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台山的传说故事
有关天台山的传说故事
![有关天台山的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ccb00b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5.png)
有关天台山的传说故事有关天台山的传说故事篇【1】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梁州一带的山梁的岭峰上,有一棵特别高大的马桑树,高得直入云霄。
树下有一个深深的山洞,周围长满了青草和野花。
因为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成了飞禽走兽的栖身地方。
山洞里住着一个形似猿猴的怪兽,它生来精明灵巧,成天在高大的马桑树上爬高爬低,饿了就采些马桑泡之类的野果吃。
天长日久,怪兽在洞内住了八百年,修得了些道行,能腾云驾雾,变化人形.有一年大早,树木青草都干枯了,唯有高大的马桑树还活着,怪兽就爬了上去,它一直向上爬,爬呀爬,爬上了南天门!玉帝问怪兽:“你从何处来?”怪兽回答:“我从大地来,”玉皇又问:“大地如何?”怪兽说:“天不下雨,大地都干裂了,树木也枯死了,”玉帝随即就叫龙王行云下雨,对龙王说:“大地这样干旱,得足足下场大雨,霎时,雷声隆隆,乌云滚滚,下起了倾盆大雨来。
大雨下了一阵,玉帝让怪兽下去看看雨下够了没有,怪兽又顺着马桑树滑下去,不小心将头碰在山石上,头上碰了个大疙瘩。
它赶忙又爬上去对玉帝说:“地还干得很呢!你看我头上的疙瘩,就是在地上碰了的。
”玉帝一听又让龙王把大雨下了一阵。
玉帝又让怪兽下去看雨下够了没有。
怪兽又顺树滑下去,一看,水快淹没了山顶,连自己居住的山洞也快进水了。
怪兽自知闯下了大祸,没敢再上天去。
玉帝见怪兽再没上来,放心不下,打开天门一看.啊!大地成了一片,只见无边无际的洪水包围了群山,淹没了山下的农田,毁坏了房屋和庄稼。
到处漂流着人和牲畜的尸体,给人间造成极大的灾难,玉帝感到十分痛心。
玉帝查清了根源,才知是怪兽从参天的马桑树上登的天,就咒马桑树说: 马桑马桑长不高,长到三尺就弯腰。
从此马桑真的再也长不高了,只能长到三尺高就弯腰不长了。
玉帝罚怪兽头上的疙瘩,让它长成了个独角,并用它的独角造土,帮助大禹疏通了阻塞河道的黄金峡,才使汉中的洪水流入了大海。
事后,玉帝给独角兽上了刑法,把它压在山下,不让它再登高下低。
独角兽生性刚强总想上天,他一刻不停的忍着头痛用力顶山,顶呀顶,这座山就一直向上长,越长越高,越长越秀,直冲上了云霄。
天台山
![天台山](https://img.taocdn.com/s3/m/0809d1c5bb4cf7ec4afed039.png)
天台山天台山位于邛崃市西南何高乡境内,离城区42公里,距成都市112公里。
山势西高东低,呈向斜多级台地,主峰玉霄峰拔地1800多米,状若冲天高台,由于长期的流水切割和风化剥蚀,大自然的神力在这块罕见的向斜山地上雕琢了“九十里长河八百川,九千颗怪石两千峰”的丹霞地貌。
相传大禹率众治水,在此登高祭天,天台山由此得名。
此山地貌奇特,植被良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水、林、石洞、气象景观、人文古迹,集佳境之大成,融自然为一体,构成独具一格的自然风景区。
古今游人一致赞誉:天台山山奇、石怪、水美、林幽、云媚、风光神奇。
夏日的天台山,平均气温为20度,峰峦苍翠欲滴,幽谷浓郁覆盖,飞瀑流泉构成一片水的世界,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
门票:30元。
交通:成都新南门车站乘天台山景区直达班车,到达天台山。
或从成都金沙车站乘汽车经成温邛高速公路约30分钟可到达邛崃,从新南门汽车站、火车北站、石羊场中心站经新津沿新邛路到邛崃,从邛崃乘景区直达车约50分钟可到达天台山。
天台山神韵--小九寨小九寨旧称三道湾,因为河水在广阔平坦的台地上形成三个“回头湾”,集中了山泉叠溪、浅滩深涧和潭海暗河等水景,是天台山高山长河景观的一个集中体现,是天台山呈现给游人的山水风光大餐。
小九寨的两山之间是一块赭红色的整石,由于溪底整石相连两岸距离较近,忽遇石面宽阔之处,溪水拓展开来,两岸的景色也随之一变,特别是据说,在河畔有“老龟潜卧”,“大鲵横滩”等等景象,夹岸藤萝攀崖,古树参天,因此有人说:来天台山不看小九寨,就等于没有来。
原以为很快就会逛完小九寨,可进去才知道,它的长度有4.5公里。
由于我们一大早就进了小九寨,很少遇上同路人,因为没有介绍,也看不出那是三道湾,景象都差不多。
也不知走过多少个湾,曲曲折折的石板路,腿都要走断了,想半路走出去也找不到出口也不知“老龟潜卧”,“大鲵横滩”等等景象在那里,只是看到一个“鸳鸯池”的小牌子,可怎么看也看不出为什么此地叫“鸳鸯池”。
天台山民间传说故事3篇
![天台山民间传说故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32914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0.png)
天台山民间传说故事3篇刘阮天台山桃源遇仙的故事广为传颂,除了南朝刘宋的刘义庆所著的《幽明录》里有记载,民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汉代,有*农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
不觉得天*已晚,肚子饥饿了,怎么办?忽然发现山上有桃,就随手摘几个桃子充饥后,卧在山洞里休息。
次日天未亮时,两人就起身准备继续采*。
天蒙蒙亮时,两人看见溪中有“胡麻饭”,他们想溪中有胡麻饭,山中必定有人家,二人就沿小溪往前走,没走十几步,就见溪边有两位女子,曙*之下,显得十分端庄漂亮。
刘晨、阮肇上前求取嚼裹,其中一位女子笑着说:“早饭好说,可我要考考你们。
前面溪边大树后面太阳照着两朵杜鹃花,其中一朵是真花,我姐姐会变成另外一朵,你们谁能找出来?”刘晨到树后看了看,便回来从容说出*和理由,两姐妹认可的同时吃惊地开始打量起两名年轻的*农。
其实,此时的刘阮二人已经暗暗倾慕两名仙女。
“这是早饭,请二位慢慢享用。
”刘晨、阮肇吃完饭后天已大亮,才发现此处从未来过。
迷途是深山行路大忌,两人不得已又求两位心中认定为仙姑的美女指路。
曾变身为花朵的女子笑意盈盈地说:“这里是天上桃源,下山之路我们知晓,这次轮到我要考考你们了。
”接着她一转身就变出一面亮闪闪可清晰照人的铜镜,然后问道:“为什么镜中的你我可以颠倒左右,却不能颠倒上下?”阮肇看了看刘晨,点点头微笑着胸有成竹地对姑娘说了一句话。
两位姑娘听后相对一笑,心中已动。
路指明了,可刘阮二人不舍,欲求两位姑娘同行。
“我们早已看出二位的心思,相请不如偶遇,你们还是来我们家吧!”刘阮二人大喜,遂一同前往。
走进家门,房内绛罗帐,帐角上挂着金铃,上有金银交错,还有几名婢女。
进入餐桌吃饭时,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菜肴相当丰富,又有美酒,还有吹、弦、拉、*伴唱,嘻嘻哈哈,热热闹闹地吃喜酒。
用完饭,几个侍女捧着桃子,笑笑说:“二位贵婿随我来。
”刘阮二人一听,知道所求已应,于是准备进房间与二位仙女结为夫妻。
入洞房之前,侍女突然指着门上贴着的一张红纸说还有一关要过。
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
![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https://img.taocdn.com/s3/m/8605d19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a.png)
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在中国神话中,女娲是创世神,被认为是天地开始分离的人。
据说,她用黄土创造了人类,并教会了人们繁衍生息和生存方式。
而在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中,女娲将天台山移至了东海之滨的琅琊。
据传说,古时候,天台山是由大禹创造的,是一座独立的山峰。
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天台山开始缓缓下降,渐渐地,它快要和整个大地连为一体了。
女娲得知了这个消息,深感不安。
她知道,天台山一旦和大地连为一体,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她便立即启程前往天台山,希望能够遏止这个不幸的事件的发生。
女娲来到天台山的顶上,发现整个山峰已经下降了很多。
她仔细查看,终于发现一个巨大的脚印。
女娲认为,这一定是某个神仙或妖怪留下的,他们可能想把天台山带走。
于是,女娲开始伸手下去,抓住了那个脚印,强行升起了天台山。
天台山不断上升,渐渐离开了下面的大地。
女娲用她的神力,将天台山拖向东海之滨的琅琊。
她希望将天台山放置在一个新的位置,让它可以保持它的独立性和尊严。
女娲用了很长时间才将天台山运送到了琅琊。
当他看到它安全地放置在那里时,她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感到很骄傲。
天台山虽然不再位于原来的位置,但在它新的位置上,它依然像一座孤独的岛屿,俯瞰着大海。
这个故事在中国有着深刻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女娲代表着一种强大的力量和不屈不挠的决心。
她的行动充满了创造力和冒险精神,也展现了她的牺牲精神和担当责任的态度。
女娲用她的力量和智慧,保护了我们的家园,也向我们展示了克服重大挑战的可能性。
当我们面临挑战和困难时,我们可以从女娲的例子中学习到很多。
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力量和信念,为了我们相信的事情而去努力。
我们也应该用我们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像女娲一样担当责任,保护我们的家园。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公民和一个有价值的人。
总之,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了东海之滨的琅琊这个故事,不仅是中国神话中的珍品,而且是对我们时代的一种启示。
三个故事与嵊州文化的解读
![三个故事与嵊州文化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8ba50afd15abe23482f4db4.png)
三个故事与嵊州文化的解读展开全文一方水土有一方文化,一方水土有一方故事。
嵊州和其它地区一样流传着很多故事,这些故事诉说着一方水土的内在涵养、风俗习惯和人文个性,有的已成了本区域的特殊文化符号。
今天,我从众多的嵊州民间故事中选取三则有代表性故事,试图通过它们来解读嵊州特有的文化品性。
所谓代表性,是指这三则故事在时间上有其久远性,流传范围上有其广泛性。
这三则故事是《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鹿胎草的故事》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则民间故事概述一,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简称《刘阮》)这则故事最早记录于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内,故事全文如下: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
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
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
攀援藤葛,乃得至上。
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
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
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掺,相谓曰:“此知去人径不远。
”便共没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
”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
问:“来何晚邪?”因邀还家。
其家铜瓦屋。
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绛罗帐,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敕云:“刘阮二郎,经涉山岨,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
”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
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贺汝婿来。
”酒酣作乐,刘阮欣怖交并。
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
至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
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
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
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
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
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道教神话传说
![道教神话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2b70752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4.png)
道教神话传说现在是中国神话系统普及梳理时间。
目前人们日常所说的“中国神话”是广义的神话,是指融合了上古神话系统、道教仙话神仙系统、佛教神仙系统为一体。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道教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用!道教神话传说篇1:天台山台州最早的道教神话传说当推天台山,《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一云:轩辕皇帝“往天台山受金液神丹”。
孙绰曾在其《天台山赋》中对天台山作了十分动人的描写:“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
皆元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
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
在天台山,除轩辕皇帝外,还有彭宗治赤城,伯夷、叔齐和王子乔治桐柏等传说。
彭宗,字法先,彭城人。
年二十岁时师事杜冲真人,得授丹经五千文,守一之道。
“能三昼夜通为一息,或投水底竟日方出,或瞑目僵卧辄年不动,尘委其上积如纸。
又能一气诵五千文,通为二遍。
气禁蛇虎,亦能禁凶人,使手足不觉自拘或使幽灵击之。
年一百五十岁,常如二十年少。
周历王丙申太上遣仙官下迎为太清真人,治赤城宫”(明传灯《天台山方外志》)。
伯夷、叔齐为商末孤竹君之子。
据史籍记载,兄弟俩因反对周武王讨伐商朝,在武王灭商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按《众真记》,伯夷、叔齐死后为九天仆射,掌治天台桐柏山。
王子乔在天台山“主金庭治桐柏”(清张联元《天台山志》)。
据《列仙传》云:“王子乔名晋,为周灵王太子。
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
遇道士浮丘生,接引上嵩山,修炼二十年,后在缑氏山巅,乘鹤仙去,受书为桐柏真人”。
又据唐天台山著名道士杜光庭之《仙传拾遗》:“天台僧陈惠虚曾游山过石桥,遂及宫阙,其门额曰会真府,左曰金庭,右曰桐柏,三门鼎峙,皆有金楼玉窗,高百丈。
其右内之西,又一高楼,题曰右弼宫,见一叟,号弦老,言此神仙所都,周围百六十里,上真王君主之。
列仙三千人,仙王、力士、天童、玉女各万人,为小都会之所。
太上一年三降此宫,校定天下学道之人功行品第。
海上仙山—天台山
![海上仙山—天台山](https://img.taocdn.com/s3/m/c412e20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3.png)
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佛教和道教的圣地,是“海上仙山”的代表。
天台山因传说中有神仙常居于此而得名,又因在此修道的鉴真大师开创了天台宗,被誉为“天台宗祖庭”。
天台山还是一处著名的文化名胜区,有众多的古建筑、名胜景点,既有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遗迹,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是一处不容错过的旅游胜地。
天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早在汉代时期,就有人在天台山修道,这里便逐渐成为了道教的圣地。
唐代,鉴真大师自印度来华后,就在此处创建了天台宗,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道教和佛教的交流和融合。
而宋代,天台山更是成为了佛教的中心,形成了天台宗的鼎盛时期。
此外,天台山还曾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之一,留下了不少优秀的戏曲文化遗产。
作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天台山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山顶的天台宝刹和神奇的“五龙池”。
天台宝刹是佛教建筑中的典范,是天台宗的祖庭和全国佛教协会所在地,这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
五龙池是天台山的玄妙之一,山上有五条池流,流域中有五条龙长眠于此,每当雨后天晴,五龙便从池水里跃出,气势磅礴,神彩耀人。
除了这些景点,还有其他值得游览的必看之处。
仙居山风景区可谓天台山风光独具之一,这里空气清新、景色优美,自然景观与休闲度假氛围完美结合,是人们赏景和休憩的好去处。
南线古道是天台山的一条高山野徒步路线,也是一条古代林木进出山的古道,沿途的不同景观以及古朴的村落都值得一看。
对于旅游者来说,天台山的美食无疑也是不能错过的。
天台山有不少当地产的食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天台山板栗。
天台山板栗有着黄色的果皮和香甜可口的内芯,深受广大游客和市民的喜爱。
此外,天台山还有许多山珍海味的美食,如松茸、石斛等,更可以尝到当地的农家菜和本地的特色小吃。
天台山不仅是中国道教和佛教的圣地,也是文化古迹和美景胜地。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味山水风情,那么天台山绝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天台山6个民间传说故事
![天台山6个民间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1e1c63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8.png)
天台白云的故事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山顶住了下来。
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风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
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
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
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
对自己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
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
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
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
”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
”说罢去了。
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
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
南朝宋刘义庆°《幽冥录》汉永平5年(公元62年),在刘县有两个人刘晨、阮肇去天台山采药。
天台山乃奇山秀石之巅怪石嶙峋,山间有很多名贵的草药,二人只顾低头采药,没有发觉暮色已晚,天近黄昏,不由觉得肚子饥饿,于是想要赶紧回家转,怎知二人行至山的深处,已经不辨回去的方向了,正在叽肠辘镀时,抬头见有一棵桃树,就摘了几个桃子充饥。
人吃完桃子,夜色完全降临,二人只好靠在一棵大树下睡觉。
第二天,当太阳升起时,二人继续找回家的路,可是越走山间树林越浓密,就这样两人饿了就摘几个野果子吃,困了就靠在人树下睡觉,一连半月有余刘晨、阮肇也没有走出天台山。
天台山民间传说故事
![天台山民间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a231d2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b.png)
天台山民间传说故事天台山民间传说故事(上)在浙江省的山区里,有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山峰,名为天台山。
这座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在当地的居民中流传着一系列关于天台山的民间传说故事,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一段讲述山峰上的神仙的故事。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台山上住着一位仙人。
他年轻貌美,修炼了数百年的道术,已经得到了长生不老的法宝。
他的名字叫做李青。
李青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常常下山帮助附近村庄的居民。
他会降雨、祈福、祛病、解决纠纷,帮助人们度过了许多难关。
他的善行被传为佳话,人们都称呼他为“天台山上的神仙”。
每当百姓们有难事需要解决,他们就会来到天台山下,向李青祈求帮助。
李青总是乐于助人,从不辞劳苦。
他用自己的神奇力量,帮助人们解决了无数困扰。
然而,有一天,李青突然消失了。
他的离去让人们感到迷惑和失望。
村庄里的人们纷纷祈祷,求神仙回来帮助他们。
天台山民间传说故事(下)很久以后,有一位年轻人走近了天台山。
他叫王进,是一个聪明而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
他听闻了关于天台山上神仙的传说,决定一探究竟。
王进登上天台山之后,他被山峰上的美景所吸引。
他看着蓝天,感受着清新的山风,不禁心生向往。
他打算留在山上一段时间,悠闲地享受这片神奇的土地。
一个晚上,当王进在山间漫步时,他听到了一个轻柔的声音。
他追随着声音,走进了一个幽静的仙境。
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个华丽的仙女。
仙女向王进讲述了关于李青的故事。
原来,李青已经修炼成仙,化身为一座山峰。
他决定将自己的力量融入到天台山中,保佑山下的人们。
从此以后,天台山成为了一个神奇的地方,吸引着许多人来朝拜。
王进被这样的故事深深打动,他决定把这个故事带回村庄,与大家分享。
从那一天起,关于天台山的传说在村庄里广为流传。
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
天台山上的李青以自己的善行感动了上天,最终成为了一座山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善良和助人为乐是受到上天眷顾的美德。
天台山民间传说至今依然被人们传颂。
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
![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253bc10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c.png)
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
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典故出自《太平御览》所引《幽明录》。
故事中,刘晨、阮肇二人进入天台山采摘谷皮,结果迷了路,在山中遇到了两位仙女,与二人欢好。
十天后,二人请求回家,仙女劝告他们,说与仙女结合是尘俗之人无法享受的快乐。
但二人极力恳求,仙女最终允许他们返回人间。
回到家后,他们发现家中已传至七世孙了。
整个故事并没有什么怪异色彩,而是洋溢着浓厚的人情味。
叙述细致动人、委婉入情。
特别是仙女们的音容笑貌显得逼真动人。
长期以来,这一故事广为流传,已成了后来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典故,常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
这个故事通过美好仙境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群雄割据、战争仍频、充满罪恶和种种艰难困苦的现实世界的厌恶和鄙弃,政治色彩是浓厚的。
同时,从中可以看到,即使是超凡入圣的仙女,也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求。
天台山传说故事
![天台山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badd8a4d0d233d4b14e6960.png)
天台山传说故事此山险峻雄伟,风光旖旎,史称“淮南第一峰。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天台山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天台山的传说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几个孩子在这山下放牛。
牛儿吃着青草,孩子们在一旁玩耍,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几个人,他们的样子有点怪怪的,有的人是光光的头顶,有的是跛子,有的人倒奇毛驴,还有的人边走边唱“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有的人手上拿着一根笛子,几个人来到他们跟前问:牧童,你们知道哪座山是天台山吗?几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摇摇头说不知道,他们又问:这里哪座山最高呢?孩子们说我们头顶上这座山最高。
说罢那几个人有的像风转鹅毛一样向山上飘去,有的似飞似奔,那个倒骑毛驴的人荡荡悠悠的也和他们一起上了山。
他们未到山顶之前,上面无云无雾可是他们一到山顶,山顶上立即云雾缥缈雾连着云,云连着雾,一会儿雾成一团,一会又变成一块块的锦缎,像仙景般的迷人,转眼之间他们各驾着一朵彩云向天上飞去,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孩子们觉得这事好生奇怪,回去后把他们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讲给大人们听,老人们根据孩子们讲的样子猜测莫非是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他们几位神仙从这里上天吧!这山也许是神仙们通往天门的一个台阶,所以把这座山叫做天台山。
再仔细一听,还有几个女子伴着琴声轻吟婉转地唱道:天上没有地下好,人间男女婚嫁早玉皇想娶我为妾,王母娘娘不轻饶。
姐妹下凡天台山,人间何处无芳草哥啊!哥啊!哥,多多逍遥少烦恼。
几个樵夫听得入了迷,这是哪些女子,仿佛是冲着我们唱的。
她们怎么知道天上人间的事呢?他们抬头张望,好像一些仙女在那里轻歌曼舞。
好奇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他们想悄悄地溜到那山上去看个究竞,可是还不等他们走近,那山上立即云缠雾绕,紧接着那云雾又变成了一只只仙鹤,仙女们乘着仙鹤向天空飞翔。
不知又过去了多少年,天台山上发生了一件更加奇怪的事情。
山下有一位村姑,家里贫寒,穿着也非常俭朴,但是人长得十分水灵身材窈窕,杏眼柳眉,脸蛋清秀俏丽,像一朵娇艳的桃花,简直就和天仙一模一样。
天台山的历史典故
![天台山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be1ae29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9.png)
《天台山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天台山的历史典故。
天台山呀,那可是个很神奇的地方。
传说,有个叫刘晨和阮肇的人,他们去天台山采药,结果迷路了。
在山上,他们遇到了两位美丽的仙女,还和仙女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呢。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个叫王羲之的大书法家,他特别喜欢天台山的美景,经常来这里游玩,寻找灵感,写出了好多漂亮的字。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呀?
《天台山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天台山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个很有名的诗人叫李白,他也写过关于天台山的诗呢。
他觉得天台山的景色美极了,就像仙境一样。
还有啊,传说天台山有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泉水喝了能让人变得聪明。
有个小朋友听说了这个故事,就跑去天台山找泉水,虽然最后没有找到,但他在山上看到了好多美丽的花和可爱的小动物,也特别开心。
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天台山看看呀?
《天台山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天台山的历史典故”还有好多呢。
比如说,有个叫济公的和尚,他也在天台山修行过。
他特别善良,总是帮助有困难的人。
再比如,有个神仙叫桐柏真人,他在天台山修炼成仙,保护着这一方的百姓。
有一次,我做梦梦到自己去了天台山,看到了好多漂亮的房子,还有会说话的小鸟,可好玩啦。
小朋友们,天台山是不是很神奇呀?。
天台山:一佛一道一疯僧
![天台山:一佛一道一疯僧](https://img.taocdn.com/s3/m/eafe6b2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62.png)
58快乐养生 2017.08☉幸 鹏台州在浙江。
台州有个天台县。
天台县有个天台山。
台州和天台里的“台”字,都念“tāi”(音胎)。
台州因天台山得名。
而天台山得名则因上应28星宿之“台宿”得名。
古人做事大多乐意符合天相,此乃大吉,或是上天之意。
虽然古人的意思今人参悟不透,但从流传下来的名字便知天台山自古就是不寻常之所。
天台有茶,是中华茶道的重要起源,流传日本,形成后来的日本茶道;天台有药,名为乌药,是著名的“长生不老药”;天台有佛,是第一个汉传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天台有道,道教南宗正统发源于此;天台有僧,济公大和尚名震天下,老家天台;天台有仙,和合二仙文化孕育之所,寒山、拾得谁人不晓?汉代葛玄在天台山采药炼仙丹,王羲之在天台山求法于白云道长,和天台有关的名人多得不寻常。
当然不寻常,否则著名的徐霞客才不会一连三次来到这里,写下两篇文章,《徐霞客游记》里第一篇便是《游天台山日记》。
1400年风雨国清寺声名赫赫的国清寺,始于隋代。
国清寺建于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创立者为智者大师。
大师生平造寺36所,入灭(圆寂)后,晋王——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依其遗愿在天台山另行创建佛刹,定名“国清寺”。
这名字一叫就是1400多年。
千年历史,风云变幻,政权更迭,从唐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间,国清寺几度毁于兵火,摧于风暴,屡毁屡建,屡建屡毁。
到20世纪60年代动荡时期,国清寺又一次被毁,直到1973年,周恩来总理下令敦促在两年完成国清寺修复,并拨款30万元,从北京调运大量珍贵的佛像、法器到该寺。
1984年重新复办了天台宗佛学研究社(如今的天台山佛学院),国清寺复又辉煌。
走到木鱼山下,便近国清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溪水,溪水盘一片农田生机勃勃,远可见隋塔。
隋塔是国清寺的标志性建筑,此塔六面九级,高近60米,原为楼阁式砖木结构。
塔内有《法华经》石刻碑和线刻佛像石碑,现已移入国清寺内三圣殿的东西厢房,镶嵌在墙上加以保护。
天台山遇仙记的故事
![天台山遇仙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6f4e4b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1.png)
天台山遇仙记的故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讲讲天台山遇仙记的故事。
你说这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那天台山,那可是个充满神秘和传奇的地方。
想象一下,云雾缭绕的山间,是不是感觉随时都可能蹦出个神仙来呀!传说中,有个小伙儿,就叫他阿明吧。
阿明这人心地善良,对啥都好奇。
有一天,他就一个人溜达上了天台山。
一路上,那景色,美不胜收啊!绿树成荫,鸟儿欢唱,就跟画儿似的。
阿明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出现了一条小路。
这小路弯弯曲曲的,也不知道通向哪儿。
阿明心想,嘿,走呗,说不定有啥好玩的呢!他就沿着小路走啊走,也不知道走了多久。
这时候,他看到前面有一团雾气,朦朦胧胧的。
等走近了一看,哎呀妈呀,竟然有个洞府!阿明那个惊讶呀,这难道就是神仙住的地方?他壮着胆子走进去,里面阴森森的,还真有点吓人呢。
就在这时,一道亮光闪过,出现了一个白胡子老头。
阿明都傻眼了,这不是神仙吗?那老头看着阿明笑了笑,说:“小伙子,你来这儿干啥呀?”阿明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就是瞎逛,不小心走到这儿了。
”老头哈哈大笑,说:“既然来了,就是有缘。
”然后呢,那神仙就带着阿明在洞府里转了转,给他讲了好多神奇的故事和道理。
阿明听得那叫一个入迷啊!等他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好像懂了好多以前不明白的事儿。
你们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突然遇到个超级厉害的大师,给你传授了绝世武功一样!阿明从那以后啊,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
咱再想想,要是咱也有这么个机会,在一个神秘的地方遇到神仙,那该多好啊!说不定咱也能变得特别厉害,特别有智慧呢!天台山的这个遇仙故事啊,就是这么让人着迷。
它让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超乎想象的事情在等着我们。
也许我们不一定能真的遇到神仙,但生活中那些奇妙的经历,不也跟遇仙差不多嘛!所以啊,朋友们,多出去走走,多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地方。
说不定哪天,你也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神奇遇仙记呢!别总是窝在家里,外面的世界精彩着呢!这就是我想说的,你们觉得呢?。
徐霞客与天台山的故事
![徐霞客与天台山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3c2f49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d.png)
徐霞客与天台山的故事哎,说起来徐霞客跟那天台山,那可真是缘分不浅,简直就是一段传奇佳话。
咱们今儿个就来聊聊这位大旅行家和他心头的“白月光”——天台山。
徐霞客啊,你听过没?那可是明朝时候的一号人物,走遍了咱大江南北,山山水水,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活地图”,不对,是“活旅游博主”。
他啊,不光看风景,还爱写游记,记录下那些个惊心动魄、美不胜收的瞬间,让咱们后人也能跟着他的文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心灵旅行”。
话说有一天,徐霞客这老兄不知怎的,就迷上了天台山。
这天台山啊,那可是个仙境般的地方,云雾缭绕,山峰叠嶂,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美得让人心醉。
徐霞客一听这名字,心里就跟猫抓似的,非得去瞧瞧不可。
于是,他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天台山的征途。
一路上,徐霞客那是边走边看,边看边写,嘴里还时不时念叨着:“哎呀,这山,这水,真是绝了!”他啊,就像个孩子进了糖果店,眼睛都不够用了。
到了天台山脚下,他更是激动得不行,一口气爬上了山顶,那叫一个气喘吁吁,但心里头却是美滋滋的。
站在山顶,徐霞客放眼望去,只见云海翻腾,群山如黛,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脚下。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融入了这片天地之中。
那一刻,他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只剩下满心的欢喜和震撼。
接下来的日子里,徐霞客就像个探险家一样,在天台山上四处转悠。
他走过了石桥古刹,看过了奇花异草,还跟当地的老百姓聊起了家常。
老百姓们见了他这个外乡人,也是格外热情,纷纷向他介绍起天台山的种种神奇之处。
徐霞客听得是津津有味,心里头对这片土地更是多了几分敬爱。
最让徐霞客难忘的,还是那次夜宿山顶的经历。
那天晚上,月亮格外明亮,星星也特别多。
他躺在帐篷里,听着山间的虫鸣鸟叫,感觉自己就像是被大自然拥抱在怀里一样。
他忍不住拿出纸笔,将这份感受记录了下来。
他说:“此夜此景,此生难忘。
”就这样,徐霞客在天台山上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他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这片土地,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了这里的美丽与神奇。
叙永天台山宝藏传说
![叙永天台山宝藏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e3db5e9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b.png)
《叙永天台山宝藏传说》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神奇的故事,是关于叙永天台山宝藏的传说。
听说呀,在很久很久以前,叙永天台山那可是一个神秘又美丽的地方。
有一天,一个勇敢的猎人上山打猎。
走着走着,他发现了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山洞。
山洞里黑乎乎的,猎人心里有点害怕,但是他的好奇心还是让他走了进去。
一进山洞,猎人就看到洞壁上闪着奇怪的光芒。
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些闪闪发光的宝石。
猎人高兴极了,他想:“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宝藏?”就在猎人准备把宝石带走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个声音:“这些宝藏不属于你,只有善良勇敢的人才能拥有它们。
”猎人吓了一跳,四处张望,却看不到一个人影。
猎人想了想,觉得自己不能随便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于是他离开了山洞。
从那以后,这个山洞的秘密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个猎人做得对不对呀?《叙永天台山宝藏传说》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叙永天台山宝藏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穷苦的农民。
他每天都辛勤地劳作,但是日子还是过得很艰难。
有一天,他听说了叙永天台山的宝藏传说,就决定去山上碰碰运气。
农民走了很久很久,终于来到了天台山。
他在山上找啊找,累得气喘吁吁。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棵奇怪的大树。
大树的树枝上挂着一个金色的盒子。
农民小心翼翼地把盒子拿下来,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他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但是他又想:“这些财宝能让我过上好日子,也能帮助村里其他的穷人。
”于是,农民带着财宝回到了村子,把财宝分给了大家。
大家都非常感激他,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朋友们,这个农民是不是很善良呀?《叙永天台山宝藏传说》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讲讲叙永天台山宝藏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聪明的小男孩。
他特别喜欢听各种各样的故事,尤其是关于叙永天台山宝藏的传说。
有一天,小男孩决定自己去寻找宝藏。
他背着小书包,带着一些干粮就上了山。
一路上,他看到了美丽的花朵,听到了小鸟的歌声。
可是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宝藏。
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
![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https://img.taocdn.com/s3/m/b403ee0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8.png)
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角色,据传她是人类的始祖又是天神,古书上有许多关于她的故事和传说。
大家都知道,女娲创造了人类,把各种物质和石头等五彩斑斓的石头混着土拌和起来,捏成了像人形的“泥胚”。
可是,为什么女娲选择在天台山创造人类呢?首先,天台山是中国的五岳之一,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境内,海拔1399米。
传说中天台山是嫦娥的家乡,也是女娲创人之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天台山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自然地理景观。
天台山山势高陡,峰峦叠嶂,气势磅礴,是一座值得人们敬畏的神山。
其次,天台山是中国道教文化圣地。
早在东晋时期,齐慧星就曾在天台山开创了天台道教,这个流派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期。
天台山还是中国道教文化中的“三山五岳”,是中国道教中的重要圣地。
可以说,天台山在中国道教文化中历史悠久,有着强大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女娲选择创造人类的地方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天台山可谓“一山四面佛,四面观音寺”。
女娲在创造人类的时候,是需要神佛的庇佑和协助的。
因此,选择了四方观音寺所在的天台山,也是考虑到寺庙中的神佛能为人类的诞生护佑,保佑人类的平安和幸福。
另外,天台山气候宜人,风景秀美,山泉瀑布、奇石怪洞遍布山间。
这样的自然环境,也符合女娲创造人类的需要。
相传,女娲在创造人类之前,曾探究过世间万物,洞察了宇宙的奥妙。
她眼光高远、开阔,能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将这些自然环境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创造出最初的人类。
因此,她选择在这个风景秀美的天台山创造人类,显得十分合理。
总之,在神话传说中,女娲选择了天台山创造人类的原因、背后的含义和意义还有很多可以解读和探究的地方。
不过,这里仅仅介绍了其中的一些方面。
天台山在中国神话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类的诞生地,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天台山的传说故事
天台山风景区主要有国清寺、石梁、赤城山、寒山湖、华顶峰等。
那你知道关于天台山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天台山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国清寺原有一口“漏砂锅”。
这口锅可大呢!足足有一丈多口径。
之所以叫它“漏砂锅”,这里头有个故事。
也不知有多少年了,有一次,如来佛到国清寺来讲经,听众成千上万。
这些僧徒的吃饭是个大问题,于是他叫来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行堂,观音大士执炊。
如来佛关照说,今朝讲经只需一个时辰,说完就开饭,不得有误。
观音大士是个能干的女菩萨,你看她,挑来泉水,“唰唰唰”一下子就把铁锅洗得干干净净。
倒下水,落了米,她就坐在灶下“噼噼啪啪”烧起火来。
不一会儿,锅盖上“哧哧”往外冒热气。
她看看灶下的干柴快烧光了,便起身到山门外去搬柴。
再说,国清寺左侧有个罗汉堂,罗汉堂里住着五百尊罗汉。
他们听说如来佛到国清寺讲经,不叫本寺的人烧饭,反而叫外来的一个女人烧,心里蛮懊恼。
这个说:“我们几百个男子还不如她一个女人吗?”那个说:“本寺有的是人手,为啥要请外面的?”他们越说越不服气,最后商量了一阵,决定暗暗捉弄观音大士一番。
观音大士搬柴回来,见锅上不冒气了,心里犯疑,揭开锅盖一看,
锅里的水已经冷了;再一看,饭米上铺着一层黄黄的清水沙。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五百罗汉趁观音大士出去搬柴,赶忙使个神法,在寺前溪涧中搬来沙土,撒在锅里,想叫观音大士煮个夹沙饭,咯着牙齿不能吃。
观音大士想着,想着,想起了自己刚进寺时五百罗汉的冷言冷语——对了,一定是他们干的好事!于是暗暗一笑,捡起丈把高的大铁铲,伸进铁锅里,从左到右搅了三搅,又从右到左搅了三搅。
沙比米重呀!这一搅,嘿,那些沙土都沉到锅底去啦!然后又用铁铲角在锅底捅了几个小小的洞眼,使个神法,沙土全都漏出去了,可那些米呀水呀,竟一点不漏。
不到一个时辰,饭熟了,热气腾腾,饭香飘散开来,钻进五百罗汉的鼻子里,他们一边咽口水,一边却想看这场吃夹沙饭的好戏哩!
如来佛讲完经,开饭了。
观音大士手执铁铲从铁锅里往外盛着雪白喷香的米饭,文殊、普贤两位菩萨来来往往将饭搬到斋堂,分给前来听经的僧徒们。
只见这些僧徒大口大口往嘴里扒着饭,越吃越香。
五百罗汉在门外张张,咦,这是怎么啦?
如来佛看到这个样子,起了疑心,算一算,就知事情原委,把罗汉与观音都叫进来,当着众人的面,笑着说:“罗汉斗观音,一场枉费心。
来来来,吃个服气饭吧!”
五百罗汉羞得满脸通红,哪好意思来吃饭,一个个偷偷地溜回罗汉堂,整整饿了一餐。
从此再也不敢小看观音大士了。
后来,这口铁锅就被人叫作“漏砂锅”。
有人还在藏锅的小屋门
口题了一副对联。
这对联是:
古寺尚存寒灶石,
云厨犹有漏砂锅。
关于天台山的传说故事:锡杖泉国清寺有口方方的井,叫作“锡杖泉”。
原先,这里并没有这个泉眼。
有一年,天台山突然遭了大旱,山下的溪涧全干了,田里庄稼一片焦枯。
国清寺里有个小和尚,名字叫普明,他看着这情景,心中发急,每天上山落山,到处去找水,可是一点水也没有找到。
这天,他照例拖着酸痛的双脚回到寺里,一进房门,就累倒在床上了。
突然,房门“咿呀”一声开了,普明睁开眼睛一看,哎呀,是老祖师智者大师。
他连忙爬起来,给智者大师磕头。
智者大师说:“弟子听着,泉水就在寺内。
”普明问:“怎么个找法?”智者大师说:“伸出手来。
”普明伸出手去,智者大师在他手心里写了八个字:“诚心诚意,万难不避。
”又说:“这次大旱,是旱龙作怪,你只要找到这条旱龙,设法制服它,就能找到泉水了。
”说完话,便一闪不见了。
普明好不奇怪:智者大师已经圆寂了多年,怎么还会来呢?也许是自己的幻觉吧!但不管怎样,明天还是再上天台山去找。
第二天,普明禀过方丈,又上路了。
他攀登悬崖,无路找路,走了一天又一天,寻了七十一座山峰,找了一百四十三条深涧,还是没有找到旱龙。
现在,他来到最后一座山峰脚下,两脚又肿又痛,便在山下稍微
歇一歇,咬咬牙,又一步一步往山上爬去。
好容易爬上一个山峁,只觉眼前发光,仔细一看,前面山坳中有一堆黄黄的东西,头上长着两角,满身全是黄鳞,嘴角边流出一道水,睡得正香。
普明心里骂道:“孽畜!原来真的是你吸光天台山的清泉水,却躲在这里困懒觉。
”
龙口里流出的水淌过普明面前,他“咕噜咕噜”喝了几口,顿时觉得脚也不疼了,力气也有了。
于是轻手轻脚跑到旱龙身后,一纵身跳上龙背。
这下,旱龙醒了过来,发觉背上有人骑着,便七窍生烟,身子拱起,龙尾横扫过去。
霎时间,乌云滚滚,电光闪闪,霹雳一个接着一个,震得山也发抖。
普明闭上眼睛,死死抱住龙头颈,两脚插在龙鳞中,像吸铁石一样吸在龙身上。
旱龙腾呀跳呀,闹了整整一个时辰,也没能将他甩下来。
旱龙没法,只得服输,开口说:“小师父,算你勇敢算你赢,我送你回去就是了。
”普明说:“我不要你送,只要你把找水的钥匙交出来。
”旱龙摇摇头说:“我没有钥匙。
”普明于是揭起一片龙鳞往下扯,问道:“你给不给?”一揭鳞,旱龙痛死了,连连说:“我给,我给,你闭上眼,带你回去寻泉眼吧!”
普明闭上眼,只觉旱龙飞上了天空,耳边风声呼呼作响,不一会,身下一震,睁眼看看,哈!已经到了国清寺。
刚跨下龙背,突然那龙就地一滚,竟变成一根金闪闪、黄澄澄的锡杖。
普明一见好生欢喜,便提着锡杖,走进国清寺。
众人听说普明和尚寻到一根旱龙变的锡杖,都围上来问长问短。
普明提着锡杖,领着大伙在寺院里一处一处寻过去,最后在大门里边
的老青松底下,发现了一丛又绿又嫩的青草,中间还开着几朵鲜嫩的小黄花。
普明对众人说:“也许就在这里了。
”
说罢,他举起锡杖往草丛中重重一叩,“扑!”锡杖入地一尺多深。
刚拔出来,一股泉水就顺着锡杖突突地往外冒。
和尚们又惊又喜,纷纷跑去拿来锄头铁耙,一下子就挖了个一丈多深、四尺见方的泉井。
泉井里的水清冽冽、甜津津的,而且越注越满。
一会儿,泉水横溢,流到干涸的田野里去了。
从此,国清寺就留下了这口井。
因为这泉眼是用锡杖找到的,就称它为“锡杖泉”。
关于天台山的传说故事:独笔鹅来到天台山国清寺,谁都要去看一看“独笔鹅”。
这“鹅”字真是龙飞凤舞,气势不凡!有的书法爱好者还要研究研究这“鹅”字是怎样一气呵成,独笔到底的。
实际上,这个字只有半边是王羲之原来留下的笔墨,整个“鹅”字是天台书法家曹寿人花了七年功夫,苦心学习王羲之书法重新摹化而成的。
曹寿人喜爱书法。
有一次,他到绍兴,瞻仰了王羲之兰亭修禊和鹅池碑等古迹,亲眼看到这位“书圣”精湛卓绝的书法艺术。
这使他联想起王羲之到过天台山,除“墨池”和“黄经洞”等遗迹外,据说也曾有“鹅字碑”留在华顶,可是为什么一直都未见到呢?这样的书法要是湮没了多可惜啊!曹寿人越想越急,就急匆匆赶回国清寺,去问寺里的和尚。
和尚说不出什么线索,曹寿人便上山去了。
曹寿人来到华顶,细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