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体位图片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b5d57e234693daef5ff73d4a.png)
冠状动脉造影R AO——右前斜位LAO—左前斜位CRA——头位CAU——足位AP—后前位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冠状动脉造影体位的选择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原则,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即便是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也宜多角度投射。
常用冠脉造影投照体位(图8及表4)。
图8冠脉造影投照角度示意图黑色箭头代表X线的方向;A .前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 B.头位和足位的区分主要以图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头端时,称为头位(cranial );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足端时称为足位(caudal )。
C.右前斜30°(RAO 30 )和左前斜40°; D.头位30°和足位20°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2 ]RCA LCX LAD (1)近段RCA (4)近段LCX (7)近段LAD3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30° LAO^30° CRA 3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9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45° LAO(2)中段RCA (5)钝缘支(8)中段LAD45° LAO 30° LAO^30° CAU 60° LAO^30° CRA 30° LAO 60° LAO^30° CAU 30° LAO^30° CRA 90° LAO 90° LAO60° LAO^30° CAU (3)远段RCA (6)远段LCX (9)远端LAD30° LAO^30° CRA 3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90° LAO 60° LAO^30° CRA 45° LAO60° LAO^30° CRAM ff!支山腭!cWifSAI AO 60 4 CRA 30灼角tfiiJIM2J .AO 60AP ( RA 30。
最新冠状动脉造影体位图片
![最新冠状动脉造影体位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c84e7c4b87c24028905fc338.png)
冠状动脉造影图片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冠状动脉造影体位的选择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原则,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即便是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也宜多角度投射。
常用冠脉造影投照体位。
冠脉造影投照角度示意图
黑色箭头代表X线的方向;A.前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B.头位和足位的区分主要以图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头端时,称为头位(cranial);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足端时称为足位(caudal)。
C.右前斜30°(RAO 30°)和左前斜40°;D.头位30°和足位20°
冠脉造影常用体位
❑左冠状动脉:6个
RAO30°+CRA、Cau20 °;AP+CRA、
CAU30 °;LAO45 °+CRA、CAU20 °;
❑右冠状动脉:3个
LAO45°;RAO20°+CRA 20 °;RAO30°
左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不同轴同轴
同轴调整
10
正位(AP)+头位(Cra)30º
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LCX开口、近端,LCX体部和OM
右肩位可以显示LAD中远段2/3的血管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右肩位)
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OM
RAO30º+CAU20º(肝位)
LAO45º+CAU20º(脾位、蜘蛛位)。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53e409b14e852459fb575a.png)
可编辑版课件
15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
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
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可编辑版课件
17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
可编辑版课件
22
可编辑版课件
23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LAO 45º+ Cau 20º(脾位、蜘蛛位): 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钝 缘支(OM)开口和体部
可编辑版课件
24
左前斜(LAO) 45º+ 足位(Cau) 20º (脾位、蜘蛛位)
可编辑版课件
25
可编辑版课件
26
可编辑版课件
7
冠状动脉示意图
可编辑版课件
8
左冠脉解剖
可编辑版课件
9
左主干(LM)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 左或后伸展,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为左 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
可编辑版课件
10
左前降支(LAD)
沿前室间沟走行,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
止于膈面。供应大部分左室、心尖部、右室前 壁及室间膈前2/3的血液。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头位(Cra) 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冠脉造影投照体位3
![冠脉造影投照体位3](https://img.taocdn.com/s3/m/662181274b73f242336c5f6e.png)
右冠状动脉 RAO 30
右室支 PLV1,2,3 PDA
右冠状动脉 AP Cranial 30
冠脉造影投照体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位缩写: 左前斜位 (LAO, Left Anterior Oblique) 右前斜位(RAO, Right Anterior Oblique)后前位 即正位 (AP, Anterior Posterior) 头位 cranial 足位 caudal 侧位 Lateral
冠脉造影体位示意图
对角支
间隔支
左冠状动脉 LAO45 Cranial 30
LCX
LAD
左冠状动脉 RAO Cranial
支架置入处 3.0*24mm
左冠状动脉 RAO Caudal
OM1 LCX
右冠状动脉 LAO 45
圆锥支 锐缘支 右室支 房室结支 PLV PDA
80%狭窄 部位
右冠状动脉 LAO 45
圆锥支 支架置入处 右室支 PLV PDA 4.0*19mm
冠状动脉常用体位
左冠状动脉:
LAO cranial and caudal RAO cranial and caudal AP cranial
Lateral
右冠状动脉:
RAO, LAO, AP cranial and cranial
左冠状动脉 LAO45 Caudal30
LAD
OM
LM
LCX
左冠状动脉 AP Cranial 30
冠状动脉造影基础和图像解析
![冠状动脉造影基础和图像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b2a0e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d.png)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壁冠状动脉(心肌桥)
冠脉造影病变形态
➢向心性狭窄 ➢偏心性狭窄 ➢不足狭窄 狭窄长度不不小于10毫米 ➢管状狭窄 狭窄长度介于10~20毫米间 ➢弥漫性狭窄 狭窄长度不小于20毫米 ➢管腔不规则 狭窄程度不不小于50%旳病变 ➢管腔闭塞 ➢钙化病变 点片状、条索状、管状 ➢扭曲、成角 ➢开口病变 ➢分叉病变
➢经桡动脉
➢CLS ™
➢Kiesz™ Left
➢Voda Left®
➢QCurve™
➢IM C
➢股动脉
➢allRight ™
➢Kimny ™
➢Muta ™ Left
➢Mann™ IM
➢Radia l
➢Muta ™ Right
➢桡动脉
导管外径尺寸大小旳换算表
➢FRENCH
➢1 FR ➢2 FR ➢3 FR ➢4 FR ➢5 FR ➢6 FR ➢7 FR ➢8FR ➢9 FR
➢沿途分支:对角支(一般为13支)、间隔支。
➢供血范围占左心室旳4555%。
左盘旋支 (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
➢从左主干发出后沿左侧房室沟 下行至后十字交叉。
➢沿途分支:钝缘支、窦房结 支。
➢供血范围占左心室旳1525%。左优势型时可达4050%。
右冠状动脉 (Right coronary artery,RCA)
冠状动脉造影原则体位(左冠)
➢ 较全方面旳显示左 冠
➢ LCX开口、全程及 OM
➢ LM开口、体部
冠状动脉造影原则体位(左冠)
头位20-30度
冠脉造影术-完整版PPT课件
![冠脉造影术-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bd5cf8da38376bae1fae17.png)
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 ——电视密度法
90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脉病变类型 1.病变范围 2.病变性质 3.球囊通过难易性 4.病变节段弯曲程度 5.病变冠脉轮廓
A型 局限,长度<10mm 同心性 容易 <45° 光滑
6.钙化 7.冠脉阻塞程度 8.与开口/分支关系
无或轻度 不完全 远离开口或分叉处
9.有无血栓
无
10.介入治疗成功率 >85%
B型 管状,长度 10-20mm 偏心性 较难,近段弯曲 45-90° 不规则
中度 完全<3 月 位于开口或分叉处, 需保护 有 60-85%
C型 弥漫性,长度>20mm 偏心+钙化 困难,近段重度弯曲 >90° 完全闭塞或移植血管 病变 重度 完全>3 月 位于开口或分叉处, 需保护 有 <60%
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 PD) 左室后支( Posterior branches of left ventricular, PL )
33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34
冠状动脉示意图
35
左冠脉解剖
36
左主干(LM)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 左或后伸展,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为 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
25
Seldinger’s穿刺 法
26
左冠脉造影的操作过程
27
右冠脉造影的操作
28
交友 广泛…
29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系统
30
影像增强器
患者
X线球 管
血管造影机
1. 机架;
2. 导管床;
冠状动脉造影的体位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的体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fabd296bd97f192379e923.png)
4、左前斜位(LAO)加足位(蜘 蛛位)
此体位可以清楚的显示左主干, 最适合观察左主干、前降支及回旋 支分叉处及前降支、回旋支近段。
21
5、正位(AP)加头位 左耳位:左前斜5~10度加头位
可以清楚显示左主干开口及 体部;可以清晰显示前降支中 段和其分叉部分,也能对前降 支全程做一个较好的观察。
房室结支(A-V node,AVN):从后房室沟 “U”形弯曲处发出至房室结和房室束。若 为左优势型,则此分支由回旋支发出。
13
14
15
左、右冠状动脉供应左心室血流的 比例不同,取决于左回旋支或右冠状 动脉远端分支的数量和大小,即所谓 冠状动脉优势。
若后降支和左室后侧支来源于右冠 状动脉则称为右优势型,此时,左心 室后、下壁由右冠状动脉供血,回旋 支细小,房支可缺如。
18
2、左前斜位(LAO):显示前降支中 远段及对角支。
19
3、左前斜位(LAO)加头位 对于垂位心者,左主干向下走 行明显,LAO加头位可以更好的 显示左主体部和前三叉部分;可 以清楚显示前降支行程及间隔支、 对角支的关系,在此体位前降支 近段发生了前向缩短现象;最适 合观察回旋支起始部及近段血管。
29
六、小结
左主干病变:左前斜位左冠窦内“冒烟”, 左前斜头位,左前斜加足位(蜘蛛位), 正位加头、足位,右前斜加头、足位。 前降支病变:左前斜位,左前斜头、足位, 正位头位(左耳位),右前斜头位,左侧 位。 回旋支病变:左前斜头、足位,右前斜足 位,右前斜位。 右冠状动脉病变:左前斜位,左前斜头位, 正位头位,右前斜位。
25
9、左侧位 可清楚显示前降支和对角支分叉。
26
五、右冠状动脉造影常用体位
1、左前斜位(LAO) 右冠状动脉呈“C”形状,可 清楚地显示右冠状动脉及各分 支。
冠脉造影与X线解剖对照图02
![冠脉造影与X线解剖对照图02](https://img.taocdn.com/s3/m/81c1c3c189eb172ded63b7f4.png)
冠状动脉造影时,投照体位以图象增强
器的位置而定,即从图象增强器位置来
观察心脏,而不是根据X线束的方位来定
位。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 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 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PA→RAO、LAO,随角度增大,LAD与 LCX逐渐分开 LAD显影长,间隔分开并与LAD垂直走行 LCX和DM显示最佳 LM逐渐短缩
左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及X线解 剖
Hale Waihona Puke RAO显示LM、LAD及分支、LCX和OM, LAD与D部分相重叠 RAO加头20°~30°,显示LAD、D中远 段,但LCX显示不佳 RAO加足20°~30°,显示LAD、LCX、 D和OM,特别是中远段
右前斜(RAO)30º +足位(Cau)20º (肝位)
右前斜(RAO)30º +头位(Cra)20º (右肩位)
观察LAD中、远段
右前斜(RAO)30º +头位(Cra)20º (右肩位)
LAO 45º Cau 20º + (脾位蜘蛛位): 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三分叉) LCX体部、钝缘支(OM)开口和体部
左前斜(LAO) 45º 足位(Cau) 20º + (脾位、蜘蛛位)
左前斜(LAO) 45º 头位(Cra) 20º +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和全程
左前斜(LAO) 45º 头位(Cra) 20º +
冠状动脉造影常用投照体位时导管位置
冠状动脉造影识图
![冠状动脉造影识图](https://img.taocdn.com/s3/m/8cb3a985a45177232e60a280.png)
o 右前斜位(RAO):前降支(LAD)位于图像上部,间隔支(SP)垂 直于前降支发出向下走行
o 左侧位:前降支(LAD)与回旋支(LCX)勾勒出心脏的轮廓
.
43
右肩位
.
左肩位
44
TH A N KS
.
45
.
13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分布优势类型 表示由哪一侧冠状动脉供应室间隔的膈面和左室的
膈面部分 ➢定义1. 该冠脉到达后十字交叉并发出后降支PDA ➢定义2. 该冠脉发出PDA并同时有大的左室后侧支PLV
比例: 85%右优势, 8%左优势, 7%均衡型
.
14
左、右冠状动脉分布类型
.15冠状动脉造影 Nhomakorabea.
36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 ➢局限性病变:病变长度< 10mm ➢管状病变: 病变长度10~20mm ➢ 弥漫性病变:病变长度>20mm ➢ 偏心性病变:病变斑块偏向管腔一侧 ➢ 同心性病变:斑块以管腔中心均匀分布 ➢ 成角性病变:病变处血管成角>45度 ➢ 狭窄性病变:病变血管管腔狭窄但未闭塞 ➢ 闭塞性病变:病变血管无造影剂显影 ➢ 不规则性病变:轻度的管腔不光滑病变<25%
.
3
.
4
冠状动脉解剖 升主动脉
Valsalva窦
右冠开口 (94%)
左冠开口 (92%)
主动脉左瓣
主动脉后瓣 主动脉右瓣
.
5
.
6
冠状动脉解剖
1主要分支
➢左冠状动脉(LCA, Left Coronary Artery) 左主干(LM,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 左前降支(LAD, Left Anterior Decending
冠脉造影ppt课件
![冠脉造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b680a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3.png)
1.2 正常的影像差异
左主干长短不一,1-3厘米,个别无左主干 相同名称的冠状动脉其管径相差很大 主要分支血管如对角支、钝缘支和锐缘支的长短及管径也有很大 差异 上述的主要分支血管数目也不相同 胖瘦会影响心脏的位置,相同投照角度下血管走行会有一定差异
2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
目测直径法 通常使用,有经验的术者准确性很高 计算机密度测定法 相对耗时,治疗前为获得准确的病变情况方 使用 冠状动脉内超声面积测定法 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准确的 方法,但技术条件要求高,耗费资金大而不作常规
3.1 左主干
发自左冠状窦,横行向左走行绕过肺动脉后,走行于左心耳下到 达前室间沟 LM前方是肺动脉主干,后方是左心房的前壁,左上方是左心耳, 下方是左纤维三角和二尖瓣环的前内侧部分。 充分暴露左主干的最佳体位是前后位或浅右前斜位或浅左前斜位 ,一般角度不超过15度
3.2 左前降支及分支
LAD为左主干的延伸 近段在右前斜位15-30度暴露最清楚 左前斜位时,近段缩短,而中远段暴露较好 1、间隔支动脉(S1为化学消融目标动脉) 2、对角支动脉 3、右室前支(第一支又称左圆锥支) 4、左圆锥支
3.3 左回旋支及其分支
LCX从左主干呈直角发出,走行于左房室沟内,到达左室钝角缘时 开始分支,分支变异较大
左前斜位60度时,暴露最清楚 1、钝角缘支 2、左室前支 3、左室后支:房室结动脉起于此支 4、左房支:分前中后三只,前支称窦房结支 5、Kuger动脉(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吻合动脉):为重要的侧支循 环途径。
室壁运动定量分析方法
矩形法 辐射法 复合法
射血分数计算
容积计算法 EF=Vstroke/VED=(VED-VES)/VED 影像密度仪计算法 EF=(Vs-Vd)/(Vb-Vd)
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https://img.taocdn.com/s3/m/16027e50312b3169a451a4e1.png)
冠脉造影的原理:冠状动脉造影的投照体位:冠状动脉造影时,投照体位以图像增强器(image intensifier)的位置而定,即从图像增强器位置来观察心脏,而不是根据X线束的方位来定位。
常用术语RAO (右前斜位): 影像增强器在患者的右前位LAO (左前斜位): 影像增强器在患者的左前位CRA(头位): 影像增强器邻近患者的头部CAU(足位):影像增强器邻近患者的足部侧位: 影像增强器在患者的侧面体位示意图:冠状动脉投照体位及X线解剖:左前斜位60°时,投照从心尖穿过,为心脏的正面观右前斜30°时,投照垂直通过心脏的长轴,为心脏的侧面观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是一个二维平面图像,同一病变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投射体位才能充分地显示清楚。
冠状动脉造影的目标就是利用两个相互垂直、图像清楚的投照体位对病变行准确评价。
基于此病变的处理才能有的放矢,并可及时观察手术并发症。
左冠状动脉造影体位一览图右冠状动脉造影体位一览图正常冠状动脉的x线解剖示意图不同体位下的冠状动脉造影示意图冠状动脉造影详述右冠脉造影比较简单,那就先说一下右冠造影。
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常用体位LAO:观察RCA开口、起始部至后降支RAO:观察RCA中段AP+CRA :观察RCA远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左前斜(LAO)45°右冠状动脉呈“C”型,观察RCA开口、起始部至后降支;The left anterior oblique view (LAO straight) shows the proximal and midportions of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as well as the acute marginal branches (AM) and termination of the RCA in the posterior left ventricular branches (PLV).机位图示意图解剖图造影图解剖与造影对比图2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右前位(RAO)右冠状动脉象字母“L”,观察RCA中段;The 30-degree right anterior oblique view (RAO) shows the midportion of the RCA, the conus branch, and the course of the PDA.机位图示意图解剖与造影对比图1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后前位(AP)+ 头位(Cra)20o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左前斜位(LAO)+ 头位(Cra)20°The 60-degree left anterior oblique view with 25 degrees of cranial angulation (LAO cranial) shows the midportion of the RCA and the origin and course of the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PDA).左冠造影体位:右前斜+足(肝位)、RAO+CAU右前斜+头(右肩位)、RAO+CRA左前斜+头(左肩位)LAO+CRA左前斜+足(蜘蛛位)、LAO+CAU正位头、AP+CRA正位足、AP+CAU左侧位90°主要观察内容:1)左前斜头位(左肩位LAO 45°+Cra 25°)观察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中远段;2)后前位头位(正位头位AP+Cranial 25°-35°)观察前降支中远段、对角支和间隔支的开口和近段;3)右前斜头位(右肩位RAO 30°+Cra 25°-35°)观察左前降支近中段;4)右前斜足位(右肝位RAO 30°+Cau 20°-25°)观察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和左回旋支及其分支;5)后前位足位(正足位AP+Cau 25°-35°)观察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段分叉;6)左前斜足位(蜘蛛位“spider”位LAO40°-45°+Cau 30°)观察左主干及三分叉部位。
冠脉造影基本投照体位
![冠脉造影基本投照体位](https://img.taocdn.com/s3/m/19e399f6168884868662d68f.png)
曹阳 哈医大一院 心内科
左冠代表投照体位 01 足位,CAU
AP CAU 30° 足位30度 目标:LM体部及分叉,LAD及LCX近段
左冠代表投照体位 02 蜘蛛位,Spider view
CAU 30°+LAO 30° 足位30度+左30度 目标:LM开口,全程,LAD及LCX近段
左冠代表投照体位 02 肝位
CAU 30°+RAO 30° 足位30度+右30度 目标:LAD近中段及LCX中远段,OM全程
右冠代表投照体位 01,左前斜位
LAO 30-35° 左30-35度 目标:RCA开口,近中段。
右冠代表投照体位 02,头位
CRA 30° 头位 30度 目标:RCA远端,PLV,PDA全程。
左冠代表投照体位 03 头位
CRA 30° 头30度 目标:LAD中远段,D1等
左冠代表投照体位 04,左肩位
CRA 30°+LAO 30° 头位30度+左30度 目标:LM开口,LCX远段,LAD中远段,D1全程
左冠代表投照体位 05,右肩位
CRA 30°+RAO 30° 头位30度+右30度 目标:LCX远段,OM远段,LAD中远段
PLV PDA
右冠代表投照体位 CA近中段。
《冠脉造影》PPT课件
![《冠脉造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cd429f852458fb770b56ee.png)
• 按狭窄所累及的血管支数分 如 单支血管狭窄、双支 血管狭窄、三支血管狭窄
精选课件ppt
26
几种较为特殊的狭窄病变
左主干病变
定义:一般指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狭窄程度≧50%的病变,占心导管检查病例的 4~10%占冠脉造影病例的5%。
15
3.3 左回旋支及其分支
• LCX从左主干呈直角发出,走行于左房室沟内, 到达左室钝角缘时开始分支,分支变异较大
• 左前斜位60度时,暴露最清楚
1、钝角缘支
2、左室前支
3、左室后支:房室结动脉起于此支
4、左房支:分前中后三只,前支称窦房结支
5、Kuger动脉(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吻合动脉):
为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
精选课件ppt
18
回旋支动脉分段
• 近段 开口部到第一钝缘支发出处 • 远段 第一钝缘支发出处到回旋支动脉终末
精选课件ppt
19
5 冠状动脉分布优势类型
• 右冠状动脉优势型 最常见 70% • 左冠状动脉优势型 • 均衡型
精选课件ppt
20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1.1 冠脉造影正常的概念
• 冠脉造影正常指在多个必要的或常用的投照角 度上清楚地暴露了全部冠状动脉主干,主要分 支和分叉部位,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没 有缺如,管径从其开口至其末端逐渐变细,管 壁光滑柔软,无狭窄等,血流TIMI III级
41
mmHg,左心室舒张末压造影前小于12 mmHg, 造影后小于15 mmHg。 • 正常主动脉与左心室的压力阶差小于20 mmHg
精选课件ppt
35
冠脉造影与X线解剖对照图
![冠脉造影与X线解剖对照图](https://img.taocdn.com/s3/m/42d7786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d.png)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观察LAD、LCX起始部、LCX全程、钝缘支(OM) 全程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01
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右肩位)
02
观察LAD中、远段
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 (右肩位)
后前位加头20°~30°,显示RCA远段三分叉、PD、LVP最佳
投照通过心脏长轴,室间沟形成的椭圆环呈短缩状,PD短缩
LAO45°~60°,显示RCA全貌及其全部分支
可清楚显示向后走行的右房支和向前走行的右室支
可清楚显示窦房结支、圆锥支和PD
但锐缘支和左室后支显示不佳
右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及X线解剖
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1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
2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LM逐渐短缩
04
左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及X线解剖
RAO显示LM、LAD及分支、LCX和OM,LAD与D部分相重叠
RAO加头20°~30°,显示LAD、D中远段,但LCX显示不佳
RAO加足20°~30°,显示LAD、LCX、D和OM,特别是中远段
01
02
03
左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及X线解剖
LAO加头20°~30°,LM开口近段、LAD、D和LCX、OM中远段,LAD和LCX近段短缩
左前斜(LAO) 45º+ 头位(Cra) 20º
正位(AP)+头位(Cra)
观察LM开口用于支架定位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516aa3a12af90242a895e5f4.png)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冠状动脉造影体位的选择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原则,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即便是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也宜多角度投射。
常用冠脉造影投照体位(图8及表4)。
图8 冠脉造影投照角度示意图黑色箭头代表X线的方向;A.前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B.头位和足位的区分主要以图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头端时,称为头位(cranial);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足端时称为足位(caudal)。
C.右前斜30°(RAO 30°)和左前斜40°;D.头位30°和足位20°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2]RCA LCX LAD(1)近段RCA 30°LAO+30°CAU 30°LAO+30°CAU 90°LAO+30°CAU 45°LAO (4)近段LCX30°LAO+30°CAU60°LAO+30°CAU(7)近段LAD30°LAO+30°CRA30°LAO+30°CAU60°LAO+30°CAU(2)中段RCA 45°LAO 30°LAO 90°LAO (5)钝缘支30°LAO+30°CAU60°LAO+30°CAU(8)中段LAD60°LAO+30°CRA30°LAO+30°CRA90°LAO60°LAO+30°CAU(3)远段RCA 30°L AO+30°CRA 90°LAO (6)远段LCX30°LAO+30°CAU60°LAO+30°CRA(9)远端LAD30°LAO+30°CAU45°LAO60°LAO+30°CRA(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造影图片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冠状动脉造影体位的选择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原则,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即便是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也宜多角度投射。
常用冠脉造影投照体位。
冠脉造影投照角度示意图
黑色箭头代表X线的方向;A.前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B.头位和足位的区分主要以图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头端时,称为头位(cranial);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足端时称为足位(caudal)。
C.右前斜30°(RAO 30°)和左前斜40°;D.头位30°和足位20°
冠脉造影常用体位
❑左冠状动脉:6个
RAO30°+CRA、Cau20 °;AP+CRA、
CAU30 °;LAO45 °+CRA、CAU20 °;
❑右冠状动脉:3个
LAO45°;RAO20°+CRA 20 °;RAO30°
左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不同轴同轴
同轴调整
10
正位(AP)+头位(Cra)30º
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后前位(AP)+ 足位(Cau)20º
、LCX开口、近端,LCX体部和OM
右肩位可以显示LAD中远段2/3的血管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右肩位)
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OM RAO30º+CAU20º(肝位)
)45º+ 头位(Cra)20º
LAO45º+CAU20º(脾位、蜘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