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阮在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中的推广

合集下载

阮的普及教育及其演奏技巧

阮的普及教育及其演奏技巧

阮的普及教育及其演奏技巧阮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音乐演出和文艺活动中。

阮的音色柔美悦耳,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因此备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由于阮的演奏技巧比较复杂,许多初学者可能会觉得难以掌握。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阮的普及教育和演奏技巧。

一、阮的普及教育为了推广阮艺术和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阮,有必要进行阮的普及教育。

以下是一些普及教育的方法:1、阮的历史和民俗文化的介绍阮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阮曲是指用阮演奏的曲子,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举办阮艺术展览、阮曲比赛等形式来宣传阮的历史和民俗文化。

2、阮的基本演奏技巧与操作说明阮的演奏技巧比较复杂,但是掌握了一些基本技巧,就能够开始演奏了。

可以通过绘制阮的图解、制作阮演奏视频等方式来介绍阮的基本演奏技巧和操作说明。

3、阮艺术家的推广和演出阮艺术家可以进行视听讲座和阮艺术演出,来介绍阮的演奏技巧、表现形式和曲目,向更多人传播阮的音乐魅力。

1、发音技巧阮发音时,需要用到唇、舌、齿和腭等器官的协调。

阮的发音有单音、双音、三音,需要用到不同的发音技巧。

2、指法技巧阮的指法技巧比较繁琐。

左手主要是按住弦旁,右手用拇指或食指弹奏弦。

学习阮的指法技巧需要反复练习,掌握技巧后,能够演奏出阮的音乐。

3、配合技巧阮演奏时,需要掌握配合技巧。

阮的咬弦和弹弦需要手指和胳膊的协调,同时也需要和其他乐器进行配合,避免出现不协调的音乐。

4、表情技巧阮的音乐情感表现力很强,演奏时需要通过表情、身体语言等方式来表现阮曲中的情感。

这需要到更高的内心修养和不断的演艺表演。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阮是一种古老的乐器,也称为阮咸,是越南传统音乐中常见的乐器之一。

它被认为是越南音乐文化的象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阮的艺术魅力源自其独特的音色和技艺,以及其在越南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阮已经成为一种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其艺术魅力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欣赏。

阮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独特的音色和技艺。

阮的音色柔和细腻,能够表现出情感的细腻和深沉。

它的音色在传统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与其他乐器相互融合,共同营造出充满魅力的音乐氛围。

与此阮的演奏技艺也是相当复杂和精湛的,在演奏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技巧和细节,体现出演奏者的功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种独特的音色和技艺使得阮成为了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

阮在越南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也是其艺术魅力的体现。

在传统音乐中,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演出场合,如宫廷音乐、宗教仪式、婚礼庆典等,以及丰富多样的戏曲、舞蹈、音乐剧等表演形式中。

阮所演奏的音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能够表达出各种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

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阮成为了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艺术魅力的一大特点。

阮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也是其艺术魅力的彰显。

阮的音乐风格深受越南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影响,能够充分展现越南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

阮所演奏的音乐作品大多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等为题材,通过音乐表达出越南人民的情感、信仰和价值观念。

这种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使得阮成为了代表越南音乐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也是其艺术魅力的独特之处。

阮在现代社会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欣赏,其艺术魅力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展现。

随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开始重视阮的艺术价值,推动其在当代音乐中的创新与发展。

一些国际音乐节和文化艺术活动也开始纳入阮的演出和展示,使得阮的艺术魅力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阮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也是古代民间常用的乐器之一。

它在古代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在民间音乐中广泛使用,而且在古代宫廷音乐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阮在古代的音乐传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独特的音乐魅力。

阮的音色非常独特,它的音色清悦动听,细腻柔和,富有华丽的韵味。

阮的音色在古代音乐中被广泛应用,不仅在宫廷音乐中,而且在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中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阮的音色可以很好地配合古代琵琶、筝等乐器,产生出优美的和谐音乐。

所以,阮的音色是它独特的魅力所在,这也是它在古代音乐中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阮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它可以表现出极富感染力的音乐韵味。

阮是一种需要很高演奏技巧的乐器,演奏者需要运用手指的力度和技巧来控制音色的变化,这就需要演奏者有着极高的技术功底。

在古代,阮的演奏者通常都是经过专门的训练,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

阮的演奏者通常都能够在演奏中表现出极高的技巧水平,他们能够利用阮的音色来表现出丰富的音乐情感,从而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阮的演奏风格非常多样,它可以表现出古老传统的音乐魅力,也能够演绎出现代的音乐艺术。

阮在古代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演奏风格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如今,阮的演奏者在演奏中往往会结合现代音乐的元素,使得阮音乐不仅可以展现出古老的传统韵味,更可以表现出现代的音乐艺术。

阮的音乐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音乐欣赏需求。

阮的音乐在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方面非常突出,它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音乐意境。

阮音乐在古代就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而备受推崇,它能够表现出各种情感,包括悲怆、欢乐、温柔、坚定等等。

通过阮的演奏,演奏者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理念融入从而打动听众的心灵。

阮音乐不仅可以满足听众的审美需求,更可以引发听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这也是阮音乐的特殊魅力所在,它在古代和现代音乐中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试析阮的普及与发展

试析阮的普及与发展

试析阮的普及与发展作者:姜勇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4期【摘要】阮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

无论是作为中低音乐器配合其他乐器完成节奏烘托,还是作为主旋律乐器完成乐曲,在我国民族管弦乐队中,是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那么,阮在我们的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应用有哪些?本文从阮的来源、现状以及发展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阮;现状;普及与发展中图分类号:J6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4-0069-01阮的音色浑厚细腻而深沉,柔和圆润,音乐表现力极其丰富,用来推动音乐跌宕起伏的情感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但是,阮相对于其他发展成熟的民族乐器来说,无论是普及还是技术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拥有高水准的演奏人才和学术成果并不是很多。

一、阮的来源阮,即“阮咸”,华夏古琵琶的一种,起源于秦、汉的中国西北地区。

当时有“琵琶”“直项琵琶”之称。

晋代“竹林七贤”中的阮咸精通乐律,善弹此琴,在演奏技艺和乐器改革上成就卓越。

唐代武则天时期人们为嘉其功,将阮咸所使用的琵琶命名为“阮咸”,简称为“阮”,流传至今。

从秦汉到隋唐年间,出现了许多本土起源或者域外传入的弹拨乐器,在那时所有的弹拨乐器被统称为“琵琶”。

在众多的琵琶类乐器中,影响最大,使用最多,发展最为充分的莫过于被称之为“阮”的土生琵琶。

阮在汉武帝时期制琴之时就已具备“四弦”“十二柱”,这在中外乐器的发展史上可谓罕见。

二、阮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整个民族音乐事业蓬勃发展,经过众多仁人志士的开拓进取,阮乐事业在乐器改革、演奏技艺、乐曲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由于历史上丰富的阮谱文献大部分都损坏或遗失,阮乐艺术重新完善,除了需要在乐器改革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之外,阮曲作品的编创也成为一项具有分量且刻不容缓的工作。

在这方面,最早做到这点并且颇有造诣的要数中央广播民族乐团的王仲丙先生,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继创编了《山歌》《拉萨舞曲》《秋思忆甲子》等大阮独奏曲,这使历史上曾经一度没落的阮乐艺术首次以大阮独奏的方式重新面向大众,为阮的发展与繁荣开启了新的篇章。

浅谈阮作品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阮作品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阮作品的继承与发展作者:胡锐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8期摘要: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乐器,一种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乐器,一种经历了兴盛至衰败再至兴盛的乐器,一种含有圆润积淀音色的乐器——阮,一种不经常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一种乐器,不被广大人熟知的乐器,但是也是这样一种乐器却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在现代民族音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在独奏方面已经树立了大旗,而且阮声部也是民族乐队中的中流砥柱。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被大众熟知,它的潜力正在被慢慢开发。

关键词:阮;民族乐器;继承发展一、关于阮及其常规组合阮,是一件四弦的民族弹拨类乐器,它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出现了。

相传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加强巩固之外,还征调了大量的徵夫来修筑城墙,他们苦于秦始皇的暴政,但又是敢怒不敢言,于是有一个徵夫用一个长长的木柄装上几根弦,插在一个用木头制成的音箱上,做成了一件简单的乐器弹给周围的人听,深受大家的欢迎。

于是大家给它取名叫“秦汉子”,并发展成四弦十二柱,后又称之为“秦汉琵琶”、“秦琵琶”或“汉琵琶”。

因“其形似月,其声合琴”又称月琴。

后来到了魏晋时期,有着竹林七贤之首之称的阮咸善于弹奏这件乐器,并改良了阮,使其增加了很多的演奏技巧,极大地丰富了中阮的表现力。

到公元七世纪武则天在位时人们为嘉奖其功,就以阮咸的姓名正式称这件乐器为“阮咸”或“阮咸琵琶”,后简称“阮”。

唐代时是阮发展的鼎盛时期,白居易诗中曾写: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

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

能体现出阮在唐代音乐的重要性。

在傅氏的《琵琶赋》序中说道:闻之故老云: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使工人知音者,裁琴、瑟、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乐。

据引文也可知,阮也是由此而来,而阮咸则基本上也以原来的面貌延续至今。

阮在宋代以后开始衰落,很多曲谱也跟随年代的推移而消失殆尽,人们也只能靠口传心授来教授学生。

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开始重视民族音乐的发展,阮才开始渐渐恢复生机。

阮的普及教育及其演奏技巧

阮的普及教育及其演奏技巧

阮的普及教育及其演奏技巧阮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乐器,也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一种。

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阮曾经在宫廷和庙堂中广泛使用,是一种备受尊崇和喜爱的乐器。

随着时代的变迁,阮的地位逐渐式微,但是在当代,阮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复兴和推广,阮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重视。

普及和推广阮的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普及阮的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一乐器,让阮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阮的演奏技巧是阮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阮的演奏技巧涉及到指法、节奏、音色控制等多个方面,需要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练习。

下面将结合阮的普及教育,介绍阮的演奏技巧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1. 指法阮是一种弹拨乐器,其指法对于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

阮的指法主要分为左手指法和右手指法。

左手指法主要用于按弦,控制音高。

按照音乐作品的需要,左手可以使用单指、双指、三指把握不同音高,同时需要掌握音高轮换的技巧,以确保演奏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右手指法主要用于拨弦,产生音色。

右手可以使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等不同指头进行拨弦,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右手还需要掌握速度和力度的控制,以确保演奏的动感和生动性。

2. 节奏阮的演奏需要掌握丰富的节奏变化,以使音乐更加富有韵味和生动。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不同音符的时值,同时需要掌握乐曲的整体节奏感,确保整体音乐的韵律感和动感。

3. 音色控制阮的音色十分独特,需要演奏者掌握音色的调控技巧。

在演奏过程中,可以通过左手按弦的位置和力度、右手拨弦的位置和力度等来调节音色的明暗、轻重,以达到音乐作品所要求的音色效果。

普及阮的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承工作,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并学习这一传统乐器。

普及阮的教育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学校教育在学校中设置阮的选修课程,向学生普及阮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激发学生对阮的兴趣和热爱。

阮的普及教育及其演奏技巧

阮的普及教育及其演奏技巧

阮的普及教育及其演奏技巧阮,中国古代民族乐器之一,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阮的普及教育及其演奏技巧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阮的普及教育是指通过教学和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弹奏阮。

阮的普及教育可以从小学阶段开始,通过音乐课堂、音乐班等途径引导学生对阮产生兴趣,并提供专门的阮学习班,让有意学习的学生有机会深入学习和练习阮的演奏技巧。

文化传承机构和音乐学院也可以开设阮的专业课程,培养更多的专业阮演奏者和教育者。

通过音乐会、比赛等活动,为阮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阮。

阮的演奏技巧是指乐手在演奏阮时所应掌握的技巧和表现方法。

首先是正确的姿势和手法,包括坐姿、手指的放置和运动等,这样可以使乐手在演奏时更加舒适和自如。

其次是正确的指法和技巧,包括指尖的触弦技巧、指法的转换和滑音等,这些技巧可以使乐器发出更加丰富和独特的音色。

掌握好技巧并不意味着演奏的成功,乐手还需要理解音乐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通过发掘音乐的内涵和情感的表达,使演奏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为了提高阮的演奏技巧,乐手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首先是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包括音符、节拍、调式等,这是阮演奏的基础。

其次是学习阮的基本技法,比如颤音、滑音、和弦等,这些技法可以丰富阮的表现力。

还需要学习阮的曲谱和演奏技巧,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各种技巧的运用,提高演奏的难度和水平。

在演奏过程中,乐手还要注重自身的发音和表达,通过调整音量、速度和音色等要素,使演奏更加细腻和精彩。

阮的普及教育及其演奏技巧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普及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阮,从而推进中国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而乐手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阮的演奏技巧,可以使阮的演奏更加出色和精湛,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民族音乐发展进程中的阮及阮乐

论民族音乐发展进程中的阮及阮乐

论民族音乐发展进程中的阮及阮乐
阮是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起源于中国南部地区,现在在越南、柬埔寨、老挝和泰国都有流传和发展。

阮乐是指使用阮这种乐器演奏的音乐。

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由于阮的演奏方式具有独特性和声音的美感,阮逐渐成为华南地区民间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阮也成为了华南民间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传统上被认为是与琵琶、古琴和二胡相媲美的乐器。

阮乐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清明说唱、小曲阮、中阮、大阮等几个时期。

其中,小曲阮是阮乐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这个时期,阮乐融合了南北各地音乐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小曲阮风格。

而在近代,阮乐则更多地表现在戏曲、民歌、组曲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中。

在现代,阮乐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在民间和后现代音乐中活跃,还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在越南,阮乐作为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国家无形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在学校、社区、演出等领域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总的来说,阮及阮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阮乐也在不断地与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进行融合和进化。

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阮及阮乐将会继续影响和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论阮在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中的推广任务书

试论阮在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中的推广任务书
[6]黄盈盈,潘绥铭.《社会学问卷调查的边界与限度----一个对“起点”的追问与反思》.《学术研究》.2010(7).
[7]王耀华,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8).
4、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1)2013年9月,查询有关赣南客家化的相关资料.(2)2013年10月,社会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分析.
(3)2013年12月,选题,写好开题报告.
(4)2013年12月底,做好开题报告答辩准备.
(5)2014年1月,正文写作.
(6)2014年3月,写好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7)2014年4月,修改完善文稿.
(8)2014年5月,准备参加论文答辩.
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
注:本任务书一式三份,由指导教师填写,经教研室审批后一份下达给学生,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留系里存档。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课题名称:试论阮在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中的推广
******
系别:音乐系
专业:音乐学
******
2013年11月20日
1、主题词、关键词:
赣南客家音乐;创新;文化产业;乐器推广;阮
2、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客家是我国汉族民系当中,特征比较明显,且个性突出的一个民系。这个民系有着她自己悠久的历史和与众不同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由于位处比较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独特的消费行为和文化。随着时间的变迁,客家人的生活在变化,外来新事物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及新型文化产业的兴起,究竟对客家文化带来了什么影响。本论文选择与其他地方有相同的客家文化艺术内容和特征的赣南地区作为调查对象,从赣南客家人的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消费文化和现文化产业状况几方面着手,尝试将阮这种民族乐器推广到客家人的休闲文化当中,融入进传统的客家音乐文化当中,在对客家音乐文化的“守护”和“原汁原味”的保存的同时,加入“阮”这一元素,并大胆的进行创新,大力进行普及及教育,利用“阮”这一冷门乐器的独特优越性,将其引入市场,使客家音乐文化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展,并获得新的生命力,让客家音乐文化呈现出一个新的局面,并焕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论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

论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

论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作者:韩瑜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8期摘要:在江西赣南地区,有一种深爱人民群众喜爱的客家山歌。

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岁娃娃,无论男女,不择场地,张口就唱,触景就啍。

这种流传在民间,盛行于乡里的中国地方优秀传统艺术,是盛开在赣南客家人民心中美丽的艺术奇葩。

关健词:赣南;客家山歌;演唱艺术作为赣南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地方民族精神美味大餐,赣南山歌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民族文件底蕴。

它产生于坊间,流唱于民间群众生活的大舞台。

它来源于生活,歌唱着生活的精彩和爱情的美好。

渊源流长的优美旋律,率真豪气的动人语言,吸引着无数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体验和感知赣南山歌的艺术特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文本对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进行粗浅探究。

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一、赣南客家山歌的起源赣南客家山歌,作为我国民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它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

受中原历史文化的影响,使得赣南客家山歌有着浓郁的中原文化气息。

这种被誉为“岭南奇葩”的我国民间民族音乐经典,其起源是中原悠久历史文化在赣南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延伸。

据专家考证,赣南客家民系的先祖,本是为逃避战乱、自然灾害或瘟疫等,千里迢迢从中原流漓迁徙而来至赣南。

离乡背井的思愁从来就没有从先祖们的心头抹去。

在赣南客家山歌的发展进程中,不少沿袭了《诗经》的韵味及风格。

同时也不乏唐诗律绝和宋词格律的薰陶。

多种韵律融合,使赣南客家山歌在继承中原历史文化传统,独具鲜明地方特色中又充满着大自然泥土的芬芳。

二、赣南客家山歌的社会历史意义赣南客家山歌,是赣南客家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生活总结和智慧的结晶。

赣南客家山歌以其广泛的群众性和普及性,深刻的展示了赣南客家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赣南客家民族聚居的地方大多为山林陡峭的山坡。

群众在生产劳动和出行负重,不管男女老少都会自娱自乐的哼哼几声俚歌号子。

用以鼓舞士气和增加自身内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颇具音乐色彩的民谣号子,逐渐演变成了客家山歌。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阮,是一种汉族传统民间艺术,起源于清朝,流行于中国南部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江西等地。

阮颇具幽默、调侃和娱乐性质,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表演形式。

它以“男女寓声”为特色,音乐欢快婉转,文辞俏皮风趣,演出形式丰富多样,成为许多观众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

阮的表演方式极为灵活,在不同的场合下,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在婚礼上,阮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表演婚礼认亲环节,让整个婚礼变得更加热闹,增添了不少欢笑。

在城市公园、小区、广场等公共场所,可以看到阮的表演,不同的阮队会唱不同的歌曲,堪称一种文化存在的体现。

阮的艺术魅力,第一在于它的音乐之美。

阮的音乐以大调为主,大量采用上行音阶唱腔,并配以鼓、钹、铛、铜铃等乐器组成的合奏,使得音乐更加鲜活、生动,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阮的音乐作品多样化,既有以文字为主导的“对口”唱法,还有以音乐为主导的“流水”唱法,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令人回味无穷。

阮的艺术魅力,第二体现在它的舞蹈之美。

阮的舞蹈多以快板为主,舞蹈动作大气豪放,高举双臂,踩跳重心,尽显其刚健热烈之美。

阮的舞蹈动作协调流畅,有点像广场舞,但与广场舞不同的是,它更为富于情感的表现,蕴含着深深的文化内涵。

阮的艺术魅力,第三在于它的文学之美。

阮歌的创作,通常要求较高的诗歌技巧,要求十分苛刻,既要有寓意,又要有表演性,要满足其表演性的特征,不能过于明白,同时,这些歌曲还要符合观众的口味,所以阮歌的创作难度颇大。

阮的歌词除了表达生活情趣和时事风云之外,还蕴含广泛的文化意义,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阮的魅力已经具备了非常高的艺术吸引力和观赏性,其表现形式不断不断地变化,而阮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已经超过一百年的时间,如今,阮这一民间艺术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带着对阮深深的热爱和敬重之情,阮的艺术魅力将会在更广大的舞台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扬和展现。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

浅谈阮的艺术魅力阮的艺术魅力源自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戏剧表演,阮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观众。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音乐和舞蹈等方面来探讨阮的艺术魅力,希望能够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一美丽而神秘的艺术形式。

一、历史文化阮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相传,阮源于中国汉代的琵琶,后来传入越南并逐渐演化成为阮。

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和发展,融合了越南南方地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

阮曾一度被视为贵族文人的旗帜,是宫廷文化的象征。

在越南历史上,阮一直是音乐表演的主流之一,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阮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阮成为越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越南民族的情感、生活和精神追求。

阮的音乐和表演内容涵盖了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统等丰富的文化元素,体现了越南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阮不仅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情感。

二、音乐艺术阮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婉转的情感而闻名。

阮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形式,常常被称为“天籁之音”,给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感觉。

阮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包括指法、琴法、节奏等多种技术手段,使得阮音乐能够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感和表现力。

阮音乐既有动听的旋律,又有富有情感的表现形式。

在阮的演奏中,旋律既流畅舒展,又变幻莫测,展现出一种悠扬而有力的美感。

阮音乐还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如悲伤、欢乐、怀旧等,使得观众在欣赏时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舞蹈艺术阮舞是阮的表演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富有韵律感的舞蹈动作而备受赞誉。

阮舞以其轻盈、柔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舞蹈形式而著称,是一种充满东方韵味的舞蹈形式。

阮舞具有独特的舞蹈动作和编排手法,能够灵活表现各种情感和故事情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阮舞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造型和动作,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

阮的普及教育及其演奏技巧

阮的普及教育及其演奏技巧

阮的普及教育及其演奏技巧阮,又称南音,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起源于广东潮汕地区。

其音色变化丰富,演奏技巧多样化,被广泛应用于古典音乐、戏曲、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等领域。

对于阮的普及教育和演奏技巧,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阮的普及教育1.阮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阮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唐代。

阮音乐在潮汕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认为是潮汕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因此,阮的普及教育需要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加以强调。

2.阮的基础知识阮的基础知识包括乐器的构造、演奏技巧和基本乐理知识。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对乐器构造和演奏技巧的掌握,并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音乐素养。

3.阮的音乐表现形式阮在音乐表现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如古典音乐的演奏、戏曲伴奏和流行歌曲的演奏等。

教育者需要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练习方法,尝试不同的演奏风格和表现形式。

二、阮的演奏技巧1.持法持法是阮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拨弦、捻弦、按弦等。

在演奏持法时,需要注意手指的力度、速度和切分音符的准确度。

2.指法指法是指阮演奏中的变化手法,包括滑音、颤音、装饰音等。

在演奏中,需要注意指法的运用和转换,以达到更加丰富的音乐表现。

3.音色掌握阮的音色变化丰富,需要演奏者熟练掌握。

将其发挥到极致,需要在演奏中注重控制气息、音量和乐器音色的细微变化。

4.配合协调阮作为乐队中的一员,需要与其他乐器进行协调和配合。

在演奏中,需要注意音乐的节奏、速度和音量的把握,以达到与其他乐器的和谐统一。

总之,阮的普及教育和演奏技巧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注重音乐表现形式、演奏技巧和与其他乐器的协调配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阮的演奏技巧,感受阮的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力。

试论阮在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中的推广

试论阮在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中的推广

学校代码学号分类号密级本科毕业论文学院、系专业名称年级学生XX指导教师年月日摘要摘要:有着深远历史的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艺术形式保存至今。

然而随着文化与时代的变迁,赣南客家文化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有些艺术品种处于消亡式微的边缘。

为了保护和发扬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赣南客家音乐,本文从“创新”、“教育”、“市场化”三个方面论述了对赣南客家音乐的保存和传承,为赣南客家音乐获得新的生存空间和进入良性的发展前景.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创新——赣南客家音乐保存与发展的灵魂。

赣南客家音乐的保存,必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过程。

“传统是一条河”,对艺术而言,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保存。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管以什么方式传承,赣南传统客家音乐都是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而变革的。

这就要求在保存赣南客家音乐时,必须去掉原有的僵化模式,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对其进行解构重组、多层融合。

整个过程是推陈出新的思索的过程,而这个创新的元素我选择了阮乐。

关键词:赣南客家;音乐;教育;阮乐;创新;AbstractGannan Hakka musicculturepreserved with its rich content and form of art and a profound history.However, with the changing culture and era , Gannan Hakka culture is facing a very serious situation , andsome varieties of art at the edge of extinction decline . To protect and promote handed d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Gannan Hakka music , this article from"innovation" , "education ", " market"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Gannan Hakka music and heritage preservation , obtain Gannan Hakka music new living space and access to healthy development prospects. Put forwar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and methods.Innovation - Gannan Hakka music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ul. Save Gannan Hakka music must be an innovation process advancing . " Tradition is a River", the arts , the heritage is largely preserved.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 no matter what way heritage , Gannan Hakka traditional music are different times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e . This requires that you save Gannan Hakka music , you must remove the old rigid model ,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 with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 its deconstruction reorganization , multi- integration. The whole process is a process of thinking about innovation , and this innovative element I chose the music of ruan.目录目录一、赣南客家音乐1(一)赣南客家山歌,小调源远流长1(二)赣南采茶戏亲切甜美、采茶歌舞欢快唯美2(二)赣南的民间吹打乐3(四)赣南吹打乐中加入阮4二、赣南地区的音乐教育6(一)客家文化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6(二)客家音乐实践课程6(三)当地高校音乐课程的调查7三、赣南客家消费文化7(一)客家传统消费文化8(二)客家人的教育观念8(三)客家人的娱乐消费观念9四、创新——赣南客家音乐保存与发展9结束语10致谢11参考文献12一、赣南客家音乐赣南,古称“南赣”,位于赣闽湘粤的要塞。

赣南客家歌谣传承与发展的探讨

赣南客家歌谣传承与发展的探讨

赣南客家歌谣传承与发展的探讨作者:张薇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9期摘要:赣南是历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

赣南客家民歌是民众之歌,民众之声,是客家先民在长期劳动生息中,不矫揉造作,不修饰应景,以自然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传唱的口头文学。

现如今,如何保护赣南客家歌谣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之一。

本文就赣南客家歌谣的传承与发展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赣南;客家歌谣;传承与发展;探讨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164-01一、赣南客家歌谣的历史渊源赣南客家歌谣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抒发客家人们的内心思想情感,所以在山歌的创作手法上就打破了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完全可以根据人们自己内心感情的需要,即兴自编自唱,从而在表现的手法上也就有了更大更广的空间,显得更加自由灵活。

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功用意义。

客家歌谣源于古代民歌,但也受《诗经》、楚辞、竹枝词、西曲、吴歌及畲、瑶等少数民族情歌的影响。

所以,在客家歌谣中常常蕴含着土著民族山歌的因素。

二、赣南客家歌谣的种类赣南客家歌谣的种类繁多,表现内容上也讲究丰富性与多样性。

它用客家方言吟唱,上承《诗经》的传统风格,继受唐诗律绝及后世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卓特。

赣南客家歌谣形式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四大类别:1.劳动之余形成的山歌。

2.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的山歌。

3.表达对家庭情感寄托的山歌。

4.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歌曲。

三、赣南客家歌谣的艺术风格(一)语言丰富,讲究修饰,文学艺术性强1.注重押韵。

在声韵方面,赣南客家歌谣很讲究语言流畅,歌曲多以七言四旬为基本句式,且都十分押韵。

2.即兴行腔。

在演唱时,虽然节奏变化灵活自由,但依旧有腔调骨架。

整个山歌起伏不大,拖腔甚少,旋律的语调成分很重,其富有代表性的“哎呀勒”,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感叹语,它的音调随情绪的不同而变化。

浅析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

浅析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

浅析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阮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民间演奏与发展,产生了不同的演奏风格和技法。

阮的演奏技法可以分为拨弦、扫弦、滑音、颤音、装饰音等多种技巧,其中拨弦是主要技法。

下面从历史、地域、表演形式等角度对阮的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进行简要分析。

1.历史演进的阶段性变化阮的演奏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朝时期,阮曲在宫廷中广为流传,其演奏风格以华丽、高雅为主。

唐代大部分曲子由独奏演奏,流传至后世的仅剩《十面埋伏》、《碧落黄泉》、《大胆出天际》等少数作品。

宋代时期,随着阮曲在民间的普及,阮的演奏技法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革。

在演奏技法上,宋代阮曲则主要采用扫弦和弦音、滑音和装饰音等技巧,强调节奏的灵活性和舞蹈节奏的鲜明性。

阮曲演奏在家庭团聚、庙会、集会等各种场合广为流传,其演奏艺术逐渐进入民间。

明清时期,阮曲演奏的技法更加饱满,灵活性和变化性更强。

明朱权阮派的演奏风格基于扫弦、弦音、颤音等技法,注重其音韵之美和胆气之勇。

清黄坤厚阮派则音色较为柔和抒情,利用滑音、颤音等技巧,表现阮曲在家庭、自然等各种情境下的情感表达。

20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交流和音乐技术的不断进步,阮曲演奏技法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阮曲开始在流行乐、儿童音乐、电影音乐、舞台音乐等广泛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一代阮曲演奏家借助现代音乐技术,对传统阮曲进行了一系列更新和改良,使其在现代音乐市场中获得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2.地域性的差异阮在中国各地的演奏风格和技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南方地区,阮曲的演奏风格以闽南、客家等地方民间乐曲为基础,主要采用扫弦、颤音、滑音等技法,音乐旋律优美、流畅、富有变化和意境。

闽南阮派由于其独特的音色和技法,曾多次受到国内外音乐家的赞誉。

在华北地区,阮曲的演奏风格与南方略有不同,其演奏风格偏重于节奏和节拍,强调旋律与节拍的统一性,常常伴奏传统的戏曲、民间舞蹈等表演形式。

李朝威阮派在华北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其风格亦贴近地方的流行音乐文化,曾多次被电影、电视等传统文化中采用。

坚守·出走·突围——论当代赣南客家民歌的传播主体

坚守·出走·突围——论当代赣南客家民歌的传播主体

6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9歌的传播效力得到大大提升。

2.学校教育类。

学校是民歌传播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赣南客家民歌作为校本教材引入课堂,是培养民歌传承后续力量的重要举措。

如兴国县政府大力开展“山歌进校园”活动,把兴国山歌引入学校课堂,开创了一条“山歌进校园、促教学、传文化”的新路子。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引导学生爱山歌、唱山歌,了解兴国山歌文化,直观感受本土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在校园内组建山歌社团,着力培养兴国山歌技艺传承人才和表演人才,加强非遗文化保护,确保兴国山歌薪火相传不断层。

在这之中,由于“传播者”为当地音乐教师,这一群体具有专业音乐教育背景,易从“专业性”角度进行传授,多以曲谱为本,严格按曲谱教唱歌曲。

然而,赣南客家民歌的演唱自由随性,依字行腔,即兴特征明显,乐谱文本难以体现民歌精髓。

若单纯照谱教授,易忽略其“原生态”特质,传播的“信息”准确度会受到一定影响,这一也势必影响到“受传者”(学生)对“信息”进行“解码”。

3.社会推广类。

为推动客家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赣南客属地区成立了多个社会组织,如兴国山歌剧团、瑞金山歌队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8月由黄玉英等人发起成立的赣南客家山歌传承发展研究会,该会为赣南热爱客家山歌的自然人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客家民歌传承发展与学术研究组织。

研究会组织会员学习、传播客家民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研究会知名度和客家形象,组织参加较有影响力的客属联谊活动,以歌为纽带,凝聚乡情,并积极开展客家民歌资料的收集、整理、出版工作,承办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宣传客家的活动等等,在推广赣南客家民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4.竞赛交流类。

为凝聚客属族群的力量,全球范围内的客家联谊活动众多,世界客属恳请大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盛会之一。

它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与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民开展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

客家音乐中的文化,音乐文化中的客家——评《江西客家音乐文化》

客家音乐中的文化,音乐文化中的客家——评《江西客家音乐文化》

客家音乐中的文化,音乐文化中的客家——评《江西客家音乐文化》蒋晓婷;任飞【摘要】江西客家音乐是江西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了我国北方汉族民间音乐的传统特色,更与闽、粤客家音乐又有着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

黄玉英、袁大位的《江西客家音乐文化》是研习江西地区客家音乐文化的重要参考书目,对于我们了解客家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期刊名称】《艺术评鉴》【年(卷),期】2017(000)019【总页数】3页(P17-18)【关键词】客家音乐文化再认识【作者】蒋晓婷;任飞【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5江西客家音乐是客家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客家音乐研究作为区域文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渐为学术界所关注。

黄玉英教授的《江西客家音乐文化》展示了她多年来致力于江西客家地区的客家音乐研究的重大成果。

《江西客家音乐文化》由引言、综述和四大章构成。

在第一章客家民歌中,作者从民歌的分类,即山歌、灯子歌、小调、劳动号子来进行详细写作,充分体现了客家的语言、民风、习俗和精神情操;第二章客家曲艺音乐。

主要表现为说唱结合、以唱为主,集语言叙述、歌唱、器乐演奏以及民间文学、诗歌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作者从古文、道情、龙船歌、十八搭、零落调、故事山歌、五句板、客家曲艺唱段选粹,八个小章节对客家曲艺音乐来进行阐述;第三章客家采茶戏音乐。

采茶戏是赣南客家人中土生土长起来的一种小型地方戏,戏曲创作以“采茶歌”为基础,吸取了本地的花灯、茶蓝灯、马灯以及湖南、安徽等地曲艺精华而逐渐发展而成,20世纪中后期才成为“赣南采茶戏”。

本章节对赣南采茶戏的渊源、音乐成分及唱腔分类、语言特色及与音乐的贴合、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四个小节来进行分析;第四章客家民间器乐。

本章节阐述了客家器乐与民俗、戏曲、宗教活动的关系、客家器乐曲的分类、器乐曲的艺术特色以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器乐曲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阮在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中的推广
音乐系1003班陈斐 14091002930 说到“赣”字,我们就会想到赣南,赣州,赣县,赣巨人。

的确,在汉字里,“赣”是一个十分有特点的字,它不仅在字体结构复杂,笔画也繁多,而且它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与我们客家人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赣南,古称“南赣”地扼赣闽湘粤之要冲,“南抚百越,北望中原”,据五岭之要会,素有“江湖枢建”,“凌峰咽喉”之称。

赣南地处江西南部,因此而得名,其面积为三万九千余平方公里,人口七百余万,辖十九个县、市、区;东邻闽西,南毗粤北,西接湘东南,北连本省之吉安、抚州两市;武夷山、南岭、罗宵山、云山等山脉于四周构成自然屏障,其余山脉向中部蜿蜒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山峦起伏、河溪密布的地貌。

两条河域在境内汇成赣江,北经鄱阳湖入长江。

从赣州逆章江可到大余,经陆路过梅关后又可顺江南下至广州,是唐代以后中原腹地到达南疆及海外的一条重要通道;溯贡江可达武夷山西麓,自古为本区与东部沿海的一条粮盐要道。

赣南是客家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和荟萃地,赣南客家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和形式多样而为世人瞩目,而赣南客家音乐则又是客家艺苑文化中一簇绽放异彩的奇葩。

赣南音乐丰富多彩,唐、宋以来,赣南就流行着不少土生土长的音乐艺术形式,如赣南采茶戏、东河戏、赣州南北词、于都道情、兴国山歌、于都唢呐、南康古文等。

这些音乐绝大多数产生于客家民众的生产劳动中,流传于乡村的田野山间、红白喜事、民俗活动中。

它们与我国其他传统音乐一样,多数靠“口传心授、心神领会”这一特殊的传承模式世代相传。

虽然这种传承方式极大限度地保留着赣南客家音乐“原汁原味”的风格(这对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研究具有“活化石”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观念、文化价值观发生极大改变,客家音乐这种固化的传承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步伐的要求而前景堪忧。

目前能熟练掌握这些音乐艺术的民间艺人大都上了年纪,他们一旦去世,这些客家艺术就很可能失传。

“坐班堂”、“唱古文”、“花鼓”早已失传,很大程度上就与无人学习,老艺人又过世有关;兴国山歌虽已传唱全国,现在真正会唱兴国山歌的人也越来越少,而且会唱的也多只在文艺表演及娱乐场所演。

一、赣南客家音乐
赣南客家音乐是当地的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非常有特色的客家音乐文化 , 是客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 ,曾为中国的革命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具体类别包括:赣南18县民歌、赣南采茶戏、宁都采茶戏、东河戏、兴国山歌、兴国南北词、大堂音乐、以客家山歌音调创作的革命历史歌曲、以及在傩戏、
婚俗、丧葬、眺觋、龙灯、云灯等各种民俗活动中演奏的音乐。

㈠赣南客家山歌,小调源远流长。

㈡赣南采茶戏亲切甜美、采茶歌舞欢快唯美。

㈢赣南的民间吹打乐:赣南的民间器乐曲大致可分为吹打乐、小合奏及正一道音乐三大类,其中吹打乐是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音乐形式,目前赣南各县(市、区)都广为流传。

赣南民间器乐曲的常用曲目约二百五十余首,其中吹打乐就占了二百余首。

历史上,赣南民间吹打乐称“鼓笛”,俗称“锣鼓”或“吹手”,国后定名为“吹打乐”。

它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是随道教传入,在“坛”、“观”中及民间丧事中演奏,后遂道乐分离;分离后,乐手除需要时与道士合作外,也常在民间婚娶、寿诞、节庆、灯彩甚至佛教的迎神及庙会中应用。

二是来源于古装戏(主要是祁剧),其使用的大部分古典戏曲曲牌及锣鼓经均被沿用至今。

㈣根据实地的调查后发现,在赣南地区还是有一些民乐队,他们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为主,民乐队里有二胡、锣鼓、扁鼓、大钹、小钹、小锣、中锣及大锣,主要以吹打为主,但是有小部分的民乐队里有柳琴、中软的出现,弹拨乐器的出现很好的证实了阮在赣南推广的可实行性,据柳琴和中阮乐器持有者反应,他们在乐队的合奏效果是比较好的。

二、赣南的音乐教育
㈠客家文化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民俗、山歌、民间故事、谣谚、地方戏曲等充满浓郁地方色彩的地方文化,浸润、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客家人。

这些充满浓郁地方色彩和移民特征的客家文化,对客家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情感体验、审美情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㈡客家音乐实践课程:通过分发社会调查表和对当地学校的考察实践得出果,并研究分析,看是否能在赣南地区推广阮这种民族乐器。

㈢当地高校的音乐课程的开展情况,音乐专业课程中的学习情况,是否有涉及到阮的学习。

通过调查可得知,赣南客家人利用自身的资源财富,利用客家文化对客家青少年进行乡土教育,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客家族群观念,但是在学习自身的客家文化的同时,缺少了一些世界文化的传授,这就直接导致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中小学对音乐教育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阮在中小学课堂的普及,当我问孩子们什么是阮乐的时候,几乎是没有一个人能回答我的问题的。

三、赣南客家的消费文化(在收集资料和对当地的民众进行民意调查后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得出)
㈠客家传统消费文化——重吃轻穿
㈡客家人在孩子的教育花费投入比重不大:这点有可能影响到阮在赣南推广的进展。

㈢客家人在个人的娱乐消费比重比较高,但这个现象呈现在特定的少部分人群当中。

在消费文化市场这块的调查的时候,我发现,当地的居民的业余爱好比较狭小,主要都在忙于应酬喝酒,只有少数人士在音乐这方面有所投入,但是很奇怪的是,关于孩子的特长培养问题,家长是十分重视的,很多家长乐于让孩子学习乐器,在乐器的选择方面,我得到的答案是,什么东西最多人学,就学什么。

这导致大面积的人数选择学习钢琴,而在民族乐器这一块,占的比例比较少,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哪些是民族乐器,哪些是西洋乐器。

“西洋风”这股热潮掀起了整个赣州,许多人在热衷于此,很多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就被送来了学习钢琴。

这点让人担忧。

四、创新——赣南客家音乐保存与发展的灵魂
本文最后从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之后,大胆将阮这种民族乐器加入客家音乐文化当中,并尝试对传统的客家音乐做出改良,用不一样的演奏方式和不一样的乐器品表现客家的音乐文化,这是传统和民族的碰撞,期待它们产生非同凡响的火花。

主要参考文献:
[1]汤光华,郭莉. 《1980-2010赣南客家音乐研究之定量分析》.载《四川戏剧》.2012(6).
[2]王思丹.《民族乐器阮发展之我见》.《大舞台》. 2010(1).
[3]方良,周红,钟善金.《赣南客家民间吹打乐考察》.《中国音乐》.2004(3).
[4]胡铭.《民族音乐的创新浅谈》.《北方音乐》.2013(1).
[5]袁静芳.《枯木逢春盛世华章—“在阮乐复兴之路的探索”研讨会上的发言》.《人民音乐(评论版)》.2012(1).
[6] 黄盈盈,潘绥铭.《社会学问卷调查的边界与限度----一个对“起点”的追问与反思》.《学术研究》.2010(7).
[7]王耀华,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