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论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10篇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8523be1ed9ad51f11df289.png)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10篇乡村振兴战略论文10篇【篇一】近年来,农村发展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日益重视,从过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现在的实现城乡一体化,不同时期,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发展都会做出相应的部署。
而在如今,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农村的发展,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成为新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乡村战略的实施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这将成为解决好“三农”、激活农村活力、弥合城乡差距的重要武器。
从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固有轨迹来看,农村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处在边缘地带,停滞不前。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代化的推进,不少乡村,尤其是边远偏僻的乡村,逐渐没落、慢慢消亡。
以至于每次谈及农村问题时,农村人口流失、农村空心化、留守问题等,不可避免。
特别是当前我国在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农村所面临问题必须解决。
所以必须要实现农村振兴,让农村重新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如果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活力繁荣,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十九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它分别从乡村的生产发展、生态建设、精神面貌、社会治理、生活状态这五个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
对于农村发展总体要求,曾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也有提过,当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
相比较而言,此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要求更高。
这二十个字的表述除了“乡风文明”表述没有变化外,其余四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以前强调“生产发展”,现在要求“产业兴旺”,即不仅仅是发展生产,而且要求发展产业,从层次要求更高;以前要求做到“生活宽裕”,如今在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要开启现代化的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当然也要“生活富裕”;对于农村面貌,以前要求做到“村容整洁”,现在要求做到“生态宜居”,上升到生态环境的高度;以前乡村要“管理民主”,现在则表述为“治理有效”,从一维主体的“管理”到多方参与的“治理”,所体现的正是当前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
2023年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论文3000字五篇(模板)
![2023年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论文3000字五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71bcd3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a.png)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论文3000字篇一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特色小镇;资源优势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特别是对增强乡村地区发展活力,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整体实力指明了正确方向,具有战略性作用。
特色产业小镇的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利抓手。
乡村振兴的核心所在即为产业兴旺,因此产业小镇的建设能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挖掘特色资源,吸引各类要素和资本集聚到乡村,推动农业兴旺、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真正为“三农”问题贡献力量。
一、发展特色产业小镇的积极影响(一)特色产业小镇是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大部分产业小镇的建设多是依托本地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优势,通过实现产业提质和转型等途径,不断增强产业小镇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效率,实现产业小镇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小镇通常在建设的过程中,一般会将现代农业、科技制造、绿色生态、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物流运输等产业逐步融合,推动三次产业及多种业态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原有乡村产业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二)特色产业小镇是建设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动力产业升级、产业链延长是特色产业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构建特色产业小镇的过程中,通过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培育产业集群,国内发达地区的很多特色小镇通过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为核心构建产业体系,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主题”类产业小镇,推动产业小镇产业链和供应链延长,因此有效带动了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三)特色产业小镇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深度整合产业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乡村的产业体系,同时能够有效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直接的方式就是产业小镇能够为农民提供一定数量的岗位就业,确保农民有收入,特别是在近两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能更有效保证脱贫的人口不致二次返贫,实现脱贫攻坚真正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论文(5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cb342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8.png)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论文(5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需要长远谋划、久久为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论文(篇1)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
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
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
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
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
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
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研究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50ec2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b.png)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渐突出。
为了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均衡,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路径和策略,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实施路径1.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大力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政策支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到位,从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制定并实施政策。
2.提高资金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振兴项目的资金投入,提高补贴力度,采取贴息、税收、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农民创业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项目。
3.推进工业化发展。
政府应该引导和支持大企业进入乡村,打造高端制造业、智能化制造业的产业集群,振兴乡村经济。
4.促进土地整合。
政府应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土地整合,增加农村经济效益。
5.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包括道路、水电和通信等各方面。
二、实施策略1.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针对不同地域、种植条件,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种植特色作物和养殖特色畜禽,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农业产业,并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发展乡村旅游。
各地应加强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适应旅游的度假村、民宿、文化观光农庄、田园综合体等类型,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和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3.壮大县域农业龙头企业。
政府应该加强对县域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协作,壮大乡村经济主力军。
4.完善农民工技能培训。
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的水平,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经济动力。
5.推进生态农业。
在农业生产中,要实现绿色化、有机化、节水化等生态化发展。
推广生物技术技术、有机肥制作技术、除草剂使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值。
总之,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工业化发展,土地整合和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入手,同时应注重多元化助力,包括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壮大县域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农民工技能培训和推进生态农业等。
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04254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3.png)
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异逐渐明显,城市化进程也日益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呢?一、科学规划乡村发展思路科学规划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农村的发展思路,尤其需要制定严格的前期规划和整体政策,明确农业和非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实现优化农村和城市的服务业结构。
这样可以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加有计划和有落实。
二、加强现代化农业发展农业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农村现代化也是必须实现的任务。
加强现代化农业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推广和发展,还可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在这个基础上,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思路推向农村经济的更高峰。
三、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交通、水电、通讯网络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在乡村振兴中,需要不断地完善这个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带来新的生产力,促进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有效衔接。
四、促进农村人口转移近年来,由于经济和工作的原因,大量的农村人口选择到城市工作,而这也间接地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缺乏。
在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适度地鼓励农村人口转移,以实现农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人才的流动,才能更好的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实处。
五、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当前,农村的经济体系以个体经济和家庭经济为主体,其中民营经济的占比也逐渐提高。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需要积极探索和开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到农村开展经营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
总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完善乡村经济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农村“三产”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大学生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大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ec7ed4d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d.png)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大学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当前正面临着乡村振兴的任务和历史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战略。
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在校大学生肩负着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在经济转型时期提出的战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全方位区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意义重大,需要更多的人才积极投入,推动其实现。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主要推动者和组成部分,他们既是社会践行者,也是兼具成就实际与理论知识的学者。
大学生的素质和形象直接影响着文化建设与国家发展,为此,大学生应当身先士卒,肩负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与责任。
一、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乡村振兴理论水平。
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学习理论知识,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素养。
在理论学习方面,大学生可以学习国家政策文件、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课程。
此外还可以参加政府举办的培训课程和相关学术会议等,掌握前沿的理论知识与发展趋势。
大学生要学好专业知识,懂得科学地分析问题,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二、积极参与实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等时间到乡村中去,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创新性项目的研究,寻找乡村的特色文化、深化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和评价。
在实践工作中,大学生应当仔细把握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的现状,发现乡村发展中的问题,寻找乡村发展的机遇。
三、创新思维,提出设想和方案。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大学生应当有远大的抱负和勇敢的责任心。
大学生可以从乡村振兴战略中寻找机遇,提出大胆有想法的设想和方案,为乡村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自身的开拓性思维,联系当地资源,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稳定社会稳定,创新农村发展思路等方式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国的“蓝天白云绿地”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机制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5cf576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4.png)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机制研究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找到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及机制,成为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
乡村是国家的基础,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优先发展农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当前乡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农村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如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妨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接着,我们需要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首先,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农民收入。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再次,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补性。
最后,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
随后,我们需要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明确政府的责任和角色。
其次,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发展。
再次,要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确保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
最后,要加强行业协作,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最后,总结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机制研究,既需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和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乡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论文题目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论文题目乡村振兴战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85d13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0.png)
论文题目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等问题凸显,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
本论文旨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一、政策引领。
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政策引领是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扶持政策体系,开展全面的产业扶持,支持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等工作,以实现乡村产业的升级和人口的流通。
二、集体经济发展。
在乡村经济中,集体经济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引导村民成立经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活动,增加村民收入来源。
三、农业农村创新发展。
乡村振兴需要农业和乡村的创新发展。
政府应该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并建立区域性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发展。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供水等。
政府应该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在城乡之间缩小差距。
五、文化振兴。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保护和挖掘乡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发掘乡土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着多个互相依存的关键因素。
有效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合作,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村振兴,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乡发展体系,消除城乡差距,构建城乡有机融合的新型社会。
七、落实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是农村的重要资源,土地制度改革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措施。
政府应该推进土地改革,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和土地经营权市场,保障农民权利,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八、促进农民职业发展。
乡村振兴需要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职业素质。
政府应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农民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民企业家精神,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论文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1e2db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d.png)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论文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限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使农村地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我国农村地区作为一个可持续的社会经济系统,其发展水平一直不太理想,问题繁多。
其中有很多因素,如农村地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较低以及传统卫生基础设施缺乏等等。
城市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流失到城市,农村地区赤字也越来越大。
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不仅在于解决人口流失这个问题,而且还要在社会经济方面着手。
在农村地区振兴经济,建设基础设施,提高卫生水平等方面,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推动乡村发展的措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措施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二是推动传统乡村文化的发展。
首先,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现代农业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升消费水平。
农村旅游业也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提高农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繁荣。
其次,推动传统乡村文化的发展同样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推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让乡村地区的特色文化能够传承下去,并实现转型和创新,推动其发展。
四、实施战略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农村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管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导;二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需要在严重滞后的交通、通讯、电力、自来水等方面加强投资和改进;三是在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还面临一些深层次的困境,需要寻求新的保护和传承方式,以保护乡村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
五、结语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关于乡村振兴论文3000字
![关于乡村振兴论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fa6f50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1.png)
关于乡村振兴论文3000字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是指在保持生态和谐、传承优秀文化、保护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促进产业升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方式,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乡村综合竞争力的过程。
对于乡村振兴的研究和探索,也成为了当今学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关于乡村振兴的最新论文,从理论、实践和政策等方面阐述乡村振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理论探讨乡村振兴的理论框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培育多种鲜明特色发展路径、努力提高乡村振兴实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落实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五个方面,这些方面已经成为当前乡村振兴理论研究的基础。
同时,学者也在不断对乡村振兴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在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乡村发展研究所出版《“乡村振兴”思想研究:理论批判与实践探究》,该书对乡村振兴的定义、内涵、实质等进行了系统解析,在深度探讨乡村振兴的同时还探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化进程、新型城镇化等的关系。
这些研究对于乡村振兴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思路。
二、实践探索实践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源泉。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以大别山区为例,该区域曾经是贫困山区,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以林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
其中,林果业成为了该区域的主导产业之一,而且很大程度上把曾经的荒山变成了果树基地和林业观光景区。
我们可以看到,该区乡村振兴实践的成功离不开产业优势和政策的支持。
而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乡村振兴实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区发展“三农”产业,创建特色小镇,推进农民合作社等,使得农民增收、生活品质提高,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这些乡村振兴实践都是有针对性、创新缺口的。
如何加大产业扶持、优化政策措施、提升村级治理、加强人才引进、发挥社会力量等,是乡村振兴实践中仍待加强的方面。
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c54471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9.png)
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论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农村地区的发展却相对缓慢。
针对这种情况,2018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目标、实施措施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衰退问题日益凸显,乡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的收入较低且不稳定。
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这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必要路径之一。
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一体化的城乡发展体系,以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村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这一目标既要求实现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又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
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措施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措施:1.优化乡村环境。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村污水、垃圾等设施完善情况;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公路、水运、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加强乡镇中心村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推进农业产业升级。
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流转,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附加值,激发农业产业发展活力。
4.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农民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转变。
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未来展望在未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持续推进,加速乡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论文(5篇)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2c868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2.png)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论文(5篇)乡村振兴,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
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论文篇1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来到农村,“严格要求自己,有所作为”成为我的工作目标,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当好这个“乡村振兴专员”,我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服务,用真情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来到我工作的范家卓子村,我就认为要开展工作就要先了解情况,了解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熟悉村里的地形地貌。
确定了思路,便开始在田间地头转,挨家挨户的跑。
一个月时间,我很快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熟悉了村里的每一条道路。
了解了工作环境之后,我开始做自我改变,毕竟是刚来基层,现在的身份已经是基层工作者了,所以得尽快改变自己,实现自己角色的转变,真正融入到村民当中去。
我认真做到“放下架子,深入下去”,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我和村干部一起研究制约村里经济发展难题。
在村里,我一趟趟的跑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种植情况,掌握农忙的进程。
基本工作都做好之后,我开始确定工作思路和目标,积极努力的进行实践,我意识到,农业是农村的主导产农村经济要发展,首先就要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以科学的方法增加农民的资金收入。
积极转变农民仅靠种植业获得收入的思想,向村民灌输发展养殖业增收的新理念。
把政府鼓励养殖业所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拿给村民们看,给村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村里搞养殖的人多了起来。
我还利用空闲时间上网了解动物疾病的有效防治方法,积极向养殖户宣传。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对村里的孤寡老人,我不定期的到他们家中看望并了解情况。
对于困难户,我常常到他们家里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鼓励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工作的同时,系统学习了党的理论知识,同时了解了农村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同时还参加县里组织的创业培训班,掌握了基层创业的方法、提高了农村工作能力,给自己在今后的农村工作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新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新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53112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b.png)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新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新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本文剖析了当前我国乡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乡村振兴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十九大公共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20XX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乡村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体现在乡村,乡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在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农村基层党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尤为突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正确认识当前乡村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找准乡村振兴的关键点、着力点,结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
一、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基层党建薄弱乡村振兴,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力量来支持,但最核心的,是村级基层组织。
无论是一个国家也好,还是一个企业也好,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将决定着它们能不能有好的发展,能在多大程度上发展。
乡村振兴的任务,落实在乡镇、村,主要落实在村。
村委会是一个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引领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机构,村支两委班子扮演着带领村经济社会发展领头雁的重要角色。
实践证明,强村之所以强,归根到底是因为有一个强班子、强书记;后进村工作之所以滞后,根本在于村级班子的领导力不强,带头人作用没有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问题在于,在当前中国的广大农村,大部分基层组织是软弱涣散的,村干部的综合能力是比较低的。
乡村振兴论文3000字
![乡村振兴论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d6bc73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e.png)
乡村振兴论文3000字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面貌也在迅速变化。
但是,在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和农业现代化进展不平衡等问题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因此,本文将从乡村振兴战略入手,探讨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以确保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形成2018年3月,全国“两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随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乡村振兴的目标、路径和措施。
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要解决我国农村人口和资源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发展协调,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乡村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二元经济结构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到本世纪中叶,乡村社会基本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乡村振兴的道路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客户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乡村振兴的措施是:优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设立乡村振兴特别扶贫资金,落实乡村教育、医疗、公共文化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乡村旅游、康养等产业,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乡村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业已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和丰硕的成果。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解决人、土地、货等三个问题。
一是人。
乡村振兴必须先解决人的问题,即要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难题。
目前,乡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很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有待提高。
推动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
并开展一系列农民增收项目,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因地制宜采取扶持农村电商发展的办法,开展“互联网+”农业,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来推动农村居民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论文乡村振兴议论文
![乡村振兴论文乡村振兴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1cd727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8.png)
乡村振兴论文乡村振兴议论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乡村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其中包括人口流失、经济萎缩、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因此,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和任务。
乡村振兴概述乡村振兴是指通过全面提高农民人均收入、重塑乡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社会体系等手段,解决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腾飞。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前形势下,乡村振兴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要加快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需要农业现代化的支撑,推进农业种养业积极转型升级,提高种植业的生产率和获得的收益率,从而提高农民人均收入。
其次,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需要遏制和减少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持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再次,要促进乡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需要推动现代化沿着城市-乡村一体化的道路前进,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从而促进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体系。
乡村振兴需要建立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范围广泛、渠道畅通且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以解决农村群众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各类问题。
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在我国,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乡村振兴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领域。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乡村振兴能够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
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性的重点任务,涵盖了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农业领域。
在农村振兴过程中,可以逐步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资和支持,促进作物品种的提高,提高农作物在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等粮食、油料、纤维作物等江苏省具有优势的商品粮食作物的生产效益。
其次,乡村振兴可以重新塑造农村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农村环境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人口的增加、产业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等多种原因,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论文(五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论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de510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2.png)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论文(五篇)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关键在人。
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努力付出,他们有“咫尺应该论万里”的眼界,也有“千磨万击还坚韧”的韧劲,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论文【篇1】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文章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最近,“针不戳”一词火了。
该词因谐音“真不错”,深受广大网友喜爱,一时间成为“流行词”,被广泛用于认可、满意、点赞的场合。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想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获得群众“针不戳”的评价,就要“一日三念”反求诸己。
一念为党谋而不忠乎?当好“领头雁”,引领乡村从“散沙”到“聚合”。
“天下大德,莫过于忠。
”对党忠诚,就是要听党话、跟党走。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
”当前,一些村级党组织还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整体不高、软弱涣散、组织功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也导致农民群众缺乏“主心骨”,干部群众的力量不能有效汇聚。
所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将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争当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以广泛团结各方力量,汇聚成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团旺火”,从而不断攻下一个个“火焰山”和“腊子口”。
二念为民忧而不切乎?当好“急先锋”,助力乡村从“死水”变“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对于乡村振兴来说,只有振兴产业,才能打通“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论文3000字
![乡村振兴论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f33c54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8.png)
乡村振兴论文摘要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至关重要。
本文将首先介绍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意义,接着探讨乡村振兴的策略和路径,最后分析乡村振兴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乡村振兴这一重要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振兴的意义和实践。
1. 引言乡村振兴是指通过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问题,对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 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意义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农民工返乡问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
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全面解决农村问题的战略举措,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首先,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要求。
其次,乡村振兴可以缩小农城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可以减少农城差距,实现城乡资源的平衡分配。
最后,乡村振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将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3. 乡村振兴的策略和路径乡村振兴的策略和路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关键。
在制定乡村振兴政策和措施时,需要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需施策。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包括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要加强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等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转型。
再次,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与创新。
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和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科技水平,促进乡村发展。
最后,要加强乡村治理和环境保护。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论文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3e905f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4.png)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论文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向城市进发。
这导致了我国许多乡村的破败和贫困。
然而,乡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计划和政策,来促进我国的乡村振兴。
乡村发展的现状在我国,许多乡村的经济陷入了停滞的状态。
由于人口不足、劳力短缺等原因,许多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低下。
此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的公共服务,这使得乡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改善,从而加剧了城乡差距的存在。
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在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打造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要手段。
其次,这是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平衡城乡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三,这是推动人才流动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最好方式。
乡村振兴的策略乡村振兴的策略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和适应性,以确保其实施的效果和范围。
一些重要的手段包括:1. 引导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开展农产品的规划、服务和储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推动非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农村能源、道路、水利、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3. 优化乡村产业结构。
通过改善乡村环境和生态,加强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旅游等环保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乡村环境和生态的改善。
结论乡村振兴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制定乡村振兴的策略和计划时,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同时,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村产业发展,优化乡村经济结构等方面来推进乡村振兴事业。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美丽的乡村生活环境。
乡村振兴的推进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努力。
关于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论文
![关于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cc6b4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1.png)
关于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论文当前,在中国,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重点政策。
以乡村振兴作为主题的论文,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行业组织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乡村振兴的主题。
一、乡村振兴实践的背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失率不断提高,导致了农村人口的质量下降。
同时,农村经济转型趋缓,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的收入不稳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力水平落后等问题持续存在。
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乡村振兴的策略与路径针对乡村发展现状和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的目标和策略。
中国政府将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主线,以实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广“三变”(耕地、房屋、林果)试点,完善农业保险、信贷等农村金融服务,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措施。
此外,乡村振兴还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和升级,加强对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监管等。
同时,乡村振兴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电网、通讯、供水、供气和道路等方面,深化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推进乡村振兴的难点乡村振兴需要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和产权制度改革是很困难的。
其次,农村人口的流失率较高,就业也比较困难,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尽管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投资,但有些乡村地区仍然缺乏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
最后,受教育程度、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民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缺乏经营管理知识。
这些因素都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结论乡村振兴是一个时间跨度较长、需要多方面协作、涉及面较广的过程。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90b1b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6.png)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一项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乡村振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护和增加农民的财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改变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增加农业收入,提供更多的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乡村振兴战略还强调了农村土地离散化经营的问题。
当前,乡村土地众多、分散,农民的土地利用率低、效益不高。
因此,要进行土地整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推动农村土地产业化经营。
此外,还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乡村振兴要建设绿色乡村,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护农村的水资源、土壤资源和生物资源。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政府、农民和企业共同参与。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出台政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引导企业进入农村。
农民要积极参与农村振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
企业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投资农村,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以人为本,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形成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格局。
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施,农村才能实现现代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地、钱这三个关键因素。
本文主要围绕这三个关键因素展开。
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亿万农民,要重视农民的利益诉求,更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的财产性增值收益。
为了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进行资金投入保障和立法法治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主体土地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并写入了党章。
何为战略?战略是一种长远的规划,是远大的目标。
战略强调从全局着眼,为实现全局目标制定规划。
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基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宏伟目标而制定的战略规划。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现实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确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
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乡村地域概念,不仅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要发展农村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实现农业的全面升级,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认清谁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体?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市场的推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
而其中最重要的实施主体就是亿万农民。
乡村振兴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体现,只有全面实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受益主体、建设主体和治理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使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
(一)重视农民的利益诉求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没有农民参与的乡村振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农村成为了社会资本投资的热点领域。
那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让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真正惠及亿万农民。
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乡村出现老龄化和空心化严重的现象,乡村正走向凋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并且中华民族的根基在于乡村,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落叶归根,那么如果乡村真的衰落了,那么整个中华民族、中国文化就没有所谓的根基可寻。
没有根基文化的民族是没有生命力、凝聚力的民族,国家发展更会缺失后劲,文化自信更无从谈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民的真正参与,才能恢复乡村的生机和活力,重塑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要让农民作为主体真正参与实施乡村振兴,就必须重视农民的利益诉求。
通过调研,了解到农民离开农村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问题;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丰产不丰收,个人耕地面积有限,农业收入不能满足全家人的消费开支。
迫使大量青壮年农民离开农村,寻求增加收入的新途径。
一方面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留守老人妇女孩子,由于他们体力跟智力的不足,不利于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且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另一方面出现大量土地和宅基地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农业资源浪费。
农地和农房是农民财产的核心组成部分,而这部分财产却被闲置了。
盘活这部分闲置资源,就能变成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需要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挥市场化在土地要素中的配置作用,让闲置的资源变成资产,农民变成股民,使农民共享土地增值的产业收益。
重视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
需要通过乡村产业兴旺来实现,不再局限于农业生产发展来解决农民就业增收问题。
也就是说,产业兴旺不仅要做强农业,而且要拓展以农业为中心的多种产业,发展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寻求农民增收的多种途径。
第二個原因是农村教育落后,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居住环境有待完善。
就农村教育来讲,农民辛苦赚钱希望子女通过教育这个相对公平的途径跳出农民这个阶层。
其根源还是在于农民地位不高,赚钱累赚钱少。
有经济条件的农民多数选择送未成年子女到县城就读。
县城私立学校招生爆满,而乡镇公立学校却面临招生难的问题。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农村缺少优质教育资源,农民节衣缩食让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陪读家长不在少数。
那么,重视农民对教育的利益诉求,需要加强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教育资源的倾斜和帮扶力度,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解决好农民子女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难题。
除了农村教育落后之外,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农村居住环境都有待于提升、完善和改善。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第七部分,分六小部分讲到如何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重视农民利益诉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尊重农民、理解农民,给农民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发出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终实现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二)提升农民的主体能力在政府引导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论是社会资本下乡还是科技下乡,最终都离不开农民的执行实施。
因此,一定要提升农民的主体能力。
亿万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受益者、建设者、治理者,坐等靠要是不行,一定要激发农民的自省意识、内驱动力,提升农民的思想认识、专业技能、市场意识、综合素质,培育讲道德、守法律、敢担当、懂科学的新型职业农民。
首先要改变小农意识,提升农民的思想认识。
小农意识的根源是小农经济,一家一户自耕自作,自给自足。
缺乏合作精神,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规划。
思想封闭保守,缺乏主动进取意识。
小农意识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
种地仅靠单打独斗,不与他人合作交流,是种不好地的。
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主人的农民不从自我改变思想意识,外在提供再多再专业的培训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毕竟外因通过内因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其次要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
术有专攻,作为农民,必须掌握专业农业技术知识,才能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农产品。
那么,对农民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实事求是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有侧重点的进行精准技术培训,解决农民的现实生产技术难题。
再次要提升农民的市场意识。
现代农业不仅要解决好种地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好产品变商品的问题。
提升农民市场意识,引导农民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对农业进行转型升级。
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普通农产品供过于求,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
丰产不丰收困扰着农民。
解决好农产品的销售难题,走品牌农业之路,需要对农民进行市场意识教育,市场销售培训。
最后要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在信息化社会,农民要跟得上时代,学习接受新鲜事物。
伴随着农村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使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农民要善于抓住农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学习信息化技术,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在乡村振兴的建设和治理中,真正参与其中。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实施乡村振兴不能回避如何处理与土地的关系问题。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发展农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土地制度的稳定才能保障农业农村农民的稳定。
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即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让农民享受到土地的财产性收益。
而当前农村土地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实现不充分、土地增值收益用于“三农”不足、建设用地安排“重城轻乡”等,现在已经到了解决土地增值收益“取之于农、用之于城”的问题,破解农村自己的地“不能用、用不好”困局的时候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农村土地文章,就必须坚持以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为目的,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县农民耕地和宅基地转换成财产性收益的比例较低。
就耕地而言,农民不再满足于土地流转获得的一亩几百的租金,希望土地以资本入股的方式参与到产业生产过程,享受到土地的增值性收益。
就宅基地而言,希望宅基地抵押貸款能解决小农户融资困难问题。
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直接现实意义。
此外,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来真正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也是任重道远。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钱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目前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融资困难。
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并给予实施乡村振兴的新型经济主体众多支持金融力度。
而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占绝大多数的小农户。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不是要消灭小农户搞大规模现代农业生产,这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可能的。
虽然小农户在农业劳动效率方面存在劣势,但是在精耕细作方面还是有优势。
发挥小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解决生产中的劣势,除了依靠农业专业的市场化服务组织之外,就必须解决好小农户融资难题。
比如在融资中小农户关心的担保抵押、利息高低以及手续繁琐的问题。
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保障必须要解决的。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保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农业农村农民方方面面,在实施的过程中,困难和阻碍也难以避免。
要调动社会各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打破不利于城乡合理流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所必需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投入,必须有相关完善的法律来保障。
目前乡村振兴法已经启动了立法相关程序,到2020年之前有望正式发布。
参考文献:[1]吴国宝.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东方城乡报.2018年3月6日.[2]冯亮、彭洁.农村社会发展国际比较与中国借鉴.河南社会科学.2018(2).[3]赵龙.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土地制度政策支撑.行政管理改革.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