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9章 土 壤 【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土壤

1.试述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土壤是由风化产物经生物改造作用形成的具有肥力的薄的疏松物质层。土壤是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自然地理环境派生的自然体。

(2)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地球陆地表层。在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中,土壤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环节。

2.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有何不同?

答:土壤中的矿物质包括了岩石碎屑、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三个部分。

(1)岩屑是大块岩石破坏后的残屑,仍是一种矿物质的集合体。在土壤中它们是最粗大的成分,通常以砾石和粗砂的形式出现。

(2)原生矿物是岩屑进一步分解破坏、矿物集合体分散后的产物。在形态上它们是单独的矿物晶体,原生矿物的晶体相对较大,在土壤中多以砂粒和粉砂的形式出现。

(3)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化学风化或蚀变后的新型矿物,是在疏松母质发育和土壤形成作用进行时,由不稳定的原生矿物风化形成的。

3.某土壤样品的粒组分析结果为:砂粒41%、黏粒23%,请问此土壤样品的质地属于何种类型?

答:土壤粒组是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组,分别给予特定的名称的不同的组合。土壤质地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一般土壤的质地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型:

(1)砂质土类

①砂质土类是指以砂粒为主的土壤,通常砂粒含量在70%以上。由于颗粒组成粗大,相应的空隙也较大,排水和通气条件良好。

②存在保水和蓄肥能力弱的缺点,土体多呈松散状态,结构性不强。砂质土壤中还可以区分出砂土和壤砂土两种质地类型。

(2)黏质土类

①黏质土类是指黏粒占优势的土壤,黏粒的含量一般不低于40%。黏质土的颗粒细小,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对水分和养分有很强的保持力。黏质土中空隙属于小空隙,水、气的运动缓慢,排水和通气状况不佳。

②黏质土通常有较强的黏结性和可塑性。

③湿时黏着,干时硬结,胀缩幅度较大。黏质土类中根据所含砂粒和粉砂的比例,可分出黏土、砂质黏土和粉砂黏土三个具体类型。

(3)壤质土类

壤质土可以看作是砂粒、粉砂粒和黏粒三者在比例上均不占绝对优势的一类混合土壤。大多数农业价值较高的土壤都属于壤质土。

土壤样品的粒组分析结果是砂粒41%、黏粒23%,所以,土壤样品的质地属于壤质土类。

4.什么是土壤结构?土壤有哪些主要的结构类型?

答:土壤结构是由基本颗粒聚合形成的团聚体。

土壤结构按形态一般分为球状、板状(片状)、块状和柱状四种基本形态。其中球状和块状、柱状又各续分为两类,土壤共计有7种结构形态。

5.有机质在土壤中是如何转化的?

答: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括两大类:原始残体及半分解的有机质、新形成的腐殖质。有机残体在土壤中的转化有两种不同的途径。

(1)矿质化过程

即有机残体在细菌和真菌的作用下彻底氧化分解为无机矿质养分与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2)腐殖化过程

有机残体在微生物不完全分解时的中间产物,能重新合成一类性质较稳定的有机高分子

化合物,即腐殖质。

①腐殖质的产生却强烈地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腐殖质胶体具有很强的活性,吸附能力特别大,同等重量的腐殖质吸收水分和保持养分的能力是矿质黏粒胶体的数倍。

②腐殖质是很好的“团粒促进剂”,发育良好的表土层的结构体大部分都是由腐殖质胶体黏结而成的。

③腐殖质作为胶膜包被于矿质颗粒的表面,能有效地掩蔽无机物的本色,使土体颜色加深变暗。

6.土壤的水分类型有哪些?什么叫“田间持水量”?

答:(1)土壤的水分类型

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吸力的大小,把土壤水分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三种类型。

①吸湿水

吸湿水是指被土壤固体束缚住,吸力大于31个大气压,最靠近颗粒表面的水分子。吸湿水基本上是非液态的,与大气中的水汽相平衡。

②毛管水

毛管水是指吸持在毛管空隙中的水分,它是液态的可以流动的水分。土壤对毛管水的吸力范围是31~0.1个大气压。

③重力水

重力水是指在大空隙中,土壤对水分的吸力小于0.1大气压时,水分受重力影响发生的运动。

(2)田间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是指土壤中能够抵抗重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的的部分水分。不同土质田间

持水量存在差异,一般黏土>壤土>沙土。

7.试述土壤中的养分动态平衡关系。

答:(1)土壤养分

①宏量营养元素

宏量营养元素是指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量大的营养元素或养分。

②微量营养元素

微量营养元素是指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量小的营养元素或养分。

(2)土壤养分的形态

从植物利用的角度来看,土壤中的养分可以分为无效态和有效态两种基本形态。

①无效状态是指封闭于固体矿物之中或存在于有机质内部、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营养元素。

②有效态是指无效态的养分通过化学风化和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被释放出来,从而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营养元素。经风化与分解获得释放的有效态养分有两种可能的去向:a.直接进入土壤溶液,成为自由态的离子。

b.被土壤胶体吸附在表面,成为吸附态的离子。

8.为什么说土壤的颜色能反映土壤的形成环境?

答:土壤颜色是许多土壤性质的直接反映,与土壤的矿物质成分、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和通气状况密切相关。

(1)热带和亚热带土壤因为含有较多的氧化铁而多数呈现红色。高度水化后的氧化铁则偏黄色,所以在同一地带内比较阴湿的林下或降水丰富的山地上部,往往出现黄色的土壤;较干的地方或山地的下部则出现红色的土壤。

(2)温带或寒冷地区的土壤中,由于含有大量腐解的有机质,表层多呈暗黑色。

(3)由于碳酸钙、石膏和可溶性盐的聚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内部与盐土的表层出现偏灰白色调。

(4)由于变价离子都处于低价还原状态,排水不良的土壤颜色灰暗,通常呈浅灰色、蓝灰色或蓝绿色。

9.说明土壤形成的两个基本过程及其所导致的结果。

答:土壤形成的两大基本作用:风化作用与疏松层的形成过程和生物作用对母质的改造过程。

(1)风化作用与疏松层的形成

①岩石的风化作用是土壤形成与发育的先决条件,起着两方面的作用:

a.致密岩石的破坏

致密岩石的破坏,形成了大小不同的颗粒物质,组成疏松的层次,使水分和空气自由进出。

b.营养元素的释放

营养元素从封闭状态中释放出来,成为有效的离子形态,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