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合集下载

概念的基本特征

概念的基本特征

概念的基本特征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事物或对象.例如:“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这就是从外延角度说明“森林”的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比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亦然.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知识点总结

概念的知识点总结

概念的知识点总结概念是对事物或现象的一般而抽象的概括性认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规律和关系进行抽象和概括的结果。

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基本方式,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

概念的形成是人们认识、反映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的一种感性认识形式。

它是认识过程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认识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起点。

概念是一种具有凝练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的认识形式。

它具有概括一类事物的基本特征和规律的作用,是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

概念的特征1.凝练性:概念是基本特征的凝练表达。

它对一类事物的基本特征和规律进行了概括,从而具有凝练的特点。

2.概括性: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进行的概括。

它具有概括事物的共同属性和规律的能力。

3.抽象性:概念具有抽象性,即脱离具体个体而存在。

它是对具体事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进行了抽象的表达。

4.反映性:概念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属性和规律的反映。

它具有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5.能指性:概念是语言和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能指性,即通过概念来指称和认识客观事物。

概念的作用概念是认识过程的基本形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1.指导实践。

概念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通过概念的概括和抽象,人们能够认识和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指导实践活动的进行。

2.推动认识的发展。

概念是推动认识的发展的动力,它能够推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感性直观到理性思维,并不断地深化和发展认识水平。

3.具有概括性和封闭性。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共性特征和规律的概括表达,它具有概括事物的共性属性和规律的能力,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的作用。

形成概念的过程概念的形成涉及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过程。

1.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起点,即通过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和体验,形成最初的具体形象和经验。

2.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和概括。

通过概念对感性认识中的客观事物进行凝练、概括和抽象,从而形成概念。

关于概念的定义

关于概念的定义

关于概念的定义概念是对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抽象理解和思考。

它是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描述世界而形成的思维工具。

概念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基础构成部分,在认识世界、交流思想和进行科学研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概念的定义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方面,概念的定义可以依据不同的学科领域、观点和背景而变化,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方式。

另一方面,概念的定义可以根据目的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变,以使其更适应特定的研究对象或问题。

无论是从学术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来看,概念的定义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地随着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和完善。

在进行概念定义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质特征、范围边界、关系和作用、发展演变等。

概念的本质特征是其最为核心和基本的属性,是其最基本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界定概念的本质特征,可以将其与其他概念进行区分和界定。

概念的范围边界是指其适用的范围和限制条件,即该概念可以应用于哪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

概念的关系和作用是指该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该概念在认识和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

概念的发展演变是指随着科学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概念的定义也会随之变化和完善。

在实践中,概念的定义通常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

概念在认识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形成了许多概念,用来描述和解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通过概念,人们可以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和推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交流思想和进行学术研究中,概念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共享和理解概念,人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思想交流、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进一步推动知识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概念的定义与学科体系、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密切相关。

不同的学科领域具有不同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概念定义和使用方式。

在自然科学领域,概念通常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界定和定义的,具有明确的量化和可测量性。

概念和含义的关系

概念和含义的关系

概念和含义的关系
概念和含义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它来源于实践,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和反映。

含义则是指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也指带有某种意思。

它是个体对事物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和飞跃,是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

含义可以包含概念,因为概念本身也是一种含义,只不过它更侧重于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因此,概念和含义的关系是: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含义则是指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可以包含概念。

在理解概念和含义时,需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概念的性质有几种类型

概念的性质有几种类型

概念的性质有几种类型概念的性质可以被归类为多种类型,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类型:1. 抽象性:概念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工具,它不具体地代表任何具体的个体或事物,而是代表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或共同属性。

例如,“爱”是一种概念,它代表了人类相互之间情感和关怀的抽象概念。

2. 一般性:概念是在人们思考和理解世界时的一种通用工具,它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个体。

例如,“动物”是一个一般概念,它可以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动物,如狗、猫和鸟等。

3. 高度抽象性:有些概念是高度抽象的,不容易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或观察到。

例如,“正义”和“幸福”都是高度抽象的概念,它们代表了人们普遍追求的价值观和目标。

4. 归纳性:概念可以通过对具体个体或事物的归纳得到。

例如,当我们观察到多个苹果都是红色的时候,我们可以归纳出“苹果是红色的”这个概念。

5. 含义模糊性:有些概念的含义可能是模糊的,难以准确地定义。

例如,“美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它的含义可能因人而异。

6. 类别性:概念可以被组织成类别或分类的形式,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个体或事物归为一类。

例如,“水果”是一个类别概念,它包括了苹果、橙子等具有相似特征的水果。

7. 可变性:概念的含义可能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权力”这个概念的含义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可能有所差异。

8. 可操作性:概念可以被用于指导行动和决策。

例如,当我们理解了“自由”这个概念的含义后,我们可以运用它来评估一个社会的程度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9. 多元性:概念可以有多个层次和维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

例如,“教育”这个概念可以从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等不同层面加以理解。

总结起来,概念的性质包括抽象性、一般性、高度抽象性、归纳性、含义模糊性、类别性、可变性、可操作性和多元性。

这些性质有助于人们理解和分析世界,指导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逻辑学对概念的定义

逻辑学对概念的定义

逻辑学对概念的定义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思维过程的学科,它对概念有着特定的定义。

在逻辑学中,概念是指人们对事物或思维对象的一种抽象表示。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它可以用来描述和分类事物,并通过推理和判断与其他概念进行关联。

逻辑学中的概念可以通过一组特征或属性来定义,它们可以是具体的、实际的物体或抽象的思维对象。

概念的定义通常由它的内涵和外延组成。

内涵是指概念所具有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即概念的本质特征。

外延是指概念所包括的实例或对象的集合。

逻辑学中的概念可以通过分类和分析来研究,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概念的定义是逻辑思维和推理的基础,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准确和有效的推理,并促进对思维过程的理解和解释。

逻辑学中的概念定义是在精确性和一致性之间进行平衡的,以确保概念的合理和有效使用。

简述有关概念的理解

简述有关概念的理解

简述有关概念的理解概念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和抽象的结果。

概念的形成有助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并帮助我们归纳和分类事物,从而更好地与之打交道。

概念的形成是人类克服信息过载和复杂性的一种方式。

在面对庞杂的信息和世界的多样性时,人类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他们通过观察、感知和分析事物的共同特点和规律,发现其中的本质联系,从而构建起一系列的概念。

这些概念可以是具体的,如“猫”、“苹果”,也可以是抽象的,如“时间”、“自由”。

概念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首先,概念具有普遍性。

概念不仅适用于特定的个体,而是覆盖了同一类别的所有事物。

例如,“树”是一个概念,不仅包括松树、柳树等具体的树,还包括我们所未见过的其他种类的树。

其次,概念具有抽象性。

概念是对事物共同特征的抽象表达,它们不依赖于具体的个体,而是通过对事物特征的概括和归纳得出的。

例如,我们所说的“狗”并不依赖于某一具体的狗,而是对所有狗共同特征的描述。

最后,概念具有包容性。

概念是一个群体,它包含了一切符合概念定义的成员,但并不限于这些成员。

例如,“动物”是一个概念,它包括了猫、狗、人等各种动物,但同时也可以包括我们未见过的其他动物。

概念在认识世界和表达思想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概念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通过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例如,通过概念“水”,我们可以了解到水的特性和用途,从而更好地利用和控制它。

其次,概念是沟通和交流的基础。

概念是一种语言符号,它们代表着一类事物或现象,通过使用概念,人们可以进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实现共同理解和合作。

例如,在交流中,我们使用概念“家庭”来描述一组人的关系和互动,帮助对方理解我们所表达的意思。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概念是主观的,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不同的人可能会对同一个事物形成不同的概念。

概念的形成受到人类自身经验、文化和认知方式的影响。

概念 原理 的区别

概念 原理 的区别

概念原理的区别
概念和原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概念是指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抽象理解。

它是一种思维的产物,通过对具体实体或事物属性的归纳总结,提炼出的一般性概念或概念模型。

概念是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特征等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方式,可以理解为一种普遍的认识。

原理是指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规律或运行机制。

原理是对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解释或描述,是对其背后的规律、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原理一般是通过科学实验、观察和推理得出的,可以用来解释和预测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行为和结果。

总的来说,概念更强调对事物的一般性抽象认识,而原理更侧重事物背后的科学规律和机制的解释。

概念的定义类型有哪些

概念的定义类型有哪些

概念的定义类型有哪些概念的定义类型主要包括描述性定义、操作定义和本质定义三种。

1. 描述性定义:描述性定义是最常见和基本的定义类型,它通过描述一个事物的外在特征和特性来定义概念。

这种定义通常以观察和描绘事物的形状、颜色、组成成分、功能、关系等多个方面为基础。

描述性定义注重对概念的客观、准确描述,使读者可以对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描述一个苹果是一个圆形和红色的水果,富含维生素以及有助于健康的特性,来定义“苹果”这个概念。

2. 操作定义:操作定义是通过描述对一个概念的实际操作步骤和行为来定义。

这种定义关注的是如何去实施和操作概念,通常采用实验或实际操作来定义。

通过操作定义,人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如何处理和操作某个概念,以达到特定的结果。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描述如何洗手的具体步骤和使用肥皂的原则来定义“洗手”这个概念。

3. 本质定义:本质定义是通过揭示一个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来定义概念。

本质定义注重的是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本质属性,以及概念所具备的固有性质。

本质定义通常基于事物的本质属性、原理和内在规律,尝试从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把握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描述人作为一个有知觉、思维和自我意识能力的生命体来定义“人”的概念。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概念定义类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定义类型。

4. 满足条件定义:满足条件定义是通过描述一个概念符合的条件、标准或要求来定义。

这种定义主要强调一个概念是否满足某种条件或达到特定的标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描述一个人需要具备的智力、道德和身体健康等特质来定义“成功人士”的概念。

5. 历史定义:历史定义是通过描述一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来定义。

这种定义着重于了解概念的历史起源、演变和发展的背景和过程,以揭示概念的历史意义和重要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描述资本主义的起源、演变和现状来定义“资本主义”这个概念。

6. 特殊定义:特殊定义是指在特定领域或特定背景下定义一个概念,以满足特定需求。

概念的含义名词解释大全

概念的含义名词解释大全

概念的含义名词解释大全概念,是人们对于事物特性或抽象概念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形式。

人类在不断与外界进行交互和感知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与总结,形成对于事物的认知模式,即概念。

概念的形成使得人们能够将事物分类、归纳、推理和理解,它是人类智慧和思维的重要基石。

一、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抽象性:概念是对大量具体事物抽象出的一种普遍特征的表达,它不涉及具体的个体,而是抓住了不同个体间共性的特点。

2. 摘要性:概念是对大量事物中的共同特点进行摘要、概括和归纳,能够简化和概括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3. 包含性:概念包含了一类事物的内在本质特点,能够将众多的事物进行分类,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4. 变通性:概念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和需要进行扩展和变通,适应不同的认知需求和思维模式。

二、概念的分类概念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 客观概念和主观概念:客观概念是与客观世界中的实际事物相关的概念,如动物、植物等;而主观概念是人们在主观意识中形成的抽象概念,如美、善等。

2. 形式概念和实质概念:形式概念是基于事物的外观特征和形式属性进行分类的概念,如形状、大小等;实质概念则是基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特征进行分类的概念,如生命、死亡等。

3. 一般概念和个别概念:一般概念是对大类事物的概括和总结,如动物;而个别概念则是对其中的个别成员进行归纳和描述,如老虎。

4. 近义概念和异义概念:近义概念指的是在意义上相似但有细微差别的概念,如“智慧”和“聪明”;异义概念指的是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不同含义的概念,如“银行”既可以指金融机构,也可以指河岸边的地域。

三、概念的重要作用概念在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1. 分类和归纳:概念将各异的事物归类,帮助人们理解和认识事物的共性和差异,促进对事物分类和归纳的能力。

2. 推理和推论:概念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进行推理和推论,根据已有的概念和规则,得出新的结论或预测。

概念的分类及关系

概念的分类及关系

概念的分类及关系概念的分类及关系概念是人们对世界事物的抽象和归纳,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达思想的基本方式。

概念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能够将各种个别事物归纳为一个共同的类别。

概念的分类及关系是概念在人们思维中的表现形式,它们描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人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概念的分类主要分为两种:逻辑分类和实际分类。

1. 逻辑分类:逻辑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将其归入相同的范畴。

逻辑分类主要用于思维分析,不依赖于事物在实际生活中的特征。

逻辑分类可以进一步分为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

- 抽象概念:抽象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提取和概括,能够描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

例如,"人类"、"爱情"、"正义"等都属于抽象概念。

- 具体概念:具体概念是对某个具体实例事物的描述,能够表达事物的具体特征和特定属性。

例如,"苹果"、"电视"、"北京"等都属于具体概念。

逻辑分类中的概念之间可以存在上下包含关系。

上下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包含一个或多个子概念,同时又被一个或多个超概念所包含。

例如,"动物"是一个超概念,它包含了"狗"、"猫"等多个子概念;而"狗"、"猫"等又是"动物"的子概念。

2. 实际分类:实际分类是指根据事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属性和特征,将其归为相同或相似的类别。

实际分类主要用于对事物进行归纳和总结,依赖于事物的具体特征。

实际分类可以进一步分为自然分类和人为分类。

- 自然分类:自然分类是根据事物自身的属性和规律,将其归类为相同类别的分类方式。

例如,生物界的分类就是一个自然分类,根据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遗传关系等特征,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门、纲、目、科、属和种等级别。

概念的种类

概念的种类
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设a,b两个概念a概念的全部外延包含于b概念的外延之中,并且a概念的全部外延仅仅是b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即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
真包含关系(属种关系)
如果a概念的外延包含着b概念的全部外延,并且b概念的全部外延仅仅是a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即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
也可以换位-----换质---在换位---再换质
他的有效形式看书.
13、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不同的判断
同时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大项、小项、中项三个不同的词项
14、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四条基本规则:
1、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
违犯此项规则犯:“中项不周延”错误
2、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定义循环:在定义项中间接出现了被定义项。
(3)、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概念。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定义含混;在定义项中使用了含混不清的概念。
以比喻代定义:定义项用了形象比喻。
(4)、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定义用否定联项:
4、划分的规则
(1)、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划分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划分母项的外延)
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第二格: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是谓项位置
规则: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
第三格: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是主项的位置
规则: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
结论必须是特称判断
16、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对称关系:在对象a与对象b之间,如果a对b有R关系,反之b对a也必定有R关系,即当aRb真bRa必真,那么关系R就是对称关系.
17、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概念的用法

概念的用法

概念的用法概念是指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抽象和概括,是人类思维中的一种重要工具。

概念的用法广泛,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分类和描述世界。

在各个领域中,概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概念有助于认识和理解事物。

通过把各种事物归类和描述成一个整体,概念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本质。

例如,在自然科学中,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复杂的自然现象。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概念将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性质和行为。

在社会科学领域,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问题。

比如,通过概念我们可以理解家庭、社会阶层、文化等复杂的社会现象。

其次,概念是思维和交流的基础。

概念可以作为思维的工具,帮助我们组织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使用概念,我们可以把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思维框架。

同时,概念也是交流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沟通和传递信息。

当我们用概念来描述和解释事物时,对方可以更容易理解我们的意思,从而实现有效的沟通。

此外,概念还能够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事物的概念化和范式的建立。

科学家们通过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形成了一系列的概念和理论,从而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比如,在物理学中,通过对力、能量、运动等概念的研究,科学家们发展出了牛顿力学和相对论等重要的理论。

同样,在技术领域,概念也是创新和发明的基础。

当我们能够把问题和需求转化为概念时,就能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概念的用法是多样且广泛的。

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分类和描述世界,是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概念也是思维和交流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组织思考和实现有效沟通。

此外,概念还可以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进创新和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概念的作用,加强对概念的学习和运用,以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形式逻辑第二章 概念的本质

形式逻辑第二章  概念的本质

第二章概念的本质、分类及相互关系第一节概念概述一、概念的本质1、概念的三种含义:一是指客观上存在的一种对象、一个东西(比如:我家门前有一棵树)以及对这种对象的主观把握,这属于哲学认识论的研究范围;二是指语言中的一个语词(比如“树”、”tree”等),树是一个木字和一个对字组成,树和数读音是一样的等等,这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围;三是指主观上的一个思维单位(比如:疼、心疼,心口疼,虚拟经济等。

一百个人的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逻辑学通过自然语言研究人们在使用概念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形式即第三种含义。

2、概念的逻辑特征:第一、概念是人们思维的最小单位。

第二、每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都有一定的范围(即外延)。

太阳、太阳系第三、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或特征。

概念是通过语词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事物的特有属性是该事务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比如:孩子的特有属性是什么?生理上的、心理上的、认知上的以及社会化方面,既憋不住尿又憋不住话的是儿童、幼稚、成熟、衰老)。

3、概念的作用第一、概念是认识事物的基本工具。

(认识的起点,对事物有个基本概念)第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把握事物的起点。

(明确概念是思维的逻辑起点,是头脑清楚的基本保证)关键词是我们反映事物、表达思想的重要抓手,所谓关键词就是基本概念。

比如:对北外的概念:外特精。

中国梦、北外梦、个人梦想。

二、概念与语词逻辑学是通过语词研究概念。

1、概念与语词不可分开(一枚硬币的两面),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语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概念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任何语词都要表达一定的概念。

2、概念和语词的不同第一、概念是思维的内容,语词是思维的形式,概念具有全人类性,语词往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第二、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语词来表达(即使同一种语言也是“一个意思,十种说法”)。

比如“爱人、老婆、婆姨、屋里的、糟糠”等等。

中国古代关于信的说法:锦书、锦笺、信札、笺札、惠书、便函、大示等。

概念的种类

概念的种类
现象本身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2.表达实体概念的语词通常是指称事物
和现象本身的普遍名词、专有名词和 摹状词等。
(二)属性概念 1.属性概念又称抽象概念,是以事物
或现象具有的属性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2.属性概念一般用形容词、副词等具
有抽象意义的语词来表达;事物的属性 还包括事物间的关系(关系概念也属于 属性概念)。
z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
念。 (一)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2.表达集合概念的语词可以是普遍名词或专 有名词。 3.集合概念的逻辑特征 集合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并不为其中的每
一个体所具有,个体的属性集合体也不一定有。
z
5.在(1)“中国人是勤劳的”和(2)“小王是中 国人”中,“中国人”这一概念 A.都是集合概念 B.在(1)中是非集合概念,在(2)中是集合概念 C.都是非集合概念 D.在(1)中是集合概念,在(2)中是非集合概念
lj
6.指出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是在集 合意义下,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 (1)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一代,青 年都应该努力学习。 (2)陈景润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社 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lj
三、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
性,概念可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一)肯定概念 1.肯定概念又称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 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2.语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以 及由它们所组成的表示事物及其属性 的词组一般都直接表达肯定概念。
(二)否定概念 1.否定概念又称负概念,是反映对象 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2.否定概念的内涵揭示了对象“不是 什么”或“不具有的属性”。 3.否定概念是相对于肯定概念而言的, 其语词表达形式通常为在表示肯定 概念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或词组 的前面加上否定词所构成。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概念、定义、含义和涵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啊?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很不在意,但是貌似他们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含义是指:(词句等)所包含的具体意义。

含义和涵义的意思具体相同,无异议。

概念的含义比定义广一、概念----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同类事物的许多属性中,概括出其所特有的属性,形成用词或词组表达的概念。

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因而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

二、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

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属+种差”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如“人”在“动物”这一属概念下,人和其他动物的差别是“能制造生产工具”,从而得出“人是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

三、含义----(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

(在以上这些词语解释中所含有的门派学说里生硬甚至错误的归纳性术语个人是予以否定的)由此可见,“概念”与“定义”的区别是:1、“概念”抽象普遍,“定义”具体确切。

2、“定义可包含概念”或“定义是概念的细化和引申/延伸。

5整数集为什么用Z 自然数集为什么用N 实数集为什么用R 复数集为什么用 C 有理数集为什么用Q 谢谢了~~1.用Q表示有理数集: 由于两个数相比的结果(商)叫做有理数,商英文是quotient,所以就用Q了2.用Z表示整数集: 这个涉及到一个德国女数学家对环理论的贡献,她叫诺特。

1920年,她已引入“左模”,“右模”的概念。

1921年写出的<<整环的理想理论>>是交换代数发展的里程碑。

其中,诺特在引入整数环概念的时候(整数集本身也是一个数环)。

她是德国人,德语中的整数叫做Zahlen,于是当时她将整数环记作Z,从那时候起整数集就用Z表示了。

3.用N表示自然数集: 自然数:Natural number 所以就用N了4.用R表示实数集:实数:Real number 所以就用R了5.用C表示复数集:复数:Complex number 所以就用C了。

概念和名词解释的区别

概念和名词解释的区别

概念和名词解释的区别概念和名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词汇。

它们被广泛使用,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事物。

然而,概念和名词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就概念和名词解释的不同之处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或现象所形成的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方式。

它是对一类事物或现象所共有属性的总结和概括。

以“自由”为例,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代表着人们的思想、行动自主和不受限制的状态。

概念通常是普遍性的,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具体情境。

它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

而名词则是一种语言符号,用来表示人、事、物或概念。

名词一般是可数的,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其他补充成分。

以“苹果”为例,它是一个具体的名词,用来表示一种水果。

名词是具体、有形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和理解它们。

概念和名词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抽象程度和具体性。

概念通常更加抽象,是对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概括和总结;而名词则更具体,用来表示具体的人、事、物或概念。

概念更加宽泛,能够适用于多种情境,而名词更加具体,可以通过感知来理解。

此外,概念和名词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使用方式。

概念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对事物的抽象化表达;而名词则是一种语言符号,是为了方便沟通和交流而存在的。

我们使用概念来分析和理解问题,进行思考和推理;而使用名词来表达和描述具体的事物,使语言更具体和形象。

概念和名词的不同还体现在它们的应用范围上。

概念通常是跨学科的,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学科。

例如,“自由”这个概念可以应用于政治、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而名词则更具体和局限性,更多地与具体的领域和学科相关。

例如,“苹果”这个名词主要与植物学、农业等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用概念或名词来描述和解释事物的情况。

当我们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归纳概括时,我们会使用概念来进行思考和分析;而当我们需要表达具体的人、事、物或概念时,我们会使用名词来进行描述和交流。

什么是概念_概念的定义

什么是概念_概念的定义

什么是概念_概念的定义概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观念或充当指明实体、事件或关系的范畴或类的实体。

那么你对概念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概念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什么是概念概念(Idea;Notion;Concept)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本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

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

概念可以大众公认的,也可以是个人认知特有的一部分。

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

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

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37.1-2000:“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

德国工业标准2342将概念定义为一个“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映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

从广义上讲:事物能够改变模型的性质称为事物的概念。

概念现代定义概念亦即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观念或充当指明实体、事件或关系的范畴或类的实体。

在它们的外延中忽略事物的差异,把这些外延中的实体作为同一体而去处理它们,所以概念是抽象的。

它们等同的适用于在它们外延中的所有事物,所以它们是普遍的。

概念也是命题的基本元素,如同词是句子的基本语义元素一样。

概念是意义的载体,而不是意义的主动者。

一个单一的概念可以用任何数目的语言来表达。

狗的概念可以表达为德语的Hund,法语的chien和西班牙语的perro。

概念在一定意义上独立于语言的事实使得翻译成为可能——在各种语言中词有同一的意义,因为它们表达了相同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

从哲学的观念来说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将概念与一个词或一个名词同等对待。

概念的辨析在一些哲学理论中概念范围与概念内容的定义不同。

概念范围(外延)是指所有包括在这个概念中的事物,比如“白”的概念范围是所有白色的事物。

概念的逻辑特征

概念的逻辑特征

概念的逻辑特征
概念是人类理解世界和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是认识过程中最为基本和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

概念的逻辑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抽象性。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性特征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具有抽象性质。

2. 普遍性。

概念所涵盖的范围是广泛的,可以包含多个对象或现象。

3. 稳定性。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外在的变化而改变。

4. 层次性。

概念之间存在不同的层次关系,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

5. 相互关系。

概念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了整个知识系统。

6. 归纳性。

概念的形成往往是通过归纳推理来实现的,即从具体实例中概括出共性特征,形成相应的概念。

7. 可操作性。

概念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应用和运用。

了解概念的逻辑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交流的有效性。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学习重点】1.什么是操作系统;2.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4.操作系统的主要类型;5.UNIX命令的一般格式;6.分时概念;7.现代操作系统的三种用户界面。

【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记忆要点:(1)操作系统是什么——是核心系统软件;(2)操作系统管什么——控制和管理系统内各种资源;(3)操作系统有何用——扩充硬件功能,方便用户使用。

2.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五大主要功能: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管理。

3.掌握操作系统所处的地位。

操作系统是裸机之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建立其他所有软件的基础。

4.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共享和异步性。

理解模拟: 并发——“大家都前进了”;共享——“一件东西大家用”;异步性——“你走我停”。

5.熟练掌握并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类型: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个人机系统、网络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UNIX系统是著名的分时系统。

6.掌握分时概念:主要是指若干并发程序对CPU时间的共享。

7.掌握UNIX命令行的一般格式:命令名[选项][参数]8.知道现代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三种使用界面:命令界面、图形界面和系统调用界面。

9.了解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进程管理【学习重点】1.什么是进程,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和关系;2.进程的基本状态及其变化;3.进程由哪些部分组成,进程控制块的作用;4.什么是进程的同步与互斥;5.多道程序设计概念;6.什么是临界资源、临界区;7.什么是信号量,PV操作的动作,进程间简单同步与互斥的实现。

【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多道程序设计概念及其优点。

2.熟练掌握进程的概念——程序在并发环境中的执行过程。

3.熟练掌握进程最基本的属性是动态性和并发性。

4.掌握进程与程序的主要区别。

(1)程序是永存的;进程是暂时的,是程序在数据集上的一次执行,有创建有撤销,存在是暂时的;(2)程序是静态的观念,进程是动态的观念;(3)进程具有并发性,而程序没有;(4)进程是竞争计算机资源的基本单位,程序不是。

(5)进程和程序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程序可对应多个进程即多个进程可执行同一程序;一个进程可以执行一个或几个程序5.掌握进程的基本状态:运行态、就绪态、阻塞态。

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状态转换?6.掌握进程的一般组成,应深入理解进程控制块的作用。

每个进程有唯一的进程控制块。

7.掌握进程同步与互斥的概念。

简单理解:同步是伙伴,互斥是竞争。

互斥:是指某一资源同时只允许一个访问者对其进行访问,具有唯一性和排它性。

但互斥无法限制访问者对资源的访问顺序,即访问是无序的。

同步:是指在互斥的基础上(大多数情况),通过其它机制实现访问者对资源的有序访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步已经实现了互斥,特别是所有写入资源的情况必定是互斥的。

少数情况是指可以允许多个访问者同时访问资源8.掌握进程临界资源和临界区的概念,理解进入临界区的原则。

各进程采取互斥的方式,实现共享的资源称作临界资源。

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称为临界区1、如果有若干进程要求进入空闲的临界区,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进入。

2、任何时候,处于临界区内的进程不可多于一个。

如已有进程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其它所有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

3、进入临界区的进程要在有限时间内退出,以便其它进程能及时进入自己的临界区。

4、如果进程不能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应让出CPU,避免进程出现“忙等”现象。

9.掌握信号量概念,P、V操作执行的动作。

10.能用信号量和PV操作实现简单的进程互斥或同步。

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式:(1)根据问题给出的条件,确定进程有几个或几类。

(2)确定进程间的制约关系——是互斥,还是同步。

(3)各相关进程间通过什么信号量实现彼此的制约,标明信号量的含义和初值。

(4)用P、V操作写出相应的代码段。

(5)验证代码的正确性:设以不同的次序运行各进程,是否能保证问题的圆满解决。

切忌按固定顺序执行各进程。

11.了解进程的生存过程——创建—运行—阻塞—终止。

12.了解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第三章处理机管理【学习重点】1.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功能;2.简单的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法、时间片轮转法、优先级法;3.评价调度算法的指标:吞吐量、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4. shell命令执行过程。

【教学要求】1.掌握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功能。

根据作业控制块中的信息,审查系统能否满足用户作业的资源需求,以及按照一定的算法,从外存的后备队列中选取某些作业调入内存,并为它们创建进程、分配必要的资源。

然后再将新创建的进程插入就绪队列,准备执行。

1、记录系统中所有进程的执行情况;2、选择占有处理机的进程;3、进行进程上下文切换。

在一般操作系统中,进程调度是必须具备的。

2.掌握作业的四种状态:提交、后备、执行和完成。

3.掌握作业调度与进程调度的关系。

简单比喻:作业调度是演员上场前的准备,进程调度是让演员上场表演。

4.掌握常用调度算法的评价指标:吞吐量、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5.掌握三种基本调度算法的实现思想,并能进行评价指标的计算。

可以利用图表形式列出各作业或进程的有关时间值,如到达时间、运行时间、结束时间等,利用评价公式计算出各指标的值。

6.了解一般shell命令的执行过程。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学习重点】1.用户程序的主要处理阶段;2.存储器管理的功能;3.有关地址、重定位、虚拟存储器、分页、分段等概念;4.分页存储管理技术的实现思想;5.分段存储管理技术的实现思想;6.页面置换及先进先出法。

【教学要求】1.掌握三级存储器结构:高速缓存、内存、外存。

2.掌握用户程序的主要处理阶段:编辑、编译、连接、装入、运行。

3.掌握存储器管理的功能:内存分配、地址映射、内存保护、内存扩充。

4.了解以下概念:逻辑地址、物理地址、可重定位地址、重定位、静态重定位、动态重定位、碎片、虚拟存储器。

5.了解虚拟存储器的基本特征:虚拟扩充、部分装入、离散分配、多次对换。

6.掌握分页和分段概念,二者的主要区别。

分页就是将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分成若干大小相等的片(即页),然后装入内存。

分段就是用户可以把自己的作业按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都是从0开始编址,并有自己的名字和长度。

相同点就是,两者都属于存储器管理方式中的离散分配方式。

都要通过地址映射机构来实现地址变换。

不同点就在于,离散分配方式的基本单位的不同,是页还是段。

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

分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一维的,线性的,程序员只需利用一个记忆符表示一个地址;而分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二维的,程序员在表示一个地址的时候既要给出段名,又需要给出段内地址。

其中,段名可以理解为函数名等,段内地址可以理解程变量等的地址。

7.掌握分页存储管理技术的实现思想,如何实现从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8.掌握分段存储管理技术的实现思想。

9.了解对换技术的实现思想。

10.掌握理解页面置换的先进先出法;了解最佳置换法(OPT)和最近最少使用置换法(LRU)。

第五章文件系统【学习重点】1.文件、文件系统的概念;2.文件的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的概念;3.目录和目录结构;4.路径名和文件链接;5.文件的存取控制;6.对文件和目录的主要操作。

【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文件、文件系统、目录概念。

文件是由文件名字标识的一组信息的集合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存储设备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存储设备上组织文件的方法。

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和存储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称为文件管理系统,简称文件系统。

2.了解文件系统的功能。

3.掌握文件的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的概念,以及相应的组织形式。

4.掌握目录的基本组织方式,特别是UNIX系统的目录结构。

5.了解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

6.掌握路径名和文件链接的概念。

7.掌握文件存取控制的作用及UNIX系统中采取的办法。

8.掌握UNIX系统中文件的分类,对文件和目录的基本操作命令,如cat,more,ls,cp,cd,rm。

第六章设备管理【学习重点】1.设备管理功能;2.常用设备分配技术;3.使用缓冲技术的目的;4.UNIX系统中打印机的主要安装步骤。

【教学要求】1.了解设备的一般分类:存储设备(块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字符设备)。

2.掌握使用缓冲技术的目的和缓冲区的设置方式。

3.掌握设备管理功能:监视设备状态、进行设备分配、完成I/O操作、缓冲管理与地址转换。

4.掌握常用设备分配技术:独占分配、共享分配、虚拟分配。

5.掌握SPOOLing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思想。

6.了解处理I/O请求的步骤。

7.了解UNIX系统中安装打印机的主要步骤。

第七章中断和信号机构【学习重点】1.中断的一般处理过程;2.系统调用的实施过程。

【教学要求】1.掌握中断、中断源、中断请求等概念。

2.掌握中断响应概念和完成的工作。

3.掌握中断处理的一般过程。

4.通过系统调用的实施举例,了解操作系统各部分如何协调动作。

5.了解信号机构的工作原理。

第八章死锁【学习重点】1.什么是死锁;2.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3.死锁预防的基本思想和可行的解决办法;4.什么是进程的安全序列,死锁与安全序列的关系;5.死锁的避免与银行家算法。

【教学要求】1.掌握死锁的概念和产生死锁的根本原因。

2.掌握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以下四个条件同时具备:互斥条件、不可抢占条件、占有且申请条件、循环等待条件。

3.了解解决死锁的一般方法,掌握死锁的预防和死锁的避免二者的基本思想。

4.掌握死锁的预防策略中资源有序分配策略。

5.了解进程安全序列的概念,理解死锁与安全序列的关系。

6.了解银行家算法。

7.了解资源分配图。

8.了解死锁的检测及恢复的思想。

第九章现代操作系统技术与系统管理【学习重点】1.微内核、客户与服务器、进程和线程的概念;2.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3.系统管理员的职责;4.微内核一般结构。

【教学要求】1.掌握操作系统代的划分。

2.掌握微内核的概念,了解微内核结构的特点。

3.掌握现代操作系统中客户与服务器的概念。

4.掌握线程的概念,它与进程的关系和区别。

特别是传统操作系统中的进程概念与现代操作系统中的进程概念不同。

简单地说,传统操作系统中进程具有分配资源、调度运行两大功能,而现代操作系统中进程只作为分配资源单位,线程才作为调度运行单位。

5.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6.了解系统管理员的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