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生产运营的思考与见解---设备管理(1)
生产运营管理心得体会
生产运营管理心得体会导言生产运营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领域。
通过我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我整理了一些关于生产运营管理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得体会1. 运用科学方法在生产运营管理中,科学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我们应该通过数据分析、统计模型和先进的技术工具来指导决策。
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并优化生产流程。
2. 强调团队协作生产运营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职能之间的协作。
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促进跨部门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团队成员应该理解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并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和决策的制定。
3. 管理风险和变化在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风险和变化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需要设立适当的风险管理制度,并灵活应对变化。
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改进生产流程,并建立应对紧急情况的预案,以应对突发状况和市场波动。
4. 不断改进和研究生产运营管理是一个不断研究和改进的过程。
我们应该保持对市场和行业的敏锐观察,不断研究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以适应市场竞争的挑战。
5. 重视员工培训和激励员工是生产运营管理的关键要素。
我们应该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整个生产运营团队的绩效。
结论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强调团队协作、管理风险和变化、不断改进和学习以及重视员工培训和激励,我们可以提升生产运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以上心得体会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设备管理制度的感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基础,其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企业普遍建立了设备管理制度。
在参与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设备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一、设备管理制度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保障设备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管理制度通过对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等环节进行规范,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以下是我对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几点感悟:1. 设备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通过对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可以确保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就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
2. 设备管理制度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设备管理制度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3. 设备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
设备管理制度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从而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二、设备管理制度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的途径设备运行效率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设备管理制度通过对设备运行过程的优化,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以下是我对设备运行效率的几点感悟:1. 设备管理制度有助于合理配置资源。
通过对设备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
2. 设备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设备维护保养质量。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3. 设备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操作设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三、设备管理制度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设备的高效运行和合理利用。
设备管理制度通过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设备管理心得体会
设备管理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现代企业对设备的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设备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设备管理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我对设备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设备的作用非常重要。
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对设备的管理要有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方法。
首先,我认识到设备管理要注重长期规划,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对于设备采购、更新和报废,要有明确的计划和步骤。
其次,设备的管理要有合理的预算和经费支持。
设备的维修和保养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而且设备需要及时更新和更换。
因此,企业需要合理安排资金,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更新维护。
而设备管理还需要合理的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
企业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
另外,设备管理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按照规定进行。
最后,设备管理还需要有完善的信息化和数据分析,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状况和运行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调整。
而在设备管理中,我还深刻认识到设备维护和保养的重要性。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好的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因此,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维护和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防止设备出现故障和损坏。
在维护和保养中,要注重细节和质量,要保证维护和保养的有效性。
同时,设备管理人员也要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另外,企业还需要建立设备维护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维护和保养的培训和指导,确保维护人员能够按照要求进行维护和保养。
在设备管理中,我还认识到合理的设备使用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设备的使用要按照规定进行,要合理使用设备,避免设备的过度使用和滥用。
关于设备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设备管理的几点思考设备是现代企业的生产工具,是现代化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十五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厂的装备水平达到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
众所周知,我厂现有的设备管理水平滞后于企业发展的要求。
因此,加强设备管理,对提升我厂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我厂设备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实行设备综合管理,提高设备综合效率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横向方面,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协调,在纵向方面,强调管理的持续性和可追溯性。
为突破我厂现有的管理模式,克服设备管理的一些弊端,需要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
所谓设备的综合管理,就是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设备寿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到报废)的全过程,从技术、经济、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管理,其目标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其特点是,对设备的一生管理。
按照我厂设备管理职能划分,设备的前期(规划、设计、购置、安装)由技改发展部负责,设备的后置管理(使用、维护、报废)由设备科负责,就设备管理的全过程:研究——设计——制造——维修——改造更新——报废来说,我厂设备管理主要集中在维修这一环节,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设备效益的发挥。
为此,厂部要把设备管理的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配合和协调,在前期过程中,设备科参与对设备规划及可行性认证等,提出设备可靠性和维修性的需求,同时,参加设备的会审、安装、调试等。
同样在设备管理的后期,技改发展部要及时掌握设备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的技术参数,建立信息反馈,配合做好设备更新时的选型和技术论证工作,协助解决修理改造中属于前期管理应注意改进的问题。
总之,设备科和技改发展部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做好设备的前期和后期管理的衔接工作,厂部要在制度上给予保证,明确双方的职责。
设备管理工作思想反思总结
设备管理工作思想反思总结设备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行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的设备、机械、工具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管理。
设备管理工作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护成本,从而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在开展设备管理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经过反思和总结,我有如下几点思考和认识。
首先,设备管理需要重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设备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财产,正常运行的设备能够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力,并提高效率。
因此,设备管理工作中首要的任务就是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重视不够,有时只顾着解决当下的问题,忽视了预防性维护工作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应该反思的地方。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保养措施。
通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及时消除设备的隐患,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达到降低维护成本和提高设备效率的目的。
其次,设备管理需要重视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
设备管理工作涉及到对设备进行操作、维护和管理的人员,而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设备的使用效果和管理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有些员工对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知识了解不够,对新设备的使用不够熟练,这直接导致了设备使用效果的下降和故障率的上升。
因此,设备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设备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设备操作培训、维护保养培训、故障排除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对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设备,合理地维护设备。
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考核和奖惩激励,进一步提高其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再次,设备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
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是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能够确保设备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高效进行。
生产运营管理学习心得总结
生产运营管理学习心得总结在学习生产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确了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我深刻领悟到,生产运营管理不仅关乎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也关系到企业的长久发展和可持续竞争力。
在此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一、生产运营管理概述在学习生产运营管理之前,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比较模糊,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生产过程控制。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生产运营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的多个方面和环节。
它包括生产计划、物料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调度和成本控制等内容。
生产运营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高效率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二、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性生产运营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合理控制生产成本,企业能够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产量,降低单位成本。
另一方面,生产运营管理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保证产品质量和交货周期,企业能够获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从而提高市场份额。
此外,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生产运营管理能够协调供应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关系,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三、生产运营管理的实践应用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将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我学会了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我学会了优化物料管理。
通过合理的物料采购和库存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充足供应,降低物料成本。
再次,我学会了有效管理供应链。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供应链的协调和沟通,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
此外,我学会了合理安排生产调度和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有效的生产调度和流程优化,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最后,我学会了进行成本控制。
通过对生产成本的分析和控制,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能力。
设备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设备管理工作心得体会设备管理是企业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合理有效地管理设备,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生命周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我从事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我将其总结如下:一、设备管理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涉及计划、采购、保养、维修、报废等多个环节,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进行支撑。
这套管理体系应当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管理、设备维护计划和保养记录管理、设备故障和维修记录管理、设备报废管理等内容。
通过建立和实施这套管理体系,可以增强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设备管理要做好预防性维护。
设备的故障和维修是设备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为了避免设备出现故障,预防性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性维护包括定期的检查、保养和清洁等工作,可以发现和处理设备的潜在问题,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
因此,做好预防性维护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设备管理要注重数据分析。
通过对设备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找出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进行针对性地改进和优化。
例如,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设备的利用率,找出设备利用率低下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因此,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注重数据分析对于提高设备管理的效果非常重要。
四、设备管理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学习。
设备管理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较为专业和繁杂,需要设备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因此,设备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通过培训和学习,可以了解到设备管理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掌握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五、设备管理要有足够的预算和资源支持。
设备管理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支持,包括设备采购费用、设备维护费用、设备管理人员的薪酬等。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如果预算和资源有限,就会影响到设备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因此,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就要确保有足够的预算和资源支持。
我对设备管理的一点看法
我对设备管理的一点看法设备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正确、高效的运营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在工作中对设备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设备管理的意义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的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等与业务运作相关的设备进行分类、组织、调配、追踪、评估和更新等活动的一种管理。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企业的生产运作活动。
这里所提到的设备,不仅指传统的硬件设备,也包括了从电子化办公、信息化投资、大数据等多个方面渗透到企业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设备,因此其范围十分广泛。
设备管理的意义在于:•维护设备的完好性:设备管理能够确保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转,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一旦发生设备故障或者操作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成本,甚至可能导致生产瘫痪。
•有效利用和优化资源:通过设备管理能够准确对设备进行分类、组织、调配和追踪等操作,这能有效避免设备被浪费或使用不当,同时也能对企业投入的资金获得更高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通过设备管理能够使企业对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更加合理和高效,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同时,能够避免因为设备老化,导致频繁更换而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转。
•提高安全性:设备管理也能够帮助企业在数据备份、系统安全、防病毒等诸多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措施,从而保障企业生产运营,防范信息泄漏等风险。
设备管理的存在问题在我工作过程中,我发现企业在实践中进行设备管理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缺乏标准的设备管理流程不同的企业对设备管理的着重点不同,而大多数企业操作设备管理时没有标准的流程和规范,由此导致对设备管理的要求各不相同,且没有一定量的统一操作规范。
这样处理设备更多是按照马虎的方式来实现,并且存在较大的人为误差。
设备清单不够清晰、详细有些企业虽然会制定设备清单,可是清单中的内容却过于简略,导致对设备的追踪、管理、评估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企业需要重视设备清单,这是设备管理的基础。
生产与运作设备管理
生产与运作设备管理1. 引言生产与运作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和运作所涉及的各类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良好的设备管理能够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故障率,并且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现代化生产与运作过程中,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介绍生产与运作设备管理的意义、流程和常用方法。
2. 生产与运作设备管理的意义2.1 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设备是生产过程的基础和核心,它们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2 降低故障率设备出现故障会导致生产中断和损失的发生。
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生产中断的风险。
2.3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设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更换的频率,降低企业的成本。
3. 生产与运作设备管理流程3.1 设备采购阶段设备管理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设备采购。
在设备采购阶段,需要对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等进行评估和选择,确保选择到适合企业需求的设备,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3.2 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采购完成后,需要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遵循相关的安装规范。
设备调试则是验证设备功能和性能的过程,通过调试可以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
3.3 设备日常维护设备的日常维护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日常维护包括设备清洁、润滑、紧固、检查等工作。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降低设备故障率,并且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4 设备故障排除与修复当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排除故障并进行修复。
首先要找出故障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设备故障排除和修复需要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和专业的技术支持。
3.5 设备更新与淘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的更新换代是不可避免的。
设备管理心得体会
设备管理心得体会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担任了公司设备管理部的经理,负责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现在与大家分享。
我认为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设备都是其正常运营的基础。
良好的设备管理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正如企业家杰克·韦尔奇所说:“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
我认为设备管理应该遵循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制定详细的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都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同时,我也注重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比如实施设备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第三,我认为设备管理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在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人才是决定因素。
因此,我始终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的设备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同时,我也注重团队建设,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一个高效、团结的团队。
1/ 1。
我的设备管理实践——经验分享与思考总结
我的设备管理实践——经验分享与思考总结我的设备管理实践——经验分享与思考总结随着2023年的到来,技术和设备的普及和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设备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我的工作中,我既是设备管理的实践者,也是在这一领域里不断学习和进步的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设备管理实践经验和思考总结。
一、设备管理的意义在信息化的时代,设备管理的意义尤为突出。
设备管理不仅是组织管控资产,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还体现了信息化管理的先进性和科技含量。
设备管理直接关系到组织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因此,组织应该注重设备管理,将其纳入整个信息化管理体系当中。
二、设备管理的实际操作1. 设备清单设备清单是设备管理的基础,所有的设备都要列在清单里,并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清单还要定期更新,并在设备故障、报废等情况下及时修改。
设备清单的完善有利于组织管控设备,更好地管理设备。
2. 设备监测设备监测像设备清单一样非常重要。
通过设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出现的故障,甚至可以提前预测到故障的出现,避免故障对组织及人员造成的影响。
设备监测可以采取自动化的方式,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软件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测。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管理人员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设备维修在设备管理中,设备维修是必不可少的。
维修工作需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并保证他们会及时维修设备,维修的标准是设备正常运转。
同时,每台设备都需要有相应的维修记录,以便于日后查看和处理设备故障或争议。
4. 设备保养设备保养是预防故障的重要手段。
在设备管理中,设备保养不仅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还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
保养可以包括清洁、润滑、检查等环节。
对于保养工作,应有明确的标准和程序。
设备保养标准和程序定期需要进行修订。
5. 设备报废及清理设备报废及清理是设备管理的末端处理环节。
在设备报废前,需要对设备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还具有使用价值。
当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在更新换代中也没有任何应用或二次利用价值时,需要将设备进行清理处理。
设备管理心得体会(三篇)
设备管理心得体会设备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要实现设备管理的有效运营,需要综合考虑安全、维护、更新、保养等诸多因素。
在我从事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首先,设备管理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流程。
制度和流程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它能够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和流程,可以明确责任、规范操作,并确保设备管理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例如,制定设备入库流程、设备维护流程和设备更新流程等,有助于保障设备管理的顺利进行,并减少管理漏洞和错误。
其次,设备管理需要注重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备的安全性是设备管理的首要原则,安全性的保障是设备管理的根本目标。
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设备锁定、设备防护、设备监控等。
同时,设备的稳定性也是设备管理的重要方面,稳定的设备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故障风险,并节约维护成本。
因此,设备管理中要重视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进行定期的巡检和维护工作。
第三,设备管理需要注重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对设备的长期运行和性能保持起着关键作用。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包括定期检查、维修、更换设备部件等。
通过合理的维护和保养措施,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设备故障和损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对设备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状态。
另外,设备管理需要合理规划设备的更新和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是设备管理的必然趋势。
合理规划设备的更新和升级,能够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技术发展趋势,制定设备更新和升级计划,并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比较,选择适合的设备更新方案,从而提高设备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此外,设备管理需要注重团队的协作和沟通。
设备管理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和协调,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
设备管理学习心得(五篇范文)
设备管理学习心得(五篇范文)第一篇:设备管理学习心得设备管理学习心得通过本次的检查认识学习,从检查中我逐渐体会到了对于设备管理的更高一个层次的意义!知道了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下面我简单的谈一下在本次学习后自己对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些认识情况:一、设备管理的重要性首先我自己认为设备是企业发展的砥柱,设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生产的产量、质量、物耗等指标。
二、设备管理主要内容生产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设备管理。
设备的现场使用、保养、维修是设备管理工作中极重要的环节,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此我简单谈一下,检查中我发现其他兄弟公司设备运行都相对较为顺利,人家是老设备,我们的设备还是新的,可是设备完好率确比人家还低,这里我想请各位仔细分析原因。
我司是于09年5月组建投产,生产设备全是现代化生产线装备。
自投产一年多来,新设备过了磨合期,开始进入故障渐发期,由于操作工大多都是新进人员,维修技能素质和意识较为淡薄,车间是否应想方案解决目前保养维修意识较差的情况!在检查中,通过跟班组人员以及领导的沟通下我认识到:人家公司做设备保养不再是操作工对设备表面卫生的简单打扫,维修工也上了机台,设备是清理、检查、整修、更换和润滑为主的深层次保养,维修工、班组长依据一周设备运行记录,对设备进行有目的的维修。
因为加强了设备保养力度,所以设备的完好、完整、安全运行得到的有力的保障。
三、设备是生产工具,操作技术是关键因素工具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技能较高的操作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由于工具缺陷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
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对操作工素质要求也较高,只有两者相匹配时才能发挥出设备应有的技术优势。
通常操作工技能的高低不仅能反映在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上,而且还反映在设备的使用寿命上。
往往设备的寿命也体现在操作工的技能上!四、操作工是设备的第一监护人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完成操作工对各项生产的基本条件,因此关注设备运行情况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生产运营管理读书心得
生产运营管理读书心得《生产运营管理》是一本关于生产运营管理的专业书籍,对于我个人而言,阅读这本书是一次非常有收获和启发的经历。
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对生产运营管理这一重要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收获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巧。
以下是我个人的读书心得。
首先,这本书讲解了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从业原则。
生产运营管理是指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的管理活动。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例,系统地剖析了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我了解到,生产运营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改进,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这本书介绍了生产运营管理的核心要素和方法。
作者从生产计划、物料管理、工艺流程设计、生产调度、质量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生产运营管理的核心要素。
同时,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生产运营管理方法,如精益生产、六西格玛、供应链管理等。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深刻理解到,生产运营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巧,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这本书还对一些热门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作者对于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我了解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了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方向,它们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同时,作者还对于可持续生产和绿色制造进行了讨论,强调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这些都是当前生产运营管理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议题,对于我个人而言,也是非常有价值和指导意义的。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些管理案例和实践经验。
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例如丰田、可口可乐等。
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深刻理解到,优秀的企业都具备了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高效的生产流程、严格的质量控制、灵活的供应链管理等。
生产与运作管理心得感想
生产与运作管理心得感想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企业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生产过程的管控、产品质量的保证等方面。
在我在生产与运作管理领域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有以下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首先,我深刻意识到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性。
一个高效、优化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的排程和生产计划,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延误,提高资源利用率。
通过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精细管理,可以保证物料的及时供应,避免因为物料短缺而导致的生产中断。
通过对质量控制的全方位管理,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科学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是非常关键的。
其次,我学到了很多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比如,通过精益生产的思想,可以通过消除浪费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六西格玛的方法,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改进控制来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稳定性。
通过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实现物料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运转。
通过排程和计划的方法,可以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并且对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的调整和优化。
这些方法和工具为我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和优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另外,我还学到了很多领导和组织能力的技巧。
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中,一个团队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分配,需要有合理的沟通和协作机制,需要有有效的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需要学会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如何使团队成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解决团队中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都是我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中不断学习和实践的。
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比如,在排程和计划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生产任务的紧急变动和突发问题的处理。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产品工艺和设备的调整和改进。
在供应链管理中,需要面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这些问题和困难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解决和改进,需要我们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需要我们有快速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设备管理的经验交流(三篇)
对设备管理的经验交流设备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企业中各类设备的购买、配备、维护和报废等各个方面。
一个良好的设备管理系统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过去的工作经验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设备管理的经验,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选购合适的设备是设备管理的基础。
在选购设备时,我们需要先明确企业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这包括设备的型号、规格、品牌等因素。
在选择设备时,除了价格因素外,还要考虑设备的质量、性能、维修和售后服务等因素。
一味追求低价设备可能会导致设备质量不稳定,使用寿命短,维修成本高等问题,因此,正确的选择设备供应商和设备是关键。
其次,设备的配备和使用要合理。
在配备设备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工作量来确定设备数量和规模。
过多或过少的设备都会造成资源浪费或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此外,在使用设备时,要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安全地运行。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及时消除设备故障,保持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
第三,设备维修保养工作要得力。
设备维修保养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修成本。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计划,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维修保养措施和周期。
其次,需要选择优秀的维修人员,他们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修复设备故障。
另外,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维修记录,及时记录设备的维修情况、维修时间和维修费用等信息,以便于后续的设备维修和管理。
第四,及时淘汰和报废老旧设备。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一些设备可能逐渐过时和不适用。
及时淘汰和报废这些老旧设备,不仅可以降低维修成本,还可以为新的设备引入和使用创造条件。
在进行设备报废时,要注意合理处置设备和设备残余物,遵守环境和安全规定,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设备管理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对设备管理的经验交流范文
对设备管理的经验交流范文设备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保障生产运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挑战与问题,需要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来解决。
本文将从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的问题与挑战以及设备管理的经验交流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设备管理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与指导。
一、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的设备进行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安全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与效益。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生产运行的顺利进行。
设备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基础和支撑,只有设备正常运行,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通过设备管理,可以做到对设备的定期检查、保养与维修,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故障,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停工停产的情况发生。
2.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设备维护保养与技术改造,可以保障设备的优良状态,减少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可靠率,以达到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的目的。
3.降低生产成本。
科学的设备管理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停产损失,降低维修与更换设备所带来的费用,进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通过对设备进行合理的保养维护,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更换与更新,从而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4.提高产品质量。
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
通过对设备的管理,可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避免设备故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质量稳定性。
二、设备管理的问题与挑战在设备管理的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维护管理不规范。
有些企业在设备维护管理上存在疏漏,未能及时进行设备的检修与保养,导致设备的故障率较高,影响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2.设备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有些企业的设备维修保养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对设备的运行原理和维修技术了解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工厂设备管理制度心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工厂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环节,其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确保工厂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
作为一名在工厂工作多年的员工,我对设备管理制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以下是我对工厂设备管理制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设备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确保生产效率设备是工厂生产的基础,设备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
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2. 提高产品质量设备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通过设备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换代,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3. 保障安全生产设备故障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设备管理制度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安全生产。
4.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设备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合理规划设备采购、维护和更新换代,降低设备采购成本、维修成本和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二、设备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设备采购管理(1)制定设备采购计划:根据生产需求,合理规划设备采购计划,确保设备采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设备供应商选择: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雄厚实力的供应商,确保设备质量。
(3)设备验收:对采购的设备进行严格验收,确保设备符合企业要求。
2.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1)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
(2)设备维护保养执行: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设备维修管理: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维修,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3. 设备更新换代管理(1)设备更新换代计划:根据设备使用年限、技术性能和生产需求,制定设备更新换代计划。
(2)设备淘汰:对老旧设备进行淘汰,确保生产设备始终处于先进水平。
(3)设备更新换代实施:按照计划,对淘汰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生产运营管理心得体会
生产运营管理心得体会引言生产运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生产流程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我的工作经验中,我从生产运营管理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 了解生产流程作为一名生产运营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每个环节的细节和操作流程,才能有效地规划和管理生产过程。
我发现,通过参与实际操作并与工人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生产流程中的问题和潜在风险。
这种了解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2. 优化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流程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
在我的经验中,我发现以下几个方法非常有效:•流程分析:通过对生产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找出瓶颈和低效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标准化操作:制定明确的操作标准和流程规范,确保每位工人都按照同样的标准进行操作。
•自动化技术:引入适当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以减少人工操作和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生产流程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缩短交付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3. 有效协调资源生产运营管理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在我的管理工作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对资源协调非常重要:•资源计划:提前进行资源需求的合理规划,确保所需资源及时可用。
•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与各部门和团队进行沟通和协调,保持信息畅通。
•有效的团队协作: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凝聚力。
通过有效协调资源,可以更好地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4. 质量控制和问题解决质量控制是生产运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保证产品质量不仅能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还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在我的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个质量控制的经验:•设立质量标准:制定明确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流程,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官方通报,2019年10月10日18时10分许,发生在江苏省无锡市312国道K135处、锡港路上跨桥的桥面侧翻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事故发生时,一辆严重超载货车在桥上行驶,可能是桥梁垮塌的直接原因。
究竟是货车超载导致桥梁坍塌,还是工程本身设计建设存在缺陷成为坍塌诱因?这在事故发生后,成为关注焦点和亟待厘清的事实。
当死神阻断回家的路,无疑让人无比痛心。
继而朋友圈里出现两个信息:
1)国际版的卡车设计比国内的卡车载量要少,并揶揄道:中国如果用国际版卡车,那是必亏无疑的。
但我不明白对比国际版比国内版好的理由,我想象不出为什么不能设计多拉货物(※注1)?附图如下(来自网络):
2)据说现场为单桥墩梁式桥发生侧翻倾覆事故,这种设计不够好。
有人拿上海的高架桥作示意图对比,附图如下(来自网络):
我上面说的这些文字都不涉及事故原因。
首先我相信无论是车还是桥的设计,都是有标准可以依据的。
如果讲事故责任,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或者使用,要看是否符合标准。
其次,我们需要反省既有的设计标准是否有识别到风险,是否需要用这种血的教训来更新我们的标准,无疑,如果设计没有问题,标准一定要升级更新的。
再就是,相关的配套制度,比如从设计到使用的各方监管,是否能维护这种标准。
我并不想谈太多这个悲伤的事情,希望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涉及的相关方重视。
但我想就这个事情谈谈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这些设备和上面的桥和车有着同样的关系:被人设计被人使用,被人制造被人监督。
设备管理是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但我发现,很多设备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往往只从生产使用的角度看待设备:能不能开机,开机能不能干活。
这种看法太狭隘了。
当我们用这种单一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比如:引进使用的设备存在着产能浪费,没有预测性保养,没有分析过维修维护设备用的零部件使用情况。
而且还很容易延伸另一个问题,即当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我们的基层管理人员没有相关的后备方案,只是干着急。
简单地说一下上面举的例子。
1)引进的设备产能浪费,有时候不容易理解,因为我们的生产订单或计划是动态的变化的,很少均衡不变,有时候产能浪费,但有时候产能不足。
怎么能随口一说产能浪费呢?这样说可以理解,但我要问一句:哪些辅助设备的产能有没有考虑过产能浪费呢,比如空压机?
2)至于预测性保养,可能要求稍微高了点,因为这需要对设备及其使用情况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更一步的分析,比如我们常常对设备保养采取时间期限,但这种到期更换的方式是否经济合理呢?
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设备,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些汽轮机厂和大型鼓风机厂已经随自己的产品提供这种远程监控,对设备进行预测性保养服务了。
我找到利乐包装的一个关于预测性保养的视频,但我需要留一个问题给你看完视频后思考,将刚才的话反过来问一句:先不说数据收集的技术和成本要求,这种零部件没有故障就换掉的做法是否经济合理呢?
https:///x/page/n08404bgv72.html?
3)没有对维修维护零部件进行分析,这个也很常见,对员工来说,坏了就换呗,或者怀疑坏了也换呗。
但很少有人对”坏“的零部件进行分析,更别说能否修复了。
在我看来,这种对维修零部件的维修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零部件本身因故障更换的频率;故障的操作条件是否有规律。
如果能对这些进行关注,这也可能是一笔不少的成本数据,因为一旦关注这些内容,很容易会牵涉更多,比如零件的经济替代性,人员的操作情况,甚至对产品的影响等。
但这些问题在设备的管理中,仅仅是很小的方面。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设备管理的看法。
1.设备管理的系统框架;
2.衡量设备外在表现和自身性能的主要方法;
3.设备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4.设备的相关成本。
1.设备管理的系统框架
为了形象化,也为了表达我对设备管理的重视,我将设备的总体管理框架用一个带着皇冠的钻石来表示,当然也可以看作一个酒坛子或者咸菜缸。
1)钻石的横向是一条生命流程链,我认为设备的管理必须用生命周期的观点来看待,这里用八个阶段来看设备的前生今世,分别是:规划立项,选型购置,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检修,改造更新和报废处理。
这种分法也是通识做法。
2)钻石的纵向是一个结构性的管理层次。
自上而下分别是:上面是管理层或前端设计对公司价值和方案的考量决策,中间是设备技术人员和生产及品质基层人员的相应的管理;下面是操作人员对设备的基本操作。
无论是横向的生命周期观点,还是纵向的使用/管理层次,都不是泾渭分明的独立孤岛,他们更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影响。
我将这些相关的阶段及管理总结出来,就是因为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我常常发现,大家关注的并不全面,或者说,比较零碎。
希望能够对设备有一个整体系统性的认识。
分别简单谈一下。
横向:设备的生命周期
①规划立项,设备的规划立项指的是决策层经过相关评估分析,决定采用或实施设备引入。
主要源于几个原因:战略一致,比如自动化取代传统人力;新项目需要,特别是对比市场竞争环境需要;改善升级现有运营情况,从内部绩效考量。
②选型购置,根据规划的需求和目的,参考企业的需求情况,投资回报计算、对比,对设备进行选型采购。
③设计制造,对设备进行定制化适应性设计制造,往往需要需求和供给双方进行风险识别,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各方面的综合讨论。
④安装调试,制造完毕后,在需求方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往往涉及到区域布局的考虑,不但要考虑到操作的方便性,还要考虑到物流,以及未来的规划。
⑤验收使用,依据之前达成的协议和标准要求,对设备进行验收。
验收的数据绝不能用实验室般的理想条件收集,通常的验收指标有操作的安全方便性,设备的性能CMK,故障的频率和维修的方便和经济性等。
然后就是相应的备件、操作说明书/指导书、日常保养、人员培训、产能计划编排等使用了。
⑥维护检修,对设备功能块庖丁解牛般分解后,针对具体的模块来进行相应的维护,一般包括初级维护和专业性的维护,初级维护一般会纳入到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上。
专业性的维护保养,一般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按使用频率和使用周期(月度/季度/年度)等进行技术性维护。
设备故障时,进行相应的维修。
⑦改造更新,当设备的使用年限到一定程度,产能或精度会有所下降,这个时候仅仅靠替换性的维修不足以拉回到原来的水平,可能就需要进行改造了。
改造不仅仅是根据设备本身,有时候需要根据变化升级的产品进行模块性的改变。
⑧报废处理,当设备完成他的使命,相信这时候的企业也迎来了重大的变化,此时应该将设备当作功臣一般进行最终处理。
我之前工作的企业将设备集中存放到外协仓库,既有备用又有不想清除的原因吧,我曾到存放的仓库看过,那积满灰尘的设备静静地站在角落,铁锈慢慢侵蚀着它的身躯。
期待有朝一日被召唤的希望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慢慢落空(好像这种文章不是这样写法)。
当设备需要退出他的战场时,该报废就报废,该变卖就变卖,不需要将其存放在一角让他自生自灭。
但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环境的影响。
纵向:设备的管理维度
我将设备的管理分三个层次来看:高层的价值决策,中层的系统管理和基层的操作使用。
①价值决策,设备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不可能缺少对设备的价值考量及决策,那么,就需要我们回答价值是什么?决策什么?为什么需要这种决策?
一旦想清楚企业经营的价值或方向问题,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在决策的过程中就常常会用到一些分析方法,比如风险定性定量分析,成本比较法,投资回报率等。
②系统管理,建立台账清单,系统性地对设备进行管理,比如我们常常说的TPM,通过对设备的数据统计(如OEE,CPK,MTTR/MTBF,DTR,能源消耗等)针对性地改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检查维修,备件管理等。
这些我会在后面的篇章中重点聊一下。
③基层操作,主要是设备的操作要求、指引和相关标准,日常的维护保养及生产目标的达成,人员培训和资格认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备操作涉及到的安全性要求,危险产生的主要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的缺失。
这些因素在这里展现无遗。
从整个框架来看待设备的管理,无疑会更有效、更经济地使用设备,满足企业的相关要求。
当然设备的管理和生产的运营是密切相关的,但从纵横的两个方面,多层次地看待管理,很容易让我们清醒认识到我们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注1:我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信息根本就和此事并不相关,并且设计装载货物多和运输安全并不是彼此对立的矛盾。
另外,我也想起丰田在设计雷克萨斯时,鱼和熊掌兼得的不妥协,我对这种精神比较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