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相关知识
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150e4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a.png)
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嘿,朋友!说起货币银行学,那可是个相当有趣又实用的领域呢!先来说说货币吧,你想想,货币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各种交易的大门。
它可不是简单的一张纸或者一块金属,它是经济活动的血液,让整个社会的运转变得顺畅起来。
比如说,我们每天买东西、卖东西,货币在这中间跑来跑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好比一辆汽车,货币就是让它跑起来的汽油,没有汽油,车可就动不了啦!再讲讲银行,银行就像一个巨大的保险柜,我们把钱存进去,觉得安心。
可银行不仅仅是存钱的地方,它还是资金的调配中心。
银行就像个智慧的管家,把大家存进来的钱,合理地借给需要的人或者企业,让钱能生钱。
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把一堆零散的积木,巧妙地组合成漂亮的城堡。
利率呢,它就像经济世界的晴雨表。
利率高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存钱;利率低的时候,大家更愿意去投资、去消费。
这就像天气热的时候,大家都想吃冰棒;天气冷的时候,都想喝热汤。
还有货币的供应量,这可关系到经济的冷热。
货币供应多了,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东西都涨价,钱就不值钱啦;货币供应少了,又可能让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这就像给庄稼浇水,水多了会淹死,水少了又会旱死。
再比如说货币政策,那可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方,根据病情的不同,开出不同的方子。
金融市场也是货币银行学的重要部分。
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那是资金的大舞台,各种角色在上面表演。
总之,货币银行学可不是一堆枯燥的理论,它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
学会了它,就像拥有了一双能看清经济世界的慧眼,能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经济社会中,走得更稳、更好。
所以啊,朋友,多了解了解货币银行学,绝对没坏处!它能让我们在经济的海洋中,更加游刃有余,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货币银行学章节知识重点三带答案
![货币银行学章节知识重点三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1910c70912a21615792973.png)
四、计算题1、考虑到通货膨胀对本金和利息都有使其贬值的影响,如何推导国际上通用的计算实际利率的公式?若某甲从某乙处借得2年期5万元贷款,市场利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3%,按复利计息某甲会得到多少实际利息?2、有6个月期票据,面值200万元,现行利率月息3分,不计复利,其交易价格是多少?3、假设一笔基金,其20年之后的未来值为10000元,若利息率为10%,每年需支付多少年金?4、如果一笔投资能获得连续3年的货币收益:第一年的货币收益为432元,第二年的货币收益为137元,第三年的货币收益为797元。
假设市场利率为15%,计算该投资的现值。
5、客户存银行现金5万元,存期3年,当银行利率为4.14%的情况下,试用单利和复利分别计算到期的本利和以及利息。
6、某年年初的储蓄存款利率为6%,该年的通货膨胀率为5%,为保证储蓄人免遭该年通货膨胀打击,能以年初利率取息,则利率在只考虑本金贬值不考虑利息贬值的情况下应为多少?若既考虑本金贬值又考虑利息贬值的情况下应为多少?五、名词解释1、收益资本化;2、基准利率;3、行业利率;4、即期利率;5、远期利率;6、利率的期限结构;7、实际利率;8、名义利率;9、官定利率;10、市场利率;六、简答题1、如何理解利息的实质?2、简述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3、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式了?4、如何理解基准利率和无风险利率?5、利率系统的主要分类及其含义。
七、论述题1、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国多次利率调整所考虑的因素是什么?2、谈谈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的变革及未来发展方向。
答案一、填空1、利润、剩余价值;2、收益;3、资本化;4、再贷款利率;5、生产率、节约;6、流动性偏好;7、有价证券;8、无风险的利率;9、风险溢价水平;10、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11、供求;12、利率的期限结构;13、基准利率14、实际利率15、联邦基金利率二、选择1、A2、B3、B4、B5、C6、A7、A C D8、C9、D10、B 11、A三、判断1、正确2、错误3、错误4、错误5、错误6、正确7、正确8、错误9、正确四、计算1、设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Sn为按名义利率计息的本利和,Sr 为按实际利率计息的本利和,A为本金,则:Sn=Sr(1+P);因为Sn=A(1+r),Sr=A(1+ i);所以,A(1+r)=A(1+I)(1+P),1+r=(1+i)(1+P),r=(1+i)(1+P)-1或i=1+r/1+P-1实际利率=(1+6%)/(1+3%)-1=2.9%实际利息额=5(1+2.9%)2=△2、200-200×6×3%=164万元3、每年需支付的年金=10000/[(1+10%)21/10%-1]= △4、432/(1+15%)+137/(1+15%)2 +797/(1+15%)3=△5、单利本利和:50000×(1+4.14%×3)=△复利本利和:50000×(1+4.14%)3=△6、只考虑本金贬值不考虑利息贬值的情况下:6%+5%=11%既考虑本金贬值又考虑利息贬值的情况下:(1+5%)(1+6%)-1=△五、名词1、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方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称之为收益资本化。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要点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afe32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1.png)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要点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产生?两个时期: 1 先是物物直截了当交换2 然后是经过媒介的交换二、价值形态演变的几个时期?四个时期: 1 简单偶然的交换2 扩大了的价值形态3 普通价值形态(本质变化:作为交换的媒介固定1某物)4 金属货币形态三货币的定义及职能?定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普通等价物的特别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职能: 1 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2 流通手段: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时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3 支付手段: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事情下,货币在用于清偿债务时,算是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4 贮藏手段:货币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宝普通代表保存起来,退出流通领域,发挥贮藏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时刻市场上发挥普通等价物作用四、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币财: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为币财,实际上基本上对差不多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以确信。
XXX币单位: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含金属的分量与成群,即所代表的价值。
3各种通货和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金属本位币的铸造与流通、辅币的发行与流通、银行券的发行与流通,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4预备制度:又称黄金储备制度,他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也是一具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货币制度的演变?1 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 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并且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照的一种货币制度。
3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4 信用本位制:是指以别兑换黄金的纸币和银行券为本币的货币制度。
六、格雷欣法则概念?1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
金银复本位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并且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照的一种货币制度。
2 劣币和良币。
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为劣币,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被称为良币。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de5b4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7.png)
一、名词解释1.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2.实际利率i是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或假设没有通货膨胀时的利率。
(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3.名义利率r是包含由对通货膨胀补偿的利率。
【r=(1+i)(1+p)-1】4.原始存款R:是指商业银行的能够增加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它包括两部分:①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5.派生存款D:是指商业银行在吸收原始存款的基础上,通过转账结算不断地划转存贷款,引起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内存款的增加额。
D=R*1/r6.基础货币: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称。
7.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和基础货币的比。
m=M/B8.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9.国际储备:一国或地区官方拥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国际储备性资产,可以由财政部门拥有,也可以由中央银行拥有。
10.通货膨胀: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的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11.通货紧缩: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不是偶然的一时的,而是成为经济走向趋势的物价疲软和下跌。
12.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13.财政政策:14.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
15.利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16.中间业务:凡是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委托等事项,并举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17.表外业务: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二、简答题1.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211页)。
第一个层次在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第二个层次是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层次。
2.货币供给的层次及划分的依据。
M0 =流通中的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 M1+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它存款;M3=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以但也绝非是等量的;(3)货币需求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样,同等的货币供给可以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4)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足,则总供给不能充分实现;过多,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推动总供给增加,但不一定可以因此消除差额;(5)总需求的偏大偏小也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也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的目标。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哪些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87d302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b.png)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哪些
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是广泛的学科领域,涉及许多基本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 货币和银行系统:了解货币的定义、功能和发行原理,理解银行的角色和职责,以及货币供应和需求的影响因素。
2. 金融市场:熟悉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等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了解其运作机制、参与主体和交易工具。
3. 投资学:理解投资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和投资组合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4. 金融机构与产品:学习各种金融机构的功能和运作方式,例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等,以及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如贷款、保险、证券等。
5. 风险管理与衍生品: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衍生品(如期货、期权、互换合约等)的特点和用途。
6. 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学习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掌握
财务决策的原则和技巧,包括资本预算、财务规划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7. 宏观经济学:了解宏观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8. 金融法律和道德:了解金融机构和交易的法律法规,理解职业道德和道德规范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
这些只是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金融学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建议您在学习过程中参考相关教材、课程或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
货币银行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考试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4846e85727a5e9856a61de.png)
货币银行学单选 10*1 多选 10*2 判断 10*2 计算 2*5 简答 4*5 论述 2*10简答 论述一、阐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在银行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货币供应中起到的作用p135 140 1961、中央银行的性质①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②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2、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环节,处于特殊地位,具有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特殊功能,是管理全国货币金融事务的最高机构,对外则要维护一国货币主权。
3、我国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货币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特权,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中央银行通过掌握货币发行,可以直接的影响整个社会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总量,进而实现对经济的控制。
二、货币数量论中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的主要内容,分析说明其相同点和不同点p221-2241、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该观点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并不是需要货币本身,而是因为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以满足人们的交易需求,因此,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支出总额必定等于同期内参加交易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额。
即:MV=PT M 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量 V 为货币流通速度 P 为一般物价水平 T 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 PT 为经济中待销售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额该方程式表明,待销售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额等于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2、剑桥的现金余额数量说:现金余额数量说是以马歇尔和庇古为首的剑桥学派创立的,研究对象是个人的货币需求,重视个人微观主体的需求,他们认为,人们基于便利和安全的动机而保留在手边的现金余额就是货币需求,货币的交易媒介和财富储藏两个属性使人们持有货币。
P= P 为货币的购买力 k 为以现金余额方式持有的收入占总收入与财富的比例 R 为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实际收入 M 为货币量 因为物价水平是货币购买力的倒数,若将P 定义为物价水平则上式变成 P=罗伯逊后来对庇古的方程式进行了修正,使之成为: M=kPY 这就是著名的现金余额数量方程式,又称为剑桥方程式。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09591290c69ec3d5bb75c9.png)
1.货币各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2.货币的层次划分,依据和层次:货币的层次划分是依据他们的主要职能和流动性差异从而给出不同层次的经验统计上的货币定义。
通常划分为M0=流通中现金,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M4=M3+L(L为流动性资产)3.货币制度的演变,各货币制度的内容: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4中不同的货币制度,依次为①银本单位制②金本单位制③金银复本单位制④金单本位制⑤纸币制度。
⑴银本单位制是最早的时间最长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社会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增加,暴露出其价值不稳定的缺点。
⑵由于商品交易中对金银需求都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用于大宗买卖而形成了金银复本位制,其先后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3种形态。
⑶金本单位只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单位制度,它在实行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
在实行国家内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后由于世界经济规模扩大,黄金存量有限而难以维持。
4.金本单位制特点:①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则限制铸造。
②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
③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输入。
5.纸币制度主要内容:①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后,一般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以保证发行纸币的收入归国家所有。
②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③纸币不能兑现。
④在纸币制度下,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方法,以提高结算和支付的准确性,并节约现金流通费用。
6.纸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主要表现在他们都要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
区别:①这两个规律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
②这两个规律和商品价格总额的关系不同。
③这两个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
7.信用基本特征:具有到期归还、支付利息2个特征。
《货币银行学》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2fe62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5.png)
《货币银行学》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经济学家(B)提出了关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理论。
A.马歇尔与费雪B.麦金农—肖C.弗里德曼D.凯恩斯2.商业银行资产在无损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是指(C)。
A.负债的流动性B.经营的安全性C.资产的流动性D.经营的盈利性3.对整个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风险称为(D)。
A.非系统风险B.经营风险C.责任风险D.系统风险4.信用的最基本特征是(D)。
A.借贷行为B.偿还性C.付息性D.价值的单方面让渡5.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是对凯恩斯的(C)的货币需求理论重大发展。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机动机D.利率动机6.认为银行只宜发放短期贷款的资产管理理论是(C)。
A.转换理论B.预期收入理论C.真实票据理论D.超货币供给理论7.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的信用形式是(A)。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8.下面属于通货膨胀的得益者的是(C)。
A.固定收入者B.债权人C.政府D.货币财富持有者9.中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是(B)。
A.单元制B.分支行制C.银行持股公司D.代理行制10.下面属于系统性风险的是(B)。
A.信用风险B.市场风险C.操作风险D.流动性风险11.作为金属货币制度基础的构成要素是(C)A.货币名称B.货币单位C.货币金属D.本位币的铸造与流通12.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位1:13,而市场比价位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A)A.银币B.金币C.金币银币同时D.都不是13.金属货币制度不具有的性质是(D)A.流通中主币为金属铸币B.辅币限制铸造C.主币无限法偿D.辅币无限法偿14.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具有(B)A.观念性B.现实性C.地域性D.足值性15.市场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C)A.统一利率B.浮动利率C.信贷资金供求关系D.国家政府16.在下列金融机构中,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是(B)。
金融知识专题二:货币银行学复习
![金融知识专题二:货币银行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ddc6b8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3.png)
I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一、货币的产生1、货币产生的几种理论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是:(1)货币是国家规定或创造的。
(2)货币是人们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协商出来的。
(3)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发产物。
2、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1)简单价值形式在原始社会后期,剩余产品开始出现,各部落在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表现是不完善的、不成熟的,也是不充分的。
(2)扩大的价值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表现在一系列的商品上,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和它们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系更加接近。
但其弱点很明显:①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仍不完整,作为等价物的商品的链条可以无限延伸;②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也不统一;③位于等价物地位的不同商品之间相互排斥,交换的效率十分低下。
(3)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集中地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这便出现了一般等价物。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实际上起着货币的作用,它使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使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使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
但这种商品不是固定的。
(4)货币形式从交替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众多商品中最终分离出来一种经常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成为表现、衡量和实现价值的一种工具,这便是货币。
货币是商品生产者自发的共同交往行为的结果,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但又使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使得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本质定义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特殊商品。
它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其根源在于商品本身,也是价值形式发展和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的必然产物。
2、货币的本质特征(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它不是普通的商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货币银行学第五章金融市场
![货币银行学第五章金融市场](https://img.taocdn.com/s3/m/5b55f31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a.png)
货币银行学第五章:金融市场1. 引言金融市场是指供给和需求货币和金融资产的场所,是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核心。
本章将介绍金融市场的定义、功能以及重要性。
2. 金融市场的定义金融市场是指供给和需求货币和金融资产的地点。
在金融市场上,个人、企业和政府可以进行融资活动,以满足资金需求。
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者以及政府机构。
金融市场的划分可以按照产品、期限和参与者进行。
按照产品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主要交易短期的货币工具,如国库券、短期票据等;资本市场则交易长期的资本工具,如股票、债券等。
按照期限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是指企业首次发行证券的市场,而二级市场则是指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
按照参与者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公开市场和场外市场。
公开市场是指对所有投资者开放的市场,场外市场则是指只对特定投资者开放的市场。
3. 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作为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核心,具有以下主要功能:3.1. 资金配置功能金融市场可以提供个人、企业和政府所需的融资渠道。
个人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购买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实现个人资金的投资增值。
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筹集资金进行业务扩张。
政府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
3.2. 风险管理功能金融市场提供了多种金融衍生产品,例如期货、期权等,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
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金融衍生产品对冲风险,实现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散。
3.3. 价格发现功能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会导致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动。
金融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决定金融资产的价格,从而实现价格的发现。
投资者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获得金融资产的最新价格信息,作为决策的参考。
4. 金融市场的重要性金融市场对于经济体的稳定和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金融市场的几个重要角色:4.1. 资本的配置金融市场是实现资本的配置的主要途径。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讲义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02c61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a.png)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讲义1. 引言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货币和银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对于个人和企业的理财规划、投资决策以及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讲义将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货币的特点、银行的职能以及货币供给与需求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货币银行学基础。
2. 货币的定义和特点2.1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指在经济交换中广泛接受并被普遍用作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存工具的特定形式的物品。
货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普遍流通性:货币必须在经济体系内广泛流通,被人们普遍接受。
•价值尺度:货币可以用作衡量商品和服务价值的尺度。
•支付手段:货币可以作为交换中的支付手段,方便进行经济交易。
•价值储存工具:货币可以作为一种价值储存工具,可以在未来使用或兑换为其他财富资产。
2.2 货币的特点货币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流通性:货币必须具有良好的流通性,能够被广泛接受,并便于交换使用。
•稳定性:货币的价值应该相对稳定,不受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影响。
•可分性:货币应该能够方便地进行分割和组合,以便适应不同面额的交易需求。
•难以伪造:货币应该具有一定的防伪造特性,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信任度。
3. 银行的职能和种类3.1 银行的职能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具有以下几个主要职能:•存款和支付:银行接受各类存款,并为存款人提供支付和转账等服务。
•贷款和信用:银行向有资金需求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并在一定条件下发放信用。
•资金调度:银行负责将存款资金调度给需要资金的借款人,以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储蓄和理财:银行提供储蓄和理财产品,帮助个人和企业进行资金积累和增值。
3.2 银行的种类银行可以根据经营范围、性质和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银行种类包括:•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和金融政策的管理机构,负责货币发行、资金调控和外汇管理等职能。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知识重点整理(黄达版)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知识重点整理(黄达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d55c4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a.png)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知识重点整理(黄达版)货币银行学(黄达)重点整理第一单元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特别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普通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普通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第一,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事情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数量成反比。
第二,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经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
第三,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规定全社会都必须同意和使用信用货币。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并且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能够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与之兑换。
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这算是劣币驱赶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群及分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
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并且作为本位货币。
2、简答题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答:概括的说,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1)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与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脚的金属作为后备。
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2)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别兑现本位制,是指别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啥是“劣币驱赶良币”的规律?答: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62d5f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b.png)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赶良币)(2)双本位制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别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
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浮现了“劣币驱赶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赶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具国家并且流通两种实际价值别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定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要紧形式、消费信用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普通来讲,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别的价值运动形式。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临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本质特征:信用别是普通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别形式。
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一)信用产生的缘故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浮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终,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别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举行;☆自然调节各部门的进展比例;☆节省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进展制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2、信用的存在能够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3、信用能够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4、信用能够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答应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一)商业信用的产生和进展定义: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截了当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0b60d6da38376baf1fae83.png)
货币银行学期复习第一章货币与信用一、名词解释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类充当货币。
3、信用货币: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的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
4、货币本位制度: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明、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
5、无限法偿: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6、纸币本位制度: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7、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物的功能。
8、价值标准:货币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
9、价值储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发挥的功能。
10、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
1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
12、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13、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14、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
15、消费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16、信用工具: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
17、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
18、格雷欣定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在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量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量较低的货币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充斥市场。
19、货币供给弹性:某个时间段为适应一定商品量的货币需要,货币供给在一定幅度内可多一点或少一点。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答:社会经济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与货币发生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货币化与金融化正在迅猛地发展,渗进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个方面。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①交易媒介②价值标准③价值储藏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3、货币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①实物货币②金属货币③代用货币④信用货币⑤电子货币4、货币本位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确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⑤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⑥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a61867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65.png)
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点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点1.金融,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货币、信用、利息和银行及其相互联系的总称。
2.货币是充当普通等价物的特别物品。
它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手段,它还具有购买其他一切商品的能力。
3.信用指经济上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4.金融机构算是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组织单位,是商品、货币和信用进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5.金融调控是指调控主体依照对经济运行事情的推断,操作各种调节手段引导经济进展轨迹。
6.信用工具,指信用流通工具,是在信用基础上产生的,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7.利息是货币资金所有者贷出一定数量货币所获得的酬劳。
8.利率是指利息对本金的比率。
9.名义利率是指在一定时刻上对物价变动因素未作剔除的利率。
10.实际利率是指在一定时点上对物价变动因素举行剔除后的利率。
11、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关系等市场因素所决定的利率。
12.官定利率是指由货币当局规定的并强令执行的利率。
由此可见,官定利率属于治理利率。
13、利率体系是指在一具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联结成的有机体,要紧包括利率结构和各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
14、现值是指为取得一定的本利和如今所需要的本金。
15、终值按一定利率计算出的本利和。
16、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保持利率水平别变的利率。
17、中央银行: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为其要紧职责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
18、银行券: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兑付金银的债务凭证。
19、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联邦储备体系是美国中央银行,它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和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
它对参加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实施治理和监督。
20、货币发行: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所形成的一项特有负债,它是最重要的负债业务。
货币发行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发行库,经过各家银行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入的数量。
2023年金融专业《货币银行学》综合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2023年金融专业《货币银行学》综合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871e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1.png)
2023年金融专业《货币银行学》综合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目录简介一、单选题:共314题二、多选题:共75题三、填空题:共12题一、单选题1.为了降低银行"大而不倒"带来的道德风险,《巴塞尔协议Ⅲ》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了()的附加资本要求。
A: 1%B: 1.5%C:2%D: 2.5%正确答案:A2.管理外汇和黄金准备体现了中央银行的()职能。
A: 发行的银行B: 银行的银行C: 政府的银行D: 调节正确答案:C3. ()将监管看作一种"租",认为它是由监管者主动地向被监管者提供监管服务从而获益。
A: 管制供求论B: 公共选择论C: 供给利益论D: 投资者利益保护论正确答案:B4.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对象主要是()。
A: 大额可转让存款单B: 银行承兑汇票C: 金融债券D: 国库券正确答案:D5.下列不属于股票私募发行方式的是()。
A: 内部配股B: 私人配股C: 以发起方式设立公司D: 包销正确答案: D6.为了增加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应该()。
A: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 提高再贴现率C: 降低再贴现率D: 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正确答案: C7.劣币是指实际价值()的货币。
A: 等于零B: 等于名义价值C: 高于名义价值D: 低于名义价值正确答案: D8.政策性金融机构是()的金融机构。
A: 与商业银行没有区别B: 不以营利为目的C: 由政府支持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D: 代表国家财正确答案:C9.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A: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B: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C: 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D: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正确答案:D10.在中央银行负债项目中占比最大的项目是()。
A: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B: 流通中通货C: 政府部门存款D: 其他负债和资本权益正确答案:B11.小额储蓄者/贷款人使用金融中介,而非直接融资市场,原因是金融中介可以()。
东财东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知识点合集整理
![东财东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知识点合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6bfb7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f.png)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3、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三个表现(1)国际一般的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2)国际一般购买手段用以购买外国商品。
(3)国际财富转移手段,战争赔款,输出货币资本4、“越多越多的货币,越少越少的货币”货币失去实际价值,只有名义价值,货币名义价值的任何下降(通货膨胀),都会使人们加速出让自己手中的货币,货币数量不少反增:货币名义价值的任何上升(通货紧缩),都会使人们推迟货币的支付,货币的数量不增反而减少。
5、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基本内容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6、主币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无限法偿,可以自由铸造融化7、辅币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贷,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有限法偿,不能自由铸造8、无限法偿国家规定的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无论支付额有多大,出售人和债权人都不能拒绝接受9、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规定的,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法定金额后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是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到法律保护10、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1、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劣币驱逐良币: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融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市场,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12、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的典型金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融化,流通中的辅币和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能自由输入输出金块本位制:以纸币,银行券作为货币,黄金由政府集中储存,攒到一定数额后才可以兑换金块金汇兑本位制:流通银行券,银行券可以换取外汇,外汇从外国间接兑换⻩金13、货币层次的划分流动性:不损失价格情况下的变现能力按流动性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M1(货币):流通中的现金+银行的活期存款M2(货币+准货币):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14、劣币驱逐良币与货币替代的区别(1)发生条件不同:格:金银复本位制;货:信用货币制度(2)表现形式不同:格:劣币驱逐良币;货:良币驱逐劣币(3)替代程度不同:格:流通手段职能替代;货:对部分或全部职能的替代15、铸币税发行货币可以获得的税收收益,由货币面值减发行成本得到16、货币替代一国居民因对本币的币值稳定失去信息,或本币资产收益率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第二章;信用与利率机制1、信用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2、信用的产生商品和货币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平衡性3、信用的特征(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4)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5)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4、信用的发展尚未工具化的信用阶段、尚未流动化的信用阶段、流动化的信用阶段、电子化以及网络化与信用制度相结合阶段5、信用的形式(1)高利贷信用(2)商业信用:厂商与厂商之间;主体是厂商,客体是商品资本;规模有局限性;有严格的方向性(3)银行信用:债权人是银行,债务人是工商企业和个人(4)国家信用:弥补赤字要防止三方面问题:(1)防止造成收入的再分配不公平(2)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3)政府发行国债弥补赤字,(5)消费信用:赊销(信用卡),分期付款,消费贷款(房贷)6、赤字货币化如果向中央银行推行国债,而中央银行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承购,就会通过发行货币来承购国债,使货币投放过度,造成通货膨胀防止国债收入使用不当,使财政更困难,陷入循环发债的不利局面7、信用工具的分类(1)按融通资金分类直接融资信用工具(股票,债券)间接融资信用工具(可转让存单,存折,保险单)(2)按可接受性成度分类无限可接受性(钞票,银行活期存款)有限可接受性(可转让存单,股票,债券)(3)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分类短期信用工具(一年以内,票据,信用卡)、长期信用工具(股票,债券)不定期信用工具(银行券)8、几个概念定义本票:出票人签发的按指定时间向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保证按指定时间无条件付款的书面承诺汇票:出票人签发的一种要求付款人按指定日期向收款人(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款额的票据。
银行招聘:货币银行学知识点归纳
![银行招聘:货币银行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56b990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a.png)
第⼀章1.国民⽣产总值(GDP):指的是⼀个国家在⼀年中所⽣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总收⼊:指在⼀年中⽣产要素(⼟地,劳动⼒,资本)在⽣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收⼊。
3.总收⼊与总产出被认为是相等的。
4.名义GDP: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以现⾏价格⽔平计算得到的GDP。
5.实际GDP:⽤确定的基年的价格计算得到的GDP(也可以说是:⽤不变价格衡量的GDP)6.衡量物价总⽔平的指标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个⼈消费⽀出平减指数(PCE),GDP平减指数。
7.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例如:2010年名义GDP为10万亿美元,但以2000年价格⽔平为基数计算的实际GDP为9万亿美元。
那么GDP平减指数=10万亿/9万亿=1.11GDP平减指数表明,⾃2000年以来,物价平均上涨了11%。
在通常情况下,物价⽔平的指标⽤物价指数的形式表⽰,它将基年的物价⽔平(本例是2000年为基年)表⽰为100,这样2010年的GDP平减指数应当为111。
8.个⼈消费⽀出平减指数(PCE)=名义个⼈消费⽀出/实际个⼈消费⽀出。
9.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通过给⼀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所购买的⼀揽⼦产品和服务定价,可以得到消费者物价指数。
如果在⼀年中,这⼀揽⼦产品和服务的⽀出有500美元上升到600美元,消费者物价指数就上升了20%。
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样是以基年为100的物价指数来表⽰的。
10.根据三⼤衡量物价总⽔平的PCE平减指数,CPI,GDP平减指数都可以将名义变量转化为实际变量。
由物价指数=名义变量/实际变量,得实际变量=名义变量/物价指数。
根据第7的例题。
知道2010年的名义GDP为10万亿,2010年的GDP平减指数为1.11(指数形式为111),则2010年的实际GDP=10万亿/1.11=9万亿。
11.媒体常常谈到的经济社会的增长率,尤其是实际GDP的增长率。
例如:如果实际GDP从2010年的9万亿上升到2011年的9.5万亿,那么2011年的GDP的增长率=(9.5-9)/9*100%=5.6%. 12.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物价总⽔平的增长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ﻭ第一篇死记篇ﻭ第一章货币ﻭ§1.3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货币的层次划分及其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M0、M1、M2、M3、M4), ﻭ§1.4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法偿能力的规定、铸造或发行的流通程序、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格雷欣法则)、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二章利息与利率§2.1利息与收益资本化收益资本化(计算题考点)§2.2利率的种类单利与复利(计算题考点),官方利率、公定利率(新增点)与市场利率,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2.3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利率论(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货币供求论(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陷阱”)、可贷资金论(新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影响我国利率水平的因素(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的环境、政策性因素)§2.4利率的功能与作用及其发挥利率的一般功能(中介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利率的作用(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利率发挥作用的限制(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的开放程度、利率弹性),利率发挥作用的四个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利率市场化§2.5利率的结构(考纲上没有)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理论(计算题考点)、市场分割理论、偏好理论},利率的一般结构ﻭﻭ第三章金融市场§3.1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市场(广义和狭义),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交易对象—货币,交易者之间的关系—借贷关系,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金融市场的现代特征(市场全球化、筹资证券化、业务多元化、创新多样化),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体(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客体(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管理组织和法规制度},金融市场的基本分类(按交易对象划分、按期限划分、按交割时间划分、按交易的地域范围划分、按是否存在中介机构划分、按性质与层次不同划分) ﻭ§3.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功能ﻭ§3.3货币市场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小),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银行存款、短期证券、商业票据),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货币市场的构成(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贴现市场),短期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对企业提供短期信贷资金),短期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政府短期证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贴现市场(计算题考点)ﻭ§3.4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长、流动性弱、风险大但收益大),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资本市场的构成(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证券市场),证券发行市场或一级市场{发行方式、发行对象(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发行主体(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债券发行价格(新增点、计算题必考!)、股票的发行价格(议价法和竞价法)、证券的发行程序},证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二级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店头市场、OTC市场,第三市场)、计算机网络交易市场(第四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的功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会员制、公司制)、证券上市(上市标准、上市程序、停牌和摘牌)、证券的交易程序[开户、委托、竞价成交(价格优先原则、时间优先原则)、清算交割、过户]、证券的交易方式[现货交易、信用交易(保证金交易或垫头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计算题考点)]}§3.5考纲上没有的一些概念联邦基金,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扬基”债券,“武士”债券第四章商业银行ﻭﻭ§4.1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商业银行,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4.2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自有资本、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银行借款(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回购协议、银行持股公司发售的商业票据)},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现金资产、贷款、证券投资(目的在于增加收益和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充当二线准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汇兑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和表外业务(表外业务作用) ﻭ§4.3商业银行的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安全性原则(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内部风险)、流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超货币供给理论(考纲没有)},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缺口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良贷款,贷款的5级分类法(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ﻭ§4.4考纲上没有的一些概念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与灾害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银行、金融公司),交易帐户(可转让提款单、股金提款单、自动转帐服务、货币市场存款帐户),贷款承诺与信贷限额,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银行信贷,备用信用证与商业信用证,金融租赁与经营租赁,资产分配原则,5/6“C”原则,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资金缺口,期限匹配与期限不匹配,票据发行便利,利率上限与利率下限,互换交易ﻭﻭ第五章其他金融机构(新增章,必然会出一道大题!)§5.1其他金融机构概述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发展其他金融机构的必要性ﻭ§5.2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共同点与区别,投资银行(各种定义),投资银行的功能,投资银行的业务,可保风险和保险,保险的基本特点,保险的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保险的基本原则(可保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保险机构经营的险种(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信用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对冲基金) ﻭ§5.3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组织方式、行为目标、融资准则、业务对象、信用创造差别),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政策性银行的分类{开发银行(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农业政策性银行、进出口政策性银行}ﻭ第六章中央银行§6.1中央银行概述中央银行的组织制度(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作用ﻭ§6.2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表6-1 ),中央银行货币的垄断发行原则(新增点,垄断发行、发行准备、供应弹性)§6.3中央银行与货币扩张机制基础货币(B)与货币供给量(M,数学公式)ﻭ§6.4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新增点)金融监管的目标(金融体系安全性目标、公平竞争目标、政策协调一致目标),中央银行实施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内容{预防性管理(金融机构的注册管理、资金充足条件、清偿能力管理、业务领域限制、贷款业务管理)、存款保险制度、紧急援助}ﻭﻭ第二篇理论篇ﻭ第七章货币需求§7.1货币需求的涵义及其决定因素货币需求(宏观和微观层次),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收入、信用的发达程度、利率、消费倾向、心理预期、资产选择等)ﻭ§7.2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及其用途,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新增点,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其他变量)§7.3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现金交易说(MV=PT),现金余额说(M=kPY)},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M=M1+M2=L1(Y)+L2(i)=L(Y,i)},凯恩斯学派对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鲍莫尔模型(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型,“平方根公式”,数学公式)、惠伦模型(考纲上没有,数学公式)、托宾模型(资产选择模型)},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说{现代货币数量说与古典的货币数量说的区别,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总财富(恒久收入)、财富构成(人力资本对非人力资本的比率)、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M/P=f(rb,re,1/p×dp/dt,w,Y/p,u),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弗里德曼难题,弗里德曼对现代货币数量说的表述对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ﻭﻭ第八章货币供给ﻭﻭ§8.1存款的创造与收缩原理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创造与收缩货币存款的过程,存款乘数和货币乘数,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的基础并且全部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创造派生存款的两个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非现金结算制度)§8.2活期存款乘数的修正—货币供应的理论模式现金漏损、超额准备和活期存款转变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乘数的修正{d=1/(rd+r t•t+e+c’)},货币乘数{m=(1+ c’)/(rd+rt•t+e+c’)} ﻭ§8.3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结合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会计恒等式,财政收支变化(政府通过增税或是发行债券来弥补赤字将不会改变基础货币大小;但是如果靠发行货币或是由中央银行融资将会增加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为和资产负债情况、黄金存量和国际收支状况、技术和制度因素},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改变法定准备金率),影响通货比率的因素,影响超额准备率的因素,影响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的因素ﻭ§8.4货币乘数的其他形式(考纲上没有) 弗里德曼—施瓦兹分析,卡甘分析,乔顿分析§8.5考纲上没有的一些知识点冲销,已调整的基础货币,非借入准备金,自由准备金,货币供给理论和货币供给新论,货币供给新论的主要内容与特点第九章货币政策ﻭ§9.1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和矛盾)§9.2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一般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永久性准备金调节和临时性准备金调节)],选择性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直接信用控制工具(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规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