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早期康复讲解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PPT课件
18
主动翻身动作训练
促进主动翻身动作训练 主动向健侧翻身训练 主动向患侧翻身训练
19Leabharlann Bobath运动双手手指交叉,患手指 置于健指之上,充分利 用健侧上肢的被动活动, 注意,肘关节充分伸展。 可避免手的僵硬收缩, 同时也使得躯干活动受 到刺激,对称性运动和 负重得到改善,应鼓励 病人每天多次练习。
代偿性策略:空吞咽与交互吞咽:每次吞咽后反复 做几次空吞咽,或者在每次进食吞咽后饮少量的水; 点头样吞咽
26
小结
脑卒中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可以做 在卧床期间必须给患者的偏瘫侧肩关节和髋关节 下垫枕头,防止关节脱位。
和患者讲话时应站在患者的偏瘫侧。
最佳坐姿:双脚垂到床下的坐位。
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
• 下肢:髋稍内旋下肢中立位, 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踝关 节呈90度、足尖向上
注意:不在手心及足底部放置 硬物而加重痉挛
12
健侧卧位
• 上肢:患侧充分前伸、肩 前屈约90-130度、肘伸展、 腕背伸、前臂旋前、手指 伸展、掌心向下,健侧上 肢自然放置
• 下肢:患侧髋、膝屈曲、 健侧下肢自然放置
13
患侧卧位
•上颈部:略屈曲 •上肢:患侧前伸,肩部向前、患肩 屈曲、肘伸展、前臂旋后、腕背伸、 掌心向上、五指伸展、健侧置于身 体上 •下肢:患侧髋伸展、膝轻度屈曲、 踝关节保持90度,健侧髋膝均屈曲 •背后垫一枕(荞麦枕)
注意:患肢勿受压
14
坐位
髋关节保持屈曲位, 背部用枕头垫好,保 持躯干伸展,双上肢 置于床前桌上,双膝 屈曲50-60度,患膝 下垫一软枕。
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
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
脑卒中康复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患者入院、早期康复、康复评估、康复训练、随访和康复干预的管理。
在患者入院时,需要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是否为脑卒中患者,并观察是否存在意识障碍等情况。
早期康复是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技术的筛选和应用,包括吞咽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身体结构和功能障碍等方面的康复。
在进行康复评估时,需要判断是否存在康复禁忌症,如严重脑水肿、神经功能恶化、颅内压增高、频发癫痫、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体内有金属物质、装有心脏起搏器、支架等情况。
如果没有康复禁忌症,则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个体活动水平训练、社会参与能力训练、认知功能障碍训练、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训练等。
在随访阶段,需要对身体结构与功能、个体活动水平、社会参与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如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已经恢复了正常功能,没有康复指征,则可以结束康复干预。
康复干预的管理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气压治疗、床上运动治疗、口腔感觉刺激训练、口腔运动能力训练、吞咽功能治疗仪、针刺治疗、构音器官训练、听理解训练和口语训练等。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特点主要体现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方面,如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易死亡。
近些年来,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此病的救治成功率也在随之提高,但受病情特殊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后遗症,包括运动功能、语言障碍等,生活质量较差,故重视康复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肢体按摩、减压以常规侧卧位为基础,定时协助或指导患者更换体位,以每隔1至2小时较为适宜,避免仰卧位,可将软垫置于患者的骨突处,旨在减轻受压位置,促进患者体感舒适度的提高;按摩偏瘫肢体,期间可应用按摩油,以手感为热为准,如若患者周亚部位发红,则适当的增加按摩次数,促进关节、肌肉僵硬情况的改善;可协助患者每天使用温水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利于加快其血液循环。
精细化被动训练适当的抬高患者的患肢,予以旋转、外展等被动训练,先从小关节开始,慢慢过渡至大关节,每个关节活动次数控制在5-15次范围内,旨在加快患者肌肉及关节功能的改善。
主动训练鼓励患者展开床上锻炼,如屈曲患肢,伸直上肢并向两侧来回摆动,指导患者主动翻身,加快关节的恢复,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利用健侧支撑上身,尝试床边坐起,大腿和躯干间呈垂直关系,充分伸直背部,可将软垫置于臀部位置,膝关节屈曲,每天训练两次;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展开站立及行走锻炼,医护人员或家属需陪同,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患者可稳定站立后,则可让家属搀扶着患者行走,或是让其自行扶墙行走。
另外,在行走前,让患者做原地踏步动作,旨在促使其能够循序渐进的适应站立,或是行走感,将每次行走运动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并慢慢过渡至楼梯上下步行训练等。
肌电生物反馈指导或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将治疗部位显露出来,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并使用75%的乙醇进行脱脂,电膏涂抹在电极表面,将电极固定在治疗部位,即3个电极排成一行,地极置于记录电极中间,连接电极导线和治疗仪;接通电源后需合理的对旋钮进行调节,落实肌电基线的测定,当显示肌电数值且有声音信号、灯光即可,指导患者根据医护的指导及信号反馈,合理的展开肌电电压的自我调节,嘱保持放松,初期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5分钟,休息约5分钟后在展开下次训练,反复训练4次,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肌肉收缩75-100次,每天训练2-3次。
脑卒中早期康复PPT
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确保 康复目标的实现。
康复过程中的评估和调整
定期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功能评估和调整康复计划。
康复方案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方案,确保康复效果最大化。
康复目标设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合理的康复目标,激发患者的积极性和 参与度。
长期康复和随访
长期康复
鼓励患者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以巩 固康复效果。
定期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 复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和支持。
05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未来展 望
新技术和方法的探索
1 2
神经调控技术
利用神经调控技术,如深部脑刺激和迷走神经刺 激,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
02
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慢性病等,降低脑
卒中的发生风险。
03
建立脑卒中早期识别和干预机制
通过培训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提高他们对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能力,为患者争取最佳康复时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过早期的康复治疗,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再入院的可能性。
03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策略和 方法
物理疗法
01
02
03
运动疗法
通过主动和被动的运动训 练,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 、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 。
物理因子治疗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 热、冷等刺激,缓解疼痛 、减轻炎症和促进血液循 环。
预防并发症
预防感染
控制血压和血糖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为患者翻身 、拍背,防止肺部感染。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培训课件
0级 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Ⅰ级 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 【可见肌肉轻 微收缩】 Ⅱ级 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 【肢体能 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 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 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 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 阻力的运动】 Ⅴ级 正常肌力 【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课件
仰卧位
用若干软枕对患侧给予支撑: 首先在患侧肩关节以及上臂下方 垫一长枕,使上肢保持外展中立 位,手心向下,五指伸直。 其次用一长枕垫在患侧臀与大腿 的下方,用硬度适当的垫子垫于 足下,使脚背勾起,足背与小腿 呈直角。防止足下垂。 注意:不在手心及足底部放置硬 物而加重痉挛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课件
小结
脑卒中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可以做 ☆ 在卧床期间必须给患者的偏瘫侧肩关节和髋关 节下垫枕头,防止关节脱位。 每天拍打偏瘫侧上肢外侧,下肢后方。 和患者讲话时应站在患者的偏瘫侧。 上肢只能练习伸肌(伸手臂),下肢只能练习屈肌 (屈腿) 最佳坐姿:双脚垂到床下的坐位。 每天牵拉跟腱,防止挛缩。 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 让患者按发病前的作息时间活动和休息。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课件
视频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课件
坐位
坐位时应保持病人躯干的直立, 可用大枕垫于身后,髋关节屈曲 90度,双上肢置于移动桌上,防 止躯干后仰,肘及前臂下方垫软 枕以防肘部受压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课件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课件
体位变换(翻身)
翻身主要是躯干的旋转,它能刺激全身的反应 与活动,是抑制痉挛和减少患侧受压最具治疗 意义的活动。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指导
定期定点复诊
治疗脑卒中和预防复发是一个长期作战的过程,医生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预防病情 恶化,因此要坚持定期定点复诊。
➢ 定期:出院后一般每两周或每月复查1次,具体请遵医嘱。 ➢ 定点:尽量保持在同一位医师处就诊,主诊医生对病情
更为了解,会给出更合适的治疗建议。 ➢ 检查神经系统、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根据恢复情况进
后方辅助行走训练:训练人员站在 患者的身后,扶稳患者跨部,帮助 患者平稳行走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高、诊断率低、危害大
➢ 国外研究表明,卒中发生后,约2/3的患者会出现认知障 碍。
➢ 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悄悄发生、逐渐加重的认知功能损 害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进一步进展。
➢ 但如果不及时接受正确的诊疗,病情发展到重度后,患 者将完全丧失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这对患者和家属来说 都是倍受痛苦的,严重的会因褥疮、骨折、肺炎等并发 症导致死亡。
更会增加家庭负担,给子女添累赘
照顾者收入来源受限而疾病花费巨大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时间支出上,照顾者需花费2年以上照顾患者在 经济支出上,照料费用:脑卒中幸存者的照顾每年费用高达10万元 在职照顾者由于照顾患者会影响正常收入
因此,及早重视减残康复治疗很关键!
急性期治疗:减少肢体残障 恢复期治疗:预防和治疗认知功能障碍 二级预防:关注卒中后抑郁
行CT、核磁共振等查看病灶情况,依据身体情况调整治 疗方案。
出院后,一定要谨记
1:积极改善后遗症 2:规范药物治疗要长期 3:认知障碍要防范 4:卒中后抑郁要关注 5:中药取代西药需谨慎
谢谢聆听
Thank you
舒心
家
温暖
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
床上体位转移的实施应当由治疗师、患者、 家属等共同参与,训练的原则应该按照完 全被动、辅助和完全主动的顺序进行。 关节活动:一般每个关节每天活动2-3次。 开始肢体软瘫时关节活动范围应在正常范 围的2/3以内,特别是肩关节,并注意保 护关节,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ppt课件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康复时间
时间选择: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 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
19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内容
1.良肢位摆放 2.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3.床上运动 4.吞咽障碍康复 5.言语功能康复 6.心理治疗
20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与功能位不同,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 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 目的: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防止骨盆后 倾和髋关节外展;预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 缓解肌肉痉挛;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初期评定包括: 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 对并发症的评价和预防; 对功能残疾的评价
15
早期康复----Brunnstrom 偏瘫功能评定法
16
17
偏瘫肢体功能恢复6个阶段的特点
阶段Ⅰ:为脑卒中急性期,为发病后数日至2 周,患 侧上下肢体呈迟缓性瘫痪,肌力多为0级,这是由于锥体 系休克所至。 阶段Ⅱ:为发病后约2周后,出现联合运动、肌力开始 增加,肌张力开始增高,痉挛、共同运动开始出现。 阶段Ⅲ:痉挛加重,可随意进行共同运动, 阶段Ⅳ:痉挛开始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 阶段Ⅴ:痉挛明显减弱,躯体运动以分离运动为主。 阶段Ⅵ:痉挛基本消失,共同运动消失,分离运动基 本正常。
55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吞咽功能障碍康复
上述康复训练可以单独地练,也可以几个项目有 机地组合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患者会掌 握正确的吞咽动作。
29
上肢关节的的被动运动
30
上肢关节的的被动运动
31
上肢关节的的被动运动
32
上肢关节的的被动运动
33
上肢关节的的被动运动
34
上肢关节的的被动运动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PPT医学课件
脑血管病的恢复机制
功能替代 认为未损伤的大脑皮层能够承担受损部分已经
丧失的功能,前提条件是该部分必须具有完成受 损部分功能的能力。 且在替代时没有执行其它的功能。
6
现代理论-脑的可塑性学说
可塑性 指生命机体适应发生了变化和应付生活危险的
能力,是生命机体共同具有的现象,也是中枢 神经系统在受到打击后重新组织以保持适当功 能的基础。 脑损伤后的残留部分,通过功能上的重组,以 新的方式完成已丧失的功能,认为在此过程中, 特定的康复训练是必须的。
有过伸、过屈。 2 患肩垫起防肩后缩 3 侧上肢伸展稍外
展,前臂旋后,拇 指向外方。 4 患髋垫起以防止后 缩。 5 患腿股外侧垫枕头 以防止患腿外旋。
40
床上体位摆放
健侧卧位 1 患侧上肢由枕头
在前面垫起,上 举约100度,健 侧上肢可放在自 觉舒适的位置。 2 患侧下肢向前屈 髋、屈膝,并完 全由枕头垫起, 3 足不能内翻悬在 枕头边缘。健侧 下肢放在床上, 轻度伸,矟屈膝。
除运动康复外尚应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 业与社会康复等。
脑卒中后,只要不影响抢救,马上就可行康复 治疗,保持良好肢位、体位变换(翻身)和适 宜的肢体被动活动等。
32
脑卒中康复原则
脑卒中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康复应 与治疗并进,同时进行全面的监护与治疗 。
在急性期,康复运动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 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 肉力量的训练。 康复是一个改变质的训练。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
1
残疾的分类
WHO制定“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残损(impairement)
心理、生理上或解剖结构及功能上的任何丧 失或异常。 残疾(disability)
脑卒中早期康复ppt课件
三、肩关节半脱位
• 在放松坐位下或患肢自然下垂时,可在患侧肱骨头和肩峰 间触及明显的凹陷,X线下可见肱骨头和肩关节盂之间的间 隙增宽。
• 患侧呈翼状肩; • 肩胛带下降,肩关节腔向下倾斜; • 肩胛骨下角的位置比健侧低。
脑卒中早期康复
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
• ①以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功能低下, 肩关节绞索机制破坏;
脑卒中早期康复
谢谢!!
脑卒中早期康复
③废用性骨质疏松
由于骨骼缺乏负重、重力及肌肉 活动等刺激,出现全身或局部性骨量丢 失。
脑卒中早期康复
④体位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 压)
由于长期卧床,患者的心肺功 能下降,导致患者坐起或站立时血 压下降,出现头晕,甚至发生晕厥。
脑卒中早期康复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 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 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 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 状态。致病因素有血流 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 凝状态三大因素。若不 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可 能引发肺栓塞,造成极 为严重的后果。
脑卒中的常见功能障碍
(6)二便障碍 很多 患者伴有大小便障碍, 或大小便失禁,或小便 潴留,大便便秘,给患 者的日常护理带来很多 不便,还容易造成泌尿 系感染等。还容易伤害 患者的自尊心。
脑卒中早期康复
脑卒中的常见功能障碍
(7)肌张力障碍:最 常见的肌张力障碍就 是肌肉痉挛。几乎所 有脑卒中患者在康复 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 程度的肌痉挛,严重 影响患者康复进程。 我们很多预防措施及 治疗措施,都是围绕 着痉挛展开的。预防 好了痉挛,我们的治 疗就成功了一半。
脑卒中早期康复
肩手综合症
病因: ①长时间的腕关节强制性掌屈; ②长时间患侧手背静脉输液; ③患侧手伤; ④过度腕关节伸展可产生炎症样的浮肿及疼 痛;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
02 章 节
Part
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 复强度
推荐意见:
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和独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 尽早康复。康复训练强度应该以 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 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 01 证据)。
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h 后可以进行床边康 02 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以循序渐进的
推荐意见:
建议请替神换经文内字内科容或卒中 单元加强脑卒中患者 早期的康复护理工作 (Ⅰ级推荐)
建议加强康复护理的健康宣教和护 理指导,以调动患者本人、家属及 其他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和康复信 心,提高脑卒中整体的康复质量 (Ⅰ级推荐请,替A换级文证字内据容)。。
2018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
01 章 节
Part
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推荐意见
02 03
04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 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Ⅰ级推 荐,A级证据)。
建议在发病/入院24h 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 况,并启动二级预防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
12 章 节
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
Part
塞的预防和康复
推荐意见:
02 03
04
对所有脑卒中的患者均应评价DVT的风险。重症卒中、卧床、制动、心 力衰竭、感染、脱水、肢体骨折等是脑卒中急性期DVT形成的危险因素, 早期下床、康复是预防DVT的有效方法(Ⅰ级推荐)。。
对有高度DVT或肺栓塞危险的特定患者,可给予预防剂量的肝 素或低分子肝素,在使用7~10d 后要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查(Ⅱ 级推荐,B级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态模式
3.姿势反射:是由于体位改变、姿势调整而引起的四肢 的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发生改变。为脑干、脊髓 控制的原始反射。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 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 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姿势反射被释放。评价原始的姿势 反射目的在于确定在早期治疗中(无随意运动时)是否 可以利用这些反射引出运动。
治疗方法选择
理论基础 分期选择原则 具体方法选择 常见病症治疗
理论基础
Signe Brunnstrom(瑞典的物理治疗师)认为,脑 损伤后中枢神经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 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
运动功能的恢复是运动模式的变化,即通过联 合反应—共同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分离运动。 异常的运动模式是恢复的必然阶段。
关节被动活动
偏瘫患者的急性期,由于运动功能的丧失,尤其是处于 昏迷状态或者完全丧失运动功能的重度偏瘫患者,往往 因长时间的肢体不活动,导致关节挛缩。为了预防关节 挛缩并在早期使患者体会正常的运动感觉,促使运动功 能改善,在卧床期我们就开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 训练。
关节被动活动
基本原则: ①早期开始,一般可在病情平稳后2~3天进行。 ②患者应取仰卧位。 ③两侧均要进行训练,先做健侧,后坐患侧。 ④活动某一关节时,近端关节必须予以固定。 ⑤手法要轻柔适度,避免产生疼痛。 ⑥手法的速度要缓慢有节奏,一般一个动作需要3~5秒。 ⑦各关节运动方向均要进行训练,每个运动3~5次为宜。 ⑧一般在无疼痛状态下完成各关节活动范围的的运动(不得出现超
友情提醒
良肢位摆放
注意事项: (1).良肢位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
位,为了防止关节挛缩影响功能,必须定时变换体位。 (2).仰卧位会因受到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的
影响而出现姿势异常。另外骶部、足跟外侧、外踝等处 容易出现压疮。因此要尽量减少仰卧的时间。 (3).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时,头及颈椎上部屈曲,下颚 内收。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要小于90度。 肩胛骨内侧缘和胸廓的平面与床接触,防止肩关节因受 压而产生疼痛。 (4).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尽量前伸。踝关 节处于中立位,防止跖屈、内翻。手放在充气垫上,维 持拇指外展、四指伸展位。
(2)基本穴位:选取健侧上、下肢阳明经腧穴。如手三里、外关、 合谷、梁丘、足三里、解溪。
(3)治疗方法选择:低频脉冲电治疗、穴位按摩、穴位拍打、神 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分期选择原则
2.痉挛期: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价的Ⅲ~Ⅳ阶段, 此期特点:特点:1、睷反射亢进 2、患者肌肉张力增 高 3、出现联合反应
髋关节:内外旋
髋关节:外展和内收
一手膝关节下面;一手托住足跟 对侧下肢部分外展; 髋关节和膝关节伸直中立位
关节被动活动
踝关节及足趾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为了预防预防踝关节跖曲、内翻挛缩,常采用如下方法:①治疗者
一手固定患足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足跟,向前下方牵拉跟 骨,同时用前臂抵住足底前外侧缘,通过治疗者身体重心的前移, 向左手固定前脚掌,右手活动跖趾关节和 趾趾关节。 注意事项: ① 被动运动踝关节时,不可握住前脚掌用力,以免造成足纵弓及横 弓的塌陷。 ② 趾关节的训练可以预防足趾的屈曲挛缩。 ③ 除训练时间外应根据痉挛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支具维持训练效 果。 ④ 对中度以上痉挛的患者,应配合踝背曲训练器逐渐缓解跖趾、内 翻的挛缩模式。
恶性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未控制等; (2)存在明显脑水肿者; (3)进展性卒中:进展性脑梗死未稳定,再出血或继发
出血病情未稳定者 (4)出现消化道出血、皮肤感染、骨折等禁忌操作者 (5)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受损、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
障碍者、恶液质、活动性肺结核及癌肿患者 (6)因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 (7)与具体治疗项目禁忌症冲突者 (8)家属及患者拒绝或不接受治疗项目者;
①治疗者,一手将健侧下肢充分屈曲,以固定骨盆,另一手置下压 患侧膝关节,使髋关节充分伸展。
②治疗者一手固定健侧下肢维持伸展位,另一手保持患侧膝关节伸 展,同时用肩部上抗动作完成髋关节屈曲,使股二头肌得到牵拉。
③下肢屈曲位,治疗者用手托起小腿近端,另一手扶持足跟并向外 侧摆动完成髋关节内旋。
常见病态模式
1.联合反应:联合反应是脑损伤患者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 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患者身体某一部分用力时,可 以诱发患侧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这是脊髓水平的异常的运动反应 模式,出现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它伴随着痉挛的出现而出现,是肌 张力改变的一种姿势反应。(第二阶段出现)
脑卒中早期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因此, 采取什么样体位非常重要。良肢位摆放对抑制痉挛模式、 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 的作用。一般患者的体位应2小时变换一次,以后当患 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间隔时间可延长。
良肢位摆放
1.患侧卧位 上颈部:略屈曲。 上肢:患侧前伸、肩部向前、患肩屈曲、肘伸展、前臂旋
④患侧下肢固定,治疗者用手托起足跟及膝关节下方做髋关节外展 运动。
注意事项: ①运动要充分,防止粗暴手法,骨盆不得出现代偿动作。 ②当关节出现疼痛或周围软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等异常现象时,要进
一步检查,预防异位骨化的发生。
髋关节:屈曲
髋膝各屈曲90度; 支撑膝关节; 冠状面上运动
故又称为拉弓反射。脑卒中患者卧位时头多偏向患肢侧。
常见病态模式
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TLR): 迷路反射又称前庭反射,是由于头部在空间位置的变化 所引起。
仰卧位时伸肌张力高,四肢容易伸展, 俯卧位时屈肌张力高,四肢容易屈曲。
常见病态模式
紧张性腰反射(tonic lumbar reflex,TLR):紧张性 腰反射是随着骨盆的变化、躯干位置的改变所引起的, 躯干的旋转、侧屈、前屈、后伸对四肢肌肉的紧张性有
在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 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刺激患者康复 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Brunnstrom分期特点
第一阶段:弛缓期,处于软瘫阶段,没有任何运动。 第二阶段:联合反应期,开始恢复,出现痉挛,并出现联 合反应。 第三阶段:共同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出现,痉挛程度增加, 然后痉挛达到高峰。 第四阶段:共同运动期,共同运动完善,开始出现分离运 动。 第五阶段:分离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减退,随意运动增加。 第六阶段:协调性运动,患者不再以异常的运动模式进行 活动,可以比较随意的做分离性运动。
特点:上肢内收、外展、伸展、屈曲运动承对称性表现,下肢内收、 外展为对称性,而屈伸为相反的表现。
联合反应属于原始反射,一般患者不仅不宜使用,而且应该及时地 予以抑制。对高龄患者或长期处于弛缓阶段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但应在诱发出随意运动后尽量早地予以抑制,不得强化。
常见病态模式
2.共同运动:是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患 者活动患侧肢体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临 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 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曾被译为联带运动或共同运动 (第三阶段出现)。协同运动在上肢和下肢,均可表现 为屈曲模式或伸展模式。
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 同时具备下列者: (1)符合脑卒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风病中医诊断
疗效评定标准; (2)发病2周以内。 (3)病情稳定48小时后; (4)中医辩证为中经络者 注:病情稳定参照排除标准;
病例选择标准
2.排除标准: 具备下列之一者: (1)生命体征不稳:存在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
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特殊关节除外。如肩关节在迟缓期仅完成 关节活动范围的50%。随着运动功能的改善在逐渐加大活动范围。 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受限,与痉挛有关,当运动功能改善后,可由发 病初期每日二次,改为每日一次,直至终止训练。 ⑨对伴有疼痛的关节,训练前可进行热敷等物理疗法。
关节被动活动
髋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了预防髋关节屈曲挛缩,常采用如 下方法:
后、腕背伸、掌心向上、五指外展。健侧置于身体上。 下肢: 患侧在后、髋伸展、 膝轻度屈曲 踝关节保持90°。 健侧髋、膝均屈曲。
良肢位摆放
2.健侧卧位 上肢:患侧充分前伸、肩屈 曲100°、肘伸展、腕背伸、
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健侧上肢自然放置。 下肢:患侧髋、膝屈曲、健侧下肢自然放置。
脑卒中 早期康复
六安市中医院 脑病二科
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 病例选择标准 治疗方法选择变
疗效评价
流行病学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 高为特点,是第一位的致残因素.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大约为 2‰,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为150万,我国现存脑卒中 患者约为600万~700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 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功 能恢复情况与康复介入时间有关,急性期如果忽视正确的 体位和适当的运动,将会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压疮 等,给患者带来整体方面的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是否及时 是判断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康复理论和 实践证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减轻功能上的残疾,降低病 死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节约社会资源。
常见病态模式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STNR):当颈屈曲或伸展时,两侧上肢产生 与颈同样的运动,下肢产生相反的运动。故脑卒中患者 不宜多采取平卧位与颈屈位。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ATNR):是指当身体不动,头部左右转动时, 头转向一侧的伸肌张力增高,肢体容易伸展,另一侧的 屈肌张力增高,肢体容易屈曲,如同拉弓射箭姿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