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和赤潮现象

合集下载

赤潮形成的原因赤潮的危害

赤潮形成的原因赤潮的危害

赤潮形成的原因赤潮的危害由于能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繁多,它们爆发性生长所需的条件各异,因此赤潮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在《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1—中国海洋学会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究会论文集》中提到赤潮形成有一个共识——即赤潮生物的存在与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海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水文气象、海流、海况等是形成赤潮的自然因子,在海水交换较差的内湾、叫封闭的海湾交汇面、封面及排污口附近沿海、海水有上升流的海域等,君可成为赤潮形成的条件。

l、海洋污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沿海地区人口的膨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地表径流将大量陆源污染物质排人海洋,海洋遭受严重污染,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海水中大量氮、磷、微量元素和有机营养物质的增加,为赤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

铁、锰螯合剂在一定的剂量下,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达到最高增殖率;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促使赤潮藻类急剧增殖。

用无机营养盐培养裸甲藻时,加入酵母提取液或土壤浸出液和维生素B12时,简裸甲藻和光亮裸甲藻生长都特别明显。

2、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 ~30℃ 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 是赤潮发生的先兆。

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

盐度在26%~ 37%。

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 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

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

由于海域径流、涌5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营养化。

营养盐类含量急剧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

这些硅藻过盛,特别是骨条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

硅藻类又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夜光藻赤潮,2021年5月秦皇岛扇贝养殖区大面积的赤潮就属于此类。

赤潮的危害与防治

赤潮的危害与防治

赤潮的危害与防治浅谈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王树友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海洋浮游生物在短时间内暴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引起海水颜色变化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发生时常使海水变为红色或褐色,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我国的部分海域中都出现了大面积的“赤潮”,而且发生的范围、面积及频率都在不断扩大和提高。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赤潮的频繁发生?它对海洋环境和海洋养殖业到底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治理赤潮灾害?笔者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和回答。

1.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1.1 气候原因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海流缓慢,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赤潮的发生,如气候异常是厦门海域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1.2 生物原因引起赤潮的生物主要是甲藻、硅藻,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细菌等。

这些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或大量聚集产生赤潮。

在适宜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赤潮生物以几何级数繁殖,在2d~3d内即可形成大规模赤潮。

从1986年至今,厦门海域已发生十几次赤潮,除了1987年5月11日~25日在厦门西海域发生的短角弯角藻赤潮,由“厦门赤潮调查研究”协调组预报并自始至终跟踪监视、监测外,其余十几次赤潮都是待赤潮发生并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被发现。

1.3 化学原因赤潮的发生与海域的富营养化密切相关,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存在,直接影响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

厦门海域属轻度富营养化海域,海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年平均比值约为45︰1(原子比),由于大多数浮游植物生长繁殖过程中基本是以16︰1的恒定比值自海水吸收无机氮和无机磷,因此,对于厦门海域来说,无机氮比较丰富,而无机磷相对较贫乏,无机磷成为厦门海域浮游植物繁殖的限制因子。

理论上讲只要控制无机磷的排海量就可减少海域赤潮的发生,但由于厦门海域底泥中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磷和无机磷,在适宜的理化条件下,有机磷可转化为无机磷并溶入海水中,以满足浮游生物繁殖的需要。

海洋污染和赤潮现象

海洋污染和赤潮现象
• 生物可以用作污染指标? • 1对污染物质有敏感反应的生物:用海胆的受精卵判断海水
中滴 某滴 些涕 重) 金 属 污 染 的 程 度 。 利 用 牡 蛎 高 度 富 集 海 水 中 的 有 机 氯 农 药 ( 如
• 2ca耐pi污ta染ta)的。生一物些浮:游多生毛物在类有的机小污染头(虫富(营养Ca化p)i条te件ll下a 暴发性繁殖而 引的 起一 海个 水指 变 标 色。 的 现 象 , 因 此 可 以 把 发 生 赤 潮 的 范 围 及 频 率 看 成 是 环 境 污 染 程 度
erythracum)、中缢虫、红硫菌等 3. 黄色、茶色或茶褐色赤潮:裸甲藻 4. 绿色赤潮:绿色鞭毛藻类 5. 土黄、黄褐或灰褐色赤潮:硅藻类
① 赤潮是各种色潮的统称 ② 单相型赤潮和双相型赤潮 6. 发生赤潮时赤潮生物只有一个种占绝对优势的称为单相型赤潮 ① 发生赤潮时有两种共存的赤潮生物占优势,就称为双相型赤潮
(三)毒性试验和残毒测定
1. 急性毒性试验:
• 测定高浓度污染物在短时间(一般不超过几天)内对海洋生物所产生 的急性作用。
• 在试验中使受试生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称为半数致死浓 度(median lethalconcentration),用LC50表示,并 在其前标明生物暴露在毒物环境中的时间,如 24 小时 LC50、48 小时LC50和 96 小时LC50等
(2)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
高浓度或剧毒性污染可引起海洋生物个体的直接中毒致死。 污染物质对生物的生理、生化影响,主要是改变细胞的化学组成、
抑制酶的活性,影响渗透压的调节和正常的代谢功能,从而影响 生物体的生长、生殖和行为。
2.种群―群落的生态效应
受污染的海域其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会相应产生改变。通常是某些耐污生物种类的个 体数量会猛增起来,而对污染敏感的种类个体数会大量减少甚至消失,结果导致群落物 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下降。

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渤海湾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现大面积的红色潮水,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赤潮”,赤潮的出现不适无缘无故的。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赤潮是伴随着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

本来是渔业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水面发生变色的情况甚多,厄水(海水变绿褐色)、苦潮(按即赤潮,海水变赤色)、青潮(海水变蓝色)及淡水中的水华,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

构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但甲藻、硅藻类大多是优势种。

当发生赤潮时的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是102;106细胞/毫升。

在日本近海淡水流入的内湾,自春至秋均有发生。

随着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出现了富营养化,在东京湾、濑户内海、有明海等赤潮频繁发生。

赤潮有时可使鱼类等水生动物遭受很大危害,这是由于赤潮浮游生物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和它们死后分解,迅速消耗氧气,水中氧气不足,以及分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尤其是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Olisthodiscus等为害甚大〕。

一般以为是由于水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关于赤潮成因尚没有定论,科学家们认为,赤潮是近岸海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所致。

在正常的情况下,海洋中的营养盐含量较低,这就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有些鞭毛虫类(或者甲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

但是,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主要是食品、造纸和印染工业)和农业废水流入海洋后,再加上海区的其他理化因素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时,赤潮生物便会急剧繁殖起来,便形成赤潮。

赤潮

赤潮

防治 对 策
关于赤潮的治理方法,据报道已有多种,如工程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以及生物学的方法。
物理法——粘土法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方法是撒播粘土法。 粘土法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方法是撒播粘土法。 ⑴ 物理法 粘土法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方法是撒播粘土法 ⑵ 化学除藻法是利用化学药剂对藻类细胞产生的破坏和抑制生物 活性的方法进行杀灭控制赤潮生物, 活性的方法进行杀灭控制赤潮生物,具有见效快的特点。 生物学方法治理赤潮的办法主要是有三个方面 要是有三个方面, ⑶ 生物学方法治理赤潮的办法主要是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鱼类控 制藻类的生长;二是以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盐以及藻类 控制水体富营养盐以及藻类; 制藻类的生长;二是以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盐以及藻类;三 是以微生物来控制藻类的生长。其中由于微生物易于繁殖的特点 由于微生物易于繁殖的特点, 是以微生物来控制藻类的生长。其中由于微生物易于繁殖的特点,使 得微生物控藻是生物控藻里最有前途的一种控藻方式 得微生物控藻是生物控藻里最有前途的一种控藻方式。
1 方法 在深圳湾共设了蛇口鱼码头附近渔排、深圳河河口及深 圳湾口3 个采样点(图1) ,对采样点的氮、磷等营养盐及 其他水化因子进行了分析, 分析方法符合海洋调查规范
2 结果 2. 1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 此次引发赤潮的浮游植物为环节 环藻( Gyrodinium instriatum) , 环节 环沟藻细胞椭圆形至卵形,腹部略扁 平,细胞长40~60μm,宽20— 23μm。 纵沟弯曲,呈S形,横沟错位,间距为细 胞长度的1/ 3。细胞上壳顶部无色素 体,细胞核位于上壳,具色素体,色素 黄褐色。 在赤潮发生期间浮游植物种类比 较单一。
防治 对 策
赤潮的预防
1、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 2、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3、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引入 4、防止赤潮生物毒素危害人体。

水产学中赤潮名词解释

水产学中赤潮名词解释

水产学中赤潮名词解释
赤潮(red tide)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通常是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这些浮游生物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形成一层厚厚的红色“海藻”层,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赤潮的发生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营养物质的增加、水文气象条件的改变以及生物种群的演变等。

在某些情况下,人类活动也可能促进赤潮的发生,例如排放大量营养物质到海洋中,导致浮游生物的繁殖增加。

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大。

当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时,它们会消耗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同时释放出一些有害物质,如氨和硫化氢,从而对海洋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此外,赤潮还可能导致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防止赤潮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减少向海洋排放的污染物,特别是营养物质。

其次,要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发生赤潮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育和放流特定种群的方式来控制赤潮的发生。

总之,赤潮是水产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关注。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赤潮的发生,我们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赤潮是由哪一种环境污染产生的

赤潮是由哪一种环境污染产生的

赤潮是什么污染形成的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

赤潮是什么污染形成的?据了解,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东海毗邻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近年来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很快,但与此同时,大量的污水排放、过度的渔业养殖以及大型海洋工程的兴建,都向海洋输送了大量的污染物,几乎使东海成为人类的"天然垃圾场",远远超出了海洋自净能力范围。

什么是赤潮现象

什么是赤潮现象

什么是赤潮现象
有的海洋里面的水会变成红色,这就是赤潮现象,那么什么是赤潮现象呢?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或”红色幽灵”。

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
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海洋中的自然灾害比较多,其中就有赤潮,那么赤潮的形成与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呢?下期为大家介绍更多的海洋灾害小知识。

赤潮成因、危害和防治总结

赤潮成因、危害和防治总结

赤潮成因、危害和防治总结一、赤潮成因1、人为原因:化学原因。

营养性污染物来源: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岸农业生产超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积累于土壤中,随江河排泄于海洋或湖泊;陆地水体周围牧业活动;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现代化工发展,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和污水(日常生活淘米、洗菜、洗衣、洗澡、排泄物冲洗的生活污水也含有较多的氮和磷。

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使生活污水含磷量很高。

)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近海过度海水养殖向水域投放饵料,导致海湾、浅海区营养物质增多。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有较多的有利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氮和磷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2、自然原因:(1)地形:海湾、浅海海域相对封闭,水体交换能力弱,自净能力差;形状或轮廓,如渤海湾C形海湾,喇叭形海湾。

海温和盐度。

(2)气候水文气象:干旱少雨,光照足;风力小;海流缓慢;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加速生物新陈代谢,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气候异常:如温室效应(3)生物原因:引起赤潮的藻类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或大量聚集产生赤潮。

二、危害1、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2、赤潮对海洋渔业(养殖业、捕捞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1)赤潮生物吸收阳关,遮蔽海面,水体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

(2)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3)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4)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3、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可能随食物链转移引起人类中毒或死亡。

三、防治:预防方法: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工业及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严防污染及富营养化;农业生产限制使用化肥、农药;禁止生产洗涤剂企业生产含磷洗涤剂;改善水质和底质生态环境,含氮和磷的污水中种植芦苇、蒲草等;选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养殖品质进行混养、轮养、立体种植;在发生赤潮时,不引水排灌;育苗最好用沙滤池过滤的水或沉淀池沉淀后的水;控制有毒外来赤潮物种侵入。

海洋灾害-赤潮

海洋灾害-赤潮
关于生物防治有人建议投放食植性海洋动物如贝类以预防或清除 赤潮,但有毒赤潮的毒素也可能因此而富集在食物链中并产生令 人担忧的后果。 而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的抑藻作用及其对赤潮毒素的有效降解作用, 使海洋环境保持长期的可靠的生态平衡,从而达到防治赤潮的目 的,就可以避免这些缺陷,这也是细菌防治独特的优越性。
Chattonella,
Heterosigina
akashiwo 和 骨 条 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均 无 效 。 这 表 明 该 细 菌 对 Gymodinium nagaskiense的杀灭作用是专一的。
食菌蛭弧菌对赤潮消亡的作用
★ 蛭弧菌的分布自被发现后的大量研究表明它广泛分布于近海洋环 境,是以海洋微型生物为寄主的寄生菌,对水环境中的微型生物 寄主具有“高速碰撞、高速钻孔、高产量胞壁酸形成”等生物学 特性。
★Bratbak(1993)等研究表明:病毒在由海洋藻类Emiliania hualyi引 起的赤潮消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在溶解细胞内和周围环 境发现游离态病毒颗粒和病毒类似颗粒的存在,同时,赤潮在消 退过程中伴随着病毒数量的增多。
★Nagasaki等也从日本Nomi海湾分离到一种病毒,这种病毒能够感 染赤潮引发种Heterosigma akashiwo,该病毒颗粒可以感染并裂 解两株H.akashiwo, 该病毒对H.akashiwo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不 会导致Chattonella antiqua, C.verruculosa, Fibrocapsa japonica 等 15 种 其 它 种 类 的 浮 游 植 物 细 胞 裂 解 。 而 且 , 三 株 从 日 本 Hiroshima 湾分离到的 Heterosigma akashiwo 具有对该病毒的抗 性,表明这种病毒并非种特异性而是具有株特异性。

赤潮原因措施

赤潮原因措施

赤潮原因措施
赤潮是指由某些浮游生物过度繁殖而引起的一种水体现象。

赤潮会导致水体变色、臭味、鱼虾死亡等问题,严重影响水生态和渔业生产。

那么,赤潮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采取措施防止和治理赤潮呢?
赤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大量的有机养分源,如农业、养殖业废水、城市污水等,会导致水中营养盐过度富集,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养分;二、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等因素也会影响浮游生物的繁殖;三、人类活动中,海水中的废弃物和化学物质也会影响海洋环境和浮游生物的生态。

为了防止和治理赤潮,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减少有机养分源的排放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加强农业、养殖业、城市污水等废水的处理;二、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减少气候变化和污染等因素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三、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赤潮的扩散和恶化;四、研究和开发治理赤潮的技术和方法,如利用生物调控、化学物质杀灭、机械清除等方法。

总之,赤潮的形成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只有加强环境保护和控制污染才能减少赤潮的发生和影响。

同时,也需要研发更加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方法,以便在赤潮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理。

- 1 -。

上海海洋灾害主要有什么

上海海洋灾害主要有什么

上海海洋灾害主要有什么
上海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五种。

海洋灾害主要威胁海上及海岸带,有些还危及自岸向陆广大纵深地区的城乡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扩展资料
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灾害性海浪是海洋中由风产生的具有灾害性破坏的`波浪。

海冰指海洋上的一切冰,在冰情严重的区域或异常严寒的冬季往往出现严重的冰封现象,使沿海港口和航道封冻,给沿海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它也是一种海洋污染现象。

赤潮可杀死海洋动物,危害甚大。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

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

赤潮是什么赤潮成因原理.

赤潮是什么赤潮成因原理.

赤潮是什么_赤潮成因原理2018-01-08导语:赤潮(akashiwo,red tide,red water, dis-colored water)又名红潮,是一种水华现象。

它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赤潮是什么_赤潮成因原理基本介绍“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一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三是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

四是有些藻类可分泌有毒物质使水体污染导致鱼类死亡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

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

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过赤潮的危害,日本是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赤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有什么治理措施有哪些

赤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有什么治理措施有哪些

⾚潮产⽣的原因及危害有什么治理措施有哪些 ⾚潮⼀只危害着我们的⽣活环境,所以我们要防治⾚潮。

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潮产⽣的原因及危害,⼀起来看看。

⾚潮产⽣的原因 引发⾚潮原因有很多,其中由于⼈类活动所导致的⽔体富营养化是其中⾮常重要的⼀个原因,随着⽔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富营养化程度加剧,⽔体中营养盐的浓度和结构都会发⽣变化,这为⾚潮的暴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要条件,此外,有害⾚潮藻种的⾃⾝分布与⽣存策略对其在全球的扩散也有⼀定作⽤,除此之外,长期⽓候变化的效应以及各种环境因⼦的影响,如全球变化导致的⽔体增温等也在⼀定程度上对⾚潮的暴发起到了促进作⽤。

⾚潮引起的危害 ⾚潮对海洋⽣态平衡的破坏 海洋是⼀种⽣物与环境、⽣物与⽣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当⾚潮发⽣时这种平衡遭到⼲扰和破坏.在植物性⾚潮发⽣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体会出现⾼叶绿素a、⾼溶解氧、⾼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些海洋⽣物不能正常⽣长、发育、繁殖,导致⼀些⽣物逃避甚⾄死亡,破坏了原有的⽣态平衡. ⾚潮对海洋渔业和⽔产资源的破坏 ⾚潮破坏鱼、虾、贝类等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1、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潮⽣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物窒息⽽死. 3、⾚潮后期,⾚潮⽣物⼤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物. ⾚潮对⼈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潮⽣物分泌⾚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潮区域内,摄⾷这些有毒⽣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超过⾷⽤时⼈体可接受的⽔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就引起⼈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潮引发的⾚潮毒素统称贝毒,⽬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其毒素⽐眼镜蛇毒素⾼80倍,⽐⼀般的⿇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贝毒中毒症状为:初期唇⾆⿇⽊,发展到四肢⿇⽊,并伴有头晕、恶⼼、胸闷、站⽴不稳、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潮毒素引起⼈体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区时有发⽣.据统计,全世界因⾚潮毒素的贝类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300多⼈. ⾚潮的治理⽅法 1.关于⾚潮的治理⽅法,据报道已有多种,如⼯程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物学的⽅法。

赤潮的成因、危害与防治

赤潮的成因、危害与防治

赤潮的成因、危害与防治发表日期:2003年10月26日出处:国家海参洋局作者:国家海洋局已经有234位读者读过此文发生赤潮的原因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关于赤潮发生的机理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赤潮发生的首要条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否则,尽管其他因子都适宜,也不会发生赤潮,在正常的理化环境条件下,赤潮生物在浮游生物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有些鞭毛虫类(或者假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

但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使某些赤潮生物过量繁殖,便形成赤潮。

大多数学者认为,赤潮发生与下列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一、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副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

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

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

据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

在海水中加入小于3mg/dm3的铁螯合剂和小于2 mg/dm3的锰螯合剂,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达到最高增殖率,相反,在没有铁、锰元素的海水中,即使在最适合的温度、盐度、PH和基本的营养条件下也不会增加种群的密度。

其次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促使赤潮生物急剧增殖。

如用无机营养盐培养简裸甲藻,生长不明显,但加入酵母提取液时,则生长显著,加入土壤浸出液和维生素B12时,光亮裸甲藻生长特别好。

二、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

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

盐度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赤潮是指海洋中浮游植物、有害藻类过度繁殖,并且产生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赤潮的发生与海洋环境的恶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就赤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防治赤潮的方法。

一、赤潮的现状分析1. 赤潮的影响范围扩大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赤潮事件逐渐增多,并且影响范围扩大。

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都面临赤潮的严重威胁。

赤潮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会对渔业资源、旅游业和健康安全等方面带来巨大风险。

2. 赤潮事件频发赤潮事件的频发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赤潮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许多地区每年都会发生赤潮,给当地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3. 赤潮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非常严重。

赤潮会导致海洋中的氧气减少,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赤潮所释放的毒素会导致鱼类中毒、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死亡。

这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二、赤潮的防治方法1. 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对赤潮的监测是防治赤潮的重要一环。

通过建立赤潮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和有害藻类的演变趋势,及时预警赤潮事件的发生。

这样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赤潮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

2. 控制污染源赤潮的发生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控制污染源,减少废水、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是减少赤潮发生的重要手段。

加强污水处理、提高水质监测和治理水域的水环境,可以有效减少赤潮事件的发生。

3. 促进生态平衡恢复赤潮的发生部分原因是由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力度,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可以减少赤潮的发生。

4. 科学可持续开发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对于减少赤潮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管理和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可以减少超过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减少赤潮的发生。

5. 加强国际合作赤潮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哪些海洋污染会诱发赤潮

哪些海洋污染会诱发赤潮

哪些海洋污染会诱发赤潮
1957年6月,在阿拉伯海上,一艘前苏联货船正向前行驶着。

突然,船头好像撞到了什么东西。

船长立刻跑到前面看个究竟,令他吃惊的是,本来碧蓝的海水变成了红褐色,其间
还夹杂着银光闪闪的物体。

不知从何时起,货船已经驶进了密密麻麻的死鱼群中。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的海水已形成了可怕的赤潮。

到底哪些海洋污染会诱发赤潮?请大家在以下文中寻找答案。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关于赤潮成因尚没有定论,科学家们认为,赤潮是近岸海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所致。

在正常的情况下,海洋中的营养盐含量较低,这就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有些鞭毛虫类(或者甲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

但是,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主要是食品、造纸和印染工业)和农业废水流入海洋后,再加上海区的其他理化因素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时,赤潮生物便会急剧繁殖起来,便形成赤潮。

海洋的丰富资源,负载着人类生存的未来与希望。

近几十年来,由于陆地资源日趋紧张,世界各国逐渐转向开发海洋。

然而,由于人们的盲目开发、过度捕捞以及无节制的废物排放,造成近岸海域水质
下降,海洋生态恶化,“赤潮”现象频发,大量珊瑚礁死亡……面对这些,人们必须警醒,它关乎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只有保护好海洋环境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

时间过得真快,又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为了回报大家对的长期支持,我们还会奉献给大家更加精彩海洋灾害的形成有哪些人为因素等一些海洋灾害小知识,希望大家能喜欢。

海洋污染会引起赤潮吗

海洋污染会引起赤潮吗

海洋污染会引起赤潮吗“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海洋污染会引起赤潮吗?且看如下分解。

1957年6月,在阿拉伯海上,一艘前苏联货船正向前行驶着。

突然,船头好像撞到了什么东西。

船长立刻跑到前面看个究竟,令他吃惊的是,本来碧蓝的海水变成了红褐色,其间还夹杂着银光闪闪的物体。

不知从何时起,货船已经驶进了密密麻麻的死鱼群中。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的海水已形成了可怕的赤潮。

赤潮生物耗尽了海水中的溶解氧以后,局部海区便失去了自净能力,这时,如果继续将污染物质注入海洋,就会使海区遭到更加严重的污染。

这样恶性循环,最终将彻底破坏海洋生物资源。

由此可见,海洋污染会引起赤潮的说法是正确的,赤潮是一种很严重的海洋污染。

从1982年制订到1999年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反映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逐步完善和思路的转变。

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除保留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及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公众参与等原则外,重点体现了坚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统一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并体现了与国际公约接轨。

时间过得真快,又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为了回报大家对的厚爱,我们还会陆续给大家刊登其它海洋灾害小知识,希望大家能喜欢。

海洋灾害的形成有哪些人为因素?下期揭晓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放射性物质 :来源于核武器爆炸、核工业和核动力船舰的排污。放射性核素种
类繁多,其中以239Pu、90Sr和137Cs的排放量较大。
6.热污染 :主要来源于各种工业的冷却水。热污染导致局部海区水温上升、溶解氧
含量下降,影响海洋生物的正常新陈代谢,甚至使动植物群落发生变化。随着原子能发电和常规发电的
4.有机废物和生活污水:成分复杂的污染物,包括来自造纸、食品、印染
等工业生产的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糖类、脂类、生活污水、生物残骸以及围垦养殖区排放废水中的 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它们的显著特点是不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是消耗大量溶解氧和导致海区富营养 化,甚至产生赤潮。此外,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寄生虫和致病菌。
定义:是指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逐渐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
净化的过程。
(1)物理净化:通过稀释、吸附、沉淀或气化等作用而实现的自然净化,其中 海流的输送和稀释扩散是快速净化的重要途径。
(2)化学净化 :包括氧化还原、化合分解、交换和络合等化学反应实现的自然
净化。
(3)生物净化:通过生物类群的代谢作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使环境中污 染物质的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甚至消失的过程。
3.扩散范围广:
浩瀚的海洋是一个互相连通的整体,进入海水的污
染物在海流的携带下,可从一个海区迁移到另一个海区,从沿岸、河口迁移到大洋。
4.防治困难:
1、2、3,加上海洋污染有很长的积累过程,不易被及时发现,
一旦形成污染,需要耗费巨资、经过长期治理才能消除。在治理过程中,必须牵涉到工业布局、 资源开发等具体问题,增加海洋污染防治的复杂性。
(1)绝对容量 (2)年容量
绝对容量
绝对容量(WQ)由规定的环境标准值(WS, 如各种水质标准)和环境背景值(B)所决 定:
WQ = WS-B(以浓度单位表示) 或WQ = M(WS-B)(以重量单位表示,
M为某环境介质的重量)
年容量
年容量(WA):是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 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 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定 义: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
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沿海内湾进行鱼虾人工养殖将要考虑环境容量。
决定环境容量的大小的因素:环境空间的大小、
环境要素的特征(如内湾的潮流和其他水交换条件)、污染 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海洋污染物质分类
海洋污染物质按其来源、性质和毒性,有多种分类方法。 通常按污染物质来源分为以下几类:
1.石油及其产品(包括原油和从原油分馏出的许多产品)
2.重金属:主要有汞、镉、铜、铅、锌和银等金属元素。
3.农药:包括含汞、铜、砷、铅等重金属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它们主要
来源于森林、农田而随水流迁移入海。
如果某污染物的输入量为A(单位负荷量),一 年后被净化的量为A',则该污染物在这一环境中 的年净化率K =(A'/A)×100%。
年容量与绝对容量的关系为: WA =的生物学效应和生物监测
(一)海洋污染的生物学效应
1.个体生物的生物学效应
(1)生物浓缩与生物积累:生物能从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
第一节 海洋污染概述
一、海洋污染和污染物质的迁移与转化
(一)海洋污染的定义及其特点
海洋污染的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
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 洋活动(包括渔业)、损坏海水和海洋环境质量等的有害影 响,称为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
迅速增长,热污染可能成为沿岸海域的一种重要污染源,导致群落结构的变化。
(三)海洋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迁移的定义:污染物入海后参与物理、化学和生物过
程而产生空间位置的移动,或由一种地球化学相(如海水、 沉积物、大气、生物体)向另一种地球相转移的现象称为 污染物的迁移。
转化的定义:污染物由一种存在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
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浓 缩(bio-concentration)或称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生物都有从 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如重金属、有机农药和放射性 物质),并随生物的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积 累”(bio-accumulation)。
(2)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
高浓度或剧毒性污染可引起海洋生物个体的直接中毒致死。 污染物质对生物的生理、生化影响,主要是改变细胞的化学组成、
抑制酶的活性,影响渗透压的调节和正常的代谢功能,从而影响 生物体的生长、生殖和行为。
2.种群―群落的生态效应
受污染的海域其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会相应产生改变。通 常是某些耐污生物种类的个体数量会猛增起来,而对污染敏 感的种类个体数会大量减少甚至消失,结果导致群落物种多 样性指数明显下降。
变则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迁移和转化的过程
1.物理过程:输送、蒸发、沉降、扩散、海流运输、重力沉降等 2.化学过程:氧化、还原、水解、络合等 3.生物过程:经海洋生物的吸收、代谢、排泄和通过海洋食物链的传递,以及尸
体分解、碎屑沉降与生物在运动过程中对污染物的搬运
(四)海洋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1.海洋自净能力 环境自净(environmental self-purification)
海洋污染的特点
1.污染源广: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多种多样,所有这些污染物质除直
接排放入海外,还可通过江河径流、大气扩散和雨雪沉降而进入海洋,所以有人称海洋是陆上一
切污染物的“垃圾桶”。
2.持续性强、危害大:
海洋是最低的区域,只能接受来自大气和
陆地的污染物质,很难再从海洋转移出去。一些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氯 农药)会长期在海洋中蓄积着,由海洋生物的摄取而进入生物体内,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 使得生物体内的污染物质含量比在海水中的浓度大得多。海洋生物还能把一些毒性本来不大的无 机物转化为毒性很强的有机物(如无机汞被转化为甲基汞),污染物质还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和 放大,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