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合集下载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开启未来的科学之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以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驱动的教育方式。

它旨在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科学理解,提高其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1. 科学启蒙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科普图书、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儿童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分类、测量等科学技能。

同时,通过科学启蒙,培养儿童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让儿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让他们了解科学原理的实际应用。

实验操作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观察发现观察发现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核心。

通过让儿童观察自然现象、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同时,鼓励儿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尝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4. 思考探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培养儿童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科学教育中,引导儿童思考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并尝试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学启蒙、实验操作、观察发现和思考探索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激发儿童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第2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2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1.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1)将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激发 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目标。
(2)以科技素养的培养为宗旨,使幼儿 形成对科学技术的积极态度。
(3)引导儿童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萌 发其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2.依据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
(1)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观。儿童的发 展是一个整体,幼儿发展的需要是整体的需要。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
观察
学会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 学会观察、比较物体的特征; 学会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 学会观察自然现象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
分类和考量
学习测量物体的长短、粗细、大小、 多少、轻重等特征的简单方法; 学会按物体的特征或用途进行分类; 能指出分类的标准或物体的属性; 学会使用不同的简单工具进行测量; 初步通过测量可以获得精确量化的信 息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
1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 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 欲;
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 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 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 动脑,探究问题;
5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 环境,亲近大自然,珍 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 环保意识。
3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制定的,是幼 儿园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制定学前儿童教育目标时,不仅 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遵循学前儿童学习科 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1、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1)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

(3)科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什么是技术:法国科学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达到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像三个基本要素。

(1)技术不仅是进行生产劳动的手段,而且是科学的手段、文化娱乐的手段,技术已渗透到了现代人类活动中的各个方面。

(2)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现代技术的先导;现代技术已经不是经验的产物,而是这物化的结果。

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目的是认识自然的、社会的及思维的规律,成果是科学知识。

技术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其目的是高计和制造用于生产、运输和通讯、战争、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医学、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如物理学有实验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如杠杆、滑车等有力学。

技术产生科学,如射电望远镜的发明与使用,产生了射电天文学;科学也产生技术。

科学和技术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

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建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而认识自然则是改造自然。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科学与技术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而相互增强。

4、科学技术的功能有哪些:(1)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2)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5、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6、其特点有哪些:第一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学习科学提供了有利基础。

第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客观存在的,很多都可以直接观察到。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帮助学前儿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探索和理解科学、自然的原理和现象。

在学前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持续介绍和示范科学概念的表达和操作,激发学习者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创造性活动,并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的科学过程。

主要内容:
1、观察和分析:观察、分析对象,学习对象的基本特征。

2、实验:通过实践实验,熟悉和了解实验流程,增强实验的信心和能力。

3、探索:通过探索和体验,让孩子们运用观察、分析和实践来认识、分析事物,操作认识和分析这些物体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4、数学:让孩子们尝试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理解科学概念,学习加强计算能力,熟悉数理关系,某些科学知识可以以数学形式表达出来。

5、比较:孩子们可以比较不同对象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并运用比较手段分析和思考,熟练掌握科学概念和技能。

6、回顾:在科学教育中,也应定期回顾,让学生复习和熟悉已学习的内容,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 1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二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二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作者:Lhasa师专 杜海军 转载请保留 此标志
30
(二)3-4岁(小班)幼儿科学活动教育目标
➢ 知识方面
• 观察自然物特征,获取粗浅经验,了解关系。
• 观察自然现象明显特征。
• 观察了解人造产品特征及用途,方便生活
• 学会一一对应相互比较有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
•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上下,认识基本图形,
9
Ⅰ 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刚要》“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 和求知欲。”也就是发展幼儿对周围各种事物和 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科 技制作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能从 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 的重要和有趣”,强调要发展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
第一节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 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幼儿教育总目标 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幼儿教育总目标在幼 儿科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指幼儿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探究时所应获得的 发展,是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的任务要求。
作者:Lhasa师专 杜海军 转载请保留 此标志
第一,《刚要》对幼儿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不做统一 规定;第二,幼儿探索所得科学经验能否上升为 抽象知识,教师灵活掌握;第三,探究过程中能 否让幼儿获得一个科学结论,教师灵活掌握。
作者:Lhasa师专 杜海军 转载请保留 此标志
27
第一节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 二、幼儿科学教育的各年龄阶段目标
划分为:0-3岁,3-4岁,4-5岁,5-6岁四个阶段。
要求: 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与各年龄段的目标 熟悉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了解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及内容的制定依据 树立先进的幼儿科学教育价值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注重环境的创设和实验用的各种材料的准备,为学前儿童提 供观察和接触大自然的充分机会,通常至少应创设下列几方面 的条件:
(1)应该有较丰富的标本陈列。 (2)应该有一批随时可用的参考书。 (3)活动室应设有科学专用架,以存放孩子们从家里从家里
观看日本幼儿园的视频: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课外作 业写一篇800字的小文章)
/s/blog_6fca6 5770101edtv.html
学前教育专业 必修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3、法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在法国,3岁的幼儿就开始接触科学教育了, 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为了 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从小注意培养孩子 对事物的独立看法,进行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 是法国科学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同时,积极鼓 励孩子提出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资源。法国 教师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记录学生所提问题的习惯。
系统的,由浅入深的知识教育,并以季节变化为主线来进行
认识自然的教育。在方法上,则以教师单向传授为主,伴有
儿童的观察、种植和饲养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 必修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98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草案) 其中关于幼儿科学教育的条目小班8、9条,中班
10—12条,大班9—12条。
(3)掌握必要的简单的技能,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
(4)对数量和图像感兴趣
“自然”的内容包括自然现象、数、理、化以及日常生活知 识几个方面,目的是让学前儿童适应生活。
学前教育专业 必修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 必修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990年,日本颁布《幼稚园教育要领》(即《幼儿园教育
邮局、救火组织、公园、交通机关等社会组织的观察研究。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二章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二章全

1 技术制作活动的类型
(三)设计制作型
设计制作型技术制作活动,是通常所说的科学小制 作活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既要自己动脑设计又要自主 解决问题。
3.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1)顺序观察部,从外到里等,有顺序、有层次的细心观察,可以使幼 儿对观察对象形成整体的、较全面的认识。
2 观察认识活动的设计
(一)观察认识活动的设计原则
3.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2)比较观察法 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对相似事物中 的不同之处,对不同事物中的相同之处进行对照和辨 别的一种方法(如对比皱纹纸花和牛皮纸花开放速 度)。
能细致地观察事物的变 化和现象的发生
小、中、大班
小班科学活动“盐去哪儿了”,幼儿能观察盐放入水中的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睡莲花开”,幼儿能观察、比较不同的纸花开放 的顺序
观察技能
能长期系统地对事物进 行观察
中、大班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蚕宝宝”,幼儿能长期观察、记录蚕的变 化过程
能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 认识不同的对象
1 观察认识活动的特点
(一)运用各种感官观察
观察是观察认识活动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和方法。观察认识活动使幼儿通过运用视觉、听觉、 触觉、味觉等感官,对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形成全面、 细致的认识。
1 观察认识活动的特点
(二)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取
幼儿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凭借事 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及对表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 观察认识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直接与周围世界接触 的机会,能帮助幼儿获得最直接、最具体的科学 经验。
• 典型案例
三、活动过程 3.学习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师:“树的粗细、高矮除了用眼睛目测以外,还能用其他方法来测量吗?”(引导幼儿借 助绳子、树枝、尺子、布条等工具辅助测量) 请幼儿每人选择一样工具去测量树的粗细、高矮,量好以后告诉大家,用的是什么工具,是 怎样量出树的高矮、粗细的。 幼儿分散自由测量,教师辅导、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结束后,幼儿交流测量 结果。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义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义 第二章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心理认知基础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的分类发展与教育第二节比较、序列化与对应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第三节学前儿童的表征与模式认知发展与教育第四节学前儿童的守恒能力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的分类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进行分类活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分类能够帮助儿童感知集合。

第二,分类活动是儿童进行计数活动的必要前提。

第三,分类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也是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什么是分类?(一)分类的含义类是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整体。

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在一起,即它是把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其共同属性的几组。

分类是带有结构性的,每一种分类都有特定的标准或依据。

(二)分类的形式1.按物体名称分类。

2.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3.按物体量的差异特征分类。

4.按物体用途分类。

5.按物体间的关系分类。

6.按物体制作的材料分类。

7.按数量分类。

8.按时间分类。

9.按空间方位分类。

10.按所属关系分类。

此外,还可以按事物的包含关系进行分类。

最为重要的分类形式或是概念为类包含。

所谓类包含是指子类形成总类,总类划分成子类的过程。

它也是整体与部分的表现形式,几个部分组成整体,这个整体还可以分成这些部分。

二、学前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1.皮亚杰研究发现,感知运动阶段的婴儿(1-4个月)就能够对不同的物体做出不同的反应,他们通过味觉、嗅觉以及触觉等对食物的不同特点做出区分。

2.3-4岁幼儿的求同能力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

3-4岁幼儿开始具有简单的分类能力。

3.4-5岁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特点(1)提高了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的能力。

(2)在比较直观的条件下,这个阶段的幼儿能对类(集)和子类( 子集)作比较,也能很初步地理解总类与子类之间的包含关系。

4.5-6岁幼儿的分类能力发展具体表现为:(1)能对事物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2)对类与子类的理解,表现在5-6岁幼儿对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中总数群与子群关系初步理解之上。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提供给幼儿“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内容? 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提供给幼儿“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内容?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A 教学要想促进儿童的发展,其前提条件是了解和确定儿童的“最近 教学要想促进儿童的发展,其前提条件是了解和确定儿童的“ 了解和确定儿童的 发展区” 发展区”。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最近发展区”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宜的 活动材料,为不同的儿童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 活动材料,为不同的儿童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儿童的 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因材施教” 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因材施教” 的思想,即针对不同的儿童实施相应的教育。 的思想,即针对不同的儿童实施相应的教育。
B 在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师幼互动上。 在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上
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师幼互动的方式,全面分析幼儿在教师创设的、 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师幼互动的方式,全面分析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对儿童来说具 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中到底会遇到哪些困难,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中到底会遇到哪些困难,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以及针对这些困难教师可以提供怎样的帮助。 以及针对这些困难教师可以提供怎样的帮助。
• 学前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也就是说,虽然学前儿童还不 学前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也就是说, 具备运用逻辑进行思考的能力, 具备运用逻辑进行思考的能力,但是他们已经开始运用各种器官来认识这 个世界。并且逐渐掌握一种符号工具。 个世界。并且逐渐掌握一种符号工具。
在前运算阶段,幼儿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现象: 在前运算阶段,幼儿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现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针对3-6岁的儿童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观察力和好奇心高度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因此,通过科学教育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儿童科学教育:指对儿童进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的教育活动。

这种教育形式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探索性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学习科学知识。

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亲身体验来发现科学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3. 科学思维能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推理、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教育,儿童可以学会思考和提问,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 科学素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儿童对科学的基本了解和认识,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5. 科学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通过实验来帮助儿童理解科学原理和规律。

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儿童可以亲身体验和观察科学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验技能。

总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旨在通过实践和探索,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儿童的综合发展,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针对3-6岁儿童进行的科学教育,旨在通过科学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儿童了解植物的生命规律;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性质,让儿童了解水的变化过程和水的重要性等。

二、物理科学物理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物理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物理世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物理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让儿童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通过观察天空的变化,让儿童了解天气的变化和气象知识等。

三、化学科学化学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化学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化学世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化学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的性质,让儿童了解酸碱的特性和应用;通过观察食物的变化,让儿童了解食物的成分和营养等。

四、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生命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生命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生命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让儿童了解昆虫的生命规律;通过实验探究人体的五官,让儿童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等。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因果性认识的萌芽。 皮亚杰认为,稳定 性客体及其位移的 体系又是同因果性 认识不能分离的。
本结构。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虽然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的智慧,但是这一阶段是智力的萌 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决定着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知识分类理论
知识分类理论的内容
人类知识的获得 是一个活跃的过程, 要理解事物,就必须 将实物纳入转化系统 中来考虑,同时要获 得知识,就涉及转换 实物以理解某一种状 态是如何产生的。
儿童在操作实物 时会产生两种经 验: 物理经验与 逻辑—数理经验,
除了遗传本能行 为外,知识来自 两类经验,即物 理经验和逻辑— 数理经验。
3
以前的概念就要改变。
幼儿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和客观世界直接接触,其心理才能得到发展,
4
学习科学也才能成为可能。
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应广泛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并且只有通过思考,进行思维加工,
5
而不是机械记忆,幼儿才有可能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为今后的文 化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6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尝试发现问题,并通过 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 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的内容
1
认知发展是一种个人在环境中为解决认知冲突,通过同化和顺
应两种机能,以达到平衡状态的内在自我调整的过程。
2
知识的产生是主体通过其内在活跃的心理活动所建构而来的,
它是自我发动、自我调整的过程。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3、用正式量具测量时,量具要精确
六、文学艺术


(一)文学艺术方法概述
1、什么是文学艺术的方法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低幼艺术 作品等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来进行科学教育, 已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2、文学艺术方法的类型 (1)文学作品 ①科学诗 ②科学童话 ③科学故事 ④谜语 (2)艺术作品

(3)根据教育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以科学教育的不同领域为依据来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并不 多见,但是仍未部分幼儿园采用。这种方法是先将有价值的、符合本班儿童 特点的内容 选出来,然后根据选定的内容,在进行相应的编排(详例见p83)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特点
1、什么是测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测量时指通过观察或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初级的测定,包括长度测量、体积测量。 2、观察的类型 (1)观察测量 (2)非正式量具测量 (3)正式量具测量



(二)测量方法的运用
1、进行测量活动,重在培养测量意识


2、学习运用非正式量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九、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
(一)观察方法概述


1、什么是观察
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 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 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观察的类型
(1)个别物体的观察
(2)比较性观察:比较性观察法有助于幼儿掌握同类物体的共性,并 区别出它们的个性特点,从而加深了幼儿对各种物体的完整的印象。 (3)长期系统性观察。 (4)间或性观察 (5)室内观察与室外观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1)好奇好问(为什么) 2)初步理解摁扣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 的因果关系(树摇-刮风,车动-活的东西) 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能和情 景进行概括分类(根据形状、颜色分类)
一)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特点
3、5-6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有积极的求知欲望(怎么样)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 藏的因果关系(圆球-斜面-滚动) 3)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 分类(家禽-家畜)
(一)科学情感和态度目标解读
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学前儿童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前儿童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分享与交流
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提问 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破坏行为 用真情引导学前儿童的好奇心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 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的动物、植物、
自然现象等进行主动探究。
(2) 发展学前儿童好奇心,使学前儿童形成科学情感和科 学态度这种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素质。 (3) 使学前儿童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学习,使学前 儿童逐渐学会科学的方法。 (4) 使学前儿童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 验,发展智力。
四、怎样学习幼儿科学教育
(一)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 (二)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一)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
1.科技素养 2.要具有全新的、现代的教育观念 3.要具有一定教育知识和技能
1.科技素养
(1)要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2)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问题解决 问题 (3)能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幼儿、感染幼 儿
(1)注重学前儿童自发的个别探究和小组探究活动。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灵活地渗透于一日生活。案例:花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大纲

第一节 科学与科学教育(一)科学的内涵科学知识、科学活动与过程和科学价值等科学内涵。

(二)科学教育的内涵1.对科学教育内涵认识的发展与变化。

2.几种对科学素质的不同界定。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1.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涵的认识的发展与变化。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以3-6岁幼儿为对象,引导幼儿探究科学的主动性、支持幼儿经历探究和发现、旨在培养幼儿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三位一体的科学素养的教育过程。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过程。

第二节 数学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什么是数学?描述了各个角度对数学的理解,特别是恩格斯的定义。

(二)什么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遵循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前儿童积极建构数学经验,发展数学认知能力,并未正规的数学学习进行准备的过程。

第三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取向(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与变化。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解读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应包括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以及科学知识经验等三个要素。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20世纪80、90年代与21世纪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价值取向的定位及其变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本质及目标。

(一)国内外相关文件中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论述。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1.科学(1)生命科学。

生命体的身体特征、生命体的基本需求、生命体的简单行为、生命的生命周期、生命体的变化性与多样性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的关系。

(2)物质科学。

对物体与材料以及日常生活的周围环境中非生命物质的探究。

(3)地球与空间科学。

地球物质的性质、天气和气候、宇宙。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个综合性领域,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其中,教学方式包括理论解读、案例评析和实践探究,帮助儿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教学内容方面,涵盖了幼儿科学教育理论、国内外科学教育发展史,以及各种科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如观察认识类、实验操作类、技术制作类等。此外,还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如相关书籍和期刊,以支持教师和儿童的科学学习。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儿童不仅能够培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还能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课程还强调对儿童科学潜能的发现和早期发展,以及科学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教育。

它在培养孩子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绪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概述学前教育学的各章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特点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系统教育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点:1. 幼儿性格活跃、好奇心强,学前教育应充分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2. 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学前教育的重点,同时也包括对其感觉、情感和智力等方面的培养。

3. 学前教育需要有合适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第二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是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对于实施学前教育至关重要:1. 幼儿认知发展阶段:例如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感性思维阶段等。

2. 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学习语言的过程和阶段,了解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法。

3. 幼儿情感发展:关注幼儿情感的培养与管理,包括教师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4. 幼儿社会性发展:了解幼儿的社会性需求以及社交技巧的培养。

第三章:学前教育学科与课程学前教育的学科与课程是保障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主要内容包括:1. 学前数学教育:早期数学意识的培养,包括数量概念、形状识别等。

2. 学前语言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开展一些简单的识字和拼音教学。

3. 学前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和实验意识。

4. 学前艺术教育: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

第四章:保教知识与学前教育的管理保教知识与学前教育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教育效果。

以下是重要知识点:1. 儿童保健知识:关注幼儿的健康问题,包括饮食、睡眠、疾病预防等。

2. 幼儿游戏与活动:了解幼儿游戏与活动对其成长的重要性,如户外活动、角色扮演等。

3. 幼儿心理与行为管理: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如何引导幼儿良好的行为和情绪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能感知和发现物 体和材料的软硬、3. 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 光滑和粗糙等特 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 性。 置变化等。 3. 能感知和体验天 4. 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 气对自己生活和 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 活动的影响。 植物和人的影响。 4. 初步了解和体会 动植物和人们生 活的关系。
5. 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 5. 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 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 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 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 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 境。
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确定的、按幼儿年龄阶段划分 的中短期幼儿发展目标。它一般分为小班、中班、大 班3个阶段。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目标,既体现了不同 年龄阶段之间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同时也体现了
不同年龄阶段之间幼儿发展的连续性。
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是指以一段时间 内或以科学教育主题为依据的一系列学前儿童科学
1. 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 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 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2. 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 猜测。 3.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 的调查计划并执行。 4. 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 他符号记录。 5. 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知识经验
究活动的核心,也是学前儿童终身学习的武器。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分解
《纲要》对科学领域的目标概括如下:
(1)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
欲。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
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当代社会发展 的要求,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包括3个方面,即科学
知识经验的获得、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情感态度
的培养。以此为依据来划分学前儿童科学目标,也 就是从横向上划分,可分为3类:科学知识教育目 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科学情感和态度教育目标。
1. 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知识主要是直接掌握人类的认识及其成 果。在幼儿园里,教师通过教学向幼儿传递科学知识,可以缩 短继承人类认识成果的过程。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包括通 过教育使幼儿获取关于周围世界广泛的科学经验或在感性经验 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观念。比如,“了解生命及其过程, 知道生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都离不开水、阳光等物质”“初 步了解地球和环境的一些知识,知道地球上的一些主要的自然 地貌状态:高山、平原、海洋、湖泊”等。
3. 科学情感和态度教育目标
幼儿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对 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特别强调好奇、进取、 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
自动自发、喜欢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比如,
“能集中于自己的制作活动”“喜欢探究周围的 自然物”“能主动探究周围的自然物并能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等。
1、预习第二节P19-P24; 2、各小组整理科学教育的相关 内容,制作ppt下次课依次展示! 具体要求如下:
内 容 第一 组 第二 组 第三 组 第四 组 第五 组 第六 组 动物


动物的分类,幼儿可以探究动物的哪些方面,列 举三个可以在幼儿园开展的和动物相关的科学活 动 植物的分类,幼儿可以探究植物的哪些方面,列 举三个可以在幼儿园开展的和植物相关的科学活 动
以上4个层次构成了金字塔式的学前儿童科学
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各阶段性目标之间是相互 衔接的,体现了幼儿心理发展的渐进性;下层次 目标与上层次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 间是协调统一的,每层目标都是上一层目标的具
体化,低层次目标的实现能促进高层次目标的实
现。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和年龄阶段目标或单元目标结合具体教育活动内容的 特点,以及幼儿的特点制定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它是目标结构中最低层次的目标。
科学教育活动目标已成为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依据,所以教 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活动效果)应是可以观察和测 量的。科学教育活动目标通常用“行为目标”的方式来表述,就是说 活动目标的表述要具体、可操作。比如,在幼儿园小班科学教育活动
(2) 有好奇心,喜欢模仿、摆弄。
(3) 认识易于接触的动物“兔子”,了解其主要外部特征及 生活习性。
(4) 认识易于接触的植物“美人蕉”,了解其主要外形特征。
(5) 了解自己的主要身体部位“五官”,学习如何保护。 (6) 观察秋天的景色,初步体验大自然的美。
(7) 初步学习运用感官认识事物。
小 案 例 2. 幼儿园中班5月份的科学教育目标 (1)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动目标4个层次,如图2-1所示。
图2-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体
系中概括层次最高的目标,是实施学前科学教育,进行科学
素质早期培养和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和谐、全面发展的 根本指导和方向。它原则性地指出了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
3~4岁 4~5岁 5~6岁
1. 喜欢接触大自然,1. 喜欢接触新事物, 1. 对自己感兴趣的
对周围的很多事 物和现象感兴趣。 经常问一些与新事 物有关的问题。 问题总是刨根问 底。
2. 经常问各种问题,2. 常常动手动脑探索 2. 能经常动手动脑 或好奇地摆弄物 品。 物体和材料,并乐 在其中。 寻找问题的答案。 3. 探索中有所发现 时感到兴奋和满
3~4岁
1. 认识常见的动植 物,能注意并发 现周围的动植物 是多种多样的。
4~5岁
5~6岁
1. 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 1. 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 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 应关系。 2. 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 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 用途。 2. 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 功能之间的关系。 3. 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 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 素,如影子、沉浮等。 4. 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 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
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 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1、科学情感态度的目标分析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来自有好奇心和求知 欲; ——保持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 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无法统一提出目标;
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他们的认识是表象的、片面的、 零散的,概念化程度并不能达到“科学知识”的程度; 知识经验是科学探索过程的必然结果,已经蕴含在其 他目标之中;
有利于纠正以往科学教育中“重知识”的错误观念。
注意
在科学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幼儿科学经验 的获得,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水平,片 面强调概念化的知识;要让幼儿通过自 己的探索活动过程自行获取科学知识, 而不能由教师向他们灌输科学概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各年龄阶段科学教育目标
什么是科学?
知识 体系
1
过程
2
科学
3
精神态度、
价值体系
方法
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从纵向上分, 可分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年 龄阶段目标、单元活动目标和具体活
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同时,活动目标也 因科学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知识、方 法技能和情感态度3个方面有所侧重。例如,大班科学教育 活动“声音从哪里来”的活动目标可以这样表述:通过实 验使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道理,了 解声音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强弱与振幅的关系、音色与
足。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过程方法
3~4岁 4~5岁 5~6岁
1. 对感兴趣的 1. 能对事物或现象 事物能仔细 进行观察比较, 观察,发现 发现其相同与不 其明显特征。 同。 2. 能用多种感 2. 能根据观察结果 官或动作去 提出问题,并大 探索物体, 胆猜测答案。 关注动作所 3. 能通过简单的调 产生的结果。 查收集信息。 4. 能用图画或其他 符号进行记录。
“彩蝶比美”中,在要求幼儿认识蝴蝶的特征时,可以这样表述:
“认识蝴蝶的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两对翅膀、三对足;了解蝴蝶成 长过程的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而对于一些难以表现
为外部行为的目标内容,如兴趣、情感、态度等,要尽量表述得明确
具体。
(2) 科学教育活动目标应全面反映幼儿科学教育总
目标和年龄目标的要求。一个科学教育活动目标应涵盖知
2. 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科学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
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 解决问题等,以及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 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够根据 物体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学习边观察边 操作,认识水的特性”“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目 标物体的尺寸”等。
2、科学过程方法的目标分析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 题; 观察 操作 思考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 程和结果; 科学的方法的实质在于 探究
3、科学知识经验的目标分析
关于《纲要》中没有专门列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 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幼儿的科学知识因生活环境不同和个体差异不同,而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动手操
作能力。 (3) 了解人们的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的劳动成 果感兴趣。 (4) 熟悉常见的几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特
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