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状语后置句整理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 PPT课件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 PPT课件
睇少啲电视啦 你行先
少看点电视 你先走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句子成分公式
﹝状﹞地

主语
﹙定﹚的
﹝状﹞地 +谓语 〈补〉得 +宾语〈补〉得
﹙定﹚的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帮助区分定状 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 逗号隔开心有数。
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 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变式句)。文言 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
《赤壁赋》 《赤壁赋》
2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
唐代的和尚慧褒起初在它的山脚下筑舍定居
2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游褒禅山记》
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
2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27、但见悲鸟号(于)古木。 《蜀道难》 28、又闻子规啼(于)月夜。 《蜀道难》 29、雄飞雌从绕(于)林间。 《蜀道难》
(三)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乎己]参省
《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
在我之前出生,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3、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师说》 [乎吾后]生,其闻道也亦[乎吾先 ]。
3、谣诼谓余以善淫。
【以善淫】谣诼谓余。
《离骚》
【用好做淫荡之事】来造谣诬蔑我。
4、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 】申之
《寡人之于国也》
【用孝敬父母重兄弟的道理】教导百姓

「文言句式」一篇文章带你搞懂状语和“状语后置”,文言不再怕

「文言句式」一篇文章带你搞懂状语和“状语后置”,文言不再怕

「文言句式」一篇文章带你搞懂状语和“状语后置”,文言不再怕今天小编老师要通过一篇文章带大家搞懂文言常见句式——“状语后置”。

在讲这种文言现象之前,要跟大家说一说什么是“定语”和“中心语”。

一、什么是状语?状语的功能是什么?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1.副词作状语,比如“轻轻地”、“明目张胆地”这些;2.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比如“明天”、“校园里”这些;3.介词结构常做状语,比如“用手”、“在教室里”这些下面举几个例句,大家找找每句话当中的状语:(1)我明天考语文。

(2)湖人再一次捧起总冠军奖杯。

(3)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应该不难找,谨记状语的定义——放在谓语前,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谓语前”很重要,再强调一次!第一句“考”是谓语动词,前面的“明天”就是时间状语;第二句“捧起”是谓语动词,“再一次”就是状语;第三句“大雪纷飞”是谓语,介词结构“在南方的艳阳里”就是状语,很简单吧~ 文言中有一种常见现象是“状语后置”,那是不是把状语和谓语调换一下语序,就是“状语后置”了呢?并不是的!在上面三个例句中,只有第三句有机会成为古文的状语后置,为什么?因为第三句的状语是个介词结构。

二、状语后置的三种基本结构所谓状语后置,指的是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多为由介词“于”、“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往往会置于谓语后。

是倒装句的一种。

状语后置中,最重要的是“介词”。

以下几种“状语后置”结构,只是介词改变了而已:1.谓语+【介词“于”+名词】比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于晋”和“于楚”构成介词结构,两个虚词“于”都是“表对象”的用法。

全句意思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2.谓语(一般是动词)+【介词“以”+名词】比如:申之以孝悌之义。

如何理解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

如何理解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

如何理解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所占比例约12.7%,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有的地区也会考查“识记能力”,主要提现在“古代文化常识题”,如下:文言文考点如下:谈到特殊句式,不得不谈到倒装句,倒装句式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主谓倒装。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状语后置”。

要想解决文言文状语后置这一难题,首先你得知道汉语中正常的语法顺序是什么样的。

亲爱的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具体聊一聊“状语后置”。

一、状语后置的概念在文言文中,含有介词+对象的状语,如“于x”、“以x”、“乎x”等,往往在谓语中心词后面(有宾语时,处在谓语中心词和宾语之间),这种情况就叫“状语后置”,或称为“介宾短语后置”。

二、状语后置解析〖1〗动词+以+宾语举例: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纪》)解析:“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2〗动词+于+宾语举例:……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欧阳行周文集序》)解析:“于……中”,状语后置,应翻译成“在寒门之中推拔人才,生怕做不到”即可得分。

〖3〗动词+乎+宾语举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4〗形容词(谓语)+于+宾语举例:其势弱于秦(《六国论》)解析:此句可翻译为“六国的势力比秦国弱”,在这种“形容词+于+宾语”的状语后置句式中,形容词充当了谓语,“于”往往翻译为“比”。

〖5〗诸,相当于之于举例:“……考诸古,师不乏矣”解析:“考诸古”中的“诸”是“之于”的兼词,该句译为“到古代典籍中验证它”。

〖6〗者+数次事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翻译:五次用信催促光世召集军队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加油哦!。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状语后置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状语后置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状语后置句【笔记区】状语后置句类型:【1】句式特点一:谓语+ 以+ 后置状语。

具告以事。

树之以桑。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句式特点二:谓语+ 于+ 后置状语。

皆以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注意: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词结构后置。

【3】句式特点三:谓语+ 乎+ 后置状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名垂乎后世。

【例题一】1. 把下面所有文言文句子改成现代汉语语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参考答案】1. 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侣鱼虾而友麋鹿。

2. 不幸吕师孟于前构恶,贾余庆于后献谄。

【例题二】1. 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 陈利兵而谁何B. 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C. 古之人不余欺也D. 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2. 把下面所有文言文句子改成现代汉语语序,并翻译。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参考答案】1. D2.(1)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翻译: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2)州司临门,于星火急。

翻译: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3)颁白者于道路不负戴。

翻译: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在路上就不再会肩挑头顶东西了。

【习题一】把下面所有文言文句子改成现代汉语语序,并翻译。

(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2)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参考答案】(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于后世自见哉?翻译: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用什么贡献给社会留下好名呢?(2)管仲于齐任政,齐桓公以霸。

翻译:管仲在齐国施政,齐桓公凭借他称霸。

状语后置例句文言文翻译

状语后置例句文言文翻译

一、时间状语后置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例句2:夜以继日,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为政》)
翻译:夜以继日,不知老之将至。

二、地点状语后置
例句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劝学》)翻译:至于幽暗昏惑的地方,没有东西可以依靠,也不能到达。

例句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高看得更广。

三、方式状语后置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例句2:吾尝三叹其才矣,亦不可及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多次赞叹他的才华,却也无法达到。

四、原因状语后置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例句2:吾尝夜观天象,不知天之所以高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夜晚观察天象,不知天之所以高。

五、目的状语后置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例句2:吾尝求师而问焉,亦不可得也。

(《劝学》)
翻译:我曾经寻求老师请教,却也无法得到。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状语后置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它使得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加丰富。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并掌握状语后置这一语法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意。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倒装句之状语后置+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倒装句之状语后置+课件
#43;介词(于)+名词 二、谓语+介词(以)+名词 三、谓语+介词(乎)+名词
作业
阅读一篇文言文,找出其中的状语后置句并进行分析和翻译。
翻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例:不能喻之于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析:“于怀”构成介词结构短语,作状语,“于”表示 “在……”,此时“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不 能于怀喻之。
译:不能在心里明白(表达感受)。类似于:不能释怀。
二、谓语+介词(以)+名词
例: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
01 状语后置的概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思考: 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与现代汉语有什么差异?
• 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 程度等。
现代汉语中状语的常见形式
1.副词作状语,如“轻轻地”、“明目张胆地”; 2.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如“明天”、 “校园里”; 3.介词结构常做状语,如“用手”、“在教室里”
析:“乎此时”构成“乎+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乎” 是“在”的意思,“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 吾独乎此时穷困也。
译:我只有在此时遭受了穷困命运多舛啊。
四、介词省略
例: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周亚夫军细柳》
析:“霸上”是一个地点名词,前面是名词作动词的“军”, 正常句子应该是:军于霸上。(于霸上军)此句将“于”省 略。
析:“以孝悌之义”构成“以+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 “以”是“把、将”的意思。“以”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 常语序是:以孝悌之义申之。
译: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 以其无礼于晋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延伸检测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翻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 的人在树下休息。 •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翻译:请让我奉你的命令向孙将军求救。 •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翻译: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 • 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 翻译:(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
观察下列句子
• 人无不立死者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群臣侍殿上者
• 根据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说 说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 中心词在定语前
判断方法
• 一是从形式上寻找定语后置 的标志; • 二是从内容上看是否顺畅, 修饰语和中心词的关系是否 合理。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 人马烧死者甚众。 •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 虫。 • 中心语+定语+者
1、选出下列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荆州之民附操者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答案:D。状语后置
2、选出下列是定语后置的一项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D、以为桂林、象郡 答案:A。中心语+数量词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 中心语+数量词
注意
• 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 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 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 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 • 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 言形式区别开来。例: • 村中少年好事 村中少年之好事者 村中少年之好事

2025年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清单:文言句式之状语后置

2025年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清单:文言句式之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都是在谓语的前面充当状语。

文言文中的介宾短语如果充当状语,却在谓语后面的话,我们就称它为介词结构后置句,也称作状语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有四种情况:1.动词+于+宾语。

“于”可译为“向、在、把”等。

如“学于余”(《师说》),句中“于余”为介宾短语,应该移到动词“学”的前面作状语,译为“向我学习”。

如“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句中“于此”为介宾短语,应该移到“复见将军”的前面作状语,译为“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同类举例如下:①青,取之于蓝(应为“青,于蓝取之”)——《劝学》②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应为“于人主受命,于朝廷议法度而修之”)——《答司马谏议书》③以其无礼于晋(应为“以其于晋无礼”)——《烛之武退秦师》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烛之武退秦师》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应为“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于项羽言曰”)——《鸿门宴》⑥贪于财货(应为“于财货贪”)——《鸿门宴》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应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赤壁赋》⑧牧羊于道畔(应为“于道畔牧羊”)——《柳毅传》⑨问者爇香于鼎(应为“问者于鼎爇香”)——《促织》⑩既而得其尸于井(应为“既而于井得其尸”)——《促织》1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应为“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赤壁赋》1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应为“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赤壁赋》2.形容词+于+宾语。

“于”可译为“比”。

如“青于蓝”(《劝学》)介宾短语“于蓝”应该移到“青”的前面作状语,译为“比蓼蓝颜色(更)深”。

如“长于臣”(《鸿门宴》)介宾短语“于臣”应该移到“长”的前面作状语,译为“比我长(年纪大)”。

同类举例如下:①师不必贤于弟子(应为“师不必于弟子贤”)——《师说》②虽才高于世(应为“虽才于世高”)——《张衡传》③其势弱于秦(应为“其势于秦弱”)——《六国论》3.动词/形容词+乎+宾语。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
《鸿门宴》:“将*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考点12:状语后置句(解析版)

考点12:状语后置句(解析版)

第十二讲状语后置句一、概述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

这种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做补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这种现象又称状语后置。

二、知识点讲解1. 用“于”字构成的状语后置例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正常语序应为“公与之乘,于长勺战”,“于长勺”是表示地点的状语,后置在谓语“战”之后。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正常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于藏书之家”是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后置在谓语“假借”之后。

2. 用“以”字构成的状语后置“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正常语序为“以当世之事咨臣”,“以当世之事”是表示方式的状语,后置在谓语“咨臣”之后。

三、方法点拨1.判断句式:例如:“下列句子中属于状语后置句的是()A. 何陋之有 B. 战于长勺 C. 马之千里者 D. 吾谁与归”。

答案:B2.翻译句子:要求学生将状语后置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重点考查对状语后置结构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如:“翻译句子‘相与步于中庭’。

”3.句式分析:分析句子中状语后置的部分,并说明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比如:“指出‘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中状语后置的部分,并分析其表达的含义。

”4.对比理解:给出两个句子,一个是正常语序,一个是状语后置句,让学生对比理解其语义和表达上的差异。

例如:“比较‘吾与徐公孰美’和‘于徐公,吾孰美’这两个句子的不同。

”四、例题解析1.下列句子中,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C.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 贤能为之用答案:B。

解析:B 选项中“于市朝”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在街市上议论。

A 项是判断句;C 项是一般陈述句;D 项是被动句。

2.翻译下列状语后置句。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式梳理(必修1-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式梳理(必修1-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式梳理(必修1-5)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式梳理(必修1-5)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状语后置句①以其无礼于晋(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荆轲刺秦王1.状语后置①燕王拜送于庭(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燕王于庭拜送”)②使毕使于前(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使于前毕使”)鸿门宴1.状语后置句①具告以事(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事具告”)②得复见将军于此(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此得复见将军”)必修2兰亭集序1.状语后置句(1)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于所遇”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当其于所遇欣”)(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结构“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3)不能喻之于怀(介词结构“于怀”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不能于怀喻之”)赤壁赋1.状语后置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赤壁之下泛舟游”)(2)月出于东山之上(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东山之上出”)(3)徘徊于斗牛之间(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斗牛之间徘徊”)(4)托遗响于悲风(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悲风托遗响”)2.主谓倒装句渺渺兮予怀(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游褒禅山记1.状语后置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于其址”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一)状语后置句1.申之以孝悌之义(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2.树之以桑(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以桑树之”)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5.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刺人而杀之何异”)师说(一)状语后置句1.学于余(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余学”)2.不必贤于弟子(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不必于弟子贤”)3.而耻学于师(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而耻于师学”)劝学(一)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过秦论。

文言文之状语后置

文言文之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复习之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 谓语之前 谓语之后便是 便是补 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 以状语来理解。 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
谓语前面去翻译。 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十以十宾 )格式:
文言句式复习之主谓倒装Fra bibliotek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 感叹句 谓语置于主语之 置于主语 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 逗号将主谓隔开 将主谓隔开。 逗号将主谓隔开。
汝之不惠( )!(《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 甚矣, 汝之不惠 山》) 译文: 你太不聪明了”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公子能急人之困。( ②安在 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 救赵》 救赵》) 译文: 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 哪里呢? 哪里呢?” 百姓之谓我爱也。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百姓说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 译文:百姓说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
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 于孙将军 译文: 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于其墓之门( 五人墓碑记》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译文: 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师说》 ④生乎吾前 (《师说》) 译文: 生在我的前面” 译文:“生在我的前面” 四子侍坐》 ⑤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译文: 在舞雩(yú )台上吹风”(舞雩 鲁国求雨 台上吹风” 舞雩:鲁国求雨 译文:“在舞雩 台上吹风 舞雩 的坛 )

最新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指导——文言文状语后置

最新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指导——文言文状语后置
例 他来自北京,出生于1989年,收入低于哥哥,但是阅历却多 于家里任何人,目前致力于山村教育事业。 以上的例子有多处状语后置,但读起来没有任何拗口和晦涩难
析 懂的地方,反而显得精炼,所以把状语后置当成一个特殊句式 有些过于武断。
法 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地区把“状语后置”当作一个得分点,所以 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尽可能把状语“前置过来”。
译文:将军您在河北征战,我在河南征战。
●慧心传意 翻译状语后置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以孝悌之义申之
译文:办好各级学校,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教导他们。
5.有志乎古者希矣。
乎(于)古有志
(《答李诩书》)
译文:在恢复仁义之道方面有志向的人很少了。
即时巩固
下面各句蓝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动词
●慧心传意 翻译状语后置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于江渚之上渔樵
(《赤壁赋》)
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来自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比)水寒
(《劝学》)
译文:冰是水形成的,但是却比水还要冷。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于)河北战
(于)河南战
(《鸿门宴》)
==规律总结-4==
注意:1、“于/乎/以”后必须是名词。 2、表示地点的状语常常省略“于”。
即时巩固
下列各句中不是状语后置句的一句是( )
A.见燕使者咸阳宫。
地点
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名词
从形式入手
动词/形容词后 有介词“于/乎/以”
介词后是名词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名词
动词后有地点名词

2020高中文言文入门(状语后置)课件(共68张PPT)优秀课件

2020高中文言文入门(状语后置)课件(共68张PPT)优秀课件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谓语
相与枕藉乎舟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肇赐予以嘉名 虽董之以严刑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赤壁赋》 《劝学》 《师说》 《寡人》 《寡人》 《离骚》 《谏太宗》 《鸿门宴》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谓语
相与枕藉乎舟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肇赐予以嘉名 虽董之以严刑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状后 宾前 陈述 省略
5.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郞者乎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郞者乎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恐年岁之不吾与 D.大王来何操
定后 宾前 宾前 宾前
2.
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则无望民之多玉邻国也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
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例1: 帅气的周老师幽默地讲完了枯燥的语法课
成分: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 补 定语 宾语
例2: 聪明的学生们马上听懂了无聊的语法课
昨晚,周帅没忍住饥饿,又出去吃夜宵了。 在旧社会,这种偷偷吃夜宵的行为是要罚作业的。
昨晚,周帅没忍住饥饿,又出去吃夜宵了。 在旧社会,这种偷偷吃夜宵的行为是要罚作业的。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精讲精练-状语后置句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精讲精练-状语后置句

学习目标:1.明确文言文中状语后置句的概念和状语后置句的类型。

2.结合语境,准确判定和翻译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句。

一、知识梳理1.状语后置是指在古代汉语中,介词结构(介宾短语)或某些副词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的现象。

因后置的状语主要是介词结构,所以状语后置句又叫介词结构后置句。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后置状语,并准确翻译全句。

第一组:(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陈情表》)第二组:(3)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4)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张衡传》)第三组:(5)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第四组:(7)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鸿门宴》)(8)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荆轲刺秦王》)二、问题探究1.状语后置句一定是介宾短语后置句?(9)目似暝,意暇甚。

(蒲松龄《狼》)2.介宾短语充当状语的句子一定是状语后置句吗?(10)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蒲松龄《促织》)(11)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参考答案:一、知识梳理第一组:(1)—(2)都是“于+宾语”充当后置状语。

后置状语中介词“于”的意义和用法因语境不同而不同。

这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状语后置。

(1)中后置状语是“于长勺”,“于长勺”放在动词“战”后作补语,补充说明“战”的处所;介词“于”表动作的处所,译为“在”;“战于长勺”即“于长勺战”的倒置。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2)中后置状语是“于星火”,“于星火”放在形容词“急”的后面作补语,补充说明“急”的程度的;介词“于”表示比况,译为“比”;“急于星火”即“于星火急”的倒置。

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第二组:(3)—(4)都是“以+宾语”充当后置状语,后置状语中介词“以”的意义和用法因语境不同而不同。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 中心语+数量词
注意
• 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 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 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 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
• 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 言形式区别开来。例:
• 村中少年好事 村中少年之好事者 村中少年之好事
虫。
• 中心语+定语+者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中心语+之+定语
• 马之千里者。 • 石之铿然有声者。 • 中心语+之+定语+者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
之大,有几人欤? • 中心语+而+定语+者
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 以其无礼于晋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延伸检测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翻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
的人在树下休息。 •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翻译:请让我奉你的命令向孙将军求救。 •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翻译: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 • 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 翻译:(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
课后作业
•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 代为冠族。
•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 • 卢循窃据广州……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
命三军入城乃食。 • 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
杖杀之,远近称伏。
定语后置
• 定语: • 现代汉语中,定语是在名词或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
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
兰亭集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赤壁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徘徊于斗牛之间
游褒禅山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必修三
琵琶行
“于江湖间转徙”,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高中语文文言文状语后置句整理
状语后置句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伯
荆轲刺秦王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常痛于骨髓
嘉为先言于秦王
燕王拜送于庭
使毕使于前
鸿门宴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
具告以事。
良曰:“长于臣。”
得复见将军于此。必修二孔雀东来自飞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仕宦于台阁
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
得罪于大王(于大王得罪)
苏武传
为降虏于蛮夷。(“于蛮夷为降虏”。)
张衡传
游于三辅(于三辅游)
讽议左右((于)左右讽议)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必修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结构后置句,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过秦论
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师说
而耻学于师。介宾后置句,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
歌以赠之。
寡人之于国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树之以桑。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劝学
青,取之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归去来兮辞
农人告余以春及
滕王阁序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逍遥游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
陈情表
急于星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