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DOC)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1)一、单项选择1.开放贸易给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A.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B.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C.正好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D.不可度量。
2. 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会促进国家间木材的贸易? ( )A.贸易前各国木材价格相等。
B.追求利润的木材价格套利。
C.国家间存在木材供给的差别。
D.国家间存在木材需求的差别。
3. 如果出口供给比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小,那么: ( )A.进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B.出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C.出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
D.进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4. 第一位系统地表述比较优势原理的经济家是: ( )A.Bertil Ohlin.B.Eli Heckscher.C.John Maynard Keynes.D.David Ricardo.5.H—O理论说明: ( )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B.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
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D.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
6.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3单位的X产品或3单位的Y产品,B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1单位的X产品或1单位的Y产品,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入,那么: ( ) A.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B.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C.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D.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7.对于H—O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要素禀赋。
B.国民收入。
C.技术。
D.消费偏好。
8.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点: ( )A.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方。
B.在生产可能性之上或之内。
C.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1、凯恩斯主义的贸易理论是( D )。
A、自由贸易理论B、内部化理论C、关税同盟理论D、超保护贸易理论2、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的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要素相对丰裕,则该国应(D )。
A 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B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C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D引进资本要素,输出劳动要素3、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B )。
A、禁止货币出口B、保护幼稚工业C、保持贸易顺差D、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4、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两种:绝对配额和( A )。
A、关税配额B、全球配额C、国别配额D、协议配额5、、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 B )指标。
A、贸易顺差B、对外贸易量C、对外贸易额D、对外贸易商品结构6、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 D )A.规模经济论 B.技术差距论 C.人力资本说 D.偏好相似论7、、保护关税论主张以()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产业。
( A )。
A. 关税,制造B. 非关税,制造C. 关税,农业D. 关税,幼稚二、判断1、错。
不同独立关税区之间,而且是商品而非限定货物2、对。
市场较小国家,分工的范围受到限制;分工的深入对国际市场依赖更深。
3、错。
商品包括货物、服务和技术、专利等等。
4、错。
一个国家可能有多个独立关税区。
5、错。
国际贸易总额由各独立关税区的出口值或者进口值加总而得6、错。
贸易条件指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7、对。
间接贸易中间包含转口贸易。
8、错。
转口贸易只是间接贸易的一个环节。
三、简答1、试分析贸易大国与贸易小国的出口补贴福利效应。
2、反补贴与反倾销需具备哪些条件?3、试分析出口退税对贸易小国额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复习资料.doc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复习资料★考试时间:7月5日下午2:30—5:00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复习:注:以下标注的页码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研究》(黄色那本)相关知识点的页码,详细内容可参考。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论1、什么是国际贸易(PD ?它可分为哪几类(P1-3)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分类:①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②按商品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③按国境和关境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④按商品形式分: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⑤按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分: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⑥按参加贸易双方分: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⑦按清偿方式分: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2、什么是对外贸易(P1) ?其产生的必备条件是什么(P5)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必备条件:①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②社会实体之间可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
3、什么是国际分工(P7) ?其产生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基础是什么?(P9)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影响因素有:①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④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动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⑤各国政策对国际分工的影响程度。
国际分工的形式: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4、简述世界市场的涵义(P17)及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P18)世界市场: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
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主要特征:①市场主体多层次,有国家、地区、企业等;②交易客体发生变化,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比重不断发生变化;③贸易方式多样化;④垄断和竞争更加激烈,争夺世界市场;⑤运销渠道多元化,信息网络现代化。
5、何谓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P19) ?其组织的特点及形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试题
1、 某年世界贸易额为45000亿美元,该年A国的 出口额为5500亿美元,进口额为5800亿美元,国 内生产总值为85000亿美元。计算:
(1)该国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比重为多少?
(2)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多少?(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 )
2、假设一国某产业领域当年出口额为120亿美元, 进口额为80亿美元,计算该国这一产业领域的产 业内贸易指数。
3、以1995年为基期,2004年某国的出口商品价 格指数上升10%,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上升18%, 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
4、假定本国有1500单位劳动(L)和1200单位资本 (K),外国有1600单位劳动和1400单位资本。两国 生产单位小麦均需投入8单位劳动和5单位资本,生产 单位棉花均需投入5单位劳动和5单位资本。求:
C、主要表现在同类产品上
D、通常表现在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的差别化产品上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10分)
1、有比较优势的一定有绝对优势,但有绝对优势的不 一定有比较优势。
2、印度软件生产与出口业集中在班加索尔的现象可用 内部经济来解释。
三、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1小题10分, 2小题10分,3小题10分,4小题15分,5小题25 分,总计70分)(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小麦和棉花的要素密集类型 (2)本国和外国的要素丰裕类型 (3)自由贸易条件下两国的分工模式和贸易模式 5、假定本国有1000单位劳动(L)和1400单位资本
(K),生产单位食品需要1单位劳动和2单位资本, 生产单位衣服需要2单位劳动和1单位资本。求: (1)食品的要素密集类型 (2)所有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本国两种产品产量分 别为多少?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政策对于理解各国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相关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比其他国家高,那么这个国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石。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劣势的程度不同,它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三)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会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则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产品在不同阶段的国际贸易模式。
产品通常会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
在创新阶段,通常在发明国生产并出口;在成熟阶段,生产会逐渐向其他发达国家转移;在标准化阶段,生产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明国则转为进口。
(五)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当一个国家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实现规模经济时,它就可能在这些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竞争力。
二、国际贸易政策(一)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减少政府对贸易的干预,让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贸易的最大利益。
其优点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消费者福利、推动技术进步等。
但也可能导致一些行业受到冲击,出现失业等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复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复习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买卖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行为。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是国际贸易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基础,对于了解国际贸易的原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复习。
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通过贸易实现互利互惠。
2.相对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认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的相对优势产品,通过贸易实现互利互惠。
3.比较优势理论:是相对优势理论的扩展和发展,认为相对优势是相对而言的,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益。
4.要素禀赋理论:由赫克歇尔-奥林斯提出,认为贸易是由于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的不同而产生的。
5.因素比较优势理论:是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认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要素比较优势的产品。
6.新贸易理论:强调技术、经济规模、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并通过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模式。
7.营销理论:包括国际市场划分、市场定位、市场细分等,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进行市场营销。
二、国际贸易实务1.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贸易协定等,涉及国家对进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管理。
2.国际贸易规则:通过国际组织(如WTO)制定的规则和协议,保障贸易的公平、公正和自由。
3.贸易支付方式:包括信用证支付、托收支付、电汇支付等,涉及买卖双方的资金结算和信用风险管理。
4.贸易融资:包括进口融资、出口融资和供应链融资等,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
5.海关通关:包括进口通关和出口通关,涉及海关手续、报关单、报关行等,确保货物顺利进出口。
6.市场准入:涉及到产品认证、标准检测、质量控制等,确保产品能够进入目标市场并符合该市场的要求。
7.地区经济合作:如区域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组织等,促进区域内国家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2024年中级经济基础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重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一、知识点:国家契易理论1、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4种理论2、影响国家贸易的因素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1•一国的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2.汇率水平3.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二、知识点:国家贸易政策(1)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非关税壁垒则是指采用关税以外的手段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障碍的各种措施,如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记忆口诀(卫技愿配歧=微机员佩奇)注意进口配额、自愿出口。
(2)政府鼓励出口的措施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
直接补贴是政府直接以现金形式弥补出口企业国际市场价格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差价;间接补贴是对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实行出口补贴的目的是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
2、倾销与反倾销(1)倾销: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WTO 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有:原产国标准、第三国标准、成本加费用和利润的标准。
(2)倾销类型:掠夺性倾销: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短期内以不合理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手被排除,再重新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
持续性倾销:出口企业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无限期的持续以低价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行为。
隐蔽性倾销:出口企业按国际市场的正常价格出售产品给进口商,但进口商则以倾销性的低价在进口国市场上抛售,其亏损部分由出口企业予以补偿。
偶然性倾销: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
(3)反倾销反倾销税是一种附加税。
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完整版
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大纲一、论述部分:1.试论述21 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1)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具体趋势体现在:传统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持续上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办公和通讯设备成为出口增长最快的部门;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
(2)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实行大规模的行业内平行分工和内部贸易,大大扩大了国际贸易。
(3)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成为贸易方式的主流: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简化了贸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4)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贸易保护手段不断翻新。
2. 试述H—O 理论的基本原理。
(1)在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规模不变以及既定的商品要素密集度前提下,资本富裕的国家能生产相对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力富余的国家能生产相对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2)根据要素富裕度的价格定义,两国的要素富裕度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必然不同,劳动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家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更便宜,资本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家生产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更便宜,可见不同的要素价格将产生不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从而形成了贸易基础。
也就是说各国的相对要素富裕度,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3)因此,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富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这样可以使贸易双方获益。
3.试述关税同盟效应(1)关税同盟的效应包括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个方面。
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创造指关税同盟建立后导致贸易规模的增加,一些原来在本国生产的产品被同盟内部其他国家更低成本的进口产品所取代。
贸易转移指从同盟外非成员国的更低成本的进口被同盟内成员国相对更高成本的进口所取代。
(2)关税同盟除了具有上述静态效应外,还有动态效益。
①建立关税同盟能够加强同盟内的竞争,够消除贸易壁垒;②各国生产者面临同盟国低成本产品的威胁,必须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及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1、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两种:绝对配额和()。
AA、关税配额B、全球配额C、国别配额D、协议配额2、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指标。
BA、贸易顺差B、对外贸易量C、对外贸易额D、对外贸易商品结构3、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 B )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B、世界出口总额C、世界进出口总额D、世界进口差额4、经济发展水平高,商品竞争能力强的国家都主张或执行( A )A、自由贸易政策B、保护贸易政策C、超保护贸易政策D、管理贸易政策5、由出口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贷款,称为( C )。
A、出口信贷担保B、买方信贷C、卖方信贷D、长期信贷6、各国在编制进出口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美国采取的是( A )体系。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对外贸易 D.国际贸易7、以占领垄断和掠夺国外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商品倾销方式是( B )。
A、偶然性倾销B、间歇性倾销C、长期性倾销D、社会性倾销8、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标准称为( C )A.有形贸易 B.无形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出口贸易9、一国的( A )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A.进出口贸易 B.进口贸易 C.出口贸易 D.对外贸易10、当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A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失衡 D.贸易平衡11、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D )来表示对外贸易。
A.国外贸易 B.外国贸易 C.商业贸易 D.海外贸易12、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 B )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C.世界进出口总额 D.世界进口差额13、专门贸易体系是指以()作为统计界限。
AA.关境B.国境C.货物进出口D.服务进出口14、下面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是( A )A.对外贸易量B.对外贸易额C.进出口总额D.货物贸易额15、倾销是出口商( C )。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简单来说,就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不仅包括货物的进出口,还涵盖了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多种形式。
在国际贸易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明确。
首先是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贸易顺差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反之,贸易逆差则是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另外,还有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概念。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产品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缺乏生产率,它依然能够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差距相对较小”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则能在生产效率上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国际贸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丝绸之路时期,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就已经远销欧洲和中东地区。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国际贸易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商品产量大幅增加,同时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降低了运输成本,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贸易规模。
20 世纪以来,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加迅速。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多边贸易体制逐渐建立和完善。
三、国际贸易的理论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强调通过贸易顺差来积累财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一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国际贸易的理解,指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只要在不同产品生产上的劣势程度不同,仍可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来参与国际贸易。
4、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该理论强调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格局。
四、国际贸易的政策1、关税政策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本国关境的商品所征收的税收。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资料第一篇: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资料单项选择:1、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是(D)A、经济同盟B、自由贸易区C、关税同盟D、优惠贸易安排2、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两种:绝对配额和(A)。
A、关税配额B、全球配额C、国别配额D、协议配额3、下列哪一个因素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
A、国际生产关系B、自然条件C、社会生产力D、上层建筑4、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B)指标。
A、贸易顺差B、对外贸易量C、对外贸易额D、对外贸易商品结构5、英国海默关于跨国公司的理论称之为(A)A、垄断优势论B、内部化理论C、国际生产折衷理论D、要素比例说6、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B)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B、世界出口总额C、世界进出口总额D、世界进口差额7、经济发展水平高,商品竞争能力强的国家都主张或执行(A)A、自由贸易政策B、保护贸易政策C、超保护贸易政策D、管理贸易政策8、由出口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贷款,称为(C)。
A、出口信贷担保B、买方信贷C、卖方信贷D、长期信贷9、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称为(B)国际分工。
A、垂直型B、水平型C、混合型D、横向型10、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两种:绝对配额和(A)。
A、关税配额B、全球配额C、国别配额D、协议配额多项选择:1、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A、B、C、D、E)A、保护本国市场B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D、积累资本或资金E、维护本国对外的政治关系2、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A、C、E)A、普遍的B、互惠的C、非互惠的D、歧视的E、非歧视的3、关税与其他税收一样具有(B、C、E)。
A、自愿性B、强制性C、无偿性D、有偿性E、预定性4、外汇倾销可以(A、D)。
A、促进出口B、限制出口C、促进进口D、限制进口E、促进进出口5、按照征收关税的目的分,关税可以分为:(A、D)A、保护关税B、反补贴税C、反倾销税D 财政关税6、外汇倾销要起到扩大出口的作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C、D、E)A、货币贬值的程度等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B、货币贬值的程度小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C、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 D、其他国家不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 E、其他国家不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7、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B、C、D、E)。
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题答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进口控制,实行较高程度的保护,鼓励满足本国需求的生产,抑制出口,属于( D)类型的贸易战略。
A、强外向型经济B、中度外向型经济C、强内向型经济D、中度内向型经济2.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结果是: D A.会增加国家的福利。
B.会减少国家的福利。
C.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
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3.一个产业的有效保护率: A A.取决于对投入品的关税率,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B.是对设置关税的国家增加就业机会的度量。
C.取决于相关产品国内产出占GDP的份额,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D.总是高于最优关税率。
4.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进口( B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5.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者是( A )A.赫克歇尔B. 大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D.凯恩斯6.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中国的工资水平将会( A )A.趋于上升B.趋于下降C.保持不变D. 升降不定7.里昂惕夫之谜是指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 C )A.高于其进口商品B.低于其进口商品C. 低于其进口替代商品D. 高于其进口替代商品8.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创新产品是( C )A.土地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C. 技术密集型产品D.劳动密集型产品9.关税配额的含义是指( B )A.对进口品既有配额限制(超过配额,不许进口),又要征收进口关税B.对关税配额内的进口征收低关税,对关税配额外的进口征收高关税C.一国免税进口的数量限额,超过限额的进口要缴纳常规关税D.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优惠限额,超过限额的不能享受优惠待遇10.按照《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解释,采用CIF 条件成交,货物装船时从吊钩脱落掉入海里造成的损失由( A )A.卖方负担B.买方负担C.承运人负担D.买卖双方共同负担11.墨西哥拥有丰裕的非技术工人,而美国拥有丰裕的技术工人。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试题总结
国贸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世界出口总额与世界进口总额之间的关系是(c)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前者小于后者D、不能确定2、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由( B )创立。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凯恩斯D、托马斯·孟3、里昂惕夫之谜论说明了( C)与()存在的矛盾。
A、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B、比较优势论,要素禀赋论C、实践的验证结果,要素禀赋论理论结论D、实践的验证结果,比较优势论理论结论4、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 D)A、规模经济论B、技术差距论C、人力资本说D、偏好相似论5、在投资驱动阶段,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来源是(C)A、自然资源要素的优势B、劳动力资源的优势C、资本优势D、技术优势6、世界贸易组织于(C)正式建立。
A、1993.12.15B、1994.4.15C、1995.1.1D、1996.1.17、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是( A )A、优惠贸易安排B、自由贸易区C、关税同盟D、共同市场8.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增加一国财富的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 B)购买他们的商品总值,从而通过每年的贸易顺差来增加货币流入量。
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等于9、按照商品价值总额征收关税的方法是(B)A、从量税B、从价税C、混合税D、选择税10、对超过限额的商品禁止进口,称为:( D)A、协议配额B、关税配额C、自主配额D、绝对配额11、国际贸易额是指(D )A、一国进出口额之和B、各国进出口额之和C、各国进口额之和D、各国出口额之和12、一国拥有的资本要素充裕,故应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
这种说法来自(D)A、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B、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C、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D、赫-俄的要素禀赋论13、技术差距论认为,贸易的可能性来自于( B )与()之间构成的时间差。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提纲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提纲考试题型1、判断题(20题。
每题1.5分,共30分)2、单选题(10题。
每题1.5分,共15分)3、计算分析题(2题。
每题12分,共24分)4、简答题(2题。
每题8分,共16分)5、论述题(1题,15分)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国际贸易的分类1.1.按交易内容区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1.2.按移动方向区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复出口,复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1.3.按运输方式:海运贸易,空运贸易,陆运贸易,多式联运贸易2.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4个小类的内涵)2.1.过境交付:通过电讯、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视听、金融、信息等服务;2.2.境外消费:提供旅游服务,接受外国留学生等;2.3.商业存在:外国公司在本国开办商店,设立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等;2.4.自然人流动:一国的医生、教授到另一国从事个体服务以及劳务输出等。
3.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之间的区别)、复出口、复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的含义3.1.出口贸易,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因外销而运出国境3.2.进口贸易,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外购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3.3.过境贸易,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商品,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列入过境贸易3.4.转口贸易,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3.5.复出口,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时3.6.复进口,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时3.7.净出口与净进口,一国往往在同一种商品上既有出口又有进口,在一定时期内,若该商品出口金额大于进口金额,其差额则称为净出口;反之,若该商品进口金额大于出口金额,其差额则称为净进口4.海运贸易(地位)4.1.是指通过海上各种船舶运送货物的贸易行为,它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当前,国际贸易中的货物有三分之二是通过海运进行的5.总贸易和专门贸易的区别5.1.总贸易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的进出口方法,专门贸易是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6.对外贸易额(含义、我国现状)6.1.是指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货物贸易值与服务贸易值相加之和6.2.我国外贸进出口贸易额呈下降趋势,201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7%,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7.对外贸易差额(分类、我国现状)7.1.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用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7.2.我国对外贸易差额2010-2016月度来看,进出口差额主要是顺差8.对外贸易结构(含义、我国现状)8.1.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或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8.2.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两次跨越,从出口石油到出口纺织品到出口机电产品,从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转换,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到高新技术产品的转换9.对外贸易依存度(含义、分类、我国现状)9.1.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9.2.分类:贸易总依存度,对外货物贸易依存度,对外服务贸易依存度9.3.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近几年成下降趋势第二章国际分工1.国际分工的含义1.1.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名词解释(期末复习整理)
1.出口:指一国或地区生产或加工过的商品和服务向他国或地区出售。
进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他国或地区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本国生产和生活消费。
净出口:出口大于进口。
净进口:进口大于出口。
2.对外贸易差额: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对外贸易额: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是指出口额与进口额相加之和,它是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规模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3.对外贸易量:指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是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4.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净出口商品在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
5.价格贸易条件:又称贸易条件或净贸易条件,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价格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一种综合性指标。
价格贸易条件反映了一国一定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多少数量的进口商品。
6.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衡量着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贸易依存度大,说明该国经济易受世界经济危机和其他突发性因素的冲击。
也反映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一国外贸依存度越高,则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大。
还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程度。
因此,对外贸易依存度主要用于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其他国家经贸联系的密切程度及该国参与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7.国际收支:指一国对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对外支出与收入的对比,其直观的表示即国际收支平衡表。
8.一般贸易:指在我国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各类公司、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单位进行单边进出口的贸易。
加工贸易:指使用进口料件在国内进行加工,再将产成品出口所发生的进出口贸易。
9.按贸易商品流向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贸易和复进口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DOC)资料讲解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一、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际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口额、出口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2.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
3.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 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4.调拨价格:也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在国际化生产与经营中最大限度的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扶植幼小的海外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5.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凭借对研究、开发、生产、出口进行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关税和配额等措施和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夺取他国的市场份额。
6.普惠制:是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进行长期斗争,在1968年通过达成普惠制决议之后取得的。
该决议规定,发达国际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原则)7.全球配额:属于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的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
进口国主管当局通常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或过去某一时期的实际进口额批给一定的额度,直至总配额发放完为止,超过总配额就不准进口。
8.反补贴税: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9.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附加税。
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倾销,并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造成重大损害是构成征收反倾销税的重要条件。
10.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和范围:国际服务贸易指涉及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的交易。
具体的解释是:1过境交付:通过电讯、邮电、网络提供的境外服务;2:境外消费消费者在境外得到服务而进行的消费;3商业存在:允许外国投资者到本国开设服务型企业;4自然人流动:允许国外单独个人到本国从事个体服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课•第1章导论1、国际贸易2、对外贸易产生条件3、顺差和逆差(出超和入超)4、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5、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6、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7、对外贸易地理方向•8、对外贸易依存度(概念、计算)•第3章国际分工1、国际分工2、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即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3、国际分工类型(主要有3类)•4、绝对成本说的提出者、内容、评价•5、比较成本说的提出者、内容、评价6、要素禀赋说内容•第5章世界市场价格•1、影响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2、世界市场价格种类•3、贸易条件(代表的含义、计算)第6章国际贸易政策•1、外贸政策的目的类型•2、重商主义•3、自由贸易政策•4、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与评价•5、超保护理论的特点•6、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第7章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1、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类型•2、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特性、结构•3、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第8章国际贸易促进1、鼓励出口的措施(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2、商品倾销、外汇倾销3、经济特区的类型4、保税区的类型第9章关税•1、关税的特点和作用•2、关税类别(重点)•3、有效关税保护率(计算)•4、从价税、从量税(计算)•5、关税配额含义、类别第10章非关税壁垒•1、非关税壁垒含义、特点及产生的原因•2、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类别、含义•3、技术贸易壁垒(定义、发展)•4、绿色壁垒(定义)第13章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1、FDI•2、对外间接投资分类•3、借贷资本输出的类型•4、对外投资的动因与决定因素•5、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目的•6、转移价格第14章国际贸易与国际商务行为管制•1、出口管制含义•2、贸易制裁、经济制裁的含义•第15章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类型•2、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16章WTO•1、WTO成立时间及最高权力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一、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际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口额、出口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2.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
3.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 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4.调拨价格:也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在国际化生产与经营中最大限度的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扶植幼小的海外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5.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凭借对研究、开发、生产、出口进行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关税和配额等措施和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夺取他国的市场份额。
6.普惠制:是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进行长期斗争,在1968年通过达成普惠制决议之后取得的。
该决议规定,发达国际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原则)7.全球配额:属于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的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
进口国主管当局通常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或过去某一时期的实际进口额批给一定的额度,直至总配额发放完为止,超过总配额就不准进口。
8.反补贴税: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9.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附加税。
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倾销,并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造成重大损害是构成征收反倾销税的重要条件。
10.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和范围:国际服务贸易指涉及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的交易。
具体的解释是:1过境交付:通过电讯、邮电、网络提供的境外服务;2:境外消费消费者在境外得到服务而进行的消费;3商业存在:允许外国投资者到本国开设服务型企业;4自然人流动:允许国外单独个人到本国从事个体服务。
11.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以技术壁垒为核心,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二、问答题:1.影响国际分工和发展的因素:(影响国际分工和发展的基础)(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具有重要的影响(3)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4)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动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5)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6)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2.国际市场价格:(一)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1)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商品国际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但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国际商品交换不是按照国际价值而是按照国际生产价格来进行的。
(2)调拨价格:也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在国际化生产与经营中最大限度的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扶植幼小的海外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3.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与类型构成:总贸易政策;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国别、地区贸易地区政策类型:对外贸易政策基本上有两种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管理贸易政策。
1.自由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 3.管理贸易政策4.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看)P46他的比较成本学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中起绝对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或绝对成本),而是比较利益(或比较成本),并以此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
——理论假设①2×2×1②劳动在一国内是同质的③充分就业,且劳动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④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⑤规模收益不变:生产成本固定⑥不考虑运输成本、贸易限制和其他交易费用⑦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没有考虑货币与汇率的因素。
⑧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⑨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某一国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在不进行贸易时各国之间的价格比例有所不同,每个国家都会有一种比较优势,都能通过贸易获得比较利益。
•所谓比较优势,就是更大的绝对优势和更小的绝对劣势。
•也就是,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劣更小的产品。
•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甲国"两利取重",从事优势较大的商品专业化生产,乙国"两害取轻",利用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将其产品进行国际交换,则双方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
•理论缺陷:李嘉图和斯密的国际分工的模型只是一种从供给方面分析的国际贸易理论,并未考虑需求因素。
5.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国际贸易基础的产生和对理论与经济的研究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里昂惕夫对传统的要素票赋论的验证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他首次运用投入产出法,把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统计三者结合起来,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里昂惕夫之谜”与要素票赋论不是理论上的对立,而是理论与实际的矛盾,最终只是对要素票赋论的一些假设前提进行了修正。
但是,“里昂惕夫之谜”也有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其研究动机主要针对要素票赋论;•#研究对象只有美国一个国家;•#研究内容只涉及资本和劳动这两个因素。
•#这些局限性限制了“里昂惕夫之谜”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实用性,使其失去了普遍的指导意义。
6.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特点1.保护的目的发展本国幼稚的工业,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
2.保护的对象农业不需要保护;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没有强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竞争者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
保护的重点是重要的工业部门。
3.保护的手段用关税作为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
必要时禁止进口,另外鼓励复杂机器进口给予免税或轻微关税。
4.保护的程度对工业中的不同行业采取程度不同的保护措施。
对国内工业的保护也不是无限期的。
保护时间不同。
7.看看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第一次把经济科学主要领域的知识归结成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
斯密处在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时期,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整体贯穿着他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贸易思想是其整个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斯密认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的主要内容。
他通过对家庭和国家的对比分析来描述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必要性,由此提出他的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并以此作为反对重商主义理论和保护贸易政策的重要武器,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
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舅动生产率,其原因在于: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巧作业,能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
斯密认为,如果一件物品的购买成本小于自己生产的成本,那么就不应该自己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
裁缝不需要自己做鞋子,只需要向鞋匠购买勃可以了;鞋匠也不需要自己裁剪衣服,这一工作应留给裁缝,因为裁缝更擅长裁制衣服,生产的成本更低。
在斯密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名国之间。
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生产条件,剩用这一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在斯密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中,进口还是出口都是市场上的一种自由交换行为,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各方自由交换的结果是都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
(一)理论假设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与其他经济理论一样,在进行结论推导之前也给出一系列基本假定,包括:(1)只考虑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2)两种产品的生产只有一种要素(劳动)投入;(3)两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4)劳动要素供给给定,要素在国内部门间可以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5)规模收益不变;(6)完全竞争市场;(7)无运输成本;(8)两国之间贸易平衡,进出持平。
(二)结论推导在以上假定前提下,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形成的原因或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劣势。
至于导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原因,斯密归结为历史条件和一国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因素构成的自然条件。
斯密认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要比没有依照"绝对优势"进行分工之前有利。
绝对优势的衡量关于"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方法:(1)劳动生产率,即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用产量与这一产量所需的劳动投入量的比率表示。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反之,则处于劣势。
(2)生产成本,即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要素投入量,用劳动投入量与其投入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率表示。
那么,依照"绝对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各参与国家得到什么好处了呢?为了说明参加分工的国家通过贸易能够取得的利益,斯密还举例予以说明。
8.(1)非关税措施A.看看最低限价进口最低限价制有些国家采用所谓最低限价的办法来限制进口。
最低限价(Minimum Price)就是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货价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以达到限制低价商品进口的目的。
B.数量限制(书P249):非自动许可证,包括提前授权;配额;禁令;出口限制安排;企业特别C.数量限制及类似的限制措施:迪尔多夫和斯特恩的分类进口配额、禁止进口、进口许可证、自动出口限制(VER)、外汇管制、自制率规定、歧视性双边协定、对等贸易D.“自动”出口配额制的概念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向进口国输出某种特定商品的限额,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