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及重点词解教程文件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注释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d3ff998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9.png)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注释
《荀子·劝学》中的名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重在得之而已。
”广为传颂,成了对人们追求目标的一种启示和教诲。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名句的原文及注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涉大川,必有回舟,攀高山,必有下行。
吾欲得之,必忍九死,然后可得而已。
原文解释:
鱼我所欲也:意为我想吃什么鱼就可以去钓。
这句话用“鱼”来代表我们想要的东西,而我们是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这些东西的。
熊掌亦我所欲也:意为我想吃什么熊掌就可以猎取。
这句话用“熊掌”来代表我们另一个想要的东西,即便这件事会更加困难危险,我们同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
涉大川,必有回舟:意为过了大江一定要回来。
做决策的时候必须考虑后果并且随时准备着改变。
攀高山,必有下行:意为爬上高山就要下来。
达成一个目标并不是终点,而是为了更好地迎接下一个挑战。
吾欲得之,必忍九死:意为即便拼尽全力也要达成目标。
只要我们努力,用尽我们的力量,就有机会获得我们所追求的东西。
然后可得而已:这句话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够达成我们的目标。
总体而言,这个名句告诉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很强的毅力和决心,遇到困难也要坚持不懈。
而我们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实现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是在追求中成长和修炼自己,让自己更加坚强和完整。
《鱼我所欲也》原文以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原文以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554aa3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c.png)
《鱼我所欲也》原文以及翻译《鱼我所欲也》原文以及翻译理解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先从这篇文章的翻译开始学起,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鱼我所欲也》原文以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翻译: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为什么不采用呢?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是圣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圣人没有失去罢了。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与翻译及词语解释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与翻译及词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37d61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5.png)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与翻译及词语解释《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与词语解释原文:有术者七,巧短知有名;工削,长是非分。
工时依国问家因好,各为无思可自由者再我。
巧短何为?知名耳。
耳有搏、禀、通、微,谓之耳。
巧如恢复之观,恢恢如也;如山间之泉,如滥水之己下。
微如拂之发,姣如好侍时。
耳如何?偃然若已往也!工削之为何?短知耳。
削如琴之弦,谐谐然和于音哉。
知则不以知。
何以知?为工多。
短知耳如蚍如,而日千里而犬马然后知兽为谪负乎?安知此山之不可造度哉?而尔⋯⋯夫巧知者乎?巧短无日明于杳冥者乎?恶得可夫缘艰于巧乎?工时依国问家因好,各为无思可自由者再我。
子不观即行,犹有亲而怀矣!犹帅而则之矣!犹符而就焉矣!犹爵而予焉矣!如今者艰矣夫!译文:有能力的人有七种,巧短可知其名字;工削只能知道一部分。
工时根据国家需要,咨询家人用来进行善行,这样可以自由地为我所用。
巧短是什么?可以知道的。
耳朵有搏、禀、通、微,称之为耳。
巧短如宽广的视野,广阔如山间的泉水,如滔滔不绝的江河。
微小如摩擦的头发,姣好如侍候的时光。
耳朵是什么?静静地好像已经过去了。
工削是什么?只能局限在知识之中。
削如琴弦,和谐地与音调相结合。
知识不以炫耀为主。
如何才能知道呢?需要多多努力。
知识的短暂如蟆似的,只有犬马奔跑千里才能知道兽类的居处吗?又怎么知道这座山无法攀登呢?然而,巧知者是否全能了解那深深的迷茫呢?如何能在困境中与巧合呢?工时根据国家需要,咨询家人用来进行善行,这样可以自由地为我所用。
子不经思考就行动,就像有亲人在怀中般!犹如率领军队而前进!犹如跟随旗帜而行动!犹如颁发赏赐!如今,情况非常艰难啊!词语解释:1. 有术者七:指有能力的人有七种,七种能力分别是巧、短、有名、工、削、长、是非分。
2. 巧短何为?知名耳:巧短指善于运用技巧但知识有限;知名可以通过耳朵来了解。
3. 耳有搏、禀、通、微,谓之耳:搏指听觉敏锐,禀指吸收知识的能力,通指沟通能力,微指听觉细腻。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6dff551ed9ad51f01df28a.png)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一、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77c25667ec102de2bd898a.png)
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 鱼是我想得到的, 熊掌 也是我想得到的, 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 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 生命 是我所珍爱的, 义也是我所珍爱的, 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 我宁愿舍弃 生命而要义。 孟子把生命比作鱼, 把义比作熊掌, 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 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 的中心论点。
《鱼我所欲也》 一文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 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 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当中的“义”和文章最后的“此之 谓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恶之心” (按如今的通俗理解,可以理 解为“廉耻之心”)。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 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 这样才能不被“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识穷乏者得我”所诱惑,而像 “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
其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 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 几句论证说:通过这样的手段(指不正当的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而有的人不 愿意采用;通过这样的办法(指不正当的办法)就可以避免祸患(死亡),而有 的人不愿意去干。所以,还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爱的(指义),还有比死亡更 为人们所厌恶的(指不义);不单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 贤人没有丧失罢了。 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 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有人 舍生取义。通过论证,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就成立了。
先秦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c4e08cc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6.png)
先秦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鱼我所欲也先秦-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亦我所欲也。
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放弃鱼,选择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生命是我想要的;义,亦我所欲也。
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选择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苟且偷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讨厌的,但我讨厌比死亡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不能避免一些灾难。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不比生命更重要,那么什么方法不能用来拯救生命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人们讨厌的事情不超过死亡,那么哪一件坏事可以用来逃避灾难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使用某种方法可以生存,但有些人拒绝使用,使用某种方法可以避免灾难,但有些人拒绝使用。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课下注释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课下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ccec810310a6f524ccbf8527.png)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加点字解释、句子翻译一.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二.重要词语解释:鱼,我所欲(想要,喜爱)也,熊掌,亦(也)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超过,胜过)于(介词,表示比较)生者,故不为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也。
死亦我所恶(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灾难)有所不辟(同“避”,躲避)也。
如使(假如,假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什么手段不用呢?)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通过某种办法)则(就)生而(却)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以)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不单,不仅)贤者有是(指示代词。
这个,这样)心(思想,本性)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丧失)耳(罢了)。
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食,一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助词)(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与(给)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用脚踢)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则(如果)不辩(通“辨”,辨别。
)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有什么益处)焉!为(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我欤(通“欤”,语气助词)?乡(通“向”,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做,这里指接受)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这,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亦不可以已(停止,放弃)乎?此之谓(叫做,称为)失其本心(本性,天良)。
《鱼我所欲也》逐句翻译
![《鱼我所欲也》逐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03c8e45ed630b1c58eeb545.png)
《鱼我所欲也》全文翻译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也)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比)生者,故不为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也;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同“避”,躲避)也。
5、),何不用也?6、使.译文:7、89、10、11也。
12、加.(益处)13译文:是为了宫室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14、乡.(同“向”,原先)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的施舍,今天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1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译文: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的施舍,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1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感激我)而为之:译文: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17、是亦不可以已.(停止)乎?译文: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18、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思想)。
译文:(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本来的思想(即“义”)。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c36a1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a.png)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鱼我所欲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课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aa6454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8.png)
《鱼我所欲也》课文原文及翻译《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亦:也。
欲:喜爱。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甚:胜于。
于:比。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之:结构助词,的。
莫:没有。
则:那么。
凡:凡是,一切。
得生: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为:做。
而:但是。
是故:因此。
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是:此,这样。
心:思想勿丧:不丧失。
丧:丧失。
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则:就。
弗:不。
得:得到。
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
尔,语气助词。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
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
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蹴:用脚踢。
而:表修饰。
《鱼我所欲也》译文
![《鱼我所欲也》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3579e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4.png)
《鱼我所欲也》译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讨厌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译文: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什么不可以做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却也不去做。
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人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得不到就会死亡。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路上行走的饥饿的人不会接受;踩踏后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译文: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为了住房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ead8f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a.png)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之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具有,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
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但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但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羹,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鱼我所欲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鱼我所欲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d3cef8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d.png)
《鱼我所欲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作品原文: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1)我所欲(2)也。
二者不可得兼(3),舍(4)鱼而取(5)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6)于(7)生者,故(8)不为苟得(9)也;死亦我所恶(10),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11)有所不辟(12)也。
如使(13)人之(14)所欲莫(15)甚于生,则(16)凡(17)可以得生(18)者何不用也(19)?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20)也?由是则生而(21)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2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23)贤者(24)有是(25)心(26)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27)耳。
一箪(28)食,一豆(29)羹,得之则(30)生,弗(31)得(32)则死。
呼尔(33)而与之(34),行道之人(35)弗受;蹴(36)尔而(37)与之,乞人不屑(38)也。
万钟(39)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40)焉!为宫室(41)之美,妻妾之奉(42),所识穷乏者(43)得我(44)与(45)?乡(46)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47)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48)乎?此之谓失其本心(49)。
字词注释:(1)亦:也。
(2)欲:喜爱。
(3)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4)舍:舍弃。
(5)取:选取。
(6)甚:胜于。
《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c44ff62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3.png)
《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鱼我所欲也孟子及其弟子〔先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026675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b.png)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孟子曰:“鱼,我所欲①也,熊掌②,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③,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④,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⑤也。
死亦我所恶⑥,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⑦甚于⑧生,则⑨凡可以⑩得生者何不用(11)也!使(12)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13)是(14)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15)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16)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17)贤者(18)有是心(19)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20)耳。
一箪食(21),一豆羹(22),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3)。
万钟(24),则不辨礼义(25)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26)焉?为宫室(27)之美,妻妾之奉(28),所识穷乏者得(29)我欤(30)?向(31)为(32)身死而不受,今(33)为宫室之美为(34)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35)?此之(36)谓失其本心(37)。
[注释]①欲:喜爱。
②熊掌:熊的脚掌。
③兼:动词,一手持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两件事或占有几样东西。
④亦……亦……:相当于“是……,也是……。
古代汉语并列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其中前一个“亦”所包含的“也”的意思已虚化。
亦,原本,本(是)。
⑤苟得:苟且求得(生存)。
意思是只要能活,不择手段。
⑥恶(wù):厌恶。
⑦莫:没有什么。
⑧甚于:超过。
⑨则:连词,那么。
⑩可以:可用来。
以,用来。
(11)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2)使:假使。
(13)由:经由,通过。
(14)是:此,这里活用为无定代词,相当“某”。
(15)辟:通“避”。
(16)是故:所以。
(17)非独:不仅。
(18)贤者:道德高尚的人。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1509496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7a.png)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译文及注释《鱼我所欲也》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上》。
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患:祸患,灾难。
鱼我所欲也全文的翻译精选
![鱼我所欲也全文的翻译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3b129e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5.png)
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的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但凡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但凡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及重点词解
《鱼我所欲也》的翻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想要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舍弃/ 选择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
大义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我)所想要的有超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超过/ 比/ 苟且偷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厌恶的,(我)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厌恶/ 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们想要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用呢?
假如,假使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假如人们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祸患的事情有什么不能做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采取这种手段就能生存但有的人不采用,通过这种方法就能躲避祸患但有的人却不去做。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因此(人们)所想要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不丢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生存,得不到就会死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人不会接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给他,乞讨的人也不屑于接受。
用脚踢/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有些人看到)高位厚禄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而接受,
指高位厚禄/ 通“辨”,辨别
万钟于我何加焉!
高位厚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好处!
有什么益处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侍奉/ 通“德”,感激/ 通“欤”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有些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
通“向”,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从前(有些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从前(有些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也能够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谓的丧失了他
的天性。
停止,放弃/ 天性,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