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另外,当每个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一位一位地前进。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度:由两条不重合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称为角度。
这个共同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1×1=11×2=22×2=41×3=32×3=63×3=91×4=42×4=83×4=124×4=161×5=52×5=103×5=154×5=205×5=251×6=62×6=123×6=184×6=245×6=306×6=3615.7——9的乘法口诀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 4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 29×9=8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角的动态定义光线绕其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称为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八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材分析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统计概率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境中,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学和统计概率奠定基础。
其主要知识点: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问题,如乒乓球的比赛场次等。
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
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建议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
”本单元的内容是把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重点在于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
2. 教学中运用操作、实验、比较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课时安排1 排列………………………………………………………………………………….1课时2 组合………………………………………………………………………………….1课时3 练习二十四………………………………………………………………………..1课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问点汇总一、米和厘米、要想得到一样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展测量。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测量时:把尺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一样,不同那么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米厘米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 ?厘米、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单位再加减。
单位一样那么干脆相加减。
厘米<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一样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画线段要从尺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比方:要求画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就从开始,画到完毕。
例题:()从刻度到是〔〕厘米,就干脆用厘米。
括号就填厘米。
()到是〔〕厘米。
就干脆用厘米。
括号就填厘米。
、画一条比厘米短厘米的线段。
就是求比厘米短厘米是多少?厘米。
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例题:随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
三、角、直角、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顶点〕〔边〕、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页图例〕。
、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只有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个角,个角都是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推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动身画一条直线作直角的一条边;②用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及所画的顶点重合,三角板的一条边及所画直线重合;③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即画成一个直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知识点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5、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一、知识大纲一、加与减知识点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①口算连续加法:把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24+15+33=72先算: 20+10+30=60 再算: 4+5+3=12 最后: 60+12=72 练习:32+21+19=先算:再算:最后:②列竖式计算时:A连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B连减时(分步列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注意: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问题。
无论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算式,建议分步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二、乘法知识点:1、通过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可以相应列出2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例: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一共有( 15 )个。
加法算式:5+5+5=15 竖着看:每列( )个,有()列,一共有()个。
加法算式:2、(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3 )×( 4 ),3×4表示( 4个3相加的和).练习:5+5+5+5=()×(),5×4表示().3.乘法各部分名称:3 ×4 = 12 (读作:)¦¦¦¦()()()()4、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4×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5×9=?,圈一圈,填一填。
人教版本小学二年级上数学单元同步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一、米和厘米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1米 =100厘米 1米-40厘米 =60厘米 1-40100厘米 -40厘米=60厘米40厘米 ?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
例题:(1)从刻度0到7是( 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
括号就填7厘米。
(2)2到8是(6 )厘米。
就直接用8-2=6厘米。
括号就填6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3厘米。
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
三、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顶点)(边)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3、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2、退位减法。
•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解决问题: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人教版数学2年级上册 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课件) (共19张PPT)
• 简单的排列
羊村
密码是由
数字1和2
组成的两 位数
12
21
密码:是由1、 2、3其中的 两个数字组 成的两位数.
思考:Leabharlann 用数字1、2、3中的两个 数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
要求: 不重复 不遗漏
十位
个位
1
2
调换位置法:
从3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 交换,又组成另外一个两位数。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固定十位法: 先固定十位,再考虑个位搭配
十 位
个 位
12 13 21 23 31 32
固定个位法: 先固定个位,再考虑十位搭配。
十 位
个 位
21 31
12 32 13 23
调换位置法
固定十位法
固定个位法
1.个位和十位上 的数相加和是5; 2.个位数比十位
上的数小;
32
摄影馆
红太狼: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坐法?
摄影作品
美术馆
你能试着用前面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立完成这个问题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3、不退位减法;4、退位减法;5、“多几”、“少几”的应用;6、连加、连减;7、加减混合;8、加减法的估算;知识点: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千万不要忘了写进位1)2,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千万不要忘了写退位点)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注意≈)方法:个位小于5(1,2,3,4)的往下估,个位等于或大于5(6,7,8,9)的往上估,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28+45+24≈100(画横线,横线下面写估出来的数,注意中间的符号是加还是减)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5、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搞清楚求的是大数还是小数或者是相差数)例题1.口算51-30= 60-35= 59-28= 10+13= 12+10=42+24= 10+55= 25+66= 89+10= 66+16=99-85 = 80-40= 65-41= 71+11= 68+26=61-53= 53-48= 17+35= 83-40= 61-57=74-52= 35+46= 18+12= 86-51= 22+60=2、列式计算:(易错题型)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比78少26的数是多少?3,用竖式计算(有许多孩子不写竖式,直接写得数,考试的时候这种情况是直接扣分的)45+25+40= 83-50-24= 50-14-18=70-33+27= 96-70+26= 94-60+14=4、解决问题(1)二年级一班参加课外美术小组的有43人,参加音乐小组的人数比美术小组的人少17,参加音乐小组的有多少人?(2)二年级国旗队原来有48人,毕业了19人,新加入23人,现在有多少人?(3)树上现在有72个苹果,摘了18个,原来有多少个苹果?(4)马路的左右两边各有26棵,又新种了14棵树,现在马路上有多少棵树?(5)车上原来有38人,到站之后下车19人,上车23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必考)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知识点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姓名__________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
②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二年级上数学1~8单元知识点过关
二年级上数学1~8单元知识点过关
二年级上数学1~8单元知识点过关,可以按照以下方式:
1. 掌握1~10的数字基础。
这包括每个数字的中文名称、写法、读法以及大小关系。
例如,要知道2小于3,3大于2等。
2. 学习加减法。
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10的加法表和减法表,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例如,3+2=5,5-2=3等。
3. 掌握平面图形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4. 学习分类和排序。
初步了解分类的概念,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物品进行分类;初步了解排序的概念,能够按照大小、高矮等标准对物品进行排序。
5. 培养数学思维。
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和活动,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空间感知、推理、归纳等。
以上过关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来定,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家教或教育机构的帮助。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米和厘米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 )刻度画起,画到( )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 )刻度画起,画到( )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定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 归纳总结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
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
八、数学广角知识点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
4、
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
如:0、4、7能组成40、47、70、74。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学习要求: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上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尝试。
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数学广角知识点应用方向: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
4、
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
如:0、4、7能组成40、47、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