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一、阅读《古诗三首》选段,回答问题。
(一)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夸张B.比喻C.拟人2.想象一下,写出诗中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过程:()→()3.这首诗后两句的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陂:________ (2)寒漪:_______(3)腔:________ (4)信口:_______2.“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写出了牧童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5.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说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祖父的园子》选段,回答问题。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四单元课内阅读理解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四单元课内阅读理解知识点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四单元课内阅读复习第一单元一、《草原》(一)文学常识。
《草原》的作者是老舍,他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有“人民文学家”的殊荣,代表作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字词1.字词解释。
(1)“一”在字典中的解释为○1量词。
○2表示整个、全部。
○3表示同一。
○4表示初始。
“一碧千里”中的“一”要选○2;“高歌一曲”中的“一”要选○1;“一见钟情”中的“一”要选○4;“一路、一家”中的“一”要选○3。
(2)“欲”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将要;○2欲望;○3需要;○4想要;希望。
“翠色欲流”中的“欲”要选○1;“随心所欲”中的“欲”要选○4;“食欲”中的“欲”要选○2;2.多音字。
měng蒙古lě勾勒蒙勒měng蒙上lěi勒紧3.近义词、反义词。
礼貌——礼节拘束——羞涩拘束——大方4.照样子写四字词语。
翠色欲.流摇摇欲.坠振翅欲.飞苍翠欲.滴飘飘欲仙……忽飞.忽落.忽上.忽下.忽明.忽暗.承前.启后.柳暗.花明.……襟飘.带舞.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眉开.眼笑.义正.辞严.……(三)句子1.比喻句(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分别用绿毯和大花来比喻草原和羊群。
(2)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这句话将河比作带子。
(3)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把欢迎我们的男女老少比作彩虹。
2.拟人句。
(1)在这境界里,就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仿写拟人句。
(四)标点符号破折号有以下作用:○1表示声音的延续;○2表示话题的转移;○3表示解释说明。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3。
(五)段落1.用一个词语概括草原的特点:一碧千里。
人教版小学五年语文下册课内阅读1
《草原》语段一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文中带点的词说话。
(2分)那么……那么……既……又……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到顺序写的。
(1分)3、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2分)4、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的哪句话突出表现了这些特点?(2分)5、用“——”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指了它是由什么具体事物引起的。
(2分)6、“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2分)语段二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就像,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选自一课,作者是。
(1分)2、按课文内容填空。
(2分)3、文中“无边的地毯”指;“白色的大花”指。
4、“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都是描写绿的,其中“一碧千里”描写绿的,“翠色欲流”描写绿的。
(1分)5、仔细读画“”的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1分)6、根据你的理解,在括号里填入不同的词语。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课内外阅读理解培优提升(附答案)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第1课《古诗二首》【课内阅读】(一)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村(cūn chūn )居(jū jǜ)醉(zuì zhuì )散(sàn shàn2.《村居》的作者是( )朝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 )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 )的情景。
3.诗歌用一个“_______”字,一个“______”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4.给词语选择正确的注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1)村居( )①在乡村里居住。
②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 )①柳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②春风吹拂着堤岸上的杨柳。
(3)春烟( )①春天的烟雾②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的雾气(4)醉( )①喝醉②迷醉,陶醉。
(二)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的作者是()。
A.贺知章B.高鼎2.《咏柳》中“咏”的意思是()。
A.唱B.用诗词等来叙述3.“丝绦”在诗中指()。
A.用丝织成的带子B.细长而柔嫩的柳枝4.裁出细叶的是()。
A.剪刀B.燕子C.春风5.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春风比作______。
在我眼中,春风还像__________。
【类文阅读】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诗中描写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 )(2)第三句写的是静景,第四句写的是动景。
这两句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 )3.请再写出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找春天》【课内阅读】(一)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一、课内阅读。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
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再写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文中第一段中的句子加上标点,并用加点字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4.比较下面的句子与选文中的最后一段,分析两者在表达上的不同。
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
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
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商量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
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练习_五年级试卷.doc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练习_五年级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1.草原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草原的特点是: ,草原上的景美 更美。
五 品味探究。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句子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 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 比作大花。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里的渲染是指: ;勾勒的意思是: ;这句话说明了: 。
4.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1.大 绿 美;人。
*2 丝绸之路 一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____省________市玉祥门外,这里原是汉代古都_______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往西一直到________。
2.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________带向中亚 西亚和欧洲,如养蚕 缫丝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灌溉等;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芝麻 无花果等,还将犀牛 ________ 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中国的________ ________ 绘画 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二品味探究。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类文阅读试卷(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类文阅读试卷(附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古诗三首》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①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冰掉在地上的声音比作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写作手法在古诗中很常见,请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两句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这两句诗选自《稚子弄冰》,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 )b.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孩子们)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的声音像玉磬声一般穿林而过,忽然听到了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 )c.诗句中的“玻璃”指的是我们现代的玻璃。
( )d.这两句诗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味。
( )【参考答案】(1)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2)①答案“玻璃”落在地上破碎的声音示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②答案 a.√ b.√ c.× d.√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xīng xìng)(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把诗句补充完整。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1--4单元课内阅读
1、《草原》1、这是一篇散文。
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并通过这些(),赞美了草原的()和()。
2、本文有三个写作特点:一是层次井然,作者按照()叙述,先描写();再描写草原()和()的情形。
作者(),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结束。
二是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和()的写法,不但()而且(),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
三是(),无论是描写()还是主客(),处处流露出作者的()。
3、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句中,“碧”是形容()。
“千里”是指草原的范围()。
“一”是()的意思。
3、《白杨》1、本文的写作方法是()()。
2、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是()。
作者以()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
一方面描述了它的外在特点()()();另一方面表现了它的精神:()()()()。
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精神,听从(),()地扎根边疆,()地建设边疆。
这是()的神似处,也是()的连接点。
3、“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句。
表白的意思是()。
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
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在()。
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不(),也不()。
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精神。
4、“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这是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又一次通过父亲()的变化,来()()。
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爸爸自己已经(),(),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成为建设边疆的()。
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的博大胸怀。
5、白杨树三个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
白杨树的精神: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爸爸可能在深思:孩子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们长大后会不会像他们的父亲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呢?6、“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也不动摇。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________ 爱慕——________2.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说明花生具有________、________品格。
3.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是:人要做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的人。
4.在生活中有哪些人也具有花生一样的品格呢?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一个小标题“______”来概括。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第一单元《草原》一、阅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不用()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作者在片段中,概括了草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说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惊叹()柔美()奇丽()5、读读短文中划线的句子,“无边的绿毯”指的是______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让人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空气()歌声()天空()草原()骏马()线条()三、课文传真《草原》是著名作家()写的一篇散文,通过()、()、()的记叙与描写,表现了草原秀美的风光和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最后,作者以()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热爱草原,赞美草原人民的真挚情感。
《白杨》一、阅读在线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节选)①时令正是仲春。
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
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
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
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我们偷偷找来竹篾(miè),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
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
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
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④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
嘿!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yǐ lǐ)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
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
我们的心醉了。
⑤更叫绝的要数晚上。
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
夜色朦胧。
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
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
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
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
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1.用简短的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描写来刻画蔺相如,突出他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秦王为什么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走了?(______)(多选)A.因为蔺相如识破了秦王只想要璧,不想给城的诡计。
B.因为杀了蔺相如就代表着秦国不讲信用。
C.因为秦王爱惜人才。
D.因为秦王不敢招惹蔺相如。
二、古文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告诉我们读书一要有志气(志向):二要有________,三要有________,这三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4.读懂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A.借助注释B.联系上下文C.使用工具书D.以上都是5.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短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四季之美》,回答问题。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课内外阅读理解培优提升(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课内外阅读理解培优提升(附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第1课《古诗三首》【课内阅读】(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杂兴: 耘田:绩麻: 解:供: 傍:阴:2.诗中的小孩儿天真、活泼、可爱,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可以看出来。
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 ( ) ”和“ ( ) ”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
诗中农民干的活儿有( ) 、( ) 。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二)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稚子:_________________。
钲:_______________。
磬(qìng):______________。
玻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动词,突出表现文题中“________”这个字。
3.当稚子“敲成玉磬穿林响”的时候,他们会是______________的神态与表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内阅读(附答案)共计30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内阅读(附答案)共计30篇(一)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敲成玉()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耘田:_____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 供:______________ 傍:__________ 阴:__________ 稚子:_________________陂:__________ 寒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腔:__________ 3.解释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首诗塑造了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稚子弄冰》描写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村晚》描写了小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单元课内阅读
7. 祖父的园子
1. 《祖父的园子》选自 萧红的《呼兰河传》。 2. 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 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 童年的发现
1.《童年的发现》作者是费奥多罗夫。 2.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 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了这个发现 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3.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 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 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 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 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 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 作者的童年发现。
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 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 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写 出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和体贴。 结尾都是反问句,表达更加肯定的意 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 平铺直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人称用第二人称,开头有称呼。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淮北就 又小又苦, (水土不同)
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 楚国就做盗贼, (社会风气不好、国君治理无方)
楚国是个贼国 可见—————
第三次楚王嘲笑齐国人做盗贼没出 息,晏子以柑橘打比方,类比推理,晏子 的回答妙在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 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 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 使好人也变成了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 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 的脚。
第一次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 关闭城门,挖五尺高的洞让晏子入城,来侮 辱晏子。晏子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 王。他的话妙在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 城门:楚王要晏子钻狗洞就要承认自己的国 家是狗国,楚王当然不敢承认,所以只好打 开城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和沙漠较量的女人王永钦当听到记者称荣获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的殷玉珍为“和沙漠较量的女人”时,殷玉珍摇着头说:“和沙漠敢较量、斗气,是后来的事了。
一开始,我哪敢和它斗气?我是怕得不行呀!”1985年,年仅20岁的殷玉珍,从陕西省的一个小村子,嫁到了内蒙古毛乌素沙漠的腹地——乌审旗的井背塘。
说是村子,其实只有他们一家人,方圆几十里是茫茫无际的沙漠。
新房竟是半掩在黄沙里的一个地窖,人要深猫着腰才能进去。
一起风,黄沙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小屋随时都有被沙魔吞噬的危险。
风一停,一家人就得赶快用铁锹把门口和屋顶的沙子往外铲。
她暗下决心:这辈子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能让风沙给欺负死。
这年秋天,殷玉珍用一头羊换回600株树苗,用驴分6次驮回了家,把自己的房前屋后都围种上。
第二年春天,栽下的树竟然全活了!一家人兴奋得几夜睡不着觉。
初尝甜头,更加坚定了殷玉珍种树的决心。
为了买树苗,她每年都要喂几口大肥猪,卖肉换钱。
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家里的收入全部投到了种树上。
有时凌晨3点,就到19公里以外的苗圃驮树苗。
一次,3头牛好不容易爬上一座山,可随之而来的一股大风,把苗垛子刮到了坡底。
殷玉珍一次又一次地把苗垛子重新抬上了牛背。
还有一次,她和丈夫正在离家几十千米外挖树坑,突然间来了沙尘暴。
沙丘开始向他们所在的方向移动,他俩被吓坏了,赶紧向家里跑;可由于眼睛睁不开,半天也找不到家。
后来,还是循着自己家的狗叫声摸到了家里。
多年与沙漠的较量,使殷玉珍摸索出一套治理流动沙丘的好办法:层层设防,步步为营。
这大大加快了治沙速度,也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
现在,她每年植树的控制面积都在3000亩以上。
在殷玉珍看来,治住沙了,才能种上地,有了好地,才能喂牲口,把牲口卖了,才能增加收入,然后再投到治沙上,形成良性循环。
去年,她除了种一些常规作物外,还种了西瓜、哈密瓜、桃树、杏树、葡萄等经济作物。
如今,殷玉珍已勾勒出一个“生态经济园”的雏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草原》《语段一》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再用这个关联造句。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惊叹——()柔美——()奇丽——()3、解词:翠色欲流:。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无边的绿毯”指的是;白色的大花”指的是;“绣上了”指的是;“中国画”指的是。
这个比喻具体、恰当地描绘出了7、文中“翠色欲流”的“欲”字在字典里有四个解释:①欲望;②想要;③需要;④将要。
在这里应该是第( )种解释。
8、找出文中写绿色的两个成语。
(2分)()()9、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0、依照原句,用“那么……那么……”写一句话。
11、“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中的“一碧千里”说明,“茫茫”的意思是,“而并不茫茫”是因为。
12、本选段最后一句话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13作者在写景物的同时,不忘写自己的感受。
请用“”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出来。
14、这段话主要写。
15、“惊叹”是因为:;“久立四望”是因为:;“低吟”小诗是因为:。
16、短文写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17、“一”有一下解释:A、相同 B、数量词 C、专一 D、满,全“一碧千里”的“一”应取解释;“一模一样”的“一”应取解释;“高歌一曲”的“一”应取解释。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课内阅读+类文阅读培优提升(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课内阅读+类文阅读培优提升(附答案)第1课《古诗三首》【课内阅读】(一)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__。
他写了很多有名的诗,如《》《》。
2.这是一首题画诗。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谁)画的一幅描绘____________的画。
请你再读一遍这首诗,想一想诗中的哪些内容是原画中没有的,用“________”在诗中画出来。
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正是河豚欲上时”指的是( )A.春天,河豚鲜嫩肥美,可以上市销售B.春天,河豚要由海入江产卵,逆江而上(二)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 古诗讲究对仗。
诗句中“迟日”对“_________”,“江山丽”对“_________”,“泥融”对”_________”,“_________”对“鸳鸯”。
2.选一选,填一填。
(填序号)①这首诗的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从________和________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清新秀美。
A.视觉B.嗅觉C.听觉②这首诗的后两句通过燕子衔泥翩飞的________描写和鸳鸯相偎而眠的________描写,表现出春天的和谐宜人。
A.静态B.动态3. 根据诗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填空。
(填序号)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①江山②太阳③花草④鸳鸯⑤春泥⑥春风⑦燕子⑧沙滩4.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写下来。
春天白天渐长,春天的到来使江山显得更加秀丽;春风送来了阵阵醉人的花草香气。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A4打印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A4打印版)一、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是_____句。
请将这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_________。
2.用一个成语概括画“ _ ”的句子应是(_______________)3.课文除了讲选文中的这个故事,还向我们讲了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两个故事。
4.读了这个片段,你觉得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蔺相如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
”秦王很生气,拒绝了。
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毫不敢上前。
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
第一单元测试卷有两个人,都在荒漠上种了一片胡杨树苗树苗成活后,其中一个人每隔三天就要给胡杨浇水,而另一个人就悠闲的多了,树苗刚栽下去的时候,他来浇过几次水,树苗成活后,他就来的少了。
即使是来了,也不过是来看看,发现有被风吹倒的就顺手扶一把。
不浇水也不培土。
人们都说这人栽的肯定成不了林。
过了两年,两片树苗都长的茶杯粗了,忽然有一夜,狂风从大漠深处卷着一柱柱的沙尘飞来,飞沙走石,电闪雷鸣,狂风撕卷着滂沱大雨肆虐了一夜。
出乎意料的是,辛勤浇水的那个人的树几乎全被暴风雨给刮倒了,而那个悠闲的不怎么给树浇水的人的林子,处了被风撕掉一些被折断的树枝,几乎没有一颗被风吹倒或者吹歪的。
人们都大惑不解,问他有没有什么奥秘,那人顿了顿,叹了口气说:”其实树跟人是一样的,对它太殷勤了,就培养了它的惰性。
你经常给它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里面扎,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根扎的那么浅,怎么经得起风雨呢?如果像我这样,把它们栽活后,就不去理睬它,地表没有水和肥料培养它们云系,逼得它们不得不拼命向下扎根,恨不得把自己的根穿过沙土层,一直扎进地底的泉源中去,有这样深的根,我何愁这些树不枝繁叶茂,何愁这些树被暴风刮倒呢?”别给生命以舒适的温床,生命的温床上只能诞生生命的灾难。
要想使你的生命之树能根深叶茂、顶天立地,那就不能给它太足的水分和肥料,逼迫它自己向下自己扎根。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悠闲——()辛勤——( ) 迷惑——()2.那两个人是怎样种树的?3.不经常给树浇水的那个人的树,树为什么没有被刮倒呢?4.说说这篇短文给了你什么启示?第二单元测试卷我爱秋。
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我最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你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秋天是清爽的。
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街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草原》
《语段一》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再用这个关联造句。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惊叹——()柔美——()奇丽——
()
3、解词:翠色欲流:。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无边的绿毯”指的是;白色的大花”指的是;“绣上了”指的是;“中国画”指的
是。
这个比喻具体、恰当地描绘出了
的情景。
5、“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这句话是把绿色草
原上的小丘比作。
“”指的是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分明的界线。
6、简要说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翠色欲流”的“欲”字在字典里有四个解释:①欲望;②想要;③需要;④将要。
在这里应该是第( )
种解释。
8、找出文中写绿色的两个成语。
(2分)()()
9、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0、依照原句,用“那么……那么……”写一句话。
11、“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中的“一碧千里”说明,“茫茫”的意思是,“而并不茫茫”是因为。
12、本选段最后一句话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13作者在写景物的同时,不忘写自己的感受。
请用“”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出来。
14、这段话主要写。
15、“惊叹”是因为:;“久立四望”是因为:
;“低吟”小诗是因为:。
16、短文写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17、“一”有一下解释:A、相同B、数量词C、专一D、满,全
“一碧千里”的“一”应取解释;
“一模一样”的“一”应取解释;
“高歌一曲”的“一”应取解释。
18、“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19、请你尽情想象:假如和大牛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着草原上的什么呢?
《语段二》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用“”画出来。
“洒脱”这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词?
2、“疾”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中的“疾”的意思是;“疾风知劲草”中“疾”的意思是。
3、文中画“”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4、文中画“”的句子把比作。
5、解词:
襟飘带舞:
6、“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不是草原。
”这两句话说明草原。
7、“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
8、“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9、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10、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
三、《白杨》
《语段一》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白杨》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课文表面是在写白杨,实为写人,这种方法叫()或().,代表着所有自然灾害、无所畏惧、茁壮成长;面对自然灾害,白杨树的表现是:。
2、造句。
(1)哪儿……哪儿……
(2)不管……不管……总是
(3)那么……那么……
3、请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4、“”划出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
5、从“哪儿……哪儿……”这组关联词语中体会到:;从“不管……不管……总是……”这个句式中体会到。
这些句子,看是在介绍,实际上是在赞美。
6、从爸爸对白杨树的介绍中,“我”知道了白杨树有这样的特点:
8、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9、根据爸爸的表情,写一写他的内心。
微笑时,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肃时,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表白”的意思是。
“也”说明。
这句话的意思是
11、爸爸在表白自己什么样的心?
《语段二》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xiàn xuàn)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fūfù)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zhèng zhēng)迎着风沙成长(zhǎng cháng)起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2、找出描写爸爸面部表情的词语
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zhèng zhēng)迎着风沙成长(zhǎng cháng)起来。
”这句话
中的“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几棵小树”暗指;“小树迎着风沙成长”暗示着。
这句话的意思的:。
4、爸爸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为什么又陷入深思?
5、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仅仅是因为看见几棵小树在成长吗?其中还包含着什么意思?
6、读了上面的这段话,你觉得《白杨》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