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考制度的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考制度的反思

顾海兵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今年已经是第27个年头了。回顾这27年,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各方面均发生了质变。中国的制度已经由计划模式转型为市场模式。然而,我们又不能不看到,27年来仍有极少数几个领域几乎没有什么质变。高考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应该说,对中国高考制度要求改革的呼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虽然目前由于高考录取率的升高(达50%以上),高考制度改革的压力似乎有所减弱,但随着对品牌和质量要求的上升,高考制度面临的改革压力实质上并没有减弱。

高考制度的改革,从久远看,必定是高校自主招生,彻底改掉或废除目前的统一招生模式。从近期看,必需对现行模式进行改造。这里就改造作点新的分析:

第一个观点:中国的改革实质上是制度的改革,而且是系统化的制度改革。好的制度使比较坏的人变成比较好的

人,而坏的制度可能会使好人变成坏人。所以,中国的所有改革包括经济和非经济的,必需站在制度的角度去认识,而不是简单的站在体制角度去认识。过去我们经常区分体制和制度,我以为体制的背后是制度,仅仅在体制上做文章,中国的改革没有出路。所以必需是制度的改革。

第二个观点,对中国教育和科技问题我们现在必需站在危机的角度来认识。我们现在不是简单讲中国教育有没有问题,而是说危机,那么如何看待中国教育面临危机呢?我看可以从这样几个标志认识:

一是绝大局部同学对我们的教学不太满意,这可以从他们的厌学情绪上得以验证。假如我们同学有这样一个总体评价,难道我们说教育还没有危机吗。

二是我们这个社会对我们的教育是不太满意的,不只对中学小学,对大学也是一样,可以说有相当程度的不满。

三是从教育系统内部人员观察,从广大教师角度观

察,应该说我们的教师绝大多数对现行教育制度也是不太满意的,他们站在各种角度上来表达自身的不满。

四是作为教育一个产品的科技,它的发展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差异在进一步拉大。依据是近十几年来中国科技界一等奖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十几年基本上是空白。我们再看看中国的发明专利,我们专利很多,但是发明专利很少,在发明专利里面有高技术含量的发展专利很少,比方在全世界2002年十万个国际发明专利里面美国就占了将近40%,日本占15%左右,我们国家只有几百件。我们科技可能有一点小小发展,但是和世界参照系来说差异在拉大。

五是我们同学的创新能力至少是没有提高,同学基本上是为考试而活着。有人写文章说中国有一流的考生,但是没有一流的同学。他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就是十年前参与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有很多同学参与,当时美国也有同学参与,而且我们也拿很多金奖。十年之后回过头看,美国参与竞赛的同学已经取得美国数学竞赛最高奖,而中国获

奖者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身影了。为什么呢?中国参与世界奥赛是层层选拔制度,这是完全失败的制度,而美国完全凭个人兴趣参与。

所以从这五个规范我们可以观察中国教育必需放在危机角度上认识,已经不是问题了。

第三个观点就是对中国高考制度或者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制度反思。对这一点我的看法就是两条:一个改造一个改良。改造就是改掉,基本思路就是作为法人地位的高校自主招生。但高校同时一定要强调教授治校,否则问题很多。这里面应该要求我们的高校在录取规范上可以统一,但是在进来以后学费上应该有所区别,也就是说要把高等学校原料采购权还给学校。改良就是短期改革,改良怎么做呢?我想有三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是要对制度的制度做分析研究。我们现在讨论制度,往往对制度的制度缺少讨论,特别是程序。很多事情我们先不要问结果是什么,而首先看程序是否合理,对

于这一点我有这样一些观点:

1.像高考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作为最高权利机构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好像没怎么介入,为什么我们人大不能定期的开会,对教育部门进行质询呢,至少每个季度应该质询一回。我们没有定期的制度化操作,没有最高权利机构的监督,那教育存在问题就太正常了。

2.建议成立高考委员会。美国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它是以州为单位,凡是涉和到教育的决策都由州教育委员会做出。州教育委员会的成员没有教育界的人员,而是学校和同学走向社会的用户。这样一个机制就是靠最终需求或市场来制约,由教育的需求者来做决策,然后由教育部门负责执行。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类似于美国的州教育委员会的机构,它不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和属机构,它由教育系统之外的人组成,它对教育提出需求的制约。这就涉和到现在对高考怎样衡量。笔者认为,有这样两个判断是可以成立的:目前的高考制度确实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同学生活能力的下降。同学能力水平的衡量不能完全依靠规范卷面成

果,要看同学的创新能力。而这必需由用户来衡量。

3.现在我们的教育部门特别是国家层次教育部,他基本上四种角色混在一起:比方他即是总领队,又是总裁判,又是运动员,并且他还是企业家。所谓总领队是指整个考试的组织是由教育部门组织,所谓总裁判是指所有考试问题最后解释权和裁判权掌握在教育部,所谓运动员就是整个考试准备过程都是教育部门一手筹划,所谓企业家就是我们现在的高考是巨大的产业,比方说教育部有考试中心,我想这大概蕴含巨大商机的中心。

第二个层面是制度自身究竟有哪些问题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

1.全国在统一的时间搞统一的考试风险太大,不如分散进行,各省省自为战,每个省选择自身的考试时间。因为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一旦某个点漏题,则满盘借输,风险太大。现在通讯又发达,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全国受影响。现在没有出现问题,不等于风险不存在。所以现在处置

思路就是分散化,比方我们可以提出来让一百所大学率先放开自主考试自身选择时间。

2.考试科目问题。我一直认为,两天或三天的考试时间太长,半天考完完全可以。比方说考四门课,每门课有十个或一百个采分点,随机抽取十个采分点来考。没有必要所有的知识点都考。抽样是低成本高产出的做法。再一个就是分数的分配,这门课150分,那门课300分,这种简单的把分数相加的做法对于我们多样化的大学是不科学的。

3.现在我们的考试完全忽视平时成果,比方一模、二模、三模,高一、高二、高三的成果,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适。一考定终身会出现许多问题,如至少每年有10%优秀考生不能反映平时情况,又有至少10%的比较中等考生突然考好了,这就有20%的误差率。所以我认为忽视平时成果是不对的。实际上一个人要想在高中三年连续作弊,连续搞腐败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把平时成果完全可以纳入到教育评价里面,同时建立起阳光制度和举报制度,并且从高一开始,就把准考证号码确定,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