figure-ground)和联系 理论(linkage).
作为城市设计研究理论,都是经过对传统 城市空间以及近现代城市空间发展变迁的研究 分析之后,提出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视角不 同,思想各异,但综合归纳之后,有助于我们 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