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杆的强度计算

合集下载

杆件承载力计算公式

杆件承载力计算公式

杆件承载力计算公式
在工程设计中,经常需要计算杆件的承载力。

杆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是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和结构力学原理推导出来的。

以下是常见的杆件承载力计算公式:
1.压杆的计算公式:
如果杆件为压杆,那么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Pc=Ac*Fc*σc
其中,Pc为杆件的承载力,Ac为杆件的截面面积,Fc为截面的调整系数,σc为相应材料的抗压强度。

2.拉杆的计算公式:
如果杆件为拉杆,那么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Pt=At*Ft*σt
其中,Pt为杆件的承载力,At为杆件的截面面积,Ft为截面的调整系数,σt为相应材料的抗拉强度。

3.弯曲杆件的计算公式:
如果杆件受到弯曲作用,那么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M=σb*W
其中,M为杆件的弯矩,σb为相应材料的弯曲强度,W为截面的抵抗弯曲矩的有效宽度。

4.扭转杆件的计算公式:
如果杆件受到扭转作用,那么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T=τt*J
其中,T为杆件的扭矩,τt为相应材料的抗扭强度,J为截面的极
惯性矩。

以上是常见杆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
公式。

此外,还应根据杆件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结合工程经验和相关规范,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安全系数、边界条件等进行修正,以确保杆件的安全可靠。

杆件的变形及计算

杆件的变形及计算

τ=
Q ≤ [τ ] A
其中 Q 为剪切面上的剪力,由平衡条件求解;A 为剪切面面积;[τ]为材料的许用剪应力,单位 MPa. 为剪切面上的剪力,由平衡条件求解; 为剪切面面积; 为材料的许用剪应力 为材料的许用剪应力, .
二,挤压使用计算
在承载的情形下,连接件与其所连接的构件相互接触并产生挤压, 在承载的情形下,连接件与其所连接的构件相互接触并产生挤压,因而在二者接触面的局部区域产生 较大的接触应力,称为挤压应力,用符号σjy表示 单位MPa.挤压应力是垂直与接触面的正应力.其可 表示, 较大的接触应力,称为挤压应力,用符号 表示,单位 .挤压应力是垂直与接触面的正应力. 导致接触的局部区域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而导致二者失效. 导致接触的局部区域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而导致二者失效. 积压力为作用在接触面上的总的压力, 表示. 积压力为作用在接触面上的总的压力,用符号 Pjy 表示. 表示. 挤压面为接触面在挤压力作用线垂直平面上的投影, 挤压面为接触面在挤压力作用线垂直平面上的投影,用符号 Ajy 表示. 其强度设计准则
在例6-1中杆 的直径均为d=30mm,[σ]=160MPa,其它条件不变.试确定此时结构所能 例6-3 在例 中杆BC,EF 的直径均为 , ,其它条件不变. 承受的许可载荷? 承受的许可载荷? 中分析EF杆为危险杆 解:根据例1中分析 杆为危险杆,由平衡方程可得 根据例 中分析 杆为危险杆,
N2 =
第三节 连接件的强度设计
一,剪切实用计算
当作为连接件的铆钉,,销钉,键等零件承受一对等值, 当作为连接件的铆钉,,销钉,键等零件承受一对等值,反 ,,销钉 作用线距离很近的平行力作用时, 向,作用线距离很近的平行力作用时,其主要失效形式之一为沿 剪切面发生剪切破坏.发生相对错动的截面称为剪切面. 剪切面发生剪切破坏.发生相对错动的截面称为剪切面.由于剪 切面上剪应力分布比较复杂, 切面上剪应力分布比较复杂,可假定认为剪应力在剪切面上均匀 分布——剪切实用计算. 剪切实用计算. 分布 剪切实用计算 其设计准则为

建筑力学常见问题解答4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建筑力学常见问题解答4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建筑⼒学常见问题解答4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建筑⼒学常见问题解答4 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1.构件的承载能⼒,指的是什么?答:构件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能⼒称为构件的承载能⼒。

(1)⾜够的强度。

即要求构件应具有⾜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在荷载作⽤下不致于发⽣破坏。

(2)⾜够的刚度。

即要求构件应具有⾜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在荷载作⽤下不致于发⽣过⼤的变形⽽影响使⽤。

(3)⾜够的稳定性。

即要求构件应具有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在荷载作⽤下不致于突然丧失稳定。

2.什么是应⼒、正应⼒、切应⼒?应⼒的单位如何表⽰?答:内⼒在⼀点处的集度称为应⼒。

垂直于截⾯的应⼒分量称为正应⼒或法向应⼒,⽤σ表⽰;相切于截⾯的应⼒分量称切应⼒或切向应⼒,⽤τ表⽰。

应⼒的单位为Pa。

1 Pa=1 N/m2⼯程实际中应⼒数值较⼤,常⽤MPa或GPa作单位1 MPa=106Pa1 GPa=109Pa3.应⼒和内⼒的关系是什么?答:内⼒在⼀点处的集度称为应⼒。

4.应变和变形有什么不同?答:单位长度上的变形称为应变。

单位纵向长度上的变形称纵向线应变,简称线应变,以ε表⽰。

单位横向长度上的变形称横向线应变,以ε/表⽰横向应变。

5.什么是线应变?什么是横向应变?什么是泊松⽐?答:(1)线应变单位长度上的变形称纵向线应变,简称线应变,以ε表⽰。

对于轴⼒为常量的等截⾯直杆,其纵向变形在杆内分布均匀,故线应变为l l?=ε(4-2)拉伸时ε为正,压缩时ε为负。

线应变是⽆量纲(⽆单位)的量。

(2)横向应变拉(压)杆产⽣纵向变形时,横向也产⽣变形。

设杆件变形前的横向尺⼨为a,变形后为a1,则横向变形为aaa-=1横向应变ε/为aa=/ε(4-3)杆件伸长时,横向减⼩,ε/为负值;杆件压缩时,横向增⼤,ε/为正值。

因此,拉(压)杆的线应变ε与横向应变ε/的符号总是相反的。

(3)横向变形系数或泊松⽐试验证明,当杆件应⼒不超过某⼀限度时,横向应变ε/与线应变ε的绝对值之⽐为⼀常数。

杆件的轴向拉压变形及具体强度计算

杆件的轴向拉压变形及具体强度计算

根据强度条件,可以解决三类强度计算问题
1、强度校核:
max
FN A

2、设计截面:
A

FN

3、确定许可载荷: FN A
目录
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例题3-3
F
F=1000kN,b=25mm,h=90mm,α=200 。
〔σ〕=120MPa。试校核斜杆的强度。
解:1、研究节点A的平衡,计算轴力。
目录
——横截面上的应力
目录
FN
A
——横截面上的应力
该式为横截面上的正应力σ计 算公式。正应力σ和轴力FN同号。 即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根据杆件变形的平面假设和材料均匀连续性假设 可推断:轴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是均匀的,且方向垂 直于横截面。所以,横截面的正应力σ计算公式为:
目录
• 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FN 2 45° B
F
FN1 28.3kN FN 2 20kN
2、计算各杆件的应力。
B
1

FN1 A1


28.3103 202 106

4
F
90106 Pa 90MPa
x
2

FN 2 A2

20103 152 106

89106 Pa 89MPa
目录
三、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教学目标:1.拉伸、压缩试验简介; 2.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3.低碳钢与铸铁的拉、压的力学性质; 4.试件的伸长率、断面收缩率计算。
教学重点:1.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2.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质。
教学难点: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小 结: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作 业: 复习教材相关内容。

2016工程力学(高教版)教案:6.6杆件的强度计算

2016工程力学(高教版)教案:6.6杆件的强度计算

第六节 杆件的强度计算由内力图可直观地判断出等直杆内力最大值所发生的截面,称为危险截面,危险截面上应力值最大的点称为危险点。

为了保证构件有足够的强度,其危险点的有关应力需满足对应的强度条件。

一、正应力与切应力强度条件轴向拉(压)杆中的任一点均处于单向应力状态。

塑性及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u σ分别为屈服极限s σ(或2.0σ)和强度极限b σ,则材料在单向应力状态下的破坏条件为u σσ= 材料的许用拉(压)应力[]nuσσ=,则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正应力强度条件为[]σσ≤ (6-24)同理可得,材料在纯剪切应力状态下的切应力强度条件[]ττ≤ (6-25)二、正应力强度计算由式(6-1)和(6-25)得,拉(压)杆的正应力强度条件为[]σσ≤=AN maxmax (6-26) 由式(6-1)和(6-25)得,梁弯曲的正应力强度条件为[]σσ≤=zW M maxmax (6-27) 应用强度条件可进行强度校核、设计截面、确定许可载荷等三方面的强度计算。

例6-7 如图6-29(a)所示托架,AB 为圆钢杆2.3=d cm ,BC 为正方形木杆a=14cm 。

杆端均用铰链连接。

在结点B 作用一载荷P=60kN 。

已知钢的许用应力[]σ=140MPa 。

木材的许用拉、压应力分别为[]t σ=8MPa ,[]5.3=c σMpa ,试求:(1)校核托架能否正常工作。

(2)为保证托架安全工作,最大许可载荷为多大;(3)如果要求载荷P=60kN 不变,应如何修改钢杆和木杆的截面尺寸。

解 (1)校核托架强度 如图6-29(b)。

图6-29由 0=∑Y ,0sin 1=-P P α解得 100c s c 1==αP P kN 由 0=∑X ,0cos 21=+-P P α 解得 80cos 12==αP P kN杆AB 、BC 的轴力分别为10011==P N kN, 8022-=-=P N kN ,即杆BC 受压、轴力负号不参与运算。

建筑力学与结构5

建筑力学与结构5

f y max f l l l
上式就是梁的刚度条件。 【例6-11】
子情境四 单跨静定梁的刚度计算
•四、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1)提高梁的抗弯刚度EIZ 2)减改善荷载的分布情况 3)改善荷载的分布情况
想一想
1、P76页,习题6-7
子情境二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图绘制方法
•三、轴绘制内力图的第三种方法——叠加法和区段叠加法
(二)叠加法绘制弯矩图
子情境二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图绘制方法
•三、轴绘制内力图的第三种方法——叠加法和区段叠加法
(二)叠加法绘制弯矩图
子情境二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图绘制方法
•三、轴绘制内力图的第三种方法——叠加法和区段叠加法
(二)剪力图和弯矩图 【6-5】
从剪力图和弯矩图中可得结论: 在无荷载梁段剪力图为平行线,弯矩 图为斜直线。在集中力作用处,左右 截面上的剪力图发生突变,其突变值 等于该集中力的大小,突变方向与该 集中力的方向一致;而弯矩图出现转 折,即出现尖点,尖点方向与该集中 力方向一致。
子情境二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图绘制方法
(二)单跨静定梁的类型 1)悬臂梁:梁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
子情境一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计算
• 一、平面弯曲
(二)单跨静定梁的类型 2)简支梁:梁的一端为固定铰支座,另一端为可动铰支座
子情境一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计算
• 一、平面弯曲
(二)单跨静定梁的类型 3)外伸梁:梁的一端或两端伸出支座的简支梁
•二、轴绘制内力图的第二种方法——微分关系法
想一想
1、P75页,习题6-2(a)、(b)。
子情境二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图绘制方法

工程力学弯曲强度1(剪力图与弯矩图

工程力学弯曲强度1(剪力图与弯矩图

例题
y
MO=2FPl
O A
C
FP
B
x
l x1
x2
l
悬臂梁在B 、 C两处分别 承受集中力FP 和集中力偶 M=2FPl 的作用。梁的全 长为2l。试求梁的剪力和弯 矩方程。
解: 由载荷分布可知需要分为AC和CB两段分析。 以梁的左端A为坐标原点,建立Oxy坐标系。 在AC和CB两段分别以坐标为x1 和x2 的横截面将 梁截开,然后考察截开的右边部分梁的平衡,由平 衡方程即可确定所需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例题
20kN
作图示平面刚架的内力图.
10kN
C M= -10· kN·m (0≤x≤2) x x 轴力正值画在外侧,负值画在内侧。 Q =20kN BA段 FN =-10kN 3m x 剪力正值画在外侧,负值画在内侧。 M= -20-20· kN·m (0≤x﹤3) x 弯矩正值画在受压侧。 A
2、1-1面上的内力 弯曲变形有两个内力参数: ★ 自左向右计算 P M M 剪力Q和弯矩M Pb
Q Q’
l
RB
x
RA
RB
l Pbx M RA x l
★ 自右向左计算又如何?
Q RA
弯曲变形的内力
剪力符号规定: 左和右指什么,
Q R A x x l
CB段:
Pa / l

(0 x a )
RB Pa Q(x) l
(a x l )
M
Pab / l

Pa M ( x ) RB (l x ) (l x ) l (a x l )
例题
RA
A C
M
RB

建筑力学(6-2章)

建筑力学(6-2章)

M=FAy x ()
弯矩M : 构件受弯时,横截面上其作 用面垂直于截面的内力偶矩。 剪力FQ : 构件受弯时,横截面上其作 用线平行于截面的内力。
A
FAy M
FQ C FQ C FBy M FP
第4章 弯曲杆的强度计算(2)
二、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剪力: 外力使脱离体产生顺时针转动趋势时为正
FP b (↑) l FP a FB y = (↑) l
FAy=
第4章 弯曲杆的强度计算(2)
a
FP
C
b
B
A
Fb FAy l
l
FBy Fa l
AC段:距A端为x1的任意截面1-1以左研究
FP b 0 x1 a FQ1=FAy l Fb M 1=FAy x1 P x1 0 x1 a l
0 x2 b 0 x2 b
FQ x1 M / l
0 x1 a
a A C
b B
M x1 Mx1 / l
FQ x2 M / l
M x2 Mx2 / l
0 x1 a 0 x2 b 0 x2 b
a
A
FP B
设荷载FP和支座反力FAy、
FBy均作用在同一纵向对称平
面内,组成了平衡力系使梁 处于平衡状态,欲计算任一 截面1-1上的内力。
l
A FAy FP B
FBy
第4章 弯曲杆的强度计算(2)
∑Fy=0
∑MC=0
FAy-FQ=0
-FAy x+M=0 FyA
A
1
FP
B
FQ=FAy (↓)
1 x FBy
M = 75kN· m 3 3 4 4 B

弯曲强度计算

弯曲强度计算

I y 令
Wz
Iz ymax

z max
max
M Wz
式中 Wz——抗弯截面系数。在M相同的情况
下,Wz 愈大, max就愈小,梁便不容易破坏。可见
,抗弯截面系数反映截面抵抗弯曲破坏的能力。
(2) 脆性材料杆件和中性轴不在对称轴的 截面,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不一定发生
在同一截面,所以,最大正应力公式表示为
RA 26 KN
RB 34 KN
M max 136 KN m
Wz
M max
2
136 106 2 170
400 cm3
a z
b
y
M
τmin
τmax τmin
二、强度计算
1. 强度校核
max
M max Wz
2. 设计截面
max
FQ
S* z max
Iz b
Wz M max
圆截面:
Wz
Iz ymax
d 4
d
64 2
d3
32
矩形截面:
Wz
Iz ymax
bh3 12 h2
bh2 6
3. 确定许用荷载
M max Wz
力强度,甚至由切应力强度条件来控制:
(1)梁的跨度较小或荷载作用在支座附时。
(2)某些组合截面梁(如焊接的工字形钢板梁
),当腹板厚度与高度之比小于相应型钢的相应
比值时。
(3)木梁或玻璃等复合材料梁。
3.主应力强度条件
当截面为三块矩形钢板 焊接而成的工字形:
1
2
2
2
2
3
2
2
2
2
mmaxaxMM2I1Iyzyzmmaaxx

螺杆的抗弯曲强度计算公式

螺杆的抗弯曲强度计算公式

螺杆的抗弯曲强度计算公式引言。

螺杆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部件,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中。

在使用过程中,螺杆可能会受到弯曲力的作用,因此了解螺杆的抗弯曲强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螺杆的抗弯曲强度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螺杆的抗弯曲强度计算公式。

螺杆的抗弯曲强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σ=\frac{M\cdot c}{I}\]其中,σ为螺杆的抗弯曲应力,M为作用在螺杆上的弯矩,c为螺杆的截面中性轴到最外纤维的距离,I为螺杆的截面惯性矩。

螺杆的截面惯性矩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I=\frac{πd^4}{64}\]其中,d为螺杆的直径。

螺杆的抗弯曲强度计算实例。

假设有一根直径为10mm的螺杆,作用在其上的弯矩为100N·m,求螺杆的抗弯曲应力。

首先计算螺杆的截面惯性矩:\[I=\frac{π\cdot(10\times10^{-3})^4}{64}≈4.91\times10^{-8}m^4\]然后根据抗弯曲强度计算公式计算螺杆的抗弯曲应力:\[σ=\frac{100\times10^{-3}\cdot c}{4.91\times10^{-8}}\]假设螺杆的截面中性轴到最外纤维的距离为5mm,则。

\[σ=\frac{100\times10^{-3}\cdot5\times10^{-3}}{4.91\times10^{-8}}≈1.02\times10^8Pa\]因此,螺杆的抗弯曲应力为1.02×10^8Pa。

螺杆的抗弯曲强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螺杆的抗弯曲强度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在设计和选择螺杆时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评估。

通过计算螺杆的抗弯曲应力,工程师可以确定螺杆是否能够承受特定的弯曲力,从而保证螺杆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弯曲变形或破裂。

此外,螺杆的抗弯曲强度计算公式还可以用于优化螺杆的设计。

通过调整螺杆的直径、截面形状和材料等参数,工程师可以提高螺杆的抗弯曲强度,从而提高螺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截面杆的校核强度公式

截面杆的校核强度公式

截面杆的校核强度公式结构力学是在工程实践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截面杆的校核强度公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截面杆是指一种长杆,它的截面经过均匀压缩,然后用于支撑各种结构。

本文旨在介绍截面杆的校核强度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首先,介绍截面杆的校核强度公式。

事实上,校核强度公式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1、截面杆的抗压强度公式。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截面杆的最大抗压强度。

它有两个关键参数,即抗压截面系数 kp 、抗压系数a 以及截面杆材料的抗压强度 fc。

2、截面杆的弯曲强度公式。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截面杆的最大弯曲强度。

它有三个关键参数,即弯曲截面系数 kb 、弯曲系数 b 以及截面杆材料的弯曲强度 fb。

校核强度公式是两个公式结合后得到的结果,它可以用来确定截面杆的强度,因为它可以反映出杆件在各种载荷作用下的可能破坏形式和程度。

接下来介绍截面杆的校核强度公式的计算方法。

1、截面杆的抗压强度公式计算步骤:(1)先确定截面杆的抗压截面系数 kp。

这个系数可以从具体的截面杆材料截面图中获得,或者从某些标准中获得。

(2)确定抗压系数 a。

这个系数受到截面杆的不同参数的影响,包括尺寸、形状、接头类型和材料等。

(3)计算抗压截面系数 kp和抗压系数a的乘积,乘以杆材的抗压强度 fc,即可求得截面杆的抗压强度P。

2、截面杆的弯曲强度公式计算步骤:(1)先确定截面杆的弯曲截面系数 kb,可从截面杆材料截面图中获得。

(2)确定弯曲系数b,这个系数受到不同参数的影响,包括截面杆的尺寸、形状和接头类型等。

(3)计算弯曲截面系数kb和弯曲系数b的乘积,乘以杆材的弯曲强度 fb,即可求得截面杆的弯曲强度M。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了截面杆的校核强度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截面杆的抗压强度P和弯曲强度M,这样就可以评估截面杆的强度,以确定是否满足结构的要求。

总之,截面杆的校核强度公式是一个重要的计算方法。

它不仅可以用来确定截面杆的强度,而且还可以用来研究杆件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可能破坏形式和程度,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可靠的计算依据。

76钢管抗弯强度计算

76钢管抗弯强度计算

76钢管抗弯强度计算一、引言钢管在我国建筑、桥梁、输电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其抗弯强度对确保工程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76钢管抗弯强度的计算方法,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二、钢管抗弯强度的计算方法1.公式推导根据我国现行规范,钢管抗弯强度计算公式为:F = σ × I其中,F为抗弯强度,σ为钢管的拉伸强度,I为钢管截面的惯性矩。

2.参数解释(1)σ:钢管的拉伸强度,通常通过拉伸试验获得。

(2)I:钢管截面的惯性矩,与钢管的尺寸和形状有关。

(3)弯曲半径:钢管弯曲时,中心线两侧的距离。

三、影响钢管抗弯强度的因素1.材料性质钢管的材料性质对其抗弯强度有很大影响。

一般情况下,材料的拉伸强度越高,抗弯强度也越高。

2.钢管尺寸钢管的尺寸对其抗弯强度也有很大影响。

当钢管直径增大时,其抗弯强度通常会减小。

3.加载方式钢管的加载方式对其抗弯强度也有影响。

例如,均匀加载时,钢管的抗弯强度较高;而在不均匀加载时,抗弯强度较低。

四、抗弯强度计算实例以76mm×3.5mm的钢管为例,假设其拉伸强度σ为200MPa,弯曲半径为50mm,可得:F = 200 × π × (76/2) × 3.5 / (50 × 2) = 11.78 × 10 N因此,该76钢管的抗弯强度为11.78 × 10 N。

五、结论与建议本文通过对76钢管抗弯强度的计算,分析了影响钢管抗弯强度的因素,并给出实例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钢管的材料性质、尺寸和加载方式等因素,合理计算其抗弯强度,以确保工程安全。

材料力学课件—— 弯曲强度计算

材料力学课件—— 弯曲强度计算

q Ba YB QB左 B MB左
B左截面
C YA - QB左 0
qa 2 YAa - M B左 0
Q B左
YA
3 qa 2
M B左
1 qa2 2
(2)计算各截面内力(续)
qa 2
A
a
YA
q
Ba C YB
QB右 q
MB右B
aC
B右截面
QB右 - qa 0
M B右
qa
1 2
a
0
Q
B右
第五章 弯曲强度计算
第一部分 弯曲内力 (Bending forces)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静定梁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内力 第四节 剪力图和弯矩图 第五节 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间的关系 第六节 用叠加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第七节 刚架的弯矩图、轴力图
第一节 概述
构件 (Component, Structural member) 杆 (bar) 梁 (beam)
RB
r
M0b/l M0a/l
m0/l
aM0= Par b
Ax C
B
RA
l
RB
Q
(+)
x
M
(+)
(-)
x
例 为一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轴。该轴可简化为简支梁,当仅考 虑齿轮上的径向力P对轴的作用时,其计算简图如图所示。试 作轴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a
b
aP b
A
C
RA x
l
RB
aP b
A
C
RA x
l
RB
Q
(+)
qa
M B右
1 qa 2 2

第六章 杆的强度计算

第六章 杆的强度计算

zP
i
2 y
z
yP iz2
y

令 = 0,中性轴上点的坐标为y0和z0,有
1
zP
i
2 y
z0
yP iz2
y0
0
end
1
zP
i
2 y
z0
yP iz2
y0
0
此时的中性轴为一不通过形心 的直线,其在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ay


iz2 yP
az


iy2 zP
中性轴和力的作用点必分居截面形心的两侧, D1 处压应力最大
end
例6-2 铸铁托架,其尺寸如图。今已知其形心坐标 yC = 52mm,惯性矩
Iz=7.63710mm.设铸铁的许用应力[ ]+ =40MPa, [ ]- =120MPa,试按m-m
处的截面尺寸确定其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P 。
解: 由于[ ]+ ≠[ ]- ,故应分别计算
截面的抗拉和抗压截面系数。
end
工程实际中,通常均采用假定计算法,即: ①一方面对联接件的受力和应力分布进行某些简化和作出假定,
从而计算出各部分的名义应力; ②另一方面又对同类联接件进行破坏试验并用同样的计算方法由
破坏载荷确定出材料的名义极限应力; ③再根据实践的经验,针对各种具体情况规定适当的安全系数以
得到材料的许用应力。
z0 I y
变形平面和荷载平面就不重合
end
最大正应力在距离中性轴最远处
D2
max


P
L
c
osj
Iz
y1

s in j
Iy

杆件的强度计算公式

杆件的强度计算公式

杆件的强度计算公式1.应力:应力是杆件内部单位面积上的力,通常以帕斯卡(Pa)为单位。

应力被定义为负载除以横截面积。

在强度计算中,应力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于评估杆件是否能够承受给定的负载。

2.截面形状:截面形状指的是杆件横截面的形状,如圆形、矩形、梯形等。

截面形状对杆件的强度计算有很大影响,因为不同的形状在承载能力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3.材料性质:杆件的材料性质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

这些参数用于计算杆件在受力情况下的应力和应变,并评估其强度。

根据杆件的受力类型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强度计算公式可以有很多种形式。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强度计算公式示例:1.杆件的拉伸强度计算公式: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安全系数这个公式适用于纯拉伸情况下的杆件强度计算。

通常,设计中会采用一个安全系数,以确保杆件在实际应用中不会超过其屈服强度。

2.杆件的压缩强度计算公式:压缩强度=屈服强度/安全系数这个公式适用于纯压缩情况下的杆件强度计算。

与拉伸情况类似,设计中也会采用一个安全系数。

3.杆件的弯曲强度计算公式:弯曲强度=弯矩/抗弯矩弯曲强度计算涉及到杆件的几何形状和截面惯性矩等参数,以及杆件的材料性质。

通过计算弯矩和抗弯矩的比值,可以评估杆件在受弯应力作用下的强度。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杆件强度计算公式,如扭转、剪切、冲击等。

这些公式通常相对复杂,需要更详细的材料性质和截面形状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强度计算公式只是一种初步评估杆件承载能力的方法,它没有考虑杆件的缺陷、损伤和非均匀加载等因素。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强度分析和安全性评估,以确保杆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梁的弯曲平面与外力作用平面
相重合的弯曲称为平面弯曲。 7.3
7.4

1、 截面法求内力
平面弯曲内力—剪力与弯矩
问题:梁在发生平面弯曲变形时,横截面上会产生何种内力素?在 横截面上会有几种内力素同时存在?如何求出这些内力素? 例:欲求图示简支梁任意截面1-1 上的内力。 1.截开: 在1-1截面处将梁截分为左、右两部 分,取左半部分为研究对象。
标x 表示横截面的位置,则其剪力和弯矩都可以表示为
即:
x 的函数。
VS VS ( x) M M ( x)
将其称为梁的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列内力方程时应根据梁上载荷的分布情况分段进行,集中力(包括 支座反力)、集中力偶的作用点和分布载荷的起、止点均为分段点。
7.12
2、 剪力图与弯矩图
M=∑M左

M=∑M右
7.11
说明:梁内任意横截面上的弯矩数值等于该截面一侧所有外力 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规律:下凸外力距取正
子情境二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图绘制方法
一、绘制内力图的第一种方法—内力方程法 1、内力方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梁横截面上的剪力与弯矩是随着截面的位置而发生变化的,以横坐
甘肃省有色冶金职业技术 学 院
子情境一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计算
一、平面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弯曲是工程实际中最常见的一种基本变形。
例如:火车轮轴受力后的变形;
工厂车间里的行车受力后的变形; 还有水泥梁、公路上的桥梁等受力后的变形。
弯曲:构件在通过其轴线的面内,受到
力偶或垂直于轴线的横向外力的作用(受力 特点),杆的轴线由直线变为曲线(变形特
dV ( x) q ( x) dx
几何意义:剪力图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等于相应截面处的分布荷 载集度。
结论二:
dM ( x) V (x) dx
几何意义:弯矩图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等于相应截面处的剪力。
7.14
d 2 M ( x) q( x ) 结论三: 2 dx
几何意义:弯矩图上某点曲率的斜率等于相应截面处的分布 荷载集度。 2. 用微分关系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1)某段梁若q(x)=0,即为无荷载梁段时:则V=常数,即剪力图时 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M=一次函数,即M为斜率是V的斜直线。 (2)某段梁若q(x)=常数,即为均布荷载时:则V=一次函数,即剪 力是一条斜直线;M=二次函数,即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当q<0 时,M图为向下凸的抛物线,当q>0时, M图为向上凸的抛物线) (3)当V(x)=0的截面处,则该截面上M(x)取极值:即剪力等于 零的截面上,弯矩具有极值;反之,弯矩具有极值的截面上,剪 力一定等于零。
(3)选用好的材料。
7.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 :是横截面上法向分布内力分量的合力偶矩,因在纵向对称面内且 与截面垂直,故称为截面1-1的弯矩。
7.6
2.内力符号规定:
•剪力符号:
+Q
-Q
•弯矩符号: +M
-M
7.7
3、用截面法计算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的步骤
第一步:计算支座反力
第二步:利用假想的截面在所求内力处将梁截成两 段,取其中任意一段为研究对象
许用应力
7.19
max
Vmax S *max [ ] IZb
三、提高梁的强度的措施
一般情况下,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是梁弯曲强度计算的主要依据。由强度条件可知,要提高梁的弯曲 强度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合理调整梁的受力情况,以降低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弯矩值。
(2)采用合理的截面形式,以提高梁的抗弯截面系数。
点)。
7.2
§7.1 平面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梁:变形为弯曲变形或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工程上习惯称之为梁。 平面弯曲:工程上常见的梁, 其横截面往往有一根对称轴,对 称轴与梁轴所组成的平面,称为 纵向对称轴。当作用于梁上的所 有外力(包括横向外力、力偶、 支座反力等)和外力偶都位于纵 向对称平面内,梁变形后,轴线 将在此纵向对称平面内弯曲,这
为了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梁的各横截面上剪力与弯矩沿梁轴 线的分布的变化规律,可以根据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分别绘 制剪力图和弯矩图。以沿梁轴线的横坐标X表示梁横截面的位 置,以纵坐标表示相应横截面上的剪力或者弯矩。
正剪力画在X轴的上方,负剪力画在X轴下方 正弯矩画在X轴的下方,负弯矩画在X轴上方
7.13
二、绘制内力图的第一种方法—微分关系法 1. 梁的载荷集度q,剪力V,弯矩M之间的微分关系 研究可知,平面弯曲梁某段上的剪力、弯矩与荷载集度之间具 有下列微分关系: 结论一:
M
FAX F1 ( x a ) M 0 得
如取右半段为研究对象,同样可以求得截面1-1上的内力 F 和 M,但
S
左、右半段求得的 F 及M 数值相等,方向(或转向)相反。
S
2、 剪力和弯矩
FS :是横截面上切向分布内力分量的合力,因与截面1-1相切,故称
为截面1-1的剪力。
2.代替:
在左半段的1-1截面处添画内 力FS 、 M,(由平衡解释)代替右半部分
对其作用。
7.5
§7.2 平面弯曲内力—剪力与弯矩 3.平衡:整个梁是平衡的,截开后的每一部分也应平衡。 由 由
F
y
FA F1 FS 0
C

FS FA F1 M FAX F1 ( x a)
第三步: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截面上的V和M都 假设为正的方向) 第四步:建立平衡方程,解出内力。
7.8
7.9
7.10
4、简便法计算内力
1)剪力的规律
V=∑Y左

V=∑Y右
说明:梁内任意横截面上的剪力数值等于该截面一侧所有外力 在垂直于梁的轴线方向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规律:顺转投影取正 2)弯矩的规律
7.15
简捷的绘制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段,即根据梁上外力及支承等情况将梁分成若干段。 第二步:根据各段梁上的荷载情况,判断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大 致形状。
第三步:利用计算内里的简便方法,直接求出若干控制截面上的 V值和M值。 第四步:逐段直接绘制出梁的V图和M图。
7.16
子情境三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
7.18
2、梁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
z
VS bI z
IZ : 整个截面对中性轴z轴的惯性矩;
b : 横截面在所求应力点处的宽度; SZ*: 横截面上距中性轴为 y 的横线以 外部分的面积 A*对中性轴的静矩。
注:矩形截面梁上的最大剪应力发生在中性轴上(y=0)
二、梁的强度条件 1、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2、梁的剪应力强度条件
7.17
根据理论推导,梁弯曲时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的计算公 示为: 式中:M—横截面上的弯矩; My y—所计算应力的点到中性轴z的距离;
Iz
Iz—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距;
梁弯曲时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与弯矩和该点到中性轴的 距离成正比,与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距成反比,正应力沿截面 高度呈线性分布;中性轴上(y=0)各点处的正应力为零;在上、 下边缘处,正应力的绝对值最大。计算正应力时,M和y均用绝 对值代入。当截面上有正弯矩时,中性轴以下部分为拉应力, 以上部分为压应力;当截面有负弯矩时,则相反。 危险截面:产生最大正应力的截面。 危险点: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应力。发生在距离中性轴最远的 上、下边缘处。
一、梁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和剪应力 1、梁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梁弯曲后,其纵向层一部分产生伸长变形,另一部分则产生 缩短变形,二者交界处存在既不伸长也不缩短的一层,这一层称 为中性层。如图所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为截面的中性轴。 通过进一步分析,各层纵向线应变应沿截面高度为线性变化 规律,从而得出,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沿截面高度呈线性 规律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