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诫子书》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二、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四、字词解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诫子书》阅读与答案

《诫子书》阅读与答案

《诫子书》阅读与答案《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之德,在于沉着修身,节俭修身。

如果他不放下名利,他就不能展示他的远大抱负,如果他不安静,他就不能有远见卓识。

学习一定要安静,可以从学习中来,不学习就不能扩展能力,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中取得成功。

过度的享受不能培养你的精神,易怒不能培养你的性情。

岁月和时间一起逝去,意志和时间一起消失,像枯枝落叶一样枯萎,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怎么能及时守护这座破败的房子,在他年老时哀悼过去?【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2.作者讨论了哪些方面?这些方面是如何讨论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复: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复:答案: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④ 如果你没有远大的理想,你就不能表明你没有远大的理想。

2.作者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取得了进步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是遥远的。

1.中国人历来崇尚礼仪重视家教。

本文是-------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表现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无限的期望。

2.解释课文中下列标点词的含义a.静以.修身b,年与.时驰c.险躁则.不能治性d、绅士之旅3与“节俭以支持道德”中的“to”相同的意思是(.)A.穆欣欣到4在这篇文章中,这两句话的意思与韩愈的“勤劳能干,玩乐不足,思想成功,后续破坏”是相同的。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B.静以/修身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学/无以广才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并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

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松地拿起屠刀。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译文:又怎么来不及!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中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理屈词穷B.穷追猛打C.穷乡僻壤D.山穷水尽二、基础知识综合根据要求答题。

6.请把《诫子书》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8.仿照示例,《秋词》中任选两句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子规”渲染出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第二句,“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

“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课时作业(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B.将复何及.(来得及)C.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D.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3.下列对《诫子书》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讲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作者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提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是“静”和“俭”。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正面说明了“淫慢”和“险躁”的害处。

D.文章最后一句强调要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顾野有麦场,场王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5.某中学开展“秉承诗书传家,传承优良家风”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在写“耕读传家”时,小卉同学对使用哪种字体很是犹豫,请你帮他选择并简述理由。

(楷书)(隶书)(行书)(2)请你将正确的选项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中。

(只填字母)从中,我明白了“家”满载着爱和期望;从中,我明白了“家”是一份真诚和信任;从中,我明白了“家”是绵绵的思念和温暖的避风湾;从中,我明白了“家”是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与担当。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B.诸葛亮《诫子书》C.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D.曾子杀猪(3)活动结束后,小卉写了一段感言,请你修改。

【甲】对个人而言,家风是我们从哪儿来的根、到哪儿去的魂,对社会而言,家风是一种情怀、一种积淀、一种信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3)

C.意与日去./.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D.将复何及./及.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26.本文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说说作者认为修身养性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

【答案】25.B26.途径是淡泊、宁静;因为不内心恬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只有内心恬淡宁静,オ能刻苦学习,増长オ干,成就学业。

【解析】25.A.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语气助词,无实意。

B. 都解释为“志向”。

C. 消逝/离开。

D.来得及,赶上/等到。

故选B。

2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重要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

【点睛】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

但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儿女应当知道。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论语>十二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行:夫君子之行./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B.致: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以致.用(成语)C.意:意.与日去/目似瞑,意.暇甚(《狼》)D.学:夫学.须静也/非志无以成学.22.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3.(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_______”字,对比鲜明。

2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答案】21.B22.(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

23.静躁24.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

“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03《诫子书》比较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3《诫子书》比较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3《诫子书》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诫子书羊祜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①。

年九岁,便诲以《诗》《书》。

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②。

今之职位,谬恩之加③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愿汝等④言则忠信,行则笃⑤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⑥无听毁誉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注】①典文:管理文书。

②清异之名:清高:特异的名声。

③谬恩之加:误把恩惠赐给我。

作者自谦之辞。

④汝等:你们。

⑤笃:忠诚、厚道。

⑥不经之谈:缺乏根据的言论。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险躁则不能治.性治:修养B.才.须学也才:才干C.非吾力所能致.也致:给予D.闻.人之过闻:听说、听见2.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夫君子之.行B.能言之.年C.闻人之.过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5.甲、乙两文从学习与做人两个方面对子女进行劝诫。

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做人方面的启发?【答案】1.C 2.D 3.(1)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学有所成。

(2)听说了别人的过错,耳朵可以听,而不要再去宣扬,三思之后再决定如何去做。

4.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5.示例:【甲】文中根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分析,诸葛亮告诫他的儿子,同时也告诫我们,在学习上要明确志向,珍惜时间,同时还要刻苦努力。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15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9.下列有关文言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告诫劝勉儿子诸葛瞻而写的一封家书。

B.《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活用为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C.《论语·学而》中“不亦说乎”中“说”通“悦”,在文中意思为“愉快”。

D.《咏雪》中“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一个文言倒装句。

10.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2分)(1)夫君子之行(2)非志无以成学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无以致远致(2)无以广才广(3)意与日去日(4)悲守穷庐庐12.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句: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A.迷惑傲慢就不能振奋精神,危险轻薄就不能修养性情。

B.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C.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危险轻薄就不能修养性情。

D.迷惑傲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3.作者认为君子修身养德需要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

(3分)(三)(15分)9.(3分)D10.(2分)(1)夫 / 君子之行(2)非志 / 无以成学11.(4分)(1)达到(2)增长(3)岁月,时光(4)简陋的房屋12.(3分)B13.(3分)答题要点:立志;勤学;惜时。

评分说明:一点1分。

意思对即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同步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同步试卷

《诫子书》同步试卷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A. 淡(dàn)泊宁静致远B. 淫(yín)慢无以成学C. 枯(kū)落年与时驰D. 险躁(zào)悲守穹庐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君子/之行B.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非淡薄无以明志B. 非宁静无以至远C. 淫慢则不能厉精D. 险躁则不能治性4.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中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理屈词穷B. 穷追猛打C. 穷乡僻壤D. 山穷水尽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B. “学须静也”的“学”不单单是指一般的学习,还含有修养自身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指单纯的安静,还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

二、填空题(共1题;共7分)6.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俗语有________。

本文题目中的“诫”的意思是________,“书”是指________。

三、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7.本文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选择文中对你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或一个观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200字左右。

四、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30分)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15《诫子书》课时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选自《周公诫子》,有删改)3.写出下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性( )(2)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5.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文:课时训练答案一、1.D 点拨:D项正确的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二、3.(1)修养(2)因为4.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5. (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5)

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丙】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

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47.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3)悲守穷庐..(4)此即日习.于傲矣48.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4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4)

A.君子之.行/下车引之.B.入门不顾./左顾.右盼C.年与时.驰/时.年七岁D.相委而去./意与日去.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31.《子思》中说:“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请你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行》《诫子书》两篇文章的内容,分别谈谈这两篇文章带给你的启示。

32.小明为警戒自己,特选诸葛亮的《诫子书》悬挂床头,下面对小明选择这幅字画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此幅书法端庄大气,笔画连绵,意在提示自己做一个文雅之士。

B.此幅书法,形体方正,庄重工整,意在警醒自己做方正之人。

C.此幅书法,体态轻盈,如行云流水,告诫自己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D.此幅书法,蚕头雁尾,典雅庄重,意在警示自己静心苦学,有所作为。

【答案】29.B30.(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2)到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就丢下他自己走了。

31.示例:《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相约而行不守时还对子骂父启示我做人要信守诺言,要有礼。

《诫子书》诸葛亮从学习和做人的角度谆谆教诲儿子,启示我学习要有远大志向,要勤奋惜时,做人要淡泊名利,要节俭。

32.B【解析】【分析】29.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助词,的/代词,指元方;B.回头看,泛指看;C.时光/当时;D.离开/消失;故选B。

30.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浮躁。

(2)到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就丢下他自己走了。

舍:舍弃;去:离开。

3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3)

但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儿女应当知道。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论语>十二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行:夫君子之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B.致: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以致.用(成语)C.意:意.与日去/目似瞑,意.暇甚(《狼》)D.学:夫学.须静也/ 非志无以成学.22.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3 .(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__________ ”_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______________ ”_ 字,对比鲜明。

2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答案】21.B22.(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

23 .静躁24.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

“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填空。

《诫子书》一文选自作者__________、字_____,三国时____国_______家、_________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戒的意思是__________,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 B.宋何罪之有 C.水陆草木之花 D.愿借子杀之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阅读训练】5.用“/”对下列句子画出句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6.解释词语。

(1)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句子。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诫子书》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诫子书》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诫子书》含答案课内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诚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逐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①淫慢.则不能励精①险.躁则不能冶性(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D.《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答案】(1)①才干;①懈怠;①轻薄。

(2)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①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3)B【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①非学无以广才: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

才:才干。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

慢:懈怠。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险:轻薄。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新人教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有答案完整版

新人教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有答案完整版

新人教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有答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诫子书》练习含答案一、填空《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三、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加点字解释1、静.以修身()2、非淡.泊.无以明志()3、非宁静..(宁静:致:远:)..无以致远4、非志.无以成学()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6、非学无以广.才()7、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励:)8、年与时驰.()9、将复.何及()10、诫.子书.(诫:书.:)四、翻译下列句子24%(4+4+4+4+6+2)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6、将复何及: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本文作者就和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6%(每空2分)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答: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3%)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分)答: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5)

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按句意即可断为: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按句意即可断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注意句中“也”是语气助词,应紧接在“回”之后。

故选D。

37.A.《诫子书》不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还概括了做人的经验。

不准确;C.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并不是说:人不努力学习和修养,只要生命长度到了见识就深了,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不准确;D.说的是通过不义得到的富贵,与“淡泊名利,远离功名,潜心教育”没有必然联系。

不准确;故选B。

38.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时,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

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语句通畅。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重点词语:淡泊,指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整句意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能排除外来干扰做到平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句重点词语:博,广也;而,而且,表递进;笃,坚守,忠于;志,志向;切,恳切;近思,考虑当前的事;仁,仁德。

整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点睛】甲参考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参考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测试题(含答案)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意与日去相委而去B.险躁则不能治性学而不思则罔C.静以修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D.将复何及措手不及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B.非淡泊/无以明志C.夫君子/之行D.淫慢/则不能励精3.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东汉时期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B.《论语》中的“三十而立”是指人在三十岁前后的年纪,应该建立起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应该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和成家立室。

C.王强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的盛情款待!”D.小明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贵庚(书面语)?”4.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处是()A.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B.好的家训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保证,时过境迁,许多人不禁发问:家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日前举行的郴州市“家训与文化传承”理论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C.家训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家训。

为此,D.专家呼吁要重建现代家训文化。

5.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粗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_______)淡泊(_______)淫慢(_______)险zào(_______)年与时chí(_______)遂成枯落(_______)6.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4)遂成枯落(________)7.用课文原句填空。

(1)对那些心浮气躁、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劝勉他们。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

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1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答案】C【解析】C.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课内阅读15.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2)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3)弛担持刀(______)(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答案】(1)相比(2)竭尽自己的心力(3)解除,卸下(4)达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注意:“忠”“致””“弛”属于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静.以修身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3)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4)遂成枯落..17.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6)

59.请依据语段(一)(二)的内容,简述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哪些要素。

【答案】55.C56.(l)《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5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8.不能调换顺序。

①这两句的顺序先论述“学”,再论述“教”,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中的两个分句是照应的;AB两句是递进关系,从“学”到“教”,议论逐渐深入,为下文进一步提出“教学相长”的观点做准备。

59.①注重实践。

语段(一)以嘉肴为喻,论述了在学习中只有亲身体验、实践才能真正领悟“道”:②重视学和教的辩证关系,做到以“教”促“学”。

语段(一)提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指出应该从“教”后所产生的“困”中达到“自强”的境界:③内心宁静,静心求学。

语段(二)指出“夫学须静也”:④树立高远的志向。

语段(二)指出“非志无以成学”,强调高远的志向对学习成功的巨大作用。

【解析】【分析】55.A.道理/道路;B.好处/好,说的对;C.学习/学习;D.推动,促进/大片的;故选C。

5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注意特殊句式及通假字。

(1)第一个“学”,同“敩”,教导;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句,译为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夫,句首发语词,不译;行,行为操守;修身,修养德行;养德,培养品德。

57.本题考查文言句读。

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可根据句意来句读,也可以根据句子结构句读。

句子意思是“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结合句子结构,主谓划开,正确句读为: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判断句子顺序能否调换,一看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二看与上下文是否存在照应关系。

①AB两句间是递进关系,从“学”到“教”,议论逐渐深入;②这两句的顺序先论述“学”,再论述“教”,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中的分句顺序是照应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1.《诫子书》中:“夫学须静也”当中的“静”怎样理解?与“学”有何关系?【答案】“静”是学习的前提。

“静”指的是一种屏弃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学习和反思自己的作为。

(意思相近即可)【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夫学须静也”意思是“学习必须静心专一”,“静”的意思是“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这句强调了“静”是学习的必要前提条件,只有摒除杂念才能专心于学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162.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答案】(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

(2)不内心恬淡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解析】【详解】(1)(2)考查的是翻译句子。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句中“三”不是确指,“三人”可以理解为“几个人”,“焉”意思是“于此,在其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句中“淡泊”意思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有办法”,“致远”意思是“达到远大目标”。

据此翻译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翻译为“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据此断句为: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63.下列朗读的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16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年与时驰.俭以养.德非学无以广.才意.与日去165.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66.《诫子书》作为古代家训中的名篇,在很多方面给人以力量和启迪。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格式,谈谈你的感受,字数不少于80。

例:惜时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诸葛亮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诲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唯有珍惜时间,方能不负芳华,成就梦想。

虽是老生常谈,但慈父对儿子的教导,字字句句皆出真心,启人深思。

【答案】163.C164.(1)疾行,指迅速逝去(2)培养(3)增长(4)意志165.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166.此题为开放式试题,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即可得分。

示例1.节俭的力量。

俭就是节俭、俭朴。

在生活中能做到不以物欲左右自己的心志,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宁静。

“俭以养德”,强调的是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质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这是诸葛亮人生智慧的总结,也是他严于律己的人生写照示例2.简约的力量。

言简意丰,韵味悠长。

诸葛亮的这封家书,用短短几十字,就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讲得透彻深刻。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饰雕琢。

作者以平易的说理将自己的平生经验全数传达给儿子示例3.宁静的力量。

静就是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静就是享受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做到静就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静静的沉思,安静的反思自己的作为。

“非宁静无以致远”,摒除了名利的束缚,自然就能淡泊自处;做到淡泊和宁静,就能志向明确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解析】163.C.正确停顿应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与原句意思不符。

“非……无以”形成双重否定,肯定了后面的做法。

故C项错误。

故选C。

164.考查理解文言词义。

注意:年与时驰:年华随时光而飞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养德:培养品德。

广才:增长才干。

165.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注意关键词: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致,达到。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

励,振奋。

166.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在对全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问题做出正确回答,答题要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

本文中写一个人要成才,第一是树立志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第二是静心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第三是珍惜时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第四是节俭,“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可从这几个方面,仿照例句谈自己的感受,答案不唯一。

【点睛】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乙)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6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俭以.养德以.德报怨学以.致用自以.为是B.意.与日去出其不意.词不达意.意.气风发C.淡泊明志.志.大才疏志.同道合志.在四方D.年与时驰.心驰.神往驰.名中外纵横驰.骋168.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翻译: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

理解:诸葛亮强调提高自身修养,需要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如果放纵、轻浮则不能修养身心。

B.学须静也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理解:诸葛亮阐明学习要求所处环境安静,不受干扰。

他强调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对社会有所贡献。

169.上文是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主要阐述了“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深刻道理,这是古人推崇的一种美德。

结合上面文本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美德在许衡和怀素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链接材料二)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

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节选自《僧怀素传》)【答案】167.C168.A169.答案示例:许衡盛夏途经河阳,口渴,众人争着去摘路边一棵无主梨树的梨子,独许衡不吃,他认为不合乎道义的东西,(有教养的人)一丝一毫也不取,这就是他修身立德的体现。

怀素写草书,因贫穷无钱买纸,用芭蕉叶、漆盘和方板来练习书写,以致盘和方板都被穿透了,这就是他明志治学的体现。

【解析】167.此题考查一词多义。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A.用来/用/表目的,来/与“为”连用,“认为”的意思;B.意志/意料/意思/意志;C.都是“志向”的意思;D. 流逝/奔驰/传播/疾驰。

故选C。

168.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与理解。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B. “学须静也”的“静”是静下心来,心静的意思。

这句话阐明了做学问要求的是心静,(只有心静才能学进去)。

“诸葛亮阐明学习要求所处环境安静,不受干扰”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睛: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16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和链接材料大意,分析人物品质。

盛夏时,经过河阳极度口渴的许衡,不摘路边梨树上的梨子,他认为不合道义的东西不能接受。

这是他“修身立德”的体现。

怀素用草书来顺遂心志。

他因贫穷无纸可书写,就把芭蕉叶、漆盘和方板当作纸来书写,这是他“明志治学”的体现。

选自《艺文类聚》作者:诸葛亮年代:三国时期参考译文:《诫子书》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链接材料一: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遥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路上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不是自己拥有的却摘取它,不可以。

”那人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即使)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有教养的人家的)庭院里有果树,当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时,(有教养的)小孩经过它,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