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透视的概念及画法 yuanfangmin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平行透视

第二章  平行透视

例一 用视线法作立方体的平行透视 图


图a ①定画面线P.L.,视平线H.L.,基线G.L.,心点C.V.及视点S。 ②定平面图及立面图的位置。 图b ①过视点S与平面图A、B、C、D各点连接,求画面线上的迹点a、b、c、d。 ②过平面图CA、DB作延长线,与画面线P.L.交于a′、b′两点,再过a′、b′作垂线,与基线 G.L. 交于a⒈、b⒈两点。 图c ①过a⒈、b⒈作全透视,与心点C.V.相连。 ②从a、b、c、d各点向下作垂线,与a⒈—C.V.和b⒈- C.V.相交,求得平面透视图A′、B′、 C′、D′。 图d ①将立面图的高度点K水平移至a⒈的垂线上,得交点K′,过K′连接C.V.与过a、c、的垂线 相交,得EG。 ②过E、G分别作水平线与b、d的垂线相交,得交点F、H。 ③连接A′、B′、C′、D′、E、F、G 、H各点,即为所求立方体的透视图。
C G F 窗 宽 E A e f c g h d l m B H
D L
门 宽
M P.L.
n n′ o′ 6 5 9 2 11 t a 3 4 a′ C.V. 10 12 R° r° b′ r′ T R′
o K′ R 黑 板 高 r K H.L. 门 高 G.点法
二、平行透视构图画面特点

视心作为主体变线的灭点,具有使画 面中的景物表现出集中、对称和稳定 的优点。 表现范围广,对称感强,纵深感强。 鸟瞰状态的平行透视放置面展示较大, 放置面上的物体重叠面积小,顶面展 示大。



一般状态的平行透视放置面展示与顶面展示较 对称,放置面上的物体重叠面积大。
在平行透视中构图画面中视心是注意力
集中的地方,由主体变线的汇聚,会引 导视觉视线向视心注意,所以表现的主 题内容尽量设在视心附近。

名词解释平行透视

名词解释平行透视

名词解释平行透视平行透视是一种平面视觉技术,它可以给予物体在空间中的深度感,让被描绘的物体看起来更加立体,更加逼真。

它是一种使物体在艺术中更具表现力的重要技法,是绘画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平行透视是指物体表现方式采用从一个固定视点出发,所以,可以把物体在屏幕上以投射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形成立体的画面。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画面上,物体的投影视线都是平行的,当物体往远处移动时,投影视线也一直保持平行,形成物体所处的空间距离感。

平行透视可以帮助视觉艺术家们更好的把握物体的立体空间感,把握物体的位置关系,而且可以运用到不同的绘画中,提升绘画的表现力和真实感,形成立体空间感,产生更真实的画面与视觉效果。

在壁画、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中,平行透视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作品更具逼真感,而且使作品呈现出较强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平行透视是一种技术性的训练,让画家更加熟练的掌握空间视觉,把握物体立体结构的关系的技术,有效地运用绘画技法,把画面造型完整,增强作品的真实性,令画面更贴近实际。

若要掌握平行透视,首先需要了解平行透视的基本原理,如上文所述,平行透视是从一个固定视点出发,把物体表现出来,形成立体感的技法。

其次,还需要了解平行透视绘画的技法,其中包括如何设计形体,如何运用色彩,如何把握空间比例等,以及如何把握透视的细节,理解平行透视的绘画基本知识,有助于画家们掌握了解平行透视,并能够运用到作品中。

最后,平行透视的技术除了需要学习知识外,还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不断通过实际操作把已经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手中的作品。

了解了平行透视的基本原理和绘画技法,熟练掌握它,可以更好地把握空间感,创造出更加真实动人的作品。

综上所述,平行透视是一种技术性的训练,让画家们更为熟练的把握物体的立体空间感,运用到不同的绘画中,提升绘画的表现力和真实感,创造出更加真实动人的作品,也是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的技术支撑。

第二章:平行透视及运用

第二章:平行透视及运用

直立正方形透视形的画法:
画法一 1 先画出视平线和视垂线,确定心点,距点,基线等。 2 确定直立正方形的尺寸和透视角度,画一厚大正方 形,设点A,B,b。 3 将直立正方形的边长定于基线上和垂直于基线上。 由A点引透视线向心点消失。b点向距点消失而交于 B'点。由B'点引垂线交于C点,即可画成AB'C' D直立正方形透视图. 画法二 在视平线上定距点1/2。将平视EFGH正方形的1/2边长 平放于基线上(如图所示)E点向心点消失,h点向距 点1/2点消失,得H'点引垂线交于G点。即可画成 EFGH直立正方形的透视图。

平行透视的定义:画面的景物只向一
个消失心点消失的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的原理:
一、平置正方形的两边与画面平行,其余两边向心 点消失 二、平置正方形的位置移动;正对画看时,近处的 两角都成锐角(小于90度)一侧正对画看时,一边 与视垂线重叠。在左右两侧时,远方两角向心点偏 斜。 三、平置正方形地位高低不同的透视变化;位置越 接近视平线其透视形越扁平,位置越远离视平线, 其透视形越宽阔。(在视圈内);位置与视平线重 叠时,平置正方形成一水平线。 四、平置正方形远近不同的透视变化;越远越小。 在视平线以上的,越远越低;在视平线以下的越远 越高。总之,越远越接近视平线
平置正方形透视形的画法:
画法一 1 先画出视平线和视垂线,确定心点,距点,基线等。 2 确定平置正方形的大小尺寸,画一厚大正方形,四 角设点A,B,C,D。 3 将正方形水平线AB同等长度画于基线上。由AB点引 透视线向心点消失,B点引透视线向左边距点消失,得 交点D点。再由D点引画水平线交于C点。正方形 ABCD的透视形完成。 画法二 找到正方形底边的中点,由中点引透视线向距点1/2点 消失,得一交点。再由此交点引水平线交于另一消失 于心点的线。正方形透视形成。(此画法便于画面尺 幅小,缩短距离画,结果同一)见图中EFGH正方形 和g点。

透视——平行透视

透视——平行透视

景和物的透视,从形体的状态、观 看角度的不同,分四种情况: 一、方形景物的平行透视和 余角透视(着重点) 二、方形斜面景物的透视 三、方形景物的俯视和仰视 四、圆形、曲线景物的透视
平行透视概念
在视平线与基面平行的投影中,空间物体(直线) 与基面平行、对画面垂直时形成的透视称平行透视,, 也称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平行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Thanks
平行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平行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以地面铺设的瓷砖为例(局 部)使用距点透视,等分若千线 段,使A1:A2:A3:A4,并 将端点向灭点引线,在左上端 设置距点.将横线的右角向距 点作引线,这样会在每一条灭 线上留下一个相交点,这些相 交点就是小方格的透视点.在 这些相交点上做水平的线段, 得到透视的方格形状,这些形 状符合透视原理.可以继续作 距点的引线,得到更远一些的 透视依据.(图)
交流社区1定制视点灭点交流社区2定制瓷砖长度交流社区3瓷砖端点与灭点连线交流社区4左角顶端与视点连线得到相切的点交流社区5根据切点作垂线得到纵深透视交流社区6根据地面垂线作懂向水平线得到地面瓷砖的纵深透视图平行透视图的基本画法中腰线确定等距离的透视技法使用物体的中腰线结合灭点同样可以画出等距离的透视以等距离站立的人物为例透视
平行透视概念
平行透视概念
平行透视规律与特点
一、视向时平线,只有一个消失点,平行透视消失点 是主点。
二、一个面贴切或远离画面。
三、凡是平行于画面的平行线,投射成透视图时,仍 旧平行。
平行透视规律与特点
四、凡是垂直于画面的平行线,投射成透视 图时,要集中消失到主点。 五、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无论地位高低、左 右、远近,只要在视圈范围以内,正面都是 正方形,只有大小变化,没有透视变化。 六、灭线在主点的水平线(地平线),直立 线(主点垂线、视垂线)和倾斜灭线上。

平行透视的概念

平行透视的概念
与透明的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透视就叫“平行透视”。(特点: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两组各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不消失,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这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消失点在视平线上,凡是物体居于视平线上方的任何一点,都比人的眼睛高,反之比眼睛低。如图所示的水平粗线即为视平线。

名词解释平行透视

名词解释平行透视

名词解释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是一种表现空间透视关系的绘图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基于直角三维空间的图像,将三维图像转换为二维的表现形式。

通过使用垂直于绘图面的平行线,透视可以依据空间距离对物件进行大小和位置记录。

在平行透视中,使用正投影、正交投影和正交正投影三种投影方式。

正投影是把物体投射到固定平面,正交投影是把物体投射到两个平行平面,而正交正投影是把物体投射到两个垂直平面。

正投影是把物体按照一定比例,投射到正交正投影平面的一侧,这种方式可以使绘制出的图形更加清晰;正交投影是把物体投射到两个平行平面上,被投射的物体会保持原有的空间形状和比例;正交正投影是把物体投射到两个垂直平面上,并维持物体的空间形状和比例。

在使用平行透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物体的视角、位置、旋转角度等影响因素,同时要确定投影平面位置和视角,并在图上绘制出平行线。

同时,要根据物体变形情况来调整投影规则,从而确保绘制出清晰准确的图像。

平行透视在绘制三维空间图像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它可以还原真实物体的空间比例及位置,给观察者带来更深刻的体验。

在建筑设计、产品设计以及汽车设计等领域,平行透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使我们可以在前期制作出更精确的设计视图。

总之,平行透视是一种绘制三维空间图像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准确还原物体的空间比例及位置,在各种设计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使
观察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真实几何结构,从而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

平行透视讲课课件

平行透视讲课课件
END
主垂线
h

d
三、边长不等的立方体的画法
• 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地砖 1×1m。
画出下图中的地板块图 室内空间大小3*4*5,地板尺寸0.5*0.5m。
第三节:平行透视的应用
• 空间中物体的高度的定位 • 真高线为准线
•室内空间,高3m,宽4m,深5m,地砖0.5×0.5m。 室内地面放置一个1×1×1m的正方体,位置不限。
• (4)正平行六面体不包含主点、视平线和主垂线 时,正平行六面体都能看到三个面。
• 这种透视最能反映正平行六面体 的特点。
(5)正平行六面体的 位置高低不同时, 距视平线愈远的水 平面的透视愈宽; 反之愈窄。与视平 线同高时缩窄为一 直线,直角水平变 线愈靠近视平线的 透视愈平,反之愈 斜。
• (6)正平行六面体 左右位置不同时, 距离主垂线愈远的 侧立面的透视愈宽, 靠主垂线愈近的侧 立面透视愈窄。
• 将EF与消失点分别相连,得到正方体顶面的两条 垂直变线。
• 从CD向上引垂线,与EF出发的两条垂直变线相 交于GH两点。即为正方体最后的两个顶点。连接 GH。
平行透视 Ping xing tou shi
平行透视画法的运用:
利用平行透视图的画法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的方形物品 的透视图准确作出,如楼房、桌子、电视机、沙发等等。
但前后正方形的 边长各自相等。 如图3-6,
ab=bc=cd=da, ef=fg=gh=he。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请说出下 面绘画作 品属于那 种透视类 型?
•平行透视的定义 •平行透视所包含的基本特征、原理 •平行透视的画法
D
心点
D
h
视点

平行透视ppt课件

平行透视ppt课件
(4)把正方形安排在60°视域范围之内,以四角与心点 连线,水平面的对角线连接距点,相截四角到心点连线得立 方体的透视深度,立方体的透视图即作出。
立方体的直接画法
平行透视的制图方法
► 由侧视图、正视图转换成透视图的画法: 以长300cm、深300cm、高280cm室内空间,距画面
60cm贴墙处放置一高60cm、宽45cm、长90cm的书桌为例 (比例根据需要自定)。
室内空间透视图画法
Hale Waihona Puke 案例分析绘画时容易出错的问题
1、各种物体的消失点不统一。
2、应有透视变化的面设有透视变化。
3、物体的平面未画平。
4、应垂直的边线没有画垂直。
透平行视透视
平行透视
第一单元作业
1、了解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的特点, 熟记透视规律。
2、完成一张有家具的室内(教室或本 人居住的寝室)场景平行透视作业一张(只 用线,不涂明暗),用红色标出变线和主点。
► 心点:视中线与画面的交接点。
透视学 的常用 ► 基面:承载物体的平面,平视时即是地面,且与画面垂直。
术语
► 原线:即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它的透视特点是在画面上保持原来的透视 方向;且平行的原线在画面上仍保持平行。
► 变线:即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它的透视特点是在画面上的透视方向要 么发生变化,要么指向远端的某个消失点,要么终止某个消失点;且相 互平行的变线共用一个消失点。
平行透 视的特 ► 点(4)在60°视域范围之内,等大立方体在同角度方向,
不同距离位置上的比较,不是同一形状的放大缩小,它们之 间在近大远小变化中,含有直角边的平面都要发生形变。

(5)立方体直角面所产生的透视深度是通过对角线与画

平行透视的概念及画法 yuanfangmin

平行透视的概念及画法 yuanfangmin

(二)从内部观察:最多可以看到五个面
视点在保持同一高度对室内选位观察时,视点在中间位置, 心点也在中间,左右两侧墙面透视变化相当。
• 视点离开中间位置,心点靠近一侧,这一侧透视 消失就加快,墙面变窄;而另一侧,透视消失缓 长,墙面变宽。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规律

1、只有一个主向灭点(消失点),所以也叫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中 的灭点就是心点。 • 2、正立方体有三组边线,水平边线(1) 、垂直边线(2) 、直角边线 (3) 。前两组为原线,不消失。后一种是平行透视中唯一的变线,并且都 集中消失到心点上,构成一种辐射效果。 3、正立方体有一个可见的面与画面平行,称平行面,是空间平面中 唯一不消失变形的平面。它的边线均属原线 。 •
• 彼此平行、前后成排的建筑物的侧面,处在同一直角面上 ,上下两条直角边消失到一个心点,而不能因为建筑物近 大远小,心点就有远近(平行透视,心点的唯一性)。
• 同一视域的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桌子直角边应消 失到一个心点,不能一左一右(视点的唯一性, 只能往一个方向看,视点不能一会向左一会向右 )。
• 同一视域的平行透视的书、桌子直角边,不能因为位置高 低,而心点也分上下。左图为错误,两个心点,引出两条 视平线。右图为正确,上下直角边应消失到同一个心点( 视线平线的唯一性,不能上下浮动)。
A
B
(三) 、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3.从A、 B点连 接HL线上的CV 点。
HL
CV
M(D)
A
B
(三) 、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4、从A点向HL 线上的M(D)点 连线,该线与 B点向CV点消 失的线相交得 C点。
HL
CV
M(D)
C
A
B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2、平行透视中各消失点不统一,或不在一 条视平线上(图2-18、图2-19)。
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3、线和面应有透视变化的没有,不应有的 透视变化反而有了;物体未画平,后方或 侧方高于另一方(图2-20)。
课堂练习: 用一点透视画一个 洗衣机或者微波炉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 3、三点透视:物体其中两面向视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某二点消失.另一面在天点或地点 消失。
平行透视
透视的三要素包括: 视平线 消失点 立足点
视平线
消失点
一、平行透视概述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我们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不论正 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其他与画面垂直的 平行线必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心点。这种情况下,立方体和画面 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1、距点过近,正方形图像失真。

平行透视室内画法课件

平行透视室内画法课件
?作cd线段的延长线得到abcde各点每段刻度与内墙刻度一致?在视平线上确定m点可根据画面任意定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2?2由灭点作内墙各刻度点的延长线?过测量点m作abcd各点的延长线与透视线相交所得各点作垂直线与水平线
平行透视的室内画法
PPT学习交流
1
一、一点透视求法
1)先按室内的实际比例尺寸确定ABCD。 • 2)确定视高H.L.,一般设在1.5m-1.7m之间。 • 3)灭点 VP及 M点(量点)根据画面的构图任意
• 过测量点M 作a、b、c、 d各点的延 长线与透视 线相交,所 得各点作垂 直线与水平 线。
PPT学习交流
4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3
• 3、根据平面布置图画出家具的地面投影位置
PPT学习交流
5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4
• 4、完善物体的绘制
PPT学习交流
6
二、一点透视图例
PPT学习交流
7
• 确定视平线高度 (一般为1、5米— —1、7米),灭点 偏左。
• 由灭点VP作A、B、 C、D各点的延长线。
• 作C、D线段的延 长线,得到a、b、c、 d、e各点,每段刻 度与内墙刻度一致
• 在视平线上确定M 点(可根据画面任 意定)
PPT学习交流
3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2
• 2、由灭点 作内墙各刻 度点的延长 线
定。 • 4)从M点引到A-D的尺寸格的连线,在A-a上的交
点为进深点,作垂线。 • 5)利用VP连接墙壁天井的尺寸分割线。 • 6)根据平行法的原理求出透视方格,在此基础上
求出室内透视。
PPT学习交流
2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1
• 1、先确定内墙面A、

透视——平行透视

透视——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平行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Thanks
平行透视概念
平行透视概念
平行透视规律与特点
一、视向时平线,只有一个消失点,平行透视消失点 是主点。
二、一个面贴切或远离画面。
三、凡是平行于画面的平行线,投射成透视图时,仍 旧平行。
平行透视规律与特点
四、凡是垂直于画面的平行线,投射成透视 图时,要集中消失到主点。 五、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无论地位高低、左 右、远近,只要在视圈范围以内,正面都是 正方形,只有大小变化,没有透视变化。 六、灭线在主点的水平线(地平线),直立 线(主点垂线、视垂线)和倾斜灭线上。
平行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中腰线确定等距离的透视技法使用物体的 中腰线,结合灭点同样可以画出等距离的 透视.以等距离站立的人物为例: 1)首先确定最近的人物位置 2)确定一个灭点,依此点可以做视平线 3)将人物中腰点与灭点连线,并将顶端和 底端与灭点连援 4)复制一个人物,设置间隔距离并缩放高 度 5)将第一个人物的顶端与第二个人物的中 腰线连线并交于至底线 6)以此点与顶线做垂直线,此线既是第三 个人物的透视位置 7)下面人物依此类推(图)
平行透视规律与特点
平行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平行透视的技法,以正方体为例: 1)首先定义视点(s),消失点(灭 点)P,及据点(d),dp=ps。 2)画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a、b、c、 d。 3)从a、b、c、d四点向P点连接消 失线。 4)延长cd线得到e点,点,即 cd=de。 5)连接e点和P点,与dp线产生一 个交点f点,df线就是该正方形处 于你所定视点及视平线所应得的 纵深度。(图4)
平行透视规律与特点
平行透视规律与特点
平行透视规律与特点
平行透视规律与特点

平行透视的画法[常识]

平行透视的画法[常识]

平行透视的画法[常识]平行透视的画法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的变化。

在透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

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

距点法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就是利用45。

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

距点用表示,它到主点的距离和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主点的左侧和右侧。

(1)、正方体的画法距点法作图步骤:(图2-2-1)0 ______ Sk PV,定视点E,视平线HL,主点CV。

画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A B C Do从ABCD各引消失线至主点CV。

,延长CD线得E点,CD—DEo lIlE点引线至距点D得F点(即DCV线与印线交义点),DF之长就是正方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iflF点分别连接作垂直、水平线与BCV、CCV、ACV各线相交,各点连接形成方体,即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2)、边长不等的立方体的画法距点法作图步骤:___________ 龙 ______________ UU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画面中的比例为4:3:5o,定出视平线HL,主点CV,按比例定出宽度尺寸AB,AB线段为基线,过CV作A、B及各点的连线,确定距点D, DCV的距离等于视距。

(图2-2-2A),按比例作AB两点的垂直线,AC、BD即房间的真高线,连接DCV、CCVo在AB延长线上确定0点,B0线等于一个刻度。

过点0作D的连线,与视心CV的各透视线形成交点,作各交点的水平线与ACV、BCV相交。

(图2—2—2B),继续作垂直线、水平线,完成房间室内空间透视结构图。

(图2—2—2C)(3)、室内透视图的画法距点法作图步骤:,将准备好的平面图按1米XI米画上网格作为辅助线。

(图2-2,按室内实际比例尺寸4米宽、3米高确定房间外框,并标上刻度。

4透视的课件(第四章---平行透视)1

4透视的课件(第四章---平行透视)1
第三章
平行透视
一、平行透视的形成、特点和透视规律 平行透视的形成、 1、平行透视的形成和特点 用直角坐标系的X、Y、Z轴表示物体 (在建筑制图中,物体常取立方体为基本形)的三个 主向(分别为长、宽、高)。 如果物体有两个主向与画面平行时, 就必然有一个消失点,这样的透视图称为 平行透视或一点透视。
2、平行透视的规律 (1)平行透视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 (2)正平行六面体包含主点时,只能看见一 个面,即只能看见正面。
(3)正平行六面体包含视平线或主垂线时,只 能看到两个面。
• (4)正平行六面体不包含主点、视平线和主 垂线时,正平行六面体都能看到三个面。 • 这种透视最能反映正平行六面体 的特点。
(5)正平行六面体的位置高低不同时,距视 平线愈远的水平面的透视愈宽;反之愈窄。 与视平线。 直角水平变线愈靠近视平线的透视愈平, 反之愈斜。如图3-4。 与视平线同高时缩窄为一直线
• (6)正平行六面体左右位置不同时,距离主 垂线愈远的侧立面的透视愈宽。 • 如果侧立面与主垂线重合则缩窄为一条直线。 •
(7)正平行六 面体远近位 置不同时, 如图3-6由近 到远逐渐缩 小,并逐渐 靠近主点和 视平线。
(8)平行透视的正 )
平行六面体有两个面 与画面平行, 与画面平行,由于远 近不同距离画面近的 正方形的边, 正方形的边,长于距 画面远的正方形的边。 画面远的正方形的边。
但前后正方形的 边长各自相等。 边长各自相等。 如图3-6, 如图 , ab=bc=cd=da, ef=fg=gh=he。 。
二、平行透视的基本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平行透视概念
• 我们在60°视域中观察正立 方体,不论正立方体在什么 位置,只要有一个面(组成 的四条边,都是原线)与画 面平行,和视点、画面所构 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 视”其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 只有一个灭点——心点,所 以也叫一点透视。 • 它是最常用的透视形式,也 是最基本的作图方式之一。
C
D
CV
A B
HL
第六节 平行透视的应用

步骤(2):由CV分别作A、B、C、D各点延长线 。并向右延长AB线,量得B1、B2、B3、B4、B5各点 (进深的具体数量),每段刻度与内墙刻度一致,在 视平线H. L上确定测量点M(根据画面任意定)
D HL
CV
C
M(D)
A
B
B1、B2、B3、B4、B5
第六节 平行透视的应用
• 步骤(3):过量点M作B1、B2、B3、B4、B5 各点的延长线,并在C.V和B点的延长线上交得各点 ,再过各点作平行线。由C.V作内墙各刻度点的延 长线,作出地面网格透视
D HL A
CV
C M(D) B
B1、B2、B3、B4、B5
第六节 平行透视的应用
• 1、平行透视的量点法 • 平行透视的量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
外到里”表现室内空间深度。另一种是“ 从里往外”画室内透视进深; • A.从外到里画室内空间平行透视图 • 此方法是以以外正立面墙为实际尺寸, 假设室内宽为6m,深5m、高3m作平行透 视进深。画的时候先把原线的墙宽分6份、 高为3份。
第六节 平行透视的应用 • A.从外到里画室内空间平行透视图
• 从外到里画室内空间平行透视和从里往 外的方法相反,以外墙立面ABCD为实际尺 寸,向里墙立面进行。不同的是先在AB线 上确定宽和深的比例关系,后画对角线得 里墙面E点,完成平面透视进深。
绘画透视学的有关概念
• 正立方体透视图具体作法: • (1)先画出视平线 • (2)根据预定的视距,在视平线下方确定视点位置, 由视点向视平线引垂线,得心点。将视距标在心点两侧视 平线上,得到距点。 • (3)在60°视圈内画出平行面。 • (4)从正方形四个顶角向心点引连线。 • (5)再从右顶点向左距点连线,与心点连线相交,从交 点画水平线,顶面透视图画出。 • (6)从顶面右后角向上画垂直线,与右下角至心点的 连线相交,正立方体透视图作出。
• 一个六面正立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 三种面,只要有一种面与画面平行,就是 平行透视。
• 凡是物体与画面成平行的那个面,它们的形状在透视 中只有近大远小比例上的变化,而没有透视上的变形 变化。 • 一图、是一座中国古代牌楼,它们一近一远都与画面 成平行方向,每一建筑只有本身的近大远小的变化, 而形状比例一点未变。
(二)、用距点法求作地面网格透视


步骤:
(1) 画出水平线HL,在上面定出心点C. V,定出距点D2 (即视点E 到心点C.V 的距离),在视点的位置画出基线G. L,再把地网格平面的尺寸量在G .L上,并以这些刻度点分 别向CV连透视线 (2) 由G.L上的B点向距点D2连线,与透视线相交的点 便是地网格平面的透视深度。 (3) 由各交点再分别作平行线,即完成地面网格透视。
错 误
正 确
(1) (2) (3)
• 同深度的建筑侧面,不能因深度相同,不论在何角度,宽 度都处理成一样。上图为错误,下图为正确。同深度的直 角面,距离心点远则宽,近则窄,恰在心点时会压缩为一 条直线(比如:物体(2))。
在绘画与设计中,平行透视表现的范围非常广泛其特征:
一、是因为它只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视觉中心,所以
平行透视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平行透视概念 平行透视立方体的形态 平行透视的规律 平行透视容易出现的问题 平行透视作图法
第一节 平行透视概念
• 在以后的透视图讲解的过程 中,我们都以正方体为例子 ,进行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的概念和画法的 讲解。 • 1、正方体特征比较明显。 • 2、六个面都一样,易于绘 画表达。
• • • •
中心线(正中线)CL:(Central Line) : 视高H:(Height) 灭点VP(V):(Vanishing Point) 视域:(Visual Threshold):
第五节 平行透视图作法
• • (一)正立方体平行透视图作法 作图原理:平行透视中,正立方体有一个面(整个面 ,全部有原线组成)由原线组成的可看见的平行面,透视 形状不变,只有一种水平变线,而视域中心是它的灭点, 且位置永远不变。 • 正立方体透视图的关键在于掌握深度的变化,主要利 用直角边线与水平面的对角线相交的方法,来确立直角边 的深度。(井深和距点的长短有关,即和视点到画面的距 离视距有关,因为井深是有距点即视距决定的,所以我们 把直角边与距点相连) •
D H M(D) E C. V G C
F
A 1 2 3 4 5
B
• 作业:宿舍的一点透视练习 • 要求: • 平面图(A3,标注清楚尺寸和网格) 一点透视图(A3)各一张,先上铅笔 稿,后上墨稿 •
• 达芬奇将透视归结为三种 • A. 线透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的大小。 • B.大气透视(色彩透视),究这些物体的 颜色的淡退。 • C. 消逝透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清 晰度的减低。
(二)从内部观察:最多可以看到五个面
视点在保持同一高度对室内选位观察时,视点在中间位置, 心点也在中间,左右两侧墙面透视变化相当。
• 视点离开中间位置,心点靠近一侧,这一侧透视 消失就加快,墙面变窄;而另一侧,透视消失缓 长,墙面变宽。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规律

1、只有一个主向灭点(消失点),所以也叫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中 的灭点就是心点。 • 2、正立方体有三组边线,水平边线(1) 、垂直边线(2) 、直角边线 (3) 。前两组为原线,不消失。后一种是平行透视中唯一的变线,并且都 集中消失到心点上,构成一种辐射效果。 3、正立方体有一个可见的面与画面平行,称平行面,是空间平面中 唯一不消失变形的平面。它的边线均属原线 。 •
(四)透视图中局部的简捷画法
1.直线的透视分割 步骤: (1)画已知直线AB,并延伸至心点(cv), 从A点起作出水平线段并量出所需要的等分(1、 2、3、4、5) (2)连接5和B点,并延长与H.L相交找到距 点D的位置。 (3)把水平线段的各点与D点相连,分别在直 线AB上交得各点,即分割点。如再分割可继续作 透视线和水平线,即完成了直线的透视分割。
E HL
M(D)
H
F G
CV
D
C
正立方体的画法
• 4.连接E 、F点。G 、 H点 • 得正立方体 平行透视图 。
E
HL
M(D)
H
F G CV
D
C
B
A
第六节 平行透视的应用
• 步骤(1):按 室内实际比例画房 间内框ABCD,作为 后墙立面,把AB 6 等份,CD3等份。在 高度(通常采用眼 睛的高度) 1.65m左 右定出视平线H. L, 并确定心点C. V
透视学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 物体对眼睛的作用 有3个属性,即形状、 色彩和体积,其因远近 距离不同而呈现的透视 现象主要是缩小、变色 和模糊消失。 透视学研究包括三部分 1。研究物体的透视 形(轮廓线)即上、下、 左、右、前、后不同距 离形的变化和缩小的原 因,称为线性透视研究。 这是绘画透视学着重研 究的部分。
HL
CV
M(D)
D A
C B
正方形的基础上画立方体
1.从A、B点 分别向上作 垂线,得正 方体高E、F 点。
E
HL
M(D)
F VP D
C
B
A
正方形的基础上画立方体 2.从E、F点分 别向VP点作 消失线。 HL
E
M(D)
F VP D
C
B
A
正立方体的画法
3、从C、D点 分别向上作 垂线,该线 与E、F点向 CV点的消失 线相交得G、 H点。
• 彼此平行、前后成排的建筑物的侧面,处在同一直角面上 ,上下两条直角边消失到一个心点,而不能因为建筑物近 大远小,心点就有远近(平行透视,心点的唯一性)。
• 同一视域的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桌子直角边应消 失到一个心点,不能一左一右(视点的唯一性, 只能往一个方向看,视点不能一会向左一会向右 )。
• 同一视域的平行透视的书、桌子直角边,不能因为位置高 低,而心点也分上下。左图为错误,两个心点,引出两条 视平线。右图为正确,上下直角边应消失到同一个心点( 视线平线的唯一性,不能上下浮动)。
• 步骤(2):从A、B、C、D各点向C. V点作消 失线,通过距点M(D)向5点连线(对角线),得里墙 面E点,过E点作垂直线、平行线得里墙立面E FGH
D H M(D) E F B 1 2 3 4 5 C. V G C
A
第六节 平行透视的应用
• 步骤(3):由C. V向画框各刻度点连线, 与对角线相交得到各点,再过各点作水平线, 作出室内地平面图网格的透视。
• 二图、是个教堂,其内部柱子、拱窗、顶和地面的间距、
形状比例本身实际上是一样的,但在画面上却产生了长短 、大小的近大远小的比例变化,它们的原线产生了长短、 间距的变化,变线却向灭点集中,变成了斜线。
第二节 平行透视立方体的形态
• (一)从外部观察有三种 形态(比如:你画立方体 时,把各个角度都画出来 ,会有什么现象) • 1、立方体在心点位置, 只能看到一个面。 • 2、立方体处于心点以外 的视平线或视垂线上,可 以看到两个面。 • 3、除以上情况,立方体 可以看到三个面。
A
B
(三) 、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3.从A、 B点连 接HL线上的CV 点。
HL
C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