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Word版
环境保护概论Word版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是一项全球性的议题,涉及到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会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条件。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首先,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还危害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其次,气候变化正日益加剧,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从而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最后,自然资源的耗竭加剧了物种的灭绝,破坏了生态平衡。
因此,环境保护不仅关乎人类的生存和福祉,也是对未来世代的负责。
二、解决方案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可以着手改善的地方:1. 减少污染减少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来控制工业排放和废物处理,同时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此外,个人也应提高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减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物品。
2. 推广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不会损害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例如节约用水、促进循环经济等。
同时,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3. 增强环境教育教育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和社区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和公众对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和成功案例,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4. 加强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等问题。
此外,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应扮演重要的角色,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结论环境保护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未来世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的关系,环境变化规律及环境保护知识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程。
开设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范围及其危害;了解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环保意识。
我国第一次环保会议所确定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第一章环境概论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论(一)概念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社会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二)分类1、按主体来分:以人为主体;以生物为主体2、按范围大小来分: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城市环境、农村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星球环境3、按环境要素来分: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社会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旅游环境等)二、环境要素(一)概念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
(二)特点1、最小限制律2、等值性3、环境的整体大于环境诸要素的个体之和4、环境诸要素具有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约的特点三、环境系统(一)概念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关系的总和称为环境系统。
(二)环境系统和生态系统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前者着眼于环境整体,而后者则着眼于生物彼此之间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系统从地球形成以后就存在,而生态系统是生物出现后的环境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人类出现后的环境系统。
四、环境质量(一)概念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二)环境质量的价值1、人类健康生存的需要2、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3、人类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的需要4、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可以将环境质量的价值至少概括为:“健康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四种价值。
五、环境保护(一)概念所谓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地发展,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生物的生存。
环境保护概论pdf
环境保护概论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原则:在环境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环境预测和预警,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综合治理原则: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复杂性,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3. 科学发展原则: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环境污染的来源与危害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工业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等的使用;生活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污水等。
这些污染源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这些法律法规也规定了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对于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
这些技术与方法包括废水处理技术、废气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环保产业发展与政策环保产业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产业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环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七、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环境保护概论》课件
垃圾焚烧
通过高温焚烧垃圾,将其中的有害物 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同时产生电能 或热能。
垃圾填埋
将无法处理或无法资源化的垃圾进行 安全填埋,需要注意防止对环境和地 下水资源的污染。
生态修复技术
土壤修复
水体修复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对受到污 染或破坏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
通过生态工程、生物技术等手段,对受到 污染或破坏的水体进行修复和净化。
通过风力发电,降低对环境的 破坏和污染。
核能利用
核能发电是一种高效、清洁的 能源,但需要注意核废料的处 理和安全问题。
地热能利用
利用地热能进行供暖、发电等 ,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污水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 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
无害的物质。
生物膜法
利用生物膜的吸附作用 ,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
02
环境污染及其影响
大气污染
总结词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 物,导致大气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和环境造 成危害的现象。
详细描述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和 消费等。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 氢化合物等,这些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气候变化和生态环 境造成严重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土壤中排放的污染物,导致土壤质量恶 化,对植物生长、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详细描述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弃物、农业化学品、城市垃圾等。污染物主要包 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这些污染物会对植物生长、生态系统和 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噪音污染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有几版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有几版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它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发展。
林肇信是环境保护领域的知名学者,他的著作《环境保护概论》被广泛认可和引用。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一书的版本情况,并对其内容进行概述和评价。
二、《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的版本《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一书是林肇信教授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它自首版以来已经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更新和修订。
1. 第一版第一版《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是林肇信教授于1990年出版的,该版本系统地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涵盖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2. 第二版第二版《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于2000年出版,相对于第一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
该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包括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等,以适应当时环境保护领域的新发展。
3. 第三版第三版《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于2010年出版,与前两版相比,该版在内容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和完善。
它引入了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新的理论和实践,同时也对环境保护技术和政策进行了更新。
4. 第四版目前,第四版《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尚未出版,但有关该版的编辑工作已经展开。
根据预计,第四版将进一步更新内容,反映环境保护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三、《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的内容概述《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一书内容广泛,涵盖了环境保护的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其主要内容的概述:1. 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该书首先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等的定义和内涵。
其次,它阐述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如预防原则、污染源控制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2. 环境保护的科学基础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等方面的知识。
它还介绍了环境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以及环境模拟和预测的技术。
3. 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该书详细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各种技术手段,包括污染物处理和净化技术、废弃物处理和利用技术、环境修复和重建技术等。
环境保护概论的课程简介
《环境保护概论》的课程简介(一)《环境保护概论》的课程性质:《环境保护概论》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开设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专门科学技术知识外,对环境、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环境经济等知识有一概貌性了解,进一步认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危害,掌握环境质量变化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基本观点来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对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个全面清醒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二)《环境保护概论》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演变过程及我国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明确环境科学的特点,人口、粮食、能源等问题的现状,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掌握生态学基本知识,了解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及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问题。
(三)《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总学时数为36学时,讲授课程22学时(学生讨论汇报),实验课学时数11学时,计划安排参观相关企业等实习学时数3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建议: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环境保护相关的理论知识系统地阐述清楚,力求讲深、讲透。
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节省板书时间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提倡研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以课堂讨论、提问答疑,文献查阅与课外阅读等多种方式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考核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是环境污染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
考试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理解、了解。
试卷:(1)按照本课程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开卷考试。
(2)试卷一律用计算机打印,而且按照学校统一的格式,自己校样后交教研室校对,核对无误后交系里统一印制。
(3)考试结束及评定成绩后,试卷交系教务秘书存档。
成绩评定:(1)成绩评定严格按平时占30%(包括平时成绩+研究性环保小论文);期终成绩占70%。
环境保护概论(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环境围绕人们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有原生自然环境和次生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社会劳动中所形成的,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设施和社会结构。
3.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4.环境污染: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迁移、扩散和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5.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由无机环境与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
6.林德曼能量传输1/10定律: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后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约为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其余90%的能量因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而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小部分未被利用。
7.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持的一种平衡状态。
8.生态阈值: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总是有限的,外部冲击或者内部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值.9.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10.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1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2.土地资源: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
13.生物多样性: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矿产资源:主要指埋藏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其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产,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环境保护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环境保护的概念与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行动。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问题与影响1.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2. 大气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3. 水资源短缺: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影响人类饮水和农业用水。
4. 土地退化:过度开发、土地污染和土地沙化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5. 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三、环境保护的原则与策略1. 预防为主: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
2. 全面合作:国际合作与区域合作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3. 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参与,形成共同的环境保护意识。
4. 科学决策:依据科学研究和数据,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5. 治理创新:推动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四、环境保护的行动与措施1. 节能减排: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
4. 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并采取措施。
5. 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养。
五、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展望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2. 国际合作与责任分担: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合作,共同承担责任。
3.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和创新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
4. 公众参与与环境保护:加强公众参与,形成共同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保护概论课程学分:3学分总学时:48学时(理论课程36学时,实践课程12学时)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对于当前环境问题的认识,并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概念和意义1.1环境保护的定义和范围1.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2.2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布与实施2.3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概述3.环境污染与环境质量评估3.2环境质量评估的概念和方法3.3环境监测与环境检测技术4.大气环境保护4.1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特点4.2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4.3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5.水体环境保护5.1水体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特点5.2水体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5.3水体环境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6.土壤环境保护6.1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特点6.2土壤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6.3土壤环境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7.生态环境保护7.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7.2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7.3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方法7.4生态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8.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8.1环境风险的概念和评估方法8.2环境风险管理的意义和方法8.3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课堂讲授,通过PPT、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2.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实地考察,设计环境监测方案和环境评估报告等。
四、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验成绩等;2.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涵盖课程理论知识;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涵盖整个课程的内容;4.实践报告:根据实验和实地考察的结果撰写相关的实践报告,并按时提交。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1.滕国祥.环境保护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参考资料:1.魏长仁,等.环境保护技术与法规.中国环境出版社,2024年.2.孟家森,等.环境保护工程原理.中国环境出版社,2024年.3.李国平,等.环境科学原理与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环境保护概论(PPT33张)
综合防治
(3)规划管理阶(20世纪80年代以
后)
• 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这标志着世界环境保护工作又迈 上了新的征途:探求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
的协调方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和平、发展与保护环境是相互依存
和不可分割的”。至此,环境保护工作已从单 纯治理污染扩展到人类发展、社会进步这个更 广阔的范围,“环境与发展”成为世界环境 保护工作的主题。
硝基芳香酚
硝基芳香化合物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有毒 性,对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在哺乳动物体内易被 转化为致癌性更强的亚硝基和羟氨基化合物。 因此,国际上将所有硝基芳香化合物都定为3 级(其中3级表示危害性/毒性最大的级别)
室内空气环境的关注
室内环境污染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在室内的活动产生的,包括 呼吸、吸烟、烹调使用家用电器等;二是建筑材料、 装修材料和室内家具中所含的挥发性和放射性污染物 向室内不同程度释放。
(3)低剂量常暴露污染物的污染机理 (4)污染物的形态与其产生的生物 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 (5)污染界面动力学。新世纪环境 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 。
目前和将来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对水循环变化规律,污水资源化,及水污染控制技术的 进行深入保护概论
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assessment
2009.8
Contents
1
概
述
2 环境保护的发展 3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4
热点与前景
一 概述 环境保护 1.1 环境保护的意义 • 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CAB”登 记的化学物质已经达到600多万种 • 各种化学物质,物理废弃物向环境当中 • 对生物体的严重伤害。
环境保护概论完整版
3、北京市垃圾处理现状
(二)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1、城市垃圾的分类
2、物资回收
3、热能回收
编辑版pppt
30
城市垃圾
能源
焚烧 热分解
物资
分选技术 堆肥法
电力、沼气 燃烧油、气 纸、金属、玻璃
肥料
城市垃圾的资源化模式
(三)城市垃圾的其他无害化处理 1、填埋 2、堆肥 3、焚烧 (四)北京市垃圾处理对策 1、减量化 2、无害化 3、资源化 4、产业化 (五)两种典型城市垃圾的处理与利用 1、白色污染 2、废旧电池
1、改进热能利用技术,提高发电站效率
2、开发和利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能源
3、废热的利用
4、城市及区域绿化
编辑版pppt
38
第七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一、土壤污染 二、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 三、土壤污染的治理
编辑版pppt
39
一、土壤污染 (一)土壤及其组成 (二)土壤污染物及土壤自然净化过程
1、土壤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致病微生物 2、土壤自然净化过程 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物理化学过程、 生物过程
编辑版pppt
15
二、水体污染及水体自净作用
(一)水体污染(定义、分类) (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 1.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
质污染现象。
2.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造成感官污染;引起水质恶化;减少鱼类活动的空间;
藻类分解的有害物质伤害水生生物;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严重影响鱼类生存
编辑版pppt
32
第
环境噪声的特征与噪声源分类
六
噪声污染及防治
环境噪声的危害 噪声污染控制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目录《环境保护概论》部分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生态学基础 (9)第三章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17)第四章环境与人体健康 (22)第五章大气污染及防治 (26)第六章水体污染及防治 (35)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42)第八章固体废物污染及防治 (49)第九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54)第十章环境管理 (59)《环境监测》部分第一章绪论 (66)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69)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75)第四章固废和土壤监测 (80)第十章噪声监测 (82)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自然环境: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3、聚落环境:人类进行聚居生活的场所。
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
4、人工环境: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5、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6、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或一个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7、环境自净:正常情况下,受污染的环境,经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称此能力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8、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9、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0、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1、A2、B3、B4、D5、A6、B7、B8、C9、A 10、C11、A 12、A 13、D 14、C 15、B16、B 17、A 18、D 19、D 20、A三、简答题1、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环境保护概论在当今世界上,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为什么环境保护重要环境保护不仅关乎我们人类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
首先,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导致人们患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其次,环境恶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也不可忽视。
物种灭绝和生物链的破裂将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进而对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等相关产业造成重大影响。
最后,环境问题也威胁到我们的经济发展。
环境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恢复所需的成本巨大,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首先,人类活动的不可持续性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大量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过度的工业化进程和非法的环境破坏行为都导致了环境质量的下降。
其次,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费也加剧了环境的压力。
例如,乱砍滥伐导致了森林的减少,过度捕捞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最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的不力也是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
人们普遍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于环境破坏行为麻木不仁,这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并强制执行。
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和惩罚,才能有效地减少环境破坏行为的发生。
其次,人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改变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例如,减少对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鼓励垃圾分类和再循环利用。
此外,推动可持续发展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之一。
发展清洁能源、提倡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局面的重要途径。
结论环境保护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环境保护概论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1.什么是环境?为什么要确定一个主体才能说明环境的概念?答:环境是指作用在“人”这一中心客体的一切外界事物和力量的总和。
环境总是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的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通过信息、物质和能量进行联系与交换。
2.按照环境要素可以把环境分为几类?环境的功能特性有哪些?答可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环境的功能特性如下:①整体性与区域性;②变动性与稳定性;③资源性和价值性。
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就是生物圈。
F生物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T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
F4.根据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环境状况,分析城市环境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特征。
答:城市的组成:一般认为,凡是10万人以上人口,住房、工商业、行政、文化等建筑物占50%以上面积,具有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居区域,就是城市。
功能:在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城市作为贸易、金融、交通、信息的中心,使世界经济系统逐步演变为城市化系统。
特征:①是非农业人都集中区域;②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③是由多种建筑物组成的物质设施综合体。
5.下面的环境问题中主要由人为原因所致的有哪些?并加以简单分析。
城市地下水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
T由于无计划过度开采某些内陆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地方甲状腺肿。
T某些地区出现的氟骨病。
T中国某些山区多发性的泥石流灾害。
F由自然力引起的。
6.某一个地区哪种元素分布异常,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克汀病?碘7.要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8.根据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状况,分析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到底怎样?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看法。
9.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类答:①原生环境问题;②次生环境问题10.简述历史上环境问题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分析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到启示?答:①远古时期,人类是自然的奴隶。
②农业文明时期,自然是人仿效的榜样。
③近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近代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火力发电、电池、电灯等的发明和应用,使生产力大为提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巨大的进步,使电力工业、电器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等得以兴起,并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环境保护概论的重点
环境保护概论的重点1.环境概念与范围:学习环境保护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环境的概念和范围。
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等),还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排放、生活污水等。
2.环境问题与影响:学习环境保护的核心是了解环境问题的性质和影响。
环境问题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有助于我们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3.环境政策与法律:环境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来指导和约束。
学习环境政策与法律的内容,了解相关法规的制定、实施和执行,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
4.环境评价与监测:环境评价和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工具。
学习如何进行环境评价和监测,包括评估环境影响、监测环境质量和监测环境变化等内容,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污染控制与治理: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学习如何预防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及如何处理和治理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如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管理等。
6.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了解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负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7.公众参与与环境教育:环境保护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支持。
学习如何加强公众参与,培养公众意识和环境素养,以及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行动。
总之,环境保护概论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了解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加强对环境政策、法律和其他相关内容的了解。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四、论述题(13分)《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广义地讲,环境是指以-----为中心,及对该中心有影响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
会因素的总和。
2.在环境问题的三个分类中,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3.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包括两个时代,即为远古时代和------。
4.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发生的历史时段为------。
5.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骨痛病事件是由------污染引起的。
6.在水俣事件中,致病和致毒物质是-------。
7.20世纪规模最大的烟雾事件发生地是在------。
8.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
9.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召开。
会议提交文件是《只
有一个地球》、《人类环境宣言》。
该会议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10.蕾切尔·卡逊的论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环境问题的着作。
-----
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步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1.“生态学”一词是由德国生态学家-----与1869年首先提出的。
12.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英国植物群落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的。
13.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不同种群的生物综合称为------。
14.高等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扮演-----的角色。
15.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通过营养联系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的----结构。
养
16.按照人为干预的程度划分,没有或者基本没有受到人为干预的生态系统称
为-----。
17.在食物链中,一级消费者处于----营养级。
18.根据能量传输的1/10定律,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级。
19.在生物圈范围内的各个圈层中进行的物质循环,称为------。
在生态系统的信
息传递类型中,通过声音、颜色和光等物理现象传递的信息,成为------。
20.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地平衡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
能力。
21.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解决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水利工程是
-----。
22.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在运行中的再生能力得到恢
复或再生的资源称为----。
23.太阳能属于自然资源分类中的------资源。
24.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圈层是-----。
25.在平流层中,空气很少有对流运动,-----成为该层空气运动的主要形式。
26.多云的夜晚地面要比无云夜晚高,是因为存在大气------作用。
27.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及存在的大气状况,发生于以煤炭为主要燃料地区的
大气污染属于-----大气污染。
28.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两类,分别为颗粒污染物和-----。
29.在大气污染物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是光化学烟雾和-----。
30.粒径小于10 um的颗粒物,可长期漂浮于大气中,被称为-----。
31.参与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气态污染物有碳氢化合物和-----。
32.气流在大气中作无规则的、三维的小尺度运动称为------。
33.由于大气的垂直方向温度变化引起的湍流称为-----。
34.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主要靠-----的作用。
35.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在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上,每升高----米气温的变化值。
36.出现逆温的大气层被称为-----。
37.逆温层至地面的距离下限被称为-----。
38.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产量-----。
39.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
40.------年,英国科学家在南极上空首次发现了臭氧层空洞。
41.通过使含尘气体在除尘器中进行高速旋转,使尘粒产生离离心力除尘器
42.利用固体吸收剂或吸附剂吸收SO2的技术称为-----。
43.目前国内对高浓度SO2烟气的治理多采用----法。
44.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分别为悬浮物质、-----
和胶体物质。
45.造成我国南方水质性缺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所造成的。
46.“细菌总数”属于-----水质指标。
47.所有铬的化合物(二价、三价和六价铬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以-----毒性最
大。
48.化学需氧量测定数值一般要比生物需氧量测定数值-----。
49.1988年国家环保局修订并颁布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指出,-----类水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50.溶解氧量越少,说明水体污染的程度越-----。
51.“截留”是常用的物理法废水处理技术,该方法常用的处理设备有----、筛
网和微滤机。
52.沉砂效果最好的沉砂池是----沉砂池。
53.根据沉淀池内水流方向,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
54.活性污泥法处理净化废水的过程,一般包括吸附、氧化和-----三个阶段。
水
处理工艺中,厌氧生物处理法的最终产物是热值很高的----气体,可被利用作能源。
55.土壤由----、有机体、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56.1987年通过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保护-----的历史文件。
57.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酸雨类型是-----。
58.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的,具有-----,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
层。
59.-----是土壤中最基本的组分,也是土壤固体物质的主体部分。
60.我国南方土壤中的次生粘土矿物类型主要是------。
61.-----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由腐殖物质和非腐殖物质组成。
62.土壤空气中的CO2量要-----大气中CO2含量。
63.土壤胶体扩散层中的补偿粒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例子以离子价为依
据作等价交换,称为------作用。
64.土壤质地越细,则离子交换能力-----。
65.通过溶液中H+浓度直接表现出来的酸度,称为------,通常用pH表示。
66.亚砷酸和砷酸的转化及其毒性与土壤的-----性质关系密切。
67.-----是我国七大水系中受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68.根据土壤污染物的属性可将土壤污染分为化学污染型、-------和生物污染型
三大类。
69.土壤净化类型中的-----可实现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的目的,是土壤净化的
主要途径。
70.重金属是土壤中重要的一类污染物,其特点是-----,因此在土壤中不断被富
集。
71.对土壤污染较严重,且毒性较强的五大重金属是Hg、As、-----、
72.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之一是金属有机态毒性----无机态毒性。
73.镉在水稻体内的大量积累会产生-----。
镉米
74.----污染是最普遍的农田中金属污染现象。
75.在土壤学中,把土壤胶体上吸附性钠离子与吸附性阳离子总量比值大于或等
于20%的土壤,称为----。
76.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常发生的土壤退化现象是-----。
77.根据评价的内容差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土壤环境污染评价、-------
和综合评价。
78.处理、处置和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基本原则是最小化、------和无害化。
79.为了控制危险废物的污染转嫁,联合国环境署于1989年3月22日通过了----
公约。
80.城市垃圾处理中,对于无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方法。
81.城市垃圾处理中,对于可降解有机物多的垃圾,宜采用----方法。
82.光污染一般包括------、眩光污染和杂散光污染。
83.对大气的热污染的防治,应通过-------、积极开发和利用洁净能源和提高热
能利用率三方面来进行。
84.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洋表面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现象是------。
85.放射性污染防治首先必须-----。
86.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分为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
响评价三大类。
87.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三种类型。
88.人类过多使用----物质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
89.1992年在巴西召开了最大规模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此会议签署了
两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气候变化公约》和------。
90.根据环境监测的性质,环境监测可分为研究性监测、----和特定目的监测三
大类。
91.极光现象发生在大气圈层中的------。
92.根据在除尘过程中是否采用润湿剂,除尘装置的类型可分为湿式除尘装置和
----。
93.影响大气扩散稀释能力的气象动力因子主要是风和-----。
94.影响大气扩散稀释能力的气象热力因子主要是大气的温度层结和-----。
95.大气稳定度与气温垂直递减率和----有着密切关系。
96.大气中NO X主要是指----和NO2.
100. 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而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