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流体流动现象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流体流动现象

化工原理-流体流动现象
更重要的是它们有本质区别。 层流的特点 流体在管内作层流流动时,其质点沿管轴作 有规则的平行运动,各质点互不碰撞,互不混合。
7
二、层流与湍流
湍流的特点 ①质点的脉动。 ②湍流的流动阻力远远大于层流。 ③由于质点的高频脉动与混合,使得在与流
动垂直的方向上流体的速度分布较层流均匀。
8
二、层流与湍流
时均量与脉动量
管截面平均速度 u Vs
A
ur
pf
4l
(R2
r2)
代入积分,得 管截面平均速度
u pf
8l
Ri2
19
一、流体在圆管内层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
当r=0时,管中心处的速度为最大流速,即
umax
pf
4l
R2
与管截面平均速度
u
pf
8l
Ri2
比较
层流时圆管截面平均速度与最大速度的关系为
umax 2u
20
23
二、流体在圆管内湍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
流体在管内湍流流 动时的速度分布
层流内层 过渡区或缓冲层 湍流主体
24
第1章 流体流动
1.4 流体流动现象 1.4.1 流动类型与雷诺数 1.4.2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的速度分布 1.4.3 边界层的概念
25
一、边界层的形成
图1-21 平板上的流动边界层
当惯性力较大时,Re数较大;当黏滞力较大 时,Re数较小。
5
二、层流与湍流
对于流体在直管内的流动: 当Re≤2 000时属于层流; 当Re≥4 000时属湍流; 当Re=2 000~4 000时,属不稳定的过渡流。 工程上Re>3 000时按照湍流处理。
6
二、层流与湍流

第4节 流体在管内流动阻力

第4节 流体在管内流动阻力
2、公式的变换
4l 将其代入,得: w f d
——圆形直管内能量损失与摩擦应力关系式
4l wf d

4 2 l u wf 2 u d 2
2
8 令 2 u
l u wf d 2
2
l u2 p f w f d 2
e/d
0.05 0.04 0.03 0.02 0.015 0.01 0.008 0.006 0.004 5 0.002 0.001 0.0008 0.0006 0.0004 0.0002 0.0001
λ
0.03
0.02
0.01 0.009 0.008
0.00005 0.00001 108
103
104
u Lt
L
3 e
ML t K L L Lt ML ML t
1 1
f
L
g
ML t
1 2
K M
e f
L
a bc 3e f g
t
c f
e f 1 a b c 3e f g 1
凡是根据基本的物理规律导出的物理方程中的 量纲一致原则 : 各项量纲必然相同,方程式两边的量纲自然也
相同。
π定理:
i=n-r
i——独立的无因次准数的个数 n——方程中所涉及的物理量的个数 r——各物理量所包含的基本量纲的个数
量纲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 通过初步的实验结果和系统的分析,找出影响某物理过 程的主要因素,也就是找出影响该过程的各种变量。 2) 利用量纲分析,将过程的影响因素组合成几个无量纲数 群,以减少实验工作中需要改变的变量数目。 3) 建立过程的无量纲数群,一般常采用幂函数形式,通过 大量实验,回归求取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

《流体流动》PPT课件

《流体流动》PPT课件

解:取高位槽液面为1-1截面,
虹吸管出口内侧截面为2-2截面,
1
并以2-2为基准面。列柏氏方程得:
gz1+u12/2+p1/ρ+we= gz2+u22/2+p2/ ρ +hf 2
上式说明:
*当ρ0 、ρ一定时,ΔP 仅与 R 有关。 *若两测压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R(ρ0 –ρ)g不是
真正的压强差,而是两被测截面上的虚拟压强差。
③ U型压差计适用范围
●斜管微压计、复式U型压差计等 2、液面测量 3、确定液封高度
作业:
第三节 管内流体流动基本方程
流体流动的规律主要是指流体的流速、压强等 运动参数在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gz1+ u12/2 + p1/ρ > gz2+ u22/2 + p2/ρ
将(U2 - U1 )用Σh f表示
∴gz1+u12/2 +p1/ρ= gz2+ u22/2 + p2/ρ+Σh f
(A)
gz1+u12/2+p1/ρ+We=gz2+u22/2+p2/ρ+Σh f
(B)
以上(A) (B)两式均称为机械能衡算式。
4、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
定态流动是指点的速度ux、uy、uz及压强p均为与时 间无关的常数。
即:
定态流动 u = f(x、y、z)
非定态流动 u = f (x、y、z、τ)
u = f(x、y、z、τ)
u = f (x、y、z)
5、运动的描述方法
①拉格朗日法: 描述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状态。 (物理学中考察单个固体质点时用)

1.3流体的流动现象

1.3流体的流动现象
18
2. 边界层的分离 流体流过平板或直径相同的管道时,边界层紧贴在 壁面上。如果流体流过曲面,则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边 界层与壁面脱离的现象,称为边界层的分离。 如流体流过圆柱体表面:
19
A →C:流道截面积逐渐减小,流速逐渐增加,压力逐渐减小 (顺压梯度); C → S:流道截面积逐渐增加,流速逐渐减小,压力逐渐增加 (逆压梯度); S点:物体表面的流体质点在逆压梯度和粘性剪应力的作用下, 速度降为零。 SS’以下:边界层脱离固体壁面,即出现边界层分离,分离面下部 分流体倒流回来,形成旋涡,流体质点因强烈碰撞而消耗能量, 这部分能量损失称为形体阻力。 所以,粘性流体流过固体曲面时的阻力有两部分:摩擦阻力(内 摩擦引起)和形体阻力(固体表面形状引起),两者之和称为局 部阻力。
12
湍流速度分布的经验式:
u r = u max
.
r 1 − R
1 7
(1.1×10 < Re < 3.2 ×10 )
5 6
流体的平均速度
VS ≈ 0.82u max u= A
13
四. 流体流动边界层 1. 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流动边界层:指存在着较大速度梯度的流体层区域,一 般指流速降为主体流速的99%以内的区域。 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外缘与壁面间的垂直距离。
3
2. 流体的粘度(viscosity) 流体的粘度(viscosity) (1)粘度的物理意义 流体流动时在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产生 单位速度梯度所需的剪应力。 粘度的物理本质 : 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运动与 碰撞。
µ = f ( p, T )
液体 : µ = f (T ) 气体 : 一般
T↑→µ↓
µ = f (T ) T ↑ → µ ↑

流体的流动现象

流体的流动现象
实验证明,对于一定的液体,内摩擦力F与两流体层的速度差△u成正比;与两层之间的垂直距离△y成反比;与两层间的接触面积S成正比,即
F
若把上式写成等式,就需引进一个比例系数 ,即
F=
内摩擦力F与作用面S平行。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称为内摩擦应力或剪应力,以 表示,于是上式可写成
(1—26)
式1—26只适用于u与y成直线关系的场合。当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径向速度的变化并不是直线关系,而是如图1—13所示的曲线关系,则式1—26应改写成
流体的流动现象
化工生产中的许多过程都与流体的流动现象密切相关,流动现象是极为复杂的问题,涉及面广。
1—3—1牛顿粘性定律与流体的粘度
一、牛顿粘性定律
前已述及,流体具有流动性,即没有固定形状,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产生相对运动。另—方面,在运动的状态下,流体还有一种抗拒内在的向前运动的特性,称为粘性。粘性是流动性的反面。
1-3-3流动类型与雷若准数
为了直接观察流体流动时内部质点的运动情况及各种因素对流动状况的影响,可安排如图1-15所示的实验.这个实验称为雷若实验.在水箱3内装有溢流装置6,以维持水位恒定.箱的底部接一段直径相同的水平玻璃管4,管出口处有阀门5以调节流量.水箱上方装有带颜色液体的小瓶1,有色液体可经过细管2注入玻璃管内.在水流经玻璃管过程中,同时把有色液体送到玻璃管入口以后的管中心位置上.
图1—14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的流变图
a-牛顿型流体b-假塑型流体c-涨塑型流体d-宾汉塑型流体
流体的分类和特性,更多的内容可参阅有关方面的专著。.
根据流体的流变方程式或流变图,可将非牛顿型流体分类如下:
非牛顿型流体
以下按上述分类次序,扼要介绍各种流体。
一、与时间无关的粘性流体

化工原理第一章第四节流体流动现象-PPT

化工原理第一章第四节流体流动现象-PPT

p2
gz3
u32 2
p3
gz4
u42 2
p4
gz5
u52 2
p5
gz6
u62 2
p6
4
4' 3 3'
1
1' 5 5'
6 6' 2 2'
【例6】水经变径管从上向下流动,粗细管径分别为d2=184mm,
d1=100mm,水在粗管内的流速为u2=2m/s,两测压口垂直距离
h=1.5m,由1-1 至 2-2 截面间能量损失hf1-2=11.38J/kg,问:U
第四节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流体具有粘性,流动时存在内部摩擦力. ——流动阻力产生的根源
直管阻力 :流体流经一定管径的直管时由
管路中的阻力
hf
于流体的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
hf
局部阻力:流体流经管路中的管件、阀门及
hf 管截面的突然扩大及缩小等局部
32
h f h f hf 地方所引起的阻力。
h f : 单位质量流体流动时所损失的机械能,J/kg。
14
即Pa。
F u
S y
du
dy
——牛顿粘性定律
式中:
du :速度梯度 dy
:比例系数,它的值随流体的不同而不同,流
体的粘性愈大,其值愈大,称为粘性系数或动力粘度,简
称粘度。
15
2、流体的粘度
1)物理意义
du dy
促使流体流动产生单位速度梯度的剪应力。 粘度总是与速度梯度相联系,只有在运动时才显现出来
P2= 6.15×104Pa(表压) hf1-2= 160J/kg
u2
Vs
d2
34.5 0.072 3600

化工原理(流体流动) PPT

化工原理(流体流动) PPT
指示液密度ρ0,被测流体密度 为ρ,图中a、b两点的压力是相 等的,因为这两点都在同一种静 止液体(指示液)的同一水平面 上。通过这个关系,便可求出p1
-p2的值。
注:指示剂的选择
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则有:
U型管右侧 U型管左侧
pa=p1+(m+R)ρg pb=p2+mρg+Rρ0g
pa=pb
在气体压力较高、温度较低时,气体的密度需要采用真实 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
气体混合物: 当气体混合物的温度、压力接近理想气体时,
仍可用式(1-3)计算气体的密度。
Mm = M1y1 + M2y2 + … + Mnyn
(1-6)
式中 :M1、M2、… Mn—— 气体混合物各组分的分子量;
y1 、 y2 、 … yn —— 气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摩尔分率。
p1-p2=R(ρ0-ρ)g
测量气体时,由于气体的ρ密度比指示液的密度ρ0小得多,故
ρ0-ρ≈ρ0,上式可简化为
p1-p2=Rρ0g
下图所示是倒U型管压差计。该压差计是利用被测量液体本
身作为指示液的。压力差p1-p2可根据液柱高度差R进行计算。
例1-4 如附图所示,常温水在管道中流过。为测定a、b两点的压 力差,安装一U型压差计,试计算a、b两点的压力差为若干? 已知水与汞的密度分别为1000kg/m3及13600kg/m3。
解:应用混合液体密度公式,则有
1
m

a1
1

a2
2
0.6 0.4 1830 998
7.285 10 4
m 1370 kg / m3
例1-2 已知干空气的组成为:O221%、N278%和Ar1%(均为体积 %)。试求干空气在压力为9.81×104Pa、温度为100℃时的密度。

1.4 流体流动现象

1.4 流体流动现象
第1章 (第4节) 流体流动现象
1 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⑷只改变管径d,不改变流速等其他条件。仍 然出现上述三现象。说明管径d对流体质点流 动状况有影响。 ⑸不改变其他条件,只改用不同密度相同粘度 的其他流体。同样也仍然出现上述三现象。说 明流体的密度对流体质点流动状况有影响。
⑹不改变其他条件,只改用不同粘度相同密度
第1章 (第4节) 流体流动现象
4层的形成 流体在平板上流动时的边界层如图所 示。
第1章 (第4节) 流体流动现象
4 边界层的概念



由于边界层的形成,把沿壁面的流动分为两个 区域:边界层区和主流区。 边界层区(边界层内):沿板面法向的速度梯度很大, 需考虑粘度的影响,剪应力不可忽略。 主流区(边界层外):速度梯度很小,剪应力可以 忽略,可视为理想流体 。 主流区


的其他流体。同样也仍然出现上述三现象。说 明流体的密度对流体质点流动状况有影响。
第1章 (第4节) 流体流动现象
1 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1.1.1.2 实验结论
⑴实践证明影响流体流动形态的因素有d、ρ、μ、 u。 ⑵d、ρ、μ、u四因素按无因次原则组成一个无因 次数群
du Re — 雷诺准数
us u(x,y)
δ(x)
边界层区 x
第1章 (第4节) 流体流动现象
4 边界层的概念

边界层流型也分为层流边界层与湍流边界层。 在平板的前段,边界层内的流型为层流,称为层 流边界层。离平板前沿一段距离后,边界层内的 流型转为湍流,称为湍流边界层。(动画)

第1章 (第4节) 流体流动现象
4 边界层的概念


湍流边界层 (如图) (如动画) 在平板前缘流动边界层很薄,流速慢是层流, 叫层流边界层。当达到一定距离后,流速变大,边界层 变厚,流动变成湍流,叫湍流边界层。 由于流体具有粘性和壁面的约束作用,湍流边界层中紧 靠壁面处仍有一薄层流体作层流流动,称其为层流内层 (或层流底层),在层流内层与湍流主体之间还存在一 过渡层,也即在湍流边界层中,从壁面到管中心分为层 流内层、过渡层和湍流边界层三个区域。层流内层的厚 度与流体的湍动程度有关,流体的湍动程度越高,即Re 越大,层流内层越薄。在湍流主体中,径向的传递过程 因速度的脉动而大大强化,而在层流内层中,径向的传 递只能依靠分子运动,因此层流内层成为传递过程主要 阻力。层流内层虽然很薄,但却对传热和传质过程都有 较大的影响。 第1章 (第4节) 流体流动现象

流体流动PPT课件

流体流动PPT课件

③流体温度不变,U1=U2 ; ④流体克服流动阻力损失的机械能为wf 。
p1


gz1
1 2
u12

we

p2

gz2

1 2
u22
w
f
阻力损失
(1-15)

he

we g
及hf

wf g
则:
压头损失
p1
g

z1

u12 2g

he

p2
g

z2

u22 2g
h f
(1-16)
以上两式为实际不可压缩流体稳定流动的机械能衡算式 对于可压缩流体由于密度不为常数,所以不可用。
注:若在输送过程中压力改变不大,气体也可按不可压 缩流体来处理。
理想气体的密度:标准状态(1atm,0 ℃ )下 每k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m3,则其密度为
理想气体标准状下 的密度,kg/ m3
气体的千摩尔质量
0

M 22.4
kg/kmol
理想气体T,p下的 密度,kg/ m30pp0p2
gz2

u22
2
p f
pa
全风压
压力降(阻力损失)
注:柏努利方程是针对理想流体而又无外功加入时的以 单位质量流体为衡算基准的机械能衡算式,实际流体的以单 位质量为衡算基准的机械能衡算式我们称为实际流体的柏努 利方程。
⑤ 对可压缩流体(如气体)
对可压缩流体,其ρ是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流体 输送过程中,p是变化的,因此ρ也是变化的,但是对于短 距离输送,可把ρ看作常数,或者当
例:真空蒸发操作中产生的水蒸气 往往送入混合冷凝器中与冷水直接 接触而冷凝,为维持操作的真空度, 冷凝器上方与真空泵相接,不时将 器内的不凝性气体抽走。同时,为 了防止外界空气由气压管漏入致使 设备内的真空度降低,因此,气压 管必须插入液封槽中,水即在管内 上升一定的高度h,这种措施即为液 封。若真空表的读数为80ka,试求 气压管中水上升的高度h。

第四节 管道流动

第四节 管道流动

1)沿程压力损失: 油液沿等直径直管流动时因粘性摩擦而引起的 压力损失。 2)局部压力损失: 液体流经管道的弯管、接头、突然变化的截面 以及阀口等处时,液体流速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 会产生漩涡并发生紊动现象,由此造成的压力损失 称为局部压力损失。 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的沿程压力损失和液流的 流动状态有关。
四、管路系统中的总压力损失与压力效率
1、管路系统中的总压力损失
l v 2 v 2 p p p d 2 2
注意:该公式适用于两相临局部障碍间的距离大于 管道内径10~20倍的场合。 实际数值比上式计算出的压力损失大。 由于存在压力损失,一般液压系统中液压泵的压力 pp应比执行元件的工作压力p1高∑△p,即:
圆管内流速u沿半径方向按抛物 线规律分布。 轴线处的最大流速为:
p 2 2 u (R r ) 4l
umax
pR 2 d2 p 4l 16l
p 2 2 R d q A udA (R r )rdr 2 p p 4l 8l 128l 1 q d2 3、管道内的平均流速 v p u max A 32l 2
pP p1 p
2、管路系统的压力效率

p1 pP p p 1 pP pP pP
课堂测试题 如图,管道输送γ=9000N/m3 液体,已知h=15m,A点压力 为0.4MPa,B点压力为 0.45MPa。则管中油流方向 是 ,管中流体流动压 力损失是 。
作业
一、流态与雷诺数
1、雷诺数实验装置
2、流动状态——层流和紊流
1)层流:液体质点定向而不相混杂的流动状 态,称为层流。 粘性力起主导作用。 2)紊流:如果液体流动时质点具有脉动速度, 引起流层间质点相互错杂交换,这种流动称为 紊流或湍流。 惯性力起主导作用。

4、第四章 液体的流动规律与表面现象

4、第四章  液体的流动规律与表面现象
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
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 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
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特点:湍流区别于层流的特性之一是它能发出声音,医生 利用听诊器可以辨别血流是否正常,从而判别心脏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动脉分支、弯曲部位,因为 血液在这些部位容易发生湍流。
二、泊肃叶公式
黏滞液体在管中层流时,流量与管两 端的压强差、管半径的四次方成正比,与 管长、液体的黏度成反比。这个规律是法 国医生泊肃叶通过实验得出的,所以称为 泊肃叶公式,也叫泊肃叶定律。 泊肃叶公式
三、 流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液体的体积。
Q sv
四、连续性原理 • 条件:稳定流动,不可压缩。
s1 v1 s2 v2
对于不可压缩的液体来说,在同一管中稳定流动时,任 意一处横截面积和该处液体流速的乘积是一个恒量。这一 结论叫作液体的连续性原理。
v 1 / v 2 s2 /s 1
2、湍流
黏滞性液体在流速不大时,是分层流动的,各层 相对滑动而不相混合。当液体的流速超过一定程度时, 分层流动的状态将被破坏,形成紊乱的流动状态,甚 至形成涡流,并发出声音,这种流动称为湍流,又称 乱流、扰流、紊流。
水中的层流
水中的湍流
香烟烟雾(从层流变到湍流)
湍流的发生还与管道光滑程度、形状、弯曲程度 等有关:转弯、分支处易发生湍流。
第三节 血液的流动
学习目标: 1、理解血液的流速、血压在各段血管中的分布。 2、掌握水银血压计的构造、测压原理和使用方法。

流体流动现象

流体流动现象

qv = 2πumax ∫
R
0
⎛ r2 ⎞ r ⎜ 1 − 2 ⎟dr ⎜ R ⎟ ⎝ ⎠
1 qv = 2 πR2umax
1 u = umax 2
(2) 湍流流动
r⎞ ⎛ uz = umax ⎜ 1 − ⎟ R⎠ ⎝
1 n
qv = ∫ 2πruz dr
R 0
图1-25 湍流时的速度分布
qv = 2π umax ∫
四. 流道结构与流动~边界层流动 1. 平板流动~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 ⑴ 边界层的形成 实验证明,在实际流体中运动的任何物体,都拖着一薄层流体, 流体绕过物体表面时,也可观察到有薄层流体附于物表面。 如图: 区域:~外流 u0
u0 u0
~边界层—粘性流体 边界层:~特征:具有速度梯度 的一层流体 ~厚度:δ(取u=0.99u0) 形成因素:~粘性力τ→δ↑ ~惯性力ρu2 →δ↓
阻力特性~内摩擦力。 动量传递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内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还可以从动量传递角度 加以理解:
v
du x d ( ρu x ) μ d ( ρu x ) τ = −μ =− = −ν dy dy ρ dy
m ⎤ ⎡ 2 ⎡ N ⎤ ⎡ kg • m s ⎤ ⎢ kg • s ⎥ ⎡ 动量 ⎤ [τ] = ⎢ 2 ⎥ = ⎢ =⎢ ⎥= 2 2 ⎥ ⎣m ⎦ ⎣ m ⎦ ⎢ m • s ⎥ ⎣ 面积 • 时间 ⎦ ⎦ ⎣
x δ
图1-21:边界层的形成
(2) 平板边界层的发展 外流:u0 y
u∞ 边界层:层流边界层
u∞
u0 u
u∞
边界层界限
δ
湍流边界层 湍流边界层 ~湍流主体 层流边界层 ~层流底层 x 0 u 0ρ x

流体流动现象.

流体流动现象.
化工原理
主讲教师:
§3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一、粘性与粘度
设有上下两块平行放置而相距很近的平板,两板间充 满着静止的液体,如图所示。
y u
u=0 x 运动着的流体内部相邻两流体层间由于分子运动而产生的相互 作用力,称为流体的内摩擦力或粘滞力。流体运动时内摩擦力的 大小,体现了流体粘性的大小。
1、粘性
流体管轴平行的方向严格作 直线运动,整个管的流体就如一 层一层的同心圆筒在平行地流动 ,层次分明,彼此互不混杂 。
(2)湍流(turbulent flow)或紊流 流体总体上沿管道向前流动
,同时,各质点还在各方向上作 随机脉动,且伴随质点间互相碰 撞与混合。
3、流体流动型态的判据
影响流体流动类型的因素: ➢流体的流速u ;
分析受力,得到
( p1
p2 )πr 2
p f
πr 2
层流时剪应力服从牛顿黏性定律
r
dur dr
作用在流体柱上的阻力为
rS
dur dr
2πrl
2 πrl
dur dr
流体作等速运动时,推动力与阻力大小必相 等,方向必相反,故
pf πr 2
2πrl
dur dr
dur
pf
2l
rdr
积分上式的边界条件:
对大多数流体,粘性应力的大小与两流体间的速度差成 正比,与两流体间的垂直距离成反比。
du
dy
du
dy
牛顿粘性定律
牛顿型流体 —— 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非牛顿型流体 —— 不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3、粘度
流体的粘度是流体固有的一种物理性质。
温度和压力对粘度的影响如下:
温度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工原理与设备
Principle and equip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四节 流体流动现象
由Bernoulli`s 方程可知,流体
在管道内流动过程中,其位能、动能、 静压能可相互转换,但总和恒定。而 对于真实流体,当其流过一段管路之 后,我们发现其位能、动能、静压能 之和有所衰减,流过的管路越长,则 衰减量越大;因此分析真实流体的流 动,必须考虑其能量损失。 由上图的简单实验就可 以说明,之所以有能量的损 失,源于流体流动时的内摩 擦;因为流体在流动,有流
du dr
又 两式联立,有
du dr
为沿半径方向的速度梯度
式中的负号表示流速沿半径增加的方向减小
1 p1 p2 1 p r r 2 l 2 l
du p r dr 2l
这里的 p,,l 量,故可以对上式积分
均为常
p r u (r ) C 2l 2
(1)Re ≤ 2000 时,为滞流;
(2)2000 < Re < 4000 时,流动状态极不稳定,称为过渡流; (3)Re ≥ 4000 时,为湍流。
何谓准数? 任何准数都有具体的物理意义,他们一般都是表示两个同类的物理量的 比值。 Reynolds 准数所表示的到底是哪两个同类的物理量的比值呢?为说明
( e) du
dy
这里的 e 称为涡流粘度,其量纲与粘度量纲相同,但它并不是流体本身
的物理性质,而是与流动的状态有关。 湍流时产生的总摩擦应力对细胞的生长、代谢影响很大。
d
d
umax
滞流
umax
湍流
1、层流时的速度分布:
层流时流体质点沿管道的轴线方向作有规则的平行运动,质点间不相互 碰撞,也互不混合。 质点速度在管壁上最小,等于零;在管道的轴线上最大,且速度分布关 于管的轴线对称。 滞流时管内任一点的切应力分布与牛顿平板试验中不同,其速度分布可
通过一定假设后的数学推导获得,并可由此获得滞流时的流量计算式。
2
C为积分常数
积分常数C 由边界条件来确定,即 r = R 时,u(r) = 0;代入上式
积分上式,得
p 2 C R
于是求得牛顿粘性流体管内滞流时的速度分布为
由此式可知这时管内的速度分布为抛物线分布;轴线上速度最大,
r 0,
p 2 u (0) umax R 4l
这种组合不是任意拼凑出来的。一般都是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对影响某些现象或过程的各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用物理分析或数 学推演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出来的。无因次数群既反映所包括的各物理 量间的内在关系,又能说明所研究的现象或过程的一些本质。 大量实验表明, Reynolds 准数反映流体的流动状态,即
Reynolds 准数为
现对上式中的分子、分母项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 对分子项,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动量
u u u 2
与单位截面积上的惯性力(即产生或消除此动量的力)成正比;故该项反映 了流体流动时其惯性力的大小。
对分母项,u/d 为流体内部的速度梯度,因此
应力(粘性力)成比例
该组合数称为 Reynolds 准数或 Reynolds 数,以 Re 表示。
du Re
L
由上可见, Reynolds 准数是一个无因次的数群。其中的各物理量必须采用 同一单位制。
L M 3 L L0 M 0 0 M L
凡是由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物理量按无因次条件组合起来 的数群,统称为准数或无因次数群。
在整个管道截面上将通过所用半径为 r (r 为任意值,在0~R内取值)、
宽度为 dr 的微小环形截面的流量加起来,即得通过整个管道截面的流量。
将上式在 0~R 范围内积分,得流量的计算式为:
p R 2 2 R 4 p V ( R r ) rdr 2l 0 8 l
此式称为 Poiseuille 方程。 由上述流量计算式可求得平均流速 u ,即
先分析其管道内滞流时的切应力分布。
(1)切应力分布:
作用于该圆柱体上的力有
压力:
R
2
r
p1
l

p2
u
P 1 r p1
2
P2 r p2
切应力:
2 rl
平衡关系为:
r 2 p1 r 2 p2 2 rl 0
1 p1 p2 r 2 l
流体的流速 u 、管径d 、流体的粘度 μ 、密度 ρ 等诸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流
动状态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研究 u 、d、μ 、ρ 的变化对流动状态的影响,我们通过在 四个影响因素中分别固定其中三个而,改变另一个的方法,发现这四个影响 因素对流动状态的影响可以用一个组合数来反映,该组合为:
du

湍流时流体质点运动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且压强也是脉动的;可见湍流 实际上是一种非定态的流动。但是就整个流体运动的趋势(即全部流体质点的 总体效果)而言,则是不变的。由实验发现管道截面上任意一点的速度和压强 始终是在某一个 “ 平均值 ”上下波动。
u (r )
如图所示。
u

湍流时的速度分布不能由理论推导获得,而只能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其结 果如 P40 图1-18(b)所示。这时已经不是抛物线形了。
(3)流量及平均流速:
依上述所得的速度分布表达式,可以很容易的求出这时的体积流量的表 达式。
由于在不同的 r 处,速度不同,为求流量,我们在管道截面上半径为 r
处取一个宽度为 dr 的微小环形截面,在该截面上认为各点的速度相同,即通 过这一微小环形截面的体积流量为 dV, 且
dV 2 rdr u (r ) p 2 rdr (R2 r 2 ) 4 l p 2 ( R r 2 ) rdr 2 l
此问题,现分析流过圆管的流体:
质量流量为
ws Vs uA
wS VS G u A A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质量为
通过单位截面积的质量流量(质量通量)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动量为
u u u 2
u du 2 du u d u u d d
——为跨越长度为 l 的压强差 在数值上等于沿管轴线方向上的压强梯度

p1 p2 p p1 p2 l
由上可见滞流时流体产生的粘性切应力并非处处相等,而是随半径变 化;管壁上最大,轴线上为零。
(2)速度分布:
对于牛顿流体在圆管内作定态层流的情况,可以通过数学推导获得其管
内的速度分布表达式。 牛顿流体的内摩擦力(粘性切应力)服从牛顿粘性定律,即
动就有内摩擦,有内摩擦就
有能量损失。
一、流动类型与 Reynolds 准数:
Reynolds 实验
层流或滞流
过渡状态
湍流或紊流
1-小瓶,2-细管,3-水箱,4-水平玻璃管, 5-阀门,6-溢流装置
由Reynolds 实验可见,随着流体流动速度的加快,管道内
的流动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
当流速较低时表现为第一种流动类型,称为滞流或层流;
d
d
umax
滞流
umax
湍流
湍流时一般将平均流速表示为平均速度与最大速度的比值与最大雷诺 数的关系曲线,该曲线由实验获得。见下图。
湍流时的流体内的摩擦应力(也是流动阻力的起因)并非层流时只来自于
流体本身的粘性;湍流时除流体粘性引起的内摩擦之外,由于流体内质点的 不规则运动,相互碰撞,也会产生附加的阻力,造成能量的损失,这种阻力 称为湍流切应力。这时流体内的总摩擦应力应为两者之和,将此写成牛顿粘 性定律相似的形式,即为
V 1 R 4 p p 2 u R 2 A R 8 l 8l 1 u umax 2
2、湍流时的速度分布:
管道内流体作湍流流动时,质点作不规则的杂乱运动,并相互碰撞,产 生涡旋。这时质点碰撞而产生的附加阻力比因流体粘性所产生的阻力大得多,
所用碰撞将使流体前进阻力急剧增加。
在流动过程中, Reynolds 准数的数值越大,则湍流的程度越剧烈,即
惯性力大将加剧流动的紊乱,而粘性力则会抑制流动的紊乱。
二、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无论是层流、湍流还是过渡流,在管道内任意截面上不同半径处,各流
体质点的速度是不同的,即由于粘性的作用,在管壁上速度为零,在管道的轴
线上速度最大。管道内的速度分布因流动类型的不同而各异。
当流速较低时表现为第三种流动类型,称为湍流或紊流。 而第二种情况则出现在流速由低向高变化的过程中,是一种 不稳定的状态;将其称为过渡状态,或过渡流。
通过用不同的管径和不同的流体分别进行实验,从实验中可以发现,不仅 流速 u 能引起流动状态的改变,而且管径 d 、流体的粘度 μ 和密度 ρ 也能引起 流动状态的改变。因此可以断定,流体的流动状态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u

与流体内的切
所以
惯性力——
u 2
u d

du
粘性力—— 就表示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Re
由以上对于 Reynolds 准数物理意义的分析来看,若流体的速度大而粘
性小时, Reynolds 准数的数值就大,表示流动过程中惯性力占主导地位, 这时容易出现湍流状态;反之则粘性力占主导地位,这时容易保持滞流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